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寫作素材--曹操

【歷代評曹】

寫作素材--曹操

許劭: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後漢書》 (裴松之注引孫盛《異同雜語》作“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三國志》 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爲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爲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魏書》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裴松之評價曹操:“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爲甚。”——《三國志(注)》 唐太宗說曹操:“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纔不足。”

唐玄宗常自稱“阿瞞”。

元稹評價曹操:“曹瞞篡亂從此始。”——《董逃行》

王安石贊曹操:“青山爲浪入漳州,銅雀臺西八九丘。螻蟻往還空壟畝,麒麟埋沒幾春秋。名蓋世知誰是,氣力迴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餘故物,魏公諸子分衣裘。”

劉知幾評價曹操:“罪百田常,禍於王莽。”——《史通·探賾》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毛澤東詩詞

易中天說曹操:聰明透頂、愚不可及,狡猾奸詐、坦率真誠,豁達大度、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心胸狹窄。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體現出大氣,將各種臉溶於一身。

曹操的遺囑“分香賣履,留戀妾婦”體現出曹操的大氣與自負,就不談國家大事,不說豪言壯語,就說些小事,你們把我怎麼樣,你們說我是小人就是小人又怎樣,我曹操就是曹操,我纔不在乎你們怎樣評價我呢。我就是這樣的人。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有些客套不想做也要做,因爲這是程序,即使有悖自己的性格也要做。如果是因爲一些小事諷刺我一下,我就哈哈大笑,算了。但若是反對我的政治路線,卻是不能容忍的。

同名歌曲“曹操”道:“獨自走下長阪坡,月光太溫柔,曹操不羅嗦,一心要拿荊州。用陰謀、陽謀、明說、暗奪、談薄??”雖只是歌詞,但卻道出曹操的爲事業而不擇手段,被傳唱大江南北。

【歷史功績】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他在政治上的功績亦是不凡的。

曹操統一北方的積極作用。 前已敘及,東漢王朝後期,由於政治黑暗,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無法生活,終於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黃巾大起義。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農民起義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繼之而來的是東漢王朝的解體和軍閥混戰。在混戰中,不僅董卓、李傕等涼州軍閥到處屠殺人民,搶劫財物,就是打着勤王旗號的東方將領也“縱兵鈔掠”。因而普遍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荒涼景象。這種情況的造成,除了應當歸罪於東漢王朝的反動統治外,鎮壓農民起義和破壞社會生產的軍閥,自然也是不可饒恕的罪

首。但相對的說,各軍閥之間,畢竟還是有所差別的。拿曹操來說,他雖然鎮壓過農民起義和濫殺過無辜人民,但從他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表現來看,他比被他消滅的那些軍閥還是勝過一籌的。比如他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經濟的整頓起了積極作用。

曹操一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但由於禍害根子在中央,操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後,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他說:“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爲先”。他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如果把袁紹和曹操在冀州先後推行的治術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情況:“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併,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這樣,自然不能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所以袁紹雖地較大、兵較多、糧較足,終爲操所敗。操得冀州後,立即“重豪強兼併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較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司馬光說操“化亂爲治”,並非無據。而且操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的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操還提倡廉潔,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於是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與推行法治政策相輔而行的是操力圖集權於己,不容許臣下有結黨行爲。他下令說:“今清時,但當盡忠於國,效力王事,雖私結好於他人,用千匹絹,萬石谷,猶無所益”。操爲了監視羣臣,設置“校事”。這件事受到大臣反對,認爲“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對此加以解釋說:“要能刺舉而辦衆事,使賢人君子爲之,則不能也”。所謂“賢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們累世爲官,枝連葉附,名望和勢力很大。操對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籠絡,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實權;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賤的校事來檢查他們的行動。至於這樣做有無必要呢?我們可以用日後孫權的話來回答。孫權說:“長文(陳羣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頭,畏操成嚴,故竭心盡意,不敢爲非”。孫權也仿效操設校事一職,可知在當時情況下,設置監視大臣行動的校事,以防漢末和袁紹集團內大臣結黨拉派的重演,還是不無道理的。從曹魏政權的內部結構看,世家大臣最多,潛在的危險也較重。曹操爲自身及子孫計,設置校事以伺察大臣,雖有些苛刻和搞權術,但不這樣,是難以制服他們的。史稱:“曹公性嚴,掾屬公事,往往加杖”。操還令諸將家屬居鄴,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與屬下存在着隔閡與矛盾的反映。

總起來看,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所以我們說操之統一北方及其相應採取的一些措施還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曹操生平主要事蹟

人物事略

1、疑殺華佗晚年的曹操患了頭腦痛風症,僚臣華歆向他推薦了神醫華倫。遺憾的是,當華倫指出其症因風而起,病根入腦,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須利斧開腦取風涎方可根除時,曹操竟疑心華佗是想乘機害他性命,遂將華佗殺了,一代神醫命絕於世。

2、廢除寒食節“寒食節”相傳起於春秋時嚴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們就定於是日禁火寒食一百餘天。曹操有一年視察並瞭解當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時,發現民間百姓每年度過“寒食節”的方式,己經非常嚴重地影響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於是下令廢除。

3、提倡薄葬218年,曹操頒佈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爲壙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樹。一年後,他爲自己準備了送終的四季衣服,並留下遺囑說:我如果死了,請按當時季節所穿衣服入殮,金玉珠寶銅

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4、割發代首有一次,曹操大軍經過農田,看見田裏莊稼豐收在望,於是下令凡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衆。不料自己的馬受驚而一下子躥入麥田中,踐踏壞了一塊麥田。爲了實踐自己的命令,取信於民,於是就割了自己的頭髮來代替。

5、望梅止渴曹操徵張繡時,路上缺水,將士皆渴,於是他以鞭虛指着前面說有梅林,軍士聽說後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麼渴了,最終走出了困境。

6、煮酒論英雄一日,曹操與劉備邊喝酒邊評論天下英雄,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於是從容俯首拾箸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意即連聖人對迅雷烈風都會失態,我怎能不怕呢?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曹操於是不疑劉備。

7、裸足迎才許攸來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覺,一聽舊友許攸來投,連忙從牀上跳下來,鞋襪不穿,跑出恭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許攸一見,感慨萬千。

8、東臨碣石公元207年,統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氣爽,曹操親率威武之師,滿懷勝利豪情,長驅東進。渤海西南岸有一山突兀,靈秀獨鍾,曹操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滄海,歌以詠志。於是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觀滄海》。

9、濫殺無辜董卓敗亂朝綱,曹操帶領兒個人逃回鄉里,經過友人成皋呂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個兒子。夜晚聽到他們食器碰撞的聲音,誤以爲是想謀害自己,於是在夜裏殺了他們。而且還悽愴地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由此可見曹操陰險冷酷的權謀。

10、曹操焚稿《三國演義》第六十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張鬆出許都求見曹操,曹操見張鬆矮小,相貌又醜,便有意冷落他,邊洗足邊接見,使張鬆憋了一肚子氣。次日,曹操掌庫主簿楊修拿出曹操新著兵書《孟德新書》給張鬆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張鬆看了一遍即記了下來,故意笑曰:“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闇誦,何爲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爲己能。”楊修不信,張鬆說:“如不信我試誦之。”遂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朗誦一遍,並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說:“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樣?”認爲自己的書沒有新意,就讓人把那本書燒了。

11、生性多疑曹操死後採取了“疑冢”的措施。佈置疑冢,一方面爲了防止盜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關。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郵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七十二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擡出。從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 名家對曹操的點評

陳壽(晉):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蘇軾(宋):魏武長於料事而不長於料人,是故有所重發而喪其功,有所輕爲而至於敗。(《魏武帝論》)曹操陰賊險艱,特鬼蜮之雄者耳。(《孔北海贊》)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昔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毛澤東:殷紂王(通常稱之爲“暴君”)精通文學和軍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壞人,這是不正確的。

郭沫若: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據史書所載,他能夠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毀滅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復私仇,諱不避權貴,舉能揚側陋,敢於公開下令要選用被人稱爲“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

標籤:素材 寫作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