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精準扶貧自查報告(合集10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0篇《精準扶貧自查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精準扶貧自查報告》相關的範文。

精準扶貧自查報告(合集10篇)

篇1:精準扶貧自查報告

20PC年是精準扶貧關鍵之年,市農業委駐民族村工作隊以中央、省、市有關駐村幫扶文件爲綱要,以將民族村打造成“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爲總體目標,以三年脫貧致富規劃爲引領,以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爲抓手,把握“12+1”扶貧工作重點,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全面推進駐村扶貧工作,紮實完成各項任務,自評得分100分。

一、基本概況

隆回縣山界回族鄉民族村是一個少數民族貧困村,該村佔地面積3.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967畝,山地3200畝,常住人口396戶1476人,其中回族佔83%,共有黨員27人。20PC年人平收入3079元,20PC年人平收入3260元,20PC年初認定貧困戶95戶340人。

二、今年開展的主要工作及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各級領導重視,經費保障及時

市農委把脫貧攻堅作爲重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實行了“領導掛點,幹部結對,隊員駐村”爲主要內容的建設扶貧責任機制。成立了駐村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市農委主任蔣紹情任組長,市農委班子成員任副組長,下設辦公室於政工組織科,左保擔任辦公室主任。工作隊成員維持去年不變,左保擔任隊長,鍾劍、李國和爲隊員。今年以來,省、市、縣各級領導多次深入民族村現場辦公和調研,其中省、市政協領導到村調研二次,市委組織部領導到村調研二次,幫助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和問題。市農業委黨委聽取彙報6次,專題研究扶貧工作4次,單位一把手到村指導4次,副職領導到村調研8次。到位幫扶資金(含物資折算)合計爲50萬元。其中中央專項資金20萬元,市配套資金20萬元,單位到村扶貧專項經費5萬元,工作隊工作經費0.5萬元,捐獻農資計幣3萬元,走訪慰問貧困戶1.5萬元。協調縣交通、發改,公路項目資金1040萬元,省農委“少數民族特色村”資金20萬元,

(二)明確目標任務,嚴格標準程序,搞好結對幫扶

1、明確目標任務

幫扶工作貴在精準,重在精準,難在精準。按照“村民申請、小組初核、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審覈、全村公開公示、鄉黨委政府審定”的方法,20PC年認定該村貧困戶爲95戶340人。20PC年底脫貧13戶44人,20PC年初確定全村共有82戶貧困戶、296個貧困人口。20PC年底脫貧12戶55人,20PC-2017年還有70戶貧困戶241人,其中縣確定今年民族村欲脫貧戶55戶211人,餘下的15戶貧困戶、30名貧困人口2017年底脫貧。民族村2017年底退出貧困村行列。

2、因戶施策,因地制宜,調整年度規劃

我們按照去年編制的三年(20PC-2017年)扶貧規劃,結合今年的扶貧任務認真討論研究,調整今年的年度規劃。一是“一對一”直接幫扶。二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採用“合作社+產業+農戶”模式,發動農戶進行土地流轉,加大特色產業發展。如百合加工、擴種甘蔗、發展辣椒、生薑種植,餵養牛、羊、泥鰍、雞、鵝等。三是“危房改造脫貧一批”,嚴格按程序評選出15名D級危房戶或無房戶今年全部進行危房改造。四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如公路改、擴建、山塘維修、路燈安裝。五是確保安全飲水,如自來水改造、水井修建等。六是發展集體經濟,如光伏發電。

3、整體聯動,結對幫扶,攻堅合力全面增強

大力開展“領導幹部帶頭、全體幹部參予、整體聯動、立體幫扶”的“心連心,手牽手”結對幫扶活動,市農委43名幹部職工和村支兩委成員都參與到幫扶貧困戶中。通過市農委43名在職幹部與70名貧困戶“結窮親”,相互留下聯繫方式,明確幫扶對象、幫扶任務、幫扶責任,詳細瞭解結對幫扶對象生活現狀、實際困難、脫貧想法和訴求,逐步找準致貧原因,確定發展路子,明確幫扶措施。做到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每個幫扶計劃都精準到人,加深與幫扶對象的感情,讓貧困戶理解、支持和配合幫扶工作。認真起草幫扶規劃,填好調查表70份,制定對戶幫扶規劃70個,發放連心卡70張,做到“一戶一表,一戶一卡,一戶一責任人”,爲貧困戶脫貧致富出謀劃策。今年3月21日,市農委一把手率隊入村開展“助脫貧,送農資,送技術”活動,9月27日全委幹部進行集中大走訪送慰問金,12月5日至6日分兩批進行走訪調查,要求每名責任人全年走訪不少於4次。

4、直接入戶幫困,做到因戶施策,精準到位

(1)針對70戶241個貧困人口給予直接經濟幫助,要求每名幹部對每名貧困戶捐錢捐物。今年爲每名貧困戶捐獻資金200元,發放農資折價計幣300元,發放產業扶貧獎補每戶1000元。

(2)因戶施策,對於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的戶,實施產業扶貧。種甘蔗、種辣椒、生薑、大蒜,喂牛、羊,養殖泥鰍等;對貧困戶中缺少勞動力或體弱病殘者,實行低保、五保、醫療救助及社會兜底等。通過一戶一措或一戶多措,脫貧的路子越走越實,脫貧的步伐越來越快。70戶中,實施產業扶貧61戶,醫療救助44戶,政策兜底32戶,危房改造15戶,教育扶貧4戶,轉移就業33戶,大病救助2戶。

(3)對全村15戶無房戶或D級危房戶,上半年已全部納入危房改造。目前15戶正在施工過程中,確保在年底前全部完工。

(4)對全村15戶17名貧困學生年底每名學生捐助800元。

(5)爲確保安全飲水,對11、12組,13、16組兩處水井改造,投入資金4.5萬元。

(6)百合加工是民族村的傳統優勢項目,是全村脫貧致富的主要手段。培養產業致富能人,支持鼓勵致富能人主導專業合作社,向合作社注入一定資金,通過帶領貧困人口提高人均收入。今年通過聯合辦公司已投入資金28萬元,新擴建百合加工房17間,總面積1000m2。

5、嚴格退出標準和程序,貧困退出驗收細則的關鍵是標準和程序。首先明確退出標準,貧困人口脫貧驗收以戶爲單位,按照“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執行。“一超過”就是家庭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現行扶貧標準,去年的脫貧線是2855元,今年是3026元。“兩不愁”是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其次要明確退出程序。貧困人口退出程序。貧困人口退出按照“村組民主評議,鄉鎮入戶覈實,農戶簽字確認,鄉鎮公示,縣抽查複覈,省市評估覈查,縣批准公告”七個環節進行,我們對今年的55戶211人,均嚴格按標準和程序操作到位。

(三)抓好基層黨建活動,積極推進民主管理,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

自去年5月駐村隊駐村以來,指導村、支兩委加強管理,逐步規範,目前村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制度規範,村級設施逐步配套,廉潔自律觀念逐步增強,村組幹部和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示範引領作用越來越大。一是指導村黨支部定期組織村、支兩委班子和全村28名黨員分別於5月21日、6月12日、8月10日和10月15日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四次主題大討論,第一書記上黨課,寫心得、談體會。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習“七一”主要講話,安徽調研講話精神和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開展“三會一課”。努力提高村支兩委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識;二是充分發揮貧困村黨員幹部致富帶頭人在率先發展、帶頭致富、帶領致富、促進和諧方面的先鋒模範作用,催生民族村發展的整體合力。全年黨員致富帶頭人項目6個,如蔗糖加工廠老闆馬哲良通過貧困戶土地流轉,自己種植35畝甘蔗,另帶領50戶貧困戶擴種甘蔗。泥鰍養殖專業戶蘇健除將基地辦成留守兒童觀摩學習基地外,還帶領8戶貧困戶一起餵養泥鰍還有百合加工專業合作社等。三是切實加強村支兩委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配合村支兩委班子和民兵營、共青團、婦代會、治保會等其它組織,做到各項工作“有人抓、抓到位、抓落實”;四是嚴格按程序發展黨員。指導村支部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名,培養1名村級後備幹部;五是建立健全“四議兩公開”制度,依法制訂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成立村監督委員會。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形成規範化、常態化、有效化的工作制度,取得羣衆滿意的服務業績。六是認真開展200820PC年黨費清理,每個黨員足額按月交納黨費,村支兩委黨員按3元/月收取,其他黨員按0.5元/月收取。同時組織開展了村黨員組織關係信息排查,現有流動黨員2名,分別爲1組馬文孝(廣東)、15組胡定華(深圳)。七是認真學習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精神,組織開展了“雁過拔毛式腐敗”“糾四風治陋習”活動。

(四)工作亮點及重點扶貧工作

1、亮點一天老公路硬化項目

本村距離縣城4.5公里,有通縣城公路一條,系1999年鋪設的柏油路面,目前路面坑坑窪窪,轎車根本無法通行,同時路面只有5米寬,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交通需要。我們藉助市委書記掛點鄰村的東風,共同爭取交通、發改部門立項將此道硬化爲水泥路面,此項目總長度1.9千米,總造價1040萬元。目前己完成工程量的70%。

2、亮點二美麗鄉村項目。去年上半年,民族村獲評全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定期3年,省民委每年給予20萬元資金支持。去年12月又參與了由省人大民僑外委、省發改委、省民宗委、省財政廳、省農委、省文化廳、省住建廳、省扶貧辦、省旅遊局、紅網共同舉辦的第二屆“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鎮”評選活動。去年12月26日,省民委黨組成員、紀檢組長範文彬帶領省相關部門專家和媒體對該村進行考察體驗,今年已經獲得全省“第二屆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鎮”的稱號,每年追加建設資金80萬元左右。僅此一項,3年可獲建設資金300萬元,加強了村生態旅遊建設。

3、想方沒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一是投入10萬元,建成11kw光伏發電,6月17日已安裝完工,現已併網發電,預計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8000元,二是入股招商引資項目黃鰍養殖,每年分紅1-2萬。四是村生態林補助2.6萬元。

4、投入2.1萬元對2口存在安全隱患的山塘進行加固維修。

5、對有300多年曆史的清真東寺進行改擴建。根據村民的強烈要求,組織村民投入8萬元,對清真寺予以改造。

6、土法紅糖加工項目。民族村的紅糖來自世代流傳的古老紅糖作坊,已傳承數百年。過去,村民們並不捨得外賣,只供家裏孕婦或者老人滋補用。如今,隨着產能的逐漸提高,開始外賣,市場上紅糖5元每斤,我們這裏的土法紅糖15元每斤,前來村裏買糖的客戶絡繹不絕。

去年,村裏對土法制蔗糖產業給予了扶持,幫助村民新建了一家加工作坊,一部分村民自己種植,有一部分村民將土地流轉給種甘蔗大戶,今年已經組織村民增加甘蔗種植面積112畝,每畝可創收0.7萬元。我們對其中的50戶貧困戶給予補貼,新種植1畝獎勵1000元,計劃做大做強土法紅糖加工產業,將該產業作爲少數民族特色村鎮項目的主打內容之一,作爲產業扶貧的重要手段。

7、投入8萬元,對1.5公里的民朝公路安裝太陽能路燈。

(五)紮實推進扶貧基礎工作

通過開展扶貧對象動態調整和對“四類對象”的持續清理,20PC年民族村清理了2戶6人,進一步提高了扶貧對象的準確性。通過實施掛圖作戰,進一步摸準了貧困底數。20PC年欲脫貧戶55戶211人,明確了目標任務和方法路徑。通過精準扶貧檔案清理,做到了“一戶一袋,一組一盒”,規範了貧困檔案管理,今年先後參加市扶貧工作會議三次,全縣性扶貧工作大會5次,參加小培訓班6次。通過在全村張貼標語口號,實行掛圖作戰,入戶宣講政策,營造了濃厚的脫貧攻堅工作氛圍。

(六)減貧成效明顯增強

市農業委駐民族幫扶工作隊在市、縣扶貧部門的正確指導下,在市農業委黨委的大力支持下,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爲總攬,以補齊全面小康社會短板爲目標,加大投入,攻堅克難,脫貧不脫扶,對已脫貧的農戶通過直接產業幫扶繼續開展幫扶,防止其返貧。對因各種原因所出現的貧困戶,按照產業發展扶貧標準給予支持,使民族村脫貧攻堅步伐全面加快。通過精準有效幫扶,全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人口由20PC年初的95戶340人,下降到20PC年底的15戶30人,到2017年底,全村消滅貧困人口,民族村退出貧困村行列。

三、2017年工作計劃及思路

(一)工作計劃

1、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顯著增強。一是通過激發基層黨組織內生的創造活力,“三會一課”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基層黨員的做事能力和人格修養得到提升。二是樹立創新思維,爲村黨支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提供平臺,使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依靠“一對一”幫扶、特色產業(百牙百合加工、甘蔗、玉米、生薑及辣椒種植、家禽餵養)扶貧、電商扶貧等,計劃種植甘蔗50畝,種植辣椒50畝,養雞、鴨500只,牛、羊50頭,修建太陽能熱水器30個,讓15戶在2017年全部脫貧,爭取讓民族村早日變成小康村。

3、計劃對安全飲水工程進行維修或擴建,修建農田排灌渠道0.5公里。

(1)10、15組水井維修(4.2萬元)

(2)1、2、3組水井維修(1萬元)

(3)4、5、14組,11、12、13、16組自來水工程

4、加大發展集體經濟,新建1個光伏電站,確保民族村退出貧困村行列。

5、擴建村級綜合服務平臺,包括村級活動中心、文體活動室、會議室、電商平臺,使辦公樓綜合服務功能得到完善。

6、完成3條村級道路建設,總里程約6公里。

7、在前兩年基礎上,確保村貧困戶全部脫貧,民族村退出貧困村行列。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切實加強自身建設。2017年是提質增效的一年,要切實加強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責任感和緊迫感,堅守崗位,紮實工作,嚴格遵守紀律和規定,結合“兩學一做”教育活動,選優配強黨支部,選準脫貧帶頭人,展示黨員幹部良好的作風和形象。

2、加大資金籌措及監管力度。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確保資金儘快到位,扶貧資金要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定期公開收支情況。對開工項目,要保質量,保進度,保安全,要健全管理機制和運營機制,確保村民長期受益。

3、切實加強信息反映的宣傳報道。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切實加強對我村扶貧工作成果的宣傳報道。

篇2:精準扶貧自查報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市惠民辦、市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的具體要求,我站在認真做好全市採供血保障工作的同時,結合實際,採取資金扶持與衛生幫扶相結合的辦法,紮實有效地開展了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幫扶目標任務。現對照《關於明確市級部門20xx年扶貧工作績效考覈重點督辦事項及印發廣安市扶貧工作目標考覈評分細則的通知》(X扶貧移民〔20xx〕50號)要求,對專項工作情況進行了自查,自查得分100分,自查情況具體如下:

一、履行市兩個扶貧規劃重要政策措施分工職責到位

扶貧工作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我站嚴格履行市兩個扶貧規劃重要政策,採取切實有效的幫扶措施,把扶貧工作納入了全站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內容,並確定由主要領導直接負責,支部、工青婦等直接參與,辦公室統籌協調活動開展並負責加強與幫扶的崇望鄉白廟村村支兩委的工作聯繫。同時,全站還明確了各黨員幹部的幫扶目標責任,落實了幫扶經費,確保扶貧工作有安排、有計劃地進行。

二、結合自身職能和行業特點爲幫扶村辦實事

爲使扶貧工作落到實處,我站結合自身職能職責和行業特色,緊緊圍繞“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等民衆最關切、最現實的工作思路,重點開展了衛生保健和生活保障等2個方面的幫扶。一是組織醫護人員到白廟村開展“送醫送藥送健康”活動,爲村民測血壓、查血型、篩查傳染病、指導合理用藥、養生防病等;二是爲該村農村書屋贈閱一份20xx年度的《健康導報》報紙;三是爲該村10戶特困家庭捐贈了價值20xx元的生產生活物資。

三、開展結對幫扶,開展上門送溫暖活動

爲鞏固並擴大幫扶成果,我站積極動員廣大幹部職工參與扶貧濟困活動。

一是3月20日,站主任張勇、副主任陳純超帶領5名黨員幹部,在市政協副主席江陵的組織領導下,到白廟村開展社情民情調研,看望走訪特殊對象;

二是“5.1”勞動節前夕,副主任陳純超、工會主席袁介秋及部分中層幹部到村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送溫暖活動,黨員幹部逐戶深入到10家貧困戶家中,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爲他們勤勞致富想點子、出主意,同時還給每戶分別送去現金200元。

三是“7.1”建黨節期間,站支部帶領全站黨員幹部、入黨積極分子再次到該村看望了老黨員、因病返貧黨員和特殊家庭,爲他們送去組織的溫暖和節日的問候。

四、構建長效機制,完成下步扶貧目標

我站將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探索,採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大定點幫扶工作力度,全面紮實地做好定點幫扶目標任務的落實,爲扶貧村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時,我站在春節前還將開展集中走訪活動,將對部分貧困黨員、孤寡老弱戶捐贈衣被、菜油、肉類等生活物資,以體現黨的關懷、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篇3:精準扶貧自查報告

根據縣政府和扶貧辦的安排部署,我鎮開展了精準扶貧重點工作自查工作,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宣傳落實情況

年初,鎮黨委、政府對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多次專題調研,並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出臺了一些相關文件,廣泛開展宣傳工作,與有關部門合作舉辦了培訓班。

二、完善建檔立卡工作情況

扶貧信息系統中的數據按照上級的要求全部進行了數據清洗,2014脫貧人口在扶貧信息系統中的標註率基本達到100%;2015年擬脫貧人口在扶貧信息系統中的標註率基本達到100%,對2015年全鎮擬脫貧人口在各村進行了公示,對貧困戶幫扶措施全部寫到貧困戶扶貧手冊中。

三、單位包村、幹部保護情況

1.已制定扶貧規劃的貧困村有倪廟、萬前村2個。

2.已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的貧困村有倪廟、萬前2個。

3.包村單位暫未落實幫扶項目。

4.無落實幫扶資金。

5.全鎮單位幹部職工包扶的貧困戶共96戶。

6.尚未落實的幫扶聯繫人的無。

7.包村單位參與包戶的幹部職工數96戶。

8.已制定脫貧計劃的貧困戶418戶。

9.包村單位幹部職工走訪貧困戶321人次。

10.貧困戶幫扶措施落實418戶。

四、駐村扶貧工作隊情況

縣駐村幹部擔任工作隊隊長數2個,駐村工作隊人數2人,工作隊隊長駐村時間基本達22天。

五、專項扶貧項目實施情況

(一)2014年扶貧項目總體情況

1、安排6個扶貧項目(無到戶扶貧項目)

2、所有扶貧項目總投入資金148萬元,其中專項資金148萬元。

3、截止今年5月底已開工項目5個,已驗收項目3個,未開工項目1個。截止今年5月底已經撥付專項扶貧資金97.2萬元。

(二)2014年專項扶貧項目分類情況

整村推進村2個,安排項目5個,安排專項資金128萬元,無產業項目。雨露計劃培訓人數52人,完成52人。

(三)扶貧項目管理情況

建立了扶貧項目實施的監督管理機制,未發現違規、違紀情況。

六、扶貧資金安排使用情況

2014年省、市、縣實際到賬專項扶貧資金97.2萬元。

七、精準扶貧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庫建設情況

1.已上報皖扶辦【2015】32號文件附表。

2.2015-2017年整村推進扶貧項目總數17個,其中基礎類項目12個,產業類項目5個,雨露計劃項目2個。

3.2015年擬脫貧戶總數418戶。

以上是我鎮精準扶貧重點工作開展的自查情況,不妥之處,敬請指導。

篇4:精準扶貧自查報告

社會服務是現代大學四大職能之一。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對口扶貧是高校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也是高校開展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十多年來,西南大學秉承 “杏壇育人、勸課農桑、學行天下、服務民生”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科教人才優勢,整合調動各方資源,科學謀劃,真抓實幹,對口幫扶重慶石柱、忠縣、巫山、豐都等4個三峽庫區貧困縣取得了顯著成績,贏得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對口扶貧縣的高度讚譽,引起了中央、重慶媒體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一、勇於擔當社會責任,把社會扶貧作爲踐行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長期堅持不懈做好對口扶貧工作

1997 年,原西南師大和西南農大分別作爲重慶市人大辦公廳、市農工委扶貧集團成員單位,開始對口幫扶忠縣和石柱縣。20xx年,學校作爲北碚對口支援巫山集團成員,承擔了對口支援巫山縣的工作任務。20xx年初,重慶市調整扶貧集團對口幫扶區縣,學校又增加了對口幫扶豐都縣的任務。至此,學校作爲重慶市委辦公廳、市人大辦公廳、市農工委扶貧集團和北碚支巫集團成員,共承擔了石柱、豐都、忠縣和巫山4個縣的對口幫扶和對口支援任務。

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學校始終將對口扶貧工作作爲光榮的政治任務,應盡的社會責任,並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校地合作處對口扶貧工作職責,精心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確定了對口扶貧的總體目標、重點領域和工作思路。學校設立了專項工作經費,保障對口扶貧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全面推進。爲切實做好對口扶貧工作,學校校地合作處本着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貫徹中央、重慶市扶貧開發精神,按照學校黨委行政的工作部署,認真制定對口扶貧實施計劃,積極探索社會扶貧新機制,充分發揮學校農業、教育、文化、旅遊等學科優勢,把開展對口扶貧與深化校地合作結合起來,“出資金”與“出思路”結合起來,“輸血”與 “造血”結合起來,科技支撐與人才支持結合起來,積極與對口幫扶縣加強溝通交流和互動協作,針對地方特點和實際需要,合作開展決策諮詢、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工作,對口扶貧工作的針對性、精準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有力保障了對口幫扶工作的深入持續推進。

二、注重發揮自身優勢,在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與對口幫扶縣進行有效對接,有力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有效支持對口幫扶縣農業產業升級。十餘年來,學校先後選派多學科教授專家1000多人次深入對口幫扶縣,幫助編制《石柱綠色生態經濟重點產業發展規劃》、《忠縣柑桔產業發展規劃》等區域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諮詢報告20多份,針對石柱黃連、長毛兔,忠縣柑桔、核桃,巫山廟黨、脆李,豐都肉牛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組織實施科技攻關、技術研發項目300多項,轉化推廣《園藝作物標準化建園技術》、《大棚省力化養蠶技術》等先進農業實用技術 30多項,解決突破了一批阻礙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瓶頸技術,當地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和產業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學校與對口幫扶縣共建忠縣柑桔高產示範基地、甘薯產業化基地,巫山黨蔘種植基地、脆李產業化基地,豐都肉牛科技示範基地等試驗示範基地10多個。20xx年,學校利用教育部直屬高校農林試點實踐基地建設經費,在石柱投入近300萬元,建立了魔芋、黃連、蓴菜、蠶桑四個基地。依託基地建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有效促進了對口幫扶縣一批特色效益農業產業發展,有力助推了當地農業產業的提檔升級和農民增收致富。

不斷整合學科資源,積極助推對口幫扶縣教育文化發展。學校注重整合教育學科優勢,充分發揮專家作用,積極加強對貧困地區的教育專項幫扶。學校與石柱實施了教育合作行動計劃,在石柱建立了西南大學教師教育石柱研究中心;與巫山合力打造教育強縣工程,實施了文化引領、全員培訓、“三名”培養、科研提升、基地建設等五大工程;在忠縣,學校選派專家編制完成了“忠縣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幫助忠縣三匯中學打造特色學校。通過學校頂崗實習支教,選派優秀學生600餘名支援當地中國小教育,促進地方基礎教育發展。與此同時,學校發揮歷史文化、經濟管理等相關學科優勢,積極組織文化、旅遊等領域專家,赴幫扶地區開展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發掘整理和開發利用研究,在石柱實施了《巴鹽古道線性景觀長廊開發研究》、《龍河流域文化發掘研究》,在忠縣實施了《興峯南天門鄉村旅遊發展規劃》、《三匯鎮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等項目,積極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有力促進了幫扶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深入實施人才工程,全力保障幫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需求。學校先後選派18名優秀幹部和教師赴幫扶縣掛職,幫助忠縣、石柱縣的12個鎮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爲促進地方整村推進脫貧致富提供人才支持。依託學校教育培訓基地,在職專家與退休“晚霞”專家相結合,通過開展學歷教育、幹部進修、專家講座、科技下鄉、頂崗支教支農等多種形式,開辦培訓班300餘期,爲幫扶縣培訓中國小教師1200餘名,培養管理幹部、科技人員和農民共計38000餘人,受益農民達 20萬人。針對地方人才緊缺的實際,學校通過組織現場招聘和大學生畢業推薦等多種形式幫助石柱、忠縣等對口幫扶縣引進人才100餘名。

三、積極整合各方力量,以多種形式努力籌措物資和經費,切實幫助貧困地區解決實際困難

1997年以來,學校積極整合各方力量,以多種形式努力籌措物資和經費500多萬元支持幫扶地區貧困羣衆,幫助對口扶貧縣改善基礎條件、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致富。幫助當地貧困國小改善辦學條件,幫扶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先後開展了對石柱縣長沙國小、悅崍國小,忠縣拔山中學、復興國小,巫山騾坪中學、平河國小捐資助學,累計發放助學金100多萬元。與此同時,學校還廣泛發動校內單位和師生員工捐款近50萬元,在石柱縣開展對貧困學生“1+1幫困助學”活動,經過3年的持續資助,幫助343名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此外,學校還爲幫扶縣農村中國小捐贈教輔圖書、新華字典11000餘冊,捐贈學生鐵牀、課桌椅、多媒體講臺、書包、衣物、電腦、電視、音響等20160餘件(套),爲中國小訂閱了《中國教育報》3000餘份,幫助建立愛心書屋10個。積極開展捐資捐物,切實解決貧困地區實際困難,充分展現了西南大學人心繫民生疾苦、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時代風尚。

傾情幫扶十餘載,碩果累累滿枝頭。石柱長毛兔、辣椒、黃連、蓴菜,忠縣柑桔、鄉村旅遊,巫山廟黨、脆李,豐都肉牛等一批特色農業產業迅速崛起,農業科技貢獻率不斷提升,教育事業持續發展,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幫扶縣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明顯加快。學校對口扶貧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績和成功經驗,得到了中央、教育部、重慶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重慶日報》、重慶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報道學校對口扶貧工作,引起了國內高校、國外專家和兩岸三地大學生的熱情關注,紛紛到當地考察交流。校地產學研合作科教扶貧 “石柱模式”成功入選中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十大優秀案例,校地合作處服務貧困民族地區發展成績突出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黨的十八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吹響了實現“中國夢”的進軍號角。在做好對口幫扶的同時,學校還積極組織學校科技人員廣泛參與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等國家連片扶貧地區開發,與貴州務川縣、道真縣,四川巴中市、敘永縣,雲南昭通市,湖北竹山縣等貧困地區開展科教合作,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助推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和羣衆增收致富。

一、指導思想

根據縣教育局相關會議精神,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切實保證貧困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全力營造關愛農村貧困學生的社會氛圍,解除農村貧困家庭的後顧之憂,不斷加大農村“貧困家庭”關愛力度,通過深入紮實地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充分發揮我校師生的先鋒模範作用,維護社會穩定。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我校“扶貧幫困”工作計劃。

二、目標任務

扶貧幫困活動要針對困難家庭的學生實際情況,以幫助困難學生安心入學,解除他們學習的後顧之憂,樹立良好的教育形象爲目標。要求如下:

1、學校領導重視,全體教職員工大力支持。爲了抓好扶貧工作,學校成立扶貧濟困工作領導小組。學校校長親自掛帥,德育主任、教務主任、各班主任負責具體落實,廣大老師,特別是黨員教師要積極響應學校“千師進萬家”號召,各年級對貧困生進行摸底,摸清貧困生家庭狀況,做好貧困生建檔工作,明確助學思路,然後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

2、工作落實到人,溫暖送進家庭。學校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落實到各班、各部門、各責任人,必須做到每個貧困生都要有人關愛,每個貧困家庭都能感受學校的溫暖。結合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再發動廣大師生積極獻愛心,爲貧困學生購買學習用品、書籍等,其次組織老師、同學到貧困學生家庭進行慰問走訪,鼓勵他們振奮精神,刻苦學習,報答社會和父母關愛。

3、爭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貧助學途徑。我們將組織少先隊員、黨員同志在校園內開展愛心捐助活動,另外學校還將通過聯繫社會人士爲貧困同學獻愛心,解決貧困學生的後顧之憂,爲貧困生爭取各種獎學金,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獎學金等途徑,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困難。

4、督促檢查,嚴格考覈。德育處要對各部門開展扶貧幫困的情況定期進行統計,並報扶貧幫困活動領導小組。扶貧幫困活動領導小組將定期對扶貧幫困活動進行檢查考覈、調度通報,對活動開展好的個人將予以表彰獎勵。

5、20xx年xxx走退休教師1,在職教師13人。

總之,扶貧幫困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和諧社會的創建,任重而道遠,我校力求在各級部門的領導下,在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下,將這項工作做得更完善,讓每一位同學、教師受集體的溫暖,社會的關愛。

篇5:精準扶貧自查報告

根據《關於開展20PC年上半年精準扶貧工作督查的通知》(寧扶貧督〔20PC〕1號)、《關於要求做好20PC年上半年精準扶貧工作自查的函》(寧扶貧督〔20PC〕2號)等文件要求,現將我局上半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今年以來,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立足水利實際,把扶貧工作作爲當前水利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務,擺上水利工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局年度績效考評工作一起研究、統籌部署,做到認識到位、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堅持精準扶貧、科學扶貧,全力推動扶貧工作任務落實。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在傳達學習市委、市政府有關精準扶貧會議及相關文件精神方面,我局通過局務會議、精準扶貧專題會議等一系列會議多層面進行傳達學習貫徹,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了全局幹部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形成全局上下紮實做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圍。

二、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一是成立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於今年4月印發《寧德市水利局關於成立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寧水綜〔20PC〕24號),成立了局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局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局其他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各相關科室負責人任領導小組成員,進一步推動我局精準扶貧各項工作落實。

二是指定精準扶貧工作分管領導,於4月印發《寧德市水利局關於建立精準扶貧工作分組推進工作機制的通知》(寧水綜〔20PC〕26號),指定專門的科室負責協調精準扶貧工作,明確具體責任科室、責任人。確定雷成忠副局長爲精準扶貧工作分管領導,局精準扶貧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依託局辦公室,負責協調精準扶貧工作,併成立督導室,依託駐局監察室開展工作。同時,在精準扶貧工作方案中明確相關責任科室及具體責任人。

三是出臺精準扶貧工作部署性文件,對工作任務進行分解分工,提出階段性工作目標。於4月分別印發《寧德市水利局關於印發精準扶貧工作方案的通知》(寧水綜〔20PC〕23號)、《寧德市水利局關於印發掛鉤民族村實施方案的通知》(寧水綜〔20PC〕17號),分解目標任務,落實完成時間節點。

四是出臺本部門精準扶貧工作規劃。今年4月份我局已印發《寧德市水利局關於印發20PC年精準扶貧工作規劃的通知》(寧水綜〔20PC〕25號),並完善工作機制。

五是召開研究部署精準扶貧工作的專題會議。今年以來,我局已召開5次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精準扶貧工作,聽取局辦公室關於水利局精準扶貧工作的彙報,研究部署市水利局精準扶貧工作,議定相關事項。

三、深入實際,制定措施

我局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注重把握“三個結合”,即將推動精準扶貧工作與機關黨建工作結合,與我局“常態化服務”機制結合,與項目管理和項目調度工作結合。

一是經常深入掛點村指導精準扶貧工作。1月下旬和5月上旬我局分別組織黨員幹部、水利專業技術人員對壽寧縣山坑村、甲坑村的24戶貧困戶進行了入戶走訪慰問,給予每戶1000元幫扶資金,總計2.4萬元。5月下旬我局組織黨員幹部對柴坑村的5戶貧困戶進行了入戶走訪慰問,瞭解村情民情,給予每戶1000元幫扶資金,總計5000元,並針對每戶不同情況與村民一道制定了脫貧計劃。

二是落實“幹部包戶”有關具體措施。今年以來,我局已先後通過專程安排或與水利業務工作結合,多次開展入戶走訪摸底,掌握結對脫貧戶和貧困戶的基本情況,科學制定幫扶計劃,每年爲每戶脫貧戶落實1000元以上幫扶資金,爲貧困戶落實2000元以上幫扶資金,確保脫貧戶穩定脫貧,貧困戶如期實現脫貧。20PC年共安排我局包戶對象24戶,分別是壽寧縣甲坑村11戶,山坑村13戶。經過一年時間的幫扶,目前,24戶貧困戶已清退3戶,脫貧11戶,未脫貧還剩10戶。

三是落實機關黨組織與農村黨組織結對共建。爲深入學習貫徹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思想,貫徹落實市委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豐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內涵,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走前頭、作表率的作用。5月24日,寧德市水利局黨總支與柴坑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座談走訪慰問活動。局黨總支和柴坑村黨支部黨員們緊緊圍繞當地新農村建設這個目標進行相互交流和探討,我局將給予5萬元作爲項目幫扶資金。

四是聯繫相關單位共同幫扶。上半年,南京水科院領導在深入我市開展項目調研之際,結合業務工作,深入我局掛鉤的少數民族村柴坑村,對困難羣衆進行走訪慰問,並開展助學幫扶,目前已幫扶6戶羣衆。

四、發揮優勢,項目幫扶

我局積極發揮部門優勢,對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等11類項目進行幫扶。今年以來,我市柘榮、霞浦、福安、古田、福鼎5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年度建設任務總投資1.2億元,已完成投資9574萬元;冬春水毀修復總投資4.53億元,已完成投資5.05億元;小型病險水利常態化除險加固工程21座,總投資2980萬元,已完成投資975萬元;海堤強化加固工程12條,總投資7342萬元,已完成投資7423萬元;實施村級農村水電增效擴容工程,總投資2000萬元,已完成投資800萬元;實施壽寧、福安2個重點縣及全市13個重點鄉鎮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治理面積4841公頃,總投資3651萬元,已完成投資846萬元; 推進萬里安全生態水系工程、水庫工程、引調水工程等年度重大水利項目建設,總投資 18.87億元, 已完成投資9.54億元。對常住人口50戶以上的自然村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升級工程,現已開展摸底調查,下一階段將繼續向上爭取資金予以支持。我市有序推進周寧、壽寧、霞浦等九個縣、市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提高山洪災害防治水平。全面推進屏南甘棠鄉金造溪等5條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擬計劃於20PC年底完成。柘榮溪門裏水庫水源地保護項目總投資260萬元,工程形象進度完成80%,爭取7月底完工。

五、爭取經費,資金扶貧

今年以來,我市水利項目共爭取國家和省級補助資金2.95億元。市級下達村級扶貧經費598萬元,具體幫扶資金安排如下:蕉城區安排160萬元、福安市安排160萬元、霞浦縣安排90萬元、福鼎市安排90萬元、壽寧縣安排33萬元、周寧縣安排96萬元、屏南縣安排10萬元、古田縣安排21萬元。

六、督導督查,強化落實

我局結合實際,制定了精準扶貧督查方案並於7月中旬開展了精準扶貧工作的督導督查,建立健全督促經常長效運行機制,確保完成年度精準扶貧目標任務。從目前督查情況來看,各職能科室和相關責任人都能按照精準扶貧方案要求,抓好目標任務分解和工作落實。

下階段工作安排。我局將在開展自查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責任,完善機制,加強督查督導,並加強調研,掌握工作動態,適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務使精準扶貧各項工作抓實抓好。

一是我局將對柴坑村、甲坑村和山坑村的貧困戶脫貧計劃的實施情況、存在困難再逐一走訪,並結合節日慰問,對包戶困難戶再分別給予幫扶資金,與縣、鄉、村共同努力,幫助貧困戶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等,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穩定脫貧。二是我局將進一步與柴坑村深入開展機關黨組織與農村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進一步加強村級黨建工作,強化村級組織班子,發揮黨員幹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三是我局將繼續發揮部門優勢,加大水利項目幫扶力度,積極向上爭取幫扶資金;並對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等項目進行幫扶。四是對計生困難戶、農村傷殘困難家庭開展慰問。五是加強對幹部幫扶工作的督查督導,確保我局今年各項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特此報告

篇6:精準扶貧工作自查報告

xxx市第三輪第二批農村扶貧開發工作開始以來,xxx鎮xxx村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規劃和措施,並落實責任人,積極組織實施,精準扶貧工作有序開展。對照金堂縣脫貧攻堅要求,現在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精準識別,動態管理

xxx鎮xxx村按照“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原則,先後通過個人申請、鎮村幹部入戶調查覈實、村議事會篩選、鎮村兩級公示等具體工作環節,全村共識別出25戶相對貧困戶,完成建檔立卡工作。走村入戶,積極溝通,瞭解貧困戶發展意願,並協助制定脫貧措施,9月13日協助進行自行採購的生產物資仔豬和仔羊全部分送到戶,並按程序完成市縣財政扶貧資金生產資料補貼的報賬工作,補貼資金已全部打入相對貧困戶賬戶並用於支付生產資料採購費用。組織幫扶責任人“回頭看”,並請農技人員到戶指導仔豬、仔羊養殖技術和診治生病的家畜,按標準進行疫苗的注射。明確脫貧目標,建立相對貧困戶收入明細分析表,實行動態管理,實時瞭解收入情況、幫扶項目落實情況及效益,針對不同情況,分別採取對應措施,確保脫貧目標的達成。

(二)規劃引領,全面佈局

20xx年4月完成《xxx鎮xxx村20xx年-20xx年扶貧開發規劃》。按照脫貧與致富、扶貧與發展、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原則,立足地域、文化、鄉村特色,統籌考慮住房改造、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生態保護等方面,會同縣級主管部門在深入調查和廣泛徵求羣衆意見的基礎上,配合縣規劃局9月完成《金堂縣xxx鎮xxx村扶貧規劃(20xx-20xx)》,對xxx村產業發展方向、整體佈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指導。同時,配合縣水務局完成新建12口堰塘、42口蓄水池、6個提灌站、13公里溝渠的設計工作;配合縣交通局進行產業道路和入戶道路勘測2.1公里,爲發展產業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在規劃的編制完善中,注重魚漁同授,造血輸血並舉,將產業致富作爲脫貧的根本,圍繞鎮特色水產定位,建設標準化魚塘,推行稻田養魚,堅持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取向,規劃建設桃子、梨兒、雜柑等精品果園,按照“一戶一業、一戶一策、一人一法”的方式,因勢利導幫助相對貧困戶發展主導產業,帶動貧困羣衆就近就業、增收致富。

市區級幫扶單位xxx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和xxx區街道辦、xxx區發改局也多次由分管領導帶隊到村瞭解情況及溝通發展規劃和意願,研究制定了《20xx-20xx年度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和《“1對1”結對幫扶表》,明確了增收項目、幫扶對象、幫扶責任人。

(三)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將產業致富作爲扶貧的根本路徑和方法,圍繞xxx鎮特色水產定位,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資源、有序推進”原則,注重“輸血”“造血”一齊用勁、扶貧扶智共同發力,擬新發展春見二代優質雜柑300畝;高改核桃600畝;新建精品梨園250畝;新建“四大家魚”及鱸魚、武昌魚等名貴魚種標準化魚塘100畝,新增生豬、黑山羊養殖等80餘頭;新修產業道路7公里,整治塘堰12口、蓄水池42口、泵站6座及溝渠13公里。通過完善產業基礎設施,並針對不同羣體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培育羣衆易學易懂易於接受的農業產業,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

(四)多方支持,助力脫貧

圍繞建設“鄉村田園、幸福xxx”的目標,市級聯繫部門和區縣幫扶單位把幫助xxx村“摘帽”和貧困戶脫貧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在多次深入現場調研,幫扶責任人也相繼到對口幫扶的相對貧困戶家中進行走訪。

從9月初到11月20日,工投集團15家下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即幫扶責任人分別到對口幫扶的相對貧困戶和貧困戶家中進行了走訪和慰問,並送去了慰問品和慰問金。金堂縣水務局主要領導和幫扶責任人也分別到對口結對幫扶的`相對貧困戶家中進行了走訪和慰問。

截止到11月20日,xxx工業投資集團公司幫扶資金到位176萬元(其中雜柑基地建設50萬元,精品梨園建設10萬元,村民文化活動室建設30萬元,道路建設50萬元,標準化魚塘建設25萬元,培訓費1萬元,精準扶貧15戶資金4.5萬元和困難戶慰問金及慰問品約5.5萬元;xxx區街道辦、xxx區發改局分別到位10萬元,共計20萬元幫扶資金。金堂縣水務局幫扶資金50000元也已撥付到鎮財政所村組專用賬戶。

(五)項目實施進度

1.村民文化活動室建設。7月16日開始建設,8月28日順利封頂,目前外牆裝飾已完成,正在進行屋頂防水和收尾工作,預計12月中旬即可投入使用。

2.目前由市縣財政產業扶貧專項資金40萬元、市工投集團幫扶資金10萬元的250畝精品梨園項目已按程序確定苗木供應商,正在進行土地整理和產業道路規劃及栽種株距的劃線工作。市工投集團幫扶50萬元的300畝雜柑基地項目因錯過了栽種季節而暫停,預計在20xx年1月啓動。

3.縣水務局新建12口堰塘、42口蓄水池、6個提灌站、13公里溝渠的設計工作已完成,正按程序啓動下一步實施工作。;縣交通局支持的產業道路和入戶道路2.1公里通過勘測設計後已按程序完成項目招標工作,施工單位已進場。

4.標準化魚塘建設,已與農戶就土地租金和使用性質達成一致並簽訂土地流轉協議。

5.目前由市縣財政扶貧專項資金補貼7.5萬元的農戶自行採購的生產物資已全部到位,25戶相對貧困戶中21戶採購仔豬共計62頭,3戶採購仔羊共計13只,1戶採購微耕機1臺。在開展“回頭看”工作中,有一戶仔豬死了1頭和一戶仔羊死了2頭,因均過了1個月質保期未能得到賠償,針對以上情況,加大了對2戶的監控和幫扶力度,要求農技人員重點跟進,從圈舍衛生和飼養管理提供指導。

6.結合相對貧困戶需要,協助xxx村開展勞動技能的培訓2次,通過參加金堂縣勞動局組織的返鄉農民工技能培訓和種養殖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技能水平。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工作效率不夠

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在項目較多的情況下,對項目基本情況把握不夠,沒有分門別類的進行分析,在項目實施時沒有合理安排實施進度,導致雜柑基地建設錯過了栽種季節而暫停;前期精品梨園項目規劃不夠細緻和全面,只規劃了面積和範圍,在項目實施時才進行產業道路的規劃,沒有考慮坡地的佔用導致涉地農戶提出意見,最終致使實施進度較緩。

(二)監控力度不夠

在對相對貧困戶生產資料採購後的養殖情況監控力度不夠,雖然在仔豬仔羊生病時到戶查看,並請專業人員診治,但仍然死了1頭豬和2只羊,對農戶的技術支持力度還有待提高。

(三)村集體增收機制不完善

目前村集體收入基本全靠財政撥款的村公經費,村集體基本沒有收入,以前引進業主,經濟指標是上升了,但村集體沒有得到發展,收入並沒有增加,土地租金也只能讓涉地農戶收入增加,其他農戶收入也沒有增加。前期擬啓用村兩委下集體經濟組織海蘭土地股份合作社,但由於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人員缺乏等原因而暫停。項目實施和管理還是由村兩委組織進行,但村兩委日常工作任務也較重,對項目的管理力度缺乏。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工作效率

加強對項目的研究分析,分別制定實施方案。實施過程中制定詳細工作計劃和進度,並組織落實。做到細緻全面,避免漏項和重複造成的人力資源浪費,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強監控力度

制定定期巡檢制度,加強對相對貧困戶種養殖情況的掌握和技術的支持,加強對家畜的防疫,定期接種疫苗及時進行病畜的診治,並幫助分析致病原因,針對性制定改善措施。落實幫扶責任,加強目標督查力度,幫扶責任人績效與年終績效考覈掛鉤。

(三)探索完善村集體經濟增收模式

爲加快項目推進,目前項目實施採用由村集體承建項目,業主承包,村集體收租,所有權和經營權兩分的模式進行,這樣不但解決了後期資金投入、技術管理、人員等問題,還能促進村集體收入增加。雜柑基地、精品梨園、標準化魚塘等項目擬採用該模式進行。

(四)積極與大公司開展合作,發展種養一體化

目前正大集團與xxx村初步達成意向,擬租賃100餘畝土地建設生豬養殖場,項目建設用地50畝左右,其餘打造種植園區,養殖場的糞便集中回收處理後就成爲種植園區的有機肥料,形成循環利用。村集體可合作建設種植園區,然後承包出去達到增收的目的。

(五)智力扶貧,推動就業就學

積極開展智力扶貧。結合相對貧困戶需要,協助xxx村開展法律知識、勞動技能的培訓,通過參加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技能水平,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實現充分就業,促進農民就近就業。還通過全村摸排,瞭解農戶就業意願和入學困難,依託市工投集團平臺,針對精準扶貧對象、有就業需求和入學困難的農戶,針對性的開展就業培訓、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和入學幫助。

篇7:精準扶貧工作自查報告

社會服務是現代大學四大職能之一。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對口扶貧是高校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也是高校開展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十多年來,西南大學秉承“杏壇育人、勸課農桑、學行天下、服務民生”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科教人才優勢,整合調動各方資源,科學謀劃,真抓實幹,對口幫扶重慶石柱、忠縣、巫山、豐都等4個三峽庫區貧困縣取得了顯著成績,贏得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對口扶貧縣的高度讚譽,引起了中央、重慶媒體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一、勇於擔當社會責任,把社會扶貧作爲踐行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長期堅持不懈做好對口扶貧工作

1997年,原西南師大和西南農大分別作爲重慶市人大辦公廳、市農工委扶貧集團成員單位,開始對口幫扶忠縣和石柱縣。20xx年,學校作爲北碚對口支援巫山集團成員,承擔了對口支援巫山縣的工作任務。20××年初,重慶市調整扶貧集團對口幫扶區縣,學校又增加了對口幫扶豐都縣的任務。至此,學校作爲重慶市委辦公廳、市人大辦公廳、市農工委扶貧集團和北碚支巫集團成員,共承擔了石柱、豐都、忠縣和巫山4個縣的對口幫扶和對口支援任務。

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學校始終將對口扶貧工作作爲光榮的政治任務,應盡的社會責任,並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校地合作處對口扶貧工作職責,精心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確定了對口扶貧的總體目標、重點領域和工作思路。學校設立了專項工作經費,保障對口扶貧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全面推進。爲切實做好對口扶貧工作,學校校地合作處本着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貫徹中央、重慶市扶貧開發精神,按照學校黨委行政的工作部署,認真制定對口扶貧實施計劃,積極探索社會扶貧新機制,充分發揮學校農業、教育、文化、旅遊等學科優勢,把開展對口扶貧與深化校地合作結合起來,“出資金”與“出思路”結合起來,“輸血”與“造血”結合起來,科技支撐與人才支持結合起來,積極與對口幫扶縣加強溝通交流和互動協作,針對地方特點和實際需要,合作開展決策諮詢、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工作,對口扶貧工作的`針對性、精準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有力保障了對口幫扶工作的深入持續推進。

二、注重發揮自身優勢,在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與對口幫扶縣進行有效對接,有力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有效支持對口幫扶縣農業產業升級。十餘年來,學校先後選派多學科教授專家1000多人次深入對口幫扶縣,幫助編制《石柱綠色生態經濟重點產業發展規劃》、《忠縣柑桔產業發展規劃》等區域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諮詢報告20多份,針對石柱黃連、長毛兔,忠縣柑桔、核桃,巫山廟黨、脆李,豐都肉牛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組織實施科技攻關、技術研發項目300多項,轉化推廣《園藝作物標準化建園技術》、《大棚省力化養蠶技術》等先進農業實用技術30多項,解決突破了一批阻礙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瓶頸技術,當地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和產業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學校與對口幫扶縣共建忠縣柑桔高產示範基地、甘薯產業化基地,巫山黨蔘種植基地、脆李產業化基地,豐都肉牛科技示範基地等試驗示範基地10多個。20xx年,學校利用教育部直屬高校農林試點實踐基地建設經費,在石柱投入近300萬元,建立了魔芋、黃連、蓴菜、蠶桑四個基地。依託基地建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有效促進了對口幫扶縣一批特色效益農業產業發展,有力助推了當地農業產業的提檔升級和農民增收致富。

不斷整合學科資源,積極助推對口幫扶縣教育文化發展。學校注重整合教育學科優勢,充分發揮專家作用,積極加強對貧困地區的教育專項幫扶。學校與石柱實施了教育合作行動計劃,在石柱建立了西南大學教師教育石柱研究中心;與巫山合力打造教育強縣工程,實施了文化引領、全員培訓、“三名”培養、科研提升、基地建設等五大工程;在忠縣,學校選派專家編制完成了“忠縣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幫助忠縣三匯中學打造特色學校。通過學校頂崗實習支教,選派優秀學生600餘名支援當地中國小教育,促進地方基礎教育發展。與此同時,學校發揮歷史文化、經濟管理等相關學科優勢,積極組織文化、旅遊等領域專家,赴幫扶地區開展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的發掘整理和開發利用研究,在石柱實施了《巴鹽古道線性景觀長廊開發研究》、《龍河流域文化發掘研究》,在忠縣實施了《興峯南天門鄉村旅遊發展規劃》、《三匯鎮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等項目,積極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有力促進了幫扶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深入實施人才工程,全力保障幫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需求。學校先後選派18名優秀幹部和教師赴幫扶縣掛職,幫助忠縣、石柱縣的12個鎮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爲促進地方整村推進脫貧致富提供人才支持。依託學校教育培訓基地,在職專家與退休“晚霞”專家相結合,通過開展學歷教育、幹部進修、專家講座、科技下鄉、頂崗支教支農等多種形式,開辦培訓班300餘期,爲幫扶縣培訓中國小教師1200餘名,培養管理幹部、科技人員和農民共計38000餘人,受益農民達20萬人。針對地方人才緊缺的實際,學校通過組織現場招聘和大學生畢業推薦等多種形式幫助石柱、忠縣等對口幫扶縣引進人才100餘名。

三、積極整合各方力量,以多種形式努力籌措物資和經費,切實幫助貧困地區解決實際困難

1997年以來,學校積極整合各方力量,以多種形式努力籌措物資和經費500多萬元支持幫扶地區貧困羣衆,幫助對口扶貧縣改善基礎條件、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致富。幫助當地貧困國小改善辦學條件,幫扶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先後開展了對石柱縣長沙國小、悅崍國小,忠縣拔山中學、復興國小,巫山騾坪中學、平河國小捐資助學,累計發放助學金100多萬元。與此同時,學校還廣泛發動校內單位和師生員工捐款近50萬元,在石柱縣開展對貧困學生“1+1幫困助學”活動,經過3年的持續資助,幫助343名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此外,學校還爲幫扶縣農村中國小捐贈教輔圖書、新華字典11000餘冊,捐贈學生鐵牀、課桌椅、多媒體講臺、書包、衣物、電腦、電視、音響等20000餘件(套),爲中國小訂閱了《中國教育報》3000餘份,幫助建立愛心書屋10個。積極開展捐資捐物,切實解決貧困地區實際困難,充分展現了西南大學人心繫民生疾苦、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時代風尚。

傾情幫扶十餘載,碩果累累滿枝頭。石柱長毛兔、辣椒、黃連、蓴菜,忠縣柑桔、鄉村旅遊,巫山廟黨、脆李,豐都肉牛等一批特色農業產業迅速崛起,農業科技貢獻率不斷提升,教育事業持續發展,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幫扶縣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明顯加快。學校對口扶貧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績和成功經驗,得到了中央、教育部、重慶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重慶日報》、重慶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報道學校對口扶貧工作,引起了國內高校、國外專家和兩岸三地大學生的熱情關注,紛紛到當地考察交流。校地產學研合作科教扶貧“石柱模式”成功入選中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十大優秀案例,校地合作處服務貧困民族地區發展成績突出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xx年我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吹響了實現“中國夢”的進軍號角。在做好對口幫扶的同時,學校還積極組織學校科技人員廣泛參與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等國家連片扶貧地區開發,與貴州務川縣、道真縣,四川巴中市、敘永縣,雲南昭通市,湖北竹山縣等貧困地區開展科教合作,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助推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和羣衆增收致富。

篇8:精準扶貧工作自查報告

根據xx和縣扶貧和移民辦制定的xx的要求,我們對我鄉xx年的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認真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領導高度重視

今年以來,鄉黨委、政府非常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年初,配齊配強了扶貧工作力量,換屆以後又調整充實了工作力量。並把扶貧開發工作擺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做到定期研究部署,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鄉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對xx年扶貧開發工作進行研究部署。

二、貧困人口顯著減少

我鄉xx年貧困人口xx人,到xx年12月15日,貧困人口爲xx人,比上年下降10.2%。

三、實施整村推進戰略

爲推進整村戰略的實施,共幫助三門村協調信用社小額扶貧貸款32萬元。在項目立項上,嚴格按照省市要求,充分尊重羣衆意願,做到了立項準確,沒有項目變更的情況。同時,我們積極推進項目實施,目前,已選送一名應屆學生參加“一村一名中專生”培訓計劃,並硬化村部至上圍道路,明年的扶貧開發工程也早已啓動,有序進行。

四、資金管理情況

我們按照縣扶貧辦的要求,對扶貧資金嚴格管理,財政扶貧資金10萬元全部用於扶貧村項目開發和選送學生參加雨露培訓,沒有出現滯撥、擠佔和挪用現象。

五、幫扶工作情況

我鄉成立了扶貧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社會力量做好幫扶工作。鄉主管領導先後多次到縣直單位彙報情況,爭取幫扶單位支持。與交通、水利等部門經常保持聯繫,主動溝通情況,爭取縣直部門開展幫扶工作。到xx年xx月統計,縣直各項幫扶共計xx萬多元。

六、資料收集整理情況

鄉政府狠抓資料的建設和管理,對各項公示、報表都督促扶貧村及時公示和填報,並對材料進行歸檔整理,做到報表及時準確,材料整齊規範。

七、其它工作

xx年我鄉重點村扶貧工作現已全部完成,2012年工作也在有序推進。全年沒有發生因扶貧工作造成上訪。同時通過扶貧開發,極大的調到了扶貧村幹部羣衆的工作積極性。

篇9:精準扶貧工作自查報告

爲認真貫徹落實xx縣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會議精神要求,切實做好我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建立健全扶貧對象識別機制,確保扶貧對象得到有效識別,我鄉召開專題動員部署會議,就進一步做好農村貧困人口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進行了具體的部署安排。現就我鄉開展貧困人口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自查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鄉鎮基本情況

xx鄉位於xx縣境西北部,其東、北兩面與犍爲縣毗鄰,西北角與沙灣區接壤。鄉人民政府駐xx鄉xx寺街1號,距xx縣城75千米。轄同心、嚴灣、和平、青山4個村33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9.7平方千米。2013年末轄區共有2095戶,總人口7265人,其中農業戶1935戶,共7043人。

(二)貧困識別情況

20xx年縣政府分配我鄉貧困人口總數927人,貧困村1個,我鄉根據全縣制定的規模進行總量控制,並將貧困戶按上浮10%的標準分配到各村。按照年人均純收入2736元的標準識別出貧困農戶269戶,貧困人口972人,貧困村1個。貧困對象識別後,通過入戶登記,實事求是地獲取了貧困對象的各項信息資料,填寫《扶貧手冊》,並組織信息錄入員將對象信息錄入電腦系統,建立檔案資料,做到戶有表、村有冊、鄉有檔案。

(三)駐村幫扶情況

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加強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我鄉印發了《關於組建駐村工作組加強精準扶貧工作的通知》(海委發〔2015〕11號)文件,在4個行政村建立駐村幫扶工作組,落實幫扶責任人,實現“一村一組、幫扶到戶”的精準扶貧。各村組、鄉屬各部門均參與到駐村幫扶工作中,確保貧困戶全覆蓋聯繫,做到工作目標不實現,聯繫部門和幫扶責任人不脫鉤,駐村工作組不撤出。駐村工作組在鄉黨委的統一安排下結對幫扶貧困戶,爲幫扶戶量身定製脫貧計劃,採取有效幫扶措施,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四)脫貧情況

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下,我鄉積極推進貧困戶脫貧工作。20xx年實施和平村和同心村精準扶貧工作,以市場爲導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農村特色產業,投入產業扶持專項資金19.9萬元,養殖土雜雞6100只,種植核桃27.5畝,新建農房120平方米,改建農房60平方米,實現47戶156人脫貧致富。2015年將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着力提高貧困羣衆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計劃實施嚴灣村、同心村、和平村精準扶貧工作,計劃扶持貧困戶種植茶葉500餘畝,預計將實現全鄉27戶111人產業脫貧致富。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領導,建立機構

在全縣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會議後,我鄉庚即成立由鄉黨委書記、鄉長任組長,鄉黨委副書記、副鄉長、紀委副書記任副組長,鄉屬各部門負責人、鄉包村幹部及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鄉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領導小組。同時,結合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組建4個駐村工作組,分別進駐4個行政村,協助開展入戶調查等工作。

(二)結合實際,制定方案

按照xx縣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總體安排部署與要求,經鄉黨委、政府召開會議充分討論研究,制定了《xx鄉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了農村扶貧對象識別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主要內容、方法步驟及保障措施。明確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及具體任務,建立健全了鄉政府領導,鄉屬相關部門配合,村兩委具體落實的農村扶貧對象識別工作機制。

(三)層層落實,周密部署

20xx年6月10日召開了全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部署會暨培訓會,全面安排部署全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確保了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4個行政村成立了由鄉駐村幹部、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等爲成員的民主評議小組,確保了我鄉的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四)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通過召開動員會、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深入宣傳了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的相關政策。採取“以會代訓、全程參與”的方式,着力抓好培訓工作,確保其掌握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基本知識。各駐村工作組進村入戶,召開村民小組會議,爲全面開展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羣衆基礎。同時,基於一些困難羣衆不識字和白天忙農活的實際,各村成立宣傳小組,上門逐戶面對面宣傳講解,幫助廣大羣衆瞭解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的基本內容和方法,使他們真正理解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提高廣大羣衆參與的積極性。

(五)規範程序,公開民主

按照統一標準、全面調查,實事求是、科學識別,分級負責、分類指導,嚴格程序、公開公正的工作原則,採取在農戶申請的基礎上,調查人員進村入戶調查,全面瞭解各戶收入情況,逐戶計算人均純收入。對擬定貧困戶由各村民主評議小組進行評議,真正把決定權交給羣衆。對擬定的貧困戶進行最少不低於7天的公示,廣泛接受羣衆監督,及時糾正評議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給羣衆一個滿意的答覆。組織抽調的調查組人員在包村領導帶領下進村入社到戶,按照“入戶調查,村組評議,鄉審覈”的原則,達到摸排全面,調查詳實,登記準確,定性合理,全面實行陽光識別確認,確保新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甄別和建檔立卡工作的質量和實效。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工作經費不足。建檔立卡工作程序多、資料多、工作量大、時間較長,雖已安排部分經費,但不能完全保證工作需要。建議縣按貧困人口基數專門劃撥相應工作經費,保障工作開展。

(二)工作人員不足。對建檔立卡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在基層操作非常困難。鄉扶貧幹部多爲兼職,工作量大,精力上顧不過來,心有餘力不足。

篇10:精準扶貧工作自查報告

近期,崇信縣人社局安排人員入駐新窯鎮青泥溝村,開展了爲期一週的駐村幫扶調研工作。本着要幹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則,在該村村幹部和鄉鎮包村幹部的帶領幫助下,採取走門串戶瞭解情況、實地查看基礎設施建設、查閱相關村級資料、與村“兩委”班子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逐戶逐人開展調研走訪活動,瞭解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一步摸清了該村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青泥溝村是崇信縣的貧困村,屬崇信縣人社局“雙聯”幫扶村,縣人社局50名幹部聯繫64戶貧困戶。該村位於新窯鎮西南部,全村轄4社102戶373人,其中,貧困戶33戶129人,低保戶12戶37人,殘疾人14戶16人,五保戶2戶2人,貧困面33%,16週歲以上60週歲以下有勞動能力有234人;中共黨員27名,高中文化程度20人,國中文化程度151人,國小以下(含國小)文化程度196人,退伍軍人3人。全村耕地面積3132.5畝,主要作物以小麥、玉米、油料(胡麻)爲主,戶均種植小麥3.6畝,平均畝產660斤,戶均種植玉米3.8畝,平均畝產1000斤,戶均種植胡麻1.3畝,平均畝產200斤。全村牛存欄171頭,其中牛存欄5頭以上的10戶。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爲3124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1815元。

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一)崇信縣人社局“雙聯”幫扶情況。2012年“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崇信縣人社局圍繞“助農增收、爲民富民”這一目標,送政策、送技術、解難題,深入推進“雙聯”行動紮實有序開展。及時修訂完善了《崇信縣人社局聯村聯戶》等6項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聯村聯戶工作長效機制。加強調查研究,對《青泥溝村小康發展規劃(2012-2020)》、《崇信縣人社局幫扶工作規劃(2012-2016)》和《個人幫扶貧困戶脫貧致富計劃(2012-2020)》進行了修訂完善,確定了牛果產業、勞務、技能培訓等10個方面的幫扶措施。舉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宣講和種養殖知識講座4期,培訓羣衆483人(次),發放培訓教材760多份,召開“雙聯”行動羣衆會4次,徵求幫扶對象意見建議12條,排查化解鄰里等糾紛9起,維護了和諧穩定。結合青泥溝村適合發展核桃種植的實際,在新莊、黃灣、楊坪3個社新建480畝核桃示範園,建成後向農民定補資金5000多元。優先推薦幫扶村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已向華煤集團、崇信電廠等企業輸送農民輪換工23人,人均勞務收入達到8萬多元。班子成員帶頭落實幫扶責任,組織黨員幹部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先後進村入戶開展幫扶36次,爲13戶貧困戶送去慰問金、太空被、食用油、大米、麪粉等物資,總價值5000多元;捐款1000多元,幫助1名貧困學生實現了大學夢,投資1000多元修建了5口水井,向村上捐贈辦公傢俱20多件、惠普打印複印一體機一臺,有效緩解了村部辦公設施緊張的局面。堅持每月深入聯繫村開展一次幫扶,紮實開展“六個一”活動的同時,積極推行“雙聯”工作圖表式管理模式,確實把幫扶責任落到了實處。

(二)經濟發展情況。2014年,青泥溝村人均純收入3124元。經濟結構較爲單一,還是以傳統的種養業爲主,主要經濟來源爲小麥、玉米、胡麻(菜籽)等種植、家庭養殖、勞務輸出等收入。一是種植業,以小麥、玉米作爲口糧只能解決全村的吃飯問題,2014年全村小麥種植372畝,人均1畝;玉米種植388畝,人均1.04畝。二是養殖業,全村現牛存欄171頭,養殖5頭以上的有10戶;羊飼養量68只;兔飼養量30只。三是勞務輸出,富餘勞動力長期外出務工116人。其中,在縣外務工的54人,在家門口就近務工的62人。

(三)教育事業發展情況。青泥溝村全村義務教育適齡青少年、兒童共20人,入學率100%。其中,上幼兒園6人,上國小14人。目前在校大學生6人。

(四)社會保障發展情況。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373人,參合率達到100%;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適齡參保對象234人,參保率100%。全村60歲以上老人51人,全部享受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五)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村上有醫療衛生室一間,配備了基本的醫療救護藥品,有鄉村醫生1名,但鄉村醫生爲半路出家的赤腳醫生,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學習,醫務水平低,村民認可率和就醫率偏低。

(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一是村級辦公場所需要改善。現有村部爲2009年修建的3間磚混結構平房,條件所限,沒有配備專門的文化室、閱覽室、活動室、遠程教育室等功能室。二是交通基礎設施有待提高。黃灣社至吊溝嶺社、黃灣社新農村村社道路未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彎曲狹窄,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難以出行。村民出行主要靠摩托車、三輪車等,全村有摩托車50輛,三輪車21輛,拖拉機9臺。三是人畜飲水問題需要解決。該村未接入自來水,人畜吃井水的有47戶,長年吃山泉水的有30戶(所謂山泉水就是在山坡較低的地方挖一個坑,靠雨水和地表滲水聚集而成)。四是通訊設施質量不高。全村電、電話、衛星電視接收設備均入戶,手機信號網絡雖然已覆蓋,但吊溝嶺、楊坪兩社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且遇雷雨大風天氣時常伴有短時間的手機、電視信號中斷現象。

(七)精神文明建設和村容村貌情況。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識、法制觀念有待加強。羣衆文化娛樂方式單一,主要是參加新窯集市活動。村容村貌、羣衆精神面貌、衛生面貌較差,牛、豬、雞到處跑的現象較多,遍地豬牛糞的不衛生狀況和羣衆砍樹燒火的習俗在該村比較普遍。

(八)村級組織和黨組織建設情況。一是村“兩委”班子成員情況。現黨支部班子有成員5人,其中支部書記1人,村委主任1人,支部委員3人;村委會5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村委委員4人。平均年齡42歲,其中國中文化程度4人,大專文化程度1人。二是村“兩委”班子開展工作情況。目前,村“兩委”建立了學習、工作、政務公開等制度,重大問題能集體研究。班子內部較爲團結,關係比較融洽,能夠保證村裏工作的正常開展。村幹部作風較爲務實、正派,多數羣衆對村幹部比較滿意。三是黨員隊伍情況。全村現有黨員27人,其中有女黨員3人,黨員年齡老化。

三、制約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近幾年來,青泥溝村在新窯鎮黨委、政府和縣直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齊心協力,加快發展,羣衆的生產生活有了較大的變化。但由於自然條件惡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與全縣同等村社相比,該村人民羣衆生活還比較貧困,生產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