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故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故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故鄉》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獨立認識本課7個生字“聖、誕、馴、橇、附、豎、仍”;積累詞語若干。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聖誕老人的故鄉在芬蘭。

重點難點: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詞語。

2、結合文本內容,進行語言訓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

2、師:誰能介紹一下畫面上的人物?(學生交流,結合簡介聖誕節)

板書:聖誕老人

3、出示:第一節自由讀

師:誰能用文中的語言來介紹一下聖誕老人?

結合學習:“馴鹿”“雪橇”(通過媒體畫面瞭解)

重點注意馴:字音撬:字形

4、完整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自學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要求,進行小組學習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自學生字。

(2)邊讀邊思:聖誕老人的故鄉在哪裏?

口頭填空:

芬蘭的大王告訴孩子們,聖誕老人就住在,它能聽到;芬蘭還有;如今,聖誕老人用。

2、自學情況交流檢查:

(1)出示詞語:馴鹿雪橇打扮迎接電腦俄羅斯豎着瑪爾庫指名讀、正音;開火車領讀;

(2)指名分小節讀課文,正音。

(3)填空交流:

芬蘭的大王告訴孩子們,聖誕老人就住在,它能聽到;芬蘭還有;如今,聖誕老人用電腦。(交流後示答案齊讀)

三、品讀課文

1、再讀第三節,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心聲

2、說話訓練:

世界各地的小朋友會對聖誕老人說些什麼呢?他們在信中會寫些什麼呢?(小組交流、班中交流)

3、創設情境(媒體):小朋友我來啦!你們有什麼心願嗎?趕快說給我聽聽吧!

(學生寫寫後交流)

師:聖誕老人已經聽到了你們的心聲,相信他一定會想滿足大家美好的願望。

4、指導朗讀第三節

過渡:聖誕老人的故鄉究竟是怎樣的呢?你們想去看看那神祕的極地世界嗎?

想讀讀那些描述它的充滿魅力的文字嗎?

5、出示課外補充資料,小組內自由閱讀

6、閱讀後進行想像說話訓練:

芬蘭人還選了北極圈附近的一個村莊爲聖誕老人村。村口豎着一塊木牌,上面寫着“聖誕老人的故鄉”。當我來到聖誕老人村,。

7、師總結,師生合作讀第五節。

四、課外

1、請學生來說說你的有關節日的資料。

2、向學生出示幾個網站,課後自己去查閱瞭解。

《故鄉》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細雨如絲、貪婪、吮吸、伸展、狹長、端午節、桂圓、觸到、細

膩、汁水、甜津津、豆腐、雖然、酸味。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楊梅的特點,體會作者喜愛故鄉楊梅的感情。

4、領悟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思想教育:體會作者喜愛故鄉楊梅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寫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重點留心觀察的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質疑導入:

1、齊讀課題。

2、提問:這個題目包括幾個意思?分別是什麼?

(這個題目包括兩個意思:一是“我愛故鄉”,二是“我愛楊梅”。)

(1)“我愛故鄉”主要寫什麼?(故鄉)(2)“我愛楊梅”主要寫什麼?(楊梅)

(3)“我愛故鄉的楊梅”主要寫什麼?(作者喜愛楊梅,看到楊梅就想起故鄉,本文借讚美楊梅抒發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二)自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並藉助自學生字、詞。

1、學生通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

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故鄉的楊梅?(課文從楊梅樹、楊梅果兩個方面介紹故鄉的楊梅。)

2、學生自讀課文,標畫出生字、新詞。

3、學生藉助認識生字,瞭解字義。

(三)檢查自學。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注意糾正誤讀音。

(四)讀詞語,理解詞義。

(五)閱讀課文,明思路。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思考:本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

引導學生總結出本文按先總述後分述的順序,先總寫“我”愛故鄉的楊梅,然後分別從楊梅樹、楊梅果兩個方面具體描寫楊梅,抒發作者對楊梅的喜愛和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2、哪一部分寫得詳細?爲什麼?

讓學生認識到作者觀察細緻、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描寫楊梅果用了四個自然段,從形、色、味三個方面進行了生動具體的描寫,層次分明,特點準確。

(六)學生再讀課文,鞏固複習。

(七)作業。

1、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按要求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思考:“我”爲什麼愛楊梅?楊梅有哪些可愛之處呢?

(“我”的故鄉在江南,那裏是楊梅生長的地方。“我”看到楊梅便會想到故鄉,“我”熱愛家鄉,所以喜愛楊梅。

作者從楊梅樹可愛,楊梅果好吃兩個方面介紹了楊梅的可愛之處。)

2、文中寫楊梅樹和楊梅果兩部分,哪一部分內容寫得詳細。

(寫楊梅果。作者從形、色、味三個方面作了具體的描述,內容十分詳細。)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填空練習。

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______春天的甘露。它們____四季常綠的枝條,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____。

2、填好後讓學生朗讀。

3、想一想這段話有幾句?分別寫的是什麼?

本段有兩句話,第1句寫楊梅樹需要春天的細雨。第2句寫楊梅樹生長得茁壯茂盛。

4、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說說所填寫的詞語“貪婪地吮吸”、“伸展”、“歡笑”這些詞語的意思,想一想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貪婪地吮吸”、“伸展”、“歡笑”本是描寫人的行爲、心理特徵的詞語,作者採用擬人的寫法,寫出了雨中

的楊梅樹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愛,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5、應該怎樣朗讀?

應讓學生在朗讀中注意採用欣賞、讚美、歡快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讀體會。

(3)指名朗讀後齊讀鞏固。

(四)學習第3至6自然段。

1、指讀課文。思考:作者從哪幾方面介紹楊梅果?

2、指名回答:形狀、顏色、味道。

3、指讀第4自然段,本段有幾句話?讓學生找出描寫楊梅果形狀的句子讀一讀。

4、出示按課文內容填空練習:

(1)楊梅( ),和( )一樣大小,遍身生着( )。

(2)等楊梅( ),刺也( ),平了。摘一個放進嘴裏,舌尖( )楊梅那( ),使人感到( )而且( )。

(3)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填空。

(4)作者是怎樣觀察楊梅果的形狀的?

(看到的:楊梅果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感覺到的:放進嘴裏,舌尖感到平滑、細膩。)

(5)從哪些描寫可以看出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親自品嚐“平滑的刺”和“細膩而且柔軟”,這些細緻的描寫都表現出作者對楊梅果的喜愛之情。)

(6)讀課文,體會情感。

(7)小結學法:

讀文找句,解詞明意。

聯繫觀察,體會情感。

5、楊梅果的顏色是什麼樣兒的?讓學生用以上學法學習第5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第5自然段,

(2)讀後完成填空練習。

楊梅先是____,隨後變成____,最後____。

(3)討論“幾乎”是什麼意思?顏色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幾乎”是將近於、接近於的意思。顏色的變化說明楊梅果逐漸成熟。

(4)文中哪些描寫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脣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鮮紅的汁水。”

在這句話中作者對果肉、汁水的顏色的描寫,流露出了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6、學生自讀第6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作者怎樣寫楊梅的味道?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故鄉、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2)分組討論。

(3)各小組推薦代表回答。

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作者寫楊梅果的味道是抓住由生到熟、由“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的特點描寫的。重點對小時候吃楊梅吃得太多把牙酸倒的事,進行了具體的描寫,使人覺得真實自然、充滿情趣,字裏行間流露出對楊梅、對故鄉的喜愛之情。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五)、總結全文。

(六)、佈置作業。

枝條

樹 葉子

20 我愛故鄉的楊梅 形狀

果 顏色

味道

課後小記:

語文《故鄉》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故鄉》編選在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編選了反映少年生活的幾篇文章,有《孤獨之旅》、《心聲》,還有少年視角的《我的叔叔于勒》。因爲《故鄉》中有少年閏土的描述,所以也被收入在內,但如果真的以爲此文是單純寫少年生活的,那就太膚淺了。《故鄉》寫於1921年,後編入魯迅的小說集《吶喊》,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於1919年12月作者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的真正的現實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內,特別是辛亥革命後10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同時也表達了“我”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作品是相當有深意的。

二、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和選擇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有的老師認爲新課改教材編排的知識缺乏系統性,而知識不繫統往往是制約語文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其實這是將新課改與傳統教學對立了,教改要求老師不能侷限於對文章的講解、主題的概括、寫法的分析上,而是儘可能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題美、結構美、語言美、技巧美,新課改是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主要的教學理念是:

1、力求體現語文學科特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對於小說就是要了解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語言、敘述語言的精妙,欣賞小說的藝術美。欣賞魯迅先生名篇,最重要是讀懂、讀透,能比較好地體會作者在作品中的深意。具體到學習《故鄉》這篇小說就是:

(1)學習對比的表現手法;

(2)瞭解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的特點及在小說中的作用,並通過學習掌握這兩種描寫方法,提高閱讀小說和記人敘事的能力。這是本文的重點。

2、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

有人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但少年不知愁滋味,十三四歲的少年還是生活與社會的門外看客,他們對近距離的師長父母的心情、性格都很難體會。要他們把握半個多世紀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恐怕不是件易事。

文中三個人物:“閏土”、“楊二嫂”、“我”,若說把握起來還較容易的就是“閏土”,這個人物在國小教材中已出現過,而且魯迅在刻畫這個人物時濃墨重彩,前後對比鮮明。“楊二嫂”及“我”則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他們的性格成因相當複雜,且文中介紹不多,但能否準確掌握兩個人物形象所蘊含的意義卻與把握好主題有較大關係。因此,本文的難點:

第一,引導學生把握“楊二嫂”這個人物形象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二,引導學生把握“我”這個人物形象,準確理解文中關於“希望”的含義。

突破難點時,單純憑藉老師講解往往事倍功半,應以“發展和創新”教育理論爲指導思想,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學生的確不明白時再發揮老師的主導地位,因此,在教法選擇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教法學法

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我們長期孜孜以求的目標。教法學法大同小異,因爲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老師用什麼樣的方法教,學生也就也大體用類似的方法學。

1、比較法:與古詩詞中游子懷念、眷戀故鄉的情感比較,思考故鄉變化原因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以寫促讀法:初步感知全文後,寫簡短的讀後感,體悟作者的思想。

4、自主學習法:“閏土”形象學生可自主分析

5、討論法:系統論“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楊二嫂”這一人物形象可以自由討論。

6、誦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希望”部分,熟讀成誦,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7、講析法: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8、練習法:“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

四、教學步驟

(一)詩詞導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好處:1、溫故知新,語文味濃。2、操作方便,簡便易行3、反差強烈,引發思索。)

(二)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2、寫50——60字的讀後感,對作者思想感情初步感知,爲理解主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分析小說

1、情節: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

2、人物:

(1)閏土:國小出現過,而且刻畫時濃墨重彩前後對比鮮明。學生可以自主分析突破學習重點。

(2)楊二嫂:協作質疑,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突破學習難點。

A、對小說的社會環境解析(對比閏土看瓜所言)——世風日下緣於經濟凋敝,人窮志短。

B、楊二嫂是被侮辱、被損害,而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小私有者形象。爲了生存不擇手段(嘴快、手快、腳快——尖嘴利舌、小偷小摸、造謠中傷)。她在作品中的存在意義有二:

一是她的自私刻薄襯托了閏土的純樸善良;

二是她的變化說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村經濟的破敗。

3、主題:現實是殘酷的,我們當然憧憬未來,但未來是有希望的嗎?

《故鄉》中關於希望的闡述,是一段寓意深長的獨白,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一位心情沉重,感覺悲涼的成年知識分子,對前途對未來難以確知的希冀的表露。希望的有無,取決於實踐,光有美好的希望,不去努力奮鬥,必然落空,等於沒有希望;希望雖然看起來困難重重,但只要努力奮鬥,百折不撓地去實踐,希望終能實現。聯繫1934年作者所寫《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有行動,纔有路;有實踐,纔有希望。希望來自奮鬥,魯迅先生要我們明白的就是這一點。

(四)練習:目標檢測上相關練習題,有些教參上確立的教學重點,比如景物(自然環境)描寫等,因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掌握的比較好,在此不再作爲教學重點。

、教學總結:

通過學習,學生解決的不僅僅是對課文主題的準確把握問題,同時也要求初步學會分析小說。另外,還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瞭解魯迅,瞭解魯迅筆下的故鄉,爲以後學習魯迅的作品打下較好的基礎。

《故鄉》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的。內容。因爲“故鄉”是“家”的擴大,是大的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的做人基本素質。並通過聆聽表演、畫畫、寫寫、講講等多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愛。

2、繼續唱好二聲部合唱。

3、瞭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

4、從實踐中初步接觸變奏的創作練習。

教學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聽《誰不說俺家鄉好》、《鄉間的小路》、《思鄉曲》,做變奏創作練習。

第二課時:唱《如今家鄉山連山》;畫、寫故鄉等綜合表演。

第三課時:唱《故鄉小路》,聽《鄉間的小路》,“唱唱自己家鄉的歌”。

第一課時

一、聆聽《誰不說俺家鄉好》

1、課前請幾位同學在網上或圖書館尋找關於影片《紅日》劇情的資料,在課上簡單向大家作介紹。

2、把歌曲或歌詞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聽歌曲。

4、師生議論歌曲內容:對家鄉的讚美,對解放區的讚美。

5、復聽歌曲。

師生可隨錄音輕輕哼唱,體驗人們對家鄉的愛。

6、演唱歌曲。

把錄音的人聲聲道取消,放音樂伴奏聲道,由教師或學生(鼓勵學生唱)看譜演唱。

7、小結:解放區的人民對家鄉的愛。

二、聆聽《鄉間的小路》

1、直接導入:初聽歌曲。

設問:這是什麼地區的歌曲?(臺灣校園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麼內容?(青少年對故鄉的熱愛)

2、把歌曲(至少是歌詞)通過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邊看歌曲邊聽錄音,以加深對歌曲的印象。允許同學輕聲隨錄音哼唱。

4、師生議論歌曲給自己的感受。

5、小結: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是多麼的瀟灑,讓人流連忘返。

三、聆聽《思鄉曲》

1、導入:由介紹《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作者馬思聰→《思鄉曲》創作背景。

2、學唱內蒙古民歌《城牆上跑馬》曲調,並要求能背唱(該曲調即教材本曲的主題)。

3、初聽樂曲。

設問:當你聽到內蒙古民歌《城牆上跑馬》曲調時,請舉手。

4、復聽樂曲。

設問:小提琴獨奏《思鄉曲》給你什麼感受?

5、小結:樂曲表現了遠離故鄉的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四、活動與練習

1、三首反映故鄉的音樂作品在情緒上有什麼不盡相同之處?

(《誰不說俺家鄉好》——讚美;《思鄉曲》——思(懷)念;《鄉間小路》——歡樂、樂觀。)

2、唱唱自己家鄉的歌(最好課前先請部分同學準備好,鼓勵學生即興唱歌)。

第二課時

一、表演《如今家鄉山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