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市自規局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方案

市自規局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方案

市自規局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方案

爲深入推進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切實履行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根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部署和任務要求,結合職責職能,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爲核心,以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實施爲抓手,以更高標準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推動建設xxx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二、組織領導

市局成立主要負責同志爲組長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局其他領導爲副組長,成員爲機關各單位(科室)負責人。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生態修復科,做好統籌協調、調度督導、考覈評估等工作。

各分管領導要嚴格落實分管領域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出現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及時組織研究,安排部署,迅速整改落實。局機關各單位(科室)負責人對承擔的職責任務或分配的工作事項直接負責,切實抓好牽頭事項推進落實,要明確一名聯繫人,確保工作調度及時到位。

全體成員要按照職責任務分工,各司其職、加強研究、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生態環境督察反饋整改、污染防治攻堅、、降碳減污擴綠、生態省(市)、長江大保護等各項工作一體推進,堅持源頭防範、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確保工作措施和目標責任落實。

三、主要職責

根據《xx市委和市政府機關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等有關規定,就部門主要職責明確如下。

1.負責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統一確權登記,指導合理開發、節約集約利用,制定源頭保護和全過程修復治理政策措施,建立源頭保護和全過程修復治理相結合的工作機制。

2.負責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評估和資產覈算,編制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合理配置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

3.負責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組織編制並監督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組織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佈局。

4.負責牽頭組織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並實施有關生態修復重大工程。負責國土空間綜合整治、土地整理復墾、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工作,牽頭建立和實施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制定合理利用社會資金進行生態修復的政策措施。

5.負責組織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護、修復、治理和補償機制。

6.負責基於土壤污染狀況合理確定土地用途;將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要求納入城市規劃和供地管理,嚴格用地准入。

7.負責礦產資源管理,監督、指導礦產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

8.負責林業、溼地及其生態保護修復的監督管理。

9.負責林業、溼地生態保護修復和造林綠化工作。

10.負責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監督管理。

11.負責各類自然保護地的監督管理。

12.負責推進林業領域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的實施和監督管理。組織實施林業生態補償工作。

13.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四、相關任務措施

(一)堅決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三管三必須”責任要求。

按照“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總體要求,全面落實明確職責。

1. 明確清單,管控公開。根據上級部門明確的責任清單和公開的具體事項清單,梳理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牽頭生態環境保護具體事項,分解落實到相關單位(科室)和責任人,確保事情有人管、責任有人擔、能力有保障,做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與業務工作同步安排部署、同步組織實施、同步監督檢查,重大情況按程序及時同局黨組請示報告。事項清單通過部門門戶網站等向社會公開,建立完善本部門職責範圍內的生態環境問題公衆舉報受理和處理機制,接受社會監督。

2.積極探索,完善措施。研究制定自然資源方面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辦法。對牽頭事項要發揮牽頭抓總、協調督辦作用,探索設立自然資源、規劃及林業等領域專業委員會,負責組織統籌協調落實本行業領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落實,確保實現工作目標、措施和要求。加強與其他部門配合溝通、協調提醒,確保權責清晰、分工協作、落實有力。

3.定期研報,加強落實。認真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報告制度,每年11月底前向市委、市政府專題報告本年度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履行情況及牽頭負責的生態環境保護具體事項落實情況。並抄報上級主管部門,抄送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有關情況依法依規在本部門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

(二)積極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

1.加強流域綜合治理。全力推動《xx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xx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落實,統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協同、干支流互動,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着力實施“長江xx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四湖流域、河湖乾渠綜合整治,進一步優化提升國土綠化水平,鞏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生態環境系統治理成效。

2.推動區域聯建聯防聯治。積極推動宜荊荊都市圈跨界區域流域協同治理、生態空間共建共享,探索三地生態補償機制、三地流域綜合治理體制和區域“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對應,內外銜接”聯動責任體系機制

3.開展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共享。推動國土綠化、綜合整治、資源管護融入共同締造活動,積極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

4.完善同有關職能部門機關聯動機制。加強自然資源執法、資源管護方面和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等機關聯動,深化“林長制”會議、信息公開、部門協作和督察考覈制度落實,積極做好公益訴訟檢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銜接配合,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規劃、林業在行政公益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中的職能作用。

(三)加強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體推進。

1.堅定不移共抓長江大保護。堅決把修復好、保護好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嚴格落實《長江保護法》,做好學習宣傳,完善配套措施,推進長江保護法執法檢查整改,實施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國土綠化和溼地保護修復攻堅提升行動任務落實,通過“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行動,實現從“全面出擊向重點突破、應急治理向常態化治理、治標向標本兼治”三個轉變,持續改善長江xx段及洪湖流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

2.紮實做好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推動歷次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省委巡視、市委巡察、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一體整改。積極做好配合整改,抓好項目用地、規劃、利用、耕地保護和生態保護修復等工作。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礦產資源規劃、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全過程,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突出抓好(省序號57)開山採石破壞生態問題整改銷號。

3.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規劃引領,支持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兩山”實踐創新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區域性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建設。嚴格做好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協同控制土壤污染治理,推動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增效。加快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推進長江岸線生態修復,落實綠色礦山建設目標任務,切實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強化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嚴格外來入侵物種防控。落實落地林長制工作任務,科學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加大鄉村綠化美化力度,推進宜荊荊都市圈森林羣城市建設。落實碳達峯碳中和工作任務,推動落實“無廢城市”建設,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障戰,堅決做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落實。

4.推深做實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建立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針對土地、水、森林、礦山等資源,積極創新拓展,重點抓好林長制、畝產論英雄、全域國土綜合整治、推進長江岸線生態修復等改革項目推進實施,制定完善方案,突出改革成效。按照“受益者付費,損害者賠償”原則,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損害賠償機制,制定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強化事中事後監管。

5.發揮部門職能助力綠色發展。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保障作用,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落地上圖,科學有序統籌佈局生態、農業、城鎮空間。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土空間用途管控,落實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切實加強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環境執法檢查力度,構建長效機制,系統梳理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漏洞,在准入、監管、執法等各個環節完善相關制度機制,不斷提升自然資源管理服務水平。

五、具體要求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保護責任。全市自然資源系統要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體系。堅持問題導向、明責盡責、權責一致、誰審批誰負責、依法依規、獎懲並重的工作原則,真正把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扛在肩上。各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完善體制機制、嚴格監督考覈,進一步構建責權明晰、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形成“閉環式”管理機制,提高幹部履職能力,引導廣大幹部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堅決扛牢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

二要強化責任落實,全面鞏固整改成效。全面摸排清理,對反饋問題,要明確責任領導、明確責任科室、明確整改時限,建立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在問題整改過程中,相關科室要堅持整改一個、銷號一個,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迴音,確保整改工作取得實效。要舉一反三,要不斷對整改過程進行“回頭看”,對進展緩慢和整改工作不力,推諉扯皮的,嚴格督查問責,確保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各類問題整改。

三要強化信息宣傳,積極做好示範引領。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多渠道,多媒體跟蹤報道自然資源系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和整改落實情況,在局門戶網站、微信公衆號等新媒體及時公佈進展情況,全面公開接受羣衆和社會監督。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