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海底世界說課稿(熱門1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6篇《海底世界說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海底世界說課稿》相關的範文。

海底世界說課稿(熱門16篇)

篇1:海底世界說課稿

海底世界說課稿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並摘抄優美的詞句。

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物種繁多,物產豐富。並學習作者怎樣把種類繁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國小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科普知識性美文。課文以生動有趣、準確形象的語言爲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美麗的.海底世界。

教學對象

三年級學生接觸計算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們不再象低年級兒童那樣滿足於觀賞一些美麗的圖片,而是渴望自己操作計算機,由於學生是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個體,有着不同的體驗,感悟語言文字有着鮮明的個性。於是我尊重學生的個性,安排了“課文”“階梯練習”“知識宮”“討論”等模塊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學習,使之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方法

說演結合,加強口語表達能力:通過當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然後自主評價,來喚起學生內心的表達衝動,使他們的語言如涓涓細流,在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中潺潺流淌,呼之欲出。同桌演練、集體演練,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說、演的機會,培養了每個學生的口語表達的能力。

情境創設法:古希臘學者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主動地、積極地去學。

自主探究式學習: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爲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主動融入閱讀情境,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要讓他們“走出”課堂,“跳出”文本內容,愉悅地進入自我學習中,豐富自身感受,從而自覺地運用語言,積累語言。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馳聘想象,極大地滿足了學生抒發內心情感的需要,又迎合了學生之間的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得到了結合,又實現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不斷超越。

觀事物的聯繫,充分感覺語言的形象美,音韻美,在學習中通過單行朗讀,整篇誦讀,學生從對具體單一的畫面理解,

教學過程

(課文學習與課件資源緊密結合,其中有三個模塊是亮點:“課文”“階段練習”“討論”)

一、利用媒體,引入揭題。

1、在“導入”模塊中,用播放影音錄像的方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生動自然的引入新課。

2、創設情境:“小導遊培訓”:讓孩子們乘坐“魔力方舟”進行海底探祕。回來後正是錄用。激發孩子們極大的學習熱情。

二、運用網絡,探究學習。

1、讓孩子們兩人一組、三人一組組成學習合作小組,進行自主學習。

2、在“課文”模塊中,有課文內容、影像圖標、聲音圖標、圖片按鈕、名詞解釋等等內容,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性地進行學習。

三、進入題庫,自主練習。

1、在“階段練習”模塊中,設計了基礎題、跳一跳、新挑戰,三個分層階段練習,可以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2、檢測過關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下一模塊的學習,還沒過關的學生可以回到“課文”模塊繼續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學習。

四、瀏覽資源,拓展延伸。

在“知識宮”模塊中,設計了“電影”“圖片”“故事”“友情鏈接”四塊內容。學生不僅可以瀏覽到大量的教學資料,還能通過友情鏈接直接到英特網上遨遊。

五、網上交流,實時反饋。

在“討論”模塊中,學生能提出不懂的問題,也可以爲他人作答,還能跟老師請教。真正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侷限性,體現了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優越性。

篇2:海底世界說課稿

海底世界說課稿模板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生活着新奇的生物。它同樣是一個神祕的國度。孩子們往往會被這種神祕與新奇所吸引。而作爲美術教學,今天要挖掘的是它的絢麗斑斕的色彩。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好奇心強,對未知的海底世界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想象和嚮往。而且大班幼兒在繪畫、泥工、剪貼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並對各種形式的美術教學特別愛好。魚是兒童喜愛表現的對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藍色的海水裏生長着各種各樣的魚類,同時還生長着各種門類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個充滿了神祕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次教學《海底世界》以此爲內容題材,分別通過剪貼和繪畫的形式來實施教學教學,引導幼兒認識魚的形狀特徵,色彩變化,從而瞭解海底世界對稱形和不對稱形之間的差異以及表現時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學習和操作的過程中加以區別,並在此基礎上促發幼兒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想像的能力,讓幼兒通過剪貼、繪畫的學習教學,用自己的作品來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對海底世界美好未來的豐富的想像。

二 說教學目標

這次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激發幼兒對海底探究的興趣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發揮幼兒的想像大膽繪畫,同時形成良好的美工教學習慣和耐心細緻的做事態度。

三 說教學準備

首先是材料準備:

工具與材料是美術創作的必要條件。恰當地選擇工具將會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更主動地投入創作。本次教學中,我除了供給彩紙、剪刀、固體膠、水彩筆和蠟筆外,還提供了記號筆和多種顏色的水粉顏料及大號的水粉筆,便於幼兒表現大面積的色塊,嘗試多種作畫方法,可以用記號筆描線,可以用蠟筆勾邊,也可以用油水分離法。這樣一來,無疑又構成了美術創作中的形式美。

其次經驗準備,在教學前讓幼兒知道大海里也生活着魚,而且是色彩斑斕的魚,而且掌握了畫魚的基本技能。

四、說教法:

在此次教學中,我所用的教學方法有

1.引導發現法:在教學的開始,老師引導幼兒欣賞海底世界,所用的方法就是引導發現法,教師作爲教學的組織者,又是孩子的引領者,要引領孩子主動的去觀察、去發現。

2.觀察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引導幼兒觀察各種魚的不同外部特徵。

3.個別指導法:在幼兒進行創作的時候,老師個別指導一些美工基礎較差的幼兒,鼓勵他們大膽的嘗試。對於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使用多種顏色,達到有層次的教學的目的。

4.情景法:教室佈置就是一個海洋世界的背景,還有海底世界的大背景圖,讓孩子置身於海底的感覺。

五、說學法:

1.觀察法

2.嘗試法

六 說教學過程

1 導入部分。我首先出示光碟,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後播放光碟,讓幼兒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

2.通過提問和觀察圖片,引導幼兒想像各種魚的不同外部特徵。

在這個環節裏我設計了幾個提問:剛纔小朋友在畫面裏都看到了那些魚?它們是一樣的嗎?身上有什麼樣的顏色和花紋?在幼兒回答後讓幼兒觀察各種魚的.圖片,瞭解魚的種類很多,每種魚的身體形狀和顏色花紋都不一樣。有的魚身體形狀和花紋是對稱的,有的魚是不對稱的。

3.在幼兒瞭解到魚的一些外部特徵後,我又設計了一個可以讓幼兒大膽發揮想像的問題:海底裏除了魚還有什麼?讓幼兒說一說海底的各種各樣海洋生物。

4. 隱性示範,幼兒思考

海底這麼美,那把我們的教室也佈置成美麗的海底怎麼樣?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後,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躍躍欲試。在次過程中讓幼兒思考怎麼佈局?顏色怎麼搭配?海底有哪些海洋生物?

5、介紹操作材料,幼兒動手操作

帶領幼兒參觀教學室的四面牆,介紹每一面牆旁準備的不同材料,簡要講解不同材料操作時的注意事項,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材料進行操作,通過剪貼、繪畫的形式表現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豐富海底世界。老師巡視整個操作情況,適當進行提醒。由於準備充分,材料選擇得當,幼兒美術功底較好,又是幼兒自由選材,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自主性的發揮,所以每個幼兒表現都很出色,特別是集體作畫的幼兒,相互交流,相互啓發,整幅畫面充滿了生氣。

6 幼兒欣賞自己創作的海底世界,互相說一說自己畫的是什麼。

篇3:海底世界說課稿

關於海底世界說課稿

工團 《海底世界》是圍繞海底四方面的內容:海底寧靜而黑暗的景象;海底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而且活動方式各異;植物種類繁多以及礦產資源豐富。整篇文章所有的文字都在說明一個主題——那就是海底世界。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在處理時有一定難度,上不好就變成了自然課。語文課要上得有十足的語文味。我仔細讀它的課文語言,很生動,很精練,而且通篇的結構層次很清晰,是一篇適合三年級學習閱讀的課。

《海底世界》一共有七小節,不到五百字,每讀一次離文本更走近一步,整篇文章結構是總分總,開頭是一句設問句“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來引出下文,結尾以“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八字來總結提煉出主題,仔細研讀每一小節內容,筆觸也是非常細膩,層次也使清晰的。例如:在介紹海底景象這一節,作者將海面的波濤澎湃——海底的寧靜形成對比。“依然”用得非常貼切,將海底深處的黑暗與光點閃爍形成對比,不僅讓它讚歎海底世界的魅力,隨後又巧妙地運用了一句設問句“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再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在介紹海底動物活動方式的這一節,語言也非常有特點,課文例舉了四種動物,應該說是作者精心挑選的這些動物的活動方式是很有特點的,有趣的,有快有慢,有動有不動,有進有退,來突出海底世界奇異和豐富。在介紹植物時,例舉了海藻類的一大一小來突出種類繁多。我覺得在這教學設計時要充分利用課文語言的特點、語言的因素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再根據三年級階段的教學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要求。

“關注語言因素,在動態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這篇課文共有九個生字,但是三年紀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對於在教學中,我認爲重點讓學生理解三個詞語“波濤澎湃”“蘊藏”“竊竊私語”。但在教學處理上我認爲詞語的理解上要力求準確,哪怕是積累意思相近的詞語,哪怕是聯繫上下文理解,對於詞語的理解要一錘定音,不可含糊。例如“波濤澎湃”通過畫面、視覺的效果,讓學生積累一些相關句詞語(波濤洶涌驚濤駭浪)。我在歸納時強調“波濤澎湃”是指波浪相互撞擊的一種宏偉氣勢。又例如課文中的一句中“蘊藏”“儲藏”,力求用簡潔的語言說清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很細微的一種差別。再例如教學“竊竊私語”時,通過指名學生朗讀海底動物的叫聲,怎麼讀,理解詞語含義。指導學生讀得輕一點,細微一點,好像在說悄悄話,這從朗讀指導中理解詞語,從小狗“汪汪”叫聲回到“竊竊私語”,理解後再在朗讀中體會,這樣比較紮實,在正確理解基礎上積累運用。

句子教學中能夠比較自然的把語言領會其中。例如教學兩句設問句,第一句是課文的第三節,我是通過師生合作朗讀,隨後告訴學生,這樣自己提問自己回答的問句叫設問句。還有一句設問句是在課文的開頭“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它是以整篇文章作爲回答,這句設問句不是一句很明顯的設問句,所以在課文上完以後藉助板書,在歸納的時候再提煉出這個知識點,這樣也把整篇文章的結構講清楚了:總領(設問句也是總領),然後最後一個總結是總分總的形式給學生呈現出來。句子教學中有一個轉折,轉折句的教學中不提轉折二字,通過自然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分句之間是轉折關係。先是講解前後句子發生變化,再問連接詞是什麼,找到“卻”,在通過朗讀,老師引讀,加入(雖然——但是,儘管——可是)這一類比較規範的關聯詞滲透體會,把當時的奇異情景表示出來,帶着理解去讀。引讀是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既是能力的訓練,又是思維訓練。教學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各異這一小節時,採取引讀的方法,老師讀總起句,學生讀下文,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總起分述的結構,隨後在引讀時加入一些簡練的提示語,幫助學生理解體會作者的用意。

動筆墨讀書,寫了一些,給孩子一個臺階,一些把手,這樣孩子容易達成。句子的出現“有的------有的------有的”是對前一次的運用。借讀課文的內容可以填寫,也可以借用提供的資料填空,同時還可以調動孩子的一些知識慾望去探索來表達,學生有話可寫,寫得又不相同,動筆效率就會高一些。

今後自己的努力方向是:解讀材料要有高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要有深度;引導學生思考要有力度,教師始終要有厚度。

篇4:《海底世界》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九義教材五年制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科普知識性美文。課文以生動、有趣、準確、形象的語言爲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美麗的海底世界。文章雖沒有華麗的詞藻,也不見雕琢的痕跡,但卻以自然流暢的語言爲基調,給人以親切、熱情的感受。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不難體會到作者對生命、對整個大自然的熱愛。

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光線、聲音、動物、地貌、植物和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祕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對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深刻的印象。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通過多樣化表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綜合實踐能力。通過對課文的精讀品味,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因此,教學重點爲:瞭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三.說教學對象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多的學校生活,已初步形成了主動識字的意識和習慣,逐步養成了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積極地蒐集、整理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同時,三年級學生接觸計算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們也不再僅僅滿足於這些靜止的資料,而是渴望自己去Inter網上探尋。因此,我將尊重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設計“海底世界展覽會”、“小小解說家”等環節,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他們樹立實踐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

古希臘學者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就要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主動的、積極的去學習。

《海底世界》一課着重描寫了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顯得很蒼白,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將運用一套製作精美生動的動畫課件,爲學生創設一個形象、直觀、和諧的學習情境。湛藍的海水、美麗的珊瑚、五彩繽紛的植物……神祕而美麗的海底世界是多麼令人神往!當這些美妙神奇的東西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一定會引起他們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鳴。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又激發了他們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強烈地感受着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一定會加深對具體情境的體驗和領悟,使認知和情感更加協調地發展。

因此,情景創設法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

2.自主探究學習法

在語文教學中,還要爲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主動地融入到閱讀情境中去,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要讓他們“走出”課堂,“跳出”文本內容,愉悅地進入自我學習中,豐富自身感受,從而自覺地運用語言,積累語言。因此,我設計了自由分組、小組討論、組間競賽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馳騁想象,極大地滿足了學生抒發內心情感的需要,有迎合了學生之間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得到了結合,又實現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不斷超越。因此,自主探究學習法是這節課的另一個主要教學方法。

3.突破重點

本課教學重點之一就是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但這比較抽象,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難以理解海底動中有靜、黑中有亮、靜中有聲的奇異景色,學起來也比較枯燥乏味。爲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我創設了和諧生動的教學情境,即通過動畫課件讓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1)

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課件先後演示海面的波濤澎湃和海底的悄然無聲,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的詞意,還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2)感受黑暗深海中的點點星光。利用動畫課件假想一名小潛水員,隨着潛水深度的增加光線越來越暗,最後是一片黑暗。鼠標點擊光點會變成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這樣,學生對海底黑中有亮的體會一目瞭然。抽象乏味的科學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富有童趣,還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3)

傾聽海底動物的竊竊私語。利用動畫課件演示一個插入海底的水中聽音器,並配有各種聲音,同時提問:你彷彿還聽到了什麼聲音呢?誰能模仿課文的說法運用排比的方法把同學們說的這些聲音連起來。這樣的方法,學生不僅親耳傾聽了海底奇妙的聲音,還在表達的過程中培養了想象力、創造力,並通過模仿課文的說法理解了比喻、排比這些修辭手法的好處,真可謂一石三鳥。這種實踐性練習,使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很好地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4.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方法。我主要採用情境創設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的。

對於國小生來說,單純的語言文字訓練比較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據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具體設計了讀、看、說、演四步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旨在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一讀:這段文字淺顯易懂,不需過多講解、分析,因此,我重在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熟讀成誦,在讀背中領悟語言,積累語言。二看:通過動畫演示各種動物的活動方式直觀感受活動方式多、有趣,爲下一步的說做鋪墊。三說: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充分交流,談出自己對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法有趣的體會,從而領悟到課文采用的是列數據、做比較、打比方等寫法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四演:讓學生自己上臺表演是激發學生讀、看、說興趣的引子,又是對學生練讀、練觀察、練說效果的檢驗。這四步學生動了口、動了眼、動了腦、又動了手,循序漸進,步步落實,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

五.說教學過程

(一)舊知導入,創設情境。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回憶課文寫了海底世界的哪兩個特點?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描寫的?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去體會海底世界的神奇,進一步去探索海底世界的奧祕。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二、三自然段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感受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劃出相關語句。

(2)全班交流,播放課件幫助理解。

a.“海面”與“海底”理解“動中有靜”。

b.黑暗深海中的星光閃爍理解“黑中有亮”。

c.海底聽音器理解“靜中有聲”。

2.合作學習四至六自然段

(1)看看作者從幾方面介紹了海底世界物產的豐富?(動物、植物、礦物)

(2)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自由組成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彙報。

按照讀:朗讀感悟———看:欣賞課件——說:品讀體驗——演:美讀感悟的閱讀主線來學習。

(三)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暢遊了神奇的海底世界,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呢?讓我們究辦個海底世界展覽會,請你來當小小解說家。

篇5:《海底世界》說課稿

說教材

《海底世界》這篇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動物、植物和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祕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對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深刻的印象。

這一課我設計了3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解決本課的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講解分析課文的第2、3自然段,也就是海底世界的動物都有說明特點。並進行知識遷移,讀寫滲透。

第三課時主要解決課文的4―6自然段,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海底真是一個景色奇異,我物產豐富的世界。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一級本組課文的階段性目標,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理解詞語“竊竊私語”的意思,抓住中心句,瞭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這一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

2、瞭解作者把海底動物的聲音特點、活動方式寫具體的方法。

3、結合自己的想象,從具體語言文字中感悟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

其中,瞭解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是我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走進文本。

上課伊始,我問學生,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海底的什麼,學生回答動物、植物、礦藏。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上節課內容,幫助學生理清了文章脈絡,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爲深入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奠定了基礎。)

二、聞聲探索,品讀句段。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齊讀第二個自然段,整體感知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在初知段落大意的同時,讓學生找重點詞語,動物的聲音特點各種各樣。接下來,我讓學生畫出描寫動物聲音的句子,自己讀一讀。在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發現文章中的一個成語,竊竊私語,交給學生根據聯繫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這一成語,並聯系生活,讓學生演一演,怎麼樣叫做“竊竊私語”。伺機說話“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把這個成語滲透到學生的生活點滴中去。體現了語文學科知識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通過學習文本,讓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還引導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說話,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最後引導學生髮現:嗡嗡、啾啾、汪汪等擬聲詞,提醒孩子們這樣寫的好處,並積累運用。

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還運用了想象畫面法。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重視朗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我認爲閱讀首先得身臨其境,然後設身處地,這樣才能心中生情,想象是一種很好的途徑。通過想象,把語言文字轉化成鮮活的畫面,能過想象,讓自已置身其中,設身處地地感受,並通過聲音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比如這篇課文中寫到海底世界小動物發出的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我想通過反覆讀課文,讓學生想象海底世界動物們發出各種聲音的景象,讓學生猜一猜動物們的各種叫聲都在表達着什麼想法,這樣就讓文字有了立體感,既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體會到作者對海底世界動物的喜愛之情。

三、抓住“活動”讀出“趣味”。

在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略讀第三自然段,並找出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找出中心句,這樣有助於學生快速的理解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也爲後面指導總分的寫法打下基礎。

這一自然段通過朗讀,表演等方法,引導孩子們想象海底動物在海底的各種活動特點。逐一分析動物們活動的特點,在指導讀的同時,讓孩子聯繫生活實際,想象動物們的活動。比如,讓孩子想想,生活中,靠肌肉伸縮爬行的動物還有哪些,孩子們回答了蚯蚓,毛毛蟲,這樣的引導,讓海蔘的活動瞬間在腦海中活了氣起來,接下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句子,看作者是如何把這些動物的活動寫的這麼具體的,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伺機滲透了列數據,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四、拓展延伸,仿寫句子。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是爲了不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把學法轉化爲自己的東西,進而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學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我就以這一段的先總寫,後分寫的寫法予以總結,引導學生以這樣的寫法,完成一次有效的課堂練筆,把主動權留給學生,這樣,就達到了授之以漁的目的。介於教學時間短,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有限,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寫作特點,我設定了兩個習作練筆,第一個練筆是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完成,第二個練筆,是段落練習。這樣階梯式的設置題目,由簡單到複雜,降低了難度,也提高了學生完成的自信心。在練筆過程中,我鼓勵孩子們進行自學,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五、點明中心,品行引領。

學文至此,學生已體會到了海底世界動物們叫聲的“美妙”和活動的“有趣”爲下一節課,“海底真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一中心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六、小結寫法、佈置作業。

作業是課堂的拓展和延伸,基於這節課的內容以及目標,我的第一個作業就是,繼續完成練筆,第二個作業是根據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想象,畫一副海底世界動物園。

當然,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理論知識,還很薄弱,在說課答辯環節,評委問我的問題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內容,由於我對校本研修的內容不夠熟悉,所以,一直在校本研修的途徑上轉圈,答非所問,很是慚愧。

2、教學中雖然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但是在真正的教學中,學生讀的還是不夠,尤其是沒有讀出奇異的情趣來。

3、時間上把握得不得當,課文設計內容太多,有幾個環節蜻蜓點水,留給孩子們思考的時間有限,教學內容沒有落到實處。也是由於時間原因,後面的寫作訓練有些倉促,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尤其是後面一自然段,語速太快,有些孩子跟不上節奏。

4、教師基本功,還有待加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學生,我的字拿不出手,每次板書的時候,心裏都是怯懦的,以後這一方面急需改進。

5、專業知識還欠缺,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加強。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環節,設計的還不夠合理,雖然有幾個老師的指導幫助,不過在引導或者提問的時候,還是缺少一些巧勁。

6、教學經驗不足,上課緊張,臨場應變能力差,不能和學生進行比較好的溝通。

回顧整堂教學,問題還很多很多,這是我對這節課粗淺的反思,還希望各位老師能針對我這節課,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不吝賜教,我將不勝感激。

篇6:《海底世界》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說明文。簡潔、生動的語言,清楚的條理,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從海底動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礦藏三方面介紹了海底的有關知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本文文質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結構相似,特別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圍繞中心句展開敘述,是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一些海底生物,瞭解一些海洋知識。

2、能力目標: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海底生物的特點,瞭解海洋知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的難點是: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教學課時:二課時。

三、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空器,教師應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爲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從情景教學入手,先從形式到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再從內容到形式,使學生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最終獲得知識、情感和能力三豐收。本課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發出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爲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錄象導入課文,教師又以帶有啓發性的問題,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奧祕的興趣。

②動畫、聲音的及時展示,再現了課文的情景,變具體爲生動,變抽象爲具體,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海底世界,對大自然的喜愛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爲主,以自學爲主,以訓練爲主,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採用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師生共讀第三自然段――獨立學習第四自然段的遷移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說明文“一找、二劃、三讀、四說”的閱讀方式。

②對於長句的教學採用了“讀範句――照句式寫分句――連起來變長句”的訓練方式。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和小結,讓學生明確並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的結合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什麼一回事?是吸收。……寫作是什麼一回事?是表達……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者是緊密聯繫,相輔相承的。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段練習,實現學寫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通過一找、二劃、三讀、四說,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後五句是圍繞第一句“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來寫的。然後再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這樣“就文取材”的說寫訓練,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同時充分發揮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爲一種有效的作文教學途徑。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導入激趣。

①“海”,組詞。

②你對海有什麼瞭解?

同學們的知識真豐富。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播放錄象)

今天就讓我們跟着課文《海底世界》一起去遊覽一番。

(二)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當海面上波濤洶涌的時候,海底……。再大的風浪,……。那麼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

②你從哪兒知道的?

③是的,海底是有聲音的,因爲小動物們在……。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來解釋一下麼?你能用“竊竊私語”說一句話麼?

④讓我們帶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導讀)

⑤你爲什麼讀得這麼小聲?

⑥其他同學你們也來試一試。自由朗讀這一句。指名朗讀。

⑦剛纔同學們讀的這些,都是寫海底動物的什麼呀?找找看,有哪些模仿聲音的詞?

⑧句子的最後用上省略號,說明什麼?

⑨你猜一猜,海底動物還會發出哪些聲音,用“有的像……一樣……”的句式來說一說。

⑩請你把這些句子連成一段完整的話:“如果你用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三)師生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渡:多麼可愛的海底動物,你認識他們麼?

①觀察插圖,同座互相指一指你認識的海底生物。請同學上來介紹。

②那這些海底動物是怎樣活動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它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③默讀課文,用“――”畫出課文中介紹的海底動物。

④找出你喜歡的動物,讀一讀介紹它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活動特點是什麼?(學生回答哪個動物,就出示哪個動物的動畫)

⑤這一自然段通過六種動物的活動方式說明了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

⑥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⑦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

⑧想一想你可以寫哪些人的方法。提示:醫務人員……老師……同學們……

⑨總結學習方法:找中心句――劃出圍繞中心句寫了哪幾個方面――讀句子――用自己的話說特點

(四)學生根據學習方法自學課文五自然段。

①學生自學

②集體交流,出示檢測題:

A中心句是()。

B從()和()兩方面說明海底植物的差異很大。

C海底植物顏色的特點是(),形態的特點是()。

(五)師生共讀第五自然段

①海底不僅是一個景色奇異的動植物公園,更是一個天然寶庫。這裏蘊藏着豐富的……

②學生可以自由補充自己知道的知識。

六、總結課文

海底有這麼多可愛的動物,美麗的植物,還有這麼豐富的礦物資源,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其實我們人類對海洋的瞭解還只是冰山一角,包括人們對宇宙的瞭解也是如此,大自然裏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祕等着我們小朋友去發現、去研究呢!

篇7:《海底世界》說課稿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並摘抄優美的詞句。

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物種繁多,物產豐富。並學習作者怎樣把種類繁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國小語文第六冊的一篇科普知識性美文。課文以生動有趣、準確形象的語言爲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美麗的海底世界。

教學對象

三年級學生接觸計算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們不再象低年級兒童那樣滿足於觀賞一些美麗的圖片,而是渴望自己操作計算機,由於學生是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個體,有着不同的體驗,感悟語言文字有着鮮明的個性。於是我尊重學生的個性,安排了“課文”“階梯練習”“知識宮”“討論”等模塊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學習,使之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方法

說演結合,加強口語表達能力:通過當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然後自主評價,來喚起學生內心的表達衝動,使他們的語言如涓涓細流,在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中潺潺流淌,呼之欲出。同桌演練、集體演練,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說、演的機會,培養了每個學生的口語表達的能力。

情境創設法:古希臘學者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主動地、積極地去學。

自主探究式學習: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爲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主動融入閱讀情境,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要讓他們“走出”課堂,“跳出”文本內容,愉悅地進入自我學習中,豐富自身感受,從而自覺地運用語言,積累語言。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馳聘想象,極大地滿足了學生抒發內心情感的需要,又迎合了學生之間的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得到了結合,又實現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不斷超越。

觀事物的聯繫,充分感覺語言的形象美,音韻美,在學習中通過單行朗讀,整篇誦讀,學生從對具體單一的畫面理解,

教學過程

(課文學習與課件資源緊密結合,其中有三個模塊是亮點:“課文”“階段練習”“討論”)

一、利用媒體,引入揭題。

1、在“導入”模塊中,用播放影音錄像的方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生動自然的引入新課。

2、創設情境:“小導遊培訓”:讓孩子們乘坐“魔力方舟”進行海底探祕。回來後正是錄用。激發孩子們極大的學習熱情。

二、運用網絡,探究學習。

1、讓孩子們兩人一組、三人一組組成學習合作小組,進行自主學習。

2、在“課文”模塊中,有課文內容、影像圖標、聲音圖標、圖片按鈕、名詞解釋等等內容,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性地進行學習。

三、進入題庫,自主練習。

1、在“階段練習”模塊中,設計了基礎題、跳一跳、新挑戰,三個分層階段練習,可以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2、檢測過關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下一模塊的學習,還沒過關的學生可以回到“課文”模塊繼續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學習。

四、瀏覽資源,拓展延伸。

在“知識宮”模塊中,設計了“電影”“圖片”“故事”“友情鏈接”四塊內容。學生不僅可以瀏覽到大量的教學資料,還能通過友情鏈接直接到英特網上遨遊。

五、網上交流,實時反饋。

在“討論”模塊中,學生能提出不懂的問題,也可以爲他人作答,還能跟老師請教。真正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侷限性,體現了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優越性。

篇8:《海底世界》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海底世界》是人教版美術教材第四冊第六課的課題。本課題主要通過讓學生欣賞海底世界圖片和學生優秀作品等,使學生對色彩有了初步的視覺感知,進而認識冷色。並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運用色彩對海底世界進行大膽的創新描繪,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表現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逐步培養學生認識各種色彩,學會運用冷色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實際認知水平等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認知領域:初步感受和認識冷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2)、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大面積的冷色表現美麗的海底世界,培養學生的動手和表現能力。

(3)、情感領域: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美的薰陶,增強學生保護生態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由於本課的教學目標已經明確,那麼知識點自然就凸顯出來了,那就是認識和運用冷色。因此我擬定: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和認識冷色,運用大面積的冷色表現大自然中的美。

但是,我們的施教對象是年齡較小的小朋友,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都會相對的弱些。考慮到以上因素,我將教學難點定爲如何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並能運用冷色描繪美麗的海底世界。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國小生對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很感興趣,而《海底世界》正好迎合了他們的獵奇心理,在這片豐富多彩、無奇不有的海洋天地裏,有着他們想知道又不太瞭解的各種東西。因此在這基礎上,教師要抓住時機,適時適度地爲他們解惑,滿足他們的求知慾,進而激發他們表現海底世界的慾望。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國小生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差一些,我們可通過引導想象和教授方法步驟等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期待進一步拓展和昇華。

五、教、學法分析:

我認爲教學本課時不能夠作過多的的說教,畢竟國小生很難有耐心也不容易理解你的說教。所以我主要採用的是複習鞏固和直觀演示教學法。因爲教學本課之前我們已學習了《溫暖的陽光》這一課,該課題講授的是暖色調的色彩知識,而本課學習的是冷色調的色彩知識,它們相互關聯又各有千秋。因此,通過複習可加深理解並延伸到本課,起到一個承前起後的作用。另外,這是一種動手繪畫的課題,由於年齡特點的原因,學生需要簡要明瞭的方法進行學習,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表現,而且通過演示,學生可知道如何利用手中的畫筆來表現生活中的美。因此,直觀演示教學法非常適用於本課,它讓學生一目瞭然且容易掌握。另外,學習過程中的最佳狀態是眼、腦、手並用,只要做到這三者並用,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就會得到提高。因此,我將本課的學法歸納爲:看——欣賞圖片,感知冷色。想——展開想象、認識冷色。做——運用冷色、大膽表現。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

教具、學具準備:爲了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海底世界圖片若干,也讓學生準備油畫棒、白紙、橡皮等。

六、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本課時,巧妙成功的導入是學習的關鍵,而生動正確的引導更是必不可少。因此,結合本課的知識要點和對學生的大致瞭解,我特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學習的首要條件,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導語:

同學們還記得嗎?不久前我們學習了《溫暖的陽光》這一課的色彩知識,那熱烈的暖色令我們興奮不已。同學們學得都很好、大家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繪畫作品。大家還記得暖色有哪些顏色嗎?(紅、橙、黃等)。那麼今天我們也是學習色彩知識,但是它跟《溫暖的陽光》中的暖色有所不同,它是暖色的“對立”色——冷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運用冷色來表現海底風光,好嗎?揭示學習課題——《海底世界》,以此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2、引導觀察,感知冷色。

在學生興趣正濃的時候,抓住時機,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進行欣賞、引導:同學們知道嗎?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71%的面積是藍色的海洋。而在這廣闊無垠的海洋深處的海底世界裏,還生存着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它們豐富多彩,形態各異。富麗堂皇。那麼,如果讓大家用色彩來表現這個美麗的海底世界,你們會選擇哪些顏色呢?進一步激起學習熱情。引導觀察:海水——藍色,海洋生物——綠、青等。認識冷色:藍、綠、青等。然後啓示:這些顏色給人寧靜、沉寂、寒冷的感覺;像冰雪,像夜晚,像海洋一樣,讓學生進一步從客觀上認識冷色,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觀察能力。

3、演示方法,引導創作:

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冷色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運用大面積的冷色來描繪海底世界,教師演示:用基本形(圓、半圓、橢圓、三角、梯形、扇形等)想象組合海底的生物形態。提出創作要求:運用冷色調進行描繪,大膽發揮想象,套用基本形表現海底世界生物。教師巡視指導。力求畫面豐富飽滿,體現出學生心中的海底世界。至此,教師再提出:讓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各種冷色,學會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去解讀生活中的所見,進而發現和表現生活中的美。

4、作品展示與課堂總結。

在學生創作完成以後,收集部分比較突出的優秀作品和一些相對較差的作品來展示,先讓學生來自評或賞析,鼓勵他們說出創作意圖,然後教師再作指導總結。主要從他們對冷色的運用,畫面的佈置安排以及造型能力等方面進行比較,指出它們好在哪裏,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讓學生加深理解,鞏固知識。另外,肯定和表揚優秀者,同時鼓勵相對較差的學生進行課後創作,力爭有更好的表現,讓他們重獲信心,或通過創作感受和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大自然。以此來拓展本課的教學目標,使目標得到進一步延伸。

結束語:今天我感到非常愉快,因爲我看到大家學習很認真,也創作出許多令我意想不到的優秀作品,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不過大家不能因此而驕傲起來。我們應當再接再勵,更多的到生活中去觀察、去發現、去創造更多的美來,好嗎?

七、板書設計:

科學合理的板書設計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學生的認知過程也很輕鬆。考慮到本課的知識點比較集中,因此,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海底世界

一、感受冷色——欣賞圖片

二、認識冷色——藍、青、綠等

三、運用冷色——表現海底世界

四、表現海底生物——套用基本形

篇9:《海底世界》說課稿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九義教材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科普知識性美文。課文以生動、有趣、準確、形象的語言爲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美麗的海底世界。文章雖沒有華麗的詞藻,也不見雕琢的痕跡,但卻以自然流暢的語言爲基調,給人以親切、熱情的感受。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不難體會到作者對生命、對整個大自然的熱愛。

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光線、聲音、動物、地貌、植物和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祕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對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深刻的印象。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通過多樣化表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綜合實踐能力。通過對課文的精讀品味,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因此,教學重點爲:瞭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三、說教學對象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多的學校生活,已初步形成了主動識字的意識和習慣,逐步養成了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積極地蒐集、整理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同時,三年級學生接觸計算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們也不再僅僅滿足於這些靜止的資料,而是渴望自己去探尋。因此,我將尊重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設計“海底世界展覽會”、“海底世界”新聞發佈會等環節,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他們樹立實踐創新意識。

四、說教法

1、情境創設法

教師就要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主動的、積極的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海底景色是怎樣的奇異,物產是怎樣的豐富”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海底世界》一課着重描寫了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顯得很蒼白,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將運用一套製作精美生動的動畫課件,爲學生創設一個形象、直觀、和諧的學習情境。湛藍的海水、美麗的珊瑚、五彩繽紛的植物……神祕而美麗的海底世界是多麼令人神往!當這些美妙神奇的東西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一定會引起他們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鳴。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又激發了他們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強烈地感受着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一定會加深對具體情境的體驗和領悟,使認知和情感更加協調地發展。因此,情景創設法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

2、自主探究學習法

在語文教學中,還要爲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主動地融入到閱讀情境中去,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要讓他們“走出”課堂,“跳出”文本內容,愉悅地進入自我學習中,豐富自身感受,從而自覺地運用語言,積累語言。因此,我設計了自由分組、小組討論、組間競賽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馳騁想象,極大地滿足了學生抒發內心情感的需要,有迎合了學生之間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得到了結合,又實現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不斷超越。因此,自主探究學習法是這節課的另一個主要教學方法。

3、突破重點

本課教學重點之一就是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但這比較抽象,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難以理解海底動中有靜、黑中有亮、靜中有聲的奇異景色,學起來也比較枯燥乏味。爲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我創設了和諧生動的教學情境,即通過動畫課件讓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1)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課件先後演示海面的波濤澎湃和海底的悄然無聲,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的詞意,還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2)感受黑暗深海中的點點星光。利用動畫課件假想一名小潛水員,隨着潛水深度的增加光線越來越暗,最後是一片黑暗。鼠標點擊光點會變成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這樣,學生對海底黑中有亮的體會一目瞭然。抽象乏味的科學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富有童趣,還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3)傾聽海底動物的竊竊私語。利用動畫課件演示一個插入海底的水中聽音器,並配有各種聲音,同時提問:你彷彿還聽到了什麼聲音呢?誰能模仿課文的說法運用排比的方法把同學們說的這些聲音連起來。這樣的方法,學生不僅親耳傾聽了海底奇妙的聲音,還在表達的過程中培養了想象力、創造力,並通過模仿課文的說法理解了比喻、排比這些修辭手法的好處,真可謂一石三鳥。這種實踐性練習,使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很好地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4、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方法。我主要採用情境創設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的。

對於國小生來說,單純的語言文字訓練比較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據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具體設計了讀、看、說、演四步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旨在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一讀:這段文字淺顯易懂,不需過多講解、分析,因此,我重在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熟讀成誦,在讀背中領悟語言,積累語言。二看:通過動畫演示各種動物的活動方式直觀感受活動方式多、有趣,爲下一步的說做鋪墊。三說: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充分交流,談出自己對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法有趣的體會,從而領悟到課文采用的是列數據、做比較、打比方等寫法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四演:讓學生自己上臺表演是激發學生讀、看、說興趣的引子,又是對學生練讀、練觀察、練說效果的檢驗。這四步學生動了口、動了眼、動了腦、又動了手,循序漸進,步步落實,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

五、學法

“讀一讀,找一找”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其次,“感情朗讀”能夠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出海底景色的奇異,培養學生的美感意識;“形象表演或者聲音模仿既是對抽象文字的具體反應,又是培養學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個契機。

六、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談話導入,激趣探奇。

通過欣賞海底世界,再提出疑問,看完影片之後,你們想說些什麼?從而揭題,並齊讀課題。

(二)、理清思路,檢查預習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理順文章結構,理清課文思路。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二、三自然段:以讓學生動手劃一劃,交流,感悟,模仿、指導感情朗讀等方式,抓住重點句段“海面上波濤澎湃時,海底依然寧靜”,“陽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線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在遊動。”“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的理解,體會海底黑暗之中有亮光,寧靜之中有聲音,的奇特、美麗。並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詞語“依然”“竊竊私語”的意思。

2、學習四、五、六自然段:用“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演一演”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海底動物多,植物多,礦產多,從而體會海底世界物產豐富。指導學生以動物的身份介紹自己的活動方式,並輔以多媒體動畫幫助學生形象感知,讓學生了解到海底動物的活動方法多種多樣,體會景色的奇異。

(四)、欣賞品味,深入理解

媒體演示:“海底世界”視頻,使學生對海底有更深的瞭解。

學了課文,看了那麼多的資料,這時你想說什麼?

(五)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暢遊了神奇的海底世界,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呢?課後通過上網,查閱書籍資料,從媒體上收集更多的海底的知識,讓我們一起辦個“海底世界”的展覽。

七、說板書

板書是執教者教學過程的體現,它分爲板書什麼和怎樣板書兩部分。我們設計的板書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結構、寫作順序來板書的。

這樣的板書設計,條目排列有序,內容層次分明,形式簡潔大方,它既概括了本文的知識要點,又體現了文章結構、寫作順序和本堂課的教學軌跡,將海底世界的特點一目瞭然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清晰的體現了作者由景到物,由總到分再到總的寫作思路。在教學中,這樣的板書能引導和控制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理清教材知識結構,有利於學生形成。

篇10:《海底世界》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海底世界,緊扣本單元的主題。本課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講述的是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和礦產資源。課文結構嚴謹,按照總分總的結構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海底世界,讓學生對海底世界的面貌有了大致的瞭解。課文總體難度不大,運用列數字,比喻的手法進行介紹,語言生動活潑。

(二)教學目標。

1.自習生字,掌握10個會認的字,12個會寫的字,讀準一個多音字,。

2.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掌握文章的結構和主旨。

3.瞭解說明文的寫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文章主旨。

難點:總結作者把海底世界動物種類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這篇文章難度不大,要讓學生通過誦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對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和礦產這幾個方面進行了生動地描述,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展開想象,同時結合課堂上展示的圖像等資料,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2.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課文運用列數字,作對比等手法來介紹海底世界,句子生動活潑。通過課堂仿寫句子的形式,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手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教學內容,展示海底世界的圖片、視頻等資料,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三、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課前要做好預習,瞭解課文內容,對不認識的生字學會自己查字典,對不熟悉的詞語自己標記出來,在課堂上提出來集體討論。對課後習題在預習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誦讀品味法

這篇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是一篇優秀的說明文。課文語言生動活潑,要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會海底世界的奇妙,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二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習題,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爲什麼。

3.收集海底世界相關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爲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由五個部分組成: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導入新課。出示海底世界的一些圖片,激發學生的上課興趣,並讓學生結合自己在電視裏或是海洋館見到過的關於海洋的景象,讓學生回答自己關於海底世界的印象,自然過渡到課文內容上來。

第二部分:整體誦讀,梳理結構。讓學生根據錄音範文誦讀,把課文讀流利順暢。在朗讀過程中找出課文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詞語。並思考作者是怎樣介紹海底世界的。

第二課時:

第三部分: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並學習文段。

1.要求學生回答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再提問:說說課文是怎樣介紹海里的動物和植物的,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2.讓學生讀課文中優美的句子,體會句子中詞語運用的妙處。

“海底世界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卻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這些句子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海底世界動物的活動描寫得十分生動,學生要學會將這種手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展開想象。讓學生在本課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課外所見和所收集的資料,進一步感知海底世界的精彩。

第五部分:歸納總結。迴歸整體,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再次體會課文的主旨,加深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瞭解。

五、說課小結

本課是一篇十分生動地說明文,向我們展示了海底世界的精彩。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海底世界和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本課難度不大,作者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分別介紹了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簡要介紹了海底世界的礦產。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旨,要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的結構,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課文的主旨。

篇11:《海底世界》說課稿

主題:注重語言實踐性,提高課堂實效性

背景:

《海底世界》生動有趣地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第4自然段介紹了5種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它們有的向前進,有的向後退;有的自己活動,有的自己不動;有的速度極慢,有的速度極快。就在這進與退,動與不動,快與慢的鮮明對比中,突出了他們的活動方法不同,充分說明是“各有各的活動方法”。教學時,採取哪些活動方式,使學生既能瞭解海底動物的不同活動方式,又能促進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活動中還能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請看下面一則片斷:

細節:

師:大海里的動物很多很多,每種動物的活動方式都很有趣,同學們想知道課文中介紹了哪些嗎?

生:(齊聲回答)想。

師:下面請大家欣賞CAI課件,看後說一說影片中有哪些動物是你熟悉的,它是怎樣活動的,好嗎?

(學生看到海底神祕、奇異的景色驚歎不已,被各種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所吸引。看完後,進行交流。)

生:我知道那種黑黑的動物叫海蔘,它是爬行着活動的,而且爬得很慢。

生:海蔘不是爬行,是身體伸縮蠕動,像蚯蚓一樣。

師:你們的觀察真細緻,知道得也真多。

生:那種身子細長的魚叫梭子魚,它遊得很快,每小時能遊幾十公里呢。

生:烏賊和章魚是一邊向前方噴水,一邊向後面倒退着遊動的。

生:貝類動物最懶惰,自己不肯出力,光依靠別人四處活動。

師:聽同學們這麼一說,海底世界真是有趣極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上是怎樣介紹這些動物活動方式的,找出來讀一讀,你喜歡哪一種就讀哪一種,好嗎?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個個讀得繪聲繪色)

生:我想讀寫海蔘活動方式的句子。(生讀得慢條斯理。)

師:聽你這麼一讀,我彷彿看到海蔘正在懶洋洋地蠕動,爬得可真慢呀!

生:烏賊和章魚的活動方式很奇特,我也想來讀讀。

生:我也想來讀這一句。(生讀)

師:兩位同學讀得都很好,一個賽一個。

生:我想讀一讀貝類的活動方式。(生讀)

師:其他同學喜歡不喜歡貝類這個“懶鬼”,想不想讀一讀?(生齊讀)。

生:我還想讀一讀寫梭子魚的句子。

師:你也讀得很好。同學們剛纔讀得都很認真,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代表這幾種動物作一個自我介紹。剛纔我們看過了錄像,介紹的時候可以先把它們的樣子說一說,然後把它的活動特點講清楚。可以邊說邊加上動作。

(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興趣盎然地準備着。)

師:老師準備了幾個動物頭飾,你想表演哪一種動物就挑一個戴上。(生開始表演)

生:小朋友們,你們好。我的名字叫海蔘,我長得黑黑的,樣子很像一條大毛毛蟲,身上還有凹凸不平的花紋,別看我長得不起眼,營養價值可豐富啦!哎,不過我從小就養成了做事慢吞吞的壞習慣,在海里,要數我遊得最慢了,因爲我是靠肌肉伸縮來爬行的。你們想知道我每小時能遊多少米嗎?告訴你,我每小時只能遊4米。

生:我叫梭子魚,我的身體是流線型的,體積又小,所以嘛,我遊得可快啦!在大海里,游泳大王一定是我。我攻擊別的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你們一定想知道我每小時能遊幾公里吧?哈哈,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我每小時能遊幾十公里,快吧?如果有人問你誰遊得最快,可千萬別忘了我哦!

生:我是烏賊,和章魚是鐵哥們兒。我肚子裏有一個墨囊,裏面裝滿了墨汁。如果有敵人來攻擊我的話,我就會向前方噴墨,施放“煙幕彈”,然後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後退,乘機逃走。

生:我是貝類,身穿美麗的外衣,大家都稱我“免費旅行家”。如果我想去各地走一走,我就會緊緊地巴在輪船底下,做一次免費的長途旅行。你們說我聰明不聰明?

師:同學們演得真不錯。你們從課外讀物中還知道哪些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生:我知道大海里有一種蝴蝶魚。蝴蝶魚身上點綴着各種色彩斑斕的花紋。尾巴前上方長着一塊黑色的斑點,斑點四周鑲着黃色或黑色的邊,看上去像是魚眼。而真正的魚眼則藏在它頭部的黑斑裏,蝴蝶魚愛在水裏倒退着遊動,其他魚把它的尾巴當成了頭,把它的倒遊看成是前進。於是,有些兇猛的魚朝它的“頭”撲去,呀,沒抓到,眼看着蝴蝶魚朝反方向飛快地逃走了。哈,上當啦!

生:在20xx米深的海底世界有一種鼎足魚,它的身子是白色的。它靠三條“腿”支撐身子站在海底,這三條“腿”分別是一對胸鰭和一個尾鰭,看上去就像一隻古代的三足鼎,鼎足魚就靠這三條“腿”在海底爬行或跳躍。

生:大海里有一種會飛的魚,它伸展着一對又長又大的胸鰭,就像鳥兒張開翅膀在飛翔。它可以在離開水面的空中飛行幾十米,甚至二三百米,還能連續幾次在水面上時飛時落,人們還稱它“水上小飛機”呢!

師:同學們,我建議黑板報就出一期介紹海底動物世界的專輯,大家說行嗎?

生:(異口同聲)行。

(學生個個躍躍欲試)

師:請同學們把剛纔說的趕快寫下來。

結果:

上述案例正是遵循這樣一種教學思想,努力使《海底世界》的教學成爲學生語言實踐的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看影片說熟悉的動物活動”,由於影片畫面絢麗、聲音悅耳、形象生動,又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因此學生自然興趣盎然地進入了學習情境。接着我以“課文中介紹了動物的哪些活動方式,你喜歡讀哪一種就讀哪一種”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朗讀”活動中,把“要我讀”的指令變成了“我要讀”的內需。同時,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由於教師不斷地採取激勵措施,因而學生的朗讀熱情高漲,一個想比一個讀得更好。然後,我提出了新的要求,把語言實踐活動由“讀”轉換成“說”——分別說說幾種海底動物的特點和活動方式。爲了使學生能積極投入這項活動,我讓學生扮演成自己喜愛的動物角色,戴上頭飾進行介紹,並提出邊說邊加些動作的要求。這樣,這個“說海底動物形狀特點和活動方式”的語言實踐活動就具備了遊戲的性質,又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而積極投入活動之中。爲滿足學生表達的慾望,我又讓學生說說他們從課外讀物中得知的一些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這下,課堂氣氛更活躍了,學生爭着說,搶着講,“有條理地說海底動物的形狀特點和活動方式”的訓練在積極而又愉悅的氛圍中得到了落實。最後向課外拓展提出了出一期介紹“海底動物世界的專輯”黑板報的建議,讓學生把說的內容自然轉化爲寫的訓練。

評析: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踐。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不是一張白紙,三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許多語言材料。教師反覆的講解不但不能促進學生學習,而且會使他們產生厭倦情緒。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的語言實踐過程,應該爲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和時間。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先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取得知識,形成能力。教師應多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把學生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給他們充分的動腦、動手、動眼的時間和空間。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感到“有趣”,要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語言實踐活動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以他們喜愛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全部熱情,發展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而且能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敞開,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感到“有用”,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聽、讀、說、寫等能力。因此,努力使語文閱讀教學成爲學生“理解、積累、轉化、運用”的語言實踐過程,勢在必行。

篇12:國小《海底世界》說課稿

【說教材】

《海底世界》這是一篇以介紹海底知識爲主的科普類文章,主要介紹了海底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的物產。

根據本單元的重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這篇文章可以分兩段:

第一段(1―2):主要介紹海底的奇異景色;

第二段(3―5):主要介紹海底豐富的物產。

【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讀寫“是否”等詞語,理解“竊竊私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的方法,能根據問題的提示理解長句與難句的意思,會背誦第2自然段。

3.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的句式造句。

4.知道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初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重點】

1.瞭解海底景色的奇異;

2.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的句式造句。

(把這兩點作爲重點的理由是:奇異是第一段的中心詞,有利於文章知識的集中與拓展;排比式的句式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排比的好處,還可以積累寫作經驗,提高語言鑑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是能夠具體地瞭解海底景色的奇異。

【說教學時數】

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結合教學目標,我安排了2課時來教學這篇課文:

第一課時:學會“否、竊、汪”3個生字,理解“竊竊私語”等詞語的意思;具體瞭解海底奇異的景色,感受海洋的奇特。

第二課時:學會“肌”等5個生字,理解“梭子”等詞語的意思。瞭解海底豐富的物產,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祕密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海洋意識。

【說學法】

科普類文章往往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比較容易理解。我覺得在這堂課中:

“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體現了學生爲本,教師是一個組織者的新教學理念;其次,“感情朗讀”能夠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出海底景色的奇異,培養學生的美感意識;“形象表演或者聲音模仿既是對抽象文字的具體反應,又是培養學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個契機。

【說教法】

爲了使學生能更清晰而又形象的瞭解海底的奇異景色,除了用“朗讀品析法”和學生進行交流以外,我還較多地應用了電化教學,如:利用投影片展示海底的景色,用音樂感染學生,用錄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

結合上述,我設計了5部分來完成我的教學:一、放飛想象;二、眼見爲實;三、側耳傾聽;四、總結全文;五、作業佈置。具體過程如下:

【說教學過程】

一、放飛想象。

播放一段海浪與海鳥相伴的音樂,引導學生靜靜聆聽,在腦中自由想象。欣賞完後,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聽到的大海的樣子等。(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幫助教學者瞭解學生對大海的已有認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機地進入課堂)

二、眼見爲實。

播放錄像,感受海面的波濤澎湃。

1.聯繫畫面,理解“波濤澎湃”的意思。(形象而直接)

2.設問句激疑:你可知道,大海深處的景色是怎樣的嗎?海面上雖然波濤澎湃,海底卻是一片寧靜。若不相信,就請你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海底寧靜的原因。

3.請生再讀一讀課文,可以探討,看看海底還是怎樣的?

在給予一定時間討論的基礎上,集體交流,同時板書:黑暗。

錄像展示,進一步感受海底的黑暗,然後由錄像作爲引線,使學生認識海洋中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對於深水魚,學生是相當陌生的,錄像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不用過多的解釋,學生就瞭解了,既解決了領悟的難點,又能夠記憶深刻)

三、側耳傾聽。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師邊說邊出示這一句子:

1.認識生字:否,強調它的發音。

2.引導學生認識設問句及其特點:自問自答。並請生說說設問句。

播放一段很輕的聲音,請生聆聽:聽,海底的動物在竊竊私語。

理解“竊竊私語”的意思,做做“竊竊私語”的樣子。

那麼這些聲音是怎麼樣的呢?請生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

1.請一位學生朗讀。

2.相互評價一下,讀得怎麼樣。(其實,在評價的過程中,就已經引導學生如何朗讀了)

3.出示句子: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還好像在打鼾。

(1)齊讀。

(2)分析句子的結構:總分結構。

(3)體會運用比喻形式的排比句的好處。(這一部分主要引導學生從讀當中去領悟,一是感受聲音的形象,二是瞭解聲音的種類多。)

(4)認識象聲詞:嗡嗡、啾啾、汪汪。能模仿再寫出3個象聲詞。

(5)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造句。(落實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存在着差異,對於一部分基礎稍差的學生,降低難度,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造句。

集體交流,互相評價,獨立修改。

(6)再讀一讀,背一背這一句子。(分散背誦難點)

4.除了這些聲音以外,海底的動物還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自由繼續朗讀課文。

5.設疑:海底不是寧靜的嗎?爲什麼又要描寫這麼多的聲音呢?引導學生理解:寧靜不是死寂,能夠聽到這麼小的聲音,更能體現出海底的寧靜。

6.請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學有餘力的可以試背誦。

四、總結全文:

海底的世界是黑暗的,又是光亮的,海底的世界是寧靜的,又是熱鬧的。海底是奇異的,還是豐富的。(板書)

請你自學課文3―5自然段,瞭解海底是豐富的原因。

篇13:國小《海底世界》說課稿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六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都是圍繞一個“美”字來寫的,讚美了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靈美。《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全文按總分總的結構分別介紹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抓住課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進一步體會景美人更美,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喚起他們對美的追求。這是着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用生動語言進行描述的能力。學生在學習《荷花》一課時已學過了用生動語言進行描述,想象畫面,這一課要繼續滲透這一訓練重點。根據教材內容和本單元訓練重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讀懂課文,從中瞭解大自然的神祕與美麗,受到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2.基本技能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句話。

3.認識目標: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4.語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有:

1、瞭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

2、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再現課文所描寫的情景。這一重點的目的是通過對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發展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同時,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關於大海的資料。

教具準備:卡片、多媒體課件、實物標本。

二、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這十六個字。針對以上教學思想,本文的教學我主要選用“自學研究”式的教學方法,主要依據是這樣能使學生主動參加到研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體現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課改思想。再輔之議論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語文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

三、說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自學的方法,讓學生會讀書,重視朗讀,組織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在多讀的基礎上,通過學生想、劃、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四、說教學程序

本文教學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交流關於大海的資料,完成認識目標和初讀課文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完成情感目標、基本技能目標。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複習:

1、聽寫本課13個生字、新詞。

2、回顧大屏幕出示問題:(1)課文圍繞第幾自然段來寫的?(2)哪些自然段寫景色奇異,哪些自然段寫物產豐富?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請同學欣賞《海底世界》錄相。看完後交流留下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2-3自然段。

指名朗讀2、3自然段,其它同學思考大屏幕上的問題:這兩個自然段分別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海底景色奇異的?這個問題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理解這兩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比較容易找到是從黑暗中的發光魚和海底的各種聲音兩方面來介紹的。我根據學生的回答予以歸納板書,再讓學生根據課文中描述的景象予以想象,然後播放發光魚錄相,目的是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海底景色奇異。瞭解海底聲音時讓學生齊讀文中的原句,再聽聽海底各種聲音的錄音,最後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句話

2.自學4、5、6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5、6自然段,思考並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大屏幕上的問題。

①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三方面來介紹海底物產豐富的?

②海里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多少種?文中介紹了哪幾種動物?是怎樣描寫它們的活動方法的?(從文中劃出來,多讀讀)

③介紹了哪些植物,文中是怎樣描述它們的?

④介紹了哪些礦物?

這四個問題的設置,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動植物種類多、活動形式多來了解海底物產豐富。

(2)自學完後全班交流。

交流海里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三萬種時體會作者語言的準確性。用“已經知道”和“大約”來表明動物遠不止這麼多種,激發學生熱愛大海,探索自然的興趣。交流到海底動物活動方法時讓學生完成大屏幕上的連線題。感情朗讀體會海底動物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學生回答完後屏幕出示每種動物的圖片,展示一部分實物標本。(畫面和實物展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理解課文的難度。)學生對海底植物描寫部分比較容易理解,屏幕出示畫面增強直觀感就可以了。在交流礦產時我會滲透環保知識,讓學生意識到應愛護海洋,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四)結寫作方法

作者用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言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神祕的海底世界,作者先總的提出問題,激發同學們瞭解海底奇異景色和豐富物產的興趣,最後又用一句話概括了全文的內容,使文章的結構非常緊密。

(五)反饋練習

學生根據自學的內容及師的提示總結全文,完成板書。設計此練習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印象,瞭解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的掌握情況。

篇14:國小《海底世界》說課稿

國小《海底世界》說課稿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第6冊第23課《海底世界》。

浩瀚無邊的大海是令人神往的世界,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澎湃。那深不可測的海底又更是奇妙,吸引着無數好奇的人冒着生命的危險去一探究竟。

《海底世界》就是一篇介紹海底的科普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的語言爲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海底我們都沒有去過,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設計了《海底世界》網絡課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創設情景,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與此同時,通過網絡擴展延伸,並讓他們自己交流、表演,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給予了學生一個“研究”的機會。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既培養了語言能力,又發展了思維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使用相關教學軟件,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祕的興趣。

下面,我就《海底世界》第二課時的教學,來具體談談我對“發揮網絡環境優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點設想。

一、營造氣氛,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一開始,我便使用媒體播放影音錄像,

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這樣做,能夠一下子地激發他們對海底世界的好奇和興趣,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着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到課堂中。

二、創設情境,引領深入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抓住了孩子的心的基礎上,我找了一個表達能力較好的同學出來,讓他爲我們當個小導遊,帶領我們遊覽一下海底的世界,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將他初讀課文後的理解表達出來,用孩子的語言向孩子敘述,我想這是再好不過了。

三、重點研讀,感受美,欣賞美

1、自由讀課文第2―6自然段,讓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知道這幾個自然段主要介紹了什麼。

2、多媒體出示動畫配樂朗誦,讓學生透過直觀形象的動畫演示,對課文中所描繪的海底的動物,植物以及礦藏等有了一個直觀深入的理解。(這一步能讓學生更好、更直觀地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正如《語文教學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閱讀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同時產生審美體驗的一個過程)。

3、鑑賞閱讀,個性化地體味語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學生在學習當中,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因此我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我的感受。(比如說這個句子我覺得哪裏好,這一個部分還可以怎樣說,又或者這一點是我的話,我會怎樣來表達,林林總總,不一定要按照書本的說法)

4、在活動中培養思維,在實踐中培養能力。

有表達就會有爭論,這時,我抓住時機隨機出示幾個句子。

①“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依然”是什麼意思?用一個近義詞表示,用這樣近義詞替換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當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卻同原來一樣寧靜。)

②海底有光嗎?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讀有關“光點”的句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重點詞“卻”,然後展開討論:“卻”在這句話中起什麼作用?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卻”在句中有轉折連接的作用,說明黑中有亮。

③“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a、什麼是“竊竊私語”?

b、聽錄音,聽一聽海底世界動物的竊竊私語。

c、作者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d、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說。

e、海底的動物只有這幾種聲音嗎?省略號在這裏表示什麼?

f、“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④“海底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多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 a、“已經知道”這四個字說明了什麼?

b、出示填空練習。

________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________每小時能________,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動,能________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c、填空後指讀句子,體會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⑤課文怎樣介紹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讀有關句子,找出其中的連接詞語。

⑥“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 課文中描寫植物和礦產的時候,爲什麼只寫這幾種?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提問和情境中探究,爲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躍的探究平臺。問題的解決,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斷鑽研,在良性循環中,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

5、再次欣賞,品味領悟。(這時,同學們對課文的爭論和探討已經比較深入了,於是我再次播放課文的錄音朗讀,讓同學們輕聲跟讀,在這過程中,再次體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同學們的腦海裏自然浮現出剛纔看錄像,看動畫時的畫面,等於在作者的帶領下又在海底作了一次遨遊。)

整個第3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通過開展讀、說、寫、評等活動,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展示的舞臺,因而學生就有了更多感知、觀察、思考和探索的機遇,就有了更多表達情感的平臺。充分地表達了學生從文本中體驗到的情感,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生髮、表現。

四、小組合作,探究拓展

課前,我將相關的海底資源鏈接到《海底世界》課件中,我鼓勵學生以3―4人的小組形式,確立自己小組想要探究的目標,(比如海底的動物、海底的植物、海底的地形、海底的礦藏、海底的氣候等)運用現代的發達的計算機網絡,教師從旁協助指點,上網查找整理有關的信息,然後記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鼓勵他們每個小組都能自己寫一段話介紹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後和別的小同學交流交流。(在學習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大部分的同學一定不滿足於課本所學的,孩子的好奇心決定了他們是一羣求知慾旺盛的孩子,我設計這個活動可以點燃學生求知的火把,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爲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篇15:國小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說教材】

這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個問句總領全文,激發讀者的興趣;最後一個自然段針對第一自然段的提問作答,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中間2——6自然段具體講述了海底的景色和物產。文章生動有趣地講述了海底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物產,以此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喚起學生海洋環保意識。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瞭解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物產。

能力目標:讓學生通過三、四自然段的學習,進行句與句之間聯繫的訓練,學習本文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仔細觀察並運用對比、擬人、數字說明等表現方法。

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了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喚起學生的海洋意識。

【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重難點是指導理解三、四自然段句與句之間的聯繫,瞭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

【說教法、學法】

《海底世界》雖然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但由於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所以毫不枯燥乏味,反而顯得生動有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因此,本課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所掌握的知識程度、學習方法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我設計了“激趣、範讀、重點指導、示範自學、隨文識字”的教法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觸類旁通、說說、想想、畫畫”的學法。這樣設計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通過帶領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瞭解、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學習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繫的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鑑賞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審美意識,增進學生對海底知識的瞭解,喚起學生嚮往、開發和利用海洋的意識。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蔚藍的大海無邊無際,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澎湃,魚羣在海中游弋,輪船在海面航行,海鷗在空中飛翔,給人以襟懷開闊的壯美,令人陶醉和嚮往。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去領略大海的壯闊和美麗。(稍停)海面上這麼美,可你們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請大家隨着老師的朗讀到海底世界去遊一遊。(這時教師範讀課文。)讀完之後,指導學生觀看海底美景圖,並導出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一起要學習的內容:23、海底世界。(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解課文

由於本篇課文的結構是“總起——分述——總結”,所以在教學新課時,我將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先對海底世界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從整體到部分,具體學習中間2—6自然段分述的內容,最後再回到整體認識上來。

其具體做法是:

(1)首先教師引導:聽了老師剛纔的朗讀,並聯系剛纔看到的景象,想一想:海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兩個詞。)

(2)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a.課文開頭是一個什麼句式?這樣的開頭方式叫__________開頭法。

b.回答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出的問題是哪一句話?

c.其它幾個自然段分別圍繞哪兩個方面在寫?(景、物)

d.這樣的課文結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一部分的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去讀課文首尾兩段。其中教師應給學生講:這叫設問式開頭。這樣的課文結構是總起——分述——總結。在回答c這個問題時及時板書“景、物”兩字,並引導學生區別“奇異與奇怪”這兩個詞。

三、閱讀賞析,落實目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並不是說要貶低以至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恰恰相反,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必須依靠教師善於正確發揮主導作用。但講讀課文也並不是老師“整堂講,滿堂灌”,教師應掌握一個適當的度,導得恰當,放得適度。雖然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學過一些閱讀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過一些講讀課文,但這些學生還處於中段學習狀態,他們的智商還有待開發,知識經驗也不豐富,不可能完全掌握學習的方向、內容和方法。因此,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仍然離不開教師相應的輔導。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是這樣做的:

(1)談話導入:剛纔同學們說2—6自然段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兩個方面來寫的,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自然段是寫景色奇異,哪些自然段在寫物產豐富。

(2)學習“景色奇異”的部分。

讓學生齊讀2、3自然段,再回答問題:

a.從哪個方面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異?(黑暗卻有光點閃爍,寧靜卻有各種聲音。)

b.課文是怎樣寫海底很黑暗的?

“陽光射不到海底,”(黑暗的原因)

“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以明襯暗)(板書:黑暗—光點閃爍)

c.課文是怎樣來描寫海底很寧靜的?

“海面上波濤澎湃,海底依然很寧靜。”(依然—依舊,對比襯托)

“風浪只能影響到海面下幾十米深。”(寧靜的原因)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是否——是不是,設問,總領全段,承上啓下。)

d.海底有哪些聲音?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方法?

“竊竊私語”一詞把物當人寫(擬人),段中用了4個打比方的句子組成一組句子(排比),用了3個擬聲詞,對海底動物的聲音進行了具體描摹,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板書:寧靜——許多聲音)

e.寫海底很寧靜可爲什麼又要寫有許多聲音呢?

“寧靜但不是死寂”,援引古人“蟬鳴山愈靜”的手法,以聲襯景更顯寂靜。)

小結:黑暗中有許多光點閃爍,寧靜中有許多聲音共鳴,這就是海底景色的奇異之處。

(3)學習“物產豐富”的部分。

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運用老師剛纔指導的分析課文的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學4、5、6自然段。

列出自學提綱:

a.從哪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海底物產豐富?

(動物.植物.礦物)

b.海底的動物着重寫了哪幾種?它們的活動方式是怎樣的?

(海蔘——靠肌肉伸縮爬行;梭子魚——比火車還快,烏賊、章魚——利用噴水而後退;貝類——巴在船底……)

c.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礦物?

(植物:多種多樣、色彩各異)

(礦物:煤、鐵、石油、天然氣、稀有金屬……)

d.寫動物、植物、礦物用了哪些方法?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相機板書:(動物、植物、礦物)

讓學生先獨自自學,再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探討出較爲正確的答案,教師稍作評講。

總結:寫海底物產豐富時,作者抓住特點,歸類分述,詳略得當,生動形象,相得益彰。

(4)課文第四自然段。

讓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回答問題:這段話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的是什麼?句與句之間是怎樣進行聯繫的?從而讓學生體會句與句間的緊密聯繫,學會分析句子邏輯,並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5)總結全文: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板書: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浩翰的大海,佔據了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海中生物有二十多萬種,僅海產品年產量可供三千億人食用,而地球上目前只有五十三億人,是人類的天然糧倉。陸地上的礦物按目前的開採速度,幾十年就會開採一空,而海底是個巨大的聚寶盆,已經探明的白銀有數百萬噸,黃金有一千萬噸。人類未來發展的出路,就是走向海洋。同學們,讓我們努力學習,進一步探索海洋的祕密,將來去開發海洋,造福人類!

四、合作探究,深化主題

任何一篇課文都是情感與載體的和諧統一。我們在教學時,要把語言文字訓練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統一在教學過程中。因此,在教學中,我除了給學生介紹海底知識,還讓學生從理解課文內容入手,再配以畫面,輔以音樂,深化主題,從而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奧祕,讓學生從學習過程中去體會海洋的神奇富饒。

(1)說說:海底美景圖及問題:海底是這樣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假若你擁有了整片大海,你將怎樣去開發利用它,讓它最合理的被人類利用而不受到傷害?

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主討論,再選代表發言

(2)想想:除了課文中所述的海底美景,你認爲海底還有什麼美景和物產值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去利用?

(3)畫畫:假若我們以後的生活空間要轉移到海底,你將準備怎樣去營建你的新家?請把你的設計圖畫出來。

篇16:國小語文《海底世界》說課稿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九義教材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科普知識性美文。課文以生動、有趣、準確、形象的語言爲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美麗的海底世界。文章雖沒有華麗的詞藻,也不見雕琢的痕跡,但卻以自然流暢的.語言爲基調,給人以親切、熱情的感受。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不難體會到作者對生命、對整個大自然的熱愛。

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光線、聲音、動物、地貌、植物和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祕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對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深刻的印象。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通過多樣化表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綜合實踐能力。通過對課文的精讀品味,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因此,教學重點爲:瞭解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三、說教學對象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多的學校生活,已初步形成了主動識字的意識和習慣,逐步養成了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能積極地蒐集、整理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同時,三年級學生接觸計算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們也不再僅僅滿足於這些靜止的資料,而是渴望自己去探尋。因此,我將尊重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設計“海底世界展覽會”、“海底世界”新聞發佈會等環節,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他們樹立實踐創新意識。

四、說教法

1、情境創設法

教師就要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主動的、積極的去學習。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海底景色是怎樣的奇異,物產是怎樣的豐富”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海底世界》一課着重描寫了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顯得很蒼白,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將運用一套製作精美生動的動畫課件,爲學生創設一個形象、直觀、和諧的學習情境。湛藍的海水、美麗的珊瑚、五彩繽紛的植物……神祕而美麗的海底世界是多麼令人神往!當這些美妙神奇的東西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一定會引起他們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鳴。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又激發了他們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強烈地感受着海底世界的神奇美麗,一定會加深對具體情境的體驗和領悟,使認知和情感更加協調地發展。因此,情景創設法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

2、自主探究學習法

在語文教學中,還要爲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主動地融入到閱讀情境中去,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要讓他們“走出”課堂,“跳出”文本內容,愉悅地進入自我學習中,豐富自身感受,從而自覺地運用語言,積累語言。因此,我設計了自由分組、小組討論、組間競賽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馳騁想象,極大地滿足了學生抒發內心情感的需要,有迎合了學生之間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得到了結合,又實現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不斷超越。因此,自主探究學習法是這節課的另一個主要教學方法。

3、突破重點

本課教學重點之一就是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但這比較抽象,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難以理解海底動中有靜、黑中有亮、靜中有聲的奇異景色,學起來也比較枯燥乏味。爲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我創設了和諧生動的教學情境,即通過動畫課件讓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1)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課件先後演示海面的波濤澎湃和海底的悄然無聲,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的詞意,還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2)感受黑暗深海中的點點星光。利用動畫課件假想一名小潛水員,隨着潛水深度的增加光線越來越暗,最後是一片黑暗。鼠標點擊光點會變成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這樣,學生對海底黑中有亮的體會一目瞭然。抽象乏味的科學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富有童趣,還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3)傾聽海底動物的竊竊私語。利用動畫課件演示一個插入海底的水中聽音器,並配有各種聲音,同時提問:你彷彿還聽到了什麼聲音呢?誰能模仿課文的說法運用排比的方法把同學們說的這些聲音連起來。這樣的方法,學生不僅親耳傾聽了海底奇妙的聲音,還在表達的過程中培養了想象力、創造力,並通過模仿課文的說法理解了比喻、排比這些修辭手法的好處,真可謂一石三鳥。這種實踐性練習,使學生覺得親切自然,很好地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4、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方法。我主要採用情境創設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的。

對於國小生來說,單純的語言文字訓練比較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據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具體設計了讀、看、說、演四步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旨在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一讀:這段文字淺顯易懂,不需過多講解、分析,因此,我重在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熟讀成誦,在讀背中領悟語言,積累語言。二看:通過動畫演示各種動物的活動方式直觀感受活動方式多、有趣,爲下一步的說做鋪墊。三說: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充分交流,談出自己對海底動物種類繁多、活動方法有趣的體會,從而領悟到課文采用的是列數據、做比較、打比方等寫法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四演:讓學生自己上臺表演是激發學生讀、看、說興趣的引子,又是對學生練讀、練觀察、練說效果的檢驗。這四步學生動了口、動了眼、動了腦、又動了手,循序漸進,步步落實,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

五、學法

“讀一讀,找一找”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其次,“感情朗讀”能夠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出海底景色的奇異,培養學生的美感意識;“形象表演或者聲音模仿既是對抽象文字的具體反應,又是培養學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個契機。

六、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談話導入,激趣探奇。

通過欣賞海底世界,再提出疑問,看完影片之後,你們想說些什麼?從而揭題,並齊讀課題。

(二)、理清思路,檢查預習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理順文章結構,理清課文思路。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二、三自然段:以讓學生動手劃一劃,交流,感悟,模仿、指導感情朗讀等方式,抓住重點句段“海面上波濤澎湃時,海底依然寧靜”,“陽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線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在遊動。”“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的理解,體會海底黑暗之中有亮光,寧靜之中有聲音,的奇特、美麗。並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詞語“依然”“竊竊私語”的意思。

2、學習四、五、六自然段:用“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演一演”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海底動物多,植物多,礦產多,從而體會海底世界物產豐富。指導學生以動物的身份介紹自己的活動方式,並輔以多媒體動畫幫助學生形象感知,讓學生了解到海底動物的活動方法多種多樣,體會景色的奇異。

(四)、欣賞品味,深入理解

媒體演示:“海底世界”視頻,使學生對海底有更深的瞭解。

學了課文,看了那麼多的資料,這時你想說什麼?

(五)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暢遊了神奇的海底世界,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呢?課後通過上網,查閱書籍資料,從媒體上收集更多的海底的知識,讓我們一起辦個“海底世界”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