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講話致辭 > 代表發言

在全省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座談會上的發言

在全省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座談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國有賢良之士衆,則國家之治厚。”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在《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一文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進各路人才'上山下鄉'投身鄉村振興”。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形勢新任務對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作出的重要部署,具有深遠的戰略考量和重大的現實意義。人才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動力保障。只有建設一支堪擔鄉村振興重任的人才隊伍,才能以人才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進而推動新時代農業強省高質量發展。下面,我談幾點淺見,以供同志們參考。

一、緊扣中心工作,建設鄉村治理人才隊伍。

鄉村治理人才是基層建設的“一線力量”。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建設鄉村治理人才隊伍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要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各項重點工作,不斷優化鄉村治理人才隊伍。一是選優配強鄉鎮黨政人才隊伍。樹立“要提拔、到基層”的用人導向,切實通過提高福利、政治待遇以及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等方式不斷完善育才引才機制,常態化培養儲備鄉鎮幹部人才。二是整體優化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重點從現任優秀村幹部、本土農民、經濟能人中培養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培養致富帶頭人,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鬥堡壘。三是堅持選派駐村工作隊伍。堅持和完善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充分利用其後盾單位人脈優勢、信息優勢和資源優勢,促進鄉村產業等提質增效。

二、緊扣職業教育,建設農業生產經營人才隊伍。

農業生產經營人才是農業發展迫切需要的人才,全國3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國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員的比例仍高達91.7%。在“三農”工作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要探索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與職業教育貫通銜接機制,加快形成與產業需求相適應、與農村發展相協調的農業生產經營人才隊伍。一方面,要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設置服務當地產業發展的專業,採取學制教育和專業培訓相結合的模式分層分類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培養一批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農村實用人才。另一方面,要緊抓經濟能人隊伍建設。鄉村振興相較於脫貧攻堅,工作對象範圍更廣、規模更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僅要做好脫貧戶(監測對象)兜底工作,更要探索開展經濟能人幫扶工作,不斷優化後盾單位幫扶關係,引導經濟能人更好發揮作用。

三、緊扣農村發展,建設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隊伍。

現有公共服務人才較爲緊缺、技能水平不高,是我區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和服務供給缺失的重要原因。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建設一支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隊伍,以提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一是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城市教師定期服務鄉村制度,加大鄉村骨幹教師培養力度,精準培養本土化優秀教師,完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住房保障等政策。二是加強鄉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改革完善鄉村醫療衛生人才培養機制,增加醫療衛生緊缺人才供給,加強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落實職稱晉升和傾斜政策,結合各地實際逐步提高鄉村醫生收入。三是加強鄉村文化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文化和旅遊等專業人才扶持政策,推動文化旅遊體育人才下鄉服務,培養一批鄉村文藝社團、創作團隊、文化志願者、非遺傳承人和鄉村旅遊示範者。四是加強鄉村規劃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立足鄉村資源稟賦,引進熟悉鄉村的專業團隊,開展村莊規劃設計,同時搭建服務平臺定期開展城鄉專業人才交流。

四、緊扣農技服務,建設農業農村科技人才隊伍。

在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農業科學技術可大幅提升農業、農村的整體生產力水平。構建一支高水平、高質量、穩定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對促進我國農業科技自立自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和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一要引進培養農村高科技領軍人才。突出服務基層導向,實施農業農村領域“引才計劃”,發揮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平臺作用,加強農業高科技人才和優秀青年後備人才培養。二要重視培育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人才。探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完善以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爲主的差異化考覈機制,結合地區高校實際推廣“科技小院”等人才培養模式。中國農業大學自2009年開始在全國24個省區市的91個縣市區旗建立了139個“科技小院”,把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派駐到農業生產一線,既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又進一步培養農業高層次人才,積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三要發展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堅持政府選派、市場選擇、志願參加原則,結合我區實際情況擴大科技特派員選派規模,加大經費支持和激勵力度,提高選派精準度,不斷深入推進鄉村科技特派員隊伍下沉,真正實現科技下鄉。

我的彙報發言到此結束,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