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篇一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融入角色,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從而“學”到自己“寫”,這是我所追求的。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森鬱、聚集、合適、昏暗、稍微、額頭”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4、閱讀與想象相結合,瞭解金華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

2、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

【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金華龍雙洞的信息,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1、談話,展示祖國的風景名勝圖片。

2、學生說說自己遊覽過哪些地方,心情如何。

3、播放雙龍洞的課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畫出作者遊覽的景點,想想是按什麼順序遊覽的。

3、把景點連起來,理一理,看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

4、讀課文,找出作者遊覽景點產生變換的詞句,讀讀,體會這些詞句在描寫遊覽過程中的作用。

5、畫出表示“泉水流經路線”的詞句,理清泉水的流線:

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路上

三、分清主次,把握重點

1、瞭解作者遊覽的全過程。

2、默讀課文,對照作者的遊覽過程,說說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次要內容,分清課文的主次。

3、前後桌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並說明理由。

四、學習路上見聞

1、學生自瀆1~3分鐘,邊讀邊畫出喜歡的詞句,互相討論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課件出示第二、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朗讀,並結合課件上彩圖,說說體會到了什麼。

4、組織學生多種形式朗讀。

五、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讓學生認讀,識記。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生字詞和自己喜歡的其他詞語。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突破重點

1、回憶課文內容,說說作者遊覽的順序和文中描寫的主要景點。

2、引導學生自學“由洞外進入洞內”一段:

⑴ 讓學生讀出感覺,邊讀邊想象,使自己彷彿置身其中。

⑵ 分析、理解孔隙的“小”和“窄”:

a 理解孔隙的“小”:

找出描寫孔隙小的語句。想想作者爲什麼不直接描寫孔隙的大小,而描寫“小船”有多小呢?

b 體驗孔隙的“窄”

品析:“自以爲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着船底了。”這句話說明了什麼?

“可是還能感覺……我又感覺……”寫出了作者的什麼感覺?想象一下,如果你躺在小船上過孔隙,有什麼樣的感覺。

c 觀看課件,圖文對照,體會孔隙的特點,瞭解作者的寫作特點。

3、總結學習方法:

⑴ 這個景點有什麼特點?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⑵ 作者的感受是什麼?

⑶ 怎樣通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感受?

以自己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學習課文的其他兩個景點,學生彙報學習情況。

二、朗讀練習,領略美景

1、啓發學生邊朗讀百年想象,讓想象的內容在腦海中浮現。

2、把自己覺得美的語句多讀幾遍,想想如果自己是導遊,要如何向人們介紹這些美景。

3、鼓勵學生自由背誦。

結語: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作者遊覽雙龍洞的路線,領略了沿途的美景和雙龍洞的美麗奇特。葉聖陶先生游完雙龍洞後,乘興而上,又遊覽了冰壺洞。你們課後可以看一看作者寫的《遊了三個洞》。

三、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設計各個景點的解說詞。

【導師評估】

倡導“自主學習”是本教學設計比較突出的一個特點,它貫穿了整個課堂的始終。這樣設計,能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重視引導學生讀文,讓學生在反覆讀中,理解課文,理清脈絡,,掌握作者的觀察方法、寫作特點。

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

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認知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瞭解金華雙龍洞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能力目標:

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細緻描寫的方法;閱讀和想象相結合,讀懂課文,發展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瞭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的窄小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二、三自然段,體會山上景色的美。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

題目猜測課文的內容和課文的寫作順序。

二、預習檢查

1、詞語:

浙江金華羅甸雙龍洞(用上這些表示地名的詞語介紹雙龍洞的位置)

粉紅色新綠明豔(你還知道哪些明豔的色彩?)

額角後腦肩背臀部腳跟(摸一摸這些部位,說說這些詞語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稍微合適聚集呈現昏暗顏色各異變化多端盤曲而上

根據意思說詞語:

山或石頭高聳的樣子(突兀),

樹木茂盛的樣子(森鬱)(蔥鬱、蔥蘢)

指導書寫生字聚

2、朗讀課文:

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作者遊覽的景點。

學生上黑板板書找到的景點。

三、再讀課文,畫出作者的遊覽示意圖

1、學生默讀課文,畫遊覽示意圖

2、根據遊覽示意圖,瞭解遊覽的順序。

3、瞭解課文敘述的重點,分清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

三、欣賞上山見聞

1、作者在上山的路上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板書:見聞)

2、抓住“明豔”,體會山上生機勃勃的景象。朗感情讀。

3、抓重點句子,體會溪流的變化:

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朗讀,體會溪流的變化和變化的原因。(教師作示範朗讀,指導讀好排比句。)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和背誦。

四、練習

分類摘抄詞語。(表示地名的,表示身體部位的,描寫山和石筍、石鐘乳的四字詞語)

背誦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和想象結合,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

2、學習作者細緻描寫的方法。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回憶作者遊覽的順序

(板書)

二、閱讀課文,瞭解雙龍洞的特點

1、外洞:

⑴多媒體播放“外洞”景色。

⑵引讀課文:

洞口(),外洞()。

⑶比較閱讀,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細緻的描寫把外洞的特點描寫具體的:

①外洞很大,全是石頭。

②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2、孔隙:

⑴由外洞進入內洞,要經過一個孔隙。這孔隙有什麼特點?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⑵從小船的“小”,體會孔隙的窄小。從人躺在船裏進孔隙的感覺,體會孔隙的低矮。(“從……到……到……到……”爲什麼要這樣寫?)

朗讀課文中描寫“我”進內洞時的感覺的句子。(體會作者細緻的描寫)

⑶小船是怎樣從外洞進入內洞的?

學生用兩隻手演示“我”進入內洞的經過。邊演示邊複述或背誦,進一步體會孔隙的窄小、低矮。

3、內洞:

⑴朗讀想象,你看到了什麼?

⑵多媒體放映內洞錄象:

認識石筍和石鐘乳。

想象所看到的石筍和石鐘乳,練習說話。

爲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句式:

看那石筍(石鐘乳),像_________________。

⑶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它的形狀變化之多──()

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它的顏色多──()

⑷理解“是來進房子”,體會內洞的大。

三、總結課文

你覺得學了課文,對你有什麼幫助?

1、找出課文中描寫溪水和泉水的句子,理清文中的另一條線索。

(板書與遊覽順序對應,幫助學生理解兩條線索的關係)

2、通過細緻的描寫,寫出事物特徵。

四、設計導遊詞

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設計導遊詞。

爲錄象片配導遊詞。

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篇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2、閱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2、知道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以學生的“春遊”創設情境。“老師當導遊,帶你們到金華的雙龍洞遊玩,好嗎?汽車開動着,看看那裏的景色怎麼樣。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學們現在下車,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這優美的景色吧!

二、整體感知,擬定郊遊

1、教師讓學生通讀全文,在課堂練習本上擬出遊蹤,請一生到黑板前畫出導遊圖。

2、教師和其餘學生一起協助修正、定圖。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擬出遊覽路線,學生頭腦中有清晰思路,爲下面的分景點學習打好基礎。

3、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4、檢查朗讀情況: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的段落。你會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吧。

分組朗讀課文的段落。

三、看着黑板上的導遊圖,說說我們將要旅遊的地方

1、對照黑板上的圖,到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自己感受一下將要遊覽的景點。

2、做一次導遊,爲即將出發的各位遊客介紹一下行程。

3、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四、說說對此次旅遊的期望

五、小結

旅程是否精彩,下節課我們就出發去體驗一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瞭解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清課文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

3、引導學生學寫各部分景點的解說詞,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

4、感情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難點

1、清課文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

2、引導學生學寫各部分景點的解說詞,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老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遊雙龍洞的行程路線,大家對這次的遊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期待和幻想。這節課就讓我們去親自體驗一番吧。

二、緊緊扣住每個景點不同特點

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學習遊記的寫作方法:

1、領悟美,感受情──學習“路上”:

⑴課文中哪些是寫路上的?

⑵把描寫路上美的句子找出來,想想美在哪裏?全班齊讀這些美句。(教師把剪貼畫“路上”放在導遊圖中路上位置)

⑶“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這句話寫作順序怎樣?這麼多顏色,你感覺怎麼樣?這麼美的句子值得我們好好品讀。

(學生比賽回答、比賽讀)

⑷爲什麼“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哪位同學能讀出溪流變化?(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動變化的聲音)

⑸閉上眼睛,聽老師把前三個自然段朗讀一遍,邊聽邊欣賞路上的美景。(教師配樂朗誦)

⑹這麼美的句子,如果能把它記下來多好啊。看誰在3分鐘內記得又多又好。

學生自己讀句子。交流,並請記得多的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經驗。

2、扣詞句,抓特點──學習“洞口”、“外洞”:

過渡:

路上景色如畫,但我們目的不在這裏,我們目的在雙龍洞。

⑴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把剪貼畫“外洞”放在導遊圖中的外洞位置)

⑵“突兀森鬱”什麼意思?從這個詞可看出洞口什麼特點?

⑶“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說明外洞什麼特徵?(教師點學生回答,師生概括)

⑷瞭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麼洞口和外洞你會用哪兩個字來概括。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板書:山路美)

(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

(板書:寬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麼感覺?讀一讀,說一說。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感到很有氣勢,也不禁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祕感)

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⑸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麼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覽的一條線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3、入情境,悟特點──學習“孔隙”:

過渡:

參觀完了外洞,順着泉源,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⑴請兩位同學前去探探路。這兩位同學合適嗎?這兩位同學不合適可看出孔隙什麼特點?(教師點兩位較胖的學生上講臺)

⑵船怎樣進出孔隙呢?(師生齊讀“船兩頭繫着繩子……船就出來”)請看錄象,船是怎樣進出孔隙的。從錄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進孔隙,你的心情怎樣?(教師放錄像,配錄音介紹)

⑶請一同學上講臺,把黑板當小船,模擬作者是怎樣進孔隙的?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以黑板爲小船做動作,師生評價)

⑷分組朗讀,讀出好奇、緊張心情,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教師點評朗讀)

三、穿過這驚險的孔隙,我們的眼前又會出現什麼樣的景象,我們下節課再學

四、課後作業

把前面已經遊覽過的地方編成導遊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內洞的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2、練習利用課文內容編寫導遊詞。

教學重點

1、瞭解雙龍洞內洞的特點。

2、學習遊記。

教學難點模仿課文寫一篇遊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穿過孔隙,又別有天地,我們趕快去看看吧。

1、馳想象,析特點──學習“內洞”:

過渡:

仰臥小船進孔隙,行了兩三丈水程,就到了內洞。內洞裏的景象又是怎麼樣的呢?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學生邊聽邊畫出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2、討論學習:

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學習,互相啓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板書:奇)

洞中有名稱的石鐘乳和石筍多達四十多個,而工人首先指點給作者看的是洞頂雙龍,爲什麼?

(因爲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請一名學生朗讀描寫雙龍的句子。

雙龍有形有態,更妙的是一黃一青,雙龍盤繞在洞頂,爲洞中平添了幾分氣勢。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鐘乳和石筍,側耳傾聽,耳邊響起輕緩的聲音,尋聲找去,只見……

(學生接下去讀寫泉水的句子)

(板書:深黑的石洞裏)

3、誰知道石鐘乳、石筍?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鐘乳、石筍的形狀,願想什麼就想什麼。(教師出示千奇百怪、顏色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的圖片,學生暢所欲言)

4、默讀,找內洞特點。(教師把剪貼畫“內洞”放在導遊圖中內洞位置)

二、着眼泉水,總結全文

1、一路遊玩過來,哪幾處見到泉水?

2、我們就是沿着溪流參觀雙龍洞的。

小結:作者乘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3、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請大家回味一下我們的遊覽路線怎樣?

4、學完課文後,我們知道作者是用什麼順序組織全文的?(師生概括寫作特點)

三、續編導遊詞

把昨天讓大家去編寫的導遊詞加上今天的內洞,寫完整。

誰來做一回小導遊?(學生讀導遊詞)

四、暢談感想,學寫遊記

1、雙龍洞游完了,你有什麼話好說,有何感想?(學生踊躍發言)

2、寒假就要到了,以此文爲範例,做一篇遊記。

提示:在寫一篇文章之前,我們的大腦中要有一個思路—我要寫一篇什麼內容的文章(板書:題目),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板書:中心),我要怎樣把文章寫具體,寫通順(板書:材料安排)這個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綱。列好提綱再寫作文,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得多。

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內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課前準備:

收集材料製作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們跟隨葉聖陶爺爺遊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風景伴着我們。不知不覺,我們來到雙龍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

二、學習“孔隙”部分

過渡:令人驚歎的是從外洞到內洞必須經過孔隙,這是一條約10米長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會爲這次遊覽增添許多情趣。讓我們到孔隙去看看吧!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5小節,找出一個表示作者心情的詞語。(好奇)

(1)作者因爲什麼好奇?(船小、船進出孔隙的方法與衆不同)

(2)出示文字,練習朗讀。

請大家看這句話,練一練試着把好奇的語氣讀出來。指名讀,生齊讀。

(3)船這樣小,進出的方法又是這樣特別,跟孔隙有關嗎,說明什麼?

(生答師書:孔隙:窄小)

2、過渡:穿過這樣窄小的孔隙有怎樣的感受呢?

(1)出示文字,體會感受

請同學們用心讀這段文字,體會作者的心情是否發生了變化?(害怕、緊張、危險)

(2)你能把這種緊張、危險的感受讀出來嗎?先自己練一練。

(3)出示畫面、文字:同學們練的好認真,我也想讀一讀。

(4)誰也想讀,指名讀。

(5)出示畫面、文字:我們一起讀,老師也爲大家配上畫面、音樂。

3、小結:

出示畫面:這正是古詩所說“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正是一種奇妙的遊覽方式,有“水石奇觀”之譽。

4、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孔隙的奇妙。師引讀第5小節。

三、學習“內洞”部分

過渡:內洞又有怎樣奇特的景色呢?

1、請同學們自由讀6、7小節,來到內洞有什麼感受?在書上劃出有關詞句,願意的話周圍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的看法。

2、討論

(1)“黑”:從哪兒感受到的?(這是作者剛進內洞時的真切感受。)

(2)“大”:從哪兒感受到的?(“進”是一個量詞,有一種平房分爲前後幾排,一排稱爲一進,一進大約八、九米,十來進就有(100)米左右。這是作者在內洞“走了一轉”才作出的。判斷,說得有根有據。)

(3)“奇”

①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呢?

(本身已具顏色,再加上“蜿蜒”形容,可見雙龍的形態,加上燈光搖曳,產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於是自然狀態下,沒有經過人工的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作者用詞的嚴謹。)

②出示文字:爲什麼說“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變化多端”形狀變化多樣可用哪些詞形容?

“顏色各異”顏色多又可用哪些詞形容?

(這樣千奇百怪的形狀,這麼豐富的顏色,使得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③出示圖片: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3、小結:

這些石鐘乳、石筍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讓我們置身於神祕的境界,怎能不令人驚歎自然的奇異!

4、請同學們把6、7小節有感情地讀一遍。

5、過渡:就這樣,我們隨着作者又仰臥在小船裏,穿過孔隙出了內洞。

四、總結:

今天,我們穿過奇妙的孔隙領略了內洞奇特的景色,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同時也被作者優美的文筆折服。另外,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也非常精巧,我們以後再研究。

五、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第5小節

六、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孔隙:窄小

內洞:黑、大、奇

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分清文章主次,學習作者的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閱讀與想象相結合,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瞭解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

【教學準備】

1、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或上網等方式,瞭解雙龍洞的有關知識。

2、教師準備有關雙龍洞的圖片,錄像資料。

【教學時間】

兩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置疑導入

師介紹智多星奪標旅行團的特點就是能讓小朋友們在奪標旅行中不知不覺地成爲智多星,“小朋友們想不想成爲智多星?”“想!”學生熱情高漲,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宣佈此次奪標任務:(多媒體出示)

目的地:雙龍洞

奪標指數:五星級

智囊寶典:葉聖陶爺爺《記金華的雙龍洞》 課前蒐集的相關資料。

導遊:難難

“在這次的奪標旅行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挑戰,我們要善於運用我們手中的智囊寶典我是你們的導遊難難,希望不要被我的難題難倒哦!有沒有信心完成這次任務?”,“有!”“祝你們好運!”

臨行前填寫調查問卷。(多媒體出示)

調查問卷:

1、去過哪些景點,有何感受?

2、此次旅遊你想有什麼收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課文遊覽順序

挑戰:自行設計此次旅遊線路圖。(瞭解文章的明線)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學習課文內容

1、“還等什麼?我們出發吧!”創設情景,伴隨《春之聲》的音樂聲,師朗讀描寫路上美麗景色的段落。讓學生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漫山遍野的杜鵑,粉紅的山,變換調子的溪流聲。)

通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他們彷彿真的看到聽到了,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沿路的美。

2、“正當我們還陶醉在一路的美景中時,快看啊!我們已經來到了雙龍洞口:

(多媒體展示雙龍洞洞口的照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洞口大 。很有氣勢的特點)“小朋友們想不想到洞裏探險?學生迫不及待“想!”

“小朋友們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仔細觀察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待會有很艱鉅的任務等着大家呢!”

(多媒體播放雙龍洞的錄像,直觀感受雙龍洞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

2、完成任務:(多媒體出示:)

任務:繪製金華雙龍洞地形圖。

內容:包括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方式:協助導遊完成任務。

(在師生合作中探討交流,瞭解雙龍洞的地形以及各處的特點)

重點學習內洞和孔隙部分的內容。

內洞的特點:

⑴ 大,找出體現內洞大的句子,感受作者是如何通過這些句子寫出內洞大的特點的。

⑵ 奇,感受作者是通過寫洞內的石鐘乳的形態多端。顏色各異來體現內洞奇的特點。(觀看石鐘乳圖片,想象。說說它們的樣子。形態。給它們起個名字)

⑶ 還有沒有新發現?(葉聖陶爺爺還描寫了內洞的另一個奇觀:一條黃龍一條青龍蜿蜒在洞頂)讓學生了解這是雙龍洞名字的來歷。

孔隙的特點:

低小。(多媒體播放乘船過孔隙這一段錄象),提醒學生注意看,說說自己在看過孔隙這段錄象時的感受,再讓學生通過智囊寶典找一找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孔隙低小的:學生討論彙報:

⑴ 船小。通過朗讀表現出船小得不能再小的特點。

“爲什麼通過船小你能感受到孔隙的小呢?”“只能容的下一隻小船出。”

⑵ 乘坐方式獨特。“怎麼乘坐?”

抓住關鍵詞“從……到……到…到……沒有一處……。”以及動詞“貼”,再想象當時乘坐小船爲什麼用這樣的仰臥方式,以及在完成這一系列動作時會想什麼?有什麼擔憂?

⑶ 作者乘船時的感受,先請學生談談自己觀看過孔隙時候的感受。

生:“壓抑,不能呼吸。喘不過氣來,光線昏暗。”

師:“我們來看看葉聖陶爺爺和我們的感受是不是一樣?”怎樣朗讀才能把這種壓抑的感覺讀出來,指導朗讀。瞭解小船如何自由在孔隙間出入的。

老師總結:

在過孔隙時作者並沒有直接寫孔隙有多麼低小,可是我們卻從船小。乘船方式獨特以及作者乘船時的感受體會到孔隙低小的特點。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細膩真實的寫作方法。

3、師:“我們的旅遊快結束了,這一路我們都是沿着葉聖陶爺爺的旅遊線路完成任務的,其實,我們還有一位小導遊,跟着它我們也能順利完成今天的任務,它是誰呢?”

師可適當提示“嘩嘩譁~”學生恍悟“小溪流!”請看任務:(多媒體出示)瞭解文章的暗線。

挑戰:在地形圖的基礎上添加小溪流水線路圖。

提示:找出智囊寶典中所有描寫小溪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4、總結這次旅遊的收穫。學生的回答可以是多方面的:

師:“小朋友們,總部給我們發來了一封電子郵件,快看看!”宣讀致小朋友的一封信:(多媒體出示)

賞識鼓勵學生,讓他們從各個角度發掘自己的閃光點,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課外作業

(多媒體出示)

1、寫一篇遊記。

2、對照自己繪製的雙龍洞地形圖,給沒去過雙龍洞的小朋友當一回小導遊。

師:“我宣佈,今天的旅遊奪標任務圓滿成功,小朋友們再見!”

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