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生課題結題報告多篇

學生課題結題報告多篇

【第1篇】小學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

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20xx年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說更爲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爲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爲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爲,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啓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爲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20xx.9-20xx.8)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爲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20xx.1—20xx.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20xx年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爲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

【第2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格式

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格式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說更爲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爲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爲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爲,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啓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爲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20xx.9-20xx.8)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爲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20xx.1—20xx.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20xx年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爲實驗研究對象。

【第3篇】研究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藝術表現能力課題結題報告

研究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藝術表現能力課題結題報告

19xx年以來,我校承擔常熟市總課題《聚集素質教育,優化音樂過程的研究》的子課題《研究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藝術表現能力》的實驗研究,我們課題組積極進行探索和實驗,引導學生在藝術教育天地裏主動參與,自我教育,自我創造,自由發展,經過三年的實踐,大大提高了全體學生的藝術興趣和素養,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潛能,促進了他們人格的健全發展,本課題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一、課題實驗的過程:

(一)課題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課題研究首先將重點放在唱遊教學上。唱遊教學是學與玩的教學,國小低年級學生剛從學前階段過渡到國小學習,還具有許多學前兒童的特點,他們的直觀形象記憶比邏輯記憶發達,雖好奇但注意力不持久,雖好勝性強但又顯得比較脆弱,同時他們又表現出愛唱、愛跳的天性,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會在音樂的伴奏下做出一些動作,喜歡把自己當成音樂中的一個角色,他們還會用自己的思維和動作,表現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音樂的知識範圍,來創設一定的情景,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唱、玩、跳,使之從小喜歡音樂,樂於學習音樂,激發情趣,培養樂感,提高藝術表現能力,因此在實驗中我們遵循以下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學生是自己的心理髮展的主體,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使其通過學會聽不同的音樂,並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

2、平等對待原則:心理教育只有在愉快活潑、樂觀向上的心理氣氛中才能有效地進行,只有從尊重學生出發,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學生纔會打開自己的心扉,我們所進行的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3、點面結合原則: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才能使每位學生的個性健全的發展。

在研究中,我們採用了實驗法,從情感領域方面加以探索,不斷開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有感情地進行唱遊活動。

(二)課題實驗的步驟和措施

1、第一階段(1999.3~1999.8)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制定實驗方案。

2、第二階段(1999.8~2000.6)是具體實施階段,主要採用了以下幾條措施:

⑴立足課堂重開發

課堂是進行教學的重要陣地,因此我們課題組成員着重對學生的課堂開發,先讓學生認真聆聽唱遊音樂,感受完整的音樂藝術形象,引起情感的共鳴,熟悉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等,體會音樂的基本情緒,只有充分的熟悉了音樂,才能進行編排唱遊動作,以進一步理解與表現音樂的形象。唱遊活動可由老師設計編排,然後給學生示範講解,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即興創編等。

a、教師示範講解

根據少兒善於模仿的特點,教師採用邊示範邊講解的方法,使學生對音樂和動作有一個完整的印象,然後根據樂曲指導學生進行舞蹈的表演,或根據歌詞設計動作,讓學生從模仿到創作,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表現能力,如律動、歌表演、集體舞等。

b、學生即興創編

唱遊動作大多來源於現實生活,因此,凡是在唱遊中反映的是國小生所熟悉的內容,就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啓發他們積極的思考,鼓勵他們大膽地創編,讓學生有機會即興唱、即興跳等,激發他們的表現力。

⑵參與活動重實踐

掌握知識技能的.最好途徑是實踐,因此組織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活動對於激發他們的表現力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可根據教材精心設計各種音樂遊戲、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如《聽音接力》《小貓釣魚》等遊戲都可以選用,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的,個別的師生共同參與的表演,使音樂教學的內容更豐富,更深刻。

3、第三階段(2000.7~2001.3)爲實驗總結階段,主要是繼續實驗,提高總結。

二、研究的成果

實驗班中的學生能做到邊聽音樂邊表演,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王佳妍等同學在課餘時間排練的舞蹈《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在校觀摩活動上表演,受到全校老師的一致好評。學生能感受音樂的旋律美和塑造形體美,老師學生合作排練的舞蹈《偉人曲》在xx年市國小生文藝會演中獲三等獎;在20xx年的元旦文藝會演中,排練的舞蹈《摘葡萄》、《茉莉花》,獨唱《冰糖葫蘆》分別獲等級獎,一堂歌表演公開課《小雨沙沙》在梅李片音樂評優課中獲二等獎;本課題的實驗,提高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充分認識並開拓了學生表現音樂的藝術美,最終達到創造性的自我表現,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提高培養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三、對本課題的評價

本課題經過全體課題成員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果,在實驗班中學生做到邊聽音樂邊表演,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美和形體美,提高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把學生的潛意識審美引導到了有意識的審美中,突破了思維侷限性,從感受到理解音樂,充分認識並開拓性表現出音樂的藝術美,最終達到創造性的自我表現,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提高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第4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怎麼寫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說更爲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爲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爲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爲,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啓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爲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9-.8)

(一)準備階段:(.9-.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1—.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爲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1—.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爲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潘功蘭、吳曉潮、薛葦、鮑濤、餘麗娟、汪翠霞、劉娟娟、朱啓宏、樑蘭萍

2、根據實際,實驗研究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爲使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全面普及,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及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學校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心理講座,家長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與學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使全校廣大教師、學生、家長了解了什麼是心理學,什麼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對個人學習、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極大地認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二)從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出發,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學生爲主體,開展活動。

學校辦學的宗旨是“一切爲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的學生”。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爲了能讓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我們開展以下活動。

①建立個案庫。學校經過班主任的詳細瞭解與觀察確定了少數有較重心理困擾及障礙的學生作爲個案跟蹤輔導對象,由年級組輔導教師一月一次開展交流談心活動並做好記錄,認真分析行爲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後期教育的針對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輔導個案庫成員有20餘人。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和教育,大多數學生能正常地學習,正常與同學交往,處事能力大有增強。

個案一: 五(3)班吳某,大腦有疾患,精神經常興奮,失控。一年來在年級組教師跟蹤教育輔導下,現在能正常隨班就讀。學生評價:他上課能靜心下來聽課,下課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不隨便攻擊別人。

個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動,學習不能專心,課堂上行爲隨意經常無故攻擊人。如今學生評價:上課能安靜上課,作業能及時完成,魯莽行爲有所改善。

個案三:四(2)班徐某,表現爲不與同學交往,平時不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封閉自我。現在學生評價:如下課與同學玩耍,上課也能發言,集體活動表現也較積極。

個案四:四(1)班韋某,表現爲個性偏激主觀,遇事衝動,以自我爲中心,曾因一件小事與爺爺發生衝突,因而舉起斧頭砍爺爺被及時制止。現在家長評價:與人相處時較友善,學會怎樣文明理智去解決問題,能夠尊敬家長,遇事願意與家長溝通。

……

②舉辦專題講座。爲提高廣大學生調控自我行爲的能力和素質,學校聘請專家舉辦講座,每學期不少於一次,指導學生調控自己的心理。安師院教育技術系任其平教授,致力於教育研究,他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藉助講座形式與廣大學生交流,讓學生受益匪淺。底我校邀請了《知心姐姐》雜誌社的編輯來校爲學生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她深入淺出的講解,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③舉辦心理健康板報。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專題板報展,讓學生們認識心理學,瞭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更多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及自我調控的方法。

④開設心理諮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學校開設了“知心姐姐信箱”,學生可以將自己成長的煩惱通過書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輔導教師能很快給學生諮詢回覆,引導學生學習,疏導學生思想。高年級組的心理輔導教師還組織五年級優秀學生成立了諮詢小組,共同商討成長中的煩惱,通過師生之間的朋友式交流,既解決了學生因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強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強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伸,並且影響着學校教育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視家長的參與。

一是積極創設條件爲家長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更多的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懂得如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聘請了三院保健主任給家長做《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9月請安師院的嚴雲堂教授爲六年學生做《關注學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講座,對於高年級學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厭學、說謊、早戀等現象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讓廣大家長深受啓發。9月請任其平教授給一年級家長做《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國小生生活》報告。各類專家指導講座,讓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減少盲目性,從而科學地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向上的心態。

二是利用《家教週報》報紙,心理板報、廣播站及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介紹現代教育觀,讓他們知道減負減什麼,家庭的民主氣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等有關知識,幫助家長建立現代育人觀,人才觀,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參與的機會,體驗的機會,還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寬鬆的、自由的成長環境。

三是對個別有心理困擾的家長進行案例教育,進行對話,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對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繫,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如今年剛畢業的學生王某父母離異,他跟隨父親與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愛,祖父母望孫成龍要求嚴格,父親不關心他還經常打罵,不准他與母親見面,孩子一度處在崩潰邊緣,在校表現自我保護意識強烈,不能與同學正常相處,攻擊性強,對不利於自己的任何言論存在強烈的敵意,並且有自傷發泄行爲,學習成績也一路下滑。教師發現後馬上與家長聯繫,結合家教理論向家長陳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議,建議家長正確處理親情關係。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並對孩子進行不良心理的疏導,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通過家校合力,該生的不良心理和行爲習慣得到有效矯治,學習成績也重拾升勢。

(3)調節班主任工作心態,促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主要通過班級來實施,而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學生成長過程中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將班主任列爲課題組成員,對班主任進行培訓,聽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學校課題組與教導處一起利用週三的教研會邀請安師院的任其平教授給本校教師進行了《關注心理,關愛生命》、《國小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任教授就新時期教師面對的壓力及如何調試自我心態給教師做了具體詳細的心理上的指導,同時就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特點及對策做了科學的指導,讓廣大教師深受啓發,懂得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解決學生中存在的這樣與那樣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成效。不斷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水平,學校每學期開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教育案例分析會,讓班級管理工作比較突出、學困生轉化比較成功的班主任給全體教師介紹經驗,讓廣大教師在交流中啓迪,在討論中感悟,從而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師的整體育人水平。

(4)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學科教育活動相結合,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向學生的教育的全過程滲透,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①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語文、思品、自然等學科可以陶冶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數學、科學課可以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情感;美術、音樂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色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高貴優雅的品質;體育課鍛鍊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

②積極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讓學生在不自覺中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淨、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今年學校積極創建“和諧校園”活動,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創編新童謠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常常沉靜於寬鬆和諧氛圍中。校園裏宣傳櫥窗每月更換一次,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懸掛在走廊間,校風校訓赫然省目,牆壁上的學生書畫作品一學期更換一次等,這些使整個校園給人一種書香悠淳,潔靜典雅的心靈感染,時時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中央雕塑噴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和諧優美,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無時無刻不在觸動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麗薰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和諧相容的心態。

③在少先隊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自己組織,少先隊活動孩子們歡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展豐富多彩且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不僅提高能力,同時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教育。如針對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開展衛生評比、三好生評比、文藝表演等競賽活動;又如針對學生從衆心理強,熱情大方的特點,組織開展獻愛心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修養,促其養成良好習慣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構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學生爲主體。

心理健康教育應爲學生服務。心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各類學生主體不斷髮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實到外顯的行爲上。

學生的意識、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學習、活動、生活的行爲上。把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爲行爲訓練的要求,並注意從行爲角度評價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對學生的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進行教育,一方面以影響學生學習生活、班級生活的主要障礙爲切入點,確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爲了使教師的行爲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正確教育行爲的訓練。

第三,課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發展的特點和不同學科教學的過程,有意識地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體現心理教育,加強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流露失敗、無奈的情緒,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影響學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於活動中。

學校開展多種專門性的心理教育活動,挖掘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識地增加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動以學生爲主體,生動、活潑、交互,師生平等融合,重在心靈溝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通過心理教育講座和宣傳教育,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識,自我調節控制情緒,學會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學會當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問題時,能坦然尋求心理幫助。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表現在下面四點:(1)、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2)、能與周圍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樂於幫助別人,尊重別人;(3)、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面對生活中的問題,適應環境;(4)、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來,學生參加各級各項競賽一百多人次獲獎。

3、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經驗。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涌現出一大批心理素質好、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成爲學校辦學育人的骨幹力量。他們在構建學生心理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促進專業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創造力。,我校成功舉辦了班主任經驗論文研討會,10月學校召開全體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會。這些活動爲老師們提供了學習交流機會,對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論文在市、區交流,鍾玲老師案例獲市“走進學生心靈”案例二等獎,鄒慧君工作案例《點燃學生心的燈》獲區一等獎等。

4、編輯了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冊。廣大家長通過講座,參與學校活動,極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並嘗試積極動筆撰寫了教育論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寫的《抓好思想教育,幫助孩子立志》一文獲省一等獎,儲流傑的《父母應該成爲孩子心靈的導師》獲省優秀論文。

5、近幾年師生心理無嚴重扭曲現象。個案庫的成立使學校個別心理狀態較差的學生及時得到有效的心理輔導,他們進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績。

6、建立家訪登記卡,規範了家訪工作。

7、促進了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提高。

幾年來,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師生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學習中,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再上一個臺階。學校先後被評爲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安慶市“震憾心靈”教育故事優秀組織獎,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安慶市示範家長學校大觀區科普特色學校及平安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九、反思與啓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學生能主動、健康地發揮。因此,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不能居高臨下的說教,應多和學生談心,和他們交朋友,讓學生敢於接受教師,願意和教師說心理話。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師益友”。

2、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

心理諮詢工作日益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師生的歡迎。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將直接影響學校心理諮詢工作向縱深方面發展。

3、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制約着學校可持續發展,因此讓更多的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訓,讓他們有意識的參加此項工作,將會有效地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第5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怎麼寫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說更爲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爲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爲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爲,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啓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爲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9-.8)

(一)準備階段:(.9-.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1—.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爲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1—.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爲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潘功蘭、吳曉潮、薛葦、鮑濤、餘麗娟、汪翠霞、劉娟娟、朱啓宏、樑蘭萍

2、根據實際,實驗研究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爲使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全面普及,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及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學校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心理講座,家長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與學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使全校廣大教師、學生、家長了解了什麼是心理學,什麼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對個人學習、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極大地認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二)從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出發,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學生爲主體,開展活動。

學校辦學的宗旨是“一切爲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的學生”。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爲了能讓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我們開展以下活動。

①建立個案庫。學校經過班主任的詳細瞭解與觀察確定了少數有較重心理困擾及障礙的學生作爲個案跟蹤輔導對象,由年級組輔導教師一月一次開展交流談心活動並做好記錄,認真分析行爲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後期教育的針對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輔導個案庫成員有20餘人。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和教育,大多數學生能正常地學習,正常與同學交往,處事能力大有增強。

個案一: 五(3)班吳某,大腦有疾患,精神經常興奮,失控。一年來在年級組教師跟蹤教育輔導下,現在能正常隨班就讀。學生評價:他上課能靜心下來聽課,下課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不隨便攻擊別人。

個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動,學習不能專心,課堂上行爲隨意經常無故攻擊人。如今學生評價:上課能安靜上課,作業能及時完成,魯莽行爲有所改善。

個案三:四(2)班徐某,表現爲不與同學交往,平時不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封閉自我。現在學生評價:如下課與同學玩耍,上課也能發言,集體活動表現也較積極。

個案四:四(1)班韋某,表現爲個性偏激主觀,遇事衝動,以自我爲中心,曾因一件小事與爺爺發生衝突,因而舉起斧頭砍爺爺被及時制止。現在家長評價:與人相處時較友善,學會怎樣文明理智去解決問題,能夠尊敬家長,遇事願意與家長溝通。

……

②舉辦專題講座。爲提高廣大學生調控自我行爲的能力和素質,學校聘請專家舉辦講座,每學期不少於一次,指導學生調控自己的心理。安師院教育技術系任其平教授,致力於教育研究,他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藉助講座形式與廣大學生交流,讓學生受益匪淺。底我校邀請了《知心姐姐》雜誌社的編輯來校爲學生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她深入淺出的講解,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③舉辦心理健康板報。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專題板報展,讓學生們認識心理學,瞭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更多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及自我調控的方法。

④開設心理諮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學校開設了“知心姐姐信箱”,學生可以將自己成長的煩惱通過書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輔導教師能很快給學生諮詢回覆,引導學生學習,疏導學生思想。高年級組的心理輔導教師還組織五年級優秀學生成立了諮詢小組,共同商討成長中的煩惱,通過師生之間的朋友式交流,既解決了學生因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強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強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伸,並且影響着學校教育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視家長的參與。

一是積極創設條件爲家長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更多的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懂得如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聘請了三院保健主任給家長做《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9月請安師院的嚴雲堂教授爲六年學生做《關注學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講座,對於高年級學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厭學、說謊、早戀等現象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讓廣大家長深受啓發。9月請任其平教授給一年級家長做《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國小生生活》報告。各類專家指導講座,讓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減少盲目性,從而科學地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向上的心態。

二是利用《家教週報》報紙,心理板報、廣播站及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介紹現代教育觀,讓他們知道減負減什麼,家庭的民主氣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等有關知識,幫助家長建立現代育人觀,人才觀,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參與的機會,體驗的機會,還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寬鬆的、自由的成長環境。

三是對個別有心理困擾的家長進行案例教育,進行對話,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對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繫,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如今年剛畢業的學生王某父母離異,他跟隨父親與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愛,祖父母望孫成龍要求嚴格,父親不關心他還經常打罵,不准他與母親見面,孩子一度處在崩潰邊緣,在校表現自我保護意識強烈,不能與同學正常相處,攻擊性強,對不利於自己的任何言論存在強烈的敵意,並且有自傷發泄行爲,學習成績也一路下滑。教師發現後馬上與家長聯繫,結合家教理論向家長陳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議,建議家長正確處理親情關係。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並對孩子進行不良心理的疏導,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通過家校合力,該生的不良心理和行爲習慣得到有效矯治,學習成績也重拾升勢。

(3)調節班主任工作心態,促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主要通過班級來實施,而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學生成長過程中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將班主任列爲課題組成員,對班主任進行培訓,聽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學校課題組與教導處一起利用週三的教研會邀請安師院的任其平教授給本校教師進行了《關注心理,關愛生命》、《國小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任教授就新時期教師面對的壓力及如何調試自我心態給教師做了具體詳細的心理上的指導,同時就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特點及對策做了科學的指導,讓廣大教師深受啓發,懂得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解決學生中存在的這樣與那樣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成效。不斷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水平,學校每學期開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教育案例分析會,讓班級管理工作比較突出、學困生轉化比較成功的班主任給全體教師介紹經驗,讓廣大教師在交流中啓迪,在討論中感悟,從而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師的整體育人水平。

(4)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學科教育活動相結合,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向學生的教育的全過程滲透,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①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語文、思品、自然等學科可以陶冶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數學、科學課可以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情感;美術、音樂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色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高貴優雅的品質;體育課鍛鍊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

②積極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讓學生在不自覺中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淨、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今年學校積極創建“和諧校園”活動,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創編新童謠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常常沉靜於寬鬆和諧氛圍中。校園裏宣傳櫥窗每月更換一次,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懸掛在走廊間,校風校訓赫然省目,牆壁上的學生書畫作品一學期更換一次等,這些使整個校園給人一種書香悠淳,潔靜典雅的心靈感染,時時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中央雕塑噴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和諧優美,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無時無刻不在觸動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麗薰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和諧相容的心態。

③在少先隊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自己組織,少先隊活動孩子們歡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展豐富多彩且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不僅提高能力,同時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教育。如針對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開展衛生評比、三好生評比、文藝表演等競賽活動;又如針對學生從衆心理強,熱情大方的特點,組織開展獻愛心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修養,促其養成良好習慣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構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學生爲主體。

心理健康教育應爲學生服務。心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各類學生主體不斷髮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實到外顯的行爲上。

學生的意識、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學習、活動、生活的行爲上。把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爲行爲訓練的要求,並注意從行爲角度評價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對學生的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進行教育,一方面以影響學生學習生活、班級生活的主要障礙爲切入點,確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爲了使教師的行爲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正確教育行爲的訓練。

第三,課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發展的特點和不同學科教學的過程,有意識地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體現心理教育,加強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流露失敗、無奈的情緒,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影響學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於活動中。

學校開展多種專門性的心理教育活動,挖掘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識地增加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動以學生爲主體,生動、活潑、交互,師生平等融合,重在心靈溝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通過心理教育講座和宣傳教育,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識,自我調節控制情緒,學會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學會當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問題時,能坦然尋求心理幫助。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表現在下面四點:(1)、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2)、能與周圍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樂於幫助別人,尊重別人;(3)、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面對生活中的問題,適應環境;(4)、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來,學生參加各級各項競賽一百多人次獲獎。

3、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經驗。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涌現出一大批心理素質好、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成爲學校辦學育人的骨幹力量。他們在構建學生心理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促進專業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創造力。,我校成功舉辦了班主任經驗論文研討會,10月學校召開全體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會。這些活動爲老師們提供了學習交流機會,對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論文在市、區交流,鍾玲老師案例獲市“走進學生心靈”案例二等獎,鄒慧君工作案例《點燃學生心的燈》獲區一等獎等。

4、編輯了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冊。廣大家長通過講座,參與學校活動,極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並嘗試積極動筆撰寫了教育論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寫的《抓好思想教育,幫助孩子立志》一文獲省一等獎,儲流傑的《父母應該成爲孩子心靈的導師》獲省優秀論文。

5、近幾年師生心理無嚴重扭曲現象。個案庫的成立使學校個別心理狀態較差的學生及時得到有效的心理輔導,他們進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績。

6、建立家訪登記卡,規範了家訪工作。

7、促進了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提高。

幾年來,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師生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學習中,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再上一個臺階。學校先後被評爲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安慶市“震憾心靈”教育故事優秀組織獎,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安慶市示範家長學校大觀區科普特色學校及平安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九、反思與啓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學生能主動、健康地發揮。因此,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不能居高臨下的說教,應多和學生談心,和他們交朋友,讓學生敢於接受教師,願意和教師說心理話。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師益友”。

2、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

心理諮詢工作日益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師生的歡迎。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將直接影響學校心理諮詢工作向縱深方面發展。

3、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制約着學校可持續發展,因此讓更多的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訓,讓他們有意識的參加此項工作,將會有效地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第6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格式範例

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說更爲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爲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爲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爲,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啓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爲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9-.8)

(一)準備階段:(.9-.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1—.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爲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1—.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爲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