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多篇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多篇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一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後,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鬥精神。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結合課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閒、騰細浪、走泥丸、雲崖暖、鐵索寒、重要詞語意思、理解詩句包含的內容。

2、情感目標:理解詩意,充分感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3、能力目標:通過多媒體課件,深情悟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關於長征的照片、電影片段製作教學多媒體及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並自學生字詞。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簡介長征知識

1、播放錄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簡介律詩及相關長征知識,讓學生彙報交流收集的長征知識

【設計意圖】學生對長征知識較陌生,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拉近與歷史的距離。彙報交流蒐集的資料,意在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調先有情”,既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熱情,又爲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作鋪墊。

二、講讀結合,引導學生感知詩意

1、播放範讀錄音,掌握好韻律

2、彙報生字詞自學情況,評比自學標兵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應該具備自學字詞的能力,彙報的過程顯現學生動手能力、蒐集資料的能力、組織語言處理信息能力,彙報的過程也是自學方法交流的過程。

2、配樂讓學生仿讀,讀正確讀流利

3、默讀體會詩的結構特點

【設計意圖】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教現成的知識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讓學生自己選讀,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詩文中總分結構,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4、抓住“萬水千山”總述句,讓學生分頭研讀,分組討論。體會如何“難”,但紅軍戰士又怎麼“等閒”

①選取哪些山?怎麼難,但紅軍眼裏怎樣?

②選取哪些水?怎麼難,但紅軍面前又如何?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基礎是文本,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感悟,深入研讀思考,自由地討論交流,把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語言的領悟釋放出來,實現師生心靈的對話,精神的交流。

三、反覆誦讀,體會英勇無畏

1、出示插圖,結合詩文進一步理解詩義。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節暢談體會。

3、引導學生讀書深情,誦出豪情。

4、最後一句作者的愉悅心情和你一樣嗎?

四、適當拓展,推薦愛國讀物

1、長征故事你已經讀過的有哪些?

2、推薦如《豐碑》《草地夜行》等讀物。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培養學生自覺閱讀的習慣。

五、聯繫實際,激勵攻堅克難

1、生活中也會通過這樣的“山”“水”,結合生活說一說。

2、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長征精神呢?如何學會排除萬難?

【設計意圖】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邁向生活,教材只是個例子,讓學生樹立大語文學習觀,把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能力情感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

《七律·長征》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二

一、根據注音書寫詞語

1.wēi yí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

二、給加粗的字注音

三、根據上句填下句或根據下句填上句

1.紅軍不怕遠征難,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烏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________,大渡橋橫鐵索寒。

四、翻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讀《七律  長征》,回答文後問題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1.解釋下列詞語。

等閒——                 逶迤——

磅礴——                 雲崖——

2.這首詩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詩爲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

4.這首詩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看,屬於________詩;從體裁的角度看,屬於________詩。

5.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詩的首聯總領下文,把紅軍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讀者面前。

b.詩的頷聯描寫紅軍翻山越嶺,用“騰細浪”和“走泥丸”兩個極其生動的比喻,把中國工農紅軍蔑視一切艱難險阻,敢於征服困難、壓倒敵人的偉大氣魄鮮明地烘托出來了。

c.詩的頸聯描寫紅軍渡江涉水,扣“萬水”來寫。一個“暖”字,一個“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這兩場戰鬥的時令。

d.紅軍長征途中,經過許多高大的雪山,詩中寫“岷山千里雪”,實際是概括所有過雪山的艱苦鬥爭。

6.默寫一首毛澤東描繪長征的其他詩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毛澤東《十六字令三首》,回答問題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其二              其三

山,             山,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瀾。  刺破青天鍔未殘。

驚回首,         奔騰急,          天欲墮,

離天三尺三。     萬馬戰猶酣。      賴以拄其間。

1.給加粗字注音。

下鞍(    )巨瀾(    )酣(    )鍔(    )墮(    )拄(    )

2.下列詩句意思理解有錯的一項是

(    )

a.“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快馬加鞭的翻山戰士回頭一看,那高入雲霄的山峯,離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山,倒海翻江卷巨瀾”:騎着馬在山中奔馳,感到一座座高峯像倒海翻江般捲起巨大的波浪。

c.“山,刺破青天鍔未殘”:站在山上,用利劍刺破青天,劍沒有半點殘損。

d.“天欲墮,賴以拄其間”:就是天塌下來了,山也能把它頂住。

3.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這三首詞都是寫山,第一首是寫山的崇高,第二首寫山的雄偉浩大,第三首寫山的堅強。總起來都是寫長征的紅軍。雖是三首,如同一首。

b.把山比喻爲狂濤巨浪、奔騰的戰馬和刺破青天的利劍,極準確生動,給人以無窮無盡的想像餘地,最有力地歌頌了偉大的紅軍戰士。

c.毛主席詩詞無論是詠雪的、詠梅的,都是通過物來詠人。這三首十六字令通過山來反映一個偉大的主題,表現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頌了紅軍戰士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和藐視一切困難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d.第一首中“驚”字,不但表現了紅軍對山的高險的驚訝,更主要的還是表現紅軍戰士征服了高山險阻的自豪心情。第二首描寫的景象只有坐在奔馳的汽車上的人才能看到。第三首中,毛主席用堅強的山來比擬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工農紅軍。

4.《十六字令》三首的寫作時間題爲“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簡要說說這一段時間紅軍的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閱讀《清平樂  會昌》,回答下列問題

清平樂  會昌

一九三四年夏

東方欲曉,        會昌城外高峯,

莫道君行早。      顛連直接東溟。

踏遍青山人未老,  戰士指看南粵,

風景這邊獨好。    更加鬱鬱蔥蔥。

1.解釋下列詞語。

顛連:           東溟:

南粵:           欲曉:

2.對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莫道君行早”一句充分表現了紅軍戰士不辭勞苦,奮發幹革命的精神面貌。

b.“風景這邊獨好”,主要是因爲遠處有碧綠的田地,近處有青翠的松林和峯巒起伏的羣山。

c.“踏遍青山人未老”,透露出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忍不拔、頑強戰鬥的精神。毛主席率領着工農紅軍,踏遍祖國大地,經歷了一次次浴血戰鬥,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無產階級革命家顯得更加精神煥發,鬥志昂揚。

d.“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戰士指着廣東那邊樹木茂盛的地勢,那兒正是開展游擊戰爭的好地方,這裏邊表達了革命者的雄心壯志。

3.對這首詞賞析有錯的一項是

(    )

a.這首詞,生動地反映了毛澤東對革命必勝的信心,是展現長征前夕情況的一篇革命史詩。

b.“踏遍青山”客觀地寫出了當時革命戰爭的特點——“作戰線的不固定”和“戰爭的流動性”。

c.毛澤東與一些同志登上“會昌城外高峯”——嵐山嶺察看長征路線,回來後在文武壩寫下了這首詞。

d.這首詞是毛澤東長征詩的第二篇,詞的字裏行間流露出毛澤東對革命根據地的深厚感情,表達了長途大進軍、奪取革命勝利的雄心壯志。

【參考答案】

一、1.逶迤 2.磅礴

二、lǐng  līn  mín  méng  jǐn  héng  hèng

三、略

四、蜿蜒曲折的五嶺山脈在紅軍眼裏就像翻騰着的細小波浪,龐大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裏就像小小的泥丸在流動。

五、1.等閒:尋常,平常。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2.紅軍不怕遠征難3.過五嶺、越烏蒙、渡金沙、搶大渡、翻岷山4.抒情七律(近體詩、舊體詩)5.c 6.略

六、1.ān   lán  hān  è  duò  zhǔ  2.c 3.d 4.略

七、1.顛連:山峯連綿不斷 東溟:東海 南粵:廣東一帶 欲曉:快要天亮2.b 3.d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瞭解毛主席詩詞的創作風格:藝術的概括和誇張。

二、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

學生對長征的有關知識缺乏瞭解,課前佈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瞭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瞭解的長征。

2、教法、學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教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由學生講述自己所瞭解的長征。

2、教師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播放朗讀錄音。

2、學生聽後自由朗讀,體會詩意。

(合作學習:1、正音。2、藉助工具書以頁下注合作弄懂課文意思。)

3、學生齊讀課文。

4、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三)品味詩中畫面

1、創設問題情景:

詩第一句說:“紅軍不怕遠征難”,從全詩看,從哪裏可以看出遠征之“難”?紅軍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困難的?

(請學生在書上自主圈點勾畫,然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運用藝術誇張手法突出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2、創設問題情景:

《七律長征》爲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雄壯圖畫,請你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幅畫面的主要內容。選擇你喜歡的一個畫面,說說爲什麼喜歡?

(學生思考,小組合作,教師組織交流評價)

3、紅軍長征途中歷經千難萬險,而詩中爲何只描寫了這幾幅畫面?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四)播放長征歌曲,以唱帶誦。

(五)作業

1、背誦並用規範的正楷鋼筆字抄寫這首詩。

2、課後探究:

“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給人多樣化的理解,你對此字有何見解?

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

遠征難:只等閒:

逶迤、磅礴細浪、泥丸(誇張)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水拍雲崖、鐵索寒和樂觀主義精神

千里雪更喜、盡開顏

《七律·長征》知識點

首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賞析:該聯直接抒情,總寫,高度概括紅軍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和的頑強勇敢的革命精神。“遠征難”總括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艱難險阻,“遠征”說明行程之遠,時日之長;“難”說明犧牲之大,經歷之苦。“不怕”“等閒”充分體現紅軍戰士頑強勇敢、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積極、自信的英雄樂觀主義精神,爲全篇定下豪邁、樂觀的基調。

頷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賞析:寫山,以五嶺、烏蒙爲代表。上承“千山”,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崇山峻嶺。“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形容山嶺綿延不斷,“磅礴”形容山氣勢高大壯觀,“騰”“走”化靜爲動,以動寫靜,突出五嶺氣勢的奔騰和紅軍行軍的急速。該聯採用以動寫靜和反襯的表現手法,運用比喻、誇張、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節奏感和音律美,充分表現紅軍頑強、勇敢、豪邁、樂觀的英雄氣概。

頸聯(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賞析:寫水,以金沙江、大渡河爲代表,上承“萬水”,既寫紅軍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這兩次戰鬥,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的無數激流險灘。“暖”,既寫5月春暖時節金沙江風高浪急、水氣蒸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士渡江脫險後的激動、喜悅之情和一片沸騰的景象。“寒”烘托瀘定橋環境的險惡,照應上文“暖”字,表現紅軍處境的艱難和危急,反襯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氣壯山河的豪邁氣概,寄託對死難烈士的無限哀思。

尾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賞析:總結,想象,突出紅軍翻越岷山後的喜悅之情,充分表現詩人對紅軍指戰員們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表達了作者對奪取長征全部勝利的信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喜”字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有表現他們對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典型知識點

1、五幅“徵難圖”:騰躍五嶺圖、疾跨烏蒙圖、巧渡金沙圖、飛奪瀘定圖、喜踏岷山圖。

2、相關常識:“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交代文章體裁,“長征”是題目。

3、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生於湖南湘潭韶山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哲學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和詩人。其重要文章有《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5年)《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中國的紅色政權爲什麼能夠存在》(1928年)《井岡山的鬥爭》(1928年)《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實踐論》(1937年)《矛盾論》(1937年)《戰爭和戰略問題》(1938年)《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1938年)《論持久戰》(1938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紀念白求恩》《反對自由主義》《爲人民服務》《愚公移山》《改造我們的學習》等,詩詞風格雄渾豪邁、氣勢宏偉,代表作有《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卜算子。詠梅》《憶秦娥。婁山關》《清平樂。六盤山》《水調歌頭。游泳》等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爲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寫作背景

一、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瞭解,再通過課文中註釋,從字裏行間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二、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覆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詩人展開誇張的手法,創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四、誦讀延伸,昇華長征。

把這一課真正上成讀書課,通過反覆情感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篇四

董亞君,2015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國小語文青年教師,先後任職於濟南市高新區鳳凰路學校,濟南市北坦國小。曾獲得濟南市高新區鳳凰路學校教師演講比賽一等獎,校優秀班主任等榮譽。愛語文,愛閱讀,堅信教育的本質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學爲主體 細讀品味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歷程,讚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這是一首七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爲一句,共四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首聯以直白的詞彙、豪邁的語勢,高屋建瓴,總領全詩,高度概括出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它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浪漫主義風格,成爲全篇的綱領。"不怕"兩字,回答響亮,下筆千鈞,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頂天立地。"等閒"兩字則將困難輕輕一瞥,加深了對"不怕"的表述,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自豪感。"萬水千山"以靜寫動,以艱難險阻爲主體,展現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學習目標】

1、正確拼讀本課詞語,會寫"崖、岷、丸"三個生字,藉助相關的資料理解詩句意思,背誦全詩。

2、通過反覆誦讀,理解詩意,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領會對比、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對錶達情感的作用和效果。

3、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感受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悅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爲詩人的豪情和作爲一代偉人的的高昂氣概。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本文中生字、詞的含義及關鍵詞飽含的感情。

2、體會偉人的胸懷,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課題

1、同學們,課前我們閱讀了單元導語,本單元的主題是走進毛澤東。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25課《七律-長征》,去感受毛澤東偉人的風采和情懷。

請大家齊讀課題。中間的這個小點叫做間隔號,讀的時候也要稍作停頓,來,請大家再讀一遍!

2、這是我們在國小階段第一次接觸七律這種格律詩,誰來介紹一下你對七律的瞭解?(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爲一句,共四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毛澤東寫的這首長征就是按照七律的格式來寫的,全詩共8行4句,分爲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這是一個知識點,請大家在書上做上標註。

二、預習展示  初學交流

1、七律的格式大家都瞭解了,那本課的生詞你會讀嗎?

①誰來領讀

②讀的真準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解釋重點詞義:逶迤、磅礴、雲崖

三、初讀全詩  整體感知

1、好,生詞大家掌握了。接下來,讓我們到詩中去感受詩歌的魅力,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好節奏。

2、誰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請你來!

你讀的很通順,節奏掌握的也很準確,讀詩呀,講究平長仄短,停而不斷,聽我來讀首聯(師範讀),誰來像老師這樣讀讀全詩。

3、這樣一讀,我們就體會到了七律詩的韻味,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4、那接下來,請同學們思考,在這首詩中,哪一句概括了全詩的主要內容?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等閒"什麼意思?那這句詩的意思是?(生說)

請大家再看首聯,詩中有兩個字寫出了長征的真實情況,是什麼(遠、難),讀讀首聯,有多遠?(萬水千山)這是一個虛詞,他指的是紅軍長征中翻過一座座山,跨過一條條河,我們再看看137頁的資料袋,它詳細地介紹了"萬水千山"(出示路線圖)

5、二萬五千裏,如果把這條路線拉直,那就相當於跨越了半個地球呀!所以長征,我們用詩中的三個字概括真是"遠征難"(板書:遠征難)。

6、那紅軍是如何看待這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呢?"只等閒"(板書:只等閒)。

把跨越萬水千山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等閒小事,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呀?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怕困難)

讓我們一起讀出這種不怕困難的勇氣,(齊讀首聯)

四、小組交流  精讀文本

縱觀全詩,你還從哪些詩句中看出紅軍把艱難險阻當做平平常常的事?

1、學生交流頷聯,並說說詩意

點撥:這個同學很會學習,通過結合註釋的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

(出示五嶺的圖片)大家看這就是五嶺羣山,它縱橫四省,綿延千里,用詩中的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逶迤)。如果讓你跨越這樣的五嶺,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預設:可能會肚子餓、路不好走、有敵人的圍追堵截……)

師:可在紅軍眼裏這連綿起伏的五嶺卻是細小的波浪。

師:(出示烏蒙山的圖片)這是烏蒙山,它海拔3000米以上,比兩個泰山加起來還要高,而且懸崖峭壁,山勢險峻,用詩中的一個詞說那就是(磅礴),可在紅軍眼裏這高大磅礴的烏蒙山卻是(腳下的小泥球)。

那頷聯這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呢?(預設:比喻、對比)

師:還有一種修辭手法,那就是誇張。誇張可誇大,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也可誇小,把五嶺誇小成細浪……這一句巧妙運用了比喻、誇張的修辭來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這也正是毛澤東詩詞的藝術魅力。

讓我們男女生合作讀一下這一句,(男藍女紅)。

通過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不怕困難)讓我們一起再來讀(齊讀頷聯)

2、學生交流頸聯,並說說詩義

①師:剛纔這個同學的表述中有一個地方不太準確,誰聽出來了?(靈活處理)暖不僅僅是天氣暖,寒也不僅僅是鐵索寒冷,那這一暖一寒究竟意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巧渡金沙江"這一段資料,(出示課件:1935年5月,金沙江沿岸懸崖峭壁,敵人重兵把守並揚言:一隻鳥也休想飛過!我軍巧施妙計,利用7只小船和37名船工,神不知鬼不覺地活捉敵兵,不費一槍一彈,不損一兵一卒,就奪取了敵軍陣地。)

②如果你是其中一員,回想我軍不費一槍一炮巧渡金沙江時,你心情如何?(激動 喜悅)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暖。讓我們一起讀出內心的感受來。(齊讀:金沙水拍雲崖暖)

③大家看,結合背景資料能幫助我們把詩讀懂、讀透。下面,我們看一段視頻,插入微視頻:(紅軍過瀘定橋的時候年,當時的敵人爲了阻止紅軍前進,抽去了橋上所有的木板,只剩下13根鐵索,這些鐵索長103米,高30多米,更爲驚險的是,紅軍的頭頂上有敵人的槍林彈雨,腳下還有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所以過大渡河這一段路程,我們經常用"飛奪瀘定橋"來形容當時驚心動魄的場景。)

你能從中理解"寒"字所蘊含的情感了嗎?

④是呀!這是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的一句詩呀(生讀這半句)這也是毛主席緬懷戰友的一句詩呀(生②讀這半句)

兩場戰役、兩種心情,一暖一寒,兩種感嘆,讓我們再來齊讀頸聯。

3、交流尾聯。抓關鍵詞、談體會。

補充:過雪山的故事:長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提到雪山,幾乎每一位經歷過長征的人,都用了一個"苦"字。92歲的張紹全至今記得很清楚,"來自南方的紅軍戰士身着破爛的單衣,佈滿血泡的腳上纏着幹樹皮……""實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擠在一起。繼續行軍時,總有一些戰友凍得再也不能起來。

師: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戰士們傷的傷,死的死,翻越這樣的雪山喜從何來呀!(提問)

師:翻越了岷山,長征的勝利就近在眼前,指日可待了。紅軍戰士們歷經無數艱難坎坷,槍林彈雨,終於看到成功的曙光了。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如何?

②此處"更喜"這個詞更讓我們體會到紅軍什麼樣的精神?積極樂觀(板書)

③是啊,看見了雪山,就如同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就如同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於是堅強的信念,堅定的決心全都化爲一句話:齊讀尾聯。

五、學以致用 感悟精神

1、面對千難萬險,紅軍的回答是"只等閒",他們的表情是"盡開顏"。由此同學們想想,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請2-3位學生回答)

2、一首詩、一段歷史,負載着長征路上的千難萬險,包含着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學習長征,不僅僅是在回顧一段歷史,更要銘記長征精神給予我們的力量和啓迪!今天就讓我們懷着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再次感受一下毛澤東詩歌的魅力吧。齊讀全詩。

3、作爲詩人,毛澤東一生寫過100多首詩,在詩中看不到"小橋流水"、"鶯歌燕舞";看不到愁思哀緒,看到的是"氣壯山河"、"豪邁情懷",看到的是浩然磅礴之氣。(出示:《清平樂。六盤山》)這是在長征翻過最後一座山寫下的《清平樂。六盤山》,請大家齊讀一下。課後請大家積極搜索毛澤東的詩詞。口語交際課中,我們將進行毛澤東詩詞朗誦活動。

板書:        25 七律  長征

25 七律  長征

長征難  五嶺 細浪     不怕困難

烏蒙 泥丸

金沙 暖

大渡 寒

只等閒               積極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