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安塞腰鼓獲獎說課稿(推薦32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2篇《安塞腰鼓獲獎說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安塞腰鼓獲獎說課稿》相關的範文。

安塞腰鼓獲獎說課稿(推薦32篇)

篇1:國中語文《安塞腰鼓》獲獎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爲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

基於這個特點,這篇課文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品味鏗鏘語句傳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詠歎出的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安塞腰鼓》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爲今後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安塞腰鼓》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衝擊是巨大的。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⑵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情感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理論依據]

此教學目標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單元的內容特點以及課文內容制定的。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難點: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

[理論依據]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1.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飈,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着陝北高原民衆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在教學中從多維度、多層次爲學生設置情境,重視學生的從文字中體會美好的意境,培養欣賞能力,並且從美好的意境中感悟人生,引發對人生的思考,合作討論對人生的看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因此,把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作爲本課的基本任務,發揮語文課堂具有的形象性、情意性、動態性等特點,把握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流動的過程,有機滲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學生個性得到生動活潑的展示。

[理論依據]

按照新課標的解說,語文教育的特點是人文性、實踐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現人類對存在意義的思考,對真善美永恆的追求和對自由、自覺、超越的意向與價值取向。實踐性是實現課程理念轉變的突出特點,實踐的內容和對象,不只限於教材,還應包含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在內的自主親歷探索與創新,注重聽說讀寫思能力的綜合訓練等。民族性則包含了漢字書寫、語法結構、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點。在教學中採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設計原則:主動性原則、情境性原則、協作性原則、體驗性原則,而設計教學方案。

2.教學方法

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是主線。教學設計思路爲:先從聲像體驗安塞腰鼓的魅力,再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上品味作者創造的意境,然後思考討論從中領悟的對生命力和人生的認識並拓展訓練。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爲:創設情境、誦讀指導、品味語句、討論合作等,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其中以誦讀、賞析、討論爲重。課型爲賞析合作式。

[理論依據]

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覆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散文亦復如此。反覆和排比是製造節律、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的必要手段。在這篇文章中,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對學習《安塞腰鼓》而言,不斷地誦讀必定能帶來精神的愉悅。

“安塞腰鼓”所表達的內涵是無比豐富的,但“詩無盡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而要指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其中所渲泄的激情和生命力,每個人從中有所發現有所認識。通過討論合作,表述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三、說學法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從更深的感悟中,準確掌握朗讀的語速、停頓、重音,更能傳情達意。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羣體合作的成功感。

[理論依據]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爲重要。”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爲:“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根據創新學習的思想,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突出重難點,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精神的。

篇2:安塞腰鼓說課稿

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我國當代作家劉成章寫的一篇抒情散文,課文通過寫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來讚美黃土高原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品味作者如詩如畫,極富音樂美的語言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學生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教師在課前應根據教學需要製作好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以感官的刺激,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說目標:

爲了貫徹新課標提出的“要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這一目標,根據本篇課文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詞語,促進語感的培養、語言的積累。

3、充分感受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感受黃土高原後生活力四射的精神風貌。

說教法: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我將根據文本內容,在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創新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自讀感悟式,注重學生讀的優化訓練,以讀代講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同時充分運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吸引學生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說教學過程:

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有着雄渾奇偉的畫面,更有着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整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所要掌握的知識很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時間,下面所講的是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我採用下面的導入設計;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說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 (課件出示:那是 的安塞腰鼓)

2.“好一個安塞腰鼓”作者一共發出了幾次這樣的讚歎?每一次讚歎都是因爲什麼?

(相機板書:場面 鼓聲 後生 舞姿)每一次讚歎都是心靈的激盪、感情的昇華,讓我們一起再次走近黃土高原的安塞腰鼓去充分感受它的獨特魅力吧!

(這樣的導入既回顧了上節課所學內容,同時又引領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教師以慷慨激昂的語言奠定本課的基調,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精讀感悟

新課標要求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樹立教爲學服務的思想,真正體現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因此在課堂上我將作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與學生共同學習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根據本文的教學思想,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板塊,在這些板塊的學習中我將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學生,讓他們發揮主動探究,勇於創新以及小組合作的精神,通過反覆讀書、交流,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目標。

第一板塊:感受場面

1. 出示:“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自由品讀感悟,體會排比、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

2. 出示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指導朗讀好這段話。

3. 教師引讀,出示“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自由讀,找出這段話中的三組反義詞,說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 教師小結:好一個安塞腰鼓!好就好在那場面是那麼壯闊、那麼豪放、那麼火烈!(板書:豪放火烈)

第二板塊:傾聽鼓聲

1. 指名學生讀課文9-10自然段,師生評議。

2. 變換方式讀,男生讀第九自然段,女生讀第十自然段,齊讀“隆隆”,以朗讀促感悟,體會鼓聲的力量與震撼。

3. 拓展:這鼓聲碰撞在黃土地上,黃土地也成了 ,也是 。 這鼓聲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了 ,也是 。這鼓聲碰撞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也成了 ,也是 。 這鼓聲碰撞在我們的心上,我們的心也成了 ,也是 。

4. 相機追問:這一切的一切是真的都成了牛皮鼓面嗎?小結:其實這是他們與鼓聲的共鳴。這隆隆的鼓聲震撼了山崖,震撼了黃土地,震撼了觀衆,也震撼了我們。難怪我們會發出一聲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好就好在它的鼓聲是那樣驚天動地!(板書:驚天動地)

第三板塊:感悟後生

1. 指名讀課文12自然段,思考:這是一羣怎樣的後生?(板書:元氣淋漓)

2. “元氣淋漓”是什麼意思?你從課文中哪些語句看出“元氣淋漓”?

3. 這裏的“震撼、燒灼、威逼“可以調換次序嗎?爲什麼?你能讀出這種力量、激情與氣勢嗎?指名讀,齊讀,試背誦。

4. 讀到這裏我們不禁要問是誰賦予後生們這樣的精氣神兒?教師相機引讀課文13-14自然段,

5. 教師小結:好一個安塞腰鼓!好就好在擊鼓的後生是那樣的元氣淋漓!

第四板塊:享受舞姿

1. 出示15自然段,齊讀,提問:這是怎樣的舞姿?(相機板書:歎爲觀止)

2. 這一段共有四句話,分別寫出了舞姿的什麼特點?這裏的“戰慄”能換成“陶醉”嗎?爲什麼?

3. 作者在這裏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那我們怎麼讀出這種氣勢呢?指名讀,齊讀。

4. 引讀: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5. 小結:是呀,好一個安塞腰鼓,好就好在這令人歎爲觀止的舞姿呀!

第五板塊:體會反覆

1. 教師小結:在課文的5-16自然段中作者反覆讚美“好一個安塞腰鼓“,從舞蹈場面的豪放火烈,鼓聲的驚天動地,到擊鼓後生的元氣淋漓,再到令人歎爲觀止的舞姿,層層深入,寫出了安塞腰鼓的獨特激情,下面讓我們讀出這種激情(學生有感情再讀反覆句)

2.讓我們一起觀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視頻,一起去黃土高原領略安塞腰鼓的風姿與魅力,一齊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吧!

篇3:安塞腰鼓說課稿

安塞腰鼓說課稿

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書中自有顏如玉”之說。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這篇國中一年級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希望可以加強你的基礎。

一、教材分析

《我有一個夢想》是高中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政治演講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種族平等的夢想。文章情文並茂、語言流暢,那飽滿的激情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表現出來,深深地感染着聽衆,引起人們的共鳴。學習本文有助於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爲實現理想不斷奮鬥的精神。

二、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

1、課程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到能力’、‘過程到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

2、新課標對必修課程的設計目的:“學生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的應用、審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較協調的發展。”

3、新課標關於必修課程中常用應用文教學的建議:“應藉助文本示例來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學生自學爲主,不必作過多分析。”

4、單元學習指導與目標:“注意抓住演講詞的主旨和特點,分清邏輯層次,體會其中多樣化的表現手法”,“領悟、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語言”。

1、刪掉“一百年後的今天”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一部分生讀(讀4):“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裏,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裏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衆。”

另一部分生讀(讀5):“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裏,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裏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衆。”

(去掉後面三個“一百年後的今天”,主要內容不變,但語氣顯然不如原文更有氣勢。作者爲什麼強調一百年後的今天說明黑人遭受壓榨的時間之長,增強了文字的感染力。)

2、學生齊讀第二段。

讓學生體在朗讀中體會排比句式的作用:

1、語言有氣勢。

2、感情充沛。

3、(結合演講詞這種文體)會使聽衆受到鼓舞。

反覆誦讀

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排比句式,找出來大聲地誦讀,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採用個別朗讀與齊讀相結合的方式(必要時教師範讀),在反覆朗讀中體會本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感受作者傾注在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拓展訓練

讓學生也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當堂訓練寫一段排比句(不少於四句)。幾分鐘後指定兩生讀自己的作業,師讀自己寫的,師生互評。

學以至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佈置作業

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寫一篇演講稿,並試着把它演講給家人聽。(如條件允許,可舉辦一次班級演講比賽)

學寫演講詞,切實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初步學會演講。

感謝你閱讀國中一年級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

篇4:《安塞腰鼓》說課稿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爲“民風民俗”,是教育孩子們對祖國的民風民俗有個直觀的瞭解,通過學習,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激發學生對祖國的愛戴之情。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文章,課文主要通過作者對安塞腰鼓場面、鼓聲、後生們、舞姿等方面的描述,表現了安塞腰鼓磅礴大氣的、壯闊的生命力之美。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學習文中的排比句式仿寫句子,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與大氣。

3、能學習作者的“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並且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運用。

4、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情感目標:

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3、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教學難點:

1、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具準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我對這篇課文的的教學採取了“以讀爲主,讀中求悟,”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安塞腰鼓的壯闊之美和文章語言文字的優美。

我對第二課時的處理是這樣的:.

首先,精心設計導入。

我以安塞腰鼓的視頻片段導入課文,讓學生了解到安塞腰鼓這一“天下第一鼓”的迷人的魅力。然後以國慶節天安門廣場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讓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隨着我一起走入了課文。學生在濃濃的壯闊的氛圍中,極富興趣地去課文中去找尋有關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對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出安塞腰鼓的場面美、後生美、舞姿美、鼓聲美,讓學生一直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整篇文章的學習。

第二,我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

由於本文是一篇極富激情的抒情性文章,所以對學生的促動很大,在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昇華。我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讓他們在讀中感悟作者感情,感悟自己的感情,想象安塞腰鼓的迷人的魅力。

第三,充分利用課件的優勢;

情境的薰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尤爲重要。

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進京城》,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濃濃的大氣的氛圍,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開始感受作者的感情;

接着,在教學“場面美”的部分時,我播放了國慶節安塞腰鼓天安門廣場的表演視頻,壯闊的場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所以學生讀課文就讀得非常的動情,非常的投入。

最後,我再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在黃土高原的表演,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壯闊的場面中,在同學們的對腰鼓場面深深地迷醉中結束課堂。

篇5:《安塞腰鼓》說課稿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安塞腰鼓》。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選編了《社戲》《安塞腰鼓》《觀舞記》《竹影》《口技》等幾篇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這些文章從不同的方面向學生展示了各式各樣的文藝形式,對於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起到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

本文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爲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

這樣的文字對於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是極有幫助的,因爲她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衝擊力是可想而知的。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上課前,我先請學生預習文章,提出本文他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並擬定出來,綜合學生意見,依據新課程標準及本單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 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通過本文的學習,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難點: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

由於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體,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根據本文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採用自讀感悟式,注重學生讀的優化訓練,以讀代講。課堂上提倡自由研討,允許下位置交流意見。另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融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篇6:《安塞腰鼓》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教學內容

本課是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連串的短語使文章的節奏相當緊湊,像波濤一樣,一浪接一浪,對生命與力量的讚美,由此特徵,傾瀉而出欲止不能。基於這個特點本次課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品味鏗鏘語句,傳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品味音樂西性的復疊,詠歎出的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安塞腰鼓》是浙江省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爲今後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本課同時通過學習排比、疊句等修辭手法,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情感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此教學目標是根據本單元的內容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的。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難點: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二、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飈,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着陝北高原民衆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按照新課標的解說,語文教育的特點是人文性、實踐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現人類對存在意義的思考,對真善美永恆的 追求和對自由、自覺、超越的意向與價值取向。實踐性是實現課程理念轉變的突出特點,實踐的內容和對象,不只限於教材,還應包含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在內的自主親歷探索與創新,注重聽說讀寫思能力的綜合訓練等。民族性則包含了漢字書寫、語法結構、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點。語文教育的三大特點,應該成爲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因此,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作爲本課的基本任務,發揮語文課堂具有的形象性、情意性、動態性等特點,把握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流動的過程,有機滲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學生個性得到生動活潑的展示。在教學中採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設計原則:主動性原則、情境性原則、協作性原則、體驗性原則,而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中從多維度、多層次爲學生設置情境,重視學生的從文字中體會美好的的意境,培養欣賞能力,並且從美好的意境中感悟人生,引發對人生的思考,合作討論對人生的看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教學方法

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是主線。教學設計思路爲:先從聲像體驗安塞腰鼓的魅力,再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上品味作者創造的意境,然後思考討論從中領悟的對生命力和人生的認識並拓展訓練。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爲:創設情境、誦讀指導、品味語句、討論合作等,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其中於以誦讀、賞析、討論爲重。課型爲賞析合作式。

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覆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反覆和排比是製造節律、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的必要手段在裏,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對學習《安塞腰鼓》而言,不斷地誦讀必定能帶來精神的愉悅。

“安塞腰鼓”所表達的內涵是無比豐富的,但“詩無盡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而要指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其中所渲泄的激情和生命力,每個人從中有所發現有所認識。通過討論合作,表述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在作者筆下,把形式與內容,客體與主體,真正地無間的統一了。多簡潔有力、脆生響亮的短句;也沒有冗長繁複的段落,一言兩語即自成起迄。大量地運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樣:既有句內的排比,更多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又能連段而下,交錯互出。不獨直接地描寫這腰鼓釋放的磅礴能量,也從人的感覺、人的聯想和羣山、大地等周圍環境的迴響上,多方位地渲染着它的奇特效應。自始至終採用行進的、動態的描寫,不作靜止的形容,並使那人體的動作與腰鼓的聲響,在共時態中互激互溶,合二而一,從藝術上組成一個表現着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體。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熾熱灼人的氛圍,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恰與作者所要歌之頌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輔相契。這些不通過細細品品味哪能感受理解?

四、學法指導

1、  指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相反更深的感悟,能更準確掌握朗讀的語速、停頓、重音,更能傳情達意。

2、  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羣體合作的成功感。

五、教學過程()

1、  導語設計

簡介安塞的位置,出示腰鼓圖片簡介。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爲“天下第一鼓”。下面請看……

安塞:縣名。在陝西省北部、延河上游。縣人民政府駐真武洞鎮。(《辭海》1989縮印本,1126頁)

腰鼓:擊樂器。古今形制不同。今之腰鼓,框用木製,長形,兩端小而腰較粗,雙面蒙皮,用於民間腰鼓舞,奏時用綢帶系鼓,縛在舞者腰間,雙手各執鼓槌,交替擊奏,並伴有舞蹈動作,初盛行於陝北革命根據地,建國後流行全國。(《辭海》1989縮印本,1715頁)

2、(播放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

提問: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纔所看到的表演;你想到了什麼?

剛纔,大家從聲響、畫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氣勢和鏗鏘激越,下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劉成章的文字中體味激情的腰鼓。請班裏朗讀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讀課文的一部分。

3、剛纔**同學讀得怎麼樣?下面我們播放課文的錄音聽聽。(播放課文錄音)

4、我們比較下剛纔兩種朗讀有什麼不同之處?哪一種好?好在哪裏?

5、剛纔的課文錄音中節奏有什麼變化?爲什麼?引出課文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後分三部分。

(第一段:從開頭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第二段:從“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第三段:從“當它冥然而止的時候”到完。)

6、大家喜歡安塞腰鼓嗎?大家喜歡作者的描繪嗎?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並說出理由。分組討論3分鐘,各小組代表發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出那個部分,然後說出好在哪裏。

主要內容有以下方面:

寫表演前的情況?從背景寫:是一片高粱地、絲溜溜的南風。從人物寫:是藍騰騰的後生。從性格寫:是樸實的。從神情寫:是沉穩而安靜的。從腰鼓寫:是呆呆的、不曾響。爲下文寫腰鼓表演蓄勢。

舞姿特點?壯闊、豪放、火烈。先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再用比喻從舞蹈的後生的舞姿寫,如強震起的石頭的狂舞。再用排比、連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急促的鼓點像驟雨,飛揚的流蘇像旋風,蹦跳的腳步像亂蛙,閃射的瞳仁像火花,強健的風姿像鬥虎。運用比喻使描寫的對象更加形象生動具體。運用排比使文章的氣勢更加恢宏、雄渾有力,用來描寫安塞腰鼓很適當。

“這腰鼓”這一段用反義詞?空氣(冰冷一燥熱),陽光(恬靜一飛濺),世界(睏倦一亢奮)用反義詞對比強烈,寫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這句話理解?這裏寫出了陝北高原人們的性格特徵,是粗礦、豪邁、開放的。

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層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先寫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擊着,使人感到震撼、燒灼、威逼。使人鮮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使人感受到陝北農民的那種取之人的甚少,奉獻給人的甚多的精神。寫出作者心靈深處的感悟。

“黃土高原啊”這一段:寫只有黃土高原這麼深厚的土層,才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纔能有這麼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裏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這裏用比喻說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調,打不得這樣氣勢澎湃的腰鼓。

第二段的第四層總結上面的三層的意思。從力量、聲響、光影的變幻、藝術的享受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給人蓬勃的想象力。從安塞腰鼓沉重的響聲寫給人心靈的淨化。從後生們生命中噴發出來的力量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震撼。

倒數第四段中的“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因爲這幾個詞的排列按一定的順序。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中心到四周。

“當它更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受,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的靜。其次,這裏用靜來反襯鬧,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雞聲是天亮的標誌,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徵。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昇華,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對錶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l)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2)句與匈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對於未說出的,教師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補充。

7、一起朗讀課文,讀出感情,讀出氣勢。

8、問:你從文中感受到了什麼?

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磅礴,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讚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讚美陝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徵。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高昂激越,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9、拓展訓練:描繪一個場面,比賽、集市、演出、勞動等等。

 

篇7:《安塞腰鼓》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繼續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繫爲線索,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第四單元是以文化藝術爲主題,如《社戲》中的鄉村戲劇;《口技》中的民間傳統藝術;《竹影》中的繪畫藝術;《觀舞記》、《安塞腰鼓》是舞蹈藝術,表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本課作者劉成章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腰鼓這門獨特的民族藝術,儘可能地把視覺形象轉化爲語言形象,使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既是對安塞腰鼓的熱切的讚美,更是對陝北人民蓬勃生命力的讚美。學習本課要積極投入的放聲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有張力的語言,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

二、說教學目標:

【理論依據】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和參與能力基礎,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品味本文大量的短句、排比句和反覆修辭等,感受充沛的語言氣勢,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感受西北漢子的奔騰力量,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情操。

三、說教學重難點:

【理論依據】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1、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充沛的語言氣勢。

2、難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安塞腰鼓的的恢弘氣。

四、說教法學法

【理論依據】: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蘊藏着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朗讀鑑賞法、美文點撥法、合作探究法。將感受體驗與合作交流結合起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法:誦讀賞析法、合作探究法,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發表見解,全情投入。對於發現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準備:

1、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2、收集作家以及課文資料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爲“天下第一鼓”。下面請看……

(播放多媒體課件―安塞腰鼓表演片段讓學生)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今天我們學習陝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藉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二、預習檢查,夯實基礎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內容:首先請大家欣賞全文朗讀,在整體感知的同時,根據板書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1、看錶演片斷,聽全文朗讀。

(播放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

過渡: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纔所看到的表演;你想到了什麼?

剛纔,大家從聲響、畫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氣勢和鏗鏘激越,下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劉成章的文字中體味激情的腰鼓。請班裏朗讀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讀課文的一部分。

過渡:剛纔**同學讀得怎麼樣?下面我們播放課文的錄音聽聽。(播放課文錄音)

2、引導學生劃分結構層次。

過渡:大家喜歡安塞腰鼓嗎?大家喜歡作者的描繪嗎?

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並說出理由。(分組討論3分鐘,各小組代表發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出那個部分,然後說出好在哪裏。)

過渡:文中主要描寫的內容有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在寫作?

(分組交流、合作討論)

明確、板書:

第一部分:(1――4)擊鼓前的預備階段,蓄勢待發。(5――13)火烈的場面。

第二部分:(5――27)表演安塞腰鼓。 (14――17)沉重的響聲。(18――22)擊鼓的後生。(23――27)夢幻的舞姿。

第三部分:(28――30)鼓聲戛然而止,以動襯靜,意境幽遠。

3、劃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話: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四、品味語言、重點突破。

1、過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讚,爲了表現生命掙脫束縛、衝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排山倒海的氣勢,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承的。

2、精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次。

播放範讀片斷(配樂、配畫面),指導朗讀,結合具體語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辭的表達效果。

(1)問: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種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排比。給人一氣呵成之感,語言暢達,節奏感強,有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2)請同學朗讀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讀準重音,讀出節奏、氣勢。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增強氣勢)

(3)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節奏感強,渲染動感形象)

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4)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層層推進,一氣呵成)

(5)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排山倒海,氣勢磅礴)

小結:本文段使用排比,將安塞腰鼓的力與美推到極致。

過渡: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來藝術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寫形與寫意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側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個人體會,暢所欲言)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鬥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

掙脫了束縛、衝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想和想象是聯結“形”與“意”的紐帶。

八、課堂小結:

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再現“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又運用由寫實到寫意的藝術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現在請大家快讀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語句,說說自己對安塞腰鼓的感受。

板書設計:(見教學步驟)

九、佈置作業:

1、自由選擇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讀、背誦。

2、拓展訓練:描繪一個場面,比賽、集市、演出、勞動等等。

教學回顧: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把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只有將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主體性,只有注重個體的閱讀和心靈的感悟,才能真正達到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的要求。

在語文教學上,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請評委老師予以批評指正。

篇8:《安塞腰鼓》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安塞腰鼓》,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我認爲應該在教學中以“讀——品——寫”爲學習線索,抓住“語言”和“情感”兩個方面對安塞腰鼓進行賞析,通過環環相扣的設計,逐步完成“品味——理解——運用語言”的任務,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說說這節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爲學生今後的閱讀、欣賞、審美打下基礎。《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裂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上,爲我們鼓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本課肩負的教學任務是品味鏗鏘語局表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學情

我所教本課時面對的七年級學生、求知慾望、探究慾望比較強烈,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強。雖然對散文的基礎形式瞭解不深,但對閱讀優美詩意的散文有濃厚的興趣。他們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散文的經驗與方法,但在語言的品味和鑑賞方面還有待提高,這在教學當中應該有所考慮。

三、說教學目標及難點的指定

根據以上學情,結合對教材的分析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準備以學定教,這樣制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排比、疊句手法、比喻的修辭,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感情。

2、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獲得整體感知——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拓展延伸激發對人生的思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拼搏頑強。

對散文語言的賞析是散文閱讀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制定爲: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學生對於文中“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的意義不好把握,而這又是理解文章深層內容的關鍵因素,所以我把教學難點制定爲:結合時代背景,探究黃土高原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四、說教法和學法

爲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法和說法。

1、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的主線。我採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自主解決問題,採用情境導入法、誦讀法、點撥法,同時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其中以誦讀、賞析、討論爲重、課型爲賞析合作式。

2、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覆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散文亦復如此。指導學生從朗誦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所以在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

有這些教法和學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定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我準備從以下5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

通過調查得知,絕大部分學生對安塞腰鼓這一民間藝術都不熟悉,我在導課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和資料介紹,再播放一段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給學生以直觀感知,以此引出文章,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

環節2、朗誦課文,整體感知(鼓舞飛揚)

爲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朗讀課文,並以“好一個聲音(氣勢、舞姿、場面) 的安塞腰鼓”這樣一個填空形式整體概括安塞腰鼓的特徵。通過看視頻和閱讀文章,學生能很快完成填空。

給出的答案可能有:“聲音鏗鏘有力、氣勢大氣磅礴、舞姿勢烈奔放、場面恢宏壯闊。”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也鍛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達到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環節3、品讀語言,感悟散文語言的魅力。

在散文閱讀中,語言是靈魂,所以本課的重點環節是賞析本文的語言。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來解決教學重點。

“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靈,請找出來讀給同桌聽,並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學生有可能找到的語句有:(我把學生可能找到的語句有選擇地用多媒體展示出來)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學生會說出比喻、排比的修辭及作用。

▲我就勢指導學生,通過感悟“驟雨”、“旋風”、“亂蛙”的特徵,感受安腰鼓鼓聲節奏的鏗鏘,動作的矯健。通過對比“火花”與“星星”的不同特徵、感受腰鼓的熱情與活力,品“鬥虎”一詞,引導學生想象鬥虎的場面,聯繫與虎有關的成語,比如: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等,感受腰鼓的大氣、霸氣、強健。

2、“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夾雜着草根的土壤,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好一個安塞腰鼓!”

▲學生同樣會關注到排比句的波濤洶涌的氣勢,同時還會提到疊詞的運用,彷彿鼓聲迴盪在空際。我就勢引導學生以手爲鼓槌、以桌爲鼓面,用“發狠的、忘情的、沒命的“力氣壓着”“隆隆隆隆”的鼓點朗誦這段文字,語調高亢、歡快、充滿活力,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與生機。

3、“使人想起:日落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 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你想起了什麼”的問題,讓同學們充分地發揮想象和聯想的能力,展開思想的翅膀,學生可能會想到一些場面壯大的場景,如:舉國歡慶春節、戰場上擂鼓鳴金的場面等。

4、“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 這裏學生會說出這句話的斬釘截鐵的語氣。我會指導他試着用鏗鏘有力、高亢激昂的語氣讀出來。同時同學生合作朗讀9-13段,配以背景音樂。

環節4、探究質疑,挖掘主旨

理解相關語句的內涵是本文的教學難點、這個問題解決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會清晰起來,教學難點也就突破了。結合上面環節,學生會提出質疑:

1、“晦暗了又明晰”是什麼意思?

2、“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什麼?

我及時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背景資料。

正如古人所說:“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讓每一個學生結合背景資料自由、充分的發揮見解,從而得出本文主旨:

歌頌生生不息、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熱情奔放的黃土精神,而這也恰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完成教學難點後,爲了昇華主題,我設計了讓學生再次齊聲配樂朗讀“愈捶愈烈……”段落,讓學生再次置身於雄渾壯闊的情境裏去。使他們受到了情感薰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環節5、延伸感悟

聽了、讀了、品了安塞腰鼓所展現出來的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的精神面貌,學生們聯繫自身,從中有何收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自我發展。

我播放鏗鏘有力的鼓聲,配着學生的發言。在磅礴雄渾的音樂中結束本課。

環節6、作業佈置

蒐集身邊的民間藝術,說說他們的由來和特徵。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關注身邊社會人和事。

這樣的作業佈置加深了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感悟,從而又豐富了知識結構。

六、板書設計

根據以上教學過程,我設計了板書。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同時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本節課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篇9:《安塞腰鼓》說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安塞腰鼓》(板書)。

【說教材】

本文位於以“民間文化”爲主題的單元之中,學生通過學習“領略豪放粗獷的西北文化,品味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這既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在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中,本文是選入七年級下冊的,面對國小六年級的學生,該教什麼呢?新課標第三學段有個重要目標:“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鑑於此,我將“從關鍵句段入手,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作爲教學目標,同時也是教學的重點。

【說教學法】

這篇像詩一樣的散文被稱爲“奇文”,六年級學生閱讀有一定的難度。本課我將運用情境教學、對比閱讀、多媒體直觀教學等方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先對安塞腰鼓有感覺,再對課文有感覺,對語句有感覺,最後,對錶達有感覺。學生在學習本課時,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默讀、批註、交流中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

【說過程】

接下來,我就詳細介紹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對腰鼓有感覺

本節課我將以安塞腰鼓的視頻作爲導入,舞姿飛揚,鼓聲陣陣,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激發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對課文有感覺

接着,檢查預習情況,一查寫字,二查讀文。先全班聽寫黑板上這些詞語(貼詞),再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一段來朗讀。讀書展示完畢,請學生用文中的話再來談談: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從而實現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三、文本細讀——對詞句有感覺

文本細讀的環節包含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將圍繞一句話,抓住一個詞,緊扣一個“讀”字,層層深入,步步推進。

1.提綱挈領——圍繞一句話展開討論

“好一個安塞腰鼓”在文中反覆出現四次,是教學的最佳切入點,(板書)於是我引導學生再次默讀6——17段,邊讀邊做批註,扣住“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兒?”展開探究。

你聽,安塞腰鼓好在他的“鼓聲響”(第9——11段)(板書):這鼓的聲音是什麼樣的?指導學生讀好“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這句話,感受鼓聲的震耳欲聾,體會反覆這種修辭手法在表達上的妙處。

你看,安塞腰鼓好在他的“舞姿”(第15——16段)(板書:舞姿):欣賞一段江南舞蹈,與安塞腰鼓對比。江南舞蹈優美,安塞腰鼓奇麗;江南舞蹈雅緻,安塞腰鼓奇偉。奇麗、奇偉,安塞腰鼓好在一個“奇”字!(板書:奇)

你再看,安塞腰鼓好在他的“氣勢”(第6——8段):第六段的排比句,我這樣引導:這五個短句好像不太好理解,我來把它改一改:“驟雨一樣,是極速的鼓點”改成“急促的鼓點像傾盆大雨一樣”,你們來改改後面幾句。同學們,我們再把兩段比較一下,你覺得作者寫得好還是我們寫得好?爲什麼?“改一改”加深了對“亂蛙”“鬥虎”這些陌生化喻體的理解,“比一比”讓學生懂得了整齊的排比能夠增強氣勢。(板書:氣勢壯)

正所謂“學以致用”,在此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模仿作者這種排比方式來描寫黃河壺口瀑布的壯觀景象。把課文所學的表達技巧真正地運用起來,提高寫作能力。

2.文眼尋根——抓住一個詞深入思考

作者難道只是寫“腰鼓”嗎?當然不是。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12——14自然段)抓住12段中“搏擊”這個關鍵詞語,(板書)爲什麼打鼓不用敲擊,而用“搏擊”呢?後生們還要與什麼進行搏擊?

配着沉鬱的音樂,我出示黃土高原圖片和著名油畫《父親》,飽含深情地介紹這片被認爲人類無法生存的土地,以及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感情渲染,讓學生們懂得:黃土高原人民還用勤勞與惡劣的環境——搏擊;用堅韌與命運——搏擊;用樂觀向上的精神在這片黃土地上——搏擊。作者不僅在寫安塞腰鼓,更是在讚美那不屈不撓大寫的“人”,以及孕育這人,這腰鼓的“土地”。最後,有感情誦讀課文,讀出搏擊之強。(板書:強)

3.有感發聲——緊扣一個“讀”字體會情感

這篇語言鏗鏘,氣勢恢宏的散文曾被二十多位著名的朗誦家朗誦過,我們學生不好好誦讀,就太可惜了!因此多種形式的有感情誦讀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品詞句,讀中感氣勢,讀中悟感情。

四、迴歸整體——對錶達有感覺

崔巒老師說:“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品析句段後,再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體會文章“靜——動——靜”的寫作結構,並藉助板書引導學生讀作者的四次讚歎,體會作者那跌宕起伏、一唱三嘆的情感。

【說板書】

磅礴沉重鼓聲響,歎爲觀止舞姿奇,豪放火烈氣勢壯,驚心動魄搏擊強,跟

隨這句“好一個安塞腰鼓!”我和學生走進了那片孕育文明的土地,認識了那羣勤勞拼搏的人們,領略了獨具魅力的西北文化。不由得發出這樣的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板書設計:

好一個安塞腰鼓

磅礴沉重鼓聲響

歎爲觀止舞姿奇

豪放火烈氣勢壯

驚心動魄搏擊強

篇10:《安塞腰鼓》說課稿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17課《安塞腰鼓》。我將按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手段、說教學程序四個環節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選編的幾篇文章,從不同側面向學生展示了多種藝術形式,對於提高學生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起到引領作用。

《安塞腰鼓》是作家劉成章撰寫的一篇富有詩意美的散文。它以凝練、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黃土高原慷慨激盪、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展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生命活力,是對中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

結合文章特點,依照《課標》要求,針對我任教的學生基礎較差,欣賞、品味語言能力較低的實際,我確定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聽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積累字詞。

2。品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和宣泄的生命力量。

3。理解排比、反覆等修辭在文中的作用。

4。體會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和所歌頌的生命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與學是互動的一體化過程,基於以上教材、課標、學情分析,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朗讀法貫穿始終,以小組合作爲主要形式,讀、品、評、思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來完成教學。

三、說教學手段

以多媒體爲主要教學輔助手段,將圖、文、聲、像融爲一體,既可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發展,又可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出示安塞腰鼓表演圖片並提問:這是什幺表演?

學生答後追問:你知道中國的“腰鼓之鄉”在哪裏嗎?

明確後導入:“今天我們將隨本土作家劉成章一同走進腰鼓之鄉,去領略那動人心魄的安塞腰鼓!(板書課題和作者)

(這樣導入自然、貼近生活,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順利進入學習新課環節)

(二)學習新課

我設計四個版塊:將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層層解讀。

第一板塊:瞭解安塞腰鼓,走近作者,明確學習目標。

1。出示黃土高原地圖,指出安塞縣位置。

(使學生了解安塞的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爲理解文意做鋪墊)

2。接下來出示安塞腰鼓簡介。瞭解安塞腰鼓的起源、藝術形式及社會地位。

既然“安塞腰鼓”被稱爲“天下第一鼓”,可見其藝術表演魅力非同一般。讓我們共同欣賞一段原生態的安塞腰鼓表演。(觀表演視頻)

看後問:你有什幺感受?(學生會說: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等)(讓學生觀其形,聽其聲,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爲進一步探究課文鋪平了道路)

3。接下來出示作者簡介,及本節課學習目標。

第二板塊: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板塊從“知內容、明結構、指導朗讀”入手,多角度對文本進行初步感知、解讀。

我安排“視頻聽讀”,並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展開與文本對話:

1。請用“……的安塞腰鼓”對作者眼中的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用文中內容回答)

2。用什幺語調來讀?全文都這幺讀嗎?(顯然不)哪部分比較明顯?請選讀一句或一段來讀。(目的是指導朗讀,把握文章結構)

第三板塊:瀏覽課文,品讀主體,領會主旨。

這一板塊通過朗讀指導,品味句段以及仿寫訓練,側重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的實現。

1。出示易錯字詞,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

2。品讀主體句段,提高審美體驗。

屏幕出示:請用“我喜歡……,因爲……”這一句式點評文章。(可從多角度進行評價)小組共享,代表發言。

在探討交流期間,作爲課堂教學的引領者,促進者,要適時引導學生完成重點句段的解讀,領會主旨,體會民族文化內涵。

篇11:《安塞腰鼓》說課稿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著名散文家劉成章先生撰寫的一篇富有詩意美的散文。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激盪、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傳達出勃發的生命激情,是對我們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

教學本文,宜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前提下,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欣賞文章的陽剛美、語言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

爲了實現這一意圖,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聽讀課文,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能品味關鍵語句,體會排比修辭在文章中的作用。

3、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體會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其中我把引導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陽剛之美,體會其所宣泄的蓬勃生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培養學生品析文句的能力,體會排比修辭的作用作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重點難點時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本,即有教材,更要做到心中有人即有學生。我所任教的班級,學生都來自附近的農村,視野相對狹窄,對腰鼓藝術缺乏感性的認知和體驗,此外,他們的朗讀水平和欣賞品味語言的能力也較低。這都是我制定教學目標所必須考慮的。當然,作爲七年級的學生他們畢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積累,畢竟有了一定的語文素養,這則是我進行教法選擇的重要依據。

三、說教法學法

教與學本是互動的一體化的過程,老師教的過程本應就是學生學的過程,在這兒我把教理解爲示範、引導、點撥與鼓勵,把學理解爲仿效、質疑、闡述與內化。

基於文章本身的特點,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選用朗讀法,品讀法和討論法。除了配樂範讀外,品讀和討論的主體全是學生。老師只是創設情景進行必要的組織和引導。

四、說教學過程

如果說深入鑽研教材,細緻研究學生,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基礎的話,那麼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爲了使學生能真正學有所獲,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關於本課的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老師先在黑板上寫下“腰鼓”兩個字,然後問學生:“咱們大家有誰見過腰鼓嗎?”等學生回答後,老師追問:“你知道中國的腰鼓之鄉在什麼地方嗎?”根據學生的反應相機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和作者。這樣導入,一是生活化,非常自然;二是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可能擁有的生活積累。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十分切合本文的內容,使學生的思維能儘快的活躍起來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整體感知

導入新課後,我會用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將課文範讀給學生聽。要求他們聽準字音並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我一直認爲對一些文質兼美的好文章,當老師的是應該在課堂上範讀或朗誦給學生聽的。且不說老師本身就是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只從技術層面講,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所創設的濃郁學習氛圍,對有效展開師生互動也極爲重要,更何況老師的朗讀會給學生一杆標尺,樹立一個榜樣。

朗讀結束後,我會設計三個問題來檢測學生的聽讀情況:

第一、讓學生認讀生字詞,以完成對重點詞語的積累。

第二、讓學生根據文中對安塞腰鼓的描述說話,說一說在劉成章先生的眼中安塞腰鼓是怎樣的一種舞蹈藝術。促使學生再次展開與文本的對話,並通過言說來呈現閱讀的成果。

第三、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安塞腰鼓留給自己的最真切的感受是什麼,以此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引導學生體悟安塞腰鼓所傳達的生命的激情與活力。

(三)精讀句段

在完成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後,我們將目光由全篇聚焦至句子和段落,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記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然後朗誦給大家聽,並且要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這篇文章有許多意蘊深厚而精警的美句,完全應該讓學生積累到自己的記憶倉庫中,而學生若能說出自己喜歡某些句子的理由,就已經是對文句的鑑賞了。在這一環節,老師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的朗讀予以有針對性的指導和示範,對學生的賞析及時的做出點評和鼓勵。

(四)賞析表達

對一篇文章的解讀,除了引導學生明晰其寫了什麼之外,還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意圖是怎樣實現的,只有把這個問題也解決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才稱得上紮實深入。

在完成了對句子的積累和欣賞後,我會創設情景讓學生思考:腰鼓是有聲的藝術而文字是無聲的,劉成章先生是怎樣用無聲的文字把有聲的腰鼓藝術展示給我們的呢?而且展示的那樣完美、那樣逼真、那樣的氣勢恢宏。這個問題會促使學生再次走進文本,通過討論探求文章在修辭上的精妙之處,體會排比、比喻等修辭的表達作用。

(五)課堂小結

在既定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後,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

已經擂響了兩千多年的安塞腰鼓還要響徹下去,因爲它代表着我們民族血脈裏那股最原始、最純粹、最自然、最強勁的生命力。讓我們在對二十五至二十七段的齊讀中結束本課的學習,再次感受那振奮人心的旋律。這樣總結既突出了本文的人文內涵,又與初上課時老師的範讀遙相呼應,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更加圓融。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師生共同智慧的結晶,是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的完美結合。

本課教學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旨在通過品讀、討論與言說引導學生學習積累語言,感受安塞腰鼓所傳達的旺盛的生命激情,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學生活動成爲課堂主體。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見性。因而,本課板書將以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爲主,板書的形式爲課前預設而其內容將遵從學生的意見。

篇12:《安塞腰鼓》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安塞腰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情分析、學法指導以及教學過程分析這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安塞腰鼓》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是著名散文家劉成章先生撰寫的一篇富有詩意美的散文。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激盪、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傳達出勃發的生命激情,是對我們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教學本文,宜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前提下,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欣賞文章的陽剛美、語言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並激發學生對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基於以上分析,我從三個維度出發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掌握排比、反覆修辭及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並綜合運用其他語言品味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4)、重點、難點:

由於這篇文章語言很有特色,而我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詞句,所以我把這堂課的重點確定爲:品味語言,感受恢宏氣勢。

語文源於生活,最終也必將要融入生活,所以,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能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要把感性的文字上升爲理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這堂課的難點確定爲:通過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教法

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薰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實現。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爲核心,並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讓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根據本文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本課教學我將採用自讀感悟式,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融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南方的中學生,大多對其缺乏形象的直觀的感受。因此,在本課教學設計上,要注重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比較直觀地感受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和火烈的氣勢。同時,要通過朗讀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想象力,幫助學生進入角色,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學法指導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爲重要。”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爲:“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在課堂學習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羣體合作的成功感。

四、說教學過程(一)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落實字詞,會讀會寫;多讀課文,試圖瞭解安塞腰鼓。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二)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我採用下面的導入設計:問學生:“咱們大家有誰見過腰鼓嗎?”等學生回答後,老師追問:“你知道中國的腰鼓之鄉在什麼地方嗎?”。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大家有沒有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氣勢呢?現在,讓我們先觀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視頻,一起去黃土高原領略安塞腰鼓的風姿與魅力,一齊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這樣的導入設計,意在貼近課文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主動、自覺進入下一環節——新課的學習。

(三)學習新課

因爲現在的教學要求大多是要對文本感悟領會,所以就要對課文進行精讀。《語文課程標準》寫道:“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學建議”的閱讀部分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一精神,我重點作了如下設計。

1、播放範讀,整體感知

怎樣讀好,當然牽涉到一些具體方法。本課教學中,在讓學生讀前,我通過播放課文範讀的課件,創設文章情境,同時用多媒體出示聽讀要求。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在聽讀中解決生字詞,提出在聽讀中發現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下相互交流討論。然後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最好是文中的內容。力求從整體與局部的結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實現知識目標。另一方面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反覆揣摩文章的朗讀技巧,力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現文章內容。

這一環節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聽讀中理層次,明條理,學會在讀中把握文章的“脈”。

2、反覆誦讀,品詞析句

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並多讓學生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講到“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聽了課文的範讀錄音之後,讓學生借鑑範讀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讀。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讀,可讀給別人聽,可與同學共同揣摩朗讀,可默讀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悟出文章的好之所在。再進行分組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此環節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教給他們“生活中不是沒有美,關鍵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真諦。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教學中,我將採用“質疑問難——想像描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讓學生學用課文句式、段式寫作。將作文與課文結合起來,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與遷移。

現在我說說本課的教學構想與板書。本課我嘗試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自讀自悟上,並把反覆誦讀課文作爲重點,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和優美的句式段落,在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的同時,以學生活動爲課堂主線。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知性。要求教師參與到學習中去,成爲學習的促進者與指導者。我的板書主要以展示教學程度爲主,學生學習成果爲輔。使板書同時具有了強大的教學功能和評價功能。

最後,在磅礴雄渾的音樂《安塞腰鼓》聲中結束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

篇13:《安塞腰鼓》說課稿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朗讀的方法與技巧。

2、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

(二)過程與方法

1、採用篩選文章關鍵詞語的方法,表達初讀感受。

2、採用教師示範,學生實踐的辦法,掌握朗讀方法,學會朗讀,體會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中華文化的悠久和精深。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

2、難點:在朗讀中,體會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

三、教學方法

1、教法:朗讀法品析法

2、學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陝西安塞縣,有一種獨特的大型民間舞蹈,它歷史悠久,動作豪放,舞姿奔放,曾在北京、香港等地演出。展示了西北黃土高原人民粗獷豪放的個性,被稱爲“天下第一鼓”。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文字中,體會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板書課題)

(二)活動過程

活動一:說初讀感受

瀏覽課文,根據課文詞語,用“的安塞腰鼓”表達初讀感受。

(提示:從課文中尋找,可填詞語、短語或句子)

示例:壯闊、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

活動二:說朗讀理解

【教師闡釋】本文的結構脈絡:

第一部分(1—4段)表演前;

第二部分(5—27段)表演中;

第三部分(28—30)表演後

朗讀——

第7段;

第18段;

第27段:

從自己朗讀後的感受出發,用“好一個的安塞腰鼓”表達你的朗讀理解。

(要求:不能用課本上的內容,可以是詞語、短語或句子)

示例:好一個讀了讓人酣暢淋漓的安塞腰鼓。

在全班的朗讀聲中結束課堂教學。

篇14:《安塞腰鼓》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安塞腰鼓》。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選編的幾篇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這些文章從不同的方面向學生展示了各式各樣的文藝形式,對於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起到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

本文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爲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

這樣的文字對於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是極有幫助的,因爲她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衝擊力是可想而知的。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標準及本單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3、掌握“三讀”式散文閱讀賞析方法。

重點,難點: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運用,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二、說教法由於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體,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根據本文內容,在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創新教育理論,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由“課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動建構型”模式轉變,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由“問題式”(設計瑣碎問題若干,組織逐個擊破,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知道答案)向“話題式”(提煉少量話題,組織討論交流,目的是通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生成)轉變。在課堂教學中採用自讀感悟式,注重學生讀的優化訓練,以讀代講。課堂上提倡自由研討,交流意見。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三、說學法

老師不僅要奉獻,更要教給學生髮現真理。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文作爲一篇詩化的散文,將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一線貫穿,由初讀感知,到品讀美句,再到解讀難句, “三讀”之後的“一寫”,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精神的。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個人對新課標的理解爲指導思想。新課標認爲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我的理解是這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屬性──對話性。圍繞這一屬性,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五個注重,即注重情境創設,爲對話營造氛圍;注重朗讀感知,爲對話夯實基礎;注重內外勾連,爲對話豐富內涵;注重個性化閱讀體驗,這是對話能否有效高質的重要條件;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這是對話活動的重要目的。爲了能很好地體現對話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由“課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動建構型”模式轉變,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由“問題式”(設計瑣碎問題若干,組織逐個擊破,目的是讓學生明確知道答案)向“話題式”(提煉少量話題,組織討論交流,目的是通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建構生成)轉變。

這節課,抓住課文的關鍵句“好一個安塞腰鼓!”設定話題。師生圍繞一個“好”字,生髮出三個子話題展開對話交流:“好鼓”,側重於對安塞腰鼓藝術形象的感知;“好文”,側重於對課文優美語言的品味;“好創意”,側重於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對話交流的目的在於達成新課標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

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勁”,體驗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潛移默化之間養成積極面對生活的情感態度和生命在於奮力搏擊的價值觀念。識別排比句,爲其劃分類型,品讀排比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奏和激情,學生在朗讀感知的同時,語文知識得以落實,閱讀技能得以培養。由初讀, 整體感知安塞腰鼓藝術形象,到品讀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氣勢、節奏與激情,再到解讀難句,合作探究,領悟文中寫意語句的內涵,逐步深入的“三讀”,既是教學內容呈現的過程,也教給了學生品讀賞析美文的基本步驟及方法。“三讀”之後的“一寫”(廣告創意),適當讓學生參與評價,進行生間互評,這樣會更加有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既體現了讀寫結合、學用結合、課堂與生活結合的教學原則,又由於創設了貼近學生實際、富有時代氣息的寫作情境,給了學生馳騁想像力的較大空間,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創造的慾望。不少學生作品宣傳意象準確,語言簡潔明快,構思富有創意,使本節課由於生成了新的教學資源而顯得較爲豐實。

篇15:安塞腰鼓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的說課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17課——《安塞腰鼓》。以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程序”等多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第四單元是以文化藝術爲主題,如《社戲》中的鄉村戲劇;《口技》中的民間傳統藝術;《竹影》中的繪畫藝術;《觀舞記》、《安塞腰鼓》是舞蹈藝術,表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本課作者劉成章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腰鼓這門獨特的民族藝術,儘可能地把視覺形象轉化爲語言形象,使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既是對安塞腰鼓的熱切的讚美,更是對陝北人民蓬勃生命力的讚美。學習本課要積極投入的放聲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有張力的語言,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和參與能力基礎,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品味本文大量的短句、排比句和反覆修辭等,感受充沛的語言氣勢,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感受西北漢子的奔騰力量,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故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難點。

1、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充沛的語言氣勢。

2、難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安塞腰鼓的的恢弘氣勢。

四、教法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蘊藏着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朗讀鑑賞法、美文點撥法、合作探究法。將感受體驗與合作交流結合起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法:誦讀賞析法、合作探究法,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發表見解,全情投入。對於發現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準備:

1、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2、收集作家以及課文資料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爲“天下第一鼓”。下面請看……

(播放多媒體課件—安塞腰鼓表演片段讓學生)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今天我們學習陝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藉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二)、預習檢查,夯實基礎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內容:首先請大家欣賞全文朗讀,在整體感知的同時,根據板書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1、看錶演片斷,聽全文朗讀。

(播放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

過渡: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纔所看到的表演;你想到了什麼?

剛纔,大家從聲響、畫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氣勢和鏗鏘激越,下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劉成章的文字中體味激情的腰鼓。請班裏朗讀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讀課文的一部分。

過渡:剛纔**同學讀得怎麼樣?下面我們播放課文的錄音聽聽。(播放課文錄音)

2、引導學生劃分結構層次。

過渡:大家喜歡安塞腰鼓嗎?大家喜歡作者的描繪嗎?

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並說出理由。(分組討論3分鐘,各小組代表發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出那個部分,然後說出好在哪裏。)

過渡:文中主要描寫的內容有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在寫作?

(分組交流、合作討論)

明確、板書:

第一部分:(1——4)擊鼓前的預備階段,蓄勢待發。

(5——13)火烈的場面。

第二部分:(5——27)表演安塞腰鼓。(14——17)沉重的響聲。

(18——22)擊鼓的後生。

(23——27)夢幻的舞姿。

第三部分:(28——30)鼓聲戛然而止,以動襯靜,意境幽遠。

3、劃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話: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四)、品味語言、重點突破。

1、過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讚,爲了表現生命掙脫束縛、衝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排山倒海的氣勢,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承的。

2、精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次。

播放範讀片斷,指導朗讀,結合具體語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辭的表達效果。

(1)問: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種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排比。給人一氣呵成之感,語言暢達,節奏感強,有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2)請同學朗讀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讀準重音,讀出節奏、氣勢。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增強氣勢)

(3)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節奏感強,渲染動感形象)

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4)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層層推進,一氣呵成)

(5)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排山倒海,氣勢磅礴)

小結:本文段使用排比,將安塞腰鼓的力與美推到極致。

過渡: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來藝術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寫形與寫意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側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個人體會,暢所欲言)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鬥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

掙脫了束縛、衝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想和想象是聯結“形”與“意”的紐帶。

八、課堂小結:

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再現“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又運用由寫實到寫意的藝術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現在請大家快讀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語句,說說自己對安塞腰鼓的感受。

板書設計:

九、佈置作業:

1、自由選擇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讀、背誦。

2、拓展訓練:描繪一個場面,比賽、集市、演出、勞動等

謝謝大家!

篇16:《安塞腰鼓》優秀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課文內容:文章以磅礴的語言,張揚的句式,瑰麗的想象,急促的節奏,在那天地之間,在黃土高原上,爲我們鼓盪出一場驚天動地、驚心動魄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如奔涌的黃河奪路而出,顯示出我中華民族激昂澎湃的活力.2、文章的作用和地位: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營養。在港臺流行歌曲充斥校園,學生追明星火熱的時候,本文以其豐厚的人文內涵,給學生的精神以深廣的影響。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對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衝擊巨大。3、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研究課文的表達方式,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情感目標:通過對文章的綜合性學習,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3)能力目標:運用整體與局部相結合把握文章的方法。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與內在美。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4、重難點與教具

重難點:通過對文章揣摩朗讀,感悟其中的深意與情感。

教具:掃描儀、多媒體課件(1、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2、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

二、說教法

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根據本文內容,在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創新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採用自讀感悟式,注重學生讀的優化訓練,以讀代講。課堂上提倡自由研討,允許下位置交流意見。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三、說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爲重要。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爲:“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與關鍵是自主。根據創新學習思想,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突出重難點,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彰顯新課標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爲拓寬課堂,實現生活、語文、課堂的對接,體現綜合學習,課前佈置兩項任務:

1、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可以是錄相、音樂、圖片、文本等)

2、仔細聆聽自己最喜歡的音樂,寫一篇感悟文章。

下面分三個環節來說教學內容:

第一環節:欣賞導入

從作品欣賞開始,和同學們坐在一起,共同欣賞、議論學生作文,一反傳統教學新課導入由老師的表演或導演開始,創設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

第二環節:新課探析

新課標要求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樹立教爲學服務的思想。在課堂上,作爲教學的促進者、參予者,根據本文的教學思想模式,我設計了四個板塊:

板塊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播放課件1,創設情境。力求最大限度展現文章內容。鼓勵學生採取多種方式練習,提倡合作交流,實現知識目標。

板塊二:精讀文章,感悟探究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採用“課題研究”策略,在教師幫助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教師可進行點撥:對於這篇文章,你們想對哪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學生與老師共同確定出對安塞腰鼓的研究、課文語言的研究以及主題思想的研究三個課題.

學生根據自己掌握材料,確定研究題目,自由組成小組,合作探究。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老師稍作完善。用掃描儀將學生的成果展示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評價。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板塊三:品讀文章,賞析表達

通過學生再朗讀的優化訓練,從讀中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側重於實現情感目標。

1、展示課件1,對於學生的研究成果作必要補充完善。2、展示課件2,播放課文的朗讀伴音。

聽了課文的朗讀錄音後,借鑑朗讀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處理讀法。讀書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讀,可讀給別人聽,可與同學共同揣摩朗讀,可默讀,也可配合畫面表演讀。同學們評價。

3:質疑:讓學生說現在的新感受,新發現。

在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鑽研後,請學生自由提問,相互質疑問難。打破思維束縛,讓每一個學生自由、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並給予高度評價鼓勵。

板塊四:熟讀課文,整體深化

將課內外結合,學生作文與課文結合,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能力的拔高與遷移。

1、教師點撥:結合自己作文談談學了本文後,有些什麼收穫?

2:欣賞、交流收集到的材料。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材料,談論着自己的收穫。這時的語文課已經不僅僅是語文課了,它將欣賞課、音樂課、地理課、社會課等綜合在了一起,體現了大語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有效的拓寬了延伸了。對學生的影響和薰陶更深入了。加之先進手段的運用,學生會成就感非凡,熱情高漲,餘興未盡,遂步入

第三環節:創造性作業設計

結合學生精神生活與接觸的社會生活,緊承本文文化內涵,設計以下題目,要求學生根據自己能力,選擇其一,可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也可自行設計作業題目。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生活與自身發展。

1:寫一篇論文:調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寫一篇文章。

2:引導學生反思:當代中學生應該是什麼樣的?(可舉行辯論會,深入討論。)

學生完成後,在班上舉行作品發佈會,學生展示自己成果,邀請學校領導老師參加。

文章在磅礴雄渾的音樂聲中,師生暢談中結束。

五、說教學構想與板書

本文摒棄了教師詳細分析、講解,側重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注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以學生的思想爲課堂主線,以學生活動爲課堂主體。教學具極大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見性。要求教師參於到學習中去,成爲學習的促進者。因而,板書以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爲主,利用多媒體代替了傳統板書,將傳統板書之不能成爲了可能。同時也具有強大的評價與教學功能。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批評指教,謝謝!

篇17:《安塞腰鼓》優秀說課稿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7年級下冊第4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作家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引發的對人生的認識與思考。本單元的課文側重於通過重點句段的分析,對作者表達方式的認識,請學生聯繫實際,發揮自學能力領悟文章中的道理。語言豐富生動,富感染力。《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講述了作者劉成章通過對安塞花鼓表演的描寫,展現了力量的奔騰和生命的昇華。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備課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基本詞彙、修辭等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對於散文這種文體,他們也接觸過。但由於生活經驗較少,對散文這種文體的語言和情感的分析還不夠精準到位。此外,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設置口語表達及寫作的環節,學生可通過實踐進一步強化這方面的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讀寫“亢奮、晦暗、羈絆、驀然、冗雜”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氣勢。(重難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以安塞腰鼓爲代表的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氣勢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談話、討論法、PPT輔助教學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的目的是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將學生帶進語文學習的氛圍中來,因此,導入新課可以採用求新求奇的方式。因此,我用PPT出示安塞腰鼓的完整視頻,補充安塞腰鼓的相關知識。之後請學生分別描述安塞腰鼓的聲音、舞姿、舞者是什麼樣的(稍作互動,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都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然後引題: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描寫安塞腰鼓的散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是怎麼寫的。(板書標題)

(二)初步感知

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朗讀可加強學生對文章語言的感受,可加強語感;默讀可加強學生對文章框架的整理能力,可訓練學生的邏輯性。因此,在本課開始,我會給同學們3分鐘,請他們用大聲朗讀的方式初讀課文,同時用PPT出示本文的生詞“亢奮、晦暗、羈絆、驀然、冗雜”。並要求學生要注意包含這些詞的句子,並反覆朗讀。

初步熟悉課文後,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文章描寫了一個怎樣的過程,劃出文章中反覆出現的句子。

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學生可以依據以前課上講到的劃分層系的方法找到答案。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對文章框架有了整體上的把握,爲我們下一步從細節上深入做好了準備。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是如何支撐邏輯框架的,並且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細節信息是如何通過邏輯框架服務於主題。爲此,在這一環節,我將用PPT展示出幾個與結構相關的問題給學生,學生自主思考,回答問題的方式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同學們已經找出了全文的描寫重點放在“動”這個部分,那麼這部分的寫作結構是如何的?

2.在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舞者、鼓點、舞姿進行了融合性的描述的語言中,有什麼獨特之處?這樣寫有何好處?

3.結合反覆出現的句子的位置,來想想這些句子有什麼作用?

這三個問題是針對文章詳寫的部分的分析,通過思考,學生可從結構、內容、語言三個層面對文章的主要部分切入分析,這三個層面都分析清楚後,就把握好文章的主題了。

(四)鞏固提高

爲了加強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我會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文章主旨所指向的不同的方向,之後再針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正確的歸納和總結。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以聯繫以前學過的知識,並利用我們本節課的思路:結構、內容和語言的分析。分析的過程也是學生一種自學方式,口頭表達又是訓練交際能力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五)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對於文學性比較強的文章,我會帶領學生回顧全文內容和語言特色。尤其是描寫具體生動的句子,在結尾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作業課程實踐性地拓展延伸,也是訓練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

基於此,課下請學生選擇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如排比、比喻、擬人等句子來仿寫三個。下節課點評。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文章的關鍵字句和情感走向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篇18:《安塞腰鼓》說課稿(七年級)

《安塞腰鼓》說課稿(人教版七年級)

胡陽中學 李慶毅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文章是《安塞腰鼓》,我將從六個方面進行解說:

一、教材的分析

《安塞腰鼓》描寫了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是一曲生命的讚歌,力量的讚歌。它和《社戲》等五篇文章從不同方面展示了文化藝術生活。文章語言優美、內涵豐富,可以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更好的讓學生體驗和感悟生活。從而進一步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係,引發對人生的思考,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

第四單元重點落實了課程標準中“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在通讀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位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的能力訓練,同時結合單元學習重點“整體感悟,發表見解”。我把教學目標擬定爲:

1、有感情誦讀,體會文章磅礴氣勢,感受生命的律動。2、品位語言,激發學生超越自己的感悟。其中目標一是重點。目標二是難點。

二、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有着雄渾偉奇的畫面,更有着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教學中要加強語感的培養,以“朗讀”爲主線、貫穿“讀、說、析、品、評”。讓學生自由說話、主動說話、積極討論,領悟文中美點,汲取人文內涵。課上用精美的軟件輔助教學,用震撼學生心靈的視聽衝擊渲染課堂氛圍,使動畫、音效與作品意境融爲一體,圖文、聲像與教學環節同步推進,增強形象、直觀感受。

三、教學方法的應用

葉老曾經說過“教是爲了不教”。爲此我設計了一系列學習活動和靈活的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多思、多討論、多與別人交流。“以學定教”把教的中心放在“引導、促進學生學”上。努力追求寓教於讀,寓教於說,寓教於畫,寓教於賽,寓教於樂。

四、學法的指導

埃德加富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所以課堂上既要讓學生學會,還要使學生會學。在品讀語言時,採用多種方法,像吟誦法、品讀法、讀寫法、積累法、仿寫法等。在理清思路時,採用結構上抓過渡段,內容上抓中心詞的方法。我也注意強調一些習慣的養成,如提倡“不動筆墨不看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五、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之間要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

設計包括三大板塊:

課前活動--課堂學習--課後延伸

Ⅰ課前活動:視頻欣賞播放�v教學課件�w請同學們欣賞腰鼓表演。

Ⅱ課堂學習

�v一�w巧設導語,激發興趣

好的導入能激求知慾,激發濃厚興趣,它就像戰前的號角,令人精神振奮。

[設計]

腰鼓表演精彩嗎?你能不能把聽到的看到的也十分精彩地描述出來?�v生描述發言�w聲音無色無味無性,要把它寫出來還真不容易。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麼把安塞腰鼓寫得有聲有色有勢,讓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的。

�v二�w商定目標,有所向

進行任何一項教學活動,都要有的放矢,這個“靶子”就是目標。有了它,才能克服主觀隨意性。

[設計]引導學生結合單元重點及以往散文學習商討制定學習目標,明確方向。

�v三�w檢查預習,自我評價

養成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學生將一輩子受用無窮。所以我在課前佈置了預習,課上抓好檢查嚴格要求。從而幫助、督促學生的習慣養成。

[設計]⒈讀準加點字的音  亢奮  羈絆 冗雜 磅礴

⒉解釋詞語   磅礴  羈絆 歎爲觀止 嘎然而止

⒊認識作者   “我知劉成章有多少”

�v四�w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組織開展多種形式朗讀,培養學生語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設計]⒈播放錄音�v畫面配文配樂�w聽讀  注意停頓、重音、語速、感情

⒉跟讀 模仿朗讀

⒊教讀 教給學生有感情朗讀方法,可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男生讀、女讀、男生齊女生齊讀、男女生輪流讀

⒋研讀 研究體會爲什麼這樣讀

⒌賽讀 比一比,看誰能讀出文章音樂美、感情美

⒍說讀 自由朗讀用“�l_的安塞腰鼓”句式對安塞腰鼓

�v析讀�w⒎跳讀 理結構明線索 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劃分結構;抓住內容與結構的核心句找線索。

�v五�w品讀課文,質疑問難

思維訓練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疑問則是思維的導火線。教學中不僅要巧問激思,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善於思考、善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激發創造思維。

[設計]

⒈美讀 分組朗讀,進行尋找美點比賽。用“�l_美你看�v聽�w�l_”的句式敘述出來,賞析形式美、語言美、圖畫美。

⒉質疑問難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質疑,由組長彙總形成書面文字上交,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多媒體展示成果:①《安塞腰鼓》美在何處?②“好一個安塞腰鼓”好在哪裏?

引導學生討論合作解決

�v六�w品味語言,暢所欲言

新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語言積累和口語表達。教學中,可讓學生邊讀邊悟,相互討論,於小組交流中感悟文章。

[設計]

⒈創讀 師示範 將第六節用現代詩的形式替換;生反覆誦讀,背誦。仿照這一形式改寫另外的章節分小組創讀。

⒉評讀 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朗讀三遍,用“�l_好,好在�l_”的句式談談自己爲何喜歡師師範指導(可以用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評點)生分小組品讀評點、相互交流。

�v七�w拓展遷移,學以致用

語文學習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結合課文內容把學生引向廣闊社會天地,把時代“活水”引入課堂。

[設計]

多媒體播放著名舞蹈家烏蘭諾娃的表演,要求學生學用課文句式、修辭、表達方式等進行描寫,寫出自己的評價及感受。

�v八�w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設計]

引導學生以“學習本文我體味到了�l_”“對於�l_,我想說�l_”的句式,談談這節課的收穫感悟。

學了此文,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許多心得感想,那就在課下把你這些美好的思想編制起來寫篇讀後感好嗎?

Ⅲ   課外延伸

樹立“語文即生活”“生活也是語文”的大教育觀,以課內促課外,課後鼓勵學生將問題深入,由學校“小課堂”向社會“大課堂”延伸。

[設計]

“人人都說沂蒙山好,山好水好風情好。”費縣這顆耀眼的明珠,處處充滿民情風俗,文化藝術。如“山東梆子”“弦子鼓”“魚鼓”“琴書”“跑旱船”“踩高蹺”……讓我們走進生活,蒐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探討,相互合作。開展一次“我愛家鄉,文化風采”的綜合活動。

[設計說明]

安塞腰鼓表演是人鼓合一,人借鼓勢,鼓助人威。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表演者年輕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耀耀眼。所以板書設計採用了形象圖解的方法。整個圖形就是一張“鼓面”,又像一輪剛升起的紅日,從而更賦予象徵意義。

以上六個方面闡述了我的一些設想和依據,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篇19:國中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

國中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課文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兩篇講讀課文,三篇閱讀課文。

《安塞腰鼓》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爲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本文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宣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上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是學生學習、感悟的好素材。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主閱讀感悟能力,但有些感悟層次尚淺,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點撥、培養,特別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不是很緊密的文章,學習起來更是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能力目標:立足課文,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的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陽剛之美的。

教學流程: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1、欣賞安塞腰鼓的表演,說說看後的感覺或者讓你想起了些什麼?

2、簡介安塞腰鼓。

3、簡介作家劉成章及其作品。

二、初涉文本,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說說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的安塞腰鼓”對其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自主研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2、四人小組分工朗讀,右上角的學生擔任組長,邊讀邊尋找文章的美點。讀完後在組內用“我覺得這篇課文很美,美在——”的句式敘述出來,再推選同學準備全班交流。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學習。比如,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從四個方面來描繪安塞腰鼓的,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最喜歡的來學習,一切以學生爲主。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主要是採用“朗讀”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1、指導學生採取“替換式品讀”,目的是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中的典型的句子形式變爲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

如將文中的排比句改寫成內容相同,但形式一般的句子,要求學生反覆朗讀、體味。

2、指導學生採取

“評點式品讀”,目的是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字、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體會作者對語言的錘鍊。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評價,並引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對同學的回答進行一定的點評。

四、拓展延伸,內化語言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讀背背。

2、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試着用上排比、反覆等修辭。

五、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1、學生總結:說說自己的收穫。

2、教師總結,提出要求,佈置作業。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努力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品味語言,開展研究性閱讀,以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實踐新課標的理念。

突顯主體地位,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點撥、扶助,儘量爲學生的有效學習創造條件。比如,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我們南方的學生來說,大都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對課文的理解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的內驅力和積極性。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發現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功,並及時給予鼓勵和欣賞,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與喜悅,能更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如朗讀課文,學生感情不到位時,可以鼓勵說:“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能把自己內心的感受也讀出來,肯定能更好,不信,你再試試!”當需要學生齊讀時,又可以鼓勵:“老師始終相信,集體的力量大於個人,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感受其神奇的魅力。”我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爲學生的成功而快樂,爲他們的困惑而出謀劃策,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有了安全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習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

篇20:《安塞腰鼓》的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叫***,來自*********。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講讀課《安塞腰鼓》。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構想與板書五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1、說課文內容:文章以磅礴的語言,張揚的句式,瑰麗的想象,急促的節奏,在那天地之間,在黃土高原上,爲我們鼓盪出一場驚天動地、驚心動魄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如奔涌的黃河奪路而出,顯示出我中華民族激昂澎湃的活力.

2、文章的作用和地位: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營養。在港臺流行歌曲充斥校園,學生追星火熱的時候,本文以其豐厚的人文內涵,給學生的精神以深廣的影響。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對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衝擊巨大。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研究課文的表達方式,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情感目標:通過對文章的綜合性學習,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3)能力目標:運用整體與局部相結合把握文章的方法。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與內在美。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4、重難點與教具

重難點:通過對文章揣摩朗讀,感悟其中的深意與情感。

教具:掃描儀、多媒體課件(1、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2、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

二、說教法

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根據本文內容,在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創新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採用自讀感悟式,注重學生讀的優化訓練,以讀代講。課堂上提倡自由研討,允許下位置交流意見。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三、說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爲重要。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爲: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與關鍵是自主。根據創新學習思想,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突出重難點,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彰顯新課標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爲拓寬課堂,實現生活、語文、課堂的對接,體現綜合學習,課前佈置兩項任務:

1、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可以是錄相、音樂、圖片、文本等)

2、仔細聆聽自己最喜歡的音樂,寫一篇感悟文章。

下面分三個環節來說教學內容:

第一環節:欣賞導入

從作品欣賞開始,和同學們坐在一起,共同欣賞、議論學生作文,一反傳統教學新課導入由老師的表演或導演開始,創設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

第二環節:新課探析

新課標要求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樹立教爲學服務的思想。在課堂上,作爲教學的`促進者、參予者,根據本文的教學思想模式,我設計了四個板塊:

板塊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播放課件1,創設情境。力求最大限度展現文章內容。鼓勵學生採取多種方式練習,提倡合作交流,實現知識目標。

板塊二:精讀文章,感悟探究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採用課題研究策略,在教師幫助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教師可進行點撥:對於這篇文章,你們想對哪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學生與老師共同確定出對安塞腰鼓的研究、課文語言的研究以及主題思想的研究三個課題.

學生根據自己掌握材料,確定研究題目,自由組成小組,合作探究。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老師稍作完善。用掃描儀將學生的成果展示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評價。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板塊三:品讀文章,賞析表達

通過學生再朗讀的優化訓練,從讀中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側重於實現情感目標。

1、展示課件1,對於學生的研究成果作必要補充完善。2、展示課件2,播放課文的朗讀伴音。

聽了課文的朗讀錄音後,借鑑朗讀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處理讀法。讀書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讀,可讀給別人聽,可與同學共同揣摩朗讀,可默讀,也可配合畫面表演讀。同學們評價。

3:質疑:讓學生說現在的新感受,新發現。

在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鑽研後,請學生自由提問,相互質疑問難。打破思維束縛,讓每一個學生自由、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並給予高度評價鼓勵。

板塊四:熟讀課文,整體深化

將課內外結合,學生作文與課文結合,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能力的拔高與遷移。

1、教師點撥:結合自己作文談談學了本文後,有些什麼收穫?

2:欣賞、交流收集到的材料。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材料,談論着自己的收穫。這時的語文課已經不僅僅是語文課了,它將欣賞課、音樂課、地理課、社會課等綜合在了一起,體現了大語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有效的拓寬了延伸了。對學生的影響和薰陶更深入了。加之先進手段的運用,學生會成就感非凡,熱情高漲,餘興未盡,遂步入

第三環節:創造性作業設計

結合學生精神生活與接觸的社會生活,緊承本文文化內涵,設計以下題目,要求學生根據自己能力,選擇其一,可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也可自行設計作業題目。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生活與自身發展。

1:寫一篇論文:調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寫一篇文章。

2:引導學生反思:當代中學生應該是什麼樣的?(可舉行辯論會,深入討論。)

學生完成後,在班上舉行作品發佈會,學生展示自己成果,邀請學校領導老師參加。

文章在磅礴雄渾的音樂聲中,師生暢談中結束。

五、說教學構想與板書

本文摒棄了教師詳細分析、講解,側重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注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以學生的思想爲課堂主線,以學生活動爲課堂主體。教學具極大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見性。要求教師參於到學習中去,成爲學習的促進者。因而,板書以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爲主,利用多媒體代替了傳統板書,將傳統板書之不能成爲了可能。同時也具有強大的評價與教學功能。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批評指教,謝謝!

篇21:安塞腰鼓的說課稿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爲“民風民俗”,是教育孩子們對祖國的民風民俗有個直觀的瞭解,通過學習,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激發學生對祖國的愛戴之情。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文章,課文主要通過作者對安塞腰鼓場面、鼓聲、後生們、舞姿等方面的描述,表現了安塞腰鼓磅礴大氣的、壯闊的生命力之美。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學習文中的排比句式仿寫句子,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與大氣。

3、能學習作者的“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並且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運用。

4、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情感目標:

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3、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教學難點:

1、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具準備:

篇22:安塞腰鼓的說課稿

【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我對這篇課文的的教學採取了“以讀爲主,讀中求悟,”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安塞腰鼓的壯闊之美和文章語言文字的優美。

我對第二課時的處理是這樣的:。

首先,精心設計導入。

我以安塞腰鼓的視頻片段導入課文,讓學生了解到安塞腰鼓這一“天下第一鼓”的迷人的魅力。然後以國慶節天安門廣場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讓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隨着我一起走入了課文。學生在濃濃的壯闊的氛圍中,極富興趣地去課文中去找尋有關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對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出安塞腰鼓的.場面美、後生美、舞姿美、鼓聲美,讓學生一直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整篇文章的學習。

第二,我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

由於本文是一篇極富激情的抒情性文章,所以對學生的促動很大,在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昇華。我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讓他們在讀中感悟作者感情,感悟自己的感情,想象安塞腰鼓的迷人的魅力。

第三,充分利用課件的優勢;

情境的薰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尤爲重要。

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進京城》,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濃濃的大氣的氛圍,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開始感受作者的感情;

接着,在教學“場面美”的部分時,我播放了國慶節安塞腰鼓天安門廣場的表演視頻,壯闊的場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所以學生讀課文就讀得非常的動情,非常的投入。

最後,我再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在黃土高原的表演,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壯闊的場面中,在同學們的對腰鼓場面深深地迷醉中結束課堂。

【說學法】

在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是這樣學習:

1、讀。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時場面之美、舞姿之美……

2、寫。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排比句增強語勢。不僅積累作者的優美詞句,而且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句子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說過程】

一、導入;

課件導入情境,同時老師以飽含感情的語言進行導入,讓學生很快進入課堂。

二、探究新知:

1、瞭解作者“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

2、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重點);

3、結束課堂。

篇23:《安塞腰鼓》語文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安塞腰鼓》。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選編了《社戲》《安塞腰鼓》《觀舞記》《竹影》《口技》等幾篇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這些文章從不同的方面向學生展示了各式各樣的文藝形式,對於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起到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

本文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爲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

這樣的文字對於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是極有幫助的,因爲她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衝擊力是可想而知的。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上課前,我先請學生預習文章,提出本文他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並擬定出來,綜合學生意見,依據新課程標準及本單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通過本文的學習,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難點: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

由於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體,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根據本文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採用自讀感悟式,注重學生讀的優化訓練,以讀代講。課堂上提倡自由研討,允許下位置交流意見。另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融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三、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交給學生髮現真理。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老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文作爲一篇詩化的散文,將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一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這也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精神的。

四、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落實字詞,會讀會寫;多讀課文,試圖瞭解安塞腰鼓。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五、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不知大家有沒有體會其中的氣勢,讓我們觀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視頻,一齊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好的導入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導入的設計貼近課文內容,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主動、自覺進入下一環節--新課的學習)

(二)學習新課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樹立教爲學服務的思想,轉變師生角色,真正體現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在課堂上,我將作爲教學的促進者、參與者,深入學生羣體,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討論,相機點撥、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根據本文的教學思想及模式,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板塊,在這些板塊的學習中,我將大部分學習的時間都交給了學生,讓他們發揮主動探究、勇於創新及小組、班級合作的精神,通過自己反覆讀書、討論而領悟,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目標。

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板塊從下幾個方面入手,“知內容”──裏;“明結構”--表;“尋美點”──裏。這樣的設計主要想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整體對文本進行初步感知。

1.知內容

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讀文章,解決生字詞,提出在讀中發現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下相互交流討論。然後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內容。力求從整體與局部的結合中初步整體感知文章,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實現知識目標。

2.明結構

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好一個安塞腰鼓)

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目的是培養學生在讀書中理層次,明條理,學會在讀中把握文章的“脈”。

3.尋美點

佈置分組朗讀,分組進行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此環節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教給他們“生活中不是沒有美,關鍵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真諦。

第二板塊:精讀文章,品味語言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採用“朗讀”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1.指導學生採取“替換式品讀”,目的是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形式變爲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

出示幻燈,教師示範。要求學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並反覆朗讀。

2.指導學生採取“評點式品讀”,目的是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

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3遍,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

出示幻燈,稍作總結。

第三板塊:品讀文章,學用語言

這個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再品讀的優化訓練,從讀中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在側重於實現情感目標的同時,學用課文句式,段式。並試圖將學生作文與課文結合起來,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與遷移。

學生寫好後,小組互評,選出好的作品,課堂展示,師生共議,評出好作品若干,並給予獎勵。

最後,佈置作業,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段落,並熟讀成誦。目的是進一步理會並學習本文的語言樣式。

現在我說說本文的教學構想與板書,本文我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和優美的句式段點,在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的同時,以學生活動爲課堂主線。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知性。要求教師參與到學習中去,成爲學習的促進者與指導者。我的板書主要以展示教學程度爲主,學生學習成果爲輔。使板書同時具有了強大的教學功能和評價功能。

編輯短評:這篇說課稿在諸多方面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特別是本文教學的目標、重點和難點,不是教師的想當然,而是在綜合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確定的。以“朗讀法”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也是恰當的,通過朗讀讓學生感知內容,品味語言,領悟意蘊。最後,讀寫結合的做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溫立三)

篇24:七年級下《安塞腰鼓》說課稿

人教版七年級下《安塞腰鼓》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來自廣安實驗中學, 我叫周璐。我的說課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17課——《安塞腰鼓》。以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程序”等多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繼續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繫爲線索,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第四單元是以文化藝術爲主題,如《社戲》中的鄉村戲劇;《口技》中的民間傳統藝術;《竹影》中的繪畫藝術;《觀舞記》、《安塞腰鼓》是舞蹈藝術,表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本課作者劉成章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腰鼓這門獨特的民族藝術,儘可能地把視覺形象轉化爲語言形象,使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既是對安塞腰鼓的熱切的讚美,更是對陝北人民蓬勃生命力的讚美。學習本課要積極投入的放聲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有張力的語言,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目標:

【理論依據】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和參與能力基礎,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品味本文大量的短句、排比句和反覆修辭等,感受充沛的語言氣勢,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感受西北漢子的奔騰力量,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理論依據】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1、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充沛的語言氣勢。

2、難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安塞腰鼓的的恢弘氣。

四、教法學法

【理論依據】: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蘊藏着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朗讀鑑賞法、美文點撥法、合作探究法。將感受體驗與合作交流結合起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法:誦讀賞析法、合作探究法,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發表見解,全情投入。對於發現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準備:1、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2、收集作家以及課文資料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爲“天下第一鼓”。下面請看……

(播放多媒體課件—安塞腰鼓表演片段讓學生)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今天我們學習陝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藉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二、預習檢查,夯實基礎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內容:首先請大家欣賞全文朗讀,在整體感知的同時,根據板書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1、看錶演片斷,聽全文朗讀。

(播放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

過渡: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纔所看到的表演;你想到了什麼?

剛纔,大家從聲響、畫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氣勢和鏗鏘激越,下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劉成章的文字中體味激情的腰鼓。請班裏朗讀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讀課文的一部分。

過渡:剛纔**同學讀得怎麼樣?下面我們播放課文的錄音聽聽。(播放課文錄音)

2、引導學生劃分結構層次。

過渡:大家喜歡安塞腰鼓嗎?大家喜歡作者的描繪嗎?

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並說出理由。(分組討論3分鐘,各小組代表發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出那個部分,然後說出好在哪裏。)

過渡:文中主要描寫的內容有哪些方面?從哪些方面在寫作?

(分組交流、合作討論)

明確、板書:

第一部分:(1--4)擊鼓前的預備階段,蓄勢待發。

(5--13)火烈的場面。

第二部分:(5--27)表演安塞腰鼓。 (14--17)沉重的響聲。

(18--22)擊鼓的後生。

(23--27)夢幻的舞姿。

第三部分:(28--30)鼓聲戛然而止,以動襯靜,意境幽遠。

3、劃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話: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四、品味語言、重點突破。

1、過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讚,爲了表現生命掙脫束縛、衝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排山倒海的氣勢,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承的。

2、精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次。

播放範讀片斷(配樂、配畫面),指導朗讀,結合具體語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辭的表達效果。

(1)問: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種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排比。給人一氣呵成之感,語言暢達,節奏感強,有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2)請同學朗讀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讀準重音,讀出節奏、氣勢。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增強氣勢)

(3)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節奏感強,渲染動感形象)

,《安塞腰鼓》說課稿6(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設計)標籤: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大全,《安塞腰鼓》說課稿6(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設計),

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4)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層層推進,一氣呵成)

(5)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排山倒海,氣勢磅礴)

小結:本文段使用排比,將安塞腰鼓的力與美推到極致。

過渡: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來藝術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寫形與寫意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側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個人體會,暢所欲言)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鬥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

掙脫了束縛、衝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想和想象是聯結“形”與“意”的紐帶。

八、課堂小結:

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再現“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又運用由寫實到寫意的藝術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現在請大家快讀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語句,說說自己對安塞腰鼓的感受。

板書設計:(見教學步驟)

九、佈置作業:

1、自由選擇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讀、背誦。

2、拓展訓練:描繪一個場面,比賽、集市、演出、勞動等等。

教學回顧: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把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只有將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主體性,只有注重個體的閱讀和心靈的感悟,才能真正達到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的要求。

在語文教學上,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請評委老師予以批評指正。

篇25:國小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

教材簡析:

《安塞腰鼓》是我國當代作家劉成章寫的一篇抒情散文,安排在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民風民俗”這一主題中。課文爲我們描述了安塞腰鼓這一獨特的民間舞蹈藝術。共20個自然段,按“鼓響之前——腰鼓表演——鼓聲止息”可以分爲三個部分,呈現出“靜——鬧——靜”的表演過程。通過表現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等來讚美黃土高原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安塞腰鼓》一文,其最大特點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那種大氣磅礴、豪情萬丈、氣吞山河的陽剛美。學習《安塞腰鼓》,絕不是爲了記住“安塞腰鼓是怎樣一種鼓?這種鼓怎麼打的?姿勢怎樣?”等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作者劉成章如何抓住關鍵詞句來描繪安塞腰鼓的,如何將情感用恰當的言語表現出來的,如何將黃土高原上男兒的激情淋漓盡致的宣泄出來,如何組織文章的結構等,從而懂得這樣運用語言的所以然,掌握滲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動活潑的語言文字。

針對課文的特點,我在教案中作了以下安排。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教會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並在朗讀中,逐步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讀出自己特有的感受,產生獨特的體驗,並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策略:

1.構建對安塞腰鼓“生命之勁”的追索主線,奠定教學的情感基調,引領學生一步步深入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有着雄渾奇偉的畫面,更有着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我藉助各種形式的朗讀,意在教會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出自己特有的感受,產生獨特的體驗,感悟到文章語言的魅力。

教學過程:

結合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讀、說、寫等能力的特點,我抓住“好”字,組織學生和課文展開對話,以“生命之勁”爲情感主線,設計了“感好鼓”“品好句”“讀好文”“寫好詞”四個教學環節。

“看好鼓”環節是一個課前與課上相融貫通的部分,由於生活中學生對安塞腰鼓缺乏基本的感知,因此,我首先在課前以國慶60週年慶典上安塞腰鼓舞蹈畫面和熱烈的音樂,在視覺上感知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壯闊,再在回憶課文內容的安塞腰鼓中,讀一讀帶“勁”兒的詞中,初步形成情感基調:安塞腰鼓強盛的“生命之勁”。

“品好句”環節,則主要藉助範讀、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分聲部讀、理解後讀等各種方式的朗讀,給學生設計了一系列去文本中尋找“生命之勁”的活動步驟:找一找帶“勁”兒的句段、品一品帶“勁”兒的文章結構。不動筆墨不讀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畫出富於感染力的語句,並採用多種方式反覆誦讀,感受排比、反覆的作用。第六自然段“驟雨一樣,是……”,句式極爲特別,我設計了一處小練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這種排比中含比喻句子,被描寫對象顯得形象生動、句式特別整齊有力的特點。藉助反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讚美及對黃土地上的人們的讚美。議一議難句環節,則嘗試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效果,“讀好文”環節,師生合作朗讀演練,更是對文本進行全面把握並充分表現安塞腰鼓“生命之勁”的本色演繹。

最後的“寫好詞”,則是在訓練並檢驗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歸納、情感的把握、文本語言的運用情況。解說現場的真實再現,讓學生有一種親歷其中的興奮,對安塞腰鼓“生命之勁”巨大感染力的體驗也能更加真切。再輔以“從《安塞腰鼓》中,我讀到了……”爲話題交流閱讀感受或體驗”等作業,讓這一環節成爲既是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的一個考驗,更是對作家劉成章散文《安塞腰鼓》文本體驗之旅的又一次昇華。

篇26:國小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課是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連串的短語使文章的節奏相當緊湊,像波濤一樣,一浪接一浪,對生命與力量的讚美,由此特徵,傾瀉而出欲止不能。基於這個特點本次課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品味鏗鏘語句,傳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詠歎出的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安塞腰鼓》是蘇教版國標本十一冊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還有《姥姥的剪紙》《牛郎織女》兩篇課文,縱觀這一單元的體系編排,我們不難發現,教材的精心旨在通過體味作者對民間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爲今後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本課同時通過體會排比、疊句等修辭手法的精妙,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情感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4、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二、教學思想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飈,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着陝北高原民衆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按照新課標的解說,語文教育的特點是人文性、實踐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現人類對存在意義的思考,對真善美永恆的追求和對自由、自覺、超越的意向與價值取向。實踐性是實現課程理念轉變的突出特點,實踐的內容和對象,不只限於教材,還應包含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在內的自主親歷探索與創新,注重聽說讀寫思能力的綜合訓練等。民族性則包含了漢字書寫、語法結構、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點。語文教育的三大特點,應該成爲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因此,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作爲本課的基本任務,發揮語文課堂具有的形象性、情意性、動態性等特點,把握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流動的過程,有機滲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學生個性得到生動活潑的展示。在教學中採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設計原則:主動性原則、情境性原則、協作性原則、體驗性原則,而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中從多維度、多層次爲學生設置情境,重視學生的從文字中體會美好的的意境,培養欣賞能力,並且從美好的意境中感悟人生。

三、教學方法

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是主線。教學設計思路爲:先從聲像體驗安塞腰鼓的魅力,再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上品味作者創造的意境,然後思考討論從中領悟的對生命力和人生的認識並拓展訓練。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爲:創設情境、誦讀指導、品味語句、討論合作等,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其中於以誦讀、賞析、討論爲重。課型爲賞析合作式。

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覆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反覆和排比是製造節律、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的必要手段在裏,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對學習《安塞腰鼓》而言,不斷地誦讀必定能帶來精神的愉悅。

“安塞腰鼓”所表達的內涵是無比豐富的,但“詩無盡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而要指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其中所渲泄的激情和生命力,每個人從中有所發現有所認識。通過討論合作,表述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四、媒介的運用

1、利用媒體引導學生更好、更快地進入文本情境。

2、利用錄像填補學生生活體驗的空白,更好地感悟文章主題。

3、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資源的拓展與擴充,變理性講解爲形象感知。

4、利用媒體引導學生進行認識的重構,真正促進學生思想力的變革。

五、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讓我們繼續走進這黃土高原上的藝術奇葩——安塞腰鼓

2、(播放腰鼓的聲音)聽!安塞腰鼓響起來了,此時,沉寂在你心中的畫面也一定活起來了、舞起來了、動起來了,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二、感受“搏擊”

1、這奇偉磅礴的安塞腰鼓啊,是“搏擊”出來的。板書:(搏擊)你能找到直接描寫後生們搏擊的句子嗎?、

2、交流並出示: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着,急速地搏擊着,大起大落地搏擊着。

3、一連用了三個搏擊,你能讀好嗎?這三個搏擊有什麼不同?再讀好句子。

4、這該是一種怎樣的搏擊啊,讓我們沉下心來,去字裏行間尋找後生們搏擊的身影,傾聽他們搏擊的聲音,把握他們的搏擊的脈搏。細細讀文5—16小節,劃出相關句子。

交流並相機學習:

學習5—8小節。(重點學習一組排比句)

(1)讀讀這組排比句,你有什麼感受?(有氣勢、有節奏、都是比喻句)

(2)能把他們讀好嗎?練讀。

(3)指名讀第一句:“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

(4)指導:想象一樣驟雨是什麼樣的雨?(很大,很急,噼裏啪啦的聲音)這裏把鼓點比作了驟雨,一邊想象一邊把這句話讀好。

(5)讀這段文字時,要聯繫前後,對照着讀;聯繫生活,想象着讀,你才能讀好。照着這個方法,自己練讀其他幾句。

(6)指名讀,齊讀。

(7)這是作者筆下的熾熱、火烈的舞蹈,想親眼看一看嗎?(播放錄像)

(8)你能照着這段文字的形式與韻味也寫一寫。仿寫________一樣,是____________。

(9)你能把你寫的句子讀好嗎?指名幾位同學,順接文中的排比句,完成新的一組排比。

(10)引讀: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

(11)變換句式讀,這腰鼓,燥熱了——,飛濺了——,亢奮了——

(12)怪不得作者由衷的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

學習9—11小節。

(1)指名讀。

(2)這裏兩段話中用了六個“隆隆”,爲什麼要反覆?

(3)把你體會到的送到句子中,讀好。

(4)男、女生讀。

學習15小節。

(1)指名讀,你有什麼感受?

(2)變成詩的形式讀。

(3)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個詞上——“戰慄”

(4)什麼是戰慄?能給它找個近義詞嗎?

(5)令人戰慄的到底是什麼?(生命的力量、強盛)

(6)齊讀12小節,感受生命的強盛和活躍。

六、昇華“搏擊”

1、這黃土高原的後生們,搏擊的僅僅是腰鼓嗎?讀讀文章的17小節。

2、你覺得他們還在搏擊着什麼?結合課前蒐集的黃土高原的資料說一說。

3、學生交流。

4、(播放黃土高原影像)師旁白:這就是黃土高原,這就是“一道道山來一道道水,風颳起黃沙飛滿天”的黃土高原;這就是“荒河裸露無寸土,可憐江山貧到骨”的黃土高原;這就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爲人類無法生存土地的黃土高原。

5、你能說說他們還在搏擊什麼呢?(貧窮、命運、土地、生活,人生)

6、在他們無所畏懼的搏擊中,人是有希望的,命是有希望的,腳下的土地也是有希望的……

7、一齊讀好17小節。

8、師讀:18—20

9、播放安塞腰鼓的聲音。

10、這安塞腰鼓,將把中華民族的子孫,把我們帶到何方?

篇27:國小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爲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

基於這個特點,這篇課文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品味鏗鏘語句傳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詠歎出的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安塞腰鼓》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爲今後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鑑賞打下基礎。《安塞腰鼓》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並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對於習慣於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衝擊是巨大的。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從三個維度出發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掌握排比、反覆修辭及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並綜合運用其他語言品味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4)、重點、難點

由於這篇文章語言很有特色,而我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詞句,所以我把這堂課的重點確定爲:品味語言,感受恢宏氣勢。

由於語文的外延是生活,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能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生要把感性的文字上升爲理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把這堂課的難點確定爲:通過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氣勢,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或現在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在本課教學設計上,要注重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比較直觀地感受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和火烈的氣勢。同時,要通過朗讀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想象力,幫助學生進入角色,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教學設計思路

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薰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實現。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爲核心,並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讓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根據本文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本課教學我將採用自讀感悟式,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融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能力,深化對學生心靈的影響。

3、學法指導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國小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爲重要。”自主探究學習理論也認爲:“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在課堂學習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羣體合作的成功感。

三、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落實字詞,會讀會寫;多讀課文,試圖瞭解安塞腰鼓。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二)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我採用下面的導入設計:同學們: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人稱“天下第一鼓”。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不知大家有沒有體會其中的氣勢。現在,讓我們先觀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視頻,一起去黃土高原領略安塞腰鼓的風姿與魅力,一齊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這樣的導入設計,意在貼近課文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主動、自覺進入下一環節——新課的學習。

(三)學習新課

因爲現在的教學要求大多是要對文本感悟領會,所以就要對課文進行精讀。《語文課程標準》寫道:“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教學建議”的閱讀部分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一精神,我重點作了如下設計。

1、播放範讀,整體感知

怎樣讀好,當然牽涉到一些具體方法。本課教學中,在讓學生讀前,我通過播放課文範讀的課件,創設文章情境,同時用多媒體出示聽讀要求。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在聽讀中解決生字詞。提出在聽讀中發現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撥下相互交流討論。然後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最好是文中的內容。力求從整體與局部的結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實現知識目標。另一方面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反覆揣摩文章的朗讀技巧,力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現文章內容。

這一環節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聽讀中理層次,明條理,學會在讀中把握文章的“脈”。

2、反覆誦讀,品詞析句

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並多讓學生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講到“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聽了課文的範讀錄音之後,讓學生借鑑範讀的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讀。方式不加限定,可自讀,可讀給別人聽,可與同學共同揣摩朗讀,可默讀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悟出文章的好之所在。再進行分組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此環節旨在陶冶學生情操,教給他們“生活中不是沒有美,關鍵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真諦。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在教學中,我將採用“質疑問難——想像描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讓學生學用課文句式、段式寫作。將作文與課文結合起來,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與遷移。

現在我說說本課的教學構想與板書,本課我在教學中弱化了字詞的講解,嘗試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自讀自悟上,並把反覆誦讀課文作爲重點。摒棄了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和優美的句式段點,在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的同時,以學生活動爲課堂主線。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知性。要求教師參與到學習中去,成爲學習的促進者與指導者。我的板書主要以展示教學程度爲主,學生學習成果爲輔。使板書同時具有了強大的教學功能和評價功能。

最後,在磅礴雄渾的音樂《安塞腰鼓》聲中結束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

篇28:國小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課文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兩篇講讀課文,三篇閱讀課文。

《安塞腰鼓》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爲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本文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宣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上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是學生學習、感悟的好素材。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主閱讀感悟能力,但有些感悟層次尚淺,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點撥、培養,特別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不是很緊密的文章,學習起來更是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能力目標:立足課文,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的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陽剛之美的。

教學流程: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1、欣賞安塞腰鼓的表演,說說看後的感覺或者讓你想起了些什麼?

2、簡介安塞腰鼓

3、簡介作家劉成章及其作品

二、初涉文本,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說說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的安塞腰鼓”對其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自主研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2、四人小組分工朗讀,右上角的學生擔任組長,邊讀邊尋找文章的美點。讀完後在組內用“我覺得這篇課文很美,美在——”的句式敘述出來,再推選同學準備全班交流。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學習。比如,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從四個方面來描繪安塞腰鼓的,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最喜歡的來學習,一切以學生爲主。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主要是採用“朗讀”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1、指導學生採取“替換式品讀”,目的是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中的典型的句子形式變爲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

如將文中的排比句改寫成內容相同,但形式一般的句子,要求學生反覆朗讀、體味。

2、指導學生採取“評點式品讀”,目的是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字、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體會作者對語言的錘鍊。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評價,並引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對同學的回答進行一定的點評。

四、拓展延伸,內化語言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讀背背

2、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試着用上排比、反覆等修辭。

五、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1、學生總結:說說自己的收穫

2、教師總結,提出要求,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本着體現教學的重點、難點,清晰、美觀、提綱挈領的反映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篇29:國小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

一、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精讀課文。本單元所選文章是文化藝術方面的,要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語句。

二、教學目標

坐在劇場,你現場觀看來自西北漢子的腰鼓,也許都無法用語言來清晰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可讀了本篇文章後,卻發現作者成功地爲我們描述了現場的氣氛:有畫面,有聲音,有動作,有神情,有思想。真是“此處無聲勝有聲”。所以學習本文最重要的是學到作者的以下幾點:

(一)這篇文章的語言特色,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品味西北特有的藝術奇葩:

運用比喻,使看不到、聽不到的舞蹈動作、音樂聲音,以熟悉的形式呈現於我們眼前;

運用排比,使那茂騰騰的舞動後生如在眼前,使那充滿生命力的鼓聲猶在耳邊;

運用短句,使語言變得鏗鏘有力,使文章要表達的強大的生命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二)通過對文章語言的把握,體會文章中呈現的陽剛之氣,感受生命的律動。

(三)通過對全文的把握瞭解文章要表達的內容。

真正體會到本文的語言美,對教學目標的其他兩點也自然而然可以把握住。

三、教學重點

1、利用多媒體教學,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自主學習,師生互動,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四、教學難點

理解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手法及運用。

五、學情分析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的特點,使用分組研討式教學,或完全依靠學生自己的探究來達到教學目標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仍是不可或缺的。

六、教學過程

本課內容豐富,需2—3個課時才能完成。

第一課時(40分鐘)

第一步:(5—10分鐘)

欣賞“安塞腰鼓”的視頻,讓學生對其有個直觀的印象,看完後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觀看安塞腰鼓時的感受。

第二步:(10—15分鐘)

閱讀這篇課文處理陌生字詞,並同時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場景。讓學生來描述,看完文章後在他腦中形成怎樣的畫面,可以藉助課本中的原句,同學間相互補充說明。對比,與自己剛纔對“安塞腰鼓”的描述哪個更好?

第三步:(10—15分鐘)

教師範讀課文,注意文中的短句的鏗鏘和排比的激昂,把文中的“茂騰騰”的氣勢讀出來,把“後生”如日中天,光輝耀眼,沸騰的生命激情讀出來,同時還有文章中展示的西北人的強大的力量讀出來。再找學生多次練習、誦讀。

第二課時(40分鐘)主要是師生互動,共同探討。

第一步:(10—15分鐘)

再閱讀文章,分清結構層次,並同時思考所提出的問題(作者是用直白的語言來描述那些場景的嗎?還是使用了一定的修辭手法。運用了哪些修辭?在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讀給大家聽。再思考使用這些修辭有什麼好處呢?)

第二步:(10—15分鐘)

通過對本文語言的把握,讓學生了解到了文中所呈現的陽剛之美。這節課就由學生來討論、思考:陽剛之美體現在什麼方面?文章又是怎樣體現的呢?

第三步:(5—10分鐘)

通過前面一系列對文章的把握,可以試着讓學生來發表對全文主旨的把握。最後老師做結(這篇散文通過對安塞腰鼓的場面的描寫,歌頌了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於詩意中追求永恆的精神力量的安塞腰鼓,已成爲中華民族堅強不屈、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的象徵,它是高原生命的火烈頌歌,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

七、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一)學生總結:說說自己的收穫。

(二)教師總結:提出要求,佈置作業。

篇30:國小語文說課稿《安塞腰鼓》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爲學生今後的閱讀、欣賞、審美打下基礎。《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裂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上,爲我們鼓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本課肩負的教學任務是品味鏗鏘語局表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學情

我所教本課時面對的七年級學生、求知慾望、探究慾望比較強烈,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強。雖然對散文的基礎形式瞭解不深,但對閱讀優美詩意的散文有濃厚的興趣。他們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散文的經驗與方法,但在語言的品味和鑑賞方面還有待提高,這在教學當中應該有所考慮。

三、說教學目標及難點的指定

根據以上學情,結合對教材的分析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準備以學定教,這樣制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排比、疊句手法、比喻的修辭,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感情。

2、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獲得整體感知——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拓展延伸激發對人生的思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拼搏頑強。

對散文語言的賞析是散文閱讀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制定爲: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學生對於文中“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的意義不好把握,而這又是理解文章深層內容的關鍵因素,所以我把教學難點制定爲:結合時代背景,探究黃土高原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四、說教法和學法

爲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法和說法。

1、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的主線。我採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自主解決問題,採用情境導入法、誦讀法、點撥法,同時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其中以誦讀、賞析、討論爲重、課型爲賞析合作式。

2、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覆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散文亦復如此。指導學生從朗誦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所以在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

有這些教法和學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定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我準備從以下5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

通過調查得知,絕大部分學生對安塞腰鼓這一民間藝術都不熟悉,我在導課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和資料介紹,再播放一段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給學生以直觀感知,以此引出文章,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

環節2、朗誦課文,整體感知(鼓舞飛揚)

爲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朗讀課文,並以“好一個聲音(氣勢、舞姿、場面)的安塞腰鼓”這樣一個填空形式整體概括安塞腰鼓的特徵。通過看視頻和閱讀文章,學生能很快完成填空。

給出的答案可能有:“聲音鏗鏘有力、氣勢大氣磅礴、舞姿勢烈奔放、場面恢宏壯闊。”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也鍛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達到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環節3、品讀語言,感悟散文語言的魅力。

在散文閱讀中,語言是靈魂,所以本課的重點環節是賞析本文的語言。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來解決教學重點。

“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靈,請找出來讀給同桌聽,並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學生有可能找到的語句有:(我把學生可能找到的語句有選擇地用多媒體展示出來)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學生會說出比喻、排比的修辭及作用。

▲我就勢指導學生,通過感悟“驟雨”、“旋風”、“亂蛙”的特徵,感受安腰鼓鼓聲節奏的鏗鏘,動作的矯健。通過對比“火花”與“星星”的不同特徵、感受腰鼓的熱情與活力,品“鬥虎”一詞,引導學生想象鬥虎的場面,聯繫與虎有關的成語,比如: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等,感受腰鼓的大氣、霸氣、強健。

2、“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夾雜着草根的土壤,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好一個安塞腰鼓!”

▲學生同樣會關注到排比句的波濤洶涌的氣勢,同時還會提到疊詞的運用,彷彿鼓聲迴盪在空際。我就勢引導學生以手爲鼓槌、以桌爲鼓面,用“發狠的、忘情的、沒命的“力氣壓着”“隆隆隆隆”的鼓點朗誦這段文字,語調高亢、歡快、充滿活力,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與生機。

3、“使人想起:日落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你想起了什麼”的問題,讓同學們充分地發揮想象和聯想的能力,展開思想的翅膀,學生可能會想到一些場面壯大的場景,如:舉國歡慶春節、戰場上擂鼓鳴金的場面等。

4、“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這裏學生會說出這句話的斬釘截鐵的語氣。我會指導他試着用鏗鏘有力、高亢激昂的語氣讀出來。同時同學生合作朗讀9—13段,配以背景音樂。

環節4、探究質疑,挖掘主旨

理解相關語句的內涵是本文的教學難點、這個問題解決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會清晰起來,教學難點也就突破了。結合上面環節,學生會提出質疑:

1、“晦暗了又明晰”是什麼意思?

2、“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什麼?

我及時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背景資料。

正如古人所說:“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讓每一個學生結合背景資料自由、充分的發揮見解,從而得出本文主旨:

歌頌生生不息、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熱情奔放的黃土精神,而這也恰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完成教學難點後,爲了昇華主題,我設計了讓學生再次齊聲配樂朗讀“愈捶愈烈……”段落,讓學生再次置身於雄渾壯闊的情境裏去。使他們受到了情感薰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環節5、延伸感悟

聽了、讀了、品了安塞腰鼓所展現出來的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的精神面貌,學生們聯繫自身,從中有何收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自我發展。

我播放鏗鏘有力的鼓聲,配着學生的發言。在磅礴雄渾的音樂中結束本課。

環節6、作業佈置

蒐集身邊的民間藝術,說說他們的由來和特徵。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關注身邊社會人和事。

這樣的作業佈置加深了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感悟,從而又豐富了知識結構。

六、板書設計

根據以上教學過程,我設計了板書。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同時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篇31: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說課稿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所學的五篇都是有關於文學藝術方面的內容,閱讀這些可以提高文化素養,陶冶情操。這一單元的重點是:要求通過朗讀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讓學生從修辭、寫法、用詞、句式等方面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語言。《安塞腰鼓》是一篇篇,優美的散文,以動人心魄的語言描寫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場面,讓人感受到了強大的生命力。學習本課可以學習語言品味的方法、體會排比修辭手法的作用、學習場面描寫、佈局的方法、體會短句是使用的妙處等。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士的有益啓示,要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結合本帶的重點和本課的特點,我給本課設計的目標是:一、品味語言題和安塞腰鼓的特點。二、反覆誦讀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本文是一篇散文,對散文語言的賞析是散文閱讀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學的重點你品味語言,體會安塞腰鼓的震撼美。由於本文的寫作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學生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把體會的思想內容作爲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爲了完成本課的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用情景導入法、點撥法、誦讀法等教學方法來進行本課教學。雖然新課程改革要求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教師在教育課堂中的引領示範是不可或缺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中我會在學生誦讀和品味語言時給予學生適當的示範及方法的指導,從而規範他們的課堂語言,強化他們的閱讀習慣。爲此本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分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學習《安塞腰鼓》品味語言,體會思想內容。第二課時會另選三篇,讓學生用從第一課時學的閱讀方法自由閱讀,交流展示。

四、教學流程

下面我主要說一說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流程。這節課我將從以下三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初識魅力

爲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激活他們內心的生活體驗,我叫以“打節拍的遊戲”導入。

環節二,反覆誦讀品味語言,感受魅力

這環節是將緊扣目標一進行教學,也是本課的重要環節。在具體教學中以學生圈點批註,老師也不點撥引導的方式教學。具體將引導他們從段與段的排比,句與句間的排比,短語與短語之間的排比進行賞析。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和情景體驗法,來體會的排比修辭手法的妙處。

環節三,結合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內容,昇華魅力

這一環節主要爲了完成目標二,也是本課的難點。我將引導學生結合背景,結合仿寫練習,來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最後以師生、合頌的方式再次加深體驗,完成本課的教學。

這是我對本課的初步預設,具體環節我會根據上課時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作適當調整。

篇32: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說課稿

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說課稿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爲“民風民俗”,是教育孩子們對祖國的民風民俗有個直觀的瞭解,通過學習,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激發學生對祖國的愛戴之情。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文章,課文主要通過作者對安塞腰鼓場面、鼓聲、後生們、舞姿等方面的描述,表現了安塞腰鼓磅礴大氣的、壯闊的生命力之美。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學習文中的排比句式仿寫句子,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與大氣。

3、能學習作者的“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並且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運用。

4、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情感目標:

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3、能積累、背誦課文中的優美句子。

教學難點:

1、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出安塞腰鼓所散發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學具準備:

《安塞腰鼓》課件

【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我對這篇課文的的教學採取了“以讀爲主,讀中求悟,”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安塞腰鼓的壯闊之美和文章語言文字的優美。

我對第二課時的處理是這樣的:.

首先,精心設計導入。

我以安塞腰鼓的視頻片段導入課文,讓學生了解到安塞腰鼓這一“天下第一鼓”的迷人的魅力。然後以國慶節天安門廣場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讓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隨着我一起走入了課文。學生在濃濃的壯闊的氛圍中,極富興趣地去課文中去找尋有關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通過對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出安塞腰鼓的場面美、後生美、舞姿美、鼓聲美,讓學生一直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整篇文章的學習。

第二,我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

由於本文是一篇極富激情的抒情性文章,所以對學生的促動很大,在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昇華。我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讀,讓他們在讀中感悟作者感情,感悟自己的感情,想象安塞腰鼓的迷人的魅力。

第三,充分利用課件的優勢;

情境的薰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尤爲重要。

開始,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進京城》,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濃濃的大氣的氛圍,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開始感受作者的感情;

接着,在教學“場面美”的部分時,我播放了國慶節安塞腰鼓天安門廣場的表演視頻,壯闊的場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所以學生讀課文就讀得非常的動情,非常的投入。

最後,我再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在黃土高原的表演,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壯闊的場面中,在同學們的對腰鼓場面深深地迷醉中結束課堂。

【說學法】

在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是這樣學習:

1、讀。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時場面之美、舞姿之美……

2、寫。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排比句增強語勢。不僅積累作者的優美詞句,而且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句子練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說過程】

一、導入;

課件導入情境,同時老師以飽含感情的語言進行導入,讓學生很快進入課堂。

二、探究新知:

1、瞭解作者“抓住典型場景敘述”的方法;

2、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安塞腰鼓的壯美(重點);

3、結束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