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微課程教學設計【精彩多篇】

微課程教學設計【精彩多篇】

微課教學設計方案 篇一

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分層閱讀《追趕天邊的彩虹》,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說話,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1、藉助《追趕天邊的彩虹》,展示孩子們的閱讀水平,激發學生的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2、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說話的能力。訓練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激發閱讀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班級大部分同學都是識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漢字,有什麼好處呢?

2、指名學生說。

3、是啊,掃清了識字的障礙,我們就可以自己閱讀,看更多有趣的課外書了。我們的同步閱讀《追趕天邊的彩虹》這本書,就是我們星級表裏的詞語串成的文章。同學們,你們有信心讀好嗎?(有)

二、明確標準

1、我們的口號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級!”下面我們來到——“同步閱讀”大擂臺。老師指課件:

同步閱讀的評價標準:

一顆星:清晰響亮;

二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

三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有感情。

認真傾聽,遇到帶點的句子能模仿說話,獎勵兩顆星。

三、同步閱讀擂臺賽

1、每位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篇來讀,特別長的讀一兩個段落。學生自由練讀(學生特寫)

2、四個大組推薦代表來打擂,根據朗讀情況,全班同學用手勢評價等級(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師根據大多數同學的意見,結合自己的評價,當場在課件上點擊星數。比兩輪,總結擂臺賽的結果,給予表揚。最後獲勝的小組參與打擂的同學獲得卡片等獎勵。

【設計意圖:在打擂的遊戲中,展示讀書本領,老師點撥,同學互助,激發讀書熱情,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的同時,爲課外閱讀做準備。】

微課程教學設計 篇二

《三角形的面積》微課程教學設計

洛陽偃師第二實驗國小 龐改霞

學習內容:蘇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數學《三角形的面積》。學習目標:

1、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探索並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地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並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學習重點:理解並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習難點: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具準備:學生準備三種類型三角形(每種類型準備2個完全一樣的)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習過程:

一、先學探究 ■先學提綱

1、出示一個底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平行四邊形。 這是一個什麼圖形?它的面積如何計算?

2、你是怎樣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

3、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怎樣計算?

4、激情引入:三角形面積怎樣計算?

■學情預判: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可能有點困惑,這一點要加強教學。二.交流共享

■後教預設:出示二個板塊的掛圖,通過觀察思考,解決問題。【板塊一】學習例4:

仔細觀察這3個平行四邊形,請說出如何求每個塗色的三角形的面積?

你是怎樣求出每個塗色的三角形的面積? 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究竟有怎樣的關係? 三角形的面積應當如何計算?

思考:

1、能否把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哪個圖形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你有哪些發現呢? 【板塊二】學習例5:

1、出示例5: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 2.啓發提問:

(1)、能否把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哪個圖形呢?(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你有哪些發現呢?(3)、你能否依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呢?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

(1)學生拼擺,教師加以指導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3)思考: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能幫助我們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嗎?爲什麼?

②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4.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1)組織學生利用手裏的學具試拼。(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突出旋轉、平移)

教師提問: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5.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來拼.(1)由學生獨立完成.(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6、提出問題:

(1)、你發現兩個怎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2)、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3)、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板塊三】如何計算一個三角形的面積?

1、動手操作,推導結論:

(1)、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底。(3)、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高。

(4)、因爲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強調: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底,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高,可以說: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這個三角形等底等高。

2、思考:

(1)、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2)、求三角形的面積爲什麼要除以2?(強化理解推導過程)

3、知識拓寬: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麼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什麼?

s = a h ÷2 【板塊四】知識應用

一塊三角形的紙板的底是5cm,高是4cm。求三角形紙板的面積。5×4÷2=10(平方釐米)

答:三角形紙板的面積是10平方釐米。

三、反饋完善

1、判斷:

(1)兩個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長方形。

()(2)三角形面積一定比平行四形的面積小。

()(3)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兩個形狀一樣,大小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2、選擇:

(1)兩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們的()一定相等。

a、形狀

b、周長

c、面積

(2)()的兩個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a、等底等高

b、完全一樣

c、面積相等

(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0平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是()平方米。

a、10

b、20

c、40(4)三角形的面積是20平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平方米。

a、10

b、20

c、40

3、做一做

你能計算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積嗎?

一個直角三角形,底是3釐米,高是4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一個鈍角三角形,底是5釐米,高是2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一個銳角三角形,底是2.5釐米,高是2.8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4、選擇適當的數據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一個銳角三角形,底是8釐米,對應底邊的高是7釐米,它的另一條底邊對應的高是6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5、想一想 畫一畫

下面中哪個三角形的面積與畫陰影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你能在圖中再畫出一個與畫陰影的三角形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嗎?試試看。

強調: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形狀不一定相同。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6、拓展練習

量出你的三角板(兩個任選一個)的底和高,然後算出它的面積。

7、課外延伸

大約在2000年前,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的“方田章”就論述了平面圖形面積的算法。書中說:“方田術曰,廣從zhòng步數相乘得積步。”“方田”是指長方形田地,“廣”和“從”是指長和寬,也就是說:長方形面積=長×寬。還說:“圭田術曰,半廣以乘正從。”就是說:三角形面積=底×高÷2。

四、總結回顧: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微課程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設計,簡單地說,就是指教育實踐工作者(主要指教師)爲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下面是關於微課程教學設計模板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教學目標

1、明確什麼是比喻句,瞭解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和作用。

2、掌握識別比喻句的方法,會正確識別比喻句。

3、瞭解寫比喻句要注意的問題。能試着寫出一些比喻句。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明確什麼是比喻句,瞭解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和作用。

難點:正確識別比喻句。

三、

教學過程

1、猜謎導入

我們先來玩一個猜謎遊戲吧,“身體輕又輕,空中來飛行,有時像棉花,有時像魚鱗。”(猜一自然現象)——是雲,你猜到了嗎?句中用像棉花,像魚鱗,這樣具體的事物來表述抽象的自然現象——雲。這種比喻敘事很重要,能體現一個人的文采,我們可要好好的學一學比喻句了。

2、瞭解什麼是比喻句,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和作用。

比喻句在一年級兒歌《小小的船》中出現過,在三年級上冊三單元第十一課積累過,在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我的發現”中又特別提出了。

那到底什麼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請看一組例子:

(1)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掛在夜空中。

(2)茫茫的草原彷彿一張無邊無際的地毯。

上面這些就是典型的比喻句,這些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小船”,把“草原”比作“地毯”。通過打比方,你是不是覺得這些句子更加形象,更加生動了呢?

從這些例句中,我們看到,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爲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詞(表示比喻關係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詞有像、好像、似的、如同、彷彿、宛如……

比喻句能生動形象地寫出本體的特點,增強語句的感染力,能起到修飾語句的作用。

3、學會判別比喻句的方法

我們如何來判別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常用的方法是“三看一比”法,一看句中有沒有本體,二看句中有沒有比喻詞,三看句中有沒有喻體。“一比”就是把本體和喻體相比,看本質是否相同,本質不同,那就是比喻句。請看三年級下冊第三課《荷花》中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在這個句子中本體是荷葉,比喻詞是像,喻體是大圓盤。再把本意和喻體作比較,荷葉和大圓盤本質不同。通過“三看一比”法,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比喻句。

再來看兩個句子:

(1)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2)老師像媽媽一樣年輕漂亮。

用“三看一比”法,我們就知道這兩個句子都不是比喻句。

4、寫比喻句要注意:

(1)感情鮮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個鬼子軍,兩眼紅紅的,像剛吃過死人的野狗。”(《小英雄雨來》)這個比喻句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惡的形象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

(2)本體和喻體不能爲同類事物。如“小明長得像爸爸。”這樣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3)本體和喻體必須有相似之處。如“這堆草垛像石頭一樣擋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頭雖然不同類,但沒有相似之處,這種比喻不恰當。

(4)作比喻的事物要具體,爲人所熟知,運用比喻時要有創新。如“他打破了一塊玻璃,嚇得像妖怪一樣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東西,極爲費解,因此不能達到比喻的藝術效果。瞭解了寫比喻句應該注意的問題,我們就掌握了比喻句,你掌握了嗎?

5、練習鞏固

(1)讀一讀,再寫幾個比喻句。

① 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說——勤勞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

②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③ 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

④ 喜訊傳來,人們不約而同的涌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2)判斷下面的句子中哪一個屬於比喻句。

① 像只無頭的蒼蠅,到處亂鑽。

② 教師是園丁,我們是花朵。

③ 他走路的樣子很像他爸爸。

④ 一陣風吹來,樹上的梨兒像在對我們點頭微笑。

6、結束

希望你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好的應用比喻句。謝謝您的收看,再見!

微課教學設計方案 篇四

主備人:使用班級:1-22

使用日期:

1、使學生明白什麼是“逆向思維”

2、學會在寫作文中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

使學生明白什麼是“逆向思維”

學會在寫作文中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

講練結合

一、導入

二、什麼是逆向思維?

“反彈琶琶”即逆向思維在寫作中的運用,“反彈琵琶”作文學……。所謂逆向思維,即克服思維定勢,從問題的相反方向進行思索,從而顯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逆向思維法就是反過來想一想,不採用人們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而是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逆向思維法具有挑戰性,常能出奇制勝,取得突破勝解決問題的方法。

“反彈”就是從某論點的對立角度去確立新觀點,去闡發新見解。"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異思維的一種形式和結果,是經過了多種多樣方向的"求異"之後,最終確定了朝原來的"信息"相反(或相對)的方向發展的一種表現,即是一種逆向求異思維。運用逆向求異思維的方法,立意纔會有新的意境,發人深省。例如:

1、阿拉伯的一個大財主,對兩個兒子說,你們去賽馬,終點是沙漠中的綠洲,誰的馬後到,我的全部財產就給誰。兩個兒子聽後,都騎上自己的馬,緩慢的行走,太陽炙熱,沙漠烤人,沒過多久,兩個人便熱得支撐不住了。正巧一個“智多星”路過這裏,給他們出了一條妙計,讓兩人換馬騎。因爲父親說要看哪匹馬後到,兩人一換馬,比慢的賽馬就變成了比快的賽馬。換了馬,騎的是對方的馬,對方的馬先到了,自己的馬就會後到。這個辦法看起來只是換了一種騎法,實際上是換了一種思維方式,換了一個角度分析問題。這個問題若只是從正面講話進行思考,是根本解決不了的,只有從反面去考慮,纔可將問題解決。

2、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星期六的早晨,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牧師在準備講道,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反彈琵琶”作文學……》。那天下着雨,他的妻子沒在家,他的小兒子吵鬧不休,令他心煩。他無可奈何地他拿起一本雜誌,一頁一頁的翻着,他翻到了一幅色彩鮮豔的大圖畫——世界地圖。他把地圖撕成碎片,丟在地上,對兒子說:“小約翰,如果你能把這些碎片收攏,我就給你兩角五分錢。”牧師以爲這件事會花費小約翰上午的大部分時間,免得再反煩他。沒想不到十分鐘,小約翰就來敲他的門了。牧師見兒子如此快地拼好了那地圖,十分驚訝。他問道:“小約翰,這件事你怎麼做得這麼快?”小約翰回答說:“這很容易,在地圖的背面有一個人照片,我把這個人的照片收攏,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是正確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時侯若從反面去思考、去解決,會找到更好的方法。

正是,反彈琵琶是逆向思維方法。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時,常常有“卡殼”的現象,會感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此時如果折回來從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時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這種把通常的思維反過來,在對立的思維道路上打開新局面的思維叫做逆向思維。

三、逆向思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學會逆向思維,敢於提出與衆不同的見解,敢於破除習慣的思維方式和舊的傳統觀念的束縛,跳出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老框框,大膽設想。發前人之未發,化腐朽爲神奇,標新立異。

2、立論要經得起推敲。逆向求異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或特定的社會背景中進行,只有嚴格遵循客觀規律,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果把“反彈”誤爲“亂彈”,立論偏頗,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貽笑大方。

3、有時,"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現爲局部範圍的補充、發揮,並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採的觀點?沒有異想,哪來天開?","熟不一定生巧","弄斧應到班門","不看風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或特定的社會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對於這一類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嚴格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嚴肅地探索,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避免從-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反彈”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觀點都能逆向求異。那些違反科學道理,有悖於人們共識和傷害人感情的“反彈”,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擋車”,貶抑螳螂已成共識,你若想褒揚它,想借此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人們將難以贊同。我建議同學們用“反彈”這一手法時還是先作一番思考。一般來說,以下幾種情況不適用“反彈”。

一是自古以來人們公認的道理。比如“尊老愛幼”,你不能說要“欺老騙幼”。

二是一些寓言、神話、成語、典故,不能單從表面字意理解,而應把握其內在含義。如《愚公移山》告訴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種精神,如果從愚公的做法這一角度思考,得出:移山不如搬家“這一結論,這是有悖於出:移山不如搬家“這一結論,這是有悖於寓言的原意的。

三是對名人的優秀事蹟不宜反彈。

四是對國家政策、路線、方針、不宜用反彈。

總而言之,我們寫文章要有新意,要敢於表達意見,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可以懷疑一切、否定一切。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範例 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本文。

3.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體會人、動物、植物(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教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引入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二、自主讀文,初步感知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懂;

2.個體質疑→組內探討→集體釋疑

3.抽讀、評議、正音。

4.感知內容:(學生暢談)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現────────────—,於是就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

──—。因爲它──────────────。

三、對話朗讀,培養語感

師引:這篇童話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鳥兒、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他們還會說話呢!

1.找出角色對話。用“﹏﹏﹏”畫出小鳥說的話,用””畫出、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說的話。

2.模仿朗讀(學生自主嘗試)選讀喜歡的角色對話。

3.出示對話,通過個別讀、對讀、組內演讀、師生互讀互議等方法來感悟角色,體驗心情。

小鳥大樹

“好。我明年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着我吧!”“再見了,小鳥!明年請你再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樹根“站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麼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裏去了。”

(鳥兒向山谷裏飛去)

“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他被機器切成細條兒,做成火柴,運到村子裏賣掉了。”

(鳥兒向村子裏飛去)

小姑娘

“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火柴已經用完了,火柴點燃的火,還在燈裏亮着。”

4.想一想,說一說:

伐木人來砍大樹的時候,樹對伐木人說:”──────────”

四、延伸拓展,自主發展

1.師:大樹還在嗎?鳥兒又怎麼認爲的?

2.有感情地回讀大樹與小鳥的對話,再次體驗大樹與小鳥的情意。

3.出示:“兒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歌兒,鳥兒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飛走了。”

學生自讀思考:鳥兒盯着燈火看的時候,在想:

鳥兒唱完歌兒,對着燈火看的時候,在想:

出示:跳躍的燈火、抒情音樂。學生靜悟,對着燈火說出自己的心裏話。

板書:

去年的樹

信守諾言 珍惜友情

第二課時

一、演一演

1.小組分角色表演故事,進行評價,評出最佳演員。

2.餘念:鳥兒明年還會來嗎?續編故事。

二、寫一寫

1.你想對鳥兒說些什麼呢?請想一想,再寫下來。

2.大家交流,評價。

微課教學設計方案 篇六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對文本的理解能力也較多停留於形象的理解。本人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就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認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學生容易不求甚解,停留於表面的讀。故事呈現了小燕子的觀察結果。對小燕子的細心觀察並未提及。因此,本人設計了引導學生想象小燕子觀察過程的環節,力圖讓學生感受到小燕子的細心觀察,並以樣的感受爲基礎進行朗讀和語言訓練。

1、由小燕子觀察的結果想象小燕子觀察的過程和方法,理解媽媽爲什麼會誇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瞭解事物的特徵。

2、感悟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練習用“一次比一次______”誇小燕子。

想象法表演法質疑法

一、引入故事,進入情境

在《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個故事中,燕子媽媽叫小燕子去菜園裏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小燕子去菜園看了三次,每次看到的都不一樣。最後,燕子媽媽笑了,說:“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二、提出質疑,明確目標

(老師,爲什麼燕子媽媽誇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呢?)

你提了一個很多同學都想知道的問題。我們慢慢來理解好嗎?

(好的!)

三、細讀課文,瞭解結果

現在,我們來看:小燕子去了三次菜園,每次看到了什麼?

我們先來讀一讀這些句子。生讀。

(老師,我知道了:

第一次,小燕子看到冬瓜大,茄子小!

第二次,小燕子看到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第三次,小燕子看到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四、建構意識,練習說話

你的回答很準確。燕子媽媽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那麼小燕子的進步在哪裏呢?

我們來想一想小燕子三次去菜園,分別是怎麼觀察的呢?

分辨大和小,難不難?(不難!)是的,也許遠遠地看一眼就知道了。

冬瓜和茄子的顏色,遠了看不清楚,走近了,認真一點才能分辨出來。所以小燕子要認真地看一下才能發現了。

你們看,冬瓜皮上的細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容易發現嗎?

(很難發現,因爲它們太小了。)

那你們想一想,小燕子要怎麼看才能看清楚呢?好,請同學表演一下:(學生演示:小燕子,飛近了,也許不僅正面看,還側面看,或者飛得很近,看了好一會兒,也許還用腳摸了摸才發現了冬瓜皮上的細毛;茄子柄上的小刺更少,更難發現,或許還被葉子檔住了,這時,小燕子就要飛到枝葉裏面去,用嘴巴啄一啄才能發現。)

現在,你們知道爲什麼小燕子三次看到的都不同了嗎?(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的觀察更加仔細、認真,所以每一次的觀察纔會有更新的、更好的發現。)

現在,我們也來誇誇小燕子吧!(生回答)

如果你是燕子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次比一次觀察得更仔細,更認真,你的心裏高興嗎?

那我們來當燕子媽媽,從心底裏高興地誇一誇小燕子吧。(生讀)

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我們應該怎樣觀察事物了嗎?

(我明白了:要認真仔細觀察,才能把事物看得更清楚!)

本次教學設計針對課文重難點進行設計,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其想象,在想象中建構意識,並練習說話。尤其值得推薦的是:教學不浮留於文字表面,能通過小燕子的觀察結果,引導探究小燕子觀察的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小燕子的認真和仔細。並引導學生在感悟中讀,在感悟中說話。真正做到把人文性和工具性融爲一體。

在教學形式方面:因爲是微課,爲了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虛擬了師生對話的形式。但是,在微課教學中,如何更好地落實朗讀和語言訓練,仍然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