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推薦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7篇《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的範文。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推薦7篇)

篇1: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分析

《愛蓮說》是七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領會文章內涵,並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和技能:積累文言詞語,疏通全文,瞭解文學體裁和什麼是“託物言志”。

2.過程和方法:反覆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精美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並體會蓮的高貴品質。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後,能瞭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並體會蓮的高貴品質作爲本課的重點。把託物言志的手法作爲本文難點。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基礎,能借助課文下面的註釋和已有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點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反譯並熟背課文;

2、瞭解襯托的寫作方法及其作用;

3、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主題旨,理解映襯手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爲

設計意圖

1、情景導入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荷花的圖片(引入情景)

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

學生初步感受“蓮”的形象

2、誘思導學

教師出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點撥指導。

1 學生自讀課文:弄清字、詞、節奏。

2 學生自讀把握語氣和節奏。

3 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4 分組疏通文意,學生對照註釋及提示理解文意。

培養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3、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學生探究的內容。(多媒體展示)

1、什麼是“說”?

2、看課文註釋,畫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3、文章開頭爲什麼先寫陶淵明和世人的愛好?

4、文中寫了哪些花?重點寫什麼?爲什麼要寫其他的花?

5、文章僅僅是寫花嗎?採用了什麼寫法?花與人有什麼關係?

6、哪些地方是寫蓮的?從哪些方面寫蓮的?

7、蓮花有什麼特點?作者爲什麼喜歡蓮花?

8、作者爲什麼發出“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感嘆?作者的感嘆說明了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學習合。成績不錯的學生更注和積累,成績略差的同學的理解並及時消化與及理。

讓學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內涵。

4、朗讀背誦指導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實現。

男女生分段朗讀,自由朗讀,教師提問,學生用書上的原句回答等。!

通過提問背誦課文,同時能爲理解性默寫打基礎。

5、拓展延伸

1 與蓮花有關的詩歌

2 寫幾句關於蓮花的話可以是對蓮花的描寫,學習本文的感受,對生活態度的思考

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

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6、課文總結

1 歸納主題(找出中心句)

2 瞭解本文襯托的寫法

本文中,作者除了寫蓮,還提到了什麼花?幾次提到?作用是什麼?

襯托的兩種類型——正襯,反襯

(1)陶淵明愛菊

世人愛牡丹(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與衆不同)

予愛蓮

(2)菊 花之隱逸者

牡丹 花之富貴者(襯托,表現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蓮 花之君子者

(3)菊之愛 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 何人(襯托,感慨世風惡濁,表現作者潔身自好)

牡丹之愛 衆

全面掌握文章內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生長環境———濯清漣而不妖 純真自然,不媚於世

體態 ———中通外直 內心通達,行爲正直

香氣 不蔓不枝 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 高潔獨立

風度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託物—————喻人

菊花牡丹 對比烘托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我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求一種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把學生活動有機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培養他們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以獲取知識、提高素質、增長能力。設計的重點放在學生通過自學,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方法上,並把課堂當作他們能力展示的天地,激發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在其中令我不滿意的是,不是所以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有些學生還是沒有調動起來,我應該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多找尋方法,促進我和學生共同進步。

教學反思

一、內容太多,課堂太緊張。可以考慮減去課堂環節的“2、口語練習,同時進一步理解課文”,變之爲課外練習;補充資料可以再精簡,或只是提到即可,不必全詩朗誦或板書。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時間。

二、課堂朗誦不足,在課內完成背誦任務有點難。利用下午自習完成背誦任務

篇2:國中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人物形象美

2、鍛鍊發現美的眼力,學會欣賞美。

3、在薰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課文理解,美點尋蹤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點撥、討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個家》

2、導語:

“我想有個家”,這是每個人的心聲。家,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港,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今天,我們一起跟着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的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1、聽讀課文,輕聲跟讀。(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課文,也可以輕聲跟讀)

2、問題探究: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中寫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來介紹。(說到三代人時點擊出現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說說“我”有一個怎樣的奶奶、怎樣的爸爸、怎樣的媽媽。

——你喜歡這個家庭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作者講述這個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學生說出尊老愛幼時,點擊“尊、愛”。並要求學生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並插問: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麼做?

學生髮言後,師小結:老人爲養育我們,付出了心血,爲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理應受到家人及全社會的尊重)

學生說出中年人的責任時,(學生說不出時,師說出中年人的責任)邊點邊小結: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樑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3、師小結:課文啓示我們:一家人要互敬互愛(點擊),家庭才其樂融融(點擊),家和萬事興。其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人與人之間也必須和睦相處,我們才能實現和諧社會的理想。

4、同學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爲單位,談談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許同學們都有一個像莫懷戚一樣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着深情的愛,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事,讓你的同學與你一起分享)

5、代表發言。(3名,內容要有尊老也要有愛幼)

三、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1、激發:剛纔同學們講的故事非常感人。課文講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語言也樸素平易。但這樸實無華的小文章卻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因爲文章中到處閃爍着美的光茫。下面我們就進行一項比賽——美點尋蹤。

2、學法點撥(課件):

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爲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內容。

如生動的景物描寫;感人的精神;貼切的修辭;特色的句式;含義深刻的語句;精當的用詞……(以上內容指名讀)

舉例: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3、學生看書,用筆在文中圈點,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4、美點尋蹤小組賽(一)

(當學生說到一個對稱句時,要求學生再找幾個句子品讀,特別是說到“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可問:這句子美在哪裏?(一對稱;二表現兒子天真聰明。還防“也”字分析)

四、學法實踐

理解《金黃的大斗笠》的內容,尋找其中的美點。

1、速讀《金黃的大斗笠》。

2、談談對《金黃的大斗笠》內容的理解。

3、美點尋蹤小組賽(二)

要求找出美點,並能說說爲什麼美?

品析幾個句子:

乾乾淨淨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雲,風推着它爬上山頭

樹枝掛滿綠葉,歌謠般親切、柔和。

烏雲被太陽照得受不了,越縮越緊,於是擠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樹,用力搖,搖得葉子嘩嘩響。(擬人)

斗笠像個大蘑菇。

4、小結,評價。

五、師生總結:

這一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六、課堂延伸

以《家庭瑣事》爲題寫篇文章,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篇3:國中語文教學反思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爲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愛心》一文中提問到: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許多學生答道:是一位媽媽讓孩子體驗沒有水的感受,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古文閱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瞭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瞭解古文所寫內容,答題自然是一蹋糊塗了。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形成了活躍和沉默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於沉默,不願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看了“國中語文教學反思”的人,還看了:

篇4:國中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碧綠、鄭重、允許、彷彿、廚房、刺蝟、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4、學習課文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話描寫一個人的外貌。

【學情分析】

因爲課文寫的是少年時代的事情,學生容易產生共鳴。但由於時代的原因,對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很難理解,教師要注意指導。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前置性作業:

1、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

3.自讀課文想想這篇文章講了什麼內容?

4.自讀課文,想想課文閏土和“我“在一起,給“我”講了哪些事?

【課前準備】

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包括幻燈片以及月夜刺猹、雪地捕鳥、分別時的動畫)。

生:瞭解魯迅的生平及文學成就。

【課時安排】

4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課前兩分鐘:講有關魯迅的故事。

2.有這樣一位少年,他和我們的年紀相仿,不僅健康、天真、活潑,而且勇敢、聰明、有本領、見識廣。大家想不想認識他,瞭解他呢?

三、讀文展示:

1、提出讀書要求,小組合作讀文並交流討論:閏土和我在一起給我講了哪些事?

2、全班交流彙報展示。

四、班級展示:

1、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課文的生字、生詞(每個小組說說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難記的生字、如字謎、小遊戲等)。

2、全班交流彙報展示學習重難點生字、生詞及學習的方法。

3、小結。

第二課時

一、小組交流展示

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個環節:整體感知(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課文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閏土):

第二個環節:小組交流

第三課時

一、小組交流展示

回顧課文,找出你認爲在本文中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第三個環節:小組展示(談談你所找到含義比較深刻句子的理解):

第四個環節:自由交流(個人交流、班級交流)

第四課時

一、小組交流展示

1、第四個環節:整體回顧(學習了這篇課文,談談自己的感悟?)

2、課堂小結。

3、進行課後綜合性學習。

篇5:國中語文教學反思

隨着新課改理念的深入人心,對其進行的反思已推向了縱深。花裏胡哨的形式,放任自流的自主,脫離文本的創新,都在理性的反思中漸沉漸沒。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又大放光芒。反思後,大家認爲語文課堂宜書聲琅琅,宜語文味兒濃郁,宜注重人文素養等等。於是有人認爲“胡漢三又回來了”。照搬原來的老一套,體現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有以下幾點:

一、一讀到底無所求

誠然,語文課堂少不了朗讀,以讀爲主來設計教學亦不乏成功的先例。“讀”在語文課堂上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培養語感,熟悉內容,體會情感,分析形象……尤其是詩詞的教學和散文的教學更是離不開朗讀。但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讀”佔螯頭的,比如一些說明文和議論文,就無需一讀到底,一讀再讀。而且讀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的,有誦讀、美讀、品讀、速讀、分角色讀、分組讀、競賽讀等等。

讀時還要注意目的與功效:速讀有利於感知文本大概內容,美讀有利於增強文本感染力,精讀有利於品味語言,默讀有利於思維訓練,齊讀有利於面向全體,分角色讀有利於凸現人物性格,競賽讀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上,教師應根據文本的需要和學生實際,恰當地選擇朗讀的方式。那種不管什麼文體,不顧文章語言風格,不講語文教學目的,不顧朗讀效用,一讀到底的做法是需要反思的,甚至說,是應該拋棄的。

二、品味語言表象秀

越來越多的老師認識到,語文課不同於其他學科課。把語文課上成思想政治課,或者上成音樂舞蹈課,或者上成綜合實踐課的現象幾乎沒有了。這種“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荒謬行爲在反思中得到了糾正。語文課堂應該有語文味兒,而體現語文味兒的關鍵之一就是品味語言,於是語文課上品聲一片。

在課堂教學中,不少老師將品味語言理解爲對修辭的判斷。在一次“教學能手”的比賽中,不少老師對《揣摩幸福》中的語句“有的人把雪中送炭噓寒問暖當作幸福,這種幸福是常青的;有的人把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當作幸福,這種幸福是清純的;有的人把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當作幸福,這種幸福是畸形的;有的人把朝三暮四、尋花問柳當作幸福,這種幸福是醜陋的……”停留在比喻排比句的判斷上,句子的情味根本沒品出來。幸福觀的多樣化,作者對正確幸福觀的傾向沒有品出來。

其實品味語言,不僅僅是要品語言的雋永之美,還可以品出情感的豐富之美,人物的形象之美。

一位教師在講《羚羊木雕》時,抓住文末“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一句話進行品味,將“我”的無奈、屈從、後悔、不滿、疑惑等豐富情感淋漓盡致地品味出來了。父母的重財輕義,奶奶的明理無奈,“我”的重義輕財但軟弱求全,在對這句的品味中逐漸凸現出來。

洪鎮濤先生在教《荷花澱》時,抓住水生嫂的一句話來品味,達到了分析人物形象的目的。“你走,我不攔你:家裏怎麼辦?”通過品味,發現作者塑造了一個支持丈夫革命、善解人意而又面臨困難的善良農家婦女形象。若將其中的冒號改爲逗號,“水生嫂”就成了一個表面支持丈夫革命,實際上刁蠻難纏的不覺悟者形象。

三、輕視思維讓人愁

新課標確立了以人的發展爲教育終極目標的理念,如果說,品味語言是語文課區別於其它課的重要標誌,那麼,發展學生的思維,就成了語文教學的重頭戲。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語言乃是思想的有機創造。它紮根于思想之中,並且從思想中不斷髮展起來;所以,誰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要發展他的思維能力,離開了思想單獨發展語言是不可能的。”如果學生思維不敏捷,思路不開闊,思考不周密,認識不深刻,聯想不豐富,那麼,他們就不可能得到終身發展。

在語文教學之中,存在着重積累輕思維的現象,課堂上讀得多,說得多,背得多;思得少,辨得少,爭得少。語文課堂上的思維訓練存在着隨意性和斷續性,片面性與盲目性。

思維訓練就是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周密性、創造性。可以通過情境設置、質疑問難、比較求異、馳騁聯想等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 在鄂教版教材《長河落日扁》中,“咦!剛升起的太陽竟是略有一點扁的。”一句中,“咦”後爲什麼用歎號不用問號呢?原來,用歎號更能表現出作者的驚異之情,與文章的觀點“司空見慣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學道理”相吻合。小小標點學問大。

有時候,一個詞語裏面也藏有玄機。在武昌區名師工作室的一次閱讀研討課中,筆者將《歸來吧,從容》裏“草原逶迤的裙裾從車後窗漸淡漸遠”一句中,“逶迤的裙裾”進行了挖掘,認爲“裙裾”一詞極具畫面美,讓學生展開聯想。草原的廣闊,草原的美麗,草原的魅力,在學生的想象中,宛如一位衣袂飄飄、婷婷玉立的少女,那份美感永駐心中。此時學生聯想越豐富,想得越美,心中的缺憾就越大,作者對從容的渴望也就體現得愈加急切,文章的中心就更加突出了。

當然,比較求異也是培養思維的重要手段。《故鄉》一課中,通過對少年

閏土與中年閏土語言的比較可以發現,中年閏土話語少,講話斷斷續續,充滿等級觀念,木訥、呆滯的原因讓人深思: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地生活着;同時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衆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真切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希望有新生活的熾熱感情。課堂上,只要抓住了思維點,就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思維。

總之,語言品位和思維訓練是語文課的重點,猶如鳥的兩翼,撲棱任何一邊的翅膀,鳥都無法正常飛翔。

作爲一線的教師,應該在新理念的武裝下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前進。任重道遠,理應不待揚鞭自奮蹄,努力探索出佳績。

篇6:國中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王、助”等14個生字,會寫“王、從”等6個字,初步理解把字句、被字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領悟小英雄的行爲,表達出對小英雄的崇敬之親情。

3、學習王二小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祖國,珍惜現實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能認識本課14個生字,寫好帶有走之耳的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在讀中領悟小英雄的行爲,感受王二小機智勇敢的英雄形象,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準備:

教師:

多媒體課件(課文圖片、《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王二小肖像、紀念碑等),課外補充材料。

學生:

收集有關王二小和其他抗日小英雄資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年有幾歲了?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比我們大四、五歲的哥哥,他就是王二小。

(板書課題,學生看老師端端正正地寫課題。)

2、讓我們親切地叫他一聲吧。

(學生齊讀課題)

爲了牢牢記住這個名字讓我們也端端正正地寫一寫吧。

(學生端正地在課後田字格上面寫“王二小”三個字)

3、(多媒體課件出示王二小肖像圖片)。

質疑:

現在你想了解王二小什麼?

預設:

⑴王二小是什麼人?師隨機解答,王二小是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人。他生活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兒童團員,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少先隊員。

⑵課文講了王二小什麼事?

……

二、看圖說圖,整體感知。

1、出示四幅圖。

(第四幅圖“王二小犧牲,敵人被消滅”教師補充)

導語:

看了圖,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嗎?

( 學生整體觀察這四幅圖,簡單說說四幅圖的大概內容。)

導語:

課文中又是怎麼寫的,趕快讀一讀,看看我們說得一樣嗎?

2、學生自由對照圖找課文內容,把課文讀通。

請同學給大家提個醒,明確讀課文時要注意做到

⑴遇到有不會讀或難讀的字詞藉助拼音讀正確,也可以請教邊同桌或老師。

⑵在自然段前標序號

教師補充:

遇到不懂的地方用“ ?”注出來。

3、釋疑,理解詞語。

結合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結合實際重點解決下列詞語

埋伏圈:

埋伏指什麼?埋伏圈指什麼?

(分解詞語理解)

掃蕩:

讓學生觀看敵人掃蕩的錄象片段,學生歸納敵人掃蕩是怎樣的?

(觀看錄象理解)

順從:

你能給他換個詞嗎?

(換詞理解)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下面哪位同學來展示自己通順流利的朗讀。)

結合朗讀及時正音:

助、哨、殺、順、衝都是翹舌音;

槍、英、雄、衝、蕩都是後鼻音,特別是“英”容易讀錯。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

1、請小朋友馬上合上書本,出示第一幅圖,誰能用書中的一句話說說王二小在幹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圖邊出示第一段內容。)

看圖理解“放哨”。

2、理解重點句“王二小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八路軍放哨”。

⑴“常常”你能給它換一個詞嗎?

⑵指導學生讀好第一段。

(重在看圖王二小的神情和角色扮演朗讀)

⑶指導用“一邊……一邊……”說話。

四、巧記字形,指導書寫。

1、我會記。

剛纔生字寶寶在自己的家裏我們都認識,現在他們都離開了自己的家,你還認識他們嗎?

出示本課新詞:

幫助放哨殺害順從衝下來槍聲英雄掃蕩

⑴開火車讀。

⑵小組內交流金點子識記方法:

生字用醒目的顏色體現。

⑶金點子大家分享: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例如:

引導編兒歌:穴字頭,犬字底,突字記心裏。

兩點水,中字邊,衝字記心間。

根據偏旁記:“槍”是木頭做的。

聯繫課外識字記:“英雄”你在哪裏見過這兩個字。

2、我會寫。

⑴出示田字格“邊、這、進、道”四個字。請同學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⑵你怎麼區分這四個字呢?

⑶你認爲書寫這幾個字時,應該注意什麼?

⑷教師板書,指導書寫,重點指導寫好走之耳。(走之耳三筆寫成;點不要和下面的橫粘在一起;橫折折撇要向下方稍斜一點;捺是平捺,不要寫太斜,尾部不能上翹。)

⑸學生描紅,提示注意筆順。

⑹展示學生書寫,集體評價。

第二課時

一、情境引入,鋪墊情感。

1、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2、(多媒體定格第一段圖文)

上節課中我們已經知道了王二小一邊放牛,一邊放哨。讓我們在一起齊讀第一段。

3、(出示王二小被殺害的圖片)

你看到了王二小怎樣了?

(知道說話)

4、(出示第一幅插圖和王二小紀念碑。)

王二小就這樣一邊放牛,一邊放哨,結果被敵人殺害。後來人們在他犧牲的地方爲他立了一塊碑,上面寫着“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如果讓你在這塊碑上寫幾個字,你打算寫什麼呢?

明確本節課的任務: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近王二小,認識英雄王二小。

二、自主感悟,激發情感。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該在碑上寫什麼字比較合適,把你認爲重要的多讀幾遍。

2、同桌夥伴交流,劃出重點句段多讀。

3、學生交流,讀讀文章的句子,你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預設:學生會說的重點詞:勇敢、或機智、聰明、不怕死等隨機深入研讀下列句子。

⑴王二小裝着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①他願不願意給敵人帶路?爲什麼?

②這時王二小心裏在想什麼?

③改寫句子: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敵人被王二小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朗讀句子比較把字句,被字句。

⑵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殺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①給句子換個說法

敵人把王二小殺害了。

王二小被……

指導朗讀這兩句話,感受敵人的兇殘。

②深入感受敵人的兇殘。

引導觀察圖畫:

敵人的帶着刺刀的槍。(又尖又亮)敵人的表情(咬着牙,張着嘴,豎着眉毛要吃人的樣子。)

結合上面理解,指導朗讀好課文第二段。

想想敵人知道上當了會怎麼對待他?

(學生自由交流)

③情感激發。

教師導語:

(配樂)是呀,當敵人知道上當了,發瘋一樣用帶着刺刀的槍先砍掉了二小右手五個手指,又把刺刀扎進了只有十二歲的二小的身體,將它挑到山坡上,重重地摔下去,王二小摔在了一塊大石頭上,鮮??

染紅大石頭,染紅了周圍的小草,染紅了藍藍的天空。

(學生齊讀第四段。)

師:“衝啊。爲王二小報仇!”

(學生齊讀第五段)

(爲了給王二小報仇)

出示句子:

敵人被八路軍消滅了。

學生改句子

八路軍把……

三、整體迴歸,昇華情感。

1、導語

王二小的犧牲,帶來了戰鬥的勝利,鄉親們的安全。

八路軍戰士喊着二小,鄉親們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微笑地閉着雙眼,再也聽不見了。這時,鄉親們在哭泣,二小的牛兒在哭泣,風兒在哭泣,小草在哭泣。我們的王二小卻躺在這塊冰冷的大石頭上。

(放歌曲和多媒體二小犧牲畫面)

讓我們起立,用朗讀表達我們的小英雄的崇敬,用朗讀感謝千千萬萬向王二小這樣的小英雄,爲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生起立齊讀全文)

2、你還知道哪些像王二小這樣的小英雄

學生課外收集的資料交流。

四、拓展延伸,抒發情感。(任選二題)

1、創造性複述課文。(加入二小的語言、行動和內心活動)

2、閱讀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或觀看有關影片。

3、學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板書設計:

23 ( 英雄)王二小

機智

聰明

勇敢

……

篇7:國中語文教學反思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活力,涌現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不少老師的課堂“創新”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貌合神離,徒有形式,沒有實效。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xx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爲,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爲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爲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纔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