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端午節的來歷【通用多篇】

端午節的來歷【通用多篇】

端午節的來歷 篇一

五月初五端午節,

雄黃燒酒菖蒲劍。

三角糉子裹糯米,

各色香袋掛胸前。

端午節吃糉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在世界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吃糉子的習俗。端午節,又名端陽、重午、端五、重五、端節、蒲節、天中節、詩人節、女兒節。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說法。過去比較通行的說法是楚國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纔有五月五端午節。但是近代學者的研究證明,端午節的許多活動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了,據宋高承《事物紀原》,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爲了操練水兵而划龍舟,這說明端午節起源較早。也有人認爲該節是龍圖騰的祭祀節日,或來源於夏至,或起源於惡日。還有的認爲是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還有曹娥救父之說。也有人主張五月五端午節與介子推有關。還有的說是爲了祭祀先祖。類似傳說五花八門。端午節的起源可能是爲了祭祀水神或龍神而舉行的祀神儀式,後來各地又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對端午節起源作了自己的解釋,其中紀念屈原是比較流行的說法。

(一)祀神

端午節是一個祭祀諸神的節日,其中有屈原、曹娥、蠶神、農神、張天師和鍾馗之祭。

曹娥是浙江地區五月五日祭祀的神靈之一,至今民間還流傳有關歷史傳說。由於她是孝女的楷模,爲東漢時期的統治者所提倡,於是加以宣傳,並把她與龍舟聯繫起來。浙江建德地區認爲白娘子盜仙草救了許仙,也救了百姓,所以當地在端午節祭白娘子。

端午節的另一避邪之神是鍾馗。是日各戶都購買鍾馗像,掛於門上驅鬼,各戶之間也以贈送鍾馗像爲榮。鍾馗既可打鬼,又可驅疫。古代早期就迷信鍾馗,如銅鏡上的圖案。張天師、鍾馗皆爲道教歷史人物,道教正是善於驅鬼降妖,而五月五日爲毒月日,自然會把道教的神仙搬到節日中來,所以這是較晚興起的信仰。

浙江衢州地區把五月五視爲藥王神農的生日,以該日陰晴占卜年成好壞及藥品的質量。而端午採藥則由來已久,在全國各地都較流行。另外,在福州稱瘟神爲大帝,曾修建廟宇供奉,五月端午舉行大帝誕,殺牲祭祀,搭臺唱戲。而浙江湖州地區過謝蠶神節。

(二)划龍舟

划龍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中國絕大多數縣市在端午節划龍舟。所謂龍舟,就是龍與船的結合,是一種以龍爲標誌的競賽船隻。划龍舟不僅在漢族地區流行,在少數民族地區也相當活躍,如壯族、傣族、苗族都有盛大的龍舟賽會,雲南西雙版納舉行潑水節活動時,傣族也舉行龍舟比賽,龍舟華麗,觀者人山人海,頗有民族特色。另外在朝鮮族、白族、土家族、拉祜族、仫佬族、京族、黎族地區,也過端午節,划龍舟,其中滿族又稱“重五節”。

龍舟的特徵表現在龍頭、龍尾上,此外還有各種裝飾,如舟上有神樓、神位、旗幟、彩燈、大鼓、銅鑼等等。每逢端午節時,事先要修龍舟,訓練水手,到節日進行龍舟比賽。比賽前,必須請龍、祭龍,然後進行競渡。

划龍舟的主要目的:一是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驅除瘟疫。有的地方還以龍舟送鬼,即驅邪避瘟疫。在廣東民間流行一種紙符,書有“天生火官除百害,八卦水御滅兇災”,就是划龍舟時用的,目的是去災求吉。

(三)吃糉子

糉子,又稱角黍。角黍的做法是把糉葉即大竹葉泡溼,糯米發開,以肉、豆沙、棗仁等爲餡,包成三角或四角形狀,蒸煮熟而食之。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傳說是爲了紀念歷史人物屈原,向他獻的供品。其實吃糉子懷念屈原是較晚的,在此之前糉子是一種夏令或夏至食品,同時用以祭祀水神或龍,後來才把紀念屈原附會上去,並流傳至今端午節的特點和活動內容,在一首民謠中有充分的反映: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糉子,灑白糖。

蚣、蠍龍船下水喜洋洋。

雞蛋也是端午節的重要食品,早晨小孩還沒出被窩時,大人就把雞蛋送到小孩嘴邊,認爲雞蛋有健身之效,也與蛋生神話有關。

雄黃酒,是酒內加入藥物——雄黃,其中含三硫化二砷。民間認爲把雄黃酒塗在額上、耳朵上,能防蟲健身。浙江奉化民間認爲端午前後的藥材治病最靈,必多采集,送給老人,故稱該節爲送藥節。東北少數民族在端午節早晨,出去採菖蒲、艾蒿。還去水域捉青蛙,然後往蛙口內填一塊墨,令其乾燥,一旦發現有人患浮腫病`,就用蛙墨塗抹傷口,但必須是在端午節時製作的。

(四)避五毒

民間信仰認爲五月爲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子、蜥蜴、癩蛤蟆。此月多災多難,甚至生孩子都會夭折,因此必須採取各種方法預防,包括以服藥和宗教手段來避五毒之害。爲了對付五毒,在端午節要賜扇,小孩穿五毒裹肚,佩香囊,捕蛤蟆,貼端午符,沐浴蘭湯等等。天津已婚婦女要帶領小孩到河邊“躲午”,並把身上佩戴的避邪物如布人、布狗等物丟入水中,取小布人代替受災,俗稱狗咬災星。

首先,佩戴避邪植物。起初是插菖蒲、艾虎。民間多自採自用,城裏則有人沿街叫賣菖蒲、艾草。後來增加了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端,可與五毒相剋。

其次,端午節賣五虎花,佩掛護身靈物。這些飾物,又稱香包,有些地區用雄黃酒在小孩額上畫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還專門縫製五毒衣、五毒背心,讓小孩子穿上護身。此外,還有貼永安符,舉行鍾馗賽會。有關民間防五毒剪紙也有不少,如倒災葫蘆、艾虎菖蒲劍葫蘆、老虎鎮五毒等。

第三,遊天壇風俗。這主要流行於舊北京地區。此外還舉行石榴花會。

“咔嚓——呼”,一聲尖響,一陣冷風驟雨,在沉悶擁擠的車廂裏激起一片驚呼。原來,後車廂前排那塊有裂縫的玻璃窗,在公共汽車急轉彎中被震飛了小半塊。幸好沒傷人!

一陣忙亂之後,就聽見乘客中有人說:“大清早就觸黴頭!”“現在乘車啊,真是……”

後門那位理着童花式短髮的年輕女售票員紅着臉,一聲不吭地站起來,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對盲人夫婦手握着手,默默的坐着,雨水打溼了他們的臉和前襟。姑娘的臉更紅了,忙着撐開手中的花折傘,堵住洞口。

車廂裏一下子靜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來。“對不起,師傅們。這塊玻璃應該換了,怪我們……”姑娘柔氣輕聲地剛說了一半,一陣狂風把嬌小的她刮退半步,話也嚥了進去。這時,一隻大手抓住傘柄,助她往前一頂。只聽“噝——”,傘面被尖利的玻璃撕開一道口子,傘骨也斷了一根,但洞口又被封住了。“哊——”在乘客的惋惜聲中,姑娘卻朝着身邊這位四十多歲、面帶歉意的大漢感激地笑了,笑得彎了眉毛。

“你去吧,我來。”大漢胸前的紅字告訴人們他是一位鋼鐵工人,他的聲音也像金屬一樣鏗鏘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聲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婦問。

“雨停了。”大漢回答。

“那就好。”

乘客們都善意地笑了,車廂裏顯得格外溫暖。

公共汽車又駛過兩站,大漢邊上一位正在背外語的小夥子突然伸出手說:“你該下車了,交給我吧。”“你怎麼知道?”“我們都是老乘客了。”“好。哈哈哈……”

又過了兩站,小夥子也要下車了,一位女同志剛想接過來,可是傘柄卻被一個麪皮白白的高中生急忙搶了過去,周圍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傘柄被衆人捏得暖烘烘的。這上面的暖意不斷傳給後來者,也傳給了車廂裏的每一個人。

端午節的來歷 篇二

端午節是因爲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端午節習俗盤點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過端午節,是中國人2000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只知道吃糉子弱爆了,一起來看看端午的習俗吧!

一、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二、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三、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四、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爲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五、栓五色絲線

玉尺堂五色絲線手鍊,硃砂辟邪,銀珠點綴,飽含滿滿深情。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爲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六、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古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