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國名人主要事蹟故事多篇【新版多篇】

中國名人主要事蹟故事多篇【新版多篇】

名人故事 篇一

彭德懷原名彭德華。湖南省湘潭縣人。一九一六年入湘軍。一九二二年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在湘軍任營長、團長。參加了北伐戰爭。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領導平江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長,紅三軍團總指揮及軍團前委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東方軍司令員,陝甘支隊司令員,紅一方面

軍司令員,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副總司令員),中共北方局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中共西北局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第六、七、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中國名人故事大全 篇二

陶行知的演講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走上講臺,他不慌不忙地從箱子中拿出一隻大公雞。臺下的聽衆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麼。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公雞隻叫不吃。他又搬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裏塞,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鬆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後,公雞自己就吃了起來。

陶行知先生這纔開始演講:我認爲。教育就跟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輸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地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臺下歡聲雷動,爲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中國名人故事大全 篇三

沈從文曲折的一生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闖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寫作謀生;1928年至1930年,沈從文被徐志摩發現,將這位小青年推薦給中國公學校長鬍適,在上海中國公學任講師,兼《大公報》《益世報》等文藝副刊主編;1931年至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編全國中國小國文教科書;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至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

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爲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着,特別是鉅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早年有人勸沈從文入黨,他冷笑:沒興趣。建國後一番改造,讓他惶恐無地。57年反右,他竟然誣陷自己的弟子蕭乾是特務。但是蕭乾不敢跟老師計較,多年後去看望沈從文,發現他住在一個小黑屋子裏,就出面替沈從文要房子,不想沈從文大怒,吼曰:我還要入黨呢!從此與弟子絕交。

中國名人故事大全 篇四

巴金的兩件軼事

近得姜德明先生題贈的他的一本新書《與巴金閒談》(香港文匯出版社2010年7月版),爲巴金研究會策劃的《巴金研究叢書(甲編)》之一,限印1000冊。此書前有文匯出版社1999年版(列入《閣樓叢書》);這一次是增訂本,新加了十篇文章。書的正文之後有巴金舊著的書影和書信手跡影印件多份,讀起來賞心悅目;封面乾乾淨淨,一無裝飾,尤得人心。現在許多書內容其實還好,而封面花哨甚至惡俗得很,令人胃口大減甚至望望然而去之。

德明先生是散文高手,所記的又是他同巴老的閒談,其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之高,自不待言。巴金致姜德明的信中也有許多意味深長的話題,給我留下甚深印象的有兩件:

其一,巴老的《十年一夢》在姜先生主持其事的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後,他在1987年2月25日的信中說:“稿費請代捐贈文學館,麻煩你了,謝謝。文學館的建立你也出了力。你一定高興它的發展。”而稍後他想再要十本送人,又於9月17日的信中特別提出,該書“倘使未售盡,我還想買十冊。購書費,得到寄書通知後即匯上。請費神代辦。”

其二,1990年秋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將率團訪華,人民日報出版社在當年早些時候出版了井上靖所著小說《孔子》一書的中譯本,當即寄給巴老一本;後來得知井上靖要在10月下旬到上海來看望巴金,病中的巴老決定要抓緊讀他這本書,但不知藏在書堆的哪一部分,找不到了,於是託人再弄一本,姜先生又趕緊給他寄一本去。而後來井上靖本人也病了,不能來訪問,於是巴老在當年11月12日寫信給姜先生道:

《孔子》早收到了,謝謝。

沒有回信,只是由於病的干擾……不能工作,也不便活動。更可怕的是記憶力衰退。當初託褚鈺泉代購《孔子》,是因爲聽說作者十月下旬要來看我。幾年前我在東京同井上對談,曾說他的小說出版,我要認真地拜讀。我不願失信,所以着急起來……收到您寄的書,我帶到杭州讀了一遍,回到上海就聽說井上取消了這次旅行,接着又意外地發現了另一本《孔子》,連忙寫信向您表示謝意。請原諒我的健忘。

1987年巴老八十四歲,1990年則是八十七歲。他老人家的身體無可避免地衰老下去,而精神卻同青年時代一樣充滿激情,而且容易着急。像這樣生動有味的細節,很可以補入現在已經編撰得相當細密的巴金年譜裏去。

名人故事 篇五

高士其從小就用功讀書,他的學習成績,年年都是班級裏最好的,全校老師和同學,都誇他是個好學生。

他是一位科學家。它六歲那年,要上學讀書了。開學那天,大矇矇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揹着新書包,上學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樂得象只小鳥兒,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學校門口一看,大門還緊緊地關着呢。他不敢去敲門,只好站在門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學校的大門開了。

開門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聲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裏真高興,笑眯眯地說:多懂禮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級新學生吧!

高士其點點頭。老伯伯把高士其領到一年級的教室裏。

過了好一會兒,小朋友們才一個個來到學校。

在開學典禮上,校長站在臺上講話。高士其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專心地盯着校長,他聽得可仔細啦。

校長講完了話,叫高士其站到他身邊來。高士其不知道有什麼事,一顆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亂跳。

校長摸摸高士其的頭,表揚他是一個守紀律、懂禮貌的好學生。

高士其把校長的話記在心裏,每天,他上課用心聽講,放學回家就認真做功課,他跟全班的同學都要好,跟同桌的一個小朋友更要好,下課以後,兩個人一起遊戲,可高興呢。

可是有一天,這個小朋友嘟着嘴,衝着高士其說:你到底認識我嗎?

高士其覺得很奇怪,說:咱倆是好朋友呀,怎麼會不認識你呢?

這個小朋友氣呼呼地說:那你剛纔上課的時候,爲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聽,笑了起來。原來,剛纔上課的時候,這個小朋友拿出紙頭,折成一隻只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陣子,玩着玩着。覺得一個人玩沒有勁,就湊到高士其的耳朵邊,輕輕地說:我們來玩鬥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聽老師講課,這個小朋友的話,他根本沒有聽見。這個小朋友又輕輕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還是坐得好好地在聽課。這個小朋友心裏挺不高興,使勁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這一來,高士其回過頭來了。那個小朋友指指膝蓋上的兩隻紙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鬥青蛙呀,他對那個小朋友白了一眼,又用心地聽老師講課了。

高士其想到這裏,笑起來了,他對那個小朋友說;下課的時候,咱倆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課的時候,我就不認識你了。

高士其的話,說得這個小朋友也笑了。

中國名人故事大全 篇六

身價千億的“農民”袁隆平

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看到這句話,我們總有一種莫名的心動。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或許這樣一種場景離你非常遙遠:道路邊、田埂間、大橋下,常有人因吃不飽飯昏厥暈倒,甚至死於飢餓;草皮樹根均可入食,只是爲了填飽肚子;把飯蒸兩次,飯量就會增加一半;冬夜睡覺時因沒飯吃手腳冰涼,無法捱到天明……

民以食爲天,盤古開天闢地,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擺脫飢餓、奮力生存便成爲人類的主題。人類在漫長的生息綿延過程中從未停止過對飢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然而,面對嚴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世界?

在人類發展的關鍵時刻,一位“神農”捧出了拯救世界性飢餓的法寶--雜交水稻,創造了一個風靡世界的“綠色神話”。這個被冠名爲“東方魔稻”的奇蹟讓中國人看到生的希望,也讓世界人民遠離飢餓。

這位餵飽我們肚皮的“農民老大哥”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戰亂中的逃難娃成爲享譽世界的科學巨人,袁隆平帶給我們的是一個充滿智慧和奇蹟的傳奇故事。

顛沛磨難初長成,投身學農志堅定

袁隆平成長的年代,正值日寇的鐵蹄踐踏中國。年幼的他隨父母四處遷徙,嚐盡逃難的艱辛。火光沖天、屍橫遍野的悲慘景象讓袁隆平從小就懂了一個道理:弱肉強食。從那時起,他樹立了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決心。

因爲興趣所在,他在大學填報志願時選擇了學農。面對貧窮落後的農村,他更加堅定了信心,立志改造農村,爲農民做實事。大學期間,他閱讀了國內外多種中外文農業科技雜誌,對學術孜孜以求。年輕學子袁隆平對權威學者並不盲從,他常把蒐羅到的各國學術書籍仔細研究,去感悟、去分析,最後得出自己的結論。他始終堅信吸收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靠理性來判斷其價值,這在當時已顯出一個青年人的大膽思辨和成年人思維的縝密老練。

躬身田疇心不改,雜交情緣定終身

大學畢業,躊躇滿志的他遠離了繁華的都市,選擇了偏遠的湘西農村。在農校教書的日子裏,他利用課餘時間走出課堂,走向田埂。烈日當空,農民在榕樹下歇息,袁隆平依然頭頂烈日,在田裏勞作。

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一株“鶴立雞羣”的稻株,由此靈感一現,萌生了培育雜交水稻的念頭。然而,袁隆平的設想與傳統的經典遺傳學觀點相悖,許多權威學者認爲他是蚍蜉撼樹,周圍充斥着反對聲甚至嘲笑聲。但他在反覆思考、探索之後,更加堅信自己的想法。

爲了找到意想中的稻株,他吃了早飯就下田,帶着水壺與饅頭,一直到下午4點左右纔回。艱苦的條件和不規律的飲食,讓他患上了腸胃病。六七月份的天氣,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鏡,一壟壟、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撈針般在幾千幾萬的稻穗中尋找,汗水在背上結成鹽霜,皮膚被曬得黑裏透亮,連常年紮在水田裏的農民都自嘆不如。

正是憑着這種堅韌不拔、勇敢頑強的意志,在勘察了14萬餘株稻穗後,經過兩年的探索、試驗和研究,他終於寫成引起國內外科技界高度重視的“驚世”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從此,“雜交水稻”這四個字伴隨了袁隆平的一生,成爲他畢生不懈追求的事業。

動盪年歲經風雨,於無聲處聽驚雷

論文的發表標誌着袁隆平正式走進了雜交水稻研究領域,但在那個年代,它無疑被視爲反動學說。隨後,“黑五類”、“現行反革命”等那個年月裏最觸目驚心的罪名一一加在了他身上。幾十個實驗用的瓶瓶罐罐被砸碎後,雜交水稻研究也跟着他一起變得岌岌可危……

袁隆平飽嘗被孤立的痛苦,但“讓所有人都吃飽飯不再捱餓”的諾言卻讓他意志異常堅定,每當遇到阻力的時候,他都告誡自己戒驕戒躁,爲長遠打算。試驗器材被搗毀,他就偷偷拿着手電筒,將殘存的秧苗一株株收拾好帶回家中,藏在臭水溝裏;700多株試驗材料再次被毀,他忍住悲憤走進爛泥巴田裏尋找劫後餘生的秧苗;爲躲避政治鬥爭,他帶助手到海南開展試驗,連續7年春節都在外面度過,遇到颱風暴雨天氣,就卸下門板,將秧苗抱到門板上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即便是在大地震來臨時,也不顧生命安危保護種子,因爲餘震不斷,爲了把試驗繼續進行下去,他們就在操場草蓆上睡了整整三個月……

寒來暑往,草木枯榮,雜交水稻的研究過程中面臨着許多困難,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韌性,袁隆平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執着將困難一一化解。在潛心研究的過程中,海南“野敗”的發現讓他欣喜不已,多年來天南地北的長途跋涉、不眠不休,從那一刻起有了重大收穫。1974年,袁隆平在安江農校試種的“南優2號”雜交稻畝產628公斤,與常規稻畝產150公斤相比,簡直是是天壤之別。

1976年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關鍵一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用勤勞和勇敢揭開了我國雜交水稻大面積制種、推廣的序幕。

苦盡甘來人依舊,淡泊名利愛無疆

雜交水稻研製成功後,各種榮譽紛至沓來:國內第一個特等發明獎、“雜交水稻之父”、國家首個最高科技獎……袁隆平也從一個躬耕田疇的農業科學家成了身價千億的“富翁”、兩院院士、集團董事。面對榮譽,袁隆平有着清醒的認識。社稷黎民,蒼生天下,他一直以此爲念。“我今生最大的心願是讓雜交水稻更多地造福世界。我希望雜交稻不僅對建設中國的和諧社會做貢獻,也希望爲建立世界和平做貢獻,我認爲這應該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袁隆平說。

2004年,袁隆平當選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大會給他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這正是袁隆平一生的寫照,他用他的人生詮釋了胸懷天下、無私奉獻的精神。

如今,八旬老人袁隆平仍然精神矍鑠,晝夜躬耕於稻田,身價千億的他身着35元的衣服,做着“禾下乘涼”的超級水稻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袁隆平是一個真正的探索者,一個真正的耕耘者,更是一個大愛無疆的仁者。他的貢獻已經超越了雜交水稻,他給整個民族留下了一筆綿延世代的寶貴精神財富。他是屬於中國的,更是屬於世界的。他以他的執着和真誠徵服了全世界,也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在浩瀚的宇宙中,閃耀着一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而袁隆平則是我們仰望蒼穹時去追尋的一個在科學和自然的天空中發出耀眼光芒的明星。

名人故事 篇七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着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了一隻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裏。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裏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裏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孃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麼搞到這麼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

師孃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裏,只見那隻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孃笑着說: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於是她把剛纔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聽後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餵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爲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