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共3篇)

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共含3篇,由本站的會員“giselle007”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共3篇)

第1篇: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一)說課題目:

高中物理必修I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第5節牛頓第三定律

(二)課時分配:

“牛頓第三定律”是必修1力學模塊部分二級主題牛頓運動定律的核心內容,屬於一節規律探究課。根據學習任務及教學實際,計劃用1課時來完成本節內容。

(三)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牛頓第三定律在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屬於“理解”知識層次。

牛頓第三定律是在學完牛頓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礎上學習的。而對第三定律所揭示的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它與第一、第二定律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一、二定律揭示了一個物體受力與運動的關係,第三定律從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上揭示了兩個物體受力與運動的關係,在生產與生活中使物體運動獲得動力的源泉。牛頓第三定律比第一、第二定律的應用更廣泛,它不僅在慣性參考系中成立,非慣性系下也能夠使用;在宏觀領域內能夠使用,在微觀領域內也能夠使用。只是該定律在建立的過程中,牛頓是在絕對時空觀下,力的超距作用不需要任何介質傳遞時得出的。在十九世紀物理學建立了場的理論後,人們才發現電磁相互作用中力的推遲作用效果,至此認識到相互作用在高速下牛頓第三定律有侷限性。但對學生來說,只要求知道第三定律的適應範圍更廣泛就可以了,至於高速運動條件下的力的推遲效應,學生知道就可以。

2.重點與難點:

基於以上分析,本節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牛頓第三定律,重點應該放在,體會力作用的相互性,從相互作用力的相互依賴性(同生同滅同變化,無先後主次之分)、同種作用性質、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不決定作用效果來認識兩個力的大小關係。如何認識牛頓第三定律中所描述的力的相互作用的關係“總是”特徵,體會“運動狀態”、作用物體間“物質狀態”的不影響性,應是本節學習內容的難點所在。

(四)說教學方法

1、學情分析

對力的作用的是相互的,學生在國中力的概念學習中就已經形成了初步正確的認識,而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界定不很清楚,同時生活中常常出現對力的認識存在所謂的“主動力”和“被動力”。只是學生認爲定義“作用力”、“反作用力”不能隨意,應該將“主動力”叫作用力,“被動力”叫做反作用力。基於這種認識,教學設計中設計了“拔河比賽”實驗探究,讓學生體會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中不存在“主動力和被動力”之說。並在比賽中改變比賽條件,使學生認識相互作用力並不決定物體的運動狀態變化(力的作用效果),對牛頓第三定律靜態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學生很容易從實驗中得出;但對動態條件下,特別是加速運動或減速運動條件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否仍然滿足牛頓第三定律;對氣態和液態條件下牛頓第三定律還成立嗎?學生是不能確定的,設計學生實驗來驗證顯然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學過程採用數據傳感器用計算機顯示動態下相互作用力的關係,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對液體、氣體中的牛頓第三定律採用演示實驗使學生體會這種作用。

2、教法及學法指導:

實驗探究;對比方法;觀察實例分析法;

3、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互助;

(五)說教學過程

包括體例設計、策略、內容及時間分配等,突出教學特色。

1.本節教學結構:

①認識作用力與反作用力;②探尋其關係;③牛頓第三定律應用;

2.教學策略:

①引入:爲什麼要學?(3分鐘)

②拔河比賽實驗(5分鐘):認識裏沒有主動與被動、相互作用力不決定作用效果;

③規律探究(20分鐘):自主探究,等大反向;引導探究總是嗎?

④規律辨析與應用(10分鐘):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請你來當法官;視頻1、2動力的獲得;

(六)說教學總結

知識:學科內容-“總是”指什麼?

情感昇華:學識、做人、科學。

(七)說板書

一版三分,突出中心;

(八)說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1、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1)精巧引入;(2)拔河比賽設計,意義深刻;(3)自主探究學生主體;(4)演示實驗知識拓展;(5)應用辨析:課堂延伸;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課堂教學前鬆後緊,個別教學設計體現不足。

3、對自身教學行爲的反思

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共同學習者的角度,尊重學生,學習氛圍民主,互動;

4、對學生課堂反饋的反思

(1)學生真正體會到科學規律總結需要勇氣和膽量;

(2)我們不僅學到知識,更體味到科學過程;

第2篇: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給你一篇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說教材:

《牛頓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與運動”第3節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與運動的關係,是高中物理的基礎,所以本章內容教學的好壞關係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章的教學尤其重要。本節的主要教學內容有:1.作用力與反作用力;2.牛頓第三定律;3.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別。本節講述研究物體間相互作用的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結合教材的內容和特點,爲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頓第三定律,能用該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3.能區分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

過程與方法

學習研究物理現象,總結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並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本節的重點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教學的難點是: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區別。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啓發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指導學生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教師通過實例來引導學生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並利用實物或作圖法進行分析,進一步的區別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實驗探究法、歸納總結並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以“學生爲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在學習了牛頓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礎上,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來引導學生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實驗探究,分析、總結實驗結論。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並通過實例講解,使學生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爲中心,培養能力爲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教師舉生活中的實例(手拍桌子,手會痛;腳踢足球,腳的感覺怎樣?等),學生覺得很簡單,這時教師把例子轉化爲物理模型,進行受力分析。定性的說明力是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教師複習:力的概念,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並舉例說明(手壓桌面,手是施力物體,桌面是受力物體)。那麼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那麼桌面會對手有力的作用嗎?引導學生作圖分析(課本圖6-20),教師引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問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有着怎樣的關係?提供實驗儀器:兩個彈簧測力計(116頁迷你實驗)。學生進行分組設計實驗,討論、歸納總結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在學生對牛頓第三定律的形成過程有了體驗後,教師給出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用一些概念辨析的題目(如117頁,作業2.3)來幫助學生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從中,學生有疑難點是: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別。這是教師通過舉例,作圖分析,詳細講解來區別,並列表對比分析。

相同點及不同點

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線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一定是同性質的力同時產生、消滅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一對平衡力同一物體力的性質不一定相同不一定同時產生、消滅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抵消

教師總結本節的內容,(有時間的話)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定性。最後佈置作業。(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爲中心”,以物理實驗爲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第3篇: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關於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

一、教材分析

“牛頓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五節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這兩個定律描述了一個物體受力與運動的關係,而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相互作用物體之間力的關係。在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常常把受力情況複雜的物體其部分受力轉換到與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進行研究。牛頓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決之前所學過的力、運動,力和運動的關係外,在一定範圍內,它與物體系的動量守恆定律也是密切相聯繫的。

根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並掌握牛頓第三定律”。

部分學生學完牛頓第三定律後,仍然處在記憶的層次。當實際解決問題時往往會忽視牛頓第三定律。因此我確定本節的的難點爲對定律中“總是”的理解。

二、學情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已經對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問題有了定性的瞭解但對其認識又是片面的,也學習過二力平衡;並且在課本的第三章學習了重力、彈力、摩擦力等幾個具體的力,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三、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程標準,我設計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兩個物體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對的;

(2)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線、異物、同時、同性質”的關係;

(3)掌握牛頓第三定律,能用定律分析說明相關具體實例;

(4)通過運用定律分析生活現象,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和設計實驗,經歷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係的探究過程,學習物理學研究現象、總結規律的方法並且嘗試運用所學定律解釋生活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領略到物理學中的對稱美;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在與同學討論、合作中,表達自己見解的同時又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

四、教法和學法

演示實驗法、講授教學法、練習法、實驗法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創設情景:一個小磁鐵掉進裝滿水的塑料盆裏,用什麼辦法可以不碰到水而把小磁鐵撈起來?學生積極思考,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課,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同時能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新課教學

1.學生舉出相互作用的例子。提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

提問: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可能具有怎樣的關係?學生猜想。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勤於猜想,善於猜想。

2.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定性關係。演示三個實驗:皮鞋刷與皮鞋刷摩擦、磁鐵與鐵塊相互吸引、帶同種電荷的小球相互排斥。學生分析現象得出結論: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性質相同的一對力。接着學生設計實驗,得出“兩個力的作用線始終在同一直線上”的結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積極設計實驗,學生是課堂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3.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定量關係。學生分組,操作彈簧測力計互拉實驗。學生得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的結論;接着參照課本演示力傳感器實驗;再設疑問:如果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一個是固體,一個是液體,它們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還會相等嗎?演示浮力和浮力的反作用力實驗。最後引入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

設計意圖:彈簧互拉實驗是學生必做實驗;力傳感器又能顯示任意時刻兩力大小關係;浮力與浮力反作用力的實驗把學生易忽視的力展示出來,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學生對定律中“總是”的理解。

4.例題分析,講練結合。

(1)人在行走過程中,人與地球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有哪幾對?人受到的力是這些力中的哪幾個?地球受到的力又是哪幾個?

(2)一個鐵環靜止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示數是4N,求鐵環所受的重力;寫出求解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應用知識。

5.牛頓第三定律的應用。

a、小風扇變輕實驗。在電風扇不工作時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當電風扇工作時,觀察示數有何變化。並解釋這一現象。

思考:1.如果在月球上做這一實驗,還會出現上述現象嗎?爲什麼?

2.直升飛機升空的原理。

b、小童車“吹飛”粉筆灰實驗。將小童車驅動輪架空,使後輪漫漫接觸鋪有粉筆灰平臺上,在後輪接觸粉筆灰的瞬間,粉筆灰向後飛出。

思考:1.如果小童車接觸的是地面,又會出現怎樣的現象呢?

2.汽車前進原理。

設計意圖:實驗簡單易做,又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體會牛頓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並且培養學生利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小結與作業

以問答的形式來完成課堂小結。

1、本節課學習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哪些性質?

2、正確表述牛頓第三定律。解決新課引入時遺留的問題。

作業:課本中“問題與練習”的第4題。

六、板書設計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體間相互作用的這一對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等值、反向、共線、異物、同時、同性質。

4.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數學表達式:

七、設計自我評價

本節課的三個環節,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五個實驗,通過這五個實驗,來完成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積極探索,進而達到知識的建構。爲了直觀展示牛頓第三定律的應用,我再設計了兩個實驗。整個設計中實驗較多卻不重複,且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3篇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