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信息簡報

信息技術教師計算機教學說課稿

第1篇:信息技術教師計算機教學說課稿

信息技術教師計算機教學說課稿

信息技術教師計算機教學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師計算機教學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學內容及對象分析:

《認識計算機》是教材第4冊第二單元教學內容。本單元主要是介紹計算機硬件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的發展,系統組成,計算機主機,存儲設備和輸入、輸出設備等內容。通過學習,教師讓學生瞭解和認識常見的計算機硬件設備,深入理解硬件與軟件之間的關係。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的分類,及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組成。

本節課授課對象是六年級學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對計算機了有一定的瞭解,他們認識電腦鼠標、鍵盤等硬件設備,還掌握了常用的應用軟件操作。但孩子們對計算機的發展及計算機的系統組成認識不是很清晰。通過本節課學習孩子們將進一步瞭解計算機的歷史和發展趨勢以及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經過本課學習之後,對學生進一步瞭解計算機主機的外觀及內部組成,及瞭解存儲設備和輸入、輸出設備有很大幫助。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電腦有着很強的好奇心,並且對學習電腦有很大的興趣。

但是由於以往我們只注重軟件的應用,對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卻不十分了解。因此,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及如何區分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就成爲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爲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尋求讓學生多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多與同學間進行合作交流,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二、教學目標:

本課學習材料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操作性強,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式學習。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我制訂以下三維學習目標:

1、瞭解計算機的歷史和發展趨勢。

2、認識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3、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硬件知識的興趣。

4、提高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互相合作意識品質。

三、教學環境:局域網環境

本課需要教師通過傳奇或騰圖軟件進行演示操作,在進行評價時也需要展示學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網環境中進行教學。

四、教法闡述

依據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設計本課時,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訓練運用技能的基礎上,着重考慮了興趣和能力的培養。具體表現爲以下三方面。

1、情境設計――樂學、想學

自己用電腦演示:由於國小生在機房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多講無益,對於簡單只是乾脆就不講,讓學生自己掌握,老師講給予適當點撥。教師將基本的操作規則告訴學生,就讓他們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後在總結時,學生對於剛纔自己的勞動一定很在意,無論是發言的同學,還是聽講的同學,都會十分認真,可以很好的達到學習的目的。

2、任務設計――使學生會學

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在這堂課中,每個小組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學生通過對所擔的任務進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師的演示操作過程中,也只是點到爲止,給學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間。由學生被動聽,而變爲主動完成任務的過程。因爲是主動的做,將枯燥的知識練習暗藏於生動有趣的任務之中,不但使學生情緒飽滿,而且將學到的知識用於實際操作中,有利於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總結鞏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上網搜索、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任務驅動,激趣導入

(二)初步嘗試,探究新知

(三)教師引導,鞏固新知

(四)強化練習,形成技能

(五)課外實踐,拓展延伸

具體闡述如下:

(一)激趣導入講授新知

首先,教師開門見山直接問學生你喜歡電腦嗎?會用電腦幹什麼?同學們會這麼多呀!現在我可要考考你們了:看,知道這是什麼嗎?(課件出示埃尼阿克)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加以簡單的總結:它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名爲埃尼阿克,它於1946年生於美國,它的主要元件是電子管。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的愛心,樂於助人的精神有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爲全課奠定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爲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教師引導,探究新知:

同學們,隨着第一臺計算機的產生,計算機就得到了不斷的發展,你們能通過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嗎?

任務一:電腦發展史

如:計算機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時期

組成器件

時間

第一代

電子管計算機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

晶體管計算機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

集成電路計算機

(1965年~1980年)

第四代

大規模集成電路

(1980年~至今)

這一環節我把學生分成4人1小組,分工協作1位組長,2位搜索資料(不僅僅只有網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負責彙報。這個環節我放手讓學生看教材、或上網找資料自己完成任務。孩子們都有很強探索欲和表現欲,教師正是抓住了孩子們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親自體驗,在探究中學習到蘊含在其中的技能。在這種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學生充分發揮潛能。可能有人會擔心這一環節放手讓學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務會挫傷他的積極性,我認爲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勝心,這一環節他沒有完成任務反而會促使他帶着問題更好的學習。

講解完後教師出示幾幅現代微型機的圖片。讓學生認一認,說一說,再出示任務二。

任務二:計算機的分類(看書、老師課件)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任務三:想像未來的電腦會是什麼樣的?

當學生完成任務後教師讓學生想像未來的電腦會是什麼樣的?你的未來電腦都有些什麼?學生會說有鍵盤、鼠標等。這時教師引出計算機中能看的見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標、鍵盤、顯示器等。

教師舉例:音樂、畫圖我們能摸得着嗎?那麼這些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我們就把它叫做“軟件”。(板書)

計算機中也是一樣的,你能舉例說明嗎?(畫圖、Word、電子報刊等)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這些都是軟件。可是我有個問題了,我想聽音樂,可是連計算機都打不開了,我還能聽嗎?那麼,這些能管理計算機的軟件就是系統軟件。因此,我們又將軟件分爲: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板書)

這一環節,學生在教師的講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爲例子來說明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使學生很容易就區分出了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三)強化練習,形成技能:

測試1:繼續收集你們小組探究的問題。

測試2:你能想像出未來計算機會發展成什麼樣嗎?能把它畫出來或描寫出來嗎?

測試3:小組間互相出題測試,看看誰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愛的內容進行鞏固練習,使原來枯燥乏味的機械練習充滿了生機,學生在亢奮的思維狀態下進一步鞏固新知,也促使學生樂學、善學。

因此,本課中我採用師評、生評、互評、自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教師在學生作業中找出有特點作品,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或讓同學對作品進行評價,這樣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同時,也加強了國小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四)課外實踐,拓展延伸:

讓學生把本節課收集到的內容回家後製作成電子報刊或小動畫,然後當小老師講解給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聽。

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課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慾望,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饋機會。

總體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爲學生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學得更主動、更輕鬆;力求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成教學目標。

第2篇:信息技術教師計算機教學說課稿

這就是你要找的信息技術教師計算機教學說課稿範文,邏輯嚴謹,脈絡清晰。

國小計算機信息技術課說課稿

一、教學準備和設想:

經過課前對教程的研究和思考,擬定以下教學設想:

1、本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熟練掌握PPT中動畫的設計和使用,包括頁內動畫和頁間過渡效果。

(2) 能力目標:

A、通過學生的實際上機操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B、通過學生演示學習成果增強競爭意識,激發學習積極性;

C、在實際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和審美能力。

2、本課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

(1)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PPT中動畫的設置,包括頁內動畫和頁間過渡效果,這個內容是整個PPT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考試的考點之一。同時,它不是難點,學習起來相對較容易,學生學習有一定的興趣。

(2) 我校學生學習能力不高,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不強,部分同學有厭學情緒,但03理班相對我帶的其它班還不錯。

鑑於以上兩點分析,我擬在教學中儘可能的多演示,儘可能都涉及每個知識點,同時留出一定的空間給學生自學,提供學生將學習成果展示的機會。

3、教學方法準備:

根據對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的分析,我擬採用演示練習法、自主學習法、成果展示法三種教學方法,並將其綜合應用。

4、教學資源準備:

科教樓第一機房,每人一機,安裝WIN98操作系統,採用易思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實現演示教學和監控。

5、教學時間:本課擬定教學時間爲2課時。

二、教學過程:

在對舊知識內容提問回答後,以學生上機演示“自我介紹”文稿開課,最後以再次演示學習了本課內容後設計了動畫的“自我介紹”文稿結束教學。新課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片內動畫設計:

A、利用菜單設計:方法:選定對象→幻燈片放映→預設動畫→選擇相應動畫效果

B、利用“動畫效果”工具欄

C、自定義動畫方法:幻燈片放映→自定義動畫→在“自定義動畫”對話框中設置檢查動畫幻燈片對象:順序和時間:

效果:圖表效果:多媒體設置:

(2)片間切換效果設計

方法:選擇幻燈片→幻燈片放映→幻燈片切換

注意:一般在“幻燈片瀏覽”視圖進行設置。

三、教學後記:

本課的教學,我基本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順利進行,教學效果較好。反思整堂課的教學,還存在如下不足和缺點:

1、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如在請同學到教師機演示時,真正自己願意展示的學生不多。

2、知識點的講解上詳略有待進一步考慮。

3、對教學資源的準備不足,以致演示時出現不正常情況。

4、教學語言親和力不夠,缺乏感染力和語言美。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將力求課前準備更進一步的充分,不斷學習他人的教學語言,提高自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