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寫作指導2

國小寫作指導注重培養“海盜的勇氣”

寫作指導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作如何才能入門?作家海明威說:“你們須具有正確的觀察力、由衷的態度、牧師的虔誠、海盜的勇氣和作家的良心。具備了這些,你就入門了。”

中國古人有一種很好的寫作理念,認爲寫作應該從“放膽文”起步,逐漸過渡到寫“小心文”。我認爲這就是提醒教師,在國小階段,對學生的主要寫作指導應該有一條是不必強調過多的規矩,培養大膽寫作的勇氣。《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也明確指出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培養個性與創新精神。 可是,曾經有人做過調查,寫父母的文章,大多是雨夜送孩子去醫院,寒夜爲孩子織毛衣;寫老師,不是帶病工作就是任勞任怨;寫好人好事,就是乘車讓座、拾金不昧之類。總之,無論是平時作文還是考試作文,總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的作文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人民網曾發表文章《國小生作文“雷人”不是問題,“雷同”纔是大問題 》。

有人認爲,我們學生雷同作文說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我不反對這種觀點,但我認爲,現在的國小生不缺乏敏銳的目光,他們更缺少寫作素養中的“海盜的勇氣”,就其原因,考試的評判標準、社會大環境下小心、謹慎的人性培養觀念,功利化的成才思想,少數虛僞的人際情感體驗......許許多多來自外界的“污染”逐漸鈍化了孩子們的勇氣,“初生的牛犢不怕虎”,已經逐漸不適用於我們現在的國小生了。所以,目前國小寫作指導多一些“海盜的勇氣”培養應是與時俱進、迫在眉睫的大事。李宇春之類的流行告訴我們社會需要有個性,《非誠勿擾》的出名告訴我們大膽說出心裏話,可以。

國小片斷作文寫作指導六法

2009-10-17 17:02:39 來源: 作者: 【大 中 小】 瀏覽:355次 評論:0條 進入論壇

摘要:片斷作文就是篇幅短小,幾句話,一個片段或一篇小短文。片斷作文沒有許多框框,可以經常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寫,可以作爲課堂訓練,也可作爲課外作業。片斷作文機動靈活,形式多樣,切入口小,難度低,學生沒有畏難牴觸的情緒,完成起來比較輕鬆。本文就片斷作文的寫作指導方法做些許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片斷作文寫作指導語言運用

片斷,其本義是一篇文章的某一段或一部分,即整體中的一段。它相對篇章來說,不強調有明顯的開頭和結尾,篇幅相對短小,內容相對集中。而“片斷作文”,則用一段或一節的篇幅,或表現生活中的某個層面,或說明事物的某個方面,或談論對某事某現象的一些看法。

引導學生片斷作文訓練,是作文訓練的一種方式。片斷作文與命題作文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片斷作文訓練,實際上是單項的作文訓練,它能爲命題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它不需要學生去謀劃全篇文章的結構安排,也不需要開頭、結尾、過渡等。它可以用一個小情節寫一段話,但這一段話必須有中心,寫具體;它可以寫一處景色、一個場面、一段對話或者一個人的外貌、行動、心理活動等。事實證明,片斷作文訓練是作文教學中費時少、收效快、宜提倡的好方法。

一、練在知能遷移處,喚運用精彩紛呈

運用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我們現有教材的選文都是非常講究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依據例子,我們可以遷移文本中精彩的表達方式,結合文本創設一種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實”情境進行練筆,結合課文心摹手追,體會語感,吸納作者的表達方式,讓語文運用鮮活起來。

一篇課文學完了,要使學生能將剛學到的知識真正轉化爲自己的東西,將所學知識遷移運用,轉化爲能力,實現知能轉換,是我們片斷作文訓練的目的之一。比如,課文的構段方式有很多,學習課文的構段方式,就是進行練筆的主要方式。筆者在教學了《黃山奇石》後,請學生從課文的第四段中選兩塊奇石,仿照課文二、三段並列段式的寫法,寫一段話,學生查資料、寫作,忙得不亦樂乎。類似的,還可仿寫句式,仿寫過渡句等,都是屬於實實在在的知能遷移的訓練。又如,教學《新型玻璃》,在講完了五種玻璃的作用和特點後,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來寫寫“玻璃的自述”。練筆以“我的自述”成爲情感的聯絡點,仿寫以“我的視角”爲支撐,調動起學生全方位的心智。學生改變了人稱,語言生動、活潑,將課本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由仿到創,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有效結合,自身情感的融合恰到好處,讀寫能力相互轉化,顯出了語文課的精彩。

二、練在情感交融處,激感悟內化噴發

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感悟和積蓄的情感,若沒有凝結成文字,過不了多久,就會消解,會淡化。捕捉這種情感的蓄積點,及時練筆,使他們語言的內化、情感的積澱、思想的領悟噴薄而出,並將這種情感、感悟沉澱下來,久而久之凝結成學生的思想。情到濃處話自鳴,而這往往是最動人肺腑的,它不僅能感動自己,也能感動他人。

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當學生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體驗到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時,教師要善於抓住這個情感交融的好時機進行練筆。如,學習《燕子過海》時,當讀到“水手們用崇敬的目光,望着越飛越遠的燕子,又懷着沉重的心情,把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輕輕地放到大海的懷裏。”時,學生完全沉浸在課文的意境中。筆者馬上安排了寫一段話的練筆:“看着眼前的這些可愛的小燕子,水手們的心中有好多話要說,他們會說些什麼呢?”這樣安排,學生便有話可說了,而他們筆下的文字,真的是字字真切。又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的教學中,教者尋找到了一個“情感點”,進行巧妙地引導:四周是無邊的黑暗,是無邊的恐懼,是無聲的寂靜。七歲的阿曼達,他恐懼了,害怕了,他是怎樣熬過這漫長的36個小時?請想象,他會想些什麼,他會不斷地對自己、對同學說些什麼呢?課件再現當年洛杉磯地震的恐怖鏡頭,讓學生進行練筆。我們可以想象,七歲的阿曼達在面臨死亡時,會有多少話要對身邊的親人和朋友說啊,他的恐懼,他的絕望,他的痛不欲生,或他的美好回憶和希望都化成了學生手下的“小練筆”。學生激動萬分,揮筆疾書,三言兩語,四五句話。片斷作文訓練成了學生情感宣泄的出口,真可謂“情動而辭發”。

三、練在思維發散處,呈情感多向擴展

學生的思維是十分活躍的,要讓學生的思維多向擴散,不僅要注重激發他們的求異興趣,更關鍵的還在於選擇好思維的發散點。對於同一問題,讓學生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發散思維,課文的重點、難點、疑點等都可以作爲求異思維的發散點。

如教學《稱象》後,筆者問學生:“讀了全文,聰明的曹衝一定在同學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曹衝到底聰明在哪兒呢?”“曹衝是怎麼聽官員們議論的?聽了後,又是怎麼想的?”“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這樣一問,學生興致勃勃,寫得各有千秋,再也不愁沒話可說了。又如,學了《揠苗助長》之後,筆者引導學生及時聯想,禾苗枯死以後,種田人會有哪些表現,還會有哪些故事發生,然後以《禾苗枯死以後》爲題寫一個小故事。學生練筆內容各異,精彩紛呈。有的寫禾苗枯死後,種田人回到家對家人痛哭,告訴兒子今後做事,決不能違反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有的寫種田人見禾苗枯死後又動員全家人,在田裏種些早熟的莊稼,經過精心耕作,秋天也獲得了好收成。還有的寫種田人的莊稼顆粒無收,只好帶着家人四處乞討。這樣的訓練給學生開闢出一塊塊自由發散的思維陣地,使學生的創造才能與其知識、智力、體力、品德等方面相互聯繫,和諧發展。

四、練在情節空白處,引想象空間延伸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空白結構,空白是作者無意或有意留下的、沒有寫明的、召喚讀者想象的未定的蘊含空間。片斷作文訓練要捕捉住這些空白結構中的有效練筆點,以觸動學生的真實思想。它能夠驅使讀者去想象,激活讀者的思維,使讀者對文章的意義達到個性化的理解。教材中許多內容留有發揮的餘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喚力。教師只要能做有心人,體會文章的妙處,挖掘作者設置“留白”的匠心,那麼學生的寫作願望會在教師的精心“佈防”中被激活,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一位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飽經風霜的一張臉”到底是怎樣的一張臉?是啊,現在的孩子,尤其是城裏的孩子,對這張臉確實是陌生的。筆者抓住這一契機,在學生理解詞意後,讓學生自己去想象、描述。通過對車伕臉的想象,學生了解了當時生活在底層的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通過這些補白,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如,《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市郊、汴河兩岸繁華的街市之後,畫面突然結束。這時文章的作者這樣寫道:“再往前行,可是汴京的皇宮重地。”“皇宮重地”應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平時電影、電視中的“有關景象”,展開合理的想象,續寫出心中的“皇宮重地”的威嚴與繁華。再如,教《五彩池》第二自然段,可抓住文中的省略號,讓學生作一番想象,並用文中的句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把想象中的五彩池的種種形狀寫出來。五彩池的千姿百態在學生的筆下得以充分展現,學生對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認識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昇華。

五、練在語言特色處,還表達鮮活靈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習言語,一定要讓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裏去,使詞在兒童的頭腦和心靈裏成爲一種積極的力量,成爲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每一篇課文中寫得最精彩的部分,讓人讀來酣暢淋漓、回味無窮。那生動形象的比喻,那氣勢磅礴的排比,那栩栩如生的比擬,那工整而有韻律的對仗,還有那令人叫絕的神來之筆,精巧有序的佈局謀篇等等, 這些優美規範的語言可謂語言中的精品,它們往往也是課文的情理意趣之所在。

兒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對於文本中出現的經典、精彩片段,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覆“誦讀咀嚼”外,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特點,讓學生仿寫。例如,筆者在教《秋天的雨》這篇經典美文時,感受到作者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先帶着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品味,讓學生感受課文獨特的語言美,然後讓學生結合文章中的語言進行仿寫。基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文章語言的欣賞感悟,抓住這個“讀寫結合”點,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寫作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借鑑到了作者的手法,去尋找秋天的足跡。又如,《珍珠泉》描寫了雲南珍珠泉美麗、奇特的景象,尤其是小泡泡的描寫更可稱爲點睛之筆。緊緊抓住“最有趣的要算是這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晶亮、飽滿的小水泡了”中的“一嘟嚕,一嘟嚕”,賦予泡泡於人性化,筆者設計練筆:“我這小泡泡手舞足蹈、爭先恐後地一嘟嚕,一嘟嚕,是想。” 還原詞語意象的練筆,使本來相對靜態的、凝固的“一嘟嚕,一嘟嚕”一詞在學生心靈中被激活了,深深地嵌入了學生的心靈,成爲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六、練在熱點關注處,促話題多元生成

常常聽到學生抱怨沒有東西可寫,常常聽到老師埋怨學生的作文事例老套雷同,不會選材。其實“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觀察、理解、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同時學生要調動自己的情感因素,善於從身邊的事中挖掘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爲生活中的感動而記錄、積累素材,成爲學生練筆的源頭活水。

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發現當今的學生已悄然被“時尚文化”包圍,他們喜歡看的是《哈里·波特》、《家有兒女》、《武林外傳》??讀的是漫畫書,什麼《烏龍院》、《老夫子》、《父與子》??唱的是流行歌曲??這些變化讓我們語文教師憂心忡忡,擔心學生長期浸潤在這種沒有根基的文化下,會變得淺薄、虛浮。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任何置身期間的文化語境,都有其利弊兩面。但我們還可以試着打開一扇窗,開發他們現有的生活內容,挖掘其中的“金子”,注入寫作之中,這樣無疑找到了寫作的“活水”,會有豁然開朗之感。

教學中,筆者經常引導學生以節日爲契機進行小練筆,把片斷作文放入生活的大課堂中,在生活實踐中提高習作水平。春節、元宵節、婦女節、勞動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一個個色彩紛呈的日子,無疑是學生練筆的好契機。每個不同的節日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特別能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比如,學校在兒童節舉行了“紅領巾跳蚤市場”的活動,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活動當中,當筆者提出以此爲題材寫一個片斷作文時,學生興致高漲。

片斷作文打破了作文的神祕感,爲學生創設自由傾吐的作文氛圍,使課堂積極、活潑、開放,使作文進入學生的生活,成爲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使學生見材料就寫,有情便抒,自由爲文。對學生來說,這就是一次次快樂而充實的語言之旅。

標籤:寫作 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