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望洞庭》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望洞庭》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2、運用古詩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自得自悟,培養自學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複習《獨坐敬庭寺》

1、背誦。

2、這首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詩人秋夜思戀友人、故鄉的深情。

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望洞庭》

1、詩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劉禹錫。

2、理解:

望:遙看

洞庭:洞庭湖

3、交流有關洞庭湖的資料。

4、師小結: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煙波浩淼,碧波萬傾,水天相接,氣象萬千,號稱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譽。自古以來,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許多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留下了無數名篇佳句。

5、今天我們要學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詩人劉禹錫途經洞庭湖時留下的詩句。

(板書:由題入手,瞭解背景)

三、輕讀詩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

(板書:藉助拼音,讀通讀順)

四、理解字義

1、和:和諧

2、山水色:這裏泛指君山一片碧綠。

3、看圖理解(青螺、銀盤)。

(理解時要求學生加以想象)

五、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1、學生說。

(板書: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2、師小結:

是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你們體會到詩人當時的什麼情感?

3、讚美之情。

4、練讀,感情讀。

(板書:體會詩情,感情頌讀)

六、背誦

1、短短28個字,運用了三個比喻句,將一幅山水畫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領略到了詩歌的魅力。

2、讓我們試着把它背誦出來。

(板書:背誦、默寫)

七、小結古詩學法

1、由題入手,瞭解背景。

2、藉助拼音,讀通讀順。

3、理解字意,串講詩意(想象)。

4、體會詩情,感情誦讀。

5、背誦、默寫。

八、我們用這種方法學習了兩首古詩

1、齊讀。

2、說說這兩首詩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秋月、有山有水、景美)

3、有什麼不同之處:

小結:

同是寫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劉禹錫是讚美之情。感情不一樣,意境也不一樣。

淒涼、悽美、依依不捨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這就是詩,因此需要我們去研讀、去體會。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

3、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望洞庭》一詩的景色。

4、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課時佈置】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古詩,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身最喜歡的古詩。

(教師相機評價)

2、剛纔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中國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遊登臨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的詩人劉禹錫。

3、簡單介紹作者:

劉禹錫,唐代的文學家,詩人。代表作《竹枝詞》、《陋室銘》。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提問:

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他人注意這些讀音?

2、學習一下生字詞:

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邊音。

3、再讀一讀,結合課文中的插圖,理解一下詩句:

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協助他人。還有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他人協助的。

4、說一說,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⑴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注意:

①和的意思是指和諧。

②後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⑵白銀盤裏一青螺:

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裏放一個青螺。結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的什麼?“青螺”有指的什麼?之後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瞭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恬靜

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爲作者對於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麼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於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實際中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着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陽樓》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讓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安排作業】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並寫出詩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XXXX

2、此句中詩人把XXXXX。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望洞庭》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官之後,途經洞庭湖時所作,描寫了秋天月光下洞庭湖朦朧秀美的景色。月夜裏,不見洞庭湖的浩瀚氣勢,迷濛之中只見風平浪靜,波光粼粼,月光柔媚,與湖水相映。遠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像那白銀盤裏託着的青螺髻,呈現出一派秀麗的景色和一種寧靜和諧的氣氛,使人感到清心神怡。由此也可以看出詩人雖然遭貶,但是他並不失意傷感,表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寬廣豁達的胸懷。詩句寫景細緻優美,比喻形象新奇,體現了作者想象的豐富。

教學目標:

1、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寬廣豁達的胸懷。

教學重點:

通過比喻理解景色的特點。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遊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並寫了非常優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於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生: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經典之作。

師:介紹得真不錯,咱們一起去看看。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麼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師: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和:和諧、協調。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你理解得真不錯。

生:我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我理解了“潭面無風鏡未磨”(多媒體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

生: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詩中把什麼比作什麼?

生: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 秋月/ 兩相和,

潭面/ 無風/ 鏡未磨。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生:遙望:遠望。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裏一青螺”。

師(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白銀盤裏放着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師: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師:這句詩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銀/ 盤裏/ 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並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生: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劉禹錫登山嶽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銀盤裏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和諧的夜晚,我和劉禹錫依依話別。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着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裏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總結: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板書設計: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裏/一青螺。

相關資料: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詞人,洛陽人。畢生從政,曾官至監察御史,後貶官爲多處刺史,雖其時其宦途不順,然這段時間的經歷,卻爲他後來的文字,打下了廣博的基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劉禹錫返回洛陽,宦途始告平穩。晚年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加檢校禮部尚書。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四

學習目標:

1、讓學生收集和了解作者孟浩然的相關知識,並知道他寫本詩的背景和目的,掌握一些文言詞語的意思,如:涵虛、太清、徒等。

2、要求學生能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握詩意和主題,體會詩歌的語言和節律之美,並且熟背本詩,以此收集和積累更多的優秀古詩詞。

3、通過學習本詩,要求學生學習詩人的“自我推薦”的勇氣和精神,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並且培養學生欣賞、鑑賞古詩詞的興趣和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思路和方法指導:

一、課前預習

(教師佈置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的任務)

1、準確熟練地朗讀本詩,對照課文註釋或資料書疏通詩意。

2、查找、收集相關資料:關於作者孟浩然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3、解題。

4、文言詞語解釋:涵虛、太清、濟、端居、恥、坐觀、徒有。

二、課堂學習

導入語設計:

1、學生展示自主學習成果

(1)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本詩,後讓各小組推薦一名學生展示朗讀水平。(教師作評價和朗讀點撥),(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學生欣賞)

(2)教師問題設置:誰來爲大家提供作者孟浩然的相關文學知識?(讓學自薦發言,教師提供資料作補充)

2、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

關於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並稱“王孟”。青年時隱居鹿門山,閉門讀書30年,先後兩次入京求仕,一次應試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薦舉不果,後入張九齡荊州幕。與李白、王維、王昌齡均有交往。一生以漫遊隱逸爲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終老的詩人,但他不甘隱沒,常爲得不到進仕的機會而苦惱。他的詩歌多以山水田園爲主題,恬淡孤清。我們學過他的代表作《過故人莊》。留給後人的有《孟浩然集》。

(1)教師問題設置:誰來爲大家指出並解釋詩中重要的詞語?

(讓學自薦發言,同學補充)(教師幫助歸納、整理並補充解釋)

3、多媒體展示相關詞語解釋:

涵虛: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蒸:蒸騰。

撼:撼動。濟:渡過。端居:閒居不仕。

恥:有愧於。坐觀:旁觀。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教師問題設置:誰來解釋題意?

(教師引導探究與提示):這是一個聯合結構短語,由“望洞庭湖”和“贈張丞相”兩個述賓短語構成,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詩歌可以分爲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望洞庭湖”,着重於“望”,是以描寫景物爲主。後半部分是“贈張丞相”,着重於“贈”,是以表達意願爲主。那麼,詩人是在什麼背景下寫這首詩的呢?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後自薦發言)(教師幫助整理並提供參考資料)

4、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

關於詩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遊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官,苦於無人引薦,於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於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這種詩又稱“幹祿”詩。

教師問題設置:誰來講述詩歌大意?

(讓學生自薦發言,同學補充,教師幫助整理提供答案)

5、多媒體展示詩歌大意:

首聯: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瀚]

賞析: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水裝得滿滿的,水面與湖岸相平。[近看]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與天空相接,混而爲一,是水?是天?已經分不清了。開頭兩句,將洞庭湖描寫得極爲雄渾,汪洋浩淼,那潤澤萬物,容納百川的磅礴氣勢令人驚歎,使人視野極爲開闊。

頷聯: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用窄小的立體來突出湖水撼動天地的氣勢]

賞析:這兩句是實寫洞庭湖,被稱爲描寫洞庭湖的名句。“雲夢澤”是古代的一個大澤,“氣蒸”寫出了湖的廣闊浩大,蓄積豐厚。“波撼”襯托湖的澎湃動盪,力量巨大。這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的廣大與活力。虛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爲水面蒸發出來的水氣,將整個雲夢澤都籠罩了,湖水豐厚的蘊積,使周圍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滋養哺育,才顯得鬱鬱蔥蔥,草木繁茂。而搖撼動盪的湖水極富氣勢,澎湃動盪,波濤洶涌,撼天動地,震撼着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是觀賞洞庭湖的勝地],使這座湖濱城市瑟縮在自己的腳下,是何等的豪邁!

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無邊,煙波浩淼,雲氣繚繞,而且充滿活力,濤聲震天。[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視覺與聽覺結合]

頸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過渡]

賞析:面對洞庭湖,想要渡過去卻沒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來做事,卻苦於無人推薦。[《書、說命上》中有“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表明自己推重對方]在太平聖世時,閒着不做事,有愧於聖上,對不起這個時代。表明雖然歸隱田園,但是並非初衷,而是苦於沒有機會,無人援引,對於出仕做官自己還是心所向往的。同時也有身在盛世卻懷才不遇的牢騷。

尾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引用典故]

賞析:表達自己空有羨魚的感情,只能坐觀“垂釣者”[當朝做官的人,這裏指張丞相。]這兩句話,詩人巧妙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釣”與“湖水”照應。稱頌對方不留痕跡,有求與人,希望自己得到執政者的賞識,卻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後四句抒懷,含蓄委婉,不落俗套,與寫景中表達感情,恰倒好處[明明求人引薦,卻無一句求薦的話]表達出自己的感慨與渴望。[後來得到張九齡的賞識,收爲幕僚但依舊沒有作官,最終依然失意而歸]。

教師問題設置:這首詩中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是什麼?即是“贈”的目的是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後自薦發言)(教師歸納總結,給出參考答案)

6、多媒體展示參考答案:

詩人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官員,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於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教師問題設置:同學們在課前預習時都把詩歌背誦了嗎?誰來試試?(學生自薦背誦,教師適當表揚和鼓勵,並提出背誦要求)

7、自主學習小結:

通過自主學習,同學們已經瞭解了更多的關於孟浩然的相關知識,並且大部分同學能準確熟練地朗讀、背誦詩歌,初步把握了詩歌的大意和主題。我們下一步的學習將是在品析詩歌的基礎上來欣賞、鑑賞詩歌。

8、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詩

(教師設置學生探究的問題,由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完成)

①詩歌的前四句詩描述了洞庭湖景色,你能用最精練、簡潔的文字來概括這幅畫面嗎?

②請你對“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句話作簡要的賞析。

③望着滾滾的洞庭湖水,一生懷才不遇的詩人此時此刻會想些什麼?請你展開想象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④詩歌的後四句中,詩人所要表達的心願是什麼?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心願嗎?他所用的方式是怎樣的呢?

⑤在人才濟濟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自我推薦的方式呢?

⑥請談談你的自我推薦的經歷或者感受。

(讓學生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各抒己見,後小組推薦或自願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作引導、提示,最後歸納總結,達成共識。)

多媒體展示歸納總結的參考意見:

①浩瀚無邊,澎湃動盪。

②這句是描寫洞庭湖的千古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一個“蒸”字寫出了湖的豐厚蓄積,彷彿廣大的沼澤地都受到湖的滋養和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鬱郁蒼蒼。“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前面,襯托湖的澎湃動盪極爲有力,氣勢磅礴。

③洞庭湖波瀾起伏、動盪廣闊,激發了詩人的信心和豪情,詩人會想:我自己空有滿腹經綸,空有滿腔抱負,而進身無路,求官無門,多麼地希望張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給我一個機會,好讓我報效朝廷,報效國家。

④詩人的心願是:渴望能爲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他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意願。用的是含蓄委婉的自我推薦的方式。

⑤我們除了要欣賞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還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陳出新、古爲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在今天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社會裏已不再那麼合適。我們需要的是“毛遂自薦”的精神和勇氣,我們應該更直接、大膽的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華,要有亮出自己的所謂“亮劍”精神。請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隨時隨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華,你才能抓住機遇,高奏成功的凱歌。

⑥略

教學反思

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的教學中,我感到學生的學習有如下幾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1、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積極的,課堂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聽衆”,他們在參與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

2、教師的教學重心由“教”轉變爲如何引導學生“學”,由傳統的“授之於魚”變爲“授之於漁”,教與學互利互惠。

3、教學中,我設置了課堂“同步練習”與“自我測評”這一環節,我認爲檢驗課堂學習效果的法寶就是同步練習與自我測評,通過練習和測評提高學生的學而致用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就會不斷得到肯定和加強。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五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覆誦讀古詩,於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難點:

對“兩相和”、“鏡未磨”“白銀盤裏一青螺”景象的感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板書“洞庭湖”:你們領略過它的美景嗎?

2、讓我們來遊覽一番(播放課件)。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欣賞“月夜圖”時,請學生嘗試用詞語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平如鏡、波光粼粼、月光如水、風清月朗……

二、學習古詩

(一)知作者

1、板書:劉禹錫、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詩人(指板書)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於是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佳作——《望洞庭》。

2、簡介劉禹錫。(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白居易並稱“劉白”。代表作:《烏衣巷》、《陋室銘》。)

(二)明詩意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禹錫所吟誦的景象中去。

1、要求學生自讀全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彙報讀,正音。

3、小組競賽形式朗讀古詩,指導評價。

4、引導學生回憶理解詩句內容的方法(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5、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說說詩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詩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濛濛的湖面就像未經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裏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7、重點把握:“兩相和”——〉湖光與秋月之“和諧”。這是水月澄潔的寧靜氛圍,呈現出一派和諧之美。“鏡未磨”──〉把“潭面”比作“沒有打磨的銅鏡”,有些模糊,有些迷濛。爲什麼?(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好一派迷濛之美。“銀盤青螺”──自然之美。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處秀美柔和之景。

(三)悟詩情

1、播放背景古樂,學生自由練讀,想象畫面,讀出韻味,感受意境。

2、讀着詩句,你眼前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3、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請讀出這種感受。

三、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誦讀。

2、指名背誦。

四、拓展延伸

洞庭景象美不勝收,古往今來,歌頌者無數。回家後,請感興趣的同學收集一下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我們找個機會再來交流。

五、佈置作業

1、收集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

2、默寫《望洞庭》,可配畫。

六、教學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充分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爲“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爲學生間的自我啓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望洞庭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內容】

全國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第五冊古詩詞背誦篇目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背誦篇目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六年級第一學期第八單元“山水之間”古詩詞背誦篇目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詞“徒”,理解詩歌大意,並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覆誦讀,感受律詩整齊的節奏美,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3、瞭解詩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大意,尤其是對“委婉地自我推薦”的四句詩句的理解把握。

【教學設想】

1、學生說說他們見過的湖。引出孟浩然對洞庭湖的描寫。

2、學生自讀三次,參照註釋理解每句詩歌的意思。

板書:“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對“洞庭湖“具體描寫的詩句,並引導學生用一個詞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鏡、湖水平靜

涵虛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氣蒸雲夢澤——水氣氤氳、水氣迷漫

波撼岳陽城——湖水洶涌、波濤洶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詩句,那麼題目中“贈張丞相”表明什麼?詩中有沒有寫到張丞相?

分析後四句的意思,能夠認識到“垂釣者”暗指進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張丞相,“舟楫”隱喻仕途引見的途徑。

突破口:“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到底是“羨魚”還是“羨釣魚”

(1) 有兩種意見,分別給自己的觀點找出支持的理由。

(2)一般情況下兩派意見爭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 此時教師給出“孟浩然”的作者簡介,提示學生思考方向。

關於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並稱,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前往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遊於吳越。張九齡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爲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

(3)得出結論: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官員,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於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5、反覆朗讀、嘗試背誦。

作業:批判性地學習詩人“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敢於“自薦”。

古人孟浩然推薦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爲現代人的我們推薦自己更應該大膽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樣自薦,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優勢,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勇敢地說:我能行!。

現在,我們班班委改選,看着你們,一個個都很能幹、聰明,所以請大家以“我選我,我能行……”作爲開頭,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優勢,說明你自己的能力何在,誇一誇自己,哪怕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字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