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月光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讓讀者感動。課文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聽鋼琴曲時的感受,爲學生學習現實與聯想相結合的寫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第九個自然段。

2、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在創作過程中情感的變化,感受他對兄妹倆的同情和關愛。

3、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感受樂曲的美妙。

三、教學重點:

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初步嘗試在音樂中聯想並進行練筆。

四、教學難點:

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感受樂曲的美妙。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簡介,情境導入

孩子們,你們喜歡聽音樂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音樂,請大家靜下心來,閉上眼睛,默默欣賞(放音樂)。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是空間的藝術。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音樂讓你感受到了什麼?(請生回答)是啊,音樂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有一位作曲家關心民衆生活,感受人間疾苦,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他就是德國著名音樂家、作曲家貝多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世界名曲《月光曲》的創作歷程,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感知傳說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看到同學們輕輕地放下課本,相信這些詞語難不倒大家了,我們來讀一讀吧。

萊茵河 、入場券 、微波粼粼 、恬靜、波濤洶涌、琴鍵、陶醉、幽靜 、純熟、斷斷續續

3、誰能試着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請生答)

(三)研讀課文,體會感動

1、貝多芬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創作月光曲的呢?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到相關句子。

抓住幽靜一詞,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景,想象畫面。

2、在這樣幽靜的夜晚,正是這斷斷續續的琴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促使他走進茅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7自然段,找出茅屋裏的三次對話,用橫線畫出來。

(1)第一次對話是發生在誰和誰之間的?(盲兄妹倆)從第一次對話裏你讀懂了什麼?

預設一:從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哇!我讀懂了盲姑娘對音樂的渴望。

(2)你的理解很深刻,走進了盲姑娘的內心。

預設二:從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讀懂了哥哥因爲不能讓妹妹去聽音樂會而感到內疚。

(3)你真是個會設身處地爲別人着想的孩子。

預設三:從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讀懂了盲姑娘的善良。

(4)你的理解能力可真強,老師也同意你的觀點。

小結:兄妹倆的對話觸動了貝多芬的內心,貝多芬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啊”貝多芬把爲窮苦人造福當作一件幸福的事,所以聽了兄妹倆的對話,他毫不猶豫地走進茅屋。

3、分組讀第二次對話,體會人物內心。

4、貝多坐在鋼琴面前,彈起盲姑娘剛纔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激動地說(生讀盲姑娘的話)

小結:當盲姑娘感覺到是在聽貝多芬本人彈奏的時候,貝多芬也如獲知音,知音難遇,所以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只問盲姑娘(讀句子)

(四)想象曲境,讀讀寫寫

1、貝多芬不忍離去,他願意爲知音再談一曲。這時候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了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一層銀紗,顯得格外清幽,這時候,貝多芬按起了琴鍵,你聽!(播放音樂)

2、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每個人的頭腦中都徐徐打開了一幅畫面,兄妹倆身處這美妙的音樂聲中,更是心馳神往。他們彷彿看到了什麼?(齊讀第九自然段)

3、如果你是皮鞋匠,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預設一:他彷彿看到了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

4、你找得真準確,這是皮鞋匠看到的月亮剛剛升起時候的畫面。

預設二:他彷彿看到了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5、這是皮鞋匠看到的月亮穿過微雲的畫面。

預設三:他看到了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

6、這是皮鞋匠看到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7、如果你是盲姑娘,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8、此時,你們的腦海中一定也浮現出皮鞋匠看到的三幅畫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9、看到這三幅畫面,皮鞋匠的心情也在發生着變化。

10、月光曲一共分爲三個樂章,老師分別節選了三個部分,請你們聽一聽,那一段音樂配那一段文字更合適?在朗讀的時候該怎樣讀。

預設一:第一段音樂節奏緩慢,彷彿月亮剛剛升起來,我覺得第一段音樂配第一段文字更合適,在讀的時候語速要慢一點(請生試着讀一讀)

預設二:第二段音樂比較輕快,彷彿看到月亮越升越高的畫面,我覺得配第二段文字更合適,在讀的時候節奏加快(請生讀一讀)

預設三:第三段音樂比較激昂,節奏較快,配第三段文字比較合適,在讀的時候節奏更快,讀出激動的感覺(請生試着讀一讀)

10、黑板上呈現的三個畫面有一次定格在我們的腦海中,這些畫面是皮鞋匠親眼所見嗎?(不是)他是在音樂聲中想象出來的。根據音樂旋律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皮鞋匠聯繫生活實際想象到了大海。

總結:這是一種寫作方法,當我們看到美好事物的時候,也可以關聯生活實際,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把他們記錄下來。

11、欣賞音樂,想象畫面,並把畫面記錄下來。

五、作業佈置

選一首喜歡的歌曲,想象歌曲描繪的畫面,把這個畫面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月光曲》教學案例 篇二

一、導入

師:關於描寫月光的詞語你知道幾個?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潔。

生3:月光如水。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

師板書課題:

月光曲

師: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在欣賞《月光曲》之前,你想知道些什麼?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麼事?

生2:是什麼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裏要表達自己的什麼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

師: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認真地讀課文,讀課文之前我有一個要求,這個要求很簡單,但也很難。我要求一邊讀、一邊想、一邊思考,讀完之後就有話想說,想壓你也壓不住。只要有了這種激情纔是最好的閱讀。能做到嗎?開始!

生:……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來說說你的收穫?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師:你也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生5:我有個問題:“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爲什麼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再爲她彈一曲呀?

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6:因爲貝多芬被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打動了,所以要再談一首。

師:是的。貝多芬的演奏不單憑技巧,更重要的是注入了自己的感情。盲姑娘感情深深地吸引住了。貝多芬在這樣一個小鎮上,一所茅屋裏遇到了一個用音樂和自己進行感情交流的人,心情非常的(生:激動)此時,對於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並不重要,只想爲她(生:再談一首)。

師:還有誰願把自己的收穫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7:我也有個問題,貝多芬爲什麼連招呼也不打,就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纔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老師,我知道爲什麼?

師:請講。

生9: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10: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纔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11:他爲什麼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麼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你們還有問題嗎?沒有了我可要提了。我備課的時候讀了半天,剛纔你們也說了半天,文中寫月光曲了嗎?月光曲在哪兒?

生:在第九自然段。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誰來讀一讀?其餘的同學用波浪線勾出皮鞋匠所聯想到的句子。

生:……

師:聽了之後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眼前彷彿出現月亮從平靜的海面上慢慢地升起來,越升越高。突然,一陣風吹來,波濤洶涌。

師趁機板書:

海上升明月、月下海嘯圖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我覺得前面兩句要讀得輕而慢,後面要讀得快而急。

師: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師趁機板書:

輕柔、舒緩;急促、劇烈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後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

(衆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感情。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後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女同學讀前面兩句,男同學讀後面一句,看誰讀得好?

生:……

師範讀。

生練習背誦。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啊!兄妹倆都被貝多芬美妙的琴聲(生:陶醉了)連貝多芬走了都不知道,等他們醒來之後,兄妹倆會交談些什麼?前後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

表演過程略。

六、總結全文

師:美妙的音樂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遐思,會給我們帶來心靈的衝擊,會給我們帶來美的薰陶和享受。課餘大家多聽聽音樂,用心領會其中的意境,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請欣賞《月光曲》

(媒體播放。)

板書:

月光曲

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三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14個生字及相關生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二)能力訓練點。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樂的鑑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通過理解課文,瞭解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四)美育滲透點。學習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靈;並通過欣賞《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意境之美,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創設情境法,引導與點撥。

(二)學生學法。朗讀法、直觀感受法、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感情變化。

(二)疑點。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和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什麼聯繫?

(三)解決辦法

1、圍繞重點段和重點詞句,反覆讀、思、議,穿插教師的點撥。

2、傾聽《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緒變化,想象其意境。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讀書與交流,給學生播放《月光曲》錄音,佈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讀書、感悟。

2、小組內交流與研討。

3、班上彙報。

4、聽鋼琴曲《月光曲》。

第一課時

(一)音樂導入

1、播放鋼琴曲《月光曲》。

2、讓學生自由暢談聽後感受。

3、簡介《月光曲》。

剛纔我們聽的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鋼琴曲,它是由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那麼它描繪的到底是怎樣的景象呢?它是怎樣譜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板書:10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彙報初讀收穫。

(1)字、詞的掌握情況。

①認讀生字、生詞。(出示生詞卡片)

②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

(2)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3)交流初讀感受。

①貝多芬爲貧窮的盲姑娘彈曲子,說明他有同情心。

②貝多芬爲盲姑娘彈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興創作的。

(4)質疑問難。

貝多芬在給盲姑娘彈奏一曲後,爲什麼還要彈第二首?第二首曲子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此曲有什麼聯繫?

(三)課堂練習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讀讀課文,說說已懂了什麼。

2、明確本節課探究目標。(學生提出的疑點)

(二)探究課文

1、自讀,圍繞重點段、重點詞句進行感悟,將感悟結果以批註的形式寫在書上。

2、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時加以引導或點撥。

3、班上彙報。

針對“貝多芬走進茅屋,爲什麼彈完一曲,又彈一曲?”這一問題進行交流。

(1)貝多芬在各地巡迴演出的空閒散步時,無意中聽到一所茅屋裏傳出鋼琴聲,走近時又聽到屋內窮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被感動,於是推門進屋,彈奏了剛纔姑娘彈的那首曲子。

引導:貝多芬作爲大音樂家,到各地演出還到小鎮上演出,並且無償爲盲姑娘彈奏,這一切說明什麼?

(說明貝多芬沒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熱愛勞動人民,心地善良。)

(2)貝多芬彈完一曲,盲姑娘說:“彈得多純熟呀!感情多深哪!”這說明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很有音樂素養。貝多芬爲在這兒遇到了知音而激動,因此用“我再給您彈一首”來回答盲姑娘。

引導:盲姑娘因爲什麼斷定給他彈琴的人是貝多芬。

(①貝多芬正在小鎮上演出;②彈得如此純熟,對樂曲的感情體會得這麼深刻,只有曲子的創作者——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練習朗讀,把握好窮兄妹倆對話中的互相體貼及盲姑娘聽完一曲後的激動的評價。

關於“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這一問題,應引導學生弄清以下內容:

(1)貝多芬心情激動。

(2)當時“風吹滅了蠟燭”,屋裏灑滿銀光,“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這景色很美,這美蓋過了茅屋裏的貧困和淒涼,這美感染了貝多芬,誘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懷着對窮兄妹倆的同情,決定把美好的音樂奉獻給這貧窮而愛好音樂的人。於是貝多芬即景抒情,彈奏出了《月光曲》。

關於“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何聯繫?”這一問題的交流,讓學生領悟出:

(1)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正是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2)皮鞋匠眼前景色的變化正是樂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現。

(3)樂曲與意境的具體聯繫: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音樂一定是舒緩的,輕柔的,表現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靜。接着月亮升高,穿過微雲,這時音樂逐漸增強,有了曲折,表現微雲開始破壞幽靜。忽然風起浪涌,寧靜被完全破壞了,這時的音樂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現整個世界充滿了風浪。

(4)再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感受旋律的進展,並想象樂曲的意境變化。

(5)有感情地朗讀8、9自然段,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正是他當時激動心情的真實抒發。

(三)總結擴展

1、感情朗讀全文。

2、再聽貝多芬的《月光曲》。

3、說說學文後或聽樂曲後的感受。

(四)佈置作業

1、認真書寫本課生字。

2、摘抄文中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

3、課外自主瞭解貝多芬:查書籍或上網。

4、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後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四

【文章特點】

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文章詞句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很深,教學時,要抓住環境特點,仔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譜寫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內容,從而體會到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準確地把握貝多芬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具】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交代目標

二、學習第一段

1、細讀思考:

這段寫了些什麼?

2、理解“傳說”的意思,及第二句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課文分層。

2、逐層理解課文:

⑴ 學習第一層:

① 讀課文,瞭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

② 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麼?着重理解“斷斷續續”一詞。

⑵ 學習第二層:

① 弄清楚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A、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麼?

投影出示兄妹談話的內容,請學生讀這段話,抓住重點詞,會這段的含義。

側重理解“隨便說說”的含義。

B、聽到窮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會想些什麼?他又是怎麼做的呢?

讓學生結合貝多芬走進茅屋看到的情景去體會:正因爲這家人貧窮,但又愛好音樂,才激起了貝多芬強烈的同情心。

C、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麼反應?重點理解盲姑娘的話。(只通過一首曲子,盲姑娘就推測出彈琴的人是貝多芬,可見她懂音樂。)

D、聽了盲姑娘的話,貝多芬想到了什麼?他用什麼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

② 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的經過:

A、貝多芬在怎樣的環境裏彈奏《月光曲》的?理解“清幽”一詞,並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象披上了一層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B、理解《月光曲》的內容,並體會其意境。

a、仔細閱讀課文,指出課文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

b、根據書中描寫的內容,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並想一想《月光曲》的旋律及節奏會有什麼變化?“他好象面對着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

c、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的一部分,讓學生再次展開想象,去欣賞體味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d、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⑶ 學習第三層:

① 齊讀這一層,想一想寫了些什麼?

② 理解“飛奔”一詞,它說明貝多芬也被自己所彈奏的樂曲激動着。《月光曲》傾注了貝多芬對盲姑娘的深厚情意和對大自然的愛。

③ 再次有感情地齊讀最後一層。

三、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1、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聽──彈──記。)

2、按照事物的發展,瞭解貝多芬的感情變化。

(同情──激動──激情。)

《月光曲》相關知識

推薦貝多芬 (1770~1827)德國著名鋼琴家,其父爲德國宮廷歌手,他從小就隨父親接受了嚴格的音樂訓練,學會了彈琴與作曲。他早年受啓蒙運動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不少作品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格。

貝多芬二十八歲時聽力開始減弱,五十歲時,兩耳失聰,但仍堅持創作。他一生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鋼琴奏鳴曲三十二首。他的音樂創作,集古典派大成,開浪漫派先河,對歐洲音樂藝術的革新與發展,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奧地利維也納逝世,終年57歲。

《月光曲》 是貝多芬創作的一首著名的鋼琴奏鳴曲。課文寫的是關於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一個傳說。“傳說”是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但是,民間傳說能反映人民羣衆的願望與好惡。從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貝多芬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愛戴的偉大的音樂家。

萊茵河 全長1300餘公里,發源於瑞士聖哥達山,流經法國、德國和荷蘭,入北海。它是僅次於伏爾加河、多瑙河的歐洲第三大河,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2、感情朗讀課文,感受音樂家貝多芬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投影,音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出示課題:月光曲

問:同學們,當你看到課題以後,你最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你們最想知道的問題答案,都在課文中隱藏着呢。你們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學習去發現它呢?下面就請同學們先來尋找“《月光曲》的曲調”。請認真讀課文,劃出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

討論交流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

三、學習第九自然段

1、請大家自由讀第九自然段,根據你對音樂的理解,體會《月光曲》曲調的旋律可能會是怎樣的。

(先慢後快,先低後高。)

2、老師出示幾種曲調,請大家選擇,並說出理由:

⑴ 舒緩──明快──激昂。

⑵ 明快──激昂──舒緩。

⑶ 舒緩──激昂──明快。

3、學生交流,並說說理由。

4、下面請同學們親耳聽聽《月光曲》,看曲調同大家理解的是否一樣。

(放音樂。)

5、這段曲調是貝多芬用鋼琴彈奏出來的,大家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段曲調表現出來?

請同學讀《月光曲》的內容,老師用投影片打出這幾句話,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

《月光曲》的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月光照耀下的微波粼粼的海面,所對應的音樂應該輕柔舒緩,朗誦時的語調要柔和一些。

《月光曲》的第二部分描述的是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這時風捲巨浪,所對應的音樂應該明快,朗誦時的語調也要高昂一些。

《月光曲》的第三部分描述的是月亮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所對應的音樂應該渾厚激昂,朗誦時的語調要凝重有力一些。

師小結:

清幽的月光照耀着那時而平靜,時而奔騰的大海,讓我們把大海的柔和美、壯闊美讀出來,讓我們把貝多芬融入《月光曲》中的對窮兄妹倆的深情讀出來。

(感情朗讀。)

板書:

樂曲 聯想

舒緩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光曲 明快 月亮升高 風捲巨浪

激昂 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四、指導背誦第九自然段

1、剛纔同學們聽了音樂,讀了課文,請你說說對這《月光曲》的理解。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這《月光曲》太美了,以致於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讀: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

2、你能不能把這美妙動人的《月光曲》背誦出來呢?背誦第九自然段。

五、聯繫課文,展開聯想

1、在課文中,大家是通過什麼途徑體會到《月光曲》的曲調的?

(皮鞋匠的聯想。)

2、同樣的音樂,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產生的聯想也不一樣。皮鞋匠聽着貝多芬彈奏的《月光曲》產生了這樣的聯想,那麼盲姑娘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呢?你自己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呢?

六、發展題

你能不能也像課文一樣,把你產生的聯想寫成一段話呢?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六

一、預習反饋,整體感知。

檢查朗讀、聽寫詞語、詞語理解

說說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

二、讀文品味,想像說話

貝多芬爲何推門而入。

他是怎麼想——於是推門而入。

三、欣賞感悟,積累語言

邊聽邊讀,體會月光曲曲調的變化。

感情朗讀,嘗試背誦

四、遷移運用,情境寫話

聽《百鳥朝鳳》,將聯想到的情景寫成一段話,用上“幽靜、陶醉”等課文中的詞語。

於永正《月光曲》。

一、認識“事物和聯想”

1、讀第9自然段,哪些寫事物,哪些是聯想。

2、去掉了這些聯想的句子,那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

3、小結:讀文章時分辨事物和聯想的作用。

二、拓展延伸,實踐操練

1、讀短文,畫出聯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這些句子會怎麼樣?加上去有什麼好處?

2、修改短文,荷花

3、修改後交流。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所寫的事實和聯想。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思考:

從這一段中,你瞭解到了什麼?

①貝多芬是德國音樂家,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

②有一首曲子叫《月光曲》。

③下面一段將介紹有關《月光曲》的傳說。

④這是一種倒敘的開頭寫法。

2.練習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至結尾)。

1.這一段,可以用學生提問的方法來學習。

學生可能提出下面的問題,我們以學生的問題貫穿整個段落的學習中。

(1)貝多芬爲什麼會給一位盲姑娘彈曲子?(我們引導學生看書,從書中找答案。)

請同學默讀2、3自然段,從中找到答案。

(學生默讀後,要找同學分別讀這兩段。怎麼理解的,就怎樣讀出來;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①貝多芬雖然是個音樂家,但是他並沒有脫離羣衆。他能在演出的間歇到小鎮上走一走,正是有這樣的行動,才能與兄妹倆相識。

②貝多芬聽到了兄妹倆的對話,這使得他一定要走進茅屋,爲兄妹倆彈琴。

A.理解:這首曲子多難彈哪!我只聽到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貝多芬的曲子肯定難彈,這位姑娘也彈不好。上文已交待了茅屋裏傳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

盲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只要能聽一聽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興、很滿足的事情;同時,也說明她很喜歡音樂。

B.理解:在姑娘說話以後,哥哥的態度怎樣?

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於家庭條件的影響,不能滿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內心很矛盾。

C.姑娘的話,是什麼意思:

(可出示投影片,請學生選擇。)

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意思是:

a.哥哥,我和你說着玩的。。()

b.哥哥,你不要傷心,這音樂會對我來說可聽,可不聽,你別在意。()

c.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讓哥哥着急,其實,她很想聽音樂會。()

正是由於兄妹間的談話,使得貝多芬深受感動,爲了哥哥的矛盾心情,爲了了卻姑娘的心願,爲了這位懂事的姑娘,他決定進去爲姑娘彈曲子。

(2)爲什麼貝多芬彈了一曲還要再彈一曲給姑娘聽?

請學生讀姑娘的話,體會。

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①這段話,標點很重要,先連用了兩個歎號,說明姑娘說話時的語氣很堅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動。

②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可看出,姑娘在聽過曲子之後,馬上做出了判斷,而且心情是異常的激動。

③姑娘說多純熟啊!多深哪!說明姑娘很懂音樂,很愛貝多芬的曲子,因爲只有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創作的曲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姑娘雖然看不到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這對於一個家境貧窮的小鎮上的人來說是很難得的。

正是由於姑娘對音樂的熱愛與理解,使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他很激動,所以要再彈一曲給盲姑娘聽。

(3)爲什麼文章在敘述過程中,幾次對環境進行了描寫?

(可以請學生把寫環境的語句畫下來,分句體會。)

①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

這裏提到了幽靜的小路。幽靜就是非常的安靜。

正是由於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正在散步的貝多芬才能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如果是喧鬧的小鎮,這不大的琴聲是不可能引起貝多芬的注意的。

作者這樣寫,是爲下文做了一個鋪墊。這就是特定環境的描寫。它會收到很好的寫作效果,我們不妨在我們的作文中試一試。

②茅屋裏點着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這是對兄妹倆的家庭環境的描寫。

這是一個氣氛非常和諧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彈一架舊鋼琴。這說明他們家的確很窮,這與前面介紹的兄妹兩個人的對話是一致的。

③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這是作者特設的環境。我們說創作是要有靈感的。

貝多芬深爲兄妹倆的情而感動,又爲找到了這樣一位知音而感到興奮。這又是一個和諧、幽靜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樣的打動人,月光是那樣的輕柔,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貝多芬的創作靈感呢?貝多芬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即興創作了《月光曲》。

(4)《月光曲》的內容是什麼?

請學生仔細讀下面這段話,讓學生體會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請用和分別表示出來。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學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靜靜地聽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寫實在事物。其餘部分是哥哥聽着琴聲而產生的聯想。

請同學們讀哥哥聯想的內容,想一想哥哥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聯想?爲什麼說哥哥知道妹妹也彷彿看到了她從未見到過的景色。

引導學生體會出:

①貝多芬這位著名的音樂家,彈奏出來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這首曲子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是帶着感情創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②哥哥在靜心地聽貝多芬的演奏,被他的演奏深深地吸引,而且是在那樣一個月光柔和、清幽的夜晚。他看着月光,聽着樂曲展開了聯想。

③當哥哥看到妹妹聽得那樣入神,那麼投入,他知道妹妹也彷彿看到大海那美妙的、神奇的變化。

哥哥很清楚妹妹酷愛音樂,懂音樂。又在自己清貧的家中迎來了著名的音樂家是多麼的興奮,她一定會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的。哥哥非常瞭解自己的妹妹,看到妹妹那樣專注地聽,就知道了妹妹已聽懂了音樂的內容,已被這音樂所感染,妹妹是在用心去體會,去感受。

2.練習朗讀。

(三)老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已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你們通過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學習了全文,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下面,我們就帶着感情,把你的理解讀出來。

指導學生朗讀。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八

一、導入新課

讀課題,你覺得《月光曲》應該是一支什麼樣的曲子?

從名字猜想

我們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麼?聽一聽。

咱們今天是語文課,我們語文課首先要從語言文字中聽出音樂來,瀏覽課文,從什麼地方你可以聽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細讀課文

自由讀9自然段,你從課文中聽出了月光曲怎樣的旋律。

她好像面對這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讀。

齊讀,一二兩句。讀初平和、舒緩的旋律。

範讀:月亮也越升越高,穿過一律一律輕紗似的微雲。

聽出音樂正在向高潮發展。

你還聽到了什麼樣的樂曲。

激動人心的。情緒高漲的。我是從“忽然……”聽到的。讀。

板書:

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齊讀。讀初令人振奮的旋律。(是令人振奮嗎?)

指讀第九自然段。

從文字中聽出了月光曲旋律的變化,聽得對嗎?讓我們來聽一聽。

在這段話前還有一句話,皮鞋匠靜靜地聽着,咱們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靜靜地聽。播放音樂。

(這時候不要介紹樂章,讓學生靜靜地聽,就不要打斷學生)

有同學笑了,爲什麼笑?爲我們鼓鼓掌。

我們都有一雙音樂的眼睛,我們聽出了音樂的旋律,音樂的旋律都是表達的作者的情感。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創作中去,自讀第二自然段,讓我們來體會貝多芬創作的過程,創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鬆。他的心情很平靜。

仔細讀第二小節,你就能體會到不同的心情。抓關鍵詞語。

談感到欣慰,因爲人家談得是她的曲子。

從幽靜體會到平靜。

高興,因爲他的曲子被廣泛的流傳了,在這麼僻靜的地方都能聽到他的曲子。帶着這樣愉快的心情,走進了小屋。

有句話說,彈琴知音,談話知心。你能通過他們的談話知道他們的內心嗎?

他們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讀一讀,在哪兒知道的?

很想聽到貝多芬親自彈奏。

有點無奈。

這個哥哥比較難受,因爲他不能滿足妹妹的願望。

指讀哥哥說的話。

沮喪的心情。因爲小姑娘很想聽聽。

要從文字中體會,

我覺得他們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們家太窮了。

貝多芬聽了他們的談話,心情如何?

同情他們,想給他們談。

貝多芬走進門去,心情會有什麼變化?

指讀。

他會十分的感動,進入房子的時候,發現小女孩的眼睛瞎了,還在刻苦的學習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動。

爲什麼說彈一首,怎麼又彈了一首?

因爲他發現他是一個懂音樂的姑娘,所以要再彈一首。

因爲他覺得這個小姑娘是她的知音,聽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碼?

能從音樂中聽出就是貝多芬;從談得熟,裏面有深厚的情感,從音樂中能知道就是貝多芬,難道還不是知音嗎?

能聽到貝多芬親自爲自己的彈奏,

貝多芬在這裏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個詞叫作“知音難覓”,是多麼的高興?課前我們查找過資料,知道了貝多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性格狂躁,脾氣古怪,一般人不願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獨,在這裏激動的何止是盲姑娘呀,還有貝多芬。(出示課文圖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動萬分,欣喜若狂,這時候“一陣風……”

激發了他的創作情思,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這情思由指端匯聚到琴鍵上,讓我們再來聽……《月光曲》

誰來在月光曲的樂聲中,再來讀課文第九自然段,這一遍讀,你可能聽到的不僅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國有一句諺語,說音樂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給了盲姑娘一雙耳朵的眼睛,那是心靈的眼睛,齊讀“皮鞋匠看着妹妹……

一首的樂曲誕生了,讓我們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你從飛奔中體會到了貝多芬怎樣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歡自己剛創造出來的曲子。

十分激動,因爲他幫剛剛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着急,怕忘了。

欣喜,因爲自己一下子就創作出來了這樣地曲子。

激動,創作成功的激動。

這就是一《月光曲》創作成功的傳說,這時音樂史上最動人的傳說。這個傳說最打動人的事什麼?

指讀:

我的藝術應當只爲貧苦人……

聽到的是曲,體會到的是情。像月光曲這樣富有情感的文章,咱麼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品味,細細地去讀。

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幻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