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學實踐活動心得(精選多篇)

第一篇:教學實踐活動心得

教學實踐活動心得(精選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課正是使學生的這種發現、研究、探索的慾望得到滿足和釋放的最佳途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書本,超越封閉的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展綜合的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可以從他們自己的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問題作爲研究學習的對象,自然地、綜合地學習,這種學習是出於自己的興趣而非老師強加的。這種全新課程的出現,對我們老師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考驗和挑戰。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的角色要由“重”轉“輕”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全新的學習形式,是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出發基於自身興趣、選擇和研究問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過去的活動課只是要求教師課上和同學們合作完成一些科技製作,或者講授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識,教師還是課堂的總導演,學生圍着教師轉,這是“重”。教師必須把學生作爲活動的主體,轉變指導思想和指導策略,由過去的管理者變爲組織者、促進者、協調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就是“輕”。在學科課程的教學中有較強的專業性,教師可獨立完成教學,但綜合實踐課則不同,它包括的知識內容非常廣泛,有信息技術也有各種專業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與學生充分協作,真正體現師生間的民主、平等。再有,一節課只有45分鐘,課上教師很容易就會有和學生搶時間,尤其是在上觀摩課的時候更容易看到教師多講,希望更多的展示學生收穫的現象。這樣,課上學生活動較少,學習的主體作用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隨着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指導學生上網、到圖書館查閱資料,訪問有關的工作人員並做好調查記錄,自己試着整理資料。課上學生充分利用自己蒐集的資料,學習興趣高漲。通過活動,學生親歷了查閱文獻,上網查詢和實地調查,以及數據整理和統計等工作,培養了學生開展科學小研究和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體驗和感受交通工具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從而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綜合實踐課必須注重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是重過程、重參與、重體驗的全新課程。是讓學生將實踐、體驗的收穫整理,形成多種多樣的成果如:報告、圖片、表演、作品等,進行評價、交流、研討、辯論。在交流中讓學生學會理解、寬容、合作、分享,學會客觀分析與辨證思考。綜合實踐活動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實踐了沒有,經歷了沒有;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他們又是如何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的;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何種體驗;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是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們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否產生了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爲核心的實踐課程。課堂上我們必須千方百計地爲學生創設各種有利於實踐、體驗的環境,要關注實踐的結果,但不要很在乎學生最後“作品”、“成果”、“彙報內容”的質量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針對這些提供信息、啓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探索和創新,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往往很多教師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主觀經驗和已有經驗,強加給學生,這是我們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最要注意的一點。

例如:教師教學的《xx,北京》一課,本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深入瞭解奧運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奧運精神和強烈的愛國熱情,增強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教學活動中當學生看完“申辦奧運成功的現場實況”時,激動萬分,自覺地鼓掌,喜悅之情和民族自豪感表露無疑。這些並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親身經歷,自我體驗。另外,學生的研究活動可以是多種結論,也可能是沒有結論的。

三、綜合實踐課的選題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必須“小”

學生在選題時大多會偏重於與生活有密切聯繫的人文性、社會性和自然性這些研究題材,例如:水是生命之源、保護珍稀動物維護生態平衡、樹木是人類的好朋友……“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必須貼近生活,走進生活,這是由“綜合實踐”課自身的特徵所決定的,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剛剛進行這門學科的教學時,覺得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他們選擇什麼題目我就準備哪些內容教學。事實上學生還小,不知道該選什麼題目,甚至有的學生竟然選擇了“我家的小貓”這個題目,顯然他們並不瞭解什麼是綜合實踐。這次挫折也給了我不少啓迪,學生的自主選擇是在教師有目的引導的基礎上進行的,更使我認識到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從其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生活。另一方面,綜合實踐的選題不要過“大”,因爲這樣就會使活動內容面面俱到,課堂上雖然非常熱鬧但是活動的主題不明確。《xx,北京》的教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觀看申奧成功的實況---瞭解奧運的歷史及有關知識(中國印)---認識我國的奧運健兒(竟答)---暢想xx年如果我是××(合作表演)---從現在起我要爲xx做些什麼,設計方案。整個活動雖然比較成功,但是教師總會感覺少了些什麼。課後一些專家說,這節課不如專門研究‘舞動的中國印’既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中心,又可以讓學生當堂課製作‘中國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其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其實,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景中通過親自體驗來解決問題的自覺學習,就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確定研究的小課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雖然綜合實踐使用的仍是老教材,但在大力倡導新課程理念的今天,我們的教育者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努力用老教材上出新花樣,利用好綜合實踐課這塊教學陣地,讓綜合實踐課走進生活,給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綜合實踐課的教學中,不拘泥於教材,開放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真實需要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第二篇:黨的羣衆路線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黨的羣衆路線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學習心得體會 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要貫穿“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近期,中央領導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分赴7省(區)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察民情、訪民意,拜羣衆爲師,接受羣衆再教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通過認真閱讀相關文件,深入學習講話精神,深刻理解本質要求,我感到深受教育,倍受鼓舞,觸及靈魂,淨化思想。下面淺談幾點心得體會如下:

一、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十分迫切必要

密切聯繫羣衆是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羣衆是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黨贏得人民信任和擁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中央領導人都高度重視羣衆路線教育,對羣衆路線的論述都十分精闢。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黨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魚水之情,深刻闡述了脫離羣衆的嚴重危害性。

(一)開展羣衆路線教育是黨章的內在要求。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堅持開展羣衆路線教育是黨章的內在要求。黨自1921年成立起,不斷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後領導全國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依靠的是廣大人民羣衆,走的是羣衆路線。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的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使全黨同志牢記並恪守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爲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努力奮鬥。

(二)開展羣衆路線教育是時代的迫切要求。當前,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羣衆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四大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黨內脫離羣衆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個歪風)上,迫切需要對這些作風之弊、行爲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的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羣衆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對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的羣衆觀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必須把堅持羣衆路線作爲工作的基本準則

羣衆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全心全意爲人民羣衆謀幸福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標。開展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的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實施辦法”和廳裏“實施細則”,牢固樹好“三個形象”、堅決反對“四個歪風”、着力提高“四個能力”。要把堅持羣衆路線作爲我們工作的基本準則,堅持“一線工作法”,做到謀劃工作依據羣衆路線,開展工作遵循羣衆路線,講評工作對照羣衆路線,把羣衆路線貫穿工作的全過程,通過堅持羣衆路線教育不斷加強作風建設,促進作風轉變,達到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一)牢固樹好“三個形象”。一是爲民的形象。就是真正認識到人民創造了歷史,人民纔是真正的英雄,牢固樹立爲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持以人爲本,人民至上,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擺正同人民羣衆的關係,關心羣衆疾苦,爲民解難,爲民辦事。二是務實的形象。就是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發揚理論聯繫實際之風;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發揚密切聯繫羣衆之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發揚艱苦奮鬥之風。三是清廉的形象。就是自覺遵守黨章,嚴格執行廉政準則,主動接受監督,自覺淨化朋友圈、社交圈,帶頭約束自己的行爲,增強反腐倡廉和拒腐防變自覺性。嚴格規範權力行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堅持反對一切消極腐敗現象,努力建設幹部清正、系統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風氣。

(二)堅決反對“四種歪風”。一是反對形式主義。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端正學風,改進文風,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擔當、敢於堅持原則,真正把心思用在幹事業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上;二是反對官僚主義。教育引導黨員幹部 “三深入”,接地氣、通下情,堅持民主集中制,改進調查研究,虛心向羣衆學習,真正對羣衆負責,熱心爲羣衆服務,誠心接受羣衆監督;三是反對享樂主義。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記“兩個務必”,克己奉公、甘於奉獻、勤政廉政,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四是反對奢靡之風。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堅守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做到艱苦奮鬥、精打細算,勤儉辦一切事情。

(三)着力提高“四個能力”。一是提高調查研究、掌握實情能力。改進調查研究,強化隨機調研、蹲點調研、專題調研,克服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防止“被調研”、“淺調研”;二是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能力。暢通民意反映、收集渠道,深入田間地頭、現場一線傾聽民意、集中民智,評估工作、檢驗政策,克服情況不明、個人獨斷。三是提高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能力。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多深入困難多、問題多、矛盾多的地方,直面困難、解決問題,克服避重就輕、迴避矛盾。四是提高宣傳羣衆、組織羣衆能力。加強基層力量,順應羣衆意願、迴應羣衆呼聲,克服盲目指揮、強迫命令,對那些與羣衆有感情,爲羣衆辦實事、得到羣衆擁護的幹部要提拔使用,樹立正確用人導向。

第三篇:開展的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心得體會

開展的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心得體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過,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不斷解放思想,突破傳統說教的教學模式是進一步增強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前提。在長期的教學探索過程中,我們逐步發現,寓教於樂,寓教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能夠收到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爲此,我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了大膽地嘗試和改革。

本學期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改革力度較大的一個學期,即理論課以專題報告的方式在報告廳進行,主題實踐教學課在多媒體教室開展。

本學期,當在開展我承擔的理論課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在進行了指導學生開展主題實踐教學活動的指導。從主題活動任務的佈置,到活動方案的指導,再到最後節目的審定。當我於上週完成理論課教學任務之後,我便確定了本週走進教室,組織學生開展主題實踐教學活動。

2014年10月27日,從第一節至第四節,我在4-601教室上了一上午的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前兩節是2014級普師四班和五班同學開展的“人生篇:感悟人生”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後兩節是2014級酒店管理班和雙語1班及2班開展的“道德篇:親情友情和愛情”主題實踐教學活動。通過本次主題實踐教學活動,我產生了如下的感悟:

第一,在大學生中蘊含着諸多優勢的潛能,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將其挖掘出來。通過本次的活動,同學們在老師多次指導下,能夠全員參與制定活動方案,能夠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一個共同的主題。其實,在我培養的優秀大學生中,多數情況下就是在主題實踐教學活動中發現並逐步培養成才的。可以說,每一次主題活動,我都會發現一些有特殊潛質的學生,然後都會積極地爲其創造進一步發揮其潛質的平臺和機會。

第二,大學新生往往充滿着熱情與激情,關鍵在於如何因勢利導。每一位在高校工作過的老師或許會與我有着同樣的感受,即大學新生滿腔熱忱,激情彭湃。如果引導好和利用好,就會做出一翻成就;反之就會影響其健康成長。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肯定新生所具有激情。同時,制定完善的方案對其加以引導和運用,使其燃燒着的激情能迸出出青春的火花,尤其是主題教學活動中讓其盡情地釋放。以此,來激發大學生的自信與自強。

第三,大學新生理論知識含量較少,爲此必須堅持理論指導與實踐指導並重要原則。理論指導實踐,思想影響行動。如果沒有對理論地深刻了解,也難以制定出內涵深刻地主題實踐活動來。許多同學對主題活動的理解基本上存在於表面上,而缺少對理論深度的挖掘。爲此,在以後的主題實踐活動指導過程中,我們必須加強對其理論的指導力度。

第四,大學新生駕馭主題實踐活動的能力及配合能力有待於進一步加強。若想開展好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僅憑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要有駕馭活動的能力。關於這一點,教師必須加強對其培養和訓練,同時,要對其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爲此,我們計劃加大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拓展訓練的廣度及力度,使大學生的駕馭能力和配合能力不斷增強。

總之,對新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纔剛剛開始,及時觀察和總結新生中存在的優勢及不足,有利於不斷改進教改革方案,完善教學改革措施,提高教學效果。

第四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心得體會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心得體會

黃橋實驗國小分校韋怡華

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它是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這幾所學校經過探索性的教學實踐,學校教師積極創新,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學生樂於參與,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推進了素質教育的發展。出於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種種有益嘗試,奠定了廣大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參加這次研討會,我受益頗多,感慨不少。下面結合平時的工作體驗和研討會的內容,說一說自己的幾點想法:

一、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級課程

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到底是哪一級課程,原先我一直存在着模糊認識。通過參加這次綜合實踐的教學觀摩活動,我現在明白了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課程、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它不是學科課程的附屬品。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活動課的規範、發展的提高,強調了課程的必修性質;增加了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教育。

二、內容的選擇

在綜合實踐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主題內容大多與現代社會生活有密切聯繫,具有人文性、社會性。這些大的主題就在學生的生活中,能夠使

學生走進生活,使學生更注重、強調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能有效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生活。

三、課時的使用

國家課程計劃將綜合實踐活動固定於周課時計劃之中,但是在實施過程感到:綜合實踐活動沒有固定教材,更沒有固定內容,而且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相當大的開放性,它必須離開平常的課堂,離開學校,所用時間具有不固定性。無論是社會考察、調查,還是查閱資料、收集信息都具有時間的連續性,無法侷限於固定的課時中完成。同時,綜合實踐活動一般都是採用小組合作形式,組內成員分工進行,不同的分工所需時間不同,限制在同一時間內去完成是不切實際的。

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指定領域以融合的方式設計與實施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各學校要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如何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探索開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結合方式,研究實現三者的共贏模式。將地方課程、學校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起來,努力尋找相互的“交叉點”,一方面豐富課程資源,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要素,確保課程設計的整體性、階段性以及連續性,另一方面合理配置學校的課程資源,使學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發揮最佳的配置。

引導學生研究,引導學生拓展。 通過學習,我看到了孩子的創意,孩子的精美,孩子的舉手投足,感受到了綜合實踐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帶給了他們豐碩的收穫。幾所學校的報告和觀摩課,也使我感到了很多優秀的教師已在這條道路上拼搏着,不斷收穫着,同時也瞭解了一些教學模式、課程建設與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擴充了自己這方面的理論知識。我澄清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許多模糊認識,明瞭了以後自己綜合實踐活動課努力的方向。這次的學習,使我忘記了來回奔波的勞累,自我感覺受益匪淺,特把自己的本次學習心得總結於此,做爲自勉。

第五篇: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心得

走進生活,親近實踐,讓能力與童年共成長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心得

當陽市東羣國小張桂林

著名教(本文來自本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要以活動促發展,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大膽探究,敢於質疑。真正走進生活,親近實踐。

一、實踐與文本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最普遍的學習方式是實踐,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做”。但這一種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學習。文本學習是一種符號學習,是對前人積累下來的認識成果通過各種間接學習的方式來獲得。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的關係實際上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是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關係。同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實踐的深度,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真正理解實踐的目的與意義,把握各種不同實踐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領,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恰當地選擇和利用活動工具和相關手段,完成達到活動的具體任務和目的。

活動課中,我們對現有教材作適當改造,增加一些時代信息和與現實生活相關的信息,以促進學生綜合地運用知識,創造性地實踐知識。如我校開展的《走進稅收》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在進行活動設計時,我們安排了參觀、訪問、攝影、繪圖等,將數學、社會、美術、

法律等諸項知識與見聞有機地結合起來,並組織學生進行彙報交流。活動後,大家又展開了“如何宣傳稅收”大討論。同學們積極參與,靈活運用在在實踐中學到的知識,在數學課中進行稅率計算,在社區進行稅收利國利民聲情宣傳。這樣的活動,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心智和語言素質,而且得到了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啓蒙教育,培養了綜合素質。

二、突出能力的綜合訓練。

國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活動積極性,讓他們在“動”中學。因此,教師應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寓於活動之中。我們開展“五個一”活動,要求每個學生“發一則現代科技信息”,“收集一條科技小常識”、“提一個科學小創意”,“寫一則讀書筆記或心得”“編一份科技小報”等。活動中,同學們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蒐集現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常識。每個同學都作了讀書筆記,寫了讀書心得,還親自設計科技小報參加“六一”展評。此類活動,學生自己動手,不但學到了許多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使閱讀和語言實踐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三、重視活動的實踐性。

在國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多種“感官參與”,在“動”中接觸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記者團參觀了三里港新農村後,同學們都寫出了300—400字的現場報道,課堂上開展一次評選活動,把評出的優秀報道張貼在宣傳窗中。從這些報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學對如今新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行了很好的宣傳。

不但使學生能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而且提高了廣大學生採仿、撰稿的能力。

爲了培養學生實踐活動的能力,我們還結合地方實際,挖掘地方資源,開展以語文學科爲主題的各種實踐活動,來拓寬語文知識運用的時空領域,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鄉小茶館的尋訪”、“ “給違規亂闖紅綠燈者的一封信”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開展調查研究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勇於探索、不怕挫折、敢於創新的個性品質。

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人的創造力要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我們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交叉活動,通過“發展”途徑進行“提高再創造”的訓練,使創造潛能得到發掘,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如二年級老師設計的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找春天》:老師先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尋找春天;然後組織學生說春天,畫春天,寫春天;最後在班裏舉行展示會。在這次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這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創新能力。

五、注重學生生活空間,實現學生樂學。

國小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老是圈在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爲線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

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班級,或小隊,因地制宜。要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獲得發展。例如:在教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斷更新的通信家族》時,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簡單的觀察、調查、探究及蒐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與同伴們討論與合作。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文本學習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實踐學習完全變成灌輸式的文化學習過程,那麼,綜合實踐活動也會名存實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着學習的熱情,正是由於我們正確處理了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的關係。從而使學生表現出了極強的求知慾望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實際測量或估算中進行了一次研究性學習,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於我們沒有隻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讓學生去測量,去貼近生活,學習效果才十分明顯。

六、多運用貼近生活的遊戲。

遊戲是兒童自由表現最明顯的形式,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百折不撓的認證,自由表現和遊戲是一致的。心理學家福錄倍爾甚至認爲遊戲在兒童方面是人類發展的最高表現,因爲只有遊戲纔是兒童心靈的自由表現,是兒童最純潔且純精神上的產物。所以,利用遊戲是學生產生興趣的最佳途徑。

在二年級進行長度測量實踐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的方法,讓學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課桌、凳子的實際長度,結果同學們的情緒空前高漲,測量物體的能力大大提高,課後很多同學說:“我們太喜歡這樣的課了。”

綜合實踐活動,爲沉悶的教改帶來活力,讓學生感受到了開放自主的痛快,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鍊了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得到張揚,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獲得提高。

作者簡介:張桂林,女,出生於1969年6月,東羣國小副校長,當陽市骨幹教師,國小高級教師。郵編:444100電話:1333979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