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矛與盾》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矛與盾》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理解句子,講寓言故事。

3、懂得寓言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的話語展開思考、討論。

2、理解寓言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3、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能說出重點語句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成語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圖片學生猜成語。說說寓言有什麼特點。(假託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2、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引出自相矛盾這個成語。

3、課件出示矛與盾的圖片引導學生明白矛與盾各是什麼樣的,分別用來幹什麼?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韓非子帶給我們的寓言故事《矛與盾》。(板書課題,指導學生寫好“矛與盾”三個字)

二、自主學文,釋疑懂理

(一)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教師範讀,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斷句停頓和重音。學生評價。

2、學生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

3、指名2-3名學生讀課文,由學生糾正朗讀中出現的問題。

4、齊讀全文。

5、競賽讀。

(二)細讀課文

1、學習文言文方法(課件顯示)

2、自讀課文,結合課後註釋,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說不通順的語句,就在書上標出來。

3、將自學所得及疑問在小組中交流討論。

4、全班交流。

5、說說全文的意思。

(三) 品讀課文,彙報交流

1、師: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指名作答。

請生解釋:鬻:賣;譽:誇耀;並寫寫這兩個字。

師:楚人先誇耀什麼?生讀第一句話(生讀,師板書:(堅)盾 莫能陷)。指名誇一誇。

2、師:同學們真會誇。那個楚國人又是如何賣他的矛的呢?指名回答。

師:你真會做生意。

師:我想請你帶大家一起誇好嗎?(生誇)

師:原來是在誇他的矛鋒利,請你來誇一誇矛吧!“又譽其矛曰:……”(生讀,師板書:(利)矛 無不陷)

師:楚國人既誇了自己的矛又誇了自己的盾,不知道同學們想誇什麼呢?自己在下面吆喝一下吧!(生自由讀)師:請男生譽盾,請女生譽矛,看哪一組誇得更自信,準備: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又譽其矛曰:“……”。

3、同學們真會誇真會賣,,可老師有一個疑問:怎麼什麼東西到了楚人那兒都成了那麼好的呢?仔細想想他的話,你發現了什麼?

師: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許多圍觀者,他們到底有沒有買他的矛和盾呢?你從書中哪句話知道的?指名作答。請同學們看插圖,請同學們自己練習,模仿誰都可以。

指名讀,生猜是什麼樣的人在讀?(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及模仿能力。)

4、師:聽了旁人的質問,那個人有什麼反應?生:那個人啞口無言。

師:你是從書上哪個地方知道的?你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其人弗能應也。那個人不能回答。

師:(引導學生說)“弗”就是“不”的意思,你能讀讀這句話嗎? (生讀此句師板書:弗能應也)

5、師:面對旁人的質問,他爲什麼答不上話來呢?小組討論一下,幫那個人總結一下教訓!生小組討論發言:楚人言過其實,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師板書:道理)

(四)探究寓意

1、選擇小組上臺表演,學生評議

練習把這個故事演出來。(提示:根據你們小組的實際情況,可以採用課文的原話,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豐富故事中的情節,表演時要注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

2、採訪圍觀者:你們爲什麼這樣說?爲什麼笑?

3、同學們幫他出出主意,怎樣把他的矛和盾賣出去。

4、得到的啓示:學生總結。

5、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與同學交流一下。

6、動畫欣賞。

三、回味朗讀,練習背誦

1、寓言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寓言中的道理耐人尋味。老師帶來了《矛與盾》的動畫欣賞,大家輕鬆一下。

2、大家和着音樂試着背一背。

學古文沒有捷徑,唯有多讀多背,方能學以致用。大家隨着音樂一起背背吧!不會背的方再看看書,會背的大家一起背。

四、板書設計:

矛與盾

(堅)盾 莫能陷 (利)矛 無不陷

自相矛盾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採用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簡單複述。

通過學習,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而成的。

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做合理的想象,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一、創設情境、由鮮明意象導入新課(這個環節分爲兩個小點)

教師藉助多媒體或圖畫也可以是課文插圖,導出“矛”和“盾”。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講述對圖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後小結:“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爲後續的教學做鋪墊。

二、揭示課題

教師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兩樣武器,它們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設想,如果把它們的優點集合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呢?

〖第二環節〗

藉助識字工具閱讀課文,交流識字(這個環節分爲3個小點)

1、學生自行閱讀課文,藉助字典、工具書查閱生字,認字。(這個活動也可以放在學生預習時就完成)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聯繫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在學習夥伴間交流識字方法。(因爲學生已經有兩年多的識字經驗,到了三年級上學期末,學習課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讓學生自由識記。)

以“摘蘋果”、“抓鬮認字”、組詞等遊戲形式檢查認字情況。

〖第三環節〗

1、讀讀畫畫,瞭解坦克的由來(這個環節分爲8個小點)

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

2、再次默讀課文,並思考“發明家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中在一起發明坦克的?”要求默讀時找出有關段落,畫出關鍵詞語。

(本訓練旨在讓學生在閱讀課文1──4自然段的同時,勾畫具有總結性的詞語:“比賽想法發明”,勾畫完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是怎樣從這三方面寫發明家發明坦克的?

3、學生在交流中學習詞句。

4、學生交流時側重於兩個訓練點:

⑴ 理解這幾個段落中較難理解的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⑵ 體會比喻句的妙用。這個訓練點分爲如下幾個步驟:

首先,教師出示兩個句子,學生比較a、b句子的不同點,體會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處。

A:對方的矛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B: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髮現,因爲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進攻得非常激烈,發明家纔會感到“難以招架”、“緊張危急”,纔會產生髮明坦克的想法。

在這裏,結合對比喻句的體會,理解詞語“難以招架”、“緊張危急”。

5、讓學生思考比喻詞替換及用法,懂得替換了比喻詞,比喻句的意思不變。(這個練習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的習題進行訓練。)

“對方的矛雨點向自己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6、讀書作畫,理解發明家想法:

學生邊讀書邊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畫出坦克的樣子,注意畫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點,結合作畫,指導學生說說矛和盾與坦克有什麼聯繫,或議一議發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學習第五節,理解內容,記憶詞語。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五節,找出喜歡的詞語和同學交流一下理解、記憶詞語的方法。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諸如“合二爲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的詞語等)

學生讀了課文後,想想哪句話對自己的啓發最大?聯繫課文內容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在學習最後一段時,更深化理解課文的中心)

〖第四環節〗

1、拓展思路,展開想象,進行說話訓練(這個環節分爲3個小點)

雜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或課外查閱到的知識舉例說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也可以結合《同步訓練》中最後一題“互動天地”進行說明。

質疑:讓學生指出課文裏不明白的地方。

解釋:引導學生尋求答案。

〖第五環節〗

總結:同學們,讓我們也像發明家那樣,開動腦筋,仔細觀察,成爲新事物的發明者吧。

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

2、選用“…如…般…”或“…像…一樣…”寫一句比喻句。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三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古代燦爛文化的載體。文字言簡意賅,又不失生動形象,表達了深遂的思想,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某種含蓄和幽默。在國小高年段學習少量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這將爲他們以後進一步瞭解並熱愛祖國文化打下基礎,並對其一生的文化素養的形成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矛與盾》是人教版小語第十二冊最後一組《古代寓言兩則》裏的第一則文言文寓言。文字簡練形象,寓意深刻明瞭,用人物說的話作爲點睛之筆蘊含寓意。憑心而論,學生在接觸文言文時,難免覺得拗口難讀,晦澀難懂,產生畏難情緒。這則文言寓言,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註釋可供藉助,國小生讀起來就容易多了,加上在第十一冊已接觸過文言文,學生多少有了一些學習基礎和經驗。因此,文言文的教學仍應堅持以自讀爲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積累的策略。

不過,《矛與盾》這則文言寓言將理解古文的意思,領悟寓言的寓意兩者加在一起,爲學生學習古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教學這樣的課文時,教師往往教學生弄懂文言詞句和整篇課文的意思,懂得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就行了,這種只關注知識和能力的“雙基”目標以及簡單的德育目標,在新課改背景下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藉助文言文的文本特徵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學呢?如何讓學生經歷文言寓言學習的過程,並在體驗學習過程中領悟寓意呢?我們仔細研究了教材,充分藉助文言寓言的文本特徵,巧妙設計,嘗試了“情境引領,讀爲根本,拓展積澱”的特色教學方法,力圖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學古文的樂趣。

一、情境爲線,古文爲珠,串起一片精彩。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字一句總關情。文言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同樣離不開文字創造的具體情境。《矛與盾》是文言寓言,具有寓言生動可笑的形象,諷刺誇張的手法,創設適合學情的教學情境,使情境貫穿教學始終,可以優化文言文課堂教學。

1、導語引渡——未入文辭先入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伊始,一曲悠揚的古樂,一幅精美的畫卷將學生帶入到兩千多年前的集市,順勢設置懸念,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打動了學生的心扉,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學生興趣盎然,輕鬆自如地走進了古香古色的文言世界。

2、模擬表演——身臨其境品意境

課堂上,我模擬古代集市,讓學生自由組合,進入角色表演。孩子們帶着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內心體驗,內化了語言文字。憑藉這種身臨其境的知覺,學生在情境讀文後覺得文中“鬻”者的可笑,領悟到了寓言的深刻寓意。學生的表演微妙微肖,舉手投足間無不古韻十足。

3、情境評價——此情綿綿無絕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從大環節的創設到過渡語的斟酌,處處含情,情境的創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我竭力以情境化的語言貫穿文言文教學,多次用語言再現楚人賣矛和盾的場景,讓情境延伸,使學生始終置身其中去讀懂這則寓言。如“瞧你得意的樣子,這面盾有什麼值得你誇耀的?”“爾等真會譽矛也!”儘可能多地使用精煉的文學語言,如半白半文的導語,創設情境的評價語潛移默化地帶着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去讀去悟,給予學生更多的文化薰陶,力圖通過與文言文的“親密接觸”,帶給孩子們一份走進古典文學的驚喜!

二、字字珠璣,張馳有度,讀出知情理趣。

語言教學着重於讀,文言文教學更基於此,且文言文教學與普通精讀課文的讀相比,更應着重於讀。不讀就顯不出語言的特點,就品嚐不出文中的韻味,就難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要反覆讀,多讀,才能理其義。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做到了“四讀”。

1、正確流利的整體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這節課上,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自己讀書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習古文的興趣。進入新課時,我賦有韻味的範讀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點燃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熱情。最終把背誦課文變成了自覺行爲。學生神情專注,搖頭晃腦,沉醉其中,讀得正確流利,讀出停頓、節奏,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2、深入理解的感悟讀

“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我在巡視學生對照註釋讀懂句意時,十分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注重對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提煉。如:一邊讀一邊看插圖,標明註釋快速學習,聯繫上下文猜讀,這些都是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不可缺少的柺杖。尤其是對照註釋,揣摩句意。如果將學習文言文比作一幅國畫,那麼這一步是一個局部精細勾勒的過程。經過這一步,課文的文言形式已在學生頭腦中逐步稀釋爲相當的本站。這些學習方法從學生中來又迴歸於學生中去,學生在讀通的基礎上再去讀懂。

學生在讀“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兩句時,很自然地將對古文的理解和讀緊密地結合起來,讀得有滋有味,讀出了張揚誇耀的語氣。體會到楚人說話言過其實,自相矛盾。學生在潛意識中明白了讀能幫助理解,而理解又能促進朗讀。

3、感同身受的個性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在指導朗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時,我不僅充分藉助文中插圖,還創造性的編加插圖,再次將學生融入情境,鼓勵學生設想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人在問這句話時的語氣、節奏,嘗試個性朗讀。於是,白髮蒼蒼的老者、年輕氣盛的小夥子,活潑俊俏的小姑娘,一臉稚氣的孩子,紛紛從遠古走來。文言語言如同己出,吟誦如吐心語,極具個性的朗讀活躍了文言文的課堂。

4、拓展延伸的積累讀

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用自己的話講故事,熟讀成誦。鼓勵學生以一篇帶多篇,課外繼續接觸文言文,努力實現“語文課堂與生活零距離。”在一次次的拓展積累中,學生的語文功底、頓悟理解力也會漸漸厚重起來,對文言文的學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真乃“言有盡而意無窮”。

和諧、幽默、歡快的氣氛充溢着文言文教學的課堂,學生從讀通到讀懂,最後熟讀成誦,達到了“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四

教材說明:

《矛與盾》是一篇文言文,它通過簡潔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理解句子,能講述寓言故事。

3、懂得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學會學習文言文方法,理解意思,熟讀成誦,明白道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大家曾經學過寓言,知道寓言往往假託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古代寓言更是寥寥數語便能表情達意。古代思想家韓非子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寓言《矛與盾》,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去看看吧!

2、簡介韓非子

3、老師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矛”字和“盾”字。

4、什麼叫矛,什麼叫盾?確切地說,矛用來(刺),盾用來(擋)。什麼叫矛盾?(手捂住“與”)(說話前後不一致即矛盾)。

我們今天要學的古代寓言就和這兩樣兵器有關。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文言文的訣竅。不過,學文言文的難點,也在於讀。

2、第一次讀:

要求:

①一句一句地讀,把音讀準。

②把你認爲難懂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指名讀,師生正音。

4、師範讀。(生評)你認爲老師是怎麼讀懂的?

5、板書方法:理解意思、多讀。請大家也試一試。

三、再讀理解,明白寓意

文言文不僅要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的是要讀懂。這是朗讀文言文的前提。常言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咱們先靜下心來,再讀課文。

1、出示閱讀提示,學生默讀理解

2、全班交流。

⑴“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楚國有個賣盾和矛的人,他誇耀他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什麼東西都穿不透,”

你從文中哪個字讀懂他在誇耀的呢?“譽”是誇耀的意思。誰來噹噹這個楚人讀讀這句話,誇誇這面堅固無比的盾。

師: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可以加上表情和動作,先自己吆喝吆喝,練習一下。(學生自主練習朗讀)

男女生分讀。

(小結過渡):我們藉助註釋讀懂了第一句,那個楚人在那兒一個勁兒的吆喝,誇耀他的盾無比堅固什麼東西都穿不透。他話雖不多,但很有用意,這個楚人很會做生意!不信?咱們接着往下讀。

⑵“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又誇耀他的矛說:“我的矛很鋒利,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穿透的。”

想象一下他在集市上叫賣的樣子,試着讀讀這句話。

他先譽盾接着又譽矛,大家再讀一讀這兩句話,仔細體會一下,楚人誇矛和誇盾時說的話有什麼不同。

分組讀1、2句。

⑶“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那聽了楚人的一番吆喝,到底有沒有人買呢?你從書上哪個地方知道的?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指導個性朗讀

⑷小結過渡(教師引讀前三句)

——“其人弗能應也。”

師:聽了旁人的質問,那個楚人有什麼反應呢?

生:那個人啞口無言。

⑸師:大家再看看圖,瞧他瞠目結舌、無言以對的可笑樣子。面對旁人的質問,他爲什麼答不上話來呢?小組討論一下,幫那個人總結一下教訓!

小組討論發言:楚人言過其實,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⑹你在生活中遇到類似自相矛盾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說。

⑺師:咱們不僅把這則寓言不僅讀通了,讀懂了,而且還明白了其中蘊含的道理。你們真棒!學古文就是需要反覆的品味,

讓我們共同來感受一下吧。大家一起讀吧。分角色讀。

四、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1、師:寓言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寓言中的道理耐人尋味。你可以和你的夥伴讀一讀,背一背,講一講,演一演。

2、學古文沒有捷徑,唯有多讀多背,方能學以致用。指名背。大家一起背背!

3、學生用自己的話講這則寓言故事?

(展示學生的表演)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藉助註釋、插圖讀懂了《矛與盾》,領略了古代文言文獨特的韻味。它是那樣凝練,僅僅只用53個字,讓我們逛了逛古代的集市,認識了一個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咱們今後說話做事可不能像這位老祖宗一樣自相矛盾喲!

2、課後作業。

向親朋好友複述故事,聆聽他們的體會。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啓發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成語,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通過以前的學習和課外閱讀,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場“成語大比拼”活動。請看大屏幕。

師:的確,中華民族有燦爛悠久的文化,成語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們要多多學習成語,積累成語。今天我們就再學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2、板書課題,觀察課文插圖,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體)

二、精講課文。

1、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內容嗎?請自由朗讀故事。

2、那誰願意來讀讀課文?

3、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1)教給學生概括故事主要內容的方法。(先說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經過、事情的結果。)

(2)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戳”(教師板書字形,動作演示“戳穿”)

在這個故事中,是什麼“戳”什麼?

(4)他是怎麼賣他的矛和盾的?(邊叫邊誇)順勢幫助學生區分“買”和“賣”。

(5)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誇口)(板書)

3、“誇口”是什麼意思?(說大話。)他是怎麼說的?他先誇自己的

(盾---堅固得很-----什麼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誇自己的

(矛----銳利得很-----什麼盾---都能戳穿)。

(1)誰來讀讀這位楚國人的話。

(2)誰再來學學這位楚國人誇誇自己的“矛”和“盾”。

(3)聽了這位楚國人的話,有人買嗎?爲什麼?

對,他們沒買,因爲他們聽出了這位楚國人話中有問題。有什麼問題?

(他說話前後不一致,相互牴觸)

4、如果你是其中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指導讀好問話。(設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讓學生品味語氣。)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有什麼反應?

(1)只能——“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着嘴巴說不出話來。)

(2)“張口結舌”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____,回答不出來了。(啞口無言,目瞪口呆,理屈詞窮,無話可說……)

(4)他爲什麼張口結舌?他敢試給大家看嗎?爲什麼?

(5)拓展思維練習:如果試的話,會有什麼的結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盾不______,這跟他說的哪一句話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說明矛不________,這跟他說的哪句話相牴觸,這兩種結果,最終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四、課本劇小表演。

五、聯繫生活,明道理。

1、通過學習課文和剛纔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說話、做事不要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實事求是。

2、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後矛盾對他會有什麼後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如果有,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後果?

六、拓展作業:

看看下列句子有無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計他今天一定不會來參加會議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廣場上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紅旗。

5、我國的藝術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畫就是僅有的一個。

6、我的家庭作業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

七、質疑提問。

八、作業佈置: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課外閱讀2—3個成語故事。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六

教材分析:

本文通過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互相牴觸而不能自圓其說的故事,告訴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學生分析:

瞭解寓言故事不成問題,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然後聯繫實際談感受。

設計理念:

以自瀆爲主,重在感悟積累。

教學目標:

1、理解文言文詞義句義,能講述文言故事。

2、有感情朗讀,能背誦此文。

3、懂得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意思,熟讀成誦,明白道理

教學流程:

一、教師導語

1、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怎樣學習寓言。

2、什麼叫文言文,怎樣學習文言文。

3、題解

二、讀通語句,整體感知

1、教師泛讀(或聽錄音)

2、領讀

3、自由練習朗讀

4、指名朗讀

三、讀懂課文,對照註釋自悟句意文意

1、讓學生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後註釋,揣摩句子意思。

2、彙報交流

3、指名把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

4、自由練習講寓言故事

5、練習感情朗讀

6、生齊讀(要求讀慢一點,學會吹噓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駁的語氣)

四、揭示道理,發散思維

1、提出問題,學習小組分析討論

2、彙報小結

五、總結全文

六、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七、作業:

1、幫助楚國人賣出矛和盾,該怎麼做?

2、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

板書設計: 矛 與 盾

↓ ↓

利 ←→ 堅

自相矛盾(可笑)

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課後反思;

1、開門見山直接引入話題更好,這樣可以爲下邊的教學留出更多的時間。

2、課堂教學密度還是不夠大,所以由於時間關係部分教學環節沒能在課時內展現。比如:逐句理解全文後,應請一名學生把句子意思連起來講一遍,這樣可以當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然後再自由練習講寓言故事,加深對寓言的理解和鞏固。再比如:沒有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所以教學能否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也就成了未知數。

3、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放有收,那麼怎麼放,又怎麼收是今後教學過程中值得思考的問題。

4、在課堂教學中,你不知道會出現什麼狀況,所以必須做足準備,迎接挑戰。對於設計好的教案必要時還要靈活地刪繁就簡。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七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將個故事,好不好?

有個年親輕的小夥常在人家面前誇自己:“我呀,世界最聰明的!只有一個人可以和我比只有他比我聰明,他是張三。”

同學們,你們發現他的話有什麼不妥嗎?(學生討論)———“自相矛盾”

同學們,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一篇文言文《矛與盾》(教師板書)

齊讀課題。

二、初讀文本。

1、多媒體出示課文。動畫:買矛與買盾

(接近性原則:考慮學生的生活貼近性,讓學生從形象上感知。)

2、教師範讀課文。

3、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請大家抓緊時間,自由出聲地朗讀課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讀流利。

——誰願意讀讀這則故事?

——全班齊讀。

三、讀懂文本。

1、教師導學。

(1)這個人是怎樣誇矛和盾的?用書中的話說。

(板書:矛之利,於物無不陷;盾之堅,物莫能陷。)

(2)這兩句話用自己的話如何說?看哪個同學說的最好!(鼓勵學生在理解中應用)

(3)“陷”是什麼意思?(看註釋)矛非常鋒利,對於所有的物體都不能穿透;盾非常結實,所有的東西都不能穿透。

(4)有誰能上來做一做這個動作?

2、學生自學。

延伸文本。想一想,如果真用這支矛去戳這個盾會怎樣?

盾破——說明矛利;矛毀——說明盾堅;

盾矛皆毀——兩者都不好;盾矛完好——矛不利。

3、教師設計準備道具,在具體生動的情景中增加理性認識。

四、動畫配音,鞏固文本。

1、同學們不但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而且能把意思讀懂,真了不起!爲了獎勵大家,

老師請同學們再看一段動畫片(配音樂),你們願意嗎?(再出示動畫片)

2、請學生給動畫片起名字。(時間充分的話要讓學生講講理由)

3、真可惜,這段動畫片沒有聲音,你們願意彌補這個不足嗎?

指名配音(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4、學生“合作”用自己的話譯文。

學生評價。

再指名配音。

學生上講臺表演

全班一齊用古文配音。

www本站uawen.本站cn總結:剛纔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語言,創造性地給動畫片配音,使這段動畫片更生動,更鮮活。謝謝大家!(鼓勵學生朗讀和嘗試)

五、寫中明理,在探究中掌握課文寓意。

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如果真用這個矛去刺這個盾,會怎樣?說明什麼?

此時此刻,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對這件事有所感悟,你可能明白一個什麼道理,也可能

有一些話想對楚人說,還可能有一些話想對自己說。現在就請你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出來。

1、學生寫話。

2、全班交流。

六、(放飛想象,拓展延伸)同學們,我們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事情?大家來說說,怎麼樣?

請說的好同學上講臺演示。(教師用音樂配音,營造恰當的教學情境。)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能聯繫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說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2. 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瞭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等方法,學生體會出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學生再進一步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爲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初讀課文,瞭解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生字新詞。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麼作用呢?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這裏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矛是攻擊別人的武器,而盾是防禦的武器。爲後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件 生字、生詞卡片,認讀。

指導識記字形,可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掛、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鞏固新詞。

4.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教學中要着重倡導在文章的大的語言環境下感悟語言。只抓孤立情節理解課文,學生常常會出現被動跟隨的狀況。先從整體入手,再重點關注情節,學生對情節語言的感悟會是豐富、生動的,將會更深刻的理解語言文字的真正內涵,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4.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5.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 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啓發?這兩個問題作爲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小結課文

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可以是生字學習方面的,也可以是有關課文內容學習的收穫。教師適當概括補充。

五、指導寫字

1.出示14個生字,要求:學生認記生字,並觀察哪些字最難寫,等一下給同學提醒。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

a.學生觀察這7 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 個字的佈局。

3.學生提醒哪些字最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作業:

1、抄寫生字2遍,註上拼音。

2、熟讀課文,思考“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啓發?

板書設計: 25.矛和盾的集合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附課文:

矛和盾的集合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裏保命的蝸牛與烏龜。自衛,是爲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裏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爲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九

學習目標

①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爲用得好的詞語。

③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關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 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課前準備

①生字卡片。指導寫字的多媒體課件。

②矛和盾的圖片。

③錄音機及本課的朗讀錄音磁帶。

第一課時

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①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

②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④自己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①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④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啓發?

這兩個問題作爲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求會寫的14個字。

②重點指導7年左右結構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戰 神

a.引導學生觀察這7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個字的佈局。

③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實踐活動

蒐集能說明課文最後一句話含義的事例,準備交流。

第二課時

複習問題,揭示目標

上節課我們提出了哪兩個問題?教師出示問題:

①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②“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啓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兩個問題。

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先帶着以上兩個問題自主閱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註。

②小組內交流。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並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請這個同學做好記錄,整理其他同學的意見。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④感情朗讀全文,讀後讓學生繼續質疑、釋疑。

聯繫實際,加深理解

①師出示課文的結尾。

②齊讀這段話。

③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課前蒐集到的事例,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寫字抄詞

①練習其他7個生字。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實踐活動

①摘抄你認爲課文中用得好的詞語。

②蒐集一些發明家的故事,開一個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