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國小體育四年級級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國小體育四年級級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國小體育教學設計 篇一

一、指導思想

新的“課程標準”以“健康第一”爲指導,強調在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發展學生的個性、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讓每個孩子都能根據自身的素質定位,找到學習的自信心。體育教學要選擇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目標和教學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爲他們終身學習、終身鍛鍊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教學構思和組織設想

本課根據確定的學習目標,選擇國小一~二年級人教版教材的滾翻和走幾步單腳跳雙腳落地兩個內容,以“調皮的浪娃娃”爲主題構建教學情境。

(一)調皮的浪娃娃(滾翻練習)

以和孩子一起學、和孩子一起玩爲主線,給學生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調皮的浪娃娃通過想象→個人嘗試練習→個人表演練習→小組成員幫教練習→拓展練習;調皮的浪娃娃們通過小組練習(找方法)→成功模擬小組表演練習→小組隨海浪聲的高低進行情境練習→二個以上甚至更多小組的集體浪濤練習。教師淡出了教者的角色,而是成了一個欣賞者、鼓勵者、情境的導入者。

(二)調皮的浪娃娃們(走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

以多媒體音樂課件爲輔線,通過音樂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情緒。活潑、歡快的健身舞曲,舒緩的放鬆音樂,加上時而洶涌澎湃,時而懶散滾翻,直至最後欲退將退的浪潮,把學生帶入一個又一個的情境練習,加上教師偶爾的點撥和解說,形成了一個“放”“收”並存的教學氛圍。

三、體育課時計劃(教案)

浪娃娃一課教案如下表所示。

四、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比較“放”的教學設計,是否能“收”則取決於教師平時的課堂常規和對課堂氣氛的調控。給學生一個充分“放”開玩、“放”開練的機會,找準學生情緒高亢後的一點點放鬆,引導進行下一個拓展練習。情境的轉換和教材內容的變換採用了音樂暗示,使之比較自然過渡,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學習中的潛能。從中發現孩子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和他們的想象能力遠遠超過了我們大人的預料。所要改變的是我們對孩子的視角和心態,允許學生徹底的“放”,允許學生的調皮。一堂課的成功中應該有學生的“放”和“活”。

國小體育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通過體育遊戲與球類運動相結合,提高運傳搶球等籃球基本技術,發展團結協作的能力,培養團隊協作和集體主義。

課的內容:

一、隊長球

(一)遊戲目標:提高學生移動傳、接球的能力,培養學生傳球的配合意識。

(二)準備工作:

1、籃球(或排球)若干個。

2、在場地上並排畫幾直徑爲50釐米的圓圈,彼此間隔2米,距圓圈4至6米處畫一條橫線。

(三)遊戲的進行: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個隊,每隊推選一名隊長站在圓圈內,其餘的隊員成縱隊,面向隊長站在橫線後,排頭手持一球。遊戲開始,各隊排頭按規定的傳球方法,將球傳給隊長後,迅速站到自己隊的隊尾。第2人立即上前去接隊長的回傳球,以此按順序進行傳、接球,最後以先傳完的隊爲勝。

(四)遊戲規則:

1、傳球時,不得出圈或過線。

2、傳接球時誤時,應由本人將球拾起,跑回線後方能再傳球。

(五)教法建議:

1、此遊戲可改變傳球的方法或規定傳球的次數進行比賽。

2、可輪流擔任隊長,即傳球后迅速跑到圈內,接替隊長去接下一人傳來的球,被替換下來的隊長,應迅速跑到隊尾,連續進行替換、接球。

二、傳球追觸

(一)遊戲目標:提高學生行進間的傳、接球技術,增強其協同配合傳球的意識。

(二)準備工作:籃球場地一塊,籃球一個,紅布帶若干條。

(三)遊戲的進行:全體學生分散站在籃球場內,教師指定3名學生爲“追觸者”(繫上紅帶標誌以示區別),其中一人手持籃球做好準備。遊戲開始,3名追觸者相互進行移動中的傳、接球,並在傳、接球過程中,用球觸及其他同學,被觸及者繫上紅帶標誌,參加到追觸者行列進行遊戲,追觸者不斷增加,直到剩下最後一名學生爲止

(四)遊戲規則:

1、“追觸者”只准相互傳球,不允許運球或走步違例(同籃球比蹇規則要求)。

2、追觸人時,只能手持球觸人,不允許用球擲擊人。

3、被追觸者如被逼出界時,按被觸及論。

(五)教法建議:

1、如參加遊戲的人數過多時,可再分爲若干組,分別在兩個場地進行遊戲。

2、此遊戲可改兩隊進行比賽,一隊追觸,另一隊躲避,被觸及者站到場外停止遊戲,直至全隊被觸及後,兩隊交換進行遊戲。

三、小手球

(一)遊戲目標:提高傳接球和運球技術水平,培養攻守配合意識;發展靈巧性及速度、力量等體能。

(二)準備工作:

1、排球或足球一個。

2、籃球場地一塊,以投籃3米區(即以端線的中心點爲圓心,以6.25米半徑畫弧,連接兩側端線)爲球門區,在籃球場端線中心點兩側放置兩根立柱(立柱間距3米)作爲球門。

(三)遊戲的進行: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各隊推選一名隊長,一名守門員。兩隊隊長猜拳挑邊,決定攻守。遊戲開始,各隊隊員別站在中線本半場的一側,進攻隊持球,防守隊做好準備。當裁判員鳴笛後,進攻隊利用互相傳遞球、運球,通過簡單的戰術配合,尋找機會射門。防守隊則盡力組織防守,設法阻止對方攻門,並積極搶斷球,從而控制球,轉守爲攻。最後以得分多的隊爲勝。

(四)遊戲規則:

1、攻守雙方均不得進入球門區進攻或防守,否則判由對方擲邊線任意球(守門員除外)。

2、將球射入球門算得1分,然後由對方在中線發球繼續比賽。

3、射門時,球必須在守門員頭部以下部位射入球門,否則射中無效。

4、守門員觸球出邊界,由對方發球;如觸球后出端線,則由守門員發球門球。

5、不準推人、拉人,如影響直接射門得分,則由對方在球門區外正中點處罰球;一般情況,由對方發邊線球。

6、比賽分上下兩半場,每半場10至15分鐘,中間休息2分鐘。下半場,兩隊交換場地和發球。

(五)教法建議:

1、每隊參加遊戲的人數7—9人爲宜。各隊按守門員、後衛、前鋒等位置進行分工。

2、比賽時間可視具體情況增減。

3、比賽規則可參照正式手球比賽規則,也可有所調整。

國小體育教案 篇三

一、課題

急行跳遠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說出急行跳遠的技術動作結構和體會向遠處跳的身體感受,並有70%的學生能夠完成較遠距離的急行跳遠,另30%的學生能夠完成較近距離的急行跳遠。

【過程與方法】

通過模仿練習法、條件練習法、限制法等方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急行跳遠的動作技巧,體會向遠處跳的身體感受,瞭解增強身體的力量、靈活行和協調行,增強身體機能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不畏艱難、積極進取、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助跑與踏跳的結合。

【教學難點】準確、有力地踏跳。

四、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課堂常規

體委整隊,師生問好,檢查着裝和出勤情況,強調紀律和安全,安排見習生。

2、導入

複習導入:複習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

(二)準備部分(8分鐘)

1、慢跑

在老師的帶領下,呈兩路縱隊繞田徑場慢跑2圈。

組織教學:兩路縱隊

2、徒手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前後左右間隔各一臂的距離,成體操隊形散開。

3、小遊戲(障礙跑)

組織教學::利用標誌杆設置成障礙物,進行→←跨過障礙物接力跑。

(三)基本部分(28分鐘)

1、主教材:急行跳遠

(1)複習立定跳遠:學生分小組複習立定跳遠。

教師提示要點:兩腳左右開立,彈行屈伸擺動,同時兩腳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跳起,使身體充分伸展,落地屈膝緩衝。

組織教學:全體學生分爲六組自由練習。兩人糾錯、學生展示、提高練習效果,在老師哨聲提示下依次進行跳躍。

(2)教師示範急行跳遠完整動作,結合掛圖進行動作要領的講解。

動作要領:

由助跑、踏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組成。

助跑:助跑自然、放鬆,速度逐漸逐漸加速。

踏跳:用全腳掌快速有力地踏板(或踏跳區),充分蹬伸髖、膝、踝關節向前上方跳起,上下肢配合協調。

騰空:挺胸、展體、伸髖,使身體儘量伸展;落地前收腹、屈膝,小腿儘量前伸。

落地:腳跟先着地,並立刻屈膝緩衝,保持身體平衡。

動作重點:助跑與踏跳的結合。

(3)練習

①急行跳遠腳步練習。

教師對學生動作進行集體糾錯,啓發學生領會發力特點。

組織教學:全體學生分爲六組進行練習。進行徒手練習。

②急行跳遠跳過障礙物的練習。

同伴間互幫、互學。

教師對學生動作進行糾錯,啓發學生體會動作要領。

③助跑從較慢速度逐漸提高到中等速度的急行跳遠。

(4)小組展示練習成果

學生互評,教師點評。

2、輔教材:仰臥起坐

練習規則:男生50個,女生30個。

教學組織:男生兩組,女生兩組。

(四)結束部分(6分鐘)

1、放鬆操:音樂拉伸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成體操隊形散開。

2、教師小結

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提出希望。

3、宣佈下課

師生再見,收拾器材。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五、場地器材及預計負荷

1、場地器材

田徑場,體操墊,標誌杆。

2、預計負荷

預計練習密度:40%左右;預計平均心率:135~140次/分左右;練習強度:中等。

國小體育教案 篇四

學習內容:立定跳遠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和實踐,95%的學生能夠初步體會立定跳遠的蹬、擺技術要領。

2、技能目標:通過學生對預擺與蹬地的學習,85%學生能夠掌握立定跳遠的蹬擺動作的技術要領。

3、情感目標:通過自主、協同的小組合作模式,學生能在練習過程中主動參與,互相學習,互幫互助,並在學習中親身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蹬擺技術要領。

教學難點:動作要連貫,協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通過出示問題卡片的形式,直接引出這節課的主要內容,並讓學生帶着問題,認真觀察教師的動作示範。

2、教師邊示範,邊講解。

二、學生討論、研究教師的動作

學生間研究、討論剛纔所留意到的動作,有的可能留意的是手的擺動動作;有的可能留意到的是腳的伸屈動作或是蹬地動作,此時,教師適當引導,讓學生圍繞問題,經過分享、討論得出答案。

教師引導總結得出形象易記的口訣:一伸、二屈、三蹬地

三、嘗試練習

1、教師帶領練習。

2、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查指導。

四、比一比、賽一賽

1、教師組織學生示範動作並進行比賽。

2、學生在這一環節中,既要觀看,又要即使進行評價。如:手臂擺動如何?蹬地快速有力嗎?腿部是伸、屈是否正確呢?

3、學生間通過互相評價,得出動作掌握得較好的同學,即時給予掌聲鼓勵。

五、再次鞏固、強化練習

教師帶領學生邊喊口訣邊練習,進一步鞏固、強化動作。

六、學生與教師的評價總結

同學們分享、交流立定跳遠蹬擺動作的感受。教師對在跳遠練習中表現優秀的同學給予表揚和鼓勵。

國小體育教學設計 篇五

摘要:體育課是傳授青少年鍛鍊身體方法的途徑之一,也是培養青少年學會做人、做事的課堂之一。傳統體育教學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以規範的技能教學爲主要目標,對複雜多變的體育教學活動作出確定性的假設,從而使體育教學活動程式化、機械化,既阻礙了教師的課堂教學創新,又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以學生髮展爲出發點,關注學生的發展,把體育教學看成既有計劃性的一面,又有生成性的一面,教學設計既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更豐富的資源和更有效的支持、幫助和服務,又爲體育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舞臺。在此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內容也將發生較大變化。

關鍵詞:國小體育、教學設計、思考、實踐

體育教學設計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它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忘我的工作精神去追求和探索。新課程拓展了我們體育教學工作者的教育教學思維,但並沒有具體提供體現學生“汗、會、樂”三維健康目標的範例和方案,把具體的操作問題和課程開發的權力留給了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這對習慣於以傳統思路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的教師來說難以整體把握教學內容與教學進程,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出現與目標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相沖突的問題。面對國小體育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新挑戰,我市啓動了“國小體育教師全員培訓”方案。我作爲國小體育教師,通過學習、探索,在教學設計中嘗試了體育課的教改實踐,收到了顯著的成效。

一、課程目標的認識與單元教學目標的構建。

我認爲國小體育教學是基於明確的教學目標,在充分體現體育學科特性的前提下,爲挖掘和發展學生某一能力,而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運用具有較強內在聯繫的知識、內容和運動素材進行整合、重組和拓展性開發,從而確定一個具有趣味化、知識化、遊戲化的學習主題,每個主題構成一個學習單元和評價單位。強調以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爲載體,通過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有助於學生完整的理解學習內容和構建知識技能,提高學生對所學體育知識、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和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例如我們開發的以運動項目和遊戲相結合來呈現的主題《健美操、遊戲》教學單元;又如我們以即可發展學生的體能和技能,又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體項目進行組合構建的主題《建設美好家園》教學單元;以服務於學生掌握某項運動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構建的主題《爭當環保小衛士》教學單元等。

二、設計單元教學內容,確立重點、難點。

首先,我們在開發單元課時目標時,不僅要依據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體系,還要考慮教材的難度、水平學段學生身心特點以及主題單元知識技能容量等情況。例如,我們根據障礙跑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共設計5課時來完成本單元的教學任務,課時主題內容依次爲,第1課次:穿越樹林(繞過障礙物)——第2課次:踏石過河(跨越障礙物)——第3課次:滾過草地(滾過障礙物)——第4課次:穿過山洞(鑽過障礙物)——第5課次:森林擂臺(滾跨繞鑽組合障礙跑)。其次,在設計課時教學目標時應有所側重,即每課時突出一個主目標,在主目標的統領下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確保三維目標在每個主題教學單元中全面實施。例如,我們把“障礙跑”單元的第1課次主目標確立爲“運動參與”,第2課次爲“運動技能”依次類推……,一般情況下第1課次不直接進行技術教學,強調運動參與、體驗、感知。再者,就是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把握正確與否,也決定着教學的成敗。例如,我們在學情和教材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本單元教學目標爲:

(1)知道簡單的“鑽、跨、繞、滾”等動作術語,明白安全運動的重要性,樂於按遊戲的規則進行比賽。

(2)能做出鑽、跨、繞、滾等的簡單障礙跑動作,發展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和增強過障礙的基本活動能力。

(3)在活動中敢於自我表現,具有熱愛大自然的意識及勇敢頑強,相互協作的精神。基於此,本單元的重點、難點是:學生能掌握鑽、跳、繞、爬等過障礙物的基本方法,在快速奔跑中靈敏、安全地通過障礙物,並能保持身體的平衡。

三、合理搭配副項內容,彌補主教材的不足。

我們設計教學內容時,首先要考慮到單元的學習內容的搭配能夠針對教學目標,統籌兼顧,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要考慮到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把那些對學生身心發展作用不大,學生不喜歡的項目排除在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安排一個項目,我們確定某個運動項目作爲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稱爲主教材);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還要選擇適合的動作或身體練習作爲主教材的補充(稱爲副項)。無論主教材還是副項都要處理好身體發展內容的搭配,從而彌補主教材的不足。例如技能與體能的搭配、上肢與下肢的搭配、運動量大和運動量小的練習搭配等等。做到健身、文化、育人等教育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吸引學生,使學生主動地關注學習內容;從而貫穿整個教學甚至整個知識段的學習,爲學習內容“拋磚引玉”。

四、設計新穎有趣的準備活動,激發學生的運動慾望。

國小體育教師一般都比較重視體育課中的準備活動,因爲準備活動直接關係到基本部分的學習乃至整個體育課的任務完成。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對準備活動的認識不足,有的學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對一套基本體操,一個遊戲的長期使用,久而久之,學生感到乏味、厭煩,從而懶懶散散,動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爲一種形式。要想讓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就要讓他們明確準備活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因此,在設計、選擇時我們要注意準備活動的內容應全面、豐富、形式多樣,要具有國小特點,要注重一般性準備活動與專門性準備活動的結合。既要有徒手體操,又要有器械操;既有單人的、也有雙人或集體的;既有一般練習,又有模仿、誘導或輔助性的專門練習。這樣使學生才能感到新穎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的同時激發學生的運動慾望。

五、合理安排運動負荷,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

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與鍛鍊身體所不可缺少的變量,也是體育學科教學的本質性因素與體育課的特點所在。因此,體育教學必須有合理的運動負荷。在體育教學中要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身體和掌握運動技能。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都必須要有一定的運動負荷、都必須發展相應的身體素質、都伴隨着相應的身體練習。能否取得身體練習的效果及取得什麼樣的練習效果,主要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一是練習方法,二是練習中的運動負荷。而丟掉運動負荷教學的體育課將失去體育課的本質屬性,將丟掉學生的健康。沒有運動負荷,就不會有鍛鍊和訓練的效果,實現體育教學目標,促進健康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在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只有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鍊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學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對學生身體健康和教學任務的完成都是十分不利的。只有科學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才能鍛鍊學生身體、才能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滿足學生運動慾望的需要。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內容時,應合理搭配不同性質、不同強度、適宜數量的教材。如運動量大和運動量小的練習交替安排,再如強度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遠、投擲、簡單的韻律舞蹈與強度較大的爆發力練習、跑、跳躍、攀登等內容組合。

六、結語。

通過以上的探討與實踐,我體會到:體育教學設計不能違背科學規律,既要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的規律,又要遵循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和動作技能形成的科學規律,不能只爲追求課堂氛圍的活躍,學生濃厚的興趣或其他的目的而違反“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我們要勇於探索教學的新途徑,合理安排授課內容和運動負荷,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體現“汗、會、樂”三維健康目標,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周雁林,張保慶。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模式[J]科技傳播,20xx.

(2)趙華麗。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問題分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20xx.

(3)張細謙。論國小體育課的設計策略[c]東莞塘廈,20xx.

(4)李兵。論東莞市學校體育工作的現狀與今後的發展方向[c]東莞塘廈,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