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記敘文的寫作指導多篇

記敘文的寫作指導多篇

記敘文的寫作指導 篇一

1、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擅長形象思維、會刻畫人物的同學可選擇記敘文,擅長抒情的同學可選擇散文。國中生一般不提倡寫議論文。

2、精寫前幾段,給評卷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

要精雕細刻,要出彩。比如,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可製造懸念,引人入勝;可提出問題,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勝,或巧用題記,揭示主旨,或巧用詩文顯詩意。寫好結尾和過渡段。閱卷老師一般是S型的掃描全文。結尾可畫龍點睛,發人深思;或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虛筆拓展,擴大容量;或精闢議論,深化主旨。

3、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裏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嫺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4、引用古詩詞、句

在通篇的作文中,出現一兩句古詩詞,不僅會是作文富有文學氣息,還會給閱卷老師一個很好的的印象。

(想要把古詩詞、句,活用,當然首先是清楚每一句古詩詞的含義、背景。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平時涉獵大量的古詩、古文。)

5、中心突出,立意深遠

首先,立意必須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較多的素材也只能統一在一箇中心之下,這樣纔不會散而無主,不至於喧賓奪主。其次,記敘文務必符合積極、健康、深刻、高遠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於從日常小事中發現深刻、有時代氣息的主題,善於從事件的表面向深處挖掘,使主題變得深刻起來。其四,運用對比可以讓人物的形象更鮮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

6、抓關鍵詞語法,也叫重點詞語分析法。

抓住關鍵詞語進行分析,就能弄明白要表達的中心。如《難忘的國中生活》這一題目,“生活就是文章的文眼”,本文要求寫國中生活。國中有漫長的三年,寫哪些呢?再看題目中的“難忘”,就寫那些印象深刻的,有意義的或有趣味的生活。

記敘文的寫作指導 篇二

1、行文中要多次扣題,要一路扣題一路歌

材料、引語和話題中的相關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現三次以上。開頭三句話內應點題一次,結尾應回扣標題,’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間至少扣題一次。幾次扣題事實上也是在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題。有球場上叫暫停的效果,可以調整思路和寫法。

2、結構清爽,敘事生動

首先結構要完整,寫人敘事要清晰。應善於運用前後照應、一線串珠等技法組織材料。其次敘事要生動,情節要曲折。敘事寫人時可以使用前後對比法、設置懸念法、抑揚生變法、虛構科幻法等來使文章尺水興波、妙趣橫生。如一篇《我的這杯“苦咖啡”》的作文,作者分別以“麥田?烈日”“村邊?夏夜”“小院?清早”“醫院?黃昏”爲小標題,按地點和時間變化爲序依次描繪了四個生活場景,表現了作者和爺爺之間細膩深厚的祖孫情。這種以情爲線的行文,立意、情感、事件以一貫之,極具結構美和情感美。

3、個性人物,形象鮮明

寫人記事的記敘文大多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揭示中心的。你可以通過個性分明的外貌、神態、服飾、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來展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例如通過不同人物的語言便能體現出各自文雅有禮、粗魯低俗、豪爽乾脆、優柔寡斷、風趣幽默、乾巴木訥等迥異的性格。你也可以隨着事件的發展或觀察角度的變化,對人物進行多層次描寫,或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特別要注意細節描寫和概括描寫相結合。

4、引用或化用古詩詞。

燦若星漢的古詩詞,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我們在課內外積累了許多古詩詞,考試作文中我們應該大力弘揚,善於引用或化用古代詩詞,讓詩詞之花在作文中大放異彩!請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着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生命就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詩詞,闡釋了生命的內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卒章顯志法

這種方法是作者在全文敘述或陳說的基礎上,在文章有了水到渠成的蓄勢後,將文章主旨在文末推出。這樣的點題猶如江水陡掀波瀾而又瞬間定格。它既是全文的總結,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王周生的《這不是一顆流星》一文,選擇了病房和萬人體育館兩個地方,採用倒敘手法,寫小浩波探望病危的阿婆,由此引出阿婆平時“最愛”小浩波的諸多事情。特別是阿婆爲了保護小浩波,寧願自己燙傷,從而激起小浩波一心要給阿婆買皮手套的念頭,這種感情是那樣的真誠純潔,那樣的深摯持久,以至阿婆死後,小浩波在萬人體育館看戲熊演出,還念念不忘要讓阿婆戴上熊皮手套,好不再生凍瘡。文章在篇末點題:“我原以爲,孩子天真純樸的念頭像流星一樣會轉瞬即逝,現在我明白,這絕不是流星,而是一顆心,這顆心比大人們更真誠更純潔。”“比大人們更真誠更純潔”,在對孩子的褒揚中暗含着對大人們的批評,使文章所要表達的“大人們應該保持那一種赤子之心,讓社會充滿友愛,充滿溫暖”這一主旨得到了彰顯。作者在篇末的點題,深刻地揭示了故事所蘊含的意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6、添加因素法,也叫補充條件法。

有的題目限制不具體,似乎無處下筆,這時,審題時給題目添加限制的條件,寫作內容明確,就可以寫作了。如《背影》,可寫的內容很多,可以給題目添加因素,寫“父親的背影”或“母親的背影”“老師的背影”等。《委屈》添加因素,可以寫自己的委屈,他人的委屈等。再如《變》,可以寫人的變化,也可以寫成事的變化,還可以添加諸如“家鄉的”“祖國的”“班級的”等因素去寫。

記敘文的寫作指導 篇三

1、命題記敘文

以詞、短語、句子直接命題的記敘類文題,往往具有寓意性,開放性,容量極爲豐富,馳騁想象的空間也極爲廣闊。審題重在“咬文嚼字”,要咬準字眼想開去,通過具體的事件、生活表象的概括,使得主題漸趨明朗,最終再把一度放開的思路收回來。詞句不完全型記敘類文題對所要寫的內容帶有定向的性質,只允許在某一方面進行選擇。選擇時要斟酌醞釀,反覆篩選,權衡而定,選擇既定之後就要蒐羅素材,設計內容,展開結構。

2、材料記敘文

材料記敘文是典型的“戴着鐐銬跳舞”。儘管如此,“鐐銬”要戴,“舞”也要跳好。考生主要掌握想象描述類、續寫類記敘文。想象描述類文題的寫作要注意:一、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諸如行動、心理、對話描寫等;二、要精心揣摩要求,依照要求應節而舞,舞出水平,舞出風格。續寫類文題的寫作關鍵在於揣摩透徹文題所提供的情境,然後展開想象創與文題情境協調一致的情境,通過情境表現主題。

3、話題記敘文

近三年大學聯考考察了文體不限的話題作文,只要稍加分析不難發現,寫記敘文熱仍不失爲“避重就輕”的明智選擇。因爲文章的主題業已明確,考生所考慮的只是如何用生動曲折的事件、個性鮮明的人物以及生動具體的描述把正確的價值取向、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哲理性的思表現出來,讓生活暗示出深刻的主題,因而審題難度大大降低。

記敘文的寫作指導 篇四

1、特別要注意不能缺題

不是萬不得已,不要以話題做標題。擬題是顯示你才氣的一個好的平臺,不能輕易放棄。缺題影響遠不止2分。正好給了評卷老師扣分的理由。

2、文章要有一至兩個亮點

學而思老師建議:如果是記敘文,應該用抓人的情節和生動的描寫表現你的真情,記敘文不能沒有描寫。如果是議論文,就一定要有12個典型的論據,就應該有縱橫捭闔,很深刻的見解。如果是微型小說一定要有巧妙的構思。這個亮點還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個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個超常的搭配(釅釅的歌喉)。總之,要能使評卷老師精神爲之一震。

3、引用古詩詞、句

在通篇的作文中,出現一兩句古詩詞,不僅會是作文富有文學氣息,還會給閱卷老師一個很好的的印象。(想要把古詩詞、句,活用,當然首先是清楚每一句古詩詞的含義、背景。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平時涉獵大量的古詩、古文。)

4、注意把握開端、結尾

閱卷老師一天要改上百份試卷,會看上百份作文,寫好作文的開頭很重要,開頭開得好,老師大概掃一眼,再一看接爲部分也不錯,就應該會給個不低的分數。(好的開端和結尾,要緊扣作文主題,要突出的反應作文題目的含義。可以用巧設懸念、反問。等手法吸引老師())

5、描寫還是敘述的問題。

敘述故事情節,往往容易出現語言乾巴,欠生動的現象,這樣就達不到“以情動人”的目的。所以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最好採用描寫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兩個特寫鏡頭,進行具體形象生動的描繪。我們知道,對事物的描寫,越具體了就越形象,從而也就越生動。

6、情感真摯,敘中含情

在刻畫人物時,要將真情實感融入到細緻、生動的人物描寫和事件敘述中去,人物有了真情實感便獲得了鮮活的生命。可以通過細節描寫、選用情感鮮明的詞語、打造抒情語句來流露真情。例如《懂你,懂你》中描寫豐富細膩、真摯感人。作者將“我”的深切感受、心理活動和母親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描寫結合起來,一個,心思細密、寬厚溫和、體貼女兒的母親形象躍然紙上。

記敘文的寫作指導 篇五

一、常見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題目

文章的開頭、結尾入題,才能使文章結構嚴謹、內容集中、中心突出,給讀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題鮮明的感覺。但許多同學在寫作中卻往往不注意這一點,入題的意識很差,常常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缺乏認真思考。這裏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學不明確倒敘式開頭的記敘文,開頭一般得入題,並且結尾要回到現實中來;順敘式的記敘文,開頭可入題也可不入,而結尾部分是必須入題的。

(二)記人和記事的記敘文不分

有些同學不講究記人和記事的記敘文在寫法上的區別,常常是看到一個題目就沒頭沒腦地寫下去,結果把一篇文章寫得非牛非馬,成了個“四不像”。原因在於他們不明確記人爲主的記敘文,開頭結尾應該突出強調的是人;記事爲主的記敘文,開頭結尾突出強調的纔是事。另外,記人爲主的記敘文也要記事,通過事件的敘述、描寫突出人物的性格(記事爲記人服務);記事爲主的記敘文也要寫到人,目的是通過人物的交代和細節的描寫使事件的記敘更具體、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義,表現文章主題。

(三)選材不典型,重點不突出

選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學寫作中存在的通病,許多同學願意寫別人的材料,不願寫自己的材料。事實上隨着年級的升高,作文命題越來越傾向於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於運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認識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難完成寫作任務的。

例如,《生活告訴我》一文,許多同學不選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材料,特別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卻去寫別人的事蹟材料,全篇羅列張海迪、女排姑娘或別的英雄人物的事蹟等等,而自己的事蹟、感受一點也沒涉及。另外,重點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學在寫作表達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動》一文,有些同學把部分筆墨集中於此,只習慣於在主體部分中完整記敘事件的過程,最後,在結尾處用一句話簡單概括:“這就是令我感動的一件事”,覺得這樣就可以了,文中很難看到習作者深受感動的情景或感動的心理活動描寫,也就是說沒明確揭示“感動”的原因。

(四)寫法上,概括敘述多,細緻描寫少

許多同學習慣於對人物的活動、事件的過程作概括的敘述,而不願意,或者不善於作具體細緻的描寫。究其原因,概括的敘述較之具體細緻的描寫,要簡單省勁一些,這些情況經常出現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學的寫作中。

(五)語文表達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幾點:

1.生活單調,集體性的活動少。許多同學對單調的生活認識理解不足,寫起文章生拖硬拉,沒有真情實感;

2.平時寫文不善動腦,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脫離了作文選而獨立成文,便出現文不從字不順的現象;

3.個別同學語文基礎太差,語言不通的現象也存在。

二、常見問題的糾正指導

針對高中同學寫作中出現的上述幾方面問題,現在集中談談對其糾正過程中應着重注意的幾方面問題。

(一)審題與選材

記敘文寫作中出現的選材不當、寫作重點不突出、記人記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審題不當、對標題把握不準。審題通常指的是,審體裁、審範圍、審重點(題眼)、審人稱等。不少同學常常忽略的其中審重點和審範圍。例如,《變化在我身邊》寫作的重點是我身邊的變化而不是我本身的變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點不是一句名言的內容及由來,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爲,《值得回憶的一個人》寫作的重點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憶的思想和言行。

爲了突出重點,表現中心,選用的材料必須典型。選用的材料可根據標題酌情安排。例如,寫整體(像《溫暖的班集體》)選材力求點、面結合;寫個人,則或選一件典型事例,或寫某人2—3 個生活片斷。

(二)開頭與結尾

記敘文的結構,通常有“鳳頭”、“豬肚”、“豹尾”之說。所謂鳳頭,指的是文章開頭應給人以美感;獵肚,指的是內容充實;豹尾指的是文章結尾要圓滑有力。這裏只說說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寫好了文章開頭對整篇文章的成功至關重要。因爲開頭是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許多文學家都十分重視寫好文章的開頭,我們學寫記敘文也必須千方百計地寫好開頭。無論是倒敘式還是順敘文,都務必寫得優美而有吸引力,不寫那些與標題無關或距題目太遠的話。

文章結尾是給人留下的最後一個印象,它對決定文章的圓滿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我們也務必用功寫好文章的結尾。文章結尾要做到緊扣標題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題。力求使結尾寫得自然、簡煉、耐人尋味,給人啓迪。

(三)表達與語言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描寫爲主,兼以議論和抒情。文章的主體部分,在表達上必須緊緊圍繞並突出本文的中心。寫一件事則要重點突出、層次清楚,寫幾個生活片斷則要求詳略安排得當,避免平均用力;具體表達中要注意寫到細處去,通過人物或事件的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語言方面,力求生動、形象、靈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鑑與改造

鑑於目前的實際情況,要堅決杜絕照搬抄作文選的做法。初學者可以仿寫,但必須弄明白作文選中的作文在立意、選材、結構、語言諸方面的優點,逐漸獨立成文。還可以參考優秀作文的選材、結構安排和表達技巧,但必須經過改造,使之爲我所用。我們堅決反對不分青紅皁白胡亂搬用精彩選段或整篇文章的行爲,因爲標題變了,寫作重點必然變,相應的表達方式方法也得變。

三、示例

下面是一位同學寫的《值得回憶的同桌——李華》一文的開頭、結尾,處理得較好。

(開頭)時間的齒輪轉得可真快呀!時間老人不管我們的態度如何,毫

不留情地把我們帶到了新的學期。面對新的同桌,似樂非樂的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同桌——李華。

(結尾)啊,李華,原諒我的魯莽吧。我願收回那天惡毒的話,用我今天真誠的道歉來彌補我的過失。讓我們重新張開那友誼的風帆吧!你是永遠值得我回憶的。

另一篇是《我真想哭》。

的宿舍,感受着這陌生的黑暗與寂靜。我真想哭啊!

(結尾)器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但它卻是人的一種本能,當一個人在悲痛、煩悶、愁腸百結時,他就需要哭,需要發泄。現在我終於懂得了,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

下面是某同學寫《感動》一文中的一個片斷,寫得具體、細緻、感人。

那是深秋一天的下午,天氣驟變,你(王老師)的胃病又犯了。當時,您正在講課,只見您的臉色有些發黃,樣子挺可怕的,你還是硬撐着講下去。同學們被您的精神深深地感動着,許多同學的眼角閃爍着晶瑩的淚珠。前排一位女同學忍不住站起來對您說:“老師,您快去醫院看看吧!”大家也紛紛應和着:“老師,您去休息吧,我們這節上自習。”只見您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搖了搖頭,揮手示意剛纔站起來的那位同學坐下。說:“我不要緊,咱們繼續上課。”

二、高中生記敘文現狀分析

有人說,寫記敘文,高中生不如國中生,國中生不如小學生。這話有一定道理。高中生記敘文存在着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不符合文體要求

“符合文體要求”是作文基礎等級的標準之一。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符合試題規定的文體要求。大學聯考作文有時是指定某種文體,如“寫一篇記敘文”;有時是排除寫某些文體,如“詩歌、小說、戲劇除外”。如果是指定文體,考生不能隨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寫的文體種類就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選定的文體要求。試題不限定文體是給予考生選擇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選定了寫記敘文就要寫得像記敘文,不能寫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狀況是,不論是平時的習作還是大學聯考,非驢非馬而不符合文體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請看下面文章:

掌 聲

掌聲是生命女神給予我們的神舟,它使我們擁有向上的動力,讓我們有條件抵達成功的彼岸;掌聲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登天梯,它使我們看到前進的希望,讓我們有機會到達幸福的天堂。

掌聲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

小時候,受媽媽的影響,我很早就接受了音樂的洗禮。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彈吉它。可是我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膽小。有一次學校舉辦聯歡會,讓家長也參加。我的班主任特別指定讓我表演。回家後我告訴媽媽,記得她當時十分興奮,說:“那天我一定去。”我低下了頭,對媽媽說:“媽,我不想參加,我害怕……”說着,金豆子就從我眼裏流出來了。“怕什麼?你就當作是給媽媽一個人演的,我會坐在第一排,如果害怕就看看我,媽媽永遠是你的支持者。”媽媽的眼裏充滿肯定。

比賽那天,果然不出所料,我怯場了。在臺上呆了五分鐘。這時我看見媽媽,她站起來,使勁地鼓掌,全場所有的人都鼓起掌來。我想起媽媽的那句話:“就當是給媽媽一個人演。”我在心裏不斷地重複着這句話,鼓起勇氣,從容不迫地彈起來。彈完以後,臺下一片掌聲。下臺後我哭了。我真心地謝謝臺下的觀衆,特別是我的媽媽。這將影響我的一生。

別人的掌聲催人奮進,你知道嗎?自己的掌聲同樣是一筆財富。

學校剛進行完的拔河比賽中就有動人心絃的一幕。有一個班一路過關斬將,殺入決賽,比賽實行三局兩勝制。第一局他們班贏了,人們歡呼。有些不參加比賽的人爲給自己班加油嗓子都啞了,可仍然十分賣命的喊。第二局場地問題,他們輸了。人們很失望。他們班的班長大喊了一句:“把手揉一下,下一局全力以赴。”於是人們重整旗鼓,開始了下一局。第三局可以看得出他們很拼命。可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他們輸了。他們的心情自然很低落。這時他們的體委說了一句:“爲自己鼓一下掌。”一時,失敗一方的掌聲蓋住了勝方的歡呼聲。我知道,他們比賽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在精神上是成功的。

不要吝嗇自己的掌聲,爲別人鼓掌,對別人是一種讚許,給自己鼓掌,是一種激勵。

本文按要求需寫成記敘文。但是文章用“我參加聯歡會”的故事來證明“掌聲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用“拔河比賽”的故事來證明“自己的掌聲同樣是一筆財富”的觀點;結論是“不要吝嗇自己的掌聲,爲別人鼓掌,對別人是一種讚許,給自己鼓掌,是一種激勵”。行文思路更符合議論文的特點。就兩個故事本身來看,其過程記敘得很詳細,又似記敘文。使文體特徵模糊,形成“文體雜糅”,而不符合文體要求。

2.長於概述,短於描寫

許多高中生這樣寫記敘文:通篇是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個事件的概括敘述,只是故事的梗概,沒有主人公的語言描寫、行動描寫,更沒有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等手法。沒有把人物放在矛盾衝突中,沒有讓人物自己去說、去做,只剩下乾巴巴的幾條筋。例如:

愛的味道,忘不了

我很幸福,我是在愛的滋潤下長大的。爸爸媽媽的疼,大哥的寵,讓我感動着。從小到大,我就這樣被濃濃的愛包圍,也被它軟化成一個感性、溫軟的孩子。

父親,一個大山般的人,用他厚實的胸膛和臂膀保護着我。每當我犯了錯誤,是父親嚴肅地給我指出,幫我改正。有時他會批評我,看着那張眉頭緊皺的臉,我會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動,因爲這是他愛我的表現,這是隻屬於父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當我受了委屈,父親的胸膛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可以在那兒放肆的流淚,不怕被人笑話。那時候,他只是慈愛地摸摸我的頭,等我哭完,輕輕拭去我臉頰上的淚痕,然後告訴我,哭過之後要學會堅強,在哪跌倒就還在哪爬起來;告訴我,不幸的彼岸會有幸福等待……

母親,一個水一般的女人,用她柔軟的手牽着我。她沒有淵博的知識,沒有亮麗的容顏,可她的善良溫柔最不平凡。她那張被歲月滄桑的臉最美麗!母親比父親要寵我,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有她對我的愛——天涼了,讓我多加衣服;生病了,牀前照顧我一整夜;家裏有了好吃的,總要給我留着;電話那頭,囑咐個沒完……在母親眼裏,我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小孩。幾年的疼愛堆砌起來,便是一座珠穆郎瑪!母親是偉大的,我一生也走不出她那份濃濃的愛……

哥哥,一個對我影響很大的人。我一直爲有個哥哥感到幸福,他就像一陣風——青春的風,有理想有拼勁,他讓我知道什麼是青春的風采。因爲哥哥,我愛上了憂鬱的文字,另類的音樂;因爲哥哥,我知道了海子,知道了廢墟、知道了南拳媽媽……呵呵,哥哥,我祝福你,向着你的理想邁進吧!

我有這麼多的愛,刻骨銘心,它們的味道,真的會伴我一生。有人說時光會沖淡一切,淡到無影無蹤,淡到你自己都懷疑是否真的發生過那件事。其實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因爲那是愛,是寫在心裏的愛!

本文按要求也需寫成記敘文。但是文章通篇只是對父親、母親、哥哥行爲的概述,因爲沒有矛盾衝突,沒有描寫手段,所以人物形象模糊。這樣的文章就不能打動人心。

3.情節平鋪直敘,缺少波瀾

有這樣一個傳說:有位老太太做壽,她的子孫請來唐伯虎爲她題詩。全家大小及親朋好友都爭着來看。唐伯虎揮筆寫了第一句“這個婆娘不是人”,舉座皆驚,個個目瞪口呆。接着唐伯虎寫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衆人由吃驚轉爲喝彩。可是等第三句 “兒孫個個都是賊”一出,在座的由喝彩轉爲憤怒;寫完最後一句“偷得壽桃獻至親”,大家才如釋重負,無不拍手叫好。這短短四句、二十八個字的祝壽詩,吊足了衆人的胃口,讓人忽驚忽喜,情節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可是很多高中生的記敘文,還停留在國中的“一事一議”階段,情節簡單明瞭——沒有矛盾,沒有懸念,沒有鋪墊,沒有照應。平鋪直敘,平平淡淡,讀了開頭就能知道結尾,給人以味同嚼蠟之感,毫無張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對這句話耳熟能詳,可是一旦下筆成文,就平鋪直敘,從A到B,從B到C,拖沓冗長得像一列火車。看下面的文章:

墮落·奮起

我的國中三年是在某某中學度過的,這個學校給我留的印像,就像焊在了記憶的高壁上,永遠也不會被抹去,在這裏,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懂得了要靠自己去獲得成功。

七年級是無知的,升國中那年的分班考試,由於我的狀態低迷,成績不是很好,只差一點兒就進了重點班,這使我後悔不已,對我的觸動在當時是很大的,媽也爲此落了淚,於是我決心要爭第一,上半學期經過我的努力,果然取得了第一名的桂冠,但到了下半學期,由於驕傲心理加之本班的環境不好,名次驟然下降至第七名,我有點自暴自棄了。

八年級是墮落的,在八年級我染上了許多毛病,比如上課說話、走神,甚至和老師做對,同時和本班倒數也是學校倒數的同學混在了一起,我知道老師已不再重視我了,因爲他把我從第三排調到了最後一排,我開始覺得這樣子下去不行了,但坐在後排根本聽不見臺上老師再講什麼,我有種被拋棄的感覺,但我是不甘墮落的,平時依舊和“兄弟”玩在一起,混在一起,可晚上回家我開始瘋狂的補習,每天都很晚才睡。同時還找了個家教爲我補八年級的課程,此時我已明白,再這樣下去我就廢了,我要奮起,我要靠自己去成功。

九年級是奮起的,進入九年級,我已經明白事理了,我開始努力拿回我在這班裏應有的地位,終於“我回來了”,我得了第三,班主任看到我終於“睡醒”了,又把我調回第三排,同學們都對我刮目相看,班主任又在最恰當的時候給予了我最大的鼓勵,同時還告訴我,八年級把我調至後面的用意。我感動極了,我和幾個好同學一起立志和會考“拼”了。

終於我如願以嘗的升入了重點中學。

成功的門是虛掩的,只要用力推,會開的。

這篇文章結構處理簡單呆板:一開始、後來、再後來,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沒有懸念,毫無張力。但是同學們會問,這樣的內容,不按時間順序安排又能怎麼樣?結構處理上的死角反映出了選材方面的問題。雖然這篇文章是記敘文,但記敘內容過於籠統,情節缺少波瀾。其原因除了選材的角度不合適,主要由於不能有意識地運用倒敘、插敘、補敘等方式來安排素材。

三、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分析

1.考生的求穩心理所致

大學聯考作文要求考生在平均5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寫出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去書寫,構思的時間只有大約十五分鐘。十五分鐘內要組織好素材、列好提綱,這個要求是很高的。從選擇文體的角度來說,最簡單的要數議論文。大多數考生通常會這樣做:確立主題後,從正反、古今等角度選幾個例子,第一段開門見山,最後一段強化主題,中間插入一些事例就可以了。這樣的文章,如果立意正確,文筆好一些的,能得47、48分甚至更高;文筆一般的,40分應該能夠拿到。分數不算太高,但非常“保險”,不會造成語文成績的大幅波動。選擇寫議論文,不需要在文章構思上煞費腦筋,字數也容易把握——字數不夠,加一個事例;反之,減一個事例而已,不會影響大局。如果寫記敘文,考生的問題就多了。有些考生寫了開頭,剛入題,就300多字了,剩下的只好概述一個故事然後就得匆匆結尾。或者故事已經講完了,發現離要求的字數還有一大截,再湊點吧,怎麼看都像狗皮膏藥似的,格格不入。東拼西湊的結果是不但內容牽強,也會破壞原有的敘事結構。或者寫着寫着思路走遠了,想要收攏回來又需要一番氣力,可時間和卷面的限制導致迴旋的餘地已經很小,望着已經寫下的大半篇文字,這時怕已是欲哭無淚了。總的說來,寫議論文在素材和語言兩方面下功夫,就可以平平安安通過大學聯考作文這一關,寫記敘文難以控制的因素則要多得多。

2.記敘文的特點所致

記敘文和議論文(注:“散文”的界定較爲複雜,考場作文中除記敘文外,大部分是議論性文章,我們統一歸爲議論文,不再就散文單獨論述。)在表達主題方面,前者遠不如後者更直截了當。如果用一塊方糖來比喻,議論文好比是拿了一塊方糖,然後宣稱這小小的東西是甜的,接着就大張旗鼓地論證這小小的東西爲什麼是甜的;記敘文貴藏忌露,要求通過刻畫人物展示情節來表達主題,相當於把這塊方糖放在水裏,水無色、無味,靜靜地躺在水杯裏,只有人喝下去並細細地品味,看懂了人物和事件背後的意義,才能明白方糖甜甜的味道。大學聯考閱卷,極短的作文閱卷時間將閱卷老師逼成了瘋狂的石頭,有幾位閱卷教師能夠有閒情逸致去品味這杯水是什麼味道呢!即使想品味又怎能來得及呢!更何況寫記敘文還要做到情節曲折、感情真摯、結構嚴謹、形象鮮明、描寫方法多樣、語言有文采;還要考慮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等,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一旦某些地方稍有閃失,則滿盤皆輸。記敘文寫得直白,會被認爲淺薄直露;寫的含蓄,被誤解被忽略的可能性很大,有多少考生還有膽量在決定自己命運的大學聯考考場遞上這杯“水”呢?一位多年參加閱卷工作的老師直言,考場作文,要少一些“碧螺春”,多一些 “二鍋頭”。在這種情況下,寫記敘文的學生自然就更少了。

3.大學聯考作文題所致

雖然大學聯考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甚至命題作文大多要求學生自選文體,但並不是所有的話題都適合寫成記敘文。話題本身暗含的文體傾向性也影響了學生對記敘文的選擇。比如2006年重慶市大學聯考大作文:

走與停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會引發我們對自然、社會、歷史、人生的思考和聯想,請以“走與停”爲題,寫一篇600字的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走與停”的辯證關係如果通過記敘文來表現,其素材基本要反映“走和停”兩方面,還要在800字內通過情節的轉化揭示二者的關係;如果寫議論文,主要在選擇事例方面動動腦筋,處理起來要簡單得多。再比如全國卷Ⅱ大學聯考作文題:

目前中國的人讀書的人越來越少。1999年爲60%,2001年只有52%。造成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現在的人爲什麼不讀書?中年人說沒時間,青年人說不習慣。還有的人說買不起書,相反網上閱讀的人越來越多。1999年是之3.7%,2003年已經有18.3%。全面瞭解材料原則一個側面和一個角度,自己確定題目和問題,字數800字。

中國人不讀書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雖然題目要求在全面瞭解材料的原則下選取一個側面和一個角度,但學生通常會採取最穩妥的方式,對不讀書的原因展開討論,文體自然多是選擇議論文。而2006年湖南的大學聯考作文題目乾脆明確要求寫一篇議論文。

2007年的大學聯考作文雖然命題作文的數量增加不少,爲記敘文的寫作降低了難度,但是仍有不少作文題很難寫成記敘文,如2007年湖北卷:

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語。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的生存發展之根。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我們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都離不開母語。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顯然,這個文題寫議論文就比寫記敘文簡單得多。

4、作文教學現狀所致

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下,記敘文在語文教學中的位置已經日漸尷尬。雖然記敘文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文體之一,但語文老師們並不重視。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中,記敘文閱讀多被排除在外,因爲相對於蘊藉深刻的散文來說,它不符合大學聯考方向;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爲了“避重就輕”也不太把它當回事。因爲一篇成功的記敘文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如選材、結構、詳略、語言……這些因素互相影響,哪一方面處理得不好,都可能前功盡棄。所以老師最喜歡講的就是議論文。語言,慢慢練就是了,在這方面無論寫什麼文體都是急不得的;結構,沒多少花樣——總分,分總,總分總,或逐層深入;剩下的就是審題立意和積累材料的問題了。上作文講評課,語文老師準備最充分的就是講跑題、偏題現象,最喜歡在素材的多角度使用上下功夫,整堂課充滿了邏輯推理和辯證分析。碰到好的事例,就要求全班同學摘抄下來,並傳遞着利用材料以一當十的祕訣。在這種大氣候的影響下,學生閱讀的也多是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學生腦子裏積累的素材或優美的篇章段落大部分是帶有議論性的。考試的時候,不管話題是什麼,都會有許多長着相似面孔的文章,文章裏是相同或相近的事例,生拉硬扯地和主題套近乎。

當然,老師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幾個回合下來,學生們的作文成績明顯提高。跑題的現象大大減少了,大部分學生都能拿到40分左右。可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對這類速成、套餐類的文章充滿了厭惡。有些同學非常苦惱:“現在我好像越來越不知道怎麼寫作文了,每天腦子裏就是那幾個例子,寫什麼也是那麼幾個,特別沒意思。”學生喜歡做理科難題,說明他們並不畏懼艱苦的腦力勞動,關鍵是要讓他們感受到思維的快感。寫一篇作文也需要費些功夫,可分數上去了,學生卻不能對寫作產生些許的興趣,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問題呢?許多老師都已經注意到,作文成績提高到一定程度,通常也就是37到42分左右,就會停滯不前了。這到底是爲什麼呢?對記敘文的忽視不能不是一個重要原因。

四、記敘文寫作的出路探索

目前高中作文教學中輕記敘、重議論的傾向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發展極不平衡,並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加強記敘文的訓練已經迫在眉睫。

寫作能力可以細分爲五種能力:攝材能力、思考能力、結構能力、言語能力、修改能力。攝材能力就是獲得材料和挑選材料的能力,沒有高質量的習作素材,寫出好文章就是一句空話。要形成攝材能力必須做到:觀察生活、勤於積累、善於選擇。思考能力是寫作的核心能力。形成思考能力要求做到:富於聯想和想象;能夠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以及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質認識。結構能力要求做到:服從中心的需要,完整、嚴謹、自然、統一。好的文章結構應是行止自如、順理成章、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跌宕有致、開合有度的。這三種能力通過記敘文來訓練遠比通過議論文要有效得多。

有專家指出,側重考查議論文是因爲議論文寫作測試的等級最高。它有較強的綜合性,既能檢測議論文中的敘述、說明能力,也能測試考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是目前,議論文教學已經與初衷南轅北轍了,急功近利的高中議論文教學正在有意無意地迴避這三種基礎能力的訓練。大量記憶性材料的積累,使學生的視野遊離了身邊的生活。學生寫文章,用的是別人的經歷,爲的是替別人證明一個觀點,自身的思想情感卻始終找不到出口,享受不到表達的快感。

1.加強記敘文在大學聯考中的地位

大學聯考作文要加強對記敘文的考察力度,最好的辦法是增加命題作文的數量,這方面,2007年大學聯考作文已有了可喜的變化。2007年大學聯考作文命題呈現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三分天下、命題作文佔上風的局面。2007年共18套試卷,其中作文題可分三類:命題作文、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今年命題作文9個(其中,6個純命題作文;3個給材料命題作文),佔50%;材料作文5個(其中一個爲漫畫材料),佔27.8%;話題作文4個(其中山東爲沒有材料的話題作文),佔22.2%。命題作文第一次佔有半壁江山,話題作文第一次居末位。與2006年比較,命題作文第一次佔上風,這也許是最正確的選擇,也許是今後的發展方向。

記敘文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決不是可有可無的。由於記敘文在大學聯考閱卷中的相對劣勢,也希望在大學聯考閱卷時,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對記敘文做適當傾斜,鼓勵學生大膽寫記敘文。我們期待着考生寫出更多更優秀的記敘文,打破議論文一統天下的局面,讓大學聯考作文百花齊放。

2.強化記敘文的文體意識

宋朝倪思曾說:“文章以體制爲先,精工次之。失其體制,雖浮聲切想,抽黃對白,極其精工,不可謂之文矣。”寫記敘文,要做到抓住時間、地點、人物等記敘的六要素;貫穿一兩條線索,如某種思想感情、某個事物、某個人物、某種行動,使文章結構完整;選擇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敘述方式,使故事更加精彩;運用肖像、語言、行動、環境和心理等描寫方法,使人物栩栩如生;運用特殊的表現手法,如設置懸念、欲擒故縱、點面結合,使文章波瀾起伏。要避免多體合一的“雜文”。考場上一旦選定了某種文體,就要按照這種文體的要求來寫作,並能突出這種文體的特徵。爲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避免將不同文體、不同語言風格的片斷堆砌到一篇文章中。

在作文訓練中可以引入比較寫作的方法:就是在一次作文訓練中完成標題、主題、內容相同但文體不同的作文,就可以很好地強化文體意識。如以“路”“橋”“窗”等爲題的作文,可以寫成以介紹“路”“橋”“窗”等的演變歷史、類別、功能等爲目的的說明文,也可以寫成以親歷或是所見所聞的,與這些事物有關的事情爲主要內容的記敘文,還可以由此引出自己對這些事物及與此相關的某些人或某種社會生活的看法,從而寫成議論文。或者,在一定的要求之下,本可以寫成不同文體的一個題目可能只允許寫成某種特定體裁的作文。比如,當你到安徽黃山旅遊之後,遠方的好友可能會讓你述說一下旅遊中的奇聞趣事,父母可能會讓你重點總結一下旅遊之後的人生感悟,而馬上也要去黃山旅遊的一位同學,則讓你重點介紹一下前往黃山的路線及遊玩中要注意的具體事項。這時,同一個題目“遊黃山”,則要依次寫成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

這種比較訓練的方法,能讓學生更加明確地認識到不同文體之間的差別,進而主動分析所給材料,找到更適合個人寫作特點的文體。

3.加強構思能力的培養

在記敘文中,順敘是最常見、最基本的記敘方式。它是按照事件發生的自然順序來記敘,能夠將事件的來龍去脈清晰地表述出來,但是也容易使文章平淡無奇。記敘類文章要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就要將事件說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就得變化多端,一波三折,奇峯突起,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爲什麼很多人愛看懸念故事,即使在自己已經知道結果的情況下仍然興致勃勃,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寫記敘文時,要有意識地運用倒敘、插敘、補敘等,在材料組合上,運用虛實、抑揚、蓄放、離合等手法,使文章波瀾迭起,扣人心絃。因此,構思能力的培養是中學生的訓練重點。

通過列提綱的方式來加強學生的構思能力的培養不失爲一種很好的辦法。看下面這個材料:

A.王老師原是市一中的教師,多年來一直被評爲先進工作者,深受師生愛戴。B.這學期調到我們學校,教畢業班的語文課。她早起晚睡,不辭勞苦,幫助我們進行復習。C.因爲過於勞累,她上午在課堂上昏倒了。D.我們把她送到了醫院,才知道這是心臟病發作,需要臥牀休息。E.下午,課堂上的空氣十分沉悶,大家爲沒有老師指導而焦急,也爲李老師的病情而擔憂。有的同學提出:“李老師是爲大家累壞的,我們應該到醫院去看她!”有的同學說:“大家去看,影響學習,會使李老師心裏更不安!”雙方發生了爭執。F.正在這個時候,李老師帶着病容,出現在教室門口。

教師先出示材料,然後讓大家討論,如果要寫記敘文,這些材料應該按怎樣的順序來安排呢?像上面那樣從頭寫到尾,讀起來使人感到平板、單調、沒有味道。如果把最後一個鏡頭提上前,一開始事情的結果就已明明白白,讀者無需追根究底,也就失去了讀下去的興趣。最終同學們一致認爲,這篇文章開頭可以先寫下午課堂裏的氣氛,同學們焦急、擔憂,無心複習功課。然後,倒敘上午老師昏倒的情景――敘述爲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接着,再寫同學中不同意見的爭論,中間插敘老師的過去和上午在醫院裏的情景。然後寫同學中爭論愈來愈激烈,有的甚至動身要走。就在這個時候,老師出現在教室門口。這樣抓住中心矛盾,一環扣一環地安排材料,就使文章的情節既集中緊湊,又曲折動人了。

在敘述一件事時,要讓學生多想一想,能不能“賣個關子”?設個懸念?可不可以“引而不發”?要不要在什麼地方宕開一筆,舒緩一下節奏?結尾能不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總之,要提醒學生,寫記敘文時不能偷懶,要想方設法吸引讀者。讓學生就一個題材多練習幾次,試着用兩種以上的結構方法反覆琢磨,以期“找到感覺”,那麼許多似乎非常高深的手法也會豁然明朗了。

4.強化描寫能力的訓練

“描寫”這個詞,起源於繪畫。描,就是按照實物或範本的樣子畫;寫,就是摹擬事物本來的形狀。把描寫這個詞借用到寫作中來,就是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現人、事、景、物的形狀、姿態、性質、特徵等,使讀者彷彿是通過自已的感官感知到了描寫的對象。敘述重在表達“是什麼”“什麼事”;描寫在於使讀者感受客觀對象,喚起想象與情感的體驗,即“什麼樣”,重在“再現”。優秀的記敘文應該充滿生動形象的描寫,精細入微的刻畫。

描寫是記敘文的生命,有沒有描寫,決定了文章的成敗。請看下面的文段:回來那天,我後母問我爲什麼不跟她說一聲,我說我跟我父親說過了,她很生氣,認爲我眼裏沒有她,就給了我一個嘴巴。我本能地要還手,被兩個老媽子拉住了,我後母卻說我打她。我父親聽到了,就從樓上跑下來,把我打倒在了地上。

運用描寫手段後:回來那天,我後母問我:“你走了怎麼也不跟我說一聲?” 我說,我向父親說過了。她說:“噢,對父親說了!你眼睛裏哪兒還有我呢?”掄起胳膊打了我一個嘴巴。我本能地要還手,被兩個老媽子趕過來拉住了。我後母一路銳叫着奔上樓去:“ 她打我!她打我!”在這一剎那間,一切都變得非常明晰,下着百葉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飯已經上桌了,沒有金魚的金魚缸,白瓷缸上細細描出橙紅的魚藻。我父親趿着拖鞋,啪嗒啪嗒衝下樓來,揪住我,拳腳相加,吼道:“你還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覺得我的頭偏到這一邊,又偏到那一邊,無數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還揪住我的頭髮一陣踢。這個文段加入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環境描寫,使得作者被打時的情景和心理感受都真實地再現了出來,特別是後母“銳叫”着奔上樓後的環境描寫,將“我”內心因爲極度委屈、憤怒而又在瞬間無比清醒、清醒得近乎絕望的心理曲折地傳達了出來。因此,在記敘文中恰當地運用描寫,特別是細節描寫就可以造成一種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當一個人說母親很愛自己時,別人也許只會點點頭,說一聲:“哦。”但是如果他把母親生活中愛自己的細節描述出來,也許別人會同他一起淚流滿面的。

訓練學生的描寫能力,擴寫是較爲有效的專項訓練方法。如古詩《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入石棱中。”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0個字,卻將記敘文的六要素全部包括在內。可以讓學生一句一句的擴寫,每句擴到150字。擴寫前,要給學生一定的指導。如第一句中的詩眼是“驚”字,那麼描寫中,就要渲染出“驚”的氣氛來。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在“暗”字上下功夫——徹底的黑暗固然令人害怕,但暗而不黑、影影綽綽更讓人毛骨悚然,同時也爲將軍將石頭誤認爲老虎埋下了伏筆。第一句中的“林”“草”“風”已經爲人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髮揮想象力。事實證明,很多學生擴到了200字以上。再看詩句“沒入石棱中”。這句詩交待了故事的結果,似乎是最爲平淡無奇的一句。但是,可以讓學生想象:當將軍發現箭是插在石頭裏,他的心理活動該是怎樣的?是羞慚,還是自得?還是二者兼而有之?將軍是一個人去尋箭的嗎?有沒有隨從,如果有,隨從會做何等反應?這樣用側面描寫來烘托將軍的意圖就可以實現了。最後一句如果擴寫得成功,學生還可以體會到,出乎意料的結尾可以使故事生趣盎然。

在進行專項訓練的同時,要鼓勵學生閱讀記敘類文學作品。其實學生在生活中一直都在接觸記敘類作品,電視劇、卡通片、小說都是記敘類的,可記敘文寫的並不好,原因在於學生只是滿足於情節故事本身,沒有有意識地進行分析。比如曾燒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還珠格格》,許多同學都喜歡看,但除了有趣的故事、可愛的人物,恐怕也說不上什麼了;古典名著《紅樓夢》,同學們通過各種方式接觸過:書本、電視劇、電影……最熟悉的就是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還有一些同學對《紅樓夢》中的詩詞感興趣,談起來也能口若懸河,但謀篇佈局之妙就很難有一星半點的體會。找學生喜歡的記敘類作品,哪怕只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詞拿到課堂上來分析,讓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其效果遠比生硬地學習一篇記敘文要好得多。

記敘文要把思想寓於描寫之中,就是要把場面的描寫組接成故事,來表達主旨;而不是滿足於“內容提要式”的交待,滿足於貼標籤式的鑑定。要調動一切描述手段,繪聲繪色,細膩地表現人物活動或事情的發展過程,表達具體的思想、可感的畫面。在記敘文中,始終不能離開具體的對象,不能離開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可感畫面的展示。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動人。優秀的描寫性文字,可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如晤其人,如臨其境。(

記敘文的寫作指導 篇六

一、懸念式開頭

也稱倒裝式開頭或直接切入式開頭。即開篇以特寫鏡頭寫出事件的某個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結果,以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例:某同學以“空間”爲話題寫的一篇作文(開頭)

心靈空間的渴望

“李軼凡自殺了!”“不會吧,他平時那麼聽話,學習成績又是這麼好,怎麼可能呢?”“是呀。他的爸爸媽媽是那麼地關心他……”

接着作者追敘了李軼凡自殺的原因及經過,從而表現像李軼凡那樣的學生們對擁有自己的心靈空間的渴望)

例:一學生以“人生之橋”爲題的作文開頭:

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橋欄。

已經是離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這座橋上,口袋裏的幾塊零錢早已花光了,飢腸轆轆的他無力地坐在橋上。

(接着作者交待了楚子涵離家出走的原因,敘述了在橋上與一位老人的交談,寫出從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二、開門見山法

開門見山,就是直截了當的落筆扣題,總領全篇,綱舉目張。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又如:學生習作《生活需要笑聲》開頭:“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歡樂,生活需要笑聲……

兩篇文章直截了當的開頭,直接進入主題,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讀者讀起來也容易抓住要領,掌握內容,深刻了解主題。

三、景物描寫開頭法

用景物描寫可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可以鋪墊情節,導出下文。

如:魯迅《風箏》一文的開頭: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伸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四、詩詞、歌詞、格言等引用開頭法

巧妙的引用與文章相關的。詩詞、歌詞、格言等作爲自己文章的開頭,能使文章生動活潑,讀來令人親切,吸引讀者。

如:學生習作《人生需要挫折》開頭:“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磨難挫折必不可少。

學生習作《草》開頭引用白居易《草》作開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裏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詞,詩詞開頭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動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五、抒情式開頭法

這種開頭的語言常常抒發某種感情、或讚美、或悲痛、或激動、或歡樂……在抒情過程中,也常常運用許多修辭手法。

如:《春》一文開頭中“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開頭就運用反覆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強烈感情。

又如:學生習作《我愛秋天》開頭:“一年四季,春的奼紫嫣紅,夏的綠滿枝頭,秋的豐盈充實,冬的銀裝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畫卷,但我更鐘情於秋天”,這樣開頭既寫出四季特點,又巧妙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獨特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