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民族中學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事蹟材料

傳承壯鄉特色文化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民族中學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事蹟材料

——田陽縣民族中學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事蹟材料

我校創辦於1988年上半年,是在原田陽縣壯文學校的基礎上成立的。學校生源以壯族爲主,是田陽縣唯一堅持壯漢“雙語”實驗教學的學校,也是田陽縣民族體育傳統項目訓練基地,爲我縣中國小壯文教學銜接、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和培養壯鄉建設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

多年來,我校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懷指導下,始終把民族團結作爲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學校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的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加強領導,拓寬民族團結教育思路

爲了認真貫徹《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創建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各項工作的指導,落實責任到人,落實經費到位,制定活動計劃與措施,拓寬工作思路,紮實有效地開展了一系列創建活動,把民族團結教育貫穿於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堅持民族團結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課堂教育與寓教於樂的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加強“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的“三個離不開”教育,樹立師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營造氛圍,彰顯民族教育文化特色

學校努力爭取上級支持,多方籌措資金,先後投入了50多萬元,精心打造了充滿壯民族文化特色的校園環境。

1.校舍以“壯”字開頭來命名,如:壯志樓、壯思樓、壯錦樓、壯德樓、壯食樓等,讓人耳目一新。

2.本着傳承與弘揚壯族文化的宗旨,建設了“布多民族展廳”。從多種渠道、不同途徑,發動全體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收集了代表壯民族文化的各種物件,形象真實地呈現了壯民族豐富而獨具特色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3.組織學生親手打造了“民族文化園”,包含:民族團結牆繪、教你說壯語、壯族姓氏起源、十二生肖等元素,讓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瞭解各民族的基本特徵等。

4.教學樓、宿舍樓、綜合樓、飯堂等室內外的牆面,都掛有豐富多彩、具有強烈時代感和民族特色的圖文,讓每一面牆壁都在彷彿在說話、描述,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瞭解壯民族的歷史、故事、文化以及精神,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和民族團結教育。

三、廣泛宣傳,提高民族團結進步認知

多年來,我校通過舉辦講座、主題班會、徵文比賽、板報展示、文化長廊、國旗下演講等形式,加大民族團結教育的宣傳力度。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瞭解各民族之間應當平等相待以及各族人民需要和諧相處,共同進步,形成“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認識。

四、融入教學,滲透民族團結教育理念

針對中學生特點,我校在教育教學中滲透民族理論常識、民族政治常識和民族團結教育,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國情,瞭解黨和國家民族理論政策法規,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心。

1.民族團結教育進課堂。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融入民族團結教育,尤其是語文、歷史、政治等課程,要求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與民族團結有關的內容結合知識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深深領悟到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例如,語文課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一文,在介紹第二幅浮雕時就寫道:“在這浮雕上,一羣拿着大刀、梭鏢、鋤頭,扛着土炮起義的漢族、壯族人民的兒女,正從山坡上衝下來,革命的旗幟在迎風飄揚”。簡潔明瞭的描述,生動地展現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反動階級腐朽統治的鬥爭精神。

2.民族團結進步抓時機。學校抓住國內外重大事件,強化民

族團結教育。比如,針對最近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事件,我校積極動員全體教職員工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爲全民族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盡微薄之力,慷慨解囊踊躍捐款。通過類似事件,使全體教職員工更深刻的認識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從而牢固樹立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的思想,進一步增強“穩定壓倒一切”的社會責任意識,激發人人爭做民族團結的維護者和促進者。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樹立民族團結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懷。

3.民族文化傳承進校園。田陽縣是壯族的發祥地,有着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利用這一優勢資源,我們在當地拜訪了一些民間藝人,向他們請教民族技藝,並將這些民族瑰寶帶進課堂,讓學生們熱愛自己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例如,我們分別邀請了田陽舞獅團第八代傳人李永茂師傅給學校舞獅隊的學生傳授舞獅技法,廣西著名歌手韋晴晴到校給學生傳授田陽山歌,民間剪紙藝人到校給學生傳授剪紙藝術,等等。

4.“雙語”教學持續開展。壯語是壯族的母語,採用母語教學,能夠發揮母語的優勢,使學生的思維暢通,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加速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進程。我校在壯漢“雙語”教學實踐中,逐步走出了一條“以壯爲主、以壯促漢、壯漢結合、壯漢兼通”的特色路子,取得了豐碩成果。2019年9月,自治區教育廳在南寧舉辦的首屆全區中學生壯語標準語誦讀比賽中,我校周靜同學榮獲二等獎。

五、開展活動,豐富民族團結教育內涵

爲豐富師生校園生活,我校經常開展了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有效促進了民族團結教育。

1.豐富大課間活動。我們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課間活動相結合,成爲學生活動項目,使之具有民族特色,進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達到終身體育鍛煉之目的。例如,我們在大課間活動融入了竹竿舞、拋繡球、踩高蹺、滾鐵環、踢毽子、跳皮筋等項目,使大課間活動更加活躍新奇,富有動感。師生一同參與其中,鍛鍊身體,收穫快樂,對民族傳統文化更加興趣盎然。

2.舉辦文體藝術周。在每年舉辦的文化體育藝術周活動,我們在校運會比賽項目增設了舞獅、舞龍、袋鼠跳、大象拔河、三人四足競技、陀螺競技、板鞋競速、爬花杆、搶花炮等壯民族體育傳統項目;在民族專場晚會上,師生們展示了一大批優秀壯民族文藝節目,如《板凳上的山歌》、《壯鄉歡歌》、《三姐敬茶歌》、《銀項圈》等。通過這些傳統體育文化的展現,使廣大師生進一步加深瞭解民族團結進步的豐富內涵。

3.開展特色社團活動。學校根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和師生的個人特長,組織成立了舞獅、舞龍、竹竿舞、編織等特色社團。其中的舞獅隊是我校重點打造的學生社團,是我們傳承和發揚壯民族特色文化的一朵綻放之花。這支隊伍,曾經先後參加2017年百色市文藝匯演、2018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儀式、2019年自治區民族運動會開閉幕式的表演,受到廣泛讚譽。這些社團活動的開展,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也讓學生愛上了民族文化。

六、發揚傳統,培育民族團結進步風尚

學校始終把構建文明、平安、和諧校園作爲重要目標,把尊重民族風俗作爲加強民族團結的切入點,在工作與生活中注重每個細節,處處彰顯以人本的理念,時刻不忘民族團結進步的教育。根據我校學生壯族佔92﹪、當地風俗習慣源遠流長的特點,我們結合各種傳統節日開展教育活動。如壯族“三月三”開展製做五色糯米飯、手抄報比賽等活動,瞭解“三月三”節日的來歷;百色市布洛陀文化旅遊節,鼓勵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到現場體驗節日的快樂;清明節組織學生到烈士墓祭祀先烈,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端午節紀念屈原,各班開展班會活動,上網收集端午節資料,通過學包糉子、看賽龍舟,感受端午節的濃郁氛圍與愛國主義教育。

七、突出實效,綻放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2010年以來,我校堅持“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爲目標,把實施素質教育與民族特色文化有機結合,積極探索一條具有特色民族文化教育的學校發展之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盛開綻放。學校先後被評爲自治區校園民族文化示範學校、自治區衛生先進單位、百色市民族團結和進步先進單位、百色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田陽縣“十佳學校”等諸多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