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2年新疆民族團結先進事蹟材料多篇

2022年新疆民族團結先進事蹟材料多篇

新疆民族團結一家親先進典型事蹟材料 篇一

尹玉女,女,中共黨員,東城鎮太興村黨支部書記。自當選爲太興村支部書記後,她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一把手”作用,團結黨員羣衆,爲村民辦好事、辦實事,把民族團結作爲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將民族團結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爲維護村屯和諧穩定的頭等大事來抓,促進了民族團結工作蓬勃發展。

加強宣傳,強化民族團結意識

以前,太興村全部是朝鮮族,對其他民族的文化與生活風俗瞭解甚少。近幾年,隨着經濟的發展,黑龍江省等外省、外地的漢族人口流入到太興村租地作耕,流入人口數量逐年增多。對此,當地羣衆以示排斥、孤立的舉動,矛盾時有發生。尹玉女倍感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召集村兩委班子會議專門討論研究解決方案,組成民族政策宣傳機構,制定了具體宣傳制度。之後,按照方案每月一次的邀請鎮文化站、宣傳委員、經營管理站等有關人員講解民族政策、國情、區情和地方史和有關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知識,提高羣衆對“三個離不開”民族團結意識,並強化法律意識,採取有效措施,及時調解朝、漢兩民族羣衆之間的感情糾紛、土地糾紛,逐步形成了兩個民族羣衆在感情上互相融合、在生活、生產上互助的良好氛圍,爲本村生產和經濟發展打下穩定的生活條件。

心繫各族羣衆,做好民族團結的紐帶、聯繫人

有一戶由琵巖村遷入太興村的漢族貧困戶,家裏經濟條件本身就不好,人又比較懶惰,生產生活上都比較落後,院子圍欄破舊不堪,甚至嚴重傾斜。尹玉女瞭解到此事後,決定幫助他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並幫助其擺脫貧困。她自掏腰包並動員老年協會幫助他們重新修建了嶄新的板帳子,春忙時尹玉女組織黨員幹部幫助其育苗、插秧,在尹玉女的感召下,該農戶人變得勤快了,與村民相處的也更加融洽了,而且有時還會主動幫助其他村民幹這幹那的。他說:“以前我不願意幹活,就隨隨便便的過日子,後來村書記他們來幫助我,還有許多朝族鄉親,有些人我們連溝通都有困難,他們還是願意幫助我,令我非常感動,還有村書記本人雖然是女同志不僅用勤勞的雙手在創造生活,還幫助我,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她的關心和幫助我不能辜負,我要努力勞動,爭取早日擺脫貧窮,以後也能夠幫助其他村民。”

太興村有一農民叫金明漢,因種種原因自甘墜落,振作不起,空有一手才幹。尹玉女對其進行思想教育,並介紹到鎮裏的綠色大米加工廠看管加工設備,讓金明漢重樹信心。現在金明漢種植1.5公頃水田、0.8公頃旱田、年純收入已達到2.5萬元,加上在加工廠的工作收入5000元和其它收入,年收入超過了3萬元,完全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尹玉女像這樣團結羣衆的事蹟這樣的事蹟還有很多,她也正是用這種無私的幫扶行動,換來了太興村各民族的團結進步。

開展文化娛樂活動,促進各族文化交流

2008年以來,她同村兩委商議,利用個人愛好特長,將太興村的文藝愛好者組織起來,成立了民族民俗表演隊,自編自排了民族團結互助政策、計劃生育政策、文明創建活動、黨的惠農政策等方面節目,利用春節期間和農閒時到各自然村表演,村民看到了身邊的事編成節目表演,很有興趣,積極參與,文藝隊發展到40餘人,每年演出10多場次,加強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團結。

爲鞏固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8月12日,在尹玉女的組織下,太興村舉辦了以“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展現新農村精神風貌”爲主題的大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主題演出活動。演出以60名村民參加的展現民族團結的大型集體舞拉開序幕,各族村民將傳統的朝鮮族農樂舞、扁鼓舞、假面舞、簸箕舞及傳統的東北大秧歌等節目都一一展示出來,迎得了現場羣衆的陣陣歡呼和掌聲,體現出了民族大團結的繁榮景象。活動最後安排了頂缸賽跑和揹簍跑兩項朝鮮族傳統體育娛樂項目,各族村民踊躍參加,再次將活動推向了高潮。文化活動的開展,突出了民族團結示範村的民族文化魅力,豐富了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展現了村民飽滿的精神風貌。

在尹玉女的帶領下,太興村村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形成了民族團結的和諧景象,成爲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的典範,2010年3月,太興村被和龍市民宗局授予“民族特色示範村”,2012年尹玉女本人也被評爲延邊州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新疆民族團結一家親先進典型事蹟材料 篇二

胡慧玲,一個被喀拉蓋巴斯陶社區各族羣衆所熟悉的名字;一個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崗位上的社區書記,始終把社區的民族團結工作牢記在心,把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作爲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人生信條。

工作期間,爲了更好的維護民族團結,更好的服務好社區各族羣衆,她認真學習哈薩克語言,經常走訪入戶,深入羣衆當中,時刻把民族團結放在心坎上,時刻把民族團結落實到行動上,努力辦好關係社區各族羣衆切身利益的好事實事。逢年過節,她總是不忘貧困羣衆。爲轄區低保殘疾戶、少數民族貧困戶送去大米、食用油、麪粉等生活用品,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幫助和關心。

社區哈薩克族孤寡老人古麗扎達老大媽,今年已經80歲了,她的兒子因患多種疾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全家一直靠老人微薄的低保維持生計,兒媳因忍受不了生活的清苦撇下兩個年幼的孩子離家出走了,半年後老人的兒子經受不了這樣的打擊一聲不響地也離開了家,至今杳無音訊,接踵而至的打擊使這個原本就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年幼的兩個孫子需要撫養,自己的身體又每況愈下,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年邁的古麗扎達老大媽一個人身上。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的胡慧玲主動與她結對幫扶,她從自己的工資裏每月拿出500元錢資助老人,爲了解除老人的後顧之憂,胡慧玲又積極協調孩子所在的學校爲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讓他們也像別的孩子一樣茁壯成長。古麗扎達老人被胡慧玲一次又一次的幫助和關心深深的感動着,老人不會用電話,但每次家裏改善生活的時候,她總是第一時間跑到社區,熱情的邀請胡慧玲到家裏做客。簡單的飯菜卻總能讓胡慧玲和老人一家三口感受到家的`溫暖。當細心的老人得知胡慧玲平時就愛吃個奶疙瘩,每當鄰居老鄉給老人幾塊奶疙瘩,老人總是揹着自己兩個孫子悄悄的給胡慧玲留着。”正是在這平常不過的小事當中,卻總能讓我們感到一種團結溫情在不同民族間流淌。

作爲一個社區書記,對羣衆的實際困難,胡慧玲總是盡心盡力幫助解決。社區80多歲李廣平老人一家是轄區低保人員,老人患糖尿病20多年了,併發症使他的視力越來越差,因爲沒錢治療而導致雙目失明,沒有子女,與老伴兒相依爲命的他還照顧着自己近90歲的哥哥,屋漏偏逢連陰雨,老人的哥哥又患上了癌症,哥哥的病情給這個原本就貧困潦倒的家庭又蒙上了一層陰影,胡慧玲入戶瞭解到情況後,動員社區幹部職工,爲這三位老人募集醫療資金五千餘元。正當幸福悄悄走向這個家庭時,意外發生了:春節前夕,老人去世了,這個貧困的家庭,連喪葬費都無法支付,胡慧玲得知情況後,來不及難過的她,第一時間協調民政局相關領導爲老人解決了喪葬費的問題,在老人下葬的那一天,她組織社區人員送了老人最後一程

年邁的回族爺爺楊百軍老人多年來一直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生活,胡慧玲瞭解到情況後,經常到老人那入戶走訪,陪老人聊天,幫老人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老人沒有文化,不認識漢字,出門買藥就成了難事,無論工作再忙,她總是會擠出時間去藥店給老人買藥並送到家中。老人住院了,爲老人送飯、抽出時間陪老人聊聊天又成了胡慧玲每天必做的事兒。

胡慧玲所在的喀拉蓋巴斯陶社區孤寡老人比較多,每年端午節,爲了讓各族老人都能吃上糉子,胡慧玲帶着所有的社區幹部和“訪惠聚”工作組成員,親自包糉子和老人們一起過節,一位哈薩克族老人激動地說:“雖然這個節日不是我們哈薩克族傳統節日,但吃了書記和大家包的糉子,我們也算過節了”

扶老攜幼、愛心傾注,在平凡的崗位上,胡慧玲總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各民族間的真情大愛,不論嚴寒酷暑,她總是這樣執着的堅持着、堅守着,這讓她成了社區羣衆的貼心人、暖心人。

民族團結在基層,正是有了像胡慧玲這樣的基層幹部,有了他們這樣爲各族羣衆的真實行動和真情實感,才讓民族團結永遠駐留在各族羣衆的心裏。一個社區好書記就像基層一面旗幟,一個始終把社區羣衆的困難掛記在心上,時刻維護民族團結的基層幹部更是各族羣衆的貼心人、至親的人,我們喀拉蓋巴斯陶社區的好書記—--胡慧玲是這樣承諾的,也是這樣做的,讓我們大家都爲她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