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講話致辭 > 代表發言

新質生產力研討發言提綱:夯實新質生產力人才支撐

新質生產力研討發言提綱:夯實新質生產力人才支撐

新質生產力研討發言提綱:夯實新質生產力人才支撐

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的審議過程中,總書記着重指出,必須堅定不移地以高質量發展爲核心目標,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發展新型生產力。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我們必須以全新的視角審視並推動生產力的創新與發展。人才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一子”。要在新質生產力的創新主導和人才驅動這一“新賽道”上取得突破,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和把握創新人才的新要求、人才發展的新質量,以及科技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和政策鏈的深度融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堅定決心,克服困難,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凝聚各方力量,爲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深化“創新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始終聚焦於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堅守持續攻關的決心與毅力。“事業之偉大在於創造,道德之高尚在於日新。”黃旭華先生,作爲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爲國獻身科研事業長達三十年;朱有勇院士,被譽爲“農民院士”,將科研成果深植於廣袤的大地;“糖丸爺爺”顧方舟,更是以身試藥,以子女試藥,爲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些“創新人才”不僅是推動科技自主創新的“明燈”,更是引領生產力躍遷的“火車頭”。爲了在新質生產力的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我們必須更加註重人才的前瞻性佈局。結合新興產業的規劃與發展戰略,我們必須走在引才聚才的前列,提升人才引進的策略,精確瞄準,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爲人才培育的基地,優化專業設置,創新培養模式。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批敢於打破思維定式,敢於探索未知領域的戰略性急需人才和高水平復合型人才。通過吸引和集聚各類創新型人才,我們將持續釋放“人才紅利”,實現更多原創性突破,推動從“0到1”的科技創新,以及從“1到10”的顛覆性跨越。

遵循“人才發展”的本質要求,我們必須創造優質的成長環境,充分激發幹事創業的活力。人才是推動創新要素集成和創新成果轉化的核心力量。爲了充分發揮人才的主體作用,我們必須不遺餘力地優化“土壤環境”,全面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使其貫穿於新質生產力從初步形成到全面發展的全過程。

實現“創新無憂”的環境,關鍵在於建立靈活的機制和優化生態環境。一方面,我們需要改進和優化人才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堅持打破舊的束縛和樹立新的標準相結合,制定和完善多元化的評價標準,避免單一的評估方法。同時,我們要大膽創新人才的發現、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推動人才、項目、基地、資金的一體化配置,打破人才流動的障礙和發展的限制,努力解決創新人才發展中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另一方面,我們要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定期開展專項行動,深入企業、訪問人才、講解政策、解決問題。對於不同階段的創新人才,我們要有針對性地提供資源支持和引導,加大普惠性支持力度,推進人才服務事項的便捷化,爲他們的創新創業、教育醫療、住房保障提供堅實的保障,確保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無憂無慮、創新過程中無後顧之憂、創造過程中無障礙。

遵循“四鏈融合”的力量,我們要突出成果轉化,凝聚協同發展的合力。人才因產業而聚集,產業因人才而興盛。要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要實現從科研到產業到市場的轉化。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四鏈融合”這一關鍵,其中產業鏈是基礎,創新鏈是動力,資金鍊是保障,人才鏈是集聚三鏈的主體力量。只有“四鏈”深度融合,才能形成新質生產力求實問效、提質加速的強大合力。針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綠色環保等新興產業佈局的需求,我們要深入分析研判自身的產業優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依託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尖端企業等引領的高能級創新平臺集羣,加大“訂單式”“學徒制”培養力度,實現教學設置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我們要精準補鏈、固鏈、強鏈,加快形成人才隊伍建設的“雁陣”格局,以海納百川的人才推動產業融合發展、融通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