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中國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爲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中國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師生蒐集有關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資料,爲理解課文有關內容作好準備。

2、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你們見過哪些橋?

2、板書課題,根據課題質疑:

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什麼是“生命橋”?

二、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邊讀邊思考: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3、分組討論。

三、全班彙報交流

1、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朗讀。

2、指名認讀生字。

3、交流:

⑴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⑵ 什麼地方最令你感動?

通過交流,學生要對課文內容做到全面把握。可從兩方面想:一是骨髓對小錢的重要;二是在餘震中中國臺灣青年捐獻骨髓,李博士抽取骨髓並連夜趕往杭州爲小錢做手術。

四、指導朗讀

人們救助小錢,是源於一種最樸素、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愛!從文中那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愛”呢?我們要怎樣讀才能體會到這種愛呢?

1、找出文中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讀一讀,說說理由。

2、同桌交流:

同桌之間讀一讀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3、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預想:

⑴ 最後一段:

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這是一個美麗的結果,患有嚴重白血病的小錢最終得救了。這是一種感動。)

⑵ 第五段:

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裏涓涓流出……”

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發生的時間很突然。餘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來的餘震中,還要進行着手術,真是令人感動。)

⑶ 第二段:

朗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牀上……終於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小錢只有18歲,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難醫治,很可憐;骨髓很難找,終於找到了,真讓人高興。)

⑷ 第四段:

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這位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捐獻骨髓,因爲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很令人感動。)

⑸ 描寫李博士的句子和段落。

五、總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多麼感人的一幕啊!在救助小錢的過程中,人們用情、用愛,編織了多麼美好的故事。讓我們再讀讀課文,去體會人與人之間這美好的感情!

六、抄寫生字

1、自主記憶字形,提出難寫的字。

2、指導書寫。

3、學生抄寫生字和生詞。

(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確定抄寫內容。)

第二課時

一、繼續在朗讀中體會情感

1、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3、全班交流:

預想:

⑴ 捐獻骨髓的那位中國臺灣青年:

小錢患的是嚴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醫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對捐獻骨髓懷有恐懼心理,害怕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其實這是所有的醫學研究和臨牀經驗表明,捐獻骨髓對於人體健康沒有影響;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多人沒有捐獻骨髓的意願,所以到目前爲止,我國大陸的中華骨髓庫中的庫存量只有4萬多份,中國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庫存23萬份,而我國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萬,需要更多的人志願捐獻骨髓。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就是這樣一位志願捐獻骨髓的先行者,小錢應該感謝他,我們也應該感謝他!餘震有大有小,房屋隨時都可能倒下來,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卻冒着生命危險捐獻骨髓。並且他不顧親人的安危來爲小錢捐獻骨髓。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出示地震的圖片。)

又一次餘震發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身體下的病牀吱吱作響……但是,這個青年人──仍靜靜地趟在病牀上。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決心。

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動。

小結:在大地震過後,在劇烈的餘震中,這位青年不顧親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險,爲海峽另一邊的小錢捐獻骨髓,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⑵ 他還會非常感謝李博士: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險從中國臺灣青年身上抽去骨髓,並一路奔波送到杭州,爲小錢作了骨髓移植手術。

這位李博士就是中國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主持創辦了中國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徵集到23分骨髓樣本,成爲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衆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攜帶着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來到大陸。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

(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理解“奔波”一詞。提問:李博士爲什麼要奔波十幾個小時呢?

(出示地圖看中國臺灣和杭州的位置,解釋到香港中轉的原因。)

(由於歷史和原因,中國臺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中國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儘管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隔着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爲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在《愛的奉獻》的旋律中有感情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二、補充閱讀材料,加深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補充材料的片段。

2、學生自己閱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救助行動圓滿成功》這篇文章後找出自己最感動的句子讀一讀。

(是啊,這些人就在小錢的身邊,時時刻刻給予小錢關心、愛護和支持。正是因爲有這麼多的人關心、愛護這小錢,奇蹟纔會發生;正是因爲海峽兩岸這麼多人的愛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想象拓展,指導寫話

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後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小錢會對那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麼呢?請用幾句話寫下來吧!

1、學生自己寫。

2、指名讀,評價,修改:

評價應着眼於學生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允許學生內容有所不同,只要發自內心,合乎情理即可。

四、總結全文內容,點明主題

1、你現在是怎樣理解“生命橋”的?

2、總結: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時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鮮血和生命。也許僅僅需要說一句溫暖的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板書設計】

杭州 中國臺灣

小錢──愛心──年輕人 李博士……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二

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8個,會寫“峽、桂、移”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海峽、桂樹、移植、中國臺灣、彼岸、襲擊餘震、滿懷、空曠、暫停、同胞、血脈”等12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

課前準備

1、收集兩岸同胞互相關愛幫助的故事。

2、一張中國地圖(或製作課件)。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談話:《搭石》的作者從不起眼的小事中發現了人間的真情。今天要學習的卻是從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讚美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

2、揭題。出示地圖(或課件),引導學生理解“中國臺灣海峽”,適當講解一些兩岸現狀,突出兩岸同胞的親情。指導寫“灣、峽”。

整體感知

1、自由讀,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時、地、人、事這四要素)

2、從地圖上找出“杭州市”和“中國臺灣花蓮”,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橋”在課文中指什麼?

自學生字詞

1、自學,互教互幫,藉助拼音讀準確。

2、分類檢查讀音:a,8個生字詞;l其他注音的字詞。注意區分:平舌音與翹舌音,如:暫(zan)、髓(sui)、綻(zhan)、輾(zhan);u的拼讀:軀(qu)、腥lv);多音字讀法:間(jian、jian)。

3、寫字指導。9個左右結構的字歸一類,以“峽、灣、脈”爲重點;2個上下結構的字,以“暫”

爲重點;另一個爲一類。

4、指名分段試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

學習一、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出示重點句,與課文原句對比閱讀: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如果不盡快移植骨髓,將面臨死亡。

3、討論:你覺得哪句寫得更好?爲什麼?(師引導從“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詞句理解小錢病情嚴重,急需救助,體會生命的寶貴。)

4、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原句。

作業

1、抄寫生字。

2、收集兩岸同胞骨肉親情的故事。

第二課時

情境導入

1、出示課文插圖。談話:兩岸同胞怎樣全力搶救小錢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2、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

4、教師的引導策略:

可以從正面引導,如:

a.面對地震,這位青年躺在病牀上,想到的是什麼?

b.面對餘震,李博士和這位青年是怎麼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靜靜地躺)他們爲什麼能這樣做?

c、李博士怎樣將骨髓帶到杭州?

也可以從側面引導,如:

a、這位青年難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難道不怕餘震嗎?

c、李博士是怎樣“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

昇華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a、小練筆(或口頭填空):聯繫課文內容,用“終於”寫(說)一句話。

小錢幾經輾轉,終於                              。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                    。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終於                         。

經過兩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錢終於                         。

,終於                           ·

b.完成練筆(或填空)之後,說說自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

3、理解結句的含義。(“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麼?

b.4人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彙報,暢談兩岸的血脈親情。

4、朗讀背誦全段。

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小作文:以小錢的名義,給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李博士寫一封感謝信,表達你對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達兩岸骨肉的血脈親情。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篇三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課文描寫了同一時間的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她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相距雖遠,他們的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些基本閱讀能力:能夠藉助文本思考一些問題,並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讀來表達感受。所以,本節課以讀爲主,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讀中理解詞語,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時試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1、“以讀爲本”。文章感人而生動,適合朗讀訓練。力求通過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穩步推進,螺旋上升,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受到情感薰陶。

2、“自主學習”。構建樂學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題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標。瀏覽全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語句品味語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讀再次迴歸整體,使認知更完整、深刻。擴展練習,培養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熟記本課生字,隨文理解:“談何容易、蒼白、紅潤、幾經輾轉、奔波、突如其來”等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爲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橋”揭題,引導質疑。

1、學生自由交流曾經見過了怎樣的橋?

2、出示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並齊讀。

3、課題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已有的生活積累引入新知,從課題產生疑問,然後讓學生帶着這些疑問去學習課文,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探究的慾望,引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各小組同學合作,先自由讀書,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遇到不懂的詞語,小組討論解決,也可以查查字典。還是解決不了的可以請教老師。

2、檢查學生自學字詞的情況。

(1)師:(出示生字詞語)對於本課的生字詞,剛纔同學們都會讀了,現在我們要進行一個比賽,去掉拼音,你能讀好嗎?在比賽之前,請每組同學選一位代表,組內其他同學先幫助他準備準備。

(2)各小組開始幫助代表讀熟字詞。

(3)各小組代表賽讀。

(比賽讀字詞的形式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賽前要求小組同學幫助參賽代表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枯燥的學習融入了有趣的遊戲。看重的就是學生經歷比賽的過程,着重點就放在了學生準備的過程中,而不是僅僅注重比賽的結果。使學生是真正自主地、輕鬆地學會知識。)

3、給本課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嗎?

(注意:我講的“朋友”可以是與這個生字有關的古詩、歇後語、名人名言、諺語等。)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深入人心,語文作爲我們的母語,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擴大,建立“大語文”的概念已成爲許多教師的共識。我把我們平常所見的“給生字找朋友”的訓練項目作了一些小小變動,把“朋友”的外延擴大爲涵蓋古詩、歇後語、名人名言、諺語等等,語文的積累就融入了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過程中,師相機板書一些關鍵詞語)

(2)讓學生根據板書試着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儘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感悟學習方法,體現學習的自主性。)

三、品讀暢談,感情朗讀。

1、自由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旁邊寫上批註。

2、師生交流。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注重相機而導,順學而教,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力求體現“張揚學生個性,提倡多 元感悟”,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內涵。)

四、總結朗讀,拓展延伸。

1、總結朗讀:指導朗讀課文最後兩句話。

(閱讀教學不面面俱到。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教學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骨肉親情。)

2、拓展延伸:

假設有一天小錢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見面了,讓學生髮揮想象,想想他們會說什麼?

(讓學生把語文延伸到課外。)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跟誰有關係?誰來說?

2、板書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大陸                 中國臺灣

二、學習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1、互不相識的幾個人,那是什麼把他們聯繫在一起,誰想到了?

2、請同學們去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句話告訴了你?

3、學生自由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4、誰想說是什麼把他們聯繫在一起呢?(愛心)

請同學們找出這位同學說的這句話,並讀讀這句話(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5、再讀這句話。

三、學習課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學習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樣具體寫他們的愛心的呢?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課件

3、誰願意來交流一下,你讀到哪些感動你的詞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這句話全班齊讀。

5、誰來說說,你是從哪此詞語感受到他們愛心?哪些句子寫到餘震來臨呢?誰來讀一讀?

6、指導朗讀。

7、理解“突如其來”。

8、餘震突如其來,醫院是什麼情景呢?

9、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確是怎樣做?誰來讀?

10、出示課件。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牀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牀上。(附有插圖)

(1)你覺得這個句子有哪些詞語特別讓你感受到他們的愛心?

板書:沉着地靜靜地

(2)學生朗讀

11、想一想,這種情況下,他們內心會想什麼呢?再讀第5自然段。板書—  一次又一次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過程就是他們一次又一次面對什麼的過程?

板書:冒着危險

13、出示課件

14、分角色朗讀。

15、引出最後一個自然段的一句話“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學習第6自然段

1、把剛纔劃出感受他們愛心的句子拿了來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這個自然段的哪些詞語讓你覺得特別有愛心。

板書: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課件

5、齊讀第6自然段。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從第4自然段裏找到感動自己的詞句呢?板書:不顧家人

2、出示課件

3、齊讀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四、(1)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2)播放音樂《愛的奉獻》

五、作業

必做題:摘抄文中感動你的詞句

選做題:

1、假如一年後小錢和那位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可能說什麼呢?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2、這個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經歷過的或聽說過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來嗎?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血脈親情

沉着地                       冒着危險

靜靜地           愛心        不顧家人

一次又一次

大陸                  奔波                     中國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