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偉大的改革開放》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

《偉大的改革開放》教學設計

本節課以“改革開放”爲主題,通過“看今朝——憶往昔——樹自信”的邏輯線索,帶領學生對改革開放進行深入學習探究。將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作爲教學設計重點,通過小組成員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從當下生活出發,探尋中華民族富起來邏輯起點,堅持“四個自信”,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增強學生政治認同感,在思辨中培養科學精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釋放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三課的第一框題。教材的第一課主要講述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從第二課開始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本課承接前一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繼而講述“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爲後一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起到自然過渡作用。因此,本課在全書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啓下的作用。通過本框題“偉大的改革開放”的學習,引領學生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知識上要掌握改革開放的背景、歷史進程以及重大意義等知識點,情感上要堅定認同改革開放這一正確道路,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落實學生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培育,行動上要自覺踐行、主動參與。

三、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善於思考,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欲強。在國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改革開放方面相關的知識,並且通過前一段時間對本課程的學習,其對人類發展的進程和趨勢有了一定的把握,並深刻理解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但是,他們對於耳熟能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概念可能缺乏更加深入的理性認識,相關理論知識具有碎片化,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因此,本節課將充分運用音樂、視頻、圖片等手段,增強學生對改革開放的情感體驗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

四、教學目標

以“中國爲什麼能”爲議題,通過對“改革開放”相關情境的分析,進行議題式探究。從改革開放40多年來生活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生鉅變的原因,探究改革開放的背景、歷程及重大積極作用,探究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道理,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體悟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堅決擁護黨的領導,認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改革開放的意義。

2.難點:改革開放的進程。

六、教學方式

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七、教學過程

01 聆聽歌曲 導入新課

師:關於改革開放的春天以及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你們瞭解多少呢?開始新課前讓我們來一同欣賞《春天的故事》。(播放《春天的故事》)

生:聆聽歌曲《春天的故事》,獨立思考

①歌詞中的老人“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是指什麼呢?(鄧小平同志決定在深圳創辦我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

②1992年,老人“在南海邊寫下詩篇”又指什麼呢?(1992年南方談話,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③《春天的故事》反映了黨中央哪項重大的歷史性決策?(偉大的改革開放)

師:“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於是,深圳作爲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在祖國南部崛起了。“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於是,深圳放開了思想包袱,堅定地深入改革,大膽去闖大膽去試。這一次視察,他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明確指出特區姓社,不姓資,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疑惑。《春天的故事》正是頌揚了黨中央做出的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鄧小平同志作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提出的“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等政策,不僅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那麼爲何當時的黨中央會作出改革開放這一重大決策?改革開放經歷了哪些歷程?爲什麼說改革開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呢?讓我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來揭曉答案。

設計意圖:通過經典歌曲《春天的故事》進行課堂導入,能夠使學生將注意力較快集中於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營造輕鬆有趣的課堂氛圍。對於較爲熟悉的改革開放話題自由發表觀點,有利於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併爲後面改革開放的相關教學作好鋪墊。

02 師生互動創新教學

師: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之後,廣大幹部羣衆強烈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方針和政策,徹底扭轉十年內亂造成的嚴重局勢,使中國從危難中重新奮起。爲了衝破兩個凡是的束縛,鄧小平提出要完整的準確的理解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強調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旗幟鮮明的提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二天,光明日報以本報特約評論員名義公開發表在全國,掀起了一場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這是一場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成爲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爲黨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糾正長期以來的左傾錯誤,實現歷史性的轉折做了思想理論準備。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爲綱”的口號,決定把全黨工作的着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

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的組織路線。提出要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實現了中國當代歷史上最具深刻意義的偉大轉折。

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啓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一個蓬勃向上的、嶄新的中國,開始發展了。如今中國已經實行改革開放四十多年,40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爲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需要全面把握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主要指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對內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使黨和國家也開始了政治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改革和建設,逐步廢除了領導幹部終身制,推進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加強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工作。對外實行開放、招商引資。改革開放的實質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與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相一致的。習近平同志就曾指出:“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已經全面掌握了改革開放的內涵,那麼改革開放經歷了哪些歷程呢?接下來,我們再來欣賞一則視頻《回顧改革開放史》,在觀看視頻前,老師要將同學們們分成三大組,中間三列同學代表起步階段組,左邊兩列同學代表新階段組,右邊兩列同學代表全面深化階段組,通過視頻,結合教材p32—33,思考改革開放經歷了怎樣的一個進程?請小組內交流討論,共同繪製改革開放歷程圖。

(教師需要提前以1978——1992年,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作爲分界點;以南方談話標誌着改革開放進入了新階段作爲分界點;並且最後以2013年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階段作爲分界點,要先將全班同學完成分組。)

邀請學生代表到黑板繪製改革開放歷程圖,其餘學生在紙上或者書上繪製完整的改革開放歷程圖,教師要加以總結歸納和評價。

各小組彙報的都很到位,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改革開放的進程圖慢慢在我們眼前呈現開來,大家要特別注意紅色的時間點和文字,可以在書中做好標註。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學生在掌握了改革開放的背景之後,根據播放的視頻以及教材相關素材,分組合作探究改革開放的進程,通過自主學習,釐清改革開放的各個關鍵會議及事件的脈絡,能讓學生在動腦思考,動手製作中清晰瞭解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領悟在黨中央帶領下,我國國內取得良好改革成果,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成果顯著,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及科學精神。

發展歷程中逐個名詞解釋:

“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

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農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我國的土地所有制是國家所有權和農民集體所有權並存的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1978年12月的一個冬夜,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當年是遠近聞名的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農民,自發實行了大包乾,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當時這羣農民並沒有想到一場改變中國億萬農民命運的改革實踐正拉開大幕。就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生產責任制),它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激發了農村活力,推動了生產的發展。

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的對外開放這時也取得重大突破。從1979年開始,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涌現,1987年,全國鄉鎮企業產值佔農村社會總產值的50.4%,第一次超過了農業總產值,農村經濟出現歷史性變化,無農不穩、無工不富。鄉鎮企業是中國農民繼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的又一個偉大創造。

農村改革緊鑼密鼓推進,城市改革呼聲也越來越高。1979年7月20日,深圳市蛇口區響起了隆隆的炮聲,移山填海興建碼頭的工程開始動工,兩天半建設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被傳爲佳話。“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傳遍全國,令人深思,催人奮進。

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1984年中央明確提出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後,國有企業開始推行多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企業有自主選擇和安排產供銷活動的權利,有權擁有和支配自留土地。1992年之後,國有企業已經逐步擁有了產品所有權,基本確立了市場主體地位。1993-2002年我們進入了國有企業政策調整到制度牀新階段,國有企業開始推行公司制改革。

全面理解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全方位就是就是不論對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實行開放政策。

多層次就是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沿江、沿邊和內陸中心城市等多種形式對外開放,由東到西、沿海沿江沿邊層層開放。

寬領域就是將商品、資本、技術、勞務等市場,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科技、教育、文化、服務業等領域對外開放。

1992年,是中國改革發展迎來歷史機遇又面臨諸多疑問和挑戰的關鍵時刻。國際上,蘇聯、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運動在世界範圍內出現了嚴重曲折。國內,一些人在思想上也出現了困惑,擔心搞市場經濟、創辦經濟特區、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等,會導致資本主義。這一年,黨的十四大召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一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88歲高齡的鄧小平離開北京,視察了中國的南方。他沿途發表了一系列談話,發出了震撼時代的強音,引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駛向更加光明的彼岸。他說:“發展纔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辦事情正確與否,“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過渡: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改革開放是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於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深刻總結,是基於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改革開放給我們百姓生活具體帶來哪些變化呢?下面,讓我們一起領略改革開放後發生的鉅變。

師:播放視頻《改革開放的成就》

生:思考結合生活實際,改革開放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師:

1.教育: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覆蓋基礎教育階段,有效地提升了中國人口受教育水平,同時又爲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和經濟建設提供人力保障。1986年全國人大頒佈《義務教育法》標誌着中國義務教育體系建設進入規範化、制度化。

2.醫療:覆蓋城鄉的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建立,基本滿足人民對健康醫療的需求,人口壽命大幅提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始終關注民生健康問題,致力於發展醫療保障事業,加快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改革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最大限度地實現居民就近就醫。經過40多年的努力,中國已構建起人口全覆蓋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獲得較大成就。

3.就業:經濟穩定增長,創造出穩定的就業機會,創業環境不斷改善,年輕人創業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40多年改革開放激發出的經濟活力保證了中國經濟持續(中)高速增長,而持續的經濟增長保證了就業水平的穩定。

4.住房: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保障人民“住有所居”工作中成績顯著。住房環境與社區配套設施不斷改善,對困難羣衆“住有所居”的幫扶力度更強,住房面積和質量不斷提升,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

改革開放對於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具有影響深遠的里程碑意義。它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的意義也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大家需要理解記憶。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視頻的播放,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改革開放40年來祖國以及人們社會生活各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並且通過讓學生分組合作概括,既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使相應知識更加系統化,又培養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和意義,經歷了4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40年的滄桑鉅變,40年的波瀾壯闊,40年的光輝歷程,成就了我們中華民族近百年的夢想。課後,請大家認真完成五三上3.1的習題。

03 課堂有限課外無限

師:請同學們課後觀看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的視頻,選取被表彰的改革先鋒中你最感興趣或敬佩的一位,查閱資料,講述他對國家和社會所做的貢獻“中國小故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通過讓學生課後自行觀看“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的視頻寫下觀後感,能讓學生對改革開放的重大歷史意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領會,進一步拓展相關知識。查閱自己感興趣的改革先鋒的相關資料,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領悟敢闖敢試、敢爲人先的改革精神,達到認識的深化和情感的昇華。

04板書設計

05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體,比如在繪製改革開放歷程圖的這個過程中,如果只是教師講,其實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來,老師再來講解效果就會好很多。給了學生思考和記憶的時間,更有助於提升思想政治課的課堂實效性,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掌控繪製過程圖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