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水墨畫教學反思

水墨畫教學反思

水墨畫教學反思1

中國畫意境,是畫家通過描繪景物表達思想情感所形成的藝術境界。它能使欣賞者通過聯想產生共鳴,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繪畫是否具有意境是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兒童水墨畫創作如何表現出意境是我們進行水墨畫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

在本課教材中,第一次提到了意境的概念——指藝術作品通過形象的描繪而表現出來的畫境和情調。如何讓學生理解意境?如何讓學生的作品表現出意境?這些問題增加了這節課的教學難度,對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個人學科素養提出了挑戰,也成爲我們研究兒童水墨畫教學的重要課題。筆者對國小生《水墨畫花》創作中如何表現出意境進行了相關教學探索和反思。

一、有效欣賞,促進感受

欣賞,是水墨畫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手段。通過有效欣賞,可以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繪畫興趣,對學生創作中意境表現起着感悟和知覺的重要作用。

(一)直觀形象的欣賞感受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傳統水墨畫自古以來寫生的觀察和自然體驗被看做繪畫中筆墨的依據,非常受重視。讓學生親近自然,瞭解物體直觀形象特點,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對於學生把握和表現物象的特點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課中,筆者以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導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感悟荷花雅緻、純潔的品質——花中君子。學生對荷花表現要具有的意境有了初步朦朧的知覺和意識。

荷花,又名水芙蓉、蓮花,生於沼澤、池塘中。荷花與一般花卉相比有其獨特之美,花、葉、莖、蕾都有獨特韻味,甚至殘枝敗葉都會給人獨特的美感,別有韻味的雅緻、清秀、乖巧都賦予荷花靈氣。一幅幅美麗的荷花圖片引發了許多學生情不自禁的讚歎,荷花的美已在學生心中激起了層層創作慾望的波瀾。圖片欣賞爲學生創作中意境表現埋下伏筆。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儘可能爲學生提供觀察自然的機會,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物象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對於學生創作中意境表現有着潛移默化的鋪墊作用。

(二)大師作品的欣賞感受

文以載道,古今大師創作了許多水墨畫精品,這些精品成爲我們研究和學習水墨畫創作的珍品。大師們用自己的心血之作在向我們詮釋什麼纔是意境。因此,欣賞和分析大師的經典作品是我們指導學生創作的重要措施。

爲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大師作品中意境的感悟和理解,筆者在欣賞過程中再配以雅緻的古箏曲,並結合作品朗誦意境相近的描寫荷花的古詩詞。詩畫相融,影音相配,令學生如醉如癡。接着,教師提出“意境”的概念,並組織學生對大師作品中蘊含的意境進行聯想、交流就水到渠成了。

“遷想妙得”,要讓學生真正感悟到作品中的意境,我們必須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進行聯想和比較,因爲意境不在“意象之中”,而在“意象之外”,在於與作品的“共鳴”、與大師的心靈相通。

二、技法指導,創作引領

謝赫的六法強調“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用筆用墨是中國水墨畫的根本。對學生進行用筆、用墨的技法指導是引領學生進行創作的基礎。意境的體現,要以筆墨的運用爲載體。

(一) 有效示範,抓好技法指導

水墨畫教學中教師示範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的示範決定了學生的創意。水墨畫荷花中開放的荷花、荷葉的表現是難點,教師必須進行重點示範。可先由教師進行示範,學生分步驟跟學;也可先由學生自主練習,發現問題後再由教師分部示範,再跟學。在示範過程中,教師必須講清筆法和墨法,但點到即止,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探究空間。

在學生基本掌握花、葉、莖的繪畫技法後,構圖就成爲示範的又一個重點。構圖,中國畫稱爲章法。“計白當黑,虛實相生”,能夠營造出意境的構圖,應該有藏有露,使人有想象的餘地。在水墨畫構圖中,常常以簡取勝,努力使畫面調動欣賞者無限情思達到“筆簡意繁”、“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因此,教師在構圖上必須進行示範指導,讓學生明白爲什麼要這樣“置陳佈勢”,從而引領學生對畫面意境的營造。“經營位置”成爲能否使作品表現出意境的重要因素。

(二) 技能遷移,探究深入

任何形式的美術教學都要以“學生”爲本,那就意味着我們要以學生的認知、技能、心理需要、興趣愛好等爲基本要素來實施教學。

教師示範後,爲了防止學生進行機械模仿,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技能遷移,變程式化的訓練過程爲自主體驗、創造的過程。在《映日荷花別樣紅》一課中,筆者在示範後以板書形式給學生提出了三個技能要點,組織學生進行技能遷移:濃淡乾溼、虛實結合;側鋒用筆、水墨淋漓;錯落有致、留有空白。學生根據這三個技能要點,結合自己的想法嘗試自主表現,筆下的荷花就精彩紛呈了。學生技能遷移後的第二次練習比第一次跟學時的作業有了很大進步。

三、詩情畫意,營造意境

中國畫在處理主客觀的關係,即人與自然的關係時,始終以人爲主導,借自然形象來表現人格思想。水墨畫往往借境來顯意,故有“意在筆先”之說,富有文學意味,強調“詩畫一律”、“詩畫同源”。於是借詩來造境成爲我們水墨畫創作中營造意境的一個重要手段。

學生通過欣賞感受、作品分析、技法學習和技能遷移已經具備了進行有意識創作的條件,但學生還不清楚如何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和荷花表現融合在一起。這時,幾句經典詩詞就可以在學生情感和繪畫表現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樑。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把描寫荷花的經典詩詞和精美的荷花圖片一起呈現,供學生朗讀、選擇、感悟。

學生的作品同樣可以“氣韻生動”、“以形寫神”。學生筆下的荷花終於有了獨特的美感,找到了我們苦苦追求的意境。意境無標準而有深淺,學生營造的意境自然無法和大師作品相比,但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用水墨的形式把荷花美的一面勇敢地表現了出來,這就是種境界。

李老師曾說過,教學就像孕育生命一樣是一個孕育的過程。通過我們廣大美術教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使學生的水墨畫創作“孕育”出意境,我們的水墨畫教學就有了生命般的靈性和色彩。

水墨畫教學反思2

正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課後整理思路,回憶課堂,反思總結,這是教師專業成長必不可少的一步,下面就所教學的《童年的水墨畫》第一課時反思如下:

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畫》一文之前,根據學生完成的預習單,瞭解到學生產生疑問最多的詞,根據詞而展開。全部設計共分兩個部分,一是整體感知,解決難懂的詞,讀好長句子;二是細讀溪邊,細品溪邊水墨畫的美。課上較爲滿意地方是寫字設計針對性強。重視朗讀。對於難懂的句子,先理解詞再進而理解句子,並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

不足之處有三點:一是朗讀的針對性做得不夠,例如垂柳把溪水當作梳妝的鏡子。學生在想象什麼樣的垂柳時,沒有打開思路,歸根結底是朗讀的不夠深入。二是朗讀指導方法有所欠缺,怎麼讀好景物?是課上處理不到的地方,學生在讀前兩句時只是泛泛而讀,沒有全身心感悟。三是對於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沒有做好引導。課中還出現了兩處瑕疵,一是當讀得不對,剝讀得不對,在此也感謝老師們給我提的建議。希望能將這些問題整理再重新設計,磨合提高自己專業水平。

水墨畫教學反思3

“寫意水墨畫具有變化的線條、豐富多彩的墨和色、變幻無窮的水墨滲化、快速成型等特點,其構圖不受時空限制和焦點透視束縛,其造型是對事物的高度概括,在似與不似之間,與幼兒自主創作的繪畫作品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徵。”[1]在幼兒園階段開展水墨畫教學,通過水墨畫學習,可以體驗水、墨、色在宣紙上的奇妙變化和畫面的筆情墨趣,對幼兒瞭解和體驗我國傳統文化的審美特點,培養對中華文化和藝術的興趣和愛好有着積極的意義。

一、幼兒園水墨畫教學的現狀分析

因爲幼兒的語言詞彙有限,繪畫對幼兒而言,是自然感情與情緒的表達和傳遞的最好手段。各種天真、稚雅的塗鴉,以及造型爲主的幼兒繪畫,都是幼兒藉以表達內在情感與思緒的最直接方式。水墨畫的特殊的水墨效果,無疑給了幼兒一種詩意表達自己內心情感和思緒的方式,但是由於成人不正確的評價和教學方式,使幼兒無法真正地自由、自在的用水墨描繪自己的內心世界。

1.評價標準的成人化。繪畫可謂兒童的天性,“三歲的兒童已有繪畫的意願,當兒童受到外部的刺激和影響時,頭腦中容易產生形象思維活動,並在其自身情感、意念等諸多內驅力的推動下,自發地揮毫潑墨,這種自然的情感衝動保持了兒童繪畫的原創性。”[2]兒童的繪畫從來就不帶任何的功利色彩,這種繪畫的創造是自己內心情感的自然表達和釋放。

而成人的視角更多的侷限於幼兒作品的外在特徵和技法運用的熟練程度上,而忽視了幼兒創作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幼兒作品本身的拙雅、質樸之美,對幼兒水墨畫的評價僅僅侷限於“正確與不正確,像與不像”的標準上。莊子早在二千年前便說過,各美其美。“美是主觀和相對的,因人而異,哪有什麼共同的標準可以找?”[3]美國的哲學家、教育家蘇珊·朗格認爲,藝術所要達到的目的是對情感生活之本質的洞察和理解。水墨畫作爲一種繪畫藝術,其作用也因該是使幼兒在利用水墨進行創作時,能獲得一種積極的愉悅的情感體驗,感受水墨變化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自由自在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而不是揹負着成人的標準進行痛苦的機械運動。

我們應該關注與幼兒水墨畫中那種兒童的“童真”和“童趣”的真實表現,應該注重水墨畫的這種繪畫形式帶給幼兒不同於其他繪畫形式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喜歡水墨的這種繪畫形式,而不是要把幼兒培養成爲水墨畫大師。

2.繪畫技能的專業化。如果說兒童繪畫也有技能的話,那麼“塗鴉”就是他們的技能,而繪畫技能是專業繪畫的主要特點之一。水墨畫對幼兒來說,繪畫工具毛筆、墨和色彩的使用都是有一定難度的。基本的用筆、用墨的能力都沒有,幼兒怎能創造出水墨畫特殊的意境效果呢?這是我們成人的思維方式,但是幼兒不可能像國畫大師那樣有高超的繪畫技藝和豐富的生活情感體驗來營造什麼意境。幼兒的繪畫唯一與國畫大師相同的是都有一種“雅拙”的美,主要表現在繪畫藝術的“質樸”與“純真”上,這是他們在藝術創作時共有的特徵。

雖然只有提高繪畫技能的運用能力,繪畫創作纔會有更深的內涵與藝術效果。但是正是上述幼兒繪畫和專業繪畫的區別要求我們不能用過於專業的技能要求來訓練我們的幼兒。幼兒繪畫的特徵是幼兒心智和心緒的自然表現,受技能的侷限,幼兒畫中所表現的藝術趣味不是幼兒的有意追求,而是幼兒天性的自然流露。這種天性的自然流露,所創造出的“童真”、“質樸”、“拙劣”的美就是幼兒水墨畫所營造出的意境。過於追求幼兒對水墨畫技能的把握,無疑使幼兒揹負更多的精神負擔,使幼兒無法正常的進行自由地創作。

3.教學形式的單調化。很多幼兒教師對幼兒水墨畫教學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把臨摹成人畫作爲幼兒水墨畫啓蒙的唯一教學形式。而“傳統的水墨畫教學,較多側重於描繪具體物象,刻劃細節,這雖然有助於幼兒掌握繪畫技法,但由於忽略了繪畫的全局和整體,導致幼兒一旦離開具體的形象摹本,就很難進行獨立、自由的繪畫,”[4]加之成人不正確的評價方式,很容易讓幼兒在獨立的創作過程中產生失敗感和畏懼心理。

傳統中國畫有很嚴密的程式性,“傳統中國畫在用筆方法上每以古人爲訓,強調筆筆有出處,不可越雷池,否則即爲‘野狐禪’,不正確、不入流。”[5]而“臨摹”這種教學方式和臨摹的對象本身就是脫離幼兒已有經驗和興趣的,長時間的機械訓練,使幼兒無法體驗到水墨畫給自己帶來的特殊體驗,久而久之也會對水墨畫失去興趣,更不用說達到讓幼兒領略水墨趣味、體會國畫韻味的教學目的了。

二、幼兒園開展水墨畫的`教學的建議

“藝術不純粹是藝術技法教育,而是通過藝術欣賞和創作得相互融合和滲透,達到提高兒童的審美感覺和藝術創作能力的目的。”[6]幼兒園水墨畫的教學目的也應該回到提高幼兒審美感覺和創作能力的目的上來。採取的評價標準應該更有利於幼兒的發展,淡化技能、技法的傳授,豐富水墨畫教學的形式。

1.評價標準的發展性。教師對幼兒繪畫的評價應該摒棄“像與不像,正確與不正確”的成人標準,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有助於幼兒審美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而實際上,兒童的繪畫用一個“好”或“不好”很難評判,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加索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兒童是真正的大師。”[7]從這句話中應該得出我們至少應該尊重幼兒的作品。因爲幼兒自有幼兒特有的繪畫語言,有幼兒特殊的表達方式。

在水墨畫的學習過程中,幼兒面臨着很多的挑戰,如毛筆的使用,濃、淡、幹、溼、焦的墨色把握,以及水墨畫特殊的意境營造,“以形寫神”、“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追求等。對於幼兒來說,他們缺乏足夠的生活體驗,也缺乏相應的造型能力和手、腦協調的控制力,使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夠熟練的運用筆法、墨法,以及塑造水墨畫意韻、情趣。

因此幼兒園裏的水墨畫教學有更多的藝術啓蒙意味,對幼兒的評價標準也應該結合幼兒自身的發展水平,採取鼓勵和建議這樣具有發展性的評價方式。給幼兒營造一種寬鬆的心理環境,避免幼兒在過分地干涉、指責、嘲笑下產生恐懼感,幫助幼兒樹立信心,大膽的進行各種創作和嘗試。當幼兒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教師及時的給予幼兒指導和心理的安慰,爲幼兒自由表達提供機會和環境。

2.繪畫技能的適宜性。幼兒園水墨畫的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但放任幼兒自由發揮水墨,教

師不給予任何恰當的指導,也只是給幼兒一種新的材料“塗鴉”罷了。陳鶴琴說過:“從前的藝術教育太注重技巧,現在的藝術教育是注重兒童的個性,兒童的創作。但藝術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兒童若是沒有相當的技能,斷畫不出很好的作品。藝術是一定要教的,不然讓幼兒自已去瞎摸,就是摸了一輩子,頂多不過象初民時代的作品罷了。”

幼兒掌握一定的水墨畫技能是有助於幼兒更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和生活體驗的。教師在將水墨畫的技能教給幼兒時應該特別注意聯繫幼兒的已有的繪畫經驗,注重水墨畫技能對幼兒的適宜性。教師首先要讓幼兒充分的瞭解毛筆、水墨和紙張的性質,允許幼兒因不瞭解工具、材料性能而造成的畫面的髒、亂、差等。等幼兒熟悉和工具和材料的性質之後,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結合自身已有的繪畫經驗和技能進行自由的創作。幼兒創作的每一幅作品,教師都要進行鍼對性的分析指導。並在指導的過程中,將水墨畫特殊的用筆、用墨技法滲透給幼兒,但不必強調幼兒對水墨畫專業術語的識記和使用。

3.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臨摹”不應該是對幼兒進行水墨畫啓蒙的唯一教學形式。“幼兒階段的美術教學應該是以感受美、表現美爲核心的藝術啓蒙教育。”[8]筆者認爲幼兒園可採用水墨畫的欣賞教學來代替傳統的成人畫的臨摹,以便幼兒對水墨畫獲得感性的認識。由於幼兒的觀察具有不穩定性、持續時間短、缺乏系統性和概括性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有序的、有針對性的觀察,感受中國畫最基本的造型、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的特點,在教學手段上,可以讓水墨畫欣賞教學與文學、音樂作品欣賞相結合,讓幼兒在詩情畫意之中,體驗水墨畫的意境,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

水墨畫的教學也不應該是一次完成的,在幼兒進行正式的水墨畫創作之前,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熟悉水墨畫的用具和材料,如教師可將毛筆的使用技法藉助兒歌的形式教給幼兒,也可利用水墨遊戲讓幼兒瞭解水墨的性質特點,進行生、熟宣紙的吸水性質的科學實驗等。(鄭中建)

參考文獻:

[1]候莉敏.淺論幼兒早期繪畫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xx,(1).

[2]郭會萍,陳永新.誰破壞了兒童繪畫的天性[J].科教文匯,20xx,(8).

[3]李澤厚.華夏美學?美學四講[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xx:234.

[4][5]王惠萍.改革傳統幼兒水墨畫教學,培養幼兒審美、創美能力[J].學前教育研究,20xx,(01).

[6]屠美如.向瑞吉歐學什麼:《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解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8):147.

[7]戴曉紅.兒童繪畫語言的特殊表達方式[J].文教資料,20xx,(24):175-176.

[8]劉劍眉.5~6歲幼兒繪畫創作中藝術思維的過程與特點[J].學前教育研究,20xx,(6).

水墨畫教學反思4

這是西師版教材十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以“自然風光、家鄉美景”爲主題,這四篇課文緊緊圍繞着“自然風光”這一單元主題,從不同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絢麗風光。《故鄉的水墨畫》這篇課文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江南水鄉的美麗畫卷。其中有長滿菱角的池塘,有采菱歡樂的笑聲,也有那美味的菱角,讓我們感受到江南水鄉風景的獨特、美麗。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的詞句。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教學《故鄉的“水墨畫”》時,最吸引人的要數故鄉的採菱女或劃一葉扁舟,或蕩一隻水盆,熟練輕盈地採菱角的情景了。於是,我搖身一變,變成了那快樂的採菱女,一邊唱着愉快的採菱曲,一邊熟練地採着菱角。孩子們就成了站在岸邊眼巴巴地等着吃新鮮菱角的小孩,我慌忙把“水盆”划過去,塞一把放進他們的衣袋,他們的小臉便個個燦爛如花了!這樣的情景互動,讓我和孩子們都融入到文字之中,置身其中,快樂無邊,也更能深刻地體會到作者洋溢在字裏行間對家鄉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遊覽了江南水鄉,我們又相約一起來到美麗的海濱:我們一起賞晚霞和大海的“傑作”;一起觀看那耀眼明亮的啓明燈;一起手挽手走在溼潤柔軟的沙灘上;一起和海邊乘涼的人聊天、嬉鬧;整個課堂讓我們感覺到似乎不是在有陽光的白天進行的,而是在那清涼舒適的海濱夏夜,而耳邊似乎還回蕩着海浪的嘩嘩聲……

隨後,我們又請班級的一位“小導遊”帶着我們遊覽了美麗的塔木欽大草原和迷人的葡萄溝,她生動地講解讓我們看到了異域美麗的風情:那一眼望不到邊的草原;那似乎是從地面拱起的巨形彩虹門;那變換多端的雲彩;那晶瑩透亮的“綠瑪瑙”;那甘甜美味的葡萄乾,無一不讓我們驚歎,無一不讓我們流連忘返!

在和孩子們一起徜徉在這些美麗的文字間的時候,那種心隨文動的心境處處可見。尤其是師生一起共同暢想某一個美麗的場景的時候、共同演繹某一段文字的時候,那種和作者心靈的契合便會讓我們的情緒變得更快樂,更活躍起來。在我們的心裏,那些毫無生氣的文字也變得更加美麗起來。

把語文課上成屬於孩子們的課,讓他們沉醉其間,少去程序化,少去說教,便會讓語文教學更有生命力!

水墨畫教學反思5

正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我覺得詩歌教學運用詞理論也非常有效。詩歌作爲語言凝練,情感蘊含豐富的一種文體,沒有什麼方法比情感朗讀更加有效地體味詩歌的味道,相比那些細細的分析來說,誦讀纔是詩歌教學的正道。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畫》一文中,我首先緊緊扣住了詩歌的題目“水墨畫”,以藝術相通的理由,跟學生說“我們上一節詩意的美術課”。

學生頓時愣住了,卻又有點興奮,都充滿着期待。在師生互動交流“畫畫的步驟和注意的事項”中,我獲得了許多的資源,有學生說“畫畫要先擬定一個背景圖”,有的說“畫畫要突出重點表現的景物”,“畫畫要根據心情用不同的色彩”“要有細節的描寫”,答案豐富多彩,也中了我的“圈套”。其實我就是想讓他們用喜歡的美術去學習《童年的水墨畫》,去感悟作者的畫,以及畫中的情。我簡單幾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畫框,並讓同學們思考“用剛剛分析的畫畫的理論,來想想該往這三副童年的畫中添上什麼景緻?”這一步其實是讓學生讀懂詩歌的大意,第一次引入了讀詩歌的階段。然而,這僅僅是從瞭解詩歌大意層面出發的,而更深的層面在於覺得這三副畫中的情。於是我在本節課上又滲透了一個“詩情畫意”的概念。

引導道:根據同學們剛剛對詩歌大意的感知,我們基本完成了“畫意”的瞭解,然而“詩情”也就是作者表現的情感卻有待發掘。進而學生通過一遍一遍有感情的朗讀,其中包含了我的正確、錯誤示範朗讀的比較,引導他們發現朗讀應該注意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知道爲何這樣讀。因此在這一系列多形式的朗讀中,學生自己也能夠抓住一些“詩眼”讀出感情了。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

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後,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書頁輕輕翻動,嘴角漾着絲絲摸不掉的笑……”“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水墨畫教學反思6

在以往有些美術活動中,爲了怕麻煩,有時一些水墨畫往往會改成平常的畫,但在這次的美術活動《蛙聲十里》之後,我覺得以後要讓孩子們多練習水墨畫。

在讓幼兒動手操作之前,我先請幼兒欣賞齊白石的水墨畫《蛙聲十里》,讓幼兒感知畫家畫水墨畫的特點,然後我再示範怎麼畫青蛙,要求幼兒畫出不同形態的青蛙,並表現出青蛙在什麼地方。當孩子們開始繪畫的時候,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有的蘸的墨太多了,化成一團,有的蘸的太少了,線條很乾,有的畫的太大了,有的畫得太滿了,等等的問題,讓原本很美的一幅作品變得那麼糟糕。

由此讓我想到,孩子們練習畫水墨畫的機會太少了,纔會出現那樣的問題,儘管老師交代要求的時候說過,蘸的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畫面上不能畫得太多也不能很小,但什麼是不能太多不能太少呢,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孩子們根本體會,只有*多次的練習之後纔能有所感觸吧。

我認爲以後不僅要多提供幼兒用棉籤畫水墨畫的機會,而且還要讓幼兒用毛筆來練習畫水墨畫。

水墨畫教學反思7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出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引導學生們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感情。

2.。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並儘量在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路。讀《我想》時,問:那麼多願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誦讀最神往的願望,想象畫面。讀《童年的水墨畫》時,引導學生: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3.拓展延伸。寫寫自己童年的夢想與童年趣事。遺憾:有些同學還是沒有讀出詩的意境來,還要加強朗讀。

水墨畫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喜歡的兒童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引入,激發興趣

1.(將導讀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詩一樣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這三句,指名讀,師生配樂讀這三句。讓學生談談讀後感受。師:這短短一組排比句就像一首詩,描繪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與快樂。這節課我們一起讀幾首描寫童年的詩。

二、學習《我想》

1.自讀感知。師:初讀詩歌,不僅要讀正確,還要用心去感受。請自由把課文讀幾遍,把字音讀準確,把詩讀流利,讀完想一想:你從詩中感受到了什麼。(提示:可以從詩中的某個字、詞、句中去體會,可以從整首詩的內容上去體會,可以從詩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從思想上去感受。)

2.點撥感悟:

(1)指名分小節讀,正音,認識生字:“丫”(這個字形像什麼?怎麼記住它?)“汲”(給這個字換個偏旁,比較“汲”和“吸”)。

(2)從這首詩中我們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裏,作者有哪些願望呢?你覺得“我”的想法美嗎?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指導學生抓住“安在、帶着、牽着、悠;接、伸進、汲取、長等詞及帶有這些詞的句子邊讀邊想像感悟。)

(3)感情朗讀

師:從這首簡短的小詩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嚮往,感受到了兒童詩語言的美妙,怎樣才能讀出我們的感受呢?我們也要邊讀邊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請同學們自由練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表現作者美好的願望,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生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賽讀時老師讀最後一節。師:讀了這兩句詩,我有一種疑惑,你們看這首詩的前幾節都寫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這兩句卻寫回了現實,寫法上也與前面不同,放在這裏好像與整首詩顯得不和諧,你們覺得呢?

3.領悟寫法:默讀詩歌,看看這首詩在形式及寫法上有哪些特點或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生談自己的發現,師引導小結:(1)每一小結的結構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爲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讀起來琅琅上口。(結構一致)(2)每一小結裏都有一個雙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長――”這樣的語句。(句式相同)(3)用詞講究,動詞用得很準確,“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麼做,“悠、長、望、飛”是對“我”變化做什麼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所以我們要學會用詞,同一個意思可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樣就不顯得單調和重複。

4.嘗試創寫: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美好的願望的?師: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啓發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啓發我們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寫一節小詩,可以不嚴格遵照課文的寫法,提倡創造哦!)

三、學習《童年水墨畫》

1.自讀提示:(1)邊讀邊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藉助文後註釋或互相討論解決。用在每小節的標題後面加上一個表示動作的詞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2)邊讀邊想像:讀《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你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

2.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自悟。

3.交流點拔:

(1)指名讀並概括主要內容(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等);學生提出疑問,討論解決;指名說說:如果這首詩是一幅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麼?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根據學生講的畫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進行引導,讓學生髮現語言裏的畫面: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着‘黑旋’水戰‘浪裏白條’”。

“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2)師:同學們用心去讀書、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出情趣,我們一起讀一讀。

四、比較鑑賞,嘗試創寫

(一)這兩首詩的比較

1.比較本課中的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2.生探究、發現。

3.交流小結。

(1)《我想》是一首詩歌,《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組詩圍繞一個主題寫的一組內容不盡相同的小詩,組詩根據內容可以有獨立的小標題。)

(2)《我想》是押韻的,《童年的水墨畫》不押韻。(引導學生朗讀這兩首詩,體會押韻和不押韻的區別,瞭解兒童詩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

(3)《我想》描寫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畫》描寫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實情景。(兒童詩在內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實的,非常廣泛)

(二)擴展鑑賞:讀下面兩首小詩,讀後說說自己的體會。

我是一條比目魚

作業本下/藏着一本書/我悄悄地看/輕輕地翻/老師走過來/我趕緊提起筆//我是一條比目魚/一隻眼睛看老師/一隻眼睛看書。

長和短

星期一很長/星期天很短/上課很長/看動畫片很短/家裏吃飯很長/吃肯德基很短/奇怪/爲什麼時間也有長有短?

(三)嘗試寫詩:

讀了這些詩,你有沒有想寫首詩的衝動呢?那就寫一寫吧。

學習提綱

1.以自己的認識說說什麼是兒童詩?

2.用“3”和“O”說一首兒童詩?

3.用“小手十桃樹枝”、“腳丫十柳樹根”、“眼睛十風箏”“我+春天的土地”學說兒童詩?

4.自讀《我想》,這首兒童詩表達了( )思想感情。

5.用“馬路邊+陽光+《水滸傳》”“垂柳+山溪+釣竿+漁童”、“小河+剛出水的‘鴨子’”學寫兒童詩。

6.自讀《童年的水墨畫》,《街頭》《溪邊》《江上》各寫出了兒童的( )特點。

7.選背《街頭》《溪邊》《江上》。

一、以兒童詩《湖》爲例,告訴學生什麼是兒童詩?什麼是兒童詩的“意”和“境”。

1.大人或兒童寫的適合兒童閱讀的詩叫兒童詩。

2.兒童詩的“意境”中的“意”指詩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詩中的“畫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態特點,啓發學生想象意境,學寫數字兒童詩。

三、指導學生以“小手、桃樹枝,眼睛、風箏,我、春天的土地”爲依據,想象《我想》這首詩的意境,學寫兒童詩。

四、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想》,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啓發學生以“馬路、陽光、《水滸傳》,垂柳、釣竿、漁童,小河、小孩”爲憑藉,想象《童年的水墨畫》意境,學寫兒童詩。

六、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童年的水墨畫》,與學生詩作比較,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練習提綱

8.以《青蛙=蝌蚪》、《W=飛行的雁羣》。《田園-收穫=大地睡了》爲題,學寫一首兒童詩。

七、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鏡子╱蝴蝶飛過來╱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隻青蛙跳過來╱打破了鏡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水墨畫教學反思9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所以教學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引導學生充分注意到課文的體裁特點,讓學生讀詩要邊讀邊想象,要重視形象感悟、整體把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練習寫兒童詩,學生的積極性挺高的,所寫的兒童詩歌也不錯。基本仿寫兒童詩教案上能夠體現出兒童詩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