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工作敬業奉獻模範事蹟新版多篇

工作敬業奉獻模範事蹟新版多篇

先進工作者個人事蹟材料 篇一

張軍,男,漢族,1994年出生,2020年參加工作,自參加工作以來,他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爭創一流,在同事的幫助和領導支持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和肯定。

一、吃苦耐勞,幹好本職工作

該同志熱愛本職工作,關心集體,遇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一直忘我的工作,超常的付出。他經常加班加點,忙到深夜。作爲經濟開發辦的主任,各項工作都需要他主持領導,工作任務重、具體工作量很大。他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自我加壓,不怕艱辛勇挑重擔,沒有任何怨言,服從領導的安排,認真細緻盡職盡責地幹好每一項工作。2020年獲得本單位優秀工作者榮譽稱號。

二、加強學習,提高綜合素質

該同志在工作中體會到: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他知道僅憑積累的工作經驗是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必須不斷創新,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才能使自己成爲一個優秀的幹部,爲了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他積極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以及上級的指示精神,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政治覺悟,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九大、黨章等精神貫穿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同時,他還經常學習紀檢監察方面的業務知識,學習各項法律法規,通過學習,他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在各項日常工作中從未出現任何差錯。

三、廉潔奉公,做好人民公僕

該同志潔身自好,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他說話真誠,辦事認真,做人本分。敢想,敢說,敢做,從不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含含糊糊。與他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他從不唯利是圖,領導、羣衆、同事給予他以很高的評價。他從不濫用權利,對自己約法三章,不貪佔任何便宜,不接受宴請和禮品,拒收任何有損幹部形象的錢財,並接受廣大幹部職工監督,以自己廉潔從政的高尚品德在幹部職工中樹立一個良好形象。

總之,自從加入工作以來,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埋頭苦幹,做出了不凡的成績,對於成績他永不自滿,對於困難他永不服輸,對於工作他永不放鬆,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迎接每一天的挑戰!

工作敬業奉獻模範事蹟 篇二

小吳,男,中共黨員,江陰市華士鎮華西村黨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華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傳承老書記吳仁寶忠誠於黨、實事求是、艱苦創業的精神,小吳帶領華西村幹部羣衆,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做強做優、穩中求進、共同富裕的發展之路。

2003年,全票當選華西村黨委書記的小吳果斷決策:加快華西產業轉型升級,隨後帶領全村幹部羣衆,成功拓展了旅遊服務、金融投資、倉儲物流等一批新興產業。他以共建共享爲目標,不斷拓寬爲民造福新路徑;以文化建設、治理創新爲着力點,培育文明和諧新風尚。華西村成爲了一個經濟總量500多億元、人人同享富裕的幸福村。

小吳獲得全國勞動模範、中國十大傑出村官、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江蘇“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工作敬業奉獻模範事蹟 篇三

在這片曾以響徹一方耕讀文化而倍受世人稱頌的永嘉大地上,有這麼一個特殊的團體在默默地奉獻着:夏天,或烈日炎炎、驕陽似火,或電閃雷鳴、大雨滂沱,別人都會往屋子裏躲,他們卻要往觀測場跑;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別人都在家中享受着那份溫暖時,他們卻要定時多次地往返於觀測常他們日復一日,晝夜不停地重複着同樣的工作,他們眼觀雨季變化,耳聽雷鳴轟聲,身驗寒暑交替,心中卻始終揣着的是萬家燈火下人間的冷暖,即使生命如流星般地逝去,也要讓自己的人生折射出璀璨絢麗的光彩!——這就是永嘉縣氣象局,一個出色的集體,一個特別能戰鬥的集體,這個集體中的每位成員都懷着對氣象事業的無限深情,默默地用自己的奮鬥、汗水甚至是生命鑄就着以“自強不息、求實進取、管天爲民、敬業愛崗”的永嘉氣象之魂!

難忘XX年的那個夏天,“雲娜”颱風席捲永嘉,楠溪江流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災,在那場生命與死亡較量的中,永加氣象人以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舍小家爲大家,積極投入到抗臺服務工作中去。一職工在臺風來臨前就一直忙碌在抗臺服務第一線,當颱風帶來的強降水造成縣城低窪地帶開始積水,家裏打來電話告訴他家中已積水,年邁的母親被困在地下室出不來,積水還在不斷地加深時,才迫不得以地放下手中的工作,火速趕回家中,一進家門,看着家中的冰箱、電視等貴重物品已經完全被積水淹沒,各種傢俱物品在水中漂浮,面對着妻子責備的眼神,他咬着牙,強忍着心中的愧疚和眼中的淚水,從地下室1米多深的積水中將年邁的母親背到安全的地帶,把家人轉移出來後,他再一次冒着生命的危險,不顧個人安危,淌過1.6米深的洶涌洪水來到單位,繼續參加抗臺服務。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一首新時期永嘉氣象人樂於奉獻、連續作戰、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樂曲。正是由於永嘉氣象人用他們的艱辛工作提供準確及時的天氣預報信息,使得縣委縣政府提前做好了動員、預防等相關工作,爭取到了抗臺的寶貴時間和主動性,最後奪取了全縣抗臺工作的偉大勝利!

在很多人的眼中,氣象觀測預報工作是一項瑣碎、機械,甚至是呆板的工作,但他卻關乎民生,永嘉氣象人不但耐得住清貧、耐得住枯燥、耐得住寂寞,更是別有一番風趣地將之演奏成一首首動聽的交響曲:平日裏,細心認真,演奏着舒緩、優雅的“慢板”,發報時,爭分奪秒,緊張有序,演奏着激情的“急板”,而當遇到狂風暴雨時,則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大家齊心大合奏!他們用那股矢志不渝的氣象情懷,與風雨相伴,與雷電博擊,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出色的業績!

愛崗敬業,爭創一流是永嘉氣象人對事業永恆的追求,但一流的業績離不開一流的技術!俗話說得好,“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做好氣象服務這篇大文章,除了有認真細緻、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外,還必須有過硬的業務技術本領,永嘉氣象人非常注重業務方面的學習,進入該氣象局,你就會被一種濃厚的學習文化氛圍所包圍着。

氣象工作是一項很平凡的工作,但是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的事業,就得需要良好的職業道德情操,過硬的業務技術、堅韌無比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永嘉氣象人就是在他們對“觀雲測天爲人民”的執着追求中鑄就着永嘉的氣象之魂,感動着我活潑跳躍的生命,堅定着我爲氣象事業傾注一腔熱血的初衷!

會計先進工作者事蹟材料 篇四

某某同志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xx銀行xx分行人事會計工作,十幾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財會崗位上,在政治上,處處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提高自身的政治修養;在工作上,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先後在十幾個會計崗位上工作,經辦了成千上萬的會計業務事項,沒有出現過差錯事故;在擔任會計結算部副經理後,她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同志們的好評。在工作中,既是管理者同時也是一線方案的實施者,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爲xx財會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有人認爲,財會工作枯燥乏味,整天和一把算盤、十個數碼打交道,沒出息。可方蓉同志認爲,一個單位的經濟行爲活動,最終都要通過會計來反映,會計工作搞好了,對於提高單位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都起着很大作用。她從參加工作,就喜歡上了xx會計事業。十幾年來,那一張張會計憑證、一項項規章制度,無不飽含着她的汗水;資金清算工作、帳務集中工作從起步到成熟,無不傾注着她的熱情。有時遇到機器故障,身爲分管經理的她爲不影響正常業務,晝夜處理,成爲前臺業務正常運行的有利保證。

金融會計日新月異,它的發展變化一直走在會計領域的前列;同時,它又是一項細緻嚴密的工作,一絲閃失就可能造資金上的重大損失。方蓉從普通記賬員幹起,直到會計股長、會計覈算中心主任、會計結算部副經理,在不同的會計崗位上,她都能出色完成所擔負的工作任務,做到賬務規範、無差錯。這基於她認真勤奮的工作態度,也基於她過硬的業務素質。

二、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在任基層行會計股長時,方蓉就以認真嚴格而出名,她經常是上班來得早、下班回得晚,爲了工作上的事,她經常把家裏的事放在一邊。在她的帶動下,會計股多次被評爲先進集體。在分行會計覈算中心工作期間,她既是管理者,也是一線方案的實施者,她爲了保障一線會計工作的正常運行,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她嚴於律已、以身作則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同志們的一致好評。也是這種工作作風使得ab分行會計運行保持了平穩有序的態勢,幾次程序變動都未給一線會計工作造成不良的影響,她本人也因在解決20xx年問題中的突出表現而被評爲省行先進個人。

在聘爲會計結算部副經理後,她更是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積極參與制訂各項工作計劃和制度方案,協助劉瑜存經理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ab行會計大整合工作中,她下基層、蹲網點,通宵達旦翻閱賬務,爲工作的順利完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xx年5月1日新舊會計科目結轉工作中,方蓉同志正患感冒,爲了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轉,她三天三夜守在辦公室,以便程序運行中發生意外及時處理,科裏的同志勸她回家休息一會再來,她說:“你們先回,我不要緊,萬一有什麼也好與省行及時聯繫處理。”她就這樣拖着病體一直堅持到結轉工作結束。

三、服務一線,盡心盡力

服務了一線網點,就等於服務了客戶”,這是方蓉經常說的一句話。她也以此來要求她自己和同志們。會計結算部負責全區xx的會計覈算工作,肩負着系統內外匯劃業務、資金調撥等與基層網點緊密聯繫的業務。由於對工作的正確認識,她積極協調好本部門和基層網點的關係。適應網點的要求,詳細制訂本部門會計分工和各項工作的進度安排。從而有效提高了會計結算的工作質量和效率。網點上出了什麼問題,她比網點上的同志都着急,有時網點上一個諮詢電話打來,她就是再忙,也要放下手頭的工作,耐心地解釋清楚,有她自已不清楚的,她再諮詢負責業務的人員,從不敷衍了事,20xx年11月份,全省的清算直聯繫統出了故障,全區一天就有好幾百筆系統內匯劃業務需要查詢和重發。基層行和網點上的同志都很着急;有的不知道怎樣處理,有的處理不了。方蓉積極想辦法,和上下級行緊密聯繫,在她的耐心指導下,這次事故沒有給abxx和客戶造成損失。

四、加強會計管理,創一流業績。

爲提高全區的會計覈算水平,方xx經常到縣支行檢查工作,東奔西走,雖然有暈車的習慣,但她從不因暈車而放棄過工作。她主持的會計檢查一向以認真而聞名,一張一張的翻憑證,一遍一遍的查賬,一項一項的核對制度。20xx年的新統一會計制度,20xx年的清算直聯是會計工作的一項巨大變革。爲了使新業務平穩過渡,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她親自組織參加計算機演練,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保證了統一會計制度、清算直聯工作措施、管理、操作三到位,使ab行的新會計制度、清算直聯工作走到全省前列。

方某某同志,肩負着一般女職工所難以承受的工作壓力,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投身於xx事業,她一絲不苛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的人學習。

工作敬業奉獻模範事蹟 篇五

小陳,男,1971年7月生,中共黨員,阜寧縣吳灘街道辦立新居委會黨總支書記。

他是時刻把村民冷暖安危掛在心上的帶頭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舍小家爲大家,帶領羣衆生產自救、重建家園。

2016年6月23日下午,17級特大龍捲風席捲阜寧,小陳強忍着親人“一死三傷”的悲痛,帶領村民徒手扒開碎磚瓦礫,先後救出20多人。爲了挽救浸在水中的3000畝機插秧,他千方百計調來了電機和水泵,道路受阻,設備無法抵達,小陳肩扛手搬、清障道路持續到深夜12點。爲了讓受災羣衆早日安居樂業,小陳又全身心投入居民安置點建設,還想方設法幫助村裏困難戶解決裝璜資金,確保每一位村民按時搬進新居。

小陳獲得中國好人榮譽稱號。

工作敬業奉獻模範事蹟 篇六

“科技種田就是好!看這麥子長勢,真是喜人,還得感謝袁農藝師的指導。”這是走在鄉間的路上聽到的,這裏的袁農藝師就是南陽市第六屆人大代表、宛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高級農藝師xx。

xx是宛城區家喻戶曉的農業專家,不但耐心地接受村民的諮詢,而且親自到村民的田地實地查看,力求準確無誤的解決羣衆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每到關鍵農時,她就非常觀注天氣變化,尤其是對小麥赤黴病的防治,她會通過短信、電話、微信及技術明白卡告訴大家小麥赤黴病重在預防,凡是在小麥揚花期天氣預報連續三天有陰雨天氣,她就不停的走村串戶,指導農民及時防治。近年來,特別在關鍵農時季節,是她最忙碌的時候,經常同各級專家溝通,爲病蟲害綠色防控查找最有效途徑。

通過xx的不懈努力,近年來,農民羣衆基本掌握了病蟲害的基本防治策略和高產栽培技術,農作物產量和品質都大幅度提升,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爲了打破玉米生產的禁錮,她把自己學到的和積累的知識毫無保留的進行傳授,她指導羣衆在麥收後及時搶播夏玉米,在夏玉米7—9片葉時進行化學控制,以防後期倒伏;爲充分挖掘玉米的生產潛能,她指導村民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實行寬窄行種植並且指導大家做好田間管理,開挖田間排水溝,利排利灌、方便田間管理同時可以進行培土封根,一舉三得;同時告訴大家玉米是需水需肥較多的作物,生長中期需肥量較多,要改“一炮轟”施肥方式爲分期追肥,受到科學種田好處的村民都自覺走進自己的責任田幹了起來。

每到農時季節,xx的電話就成了熱線電話,“袁農藝師,玉米快抽穗了,怎麼管呀?”這個時候,她就不厭其煩的送走這一撥迎來那一撥。她告訴大家,在雄穗剛抽出來沒有散粉時及時去雄,去雄後能減少養分的消耗,增加穗長和穗粗,使子粒飽滿,千粒重提高;去雄後可以減輕玉米螟、蚜蟲等的危害;減輕倒伏率;並能提早雌穗抽絲,使雌、雄花期協調;而且成熟早、空稈少,去雄應隔行或隔株進行,有利於通風透光,提高葉片的光合利用率,時間在晴天上午9點到下午3點,以利傷口癒合。爲了提高結實率,減輕玉米禿尖,她及時指導大家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在她的指導下,夏玉米避開了開花授粉期的高溫天氣,授粉受精正常,籽粒飽滿。

在玉米接近成熟期,她告訴羣衆,不要苞葉黃了着急收穫,應該在果穗苞葉變白,乾枯、鬆散,乳線消失,籽粒有光澤,這時粒重最高,同時也不影響小麥播種,適當的晚收幾天,可增加一成產量。

“叮鈴鈴……”xx的電話響又起來了,“袁農藝師,你快來看看我這麥是咋了?麥葉上那麼多黃粉,還一條條的。”“那是小麥條鏽病,田間病葉多嗎?。”剛到單位,xx還沒有坐下,就接到了求助電話,雖然已電話進行了指導,但是她還是不放心,她清楚因受去年的暖冬影響,小麥病害發生早發生重,她還是放下手中的活來到求助羣衆的田裏,查看條鏽病發病情況。

她來到地裏,詳細查看了病葉數,“已經形成了發病中心,要立即打藥,這個病傳播很快,用戊唑醇或者烯唑醇進行防治,隔一星期再噴一次,同時可兼治小麥赤黴病。”xx一口氣說出了小麥病症和防治方法後,又馬上進入麥地查看起來,她時而蹲下拿出手機拍照時而低下頭仔細檢查着麥田情況。

xx站在田裏,又開起了“戰地會議”:小麥條鏽病是氣傳病害,對條鏽病的防治要“帶藥偵察;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發現一片防治全田,並把隨身帶來的技術明白卡發放給羣衆,並且採來病葉讓村民識別條鏽病的病症。根據條鏽病發病情況,她立即號召羣衆投入到小麥條鏽病防治的攻堅戰中。在xx的宣傳指導下,小麥條鏽病得到有效控制,宛城區的小麥長勢喜人。

“哎呀,這片麥怎麼死了?”在田間巡迴的過程中xx聽到驚訝的聲音,她停下匆忙的腳步,走到麥田拔出麥子,仔細查看,“這是小麥紋枯病,根部腐爛,莖不同程度壞死,造成小麥枯死,一旦遇到不利天氣,還會引起倒伏。”說起農田情況,xx如數家珍,就像一本活字典。

每到農忙季節,xx比任何人都忙,田間地頭都有她的身影。在小麥備播期間,她指導村民在旋耕後要鎮壓,實行精量半精量播種,杜絕大播量,同時根據小麥不同品種的不同特性,她指導大家進行適期播種,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病蟲害和後期倒伏的可能性。在她的影響下,村民們改變了種田的老思想、老傳統,接受了新技術,明白了只有科學種田才能獲得高產。

xx常說:“活到老,幹到老,學到老”她在孜孜不倦的學習,農閒的時候,她就進行技術培訓;一有空閒時間她就坐下來把在生產中遇到問題及解決辦法總結出來,分編成不同的小冊子。作爲人大代表,她參政議政,及時反映農民羣衆的所需所求,實實在在爲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爲實現農業強、農√本站★√村美、農民富貢獻着自己力量。

這就是xx,一位樸實無華農業技術人員,沒有太陽的光輝,沒有朝霞的燦爛,沒有月亮的詩情畫意,但她所做的數不清的件件小事,就像一顆顆閃爍的小星星一樣發出了點點光芒,在看似不起眼的。地方,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光和熱。

先進工作者個人事蹟材料 篇七

“咱當兵的人,回到地方工作,一定要幹好。”

14年前,連續3年獲得優秀士兵稱號的馮建利,曾在日記扉頁裏寫過這樣一句話。

今年40歲的馮建利,用敢幹、苦幹加實幹的精神,在電力崗位上詮釋了責任與奉獻的真諦。

敢幹闖新路

“軍人本色”是同事們對馮建利的一致評價。大家說,在他身上,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處處都有一股當兵的精氣神。

“不懂不要緊,可以學。”烏達工業園區營配三組是馮建利第一個施展拳腳的地方。工作任務重,人手缺,工會、團委、黨務……好多工作他要一肩挑。憑着敢於拼搏的一股勁兒,平日裏,他常常翻閱專業書籍,努力提高技能水平。

爲儘快適應工作環境,馮建利每天隨身攜帶筆記本,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會請教有經驗的師傅,小小的工作筆記本上,記滿了各種電力知識和設備操作技巧。爲了熟悉線路,只要有時間,他就拿着圖紙,一個人把轄區所屬10千伏的線路逐個走了一遍。

爲了更好地工作,馮建利吃住在單位,常常一個星期不回家。有一次,單位設備檢修,忙碌的他竟然一個月沒有回家。而馮建利的家離單位開車只需要幾十分鐘的路程,但是爲了不影響整體工作的進度,他卻一直堅守在崗位。

苦幹結碩果

在烏達供電分局工作時,不論白天與黑夜、嚴寒與酷暑,不管哪裏出現故障,馮建利總是第一時間到達故障現場。

去年夏天,馮建利和兩個同事驅車趕往烏達礦區某處檢修線路。由於故障點位於礦區塌陷區,路況不好,當他們的車開過一段道路時,就聽到轟的一聲響,車後升起滾滾煙塵,就在他們剛駛過的路面不遠處出現了塌方,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赫然出現,讓大家驚出了一身冷汗,心裏一陣後怕。這樣的遭遇對馮建利來說,並不是第一次。

還有一次,工作人員在宜化自備電廠附近的順達站9111線巡線時發現線路掛斷。由於故障點比較偏僻,位於採煤沉陷區。當快要趕到故障點時,馮建利駕駛的車突然陷進一個電石灰的土坑。而此時,故障點離他們的車子不足10米。馮建利對同事說:“我個高腿長,下去探探路。”推開車門剛一邁腳的瞬間,他就發現情況不對,在他的腰部以下,都是電石灰。目光所及的塵土下,是情況不明的石灰坑。面對危險,他想辦法,找出路,在不斷嘗試中終於找到了一條通往故障點的正常路。

回到單位後,馮建利發現自己腰部以下全是白灰,不僅腿部燙傷,而且腳還被燙得蛻了一層皮。

在一次次困難和危險面前,馮建利坦然面對。由於表現突出,20xx年,他從烏達供電分局調任礦區供電分局擔任局長。有人說他不像領導,啥都幹,啥都管。春季安全大檢查,他早早來到單位與檢查人員進現場、查缺陷。

在日常工作中,馮建利狠抓配電線路的基礎管理,建立健全設備和電纜通道圖表、記錄等基礎資料,提高規範化管理水平。

礦區分局要搬新辦公樓,涉及多項手續問題,馮建利跑部門,做協調……他從細節入手,嚴把每一個環節,確保搬遷工作順利進行。

實幹展風采

今年初,馮建利被任命爲輸電管理處處長。初到輸電管理處第一天,他就和大家一起爬上輸電塔。站在30米高的輸電塔上,他對這個曾經獲得衆多榮譽的單位,有了更深的瞭解。

輸電管理處擔負35千伏至220千伏不同電壓等級共計1400公里高壓輸電線路、5000多基鐵塔的運行維護。如何把工作幹好,成爲馮建利努力的目標。他到老職工家中走訪慰問,與年輕職工談心,跟隨班組巡視線路。在運行與維護方面,他憑藉多年的實幹經驗,與職工並肩作戰排除事故隱患。他從工作流程等細節入手,規範工作程序,在他的筆記本中所記錄的瑣事多達上百項。一樁樁、一件件關乎職工工作生活的小事,被他整理記錄。每辦完一項,他就會劃掉一項,每遇到難事,他都標註,想方設法解決。

從加設洗衣房、更換牀鋪、新建車棚、設置保潔室,到添置消毒櫃等設備,馮建利從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衣食住行抓起,當好職工的貼心人和服務員。他用實際行動,點亮職工的心,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敢幹、苦幹加實幹讓馮建利先後獲得內蒙古電力集團先進工作者、反違章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在他的帶領下,在今年全區電力系統職工職業技能比賽中,烏海輸電無人機精細化巡檢專業獲得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

工作敬業奉獻模範事蹟 篇八

“段老師,給您報個喜,按照您幫我改良的麥田除草配方,中後期又落實了《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規範》,崗地上的小麥平均畝產也能保持在800斤左右。”唐河縣桐寨鋪鎮馬崗村農民李獻偉興奮的給縣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檢疫科長段學東報喜,段學東就是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專家——種地農戶的貼心技術引路人段老師。

疫情期間,李獻偉家種植的400畝小麥雜草叢生,去年按***慣進行用藥,結果麥田化除效果特別差。2019年11月李獻偉參加了縣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培訓班上他結識了段老師,請教了麥田雜草防治原理和方法,記錄了能讓小麥高產的《唐河縣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規範》,找到了讓他去年麥田化除效果差的原因,原來是他麥田化除常年施用的〈苯。苄合劑〉除草劑到了臨界點,雜草產生了抗藥性。以前碰到這類技術難題是到處問詢,今年培訓班上認識段老師,他想着科學種田可是有了依靠,但疫情期間出不了門,如何因地制宜的施藥來防治麥田雜草,讓他作了難。李獻偉就試着給縣裏段老師打電話請教怎麼辦?段老師先耐心教會他使用微信視頻,然後,他們就一個在地裏拍,一個在家裏看,通過網上診斷,配方改良了,雜草根除了。

“有幾畝沒來得及打藥,豬殃殃長的比麥高,畝產才550斤左右。”李獻偉心有餘悸的說,今年恰逢大旱之年,如果沒有段老師幫忙指導實施《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規範》等技術,那這400畝的麥子算是白忙了。

《唐河縣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規範》,是段老師帶領課題組根據縣裏相關試驗資料、優質小麥生產相關技術,經過調查各鄉鎮小麥的生產情況,起草完成的。是讓唐河農戶或合作社通過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綜合運用農藝措施和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確保了小麥品質和產量的同步提升。李獻偉是這項技術2020年的受益人,而上屯鄉蔡莊村200畝小麥種植農戶趙軍恆,應用《小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規範》有2年了,今年按要求提前實施了春灌,小麥在乾旱之年畝產平均也在1100斤以上,十里八鄉小麥畝產最高的,每當說起今年的小麥,趙軍恆的聲音就特別的大,滿是自豪。

翻開段學東的隨身筆記本,求助段老師技術指導的種植戶太多了,楊莊村楊創的麥苗發黃乾枯了?昝崗鄉劉小舉的紅薯苗池爛薯了?縣郊區李春陽的大棚黃瓜不坐果了?大河屯鎮王永利的大棚甜瓜死棵了?。.。

疫情期間,爲了解決農戶們技術上的難題,段學東又在微信上建立了一個專門講解技術的講課羣,他按照作物種類和常發病蟲草害,錄製和撰寫不同的實用技術發到羣裏供大家參考學習,同時對農戶種植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在農業戰線前沿,段學東記不清講了多少課,培訓了多少農民,但令他最難忘的一次培訓,是2003年他的第一次實地指導。

2003年12月份,縣城郊區大棚菜農邀請段學東去給他們傳授黃瓜病害的防治技術。因農學出身,當時他對蔬菜病蟲害的瞭解不深,平時只是翻書看看,他想着黃瓜病害不是太複雜,就閉門造車,做了幾十張課件圖片。課還沒講完,一位農戶拿了一片生了病的黃瓜葉片上來,讓他看看是霜黴病還是角斑病?由於他當時對蔬菜病蟲害的技術,一直停留在書本和圖片的水平上,從沒實地調查過,一時真分不清到底是哪種病害,當時就臊的臉紅。當農戶又讓介紹幾種防治用藥時,他只記得書本上講的是三乙膦酸鋁,可當地農戶說,這種藥市場上買不到,沒有農藥店賣。農戶又邀請他到菜棚看看,又問了番茄和芹菜上的病害,可他不能準確的說上來。

這次“滑鐵盧”給段學東帶來的是一生的改變。他深刻地認識到,做好課前培訓農戶的調查,對當地作物的種植結構、用藥水平、用藥習慣以及當地農藥零售店相關農藥品種調查瞭解,是講好一場農民培訓課的前提條件。

從那次講課以後,段學東利用業餘時間,幾乎走遍了唐河縣蔬菜果樹種植區,到地頭和農戶交朋友勤溝通。他的筆記本上記載着唐河200多名種植戶的基本情況、作物種類、常發的病蟲害情況、施用農藥的水平及習慣和農藥零售店的農藥種類等,常拿着病蟲害圖譜,到田間地頭,對作物病蟲害對照、記錄、學習。

段學東成了遠近聞名的農業專家,但多年在農業一線服務讓他明白,一個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培養更多的農民技術員,讓農業技術紮根到基層纔是農戶增收的技術保證。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城郊鄉的薯農、桐寨鋪鎮的瓜農、大河屯鎮的菜農、畢店鎮的菸農、上屯鎮的花生種植合作社等種植農戶和合作社,遇到解決不了的種植難題時,第一時間就想起了“段老師”。每當看到遠鄉的農戶拿着作物的病葉或病株上門問方配藥時,段學東不僅告訴他們如何施藥防治,更是詳細耐心的給他們講解病害是怎麼發生的,怎樣通過病斑的不同來區別是哪種病害,各種病害又該怎樣從根本上去避免,用哪類的農藥防治效果更佳,讓農戶慢慢也成了本類作物的技術能手。現在段老師手把手教出的馬崗村瓜農甘春明、城郊大棚菜農相國彬等等種植戶都能在瓜菜生病時自己能到農資店配藥治病,平時還可以幫鄰里解決一些種植技術難題。白雲莊的大蔥種植戶趙羣財,第一次遇到下鄉技術培訓段老師的時候,還是個麥種也不知怎麼選的莊稼漢,經過段老師近兩年的技術指導,現在他也是聞名白雲莊能做技物服務的技術能手了。

多年來,段學東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補助項目、陽光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科技入戶等進行技術培訓近450場次,培訓新型農民近12萬人次。開展多方位教學30多場,教學1500多人次,是農廣校南陽分校授於的教學能手,也是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專家組成員,參於處理全縣重點技術難題近500件。

不僅操心新型農民的培養,段學東還爲改良唐河良種操足了心。

“一年紅薯半年糧”。歷來唐河縣紅薯是僅次於小麥、玉米、花生的第一大雜糧作物。但因丘陵崗地及荒山荒灘,土壤狀況及肥力條件差,水源條件及生產條件受到限制,紅薯種植品種多亂雜,農戶大多數採用自身貯藏的種薯育苗,技術守舊,病毒侵害嚴重。全縣紅薯種植的優質專用品種少,生產中抗災能力差,種性退化減產嚴重,種植水平也還停留在望天收的狀態。

看到農戶因爲缺少好種苗、沒有新技術,種植紅薯的收益是越來越低,段學東着急了。

通過努力,他主持引進了脫毒煙薯、脫毒普薯等6個產量和品質優勢的新品種,利用國家甘薯研究中心脫毒紅薯快繁和育種新技術,成功的進行了連棟溫室大棚的脫毒紅薯馴化苗‘有土移栽’(以前都是在基質上移栽)→快繁→生產。爲了保證脫毒紅薯馴化苗的水、溫、光照生產需要,每天早晨6點就準時趕到大棚,通風、澆水、遮陽等工作親自上陣,常常工作到晚上8點多才能回家,經過近四個月的管護,成功的培育出了脫毒原原種級紅薯種薯。同時,在城郊建立了500畝脫毒原種的隔離育苗+大田生產+貯藏的紅薯基地,從育苗期技術指導,到大田種植技術,到倉儲技術,都是段老師手把手,一步步將薯農培訓出來的,保證了良種的有序供應。

從畝產4000斤到畝產8000斤,段老師的努力讓薯農們看到了種植紅薯的希望。

“去年在段老師的幫助下,我一畝地收益增加了1000元。”說起段學東,城郊鄉薯農劉獻喜感激的說,原先他種植龍薯9號一直產量不高,在段老師的帶領下,劉獻喜試種脫毒龍薯9號,當年畝產就平均增產了2000斤以上。

“這些年,我經常與農民朋友共同探討種植知識和致富門路,感受到了他們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和豐收後的喜悅,這是我莫大的精神享受。”段學東感慨道。“最後一公里”技術上的盲區往往束縛了農民的發展,自己辛苦能換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就是苦點累點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