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二年級教學反思(共1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4篇《二年級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二年級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二年級教學反思(共14篇)

篇一:二年級教學反思

在本學期的工作中,學校將“高效優質”課堂的建設作爲學習研究的重點,認真研究每一堂課,並且在認真完成自身教學任務,順應學校精神,確定專題教研題目爲----“備活教材,促進課堂高效”,確定每週四前兩節課的時間進行組內教研時間,目的是可以達到不同年段的縱向教研,集思廣益,蒐集達到 “高效優質”的課的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以求資源共享,帶動同組人共同進步,做到“備課―實踐―反思―修改―復講”,帶領同組人共同聽課評課,組內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教研課反思。

我所選的教研課題目爲《秋天的葉子》,課型爲造型?表現,學生爲二年級學生,教學目標爲訓練學生對自然形狀的概括和組合,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力和表現力,在樹葉粘貼中使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反思《教研課反思》。課前我引導學生去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秋天,蒐集各種不同形狀的落葉,課的開始用兒歌導入,引出本課內容,易於低段兒童接受,通過問答形式讓學生了解樹葉的外形特點。在樹葉畫製作的方法講解中,運用邊看範畫邊帶領同學們去分析製作方法,指出部分有特點的作品,重點分析、突破教學難點,同時欣賞大量樹葉畫作品,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整節課環節緊湊,直觀性強,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篇二:二年級教學反思

二年級教學反思

學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觸諺語,所以很感興趣。在預習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會背了。今天上課時已經晚了,所以我沒有進行讀,而是直接讓學生反饋覺得哪句最難讀,然後請會讀的學生領讀幾次。第二步則是你喜歡哪一句,說出理由再來領讀。學生有的說因爲喜歡樹,因爲喜歡]花,只有一個學生說因爲喜歡大家團結。

我當時還覺得是因爲孩子的解讀課文的.不同,所以認同了他們不同的看法。課下回想才覺得這裏好像中間應該加一個,理解諺語的過程:請你給大家說說,你理解哪則諺語。這樣一來,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得知學生對諺語的理解程度,然後再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講解。這樣也不會造成下一步理解上的更大差異。雖然講究每生的認知不同,可是從回答來看,這區別也太大了,甚至可以說學生根本沒有很好的理解這些諺語的真正意義。當時一來由於時間緊,二來由於學生已經估會背了,所以心中很高興,竟然越過了這個重要的環節。好在有明天第二節課進行補救。

篇三:二年級教學反思

關於二年級教學反思

數學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主旋律,“ 以學生爲主體” 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變爲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從而我認爲,數學預習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一、數學預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於認知能力的侷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儘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後的思維斷點。由於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二、數學預習,有利於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解決。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 模糊點” 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後,“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通過預習,當認知發生衝突時,學生能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數學預習,有利於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絡

由於學生生活的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侷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鑑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於課本知識的獲得,敢於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己清晰的知識網絡體系。

四、數學預習,有利於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後,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必須站在學生髮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爲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爲師生服務,不要成爲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於接納的教學思路,並注意爲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課本上是12 根小棒,平均分成4 份,怎樣分?重點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爲了防止學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爲:12 根小棒,平均分成3 份,怎樣分?

誠然,國小生年齡小,還不知道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於剛剛起步的國小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結束時流出5 分鐘時間來一起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爲他們在家如何預習給予示範,以此逐步培養學生預習的能力和意識。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並設法自己解決問題。

篇四:二年級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會畫角,知道角有大小。

在生活中,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聯繫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畫角,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創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這節課,我力爭讓學生去做數學,玩數學,注重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下面從本節課的精彩環節和不足之處談談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一)好的環節設計

1、設計三角板貼在黑板上,能直觀形象的讓學生認識角的組成,能夠展示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聯繫。

2、學生學具準備充分,如:三根鉛筆,兩個長方形紙條,一個回形針,一張圓形紙片,一個三角板。

3、讓學生獨立嘗試畫角,在教老師的過程中學會怎樣正確畫角。

4、兩個長方形紙條做出的活動角很形象,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出現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1、課件中真實物體中抽象出的角不是很明確,剪刀,書,五角星中有很多的角,要把所有的角都找到,並在圖中體現,其中動作設置展現太快,沒有讓學生充分觀察。課件中的角可以標上序號,便於回答。

2、在找角環節,不僅讓學生說出來,還要正確指出來,在嘗試找角的特點時,應該讓學生多摸一摸角,說一說對角的感覺,學生因此會很容易找到角的共性。

3、角的大小認識,應該放在第二個信息窗中進行學習,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存在問題,重、難點應該是學習角的組成、畫法,正確辨認直角上面。而本節課利用了短短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學習直角,學習效果不好。

4、肢體語言的規範性,在體會角有大小時,我引導學生利用雙手做邊,頭和身體做頂點,建立角的表象,並使角發生大小變化。這樣示範角的大小變化會讓學生對角的頂點不明確,更何況又是把兩隻手併攏,中間還有空隙,用此事例講解,不貼切,會造成學生對知識的誤解,可以伸出一隻胳膊,肩膀爲頂點,一側身體爲另一邊;或者利用一隻手的兩個手指分開,分開肉的連接處就是角的頂點。

5、多使用正面性語言,這是概念性教學,應該實事求是學習新知,並能夠很好的掌握。

本節課沒有明確的小測,只把書中練習當成了小測,判斷角學生都能很好的掌握,在練習最後一題時,個別學生沒有看清圖意,導致列式錯誤。

篇五:二年級教學反思

上學期我不僅擔任了二年級的美術教學工作,而且同時擔任了二年級的美術教學工作。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語言工具啓迪思維,激發創作慾望,加深對繪畫的理解,也是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很好的開啓學生思維的教學方法,

在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媒體給學生許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由的想像,再讓學生來說說自己想的內容,這時的說畫要讓學生有充分的說的自由,教師千萬不要說“不可能”、“沒那回事”等否定的詞,對那些具有創造性的想法,尤其是那些離奇古怪的想法,要大力表揚,讓學生覺得這樣“異想天開”是對的,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養成發散性思維的.習慣。爲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說畫的機會,可以採用自己說、同桌互相說、小組說、全班說等多種形式。

爲了讓學生在充分放鬆的狀態下進行創作,學生作畫時,教師可根據想像畫的內容,配以恰當的背景音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故事在畫畫的時候講出來,邊畫邊講。學生可以手舞足蹈,盡情放縱情感,讓思維隨着情感不斷迸發出火花。

說自己的畫:每位學生把自己的畫,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在說的時候,一些在畫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的東西,會得到完善,爲進一步創作奠定了基礎。

說別人的畫:在說別人的畫時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說的時候既是對別人作品的一種全新的詮釋,也是一次口頭的二度創作,既能幫助自己加深對創作的理解,同時也使作者發現全新的角度,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篇六:二年級教學反思

上《蠶姑娘》一課之前,我反覆鑽研教材,上網多方查找資料,瀏覽優秀老師的教案,但還是覺得不太容易把握。因爲這一課的教學內容跟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科學性較強,蠶的生長過程和形態特點是本文的重難點,怎樣化繁爲簡,使學生輕鬆掌握這一變化過程呢?

我收集了許多形象直觀的圖片,一開始我通過課件出示長大的“蠶”讓學生觀察,學生因爲從來沒見過,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爲上好這一節課打下了基礎。緊接着我趁熱打鐵抓住課文的第二段爲切入口,讓學生反覆朗讀、思考:蠶姑娘是如何從又黑又小變成又黃又瘦的,她在這一過程中都做了哪些事,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把描寫蠶的一些動詞歸納在黑板上,吃睡脫醒變。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們不看書看着板書複述課文,沒想到竟然大部分孩子都能熟練地背誦這一段。由於這篇課文段式迴環往復,結構基本相同,所以第二段是學習的重點,這一段掌握了,後面各段我主要放手讓學生自學,不懂的地方相機給予指導。並抓住不同點讓生比較異同,這樣一來,本來擔心要花費許多口舌學生又未必明白的蠶的生長過程和變化特點學生輕鬆地就掌握了,而且一課時下來,學生不看書就能根據板書內容描述出課文的內容。我想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肯鑽研的老師。只要肯在“鑽”字上下功夫,每一節課都會是趣味盎然的!

《月亮灣》是一篇優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這麼好的美文最適合朗讀。因此我主要把精力放在引導學生賞讀,誦讀上。描寫村前景色的自然段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爲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我讓學生緊緊圍繞美麗二字,自己讀一讀,想一想,村前哪裏的景色最美,把相關的句子劃一劃,並在小組中說說你覺得美麗的原因。此環節,學生們非常認真,在小組裏討論時,也能毫無顧及,把自己想說的都表達出來。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先出示文中的插圖,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一處一處地說一說,拎出表示方位的關鍵詞:小河、河上、河裏、河岸、農田。然後再讓他們讀讀書上的句子,再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如此的處理,村前的地理位置在學生的頭腦中就會有一個深刻的印象,條理清晰。

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美化了他們的語言。我在小結課文加以提示,學生很快就能根據這些表示方位的詞將課文背誦出來了。在這個指導背誦的過程中我是滲透了一個抓住關鍵詞來背誦的方法。所以背課文也不是死記硬背,是有方法的,作爲老師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這些方法。正所謂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篇七:二年級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認識直角的,我將課堂設計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導入。首先複習第一課時的內容,接着從一組生活中的直角圖形入手,揭示直角。這一部分進行得比較順利,但是有些粗糙,主要是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上節課掌握的情況。

第二部分實踐感知,探究新知識,我分爲三層次。

(1)從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這部分中通過摸一摸、比一比加深對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的比較認識,但講解得不夠到位,以至於到最後用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有小部分學生找不準直角。主要是設計的時候沒有把握這個年齡階段的國小生的認識規律,應該從易到難循循漸進,做到每個環節都是縝密緊扣的。

(2)判斷直角,首先學生嘗試比較然後我做示範最後做練習第4題,使學生學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因爲前面沒做好,所以這一部分進行的效果就不是很好,我又得重新帶他們找直角這樣時間就用的過多了而且練習間過長沒掌控好。

(3)畫直角的這部分時,首先由於時間緊過度的不是很自然,其次我還是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自己畫然後講解做示範,在引導上臺展示的同學的時候沒有照顧到全局,以至於一些學生沒跟着我的講解走。再次對於一些生成性的問題處理的不好,比如在畫直角的時候發現了學生畫的直角方向是朝下的,我就腦袋機靈一動想把它作爲模板告訴學生不管直角的方向是朝向哪的只要滿足判斷直角的條件就是直角,可是我用的語言並沒有達到那麼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活動操作鞏固應用。由於時間不夠就沒有進行。

總結:

(1)教學設計一定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認知規律出發,在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下,將教學過程的每一段時間估計好,把各方面情況都考慮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將教學進行得更有效果。

(2)教學語言。教學語言是一門很深的藝術,而數學教學語言更是是講究清晰縝密、簡明扼要。好不好、是不是等是非結構的無意義的疑問句都是我們實習生最特有常帶的不良口頭禪,這都是需要時間去改進的。表揚的語言也是講究藝術的,不能單調不能泛泛稱讚否則就失效。當然最重要的是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纔去不一樣的交流方式,到哪座山唱哪首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語言更是要豐富活潑,能童話詩意那就是更高的要求了。

(3)課堂組織能力,這是我需要不斷實踐累積才能掌握的,在這次課中我深切體會一個老師的眼睛看到東西角度必須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銳,要眼觀八方縱觀全局,不能讓一個學生從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離班級的學習進程。

人無完人,課無完課,在第一次教學中得到的所有經驗和體會都將成爲我人生中的寶貴經驗,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進以後,不斷參與課堂教學,我的教學會取得進步。

篇八:二年級教學反思

《大鹿》一課是二年級上冊音樂課本第9單元中的第二課時內容,《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話色彩的法國兒童歌曲。歌曲的旋律明快、跳躍,節奏簡潔。本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大鹿》,能夠用緊張的形象表現小兔子,用熱情樂於助人的形象表現大鹿。在完整學唱歌曲的基礎上,進行故事情景的再現,通過表演,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培養學生團結有愛、樂於助人的精神。

新課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演唱歌曲、爲歌曲伴奏時,我充分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表現大自然中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和形象。這一學習方式不僅爲學生創設了寬鬆、民主、自由、自主的氛圍,更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增進了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友誼。通過合作,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了發展。

低年級學生存在着好奇心強、愛模仿的特點。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用表情和動物表現《大鹿》裏的兔和鹿以及爲歌曲編創歌詞及表演的環節,爲學生展現自我個性、發揮想象力和展示表演能力設置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的平臺。用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演唱歌曲、爲歌曲伴奏時,通過師生合作、男女對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歌曲的積極性,不僅使師生融爲一體,更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大鹿》一課是希望通過兒童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去探究音樂。但由於上課時小的細節還不是很注意,所以留下了一點遺憾,我會進一步去挖掘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總之,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每節課都有值得自己反思和學習的地方。

篇九:二年級教學反思

“平移和旋轉”是常見的物體運動現象,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能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學會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的格數,並在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直觀區別平移、旋轉這兩種現象,培養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距離及畫出平移的圖形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一、創設生活情境,學生活中的數學。

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一開始就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動態的捲簾門、推拉窗、摩天輪、電梯、時鐘、陀螺的運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類並用手勢比畫各種物體的運動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從而形成表象,引出課題。學生會發現數學就是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學會數學地看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也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直觀演示,巧妙突破教學難點。

在這節課中旋轉的教學,我及時的利用教鞭,直觀演示,大家發現它們運動的路線不是直線,而是弧線,於是大家知道這些運動是旋轉,而非平移。

同時平移距離是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常常爲認爲兩個圖形中間空了幾格,就是平移了幾格。對於數一個圖形平移的格數,學生是很難想到只要去數某個部分移動的格數就可以了。讓學生動手移一移數出平移的格數,然後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不能動手移怎麼辦”讓學生合作探究——最後交流驗證總結出“找對應點”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猜想——探究——驗證”的學習過程,在學會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數學探究的方法。我想這樣上也許能更好的突破這一難點。

三、多種感官配合,讓學生“動”起來。

爲了讓學生清晰、準確地理解“平移和旋轉”的數學概念,我分四步層層加深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轉現象,一看:引導觀察平移,發現在平移的過程中什麼變什麼不變,從而找到平移的本質特點:“位置變化了,但本身的方向沒變。”二動:放手讓學生利用文具盒創造平移運動,然後同學用動作自由表演平移和旋轉,三辯:觀看“遊樂場”各種器材的運動方式,四找:再回到生活中,尋找平移和旋轉現象。充分調動學生頭、腦、手、口等多種感觀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化的情境中學習,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和兒童思維發展的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從而對平移、旋轉有較深刻的理解。在學習的平移距離時設計了“利用方格紙數平移格數”這些操作性強的活動環節,讓學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轉的數學表象,從而真正使枯燥的數學知識“活”起來,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動”起來。

四、充分利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材只爲學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轉”的實例,同時教材又是靜止的、平面的。爲了克服教材的侷限性和單一性,這節課我結合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更爲直觀,更爲生動地體驗。如在第二個環節找對應點,數平移距離時,能在兩個對應點之間設計數的過程,能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數格子的方法。

五、通過反思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在最後教學畫出平移和旋轉後的圖形這一環節中,沒能深入的思考怎樣學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畫法。由於這個內容比較抽象,又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空間觀念,很多孩子學習這個內容有難度。要畫平移或旋轉後的圖形,也是先找到對應的點和線,畫出點或線後,再畫出整個圖形。還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讓學生熟練掌握。

篇十:國小二年級教學反思

古詩又是國小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鍊、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爲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裏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在實際課堂中,我發現很多教師在提問後就馬上叫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去討論。如回答不出,教師或是不斷重複問題,或是忙着啓發。試想,在這極短的時間內學生的回答能有一定的深度嗎?更何況是對古詩文的體會、感悟。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改變了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節,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啓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山行》的教學中,正因爲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

要使學生通過學古詩文,既受到文化薰陶感染,又從情感上、思想意識上得到美的體驗,這就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層次的誦讀。“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2)要求學生質疑。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現代心理學也認爲,疑是思維的火花,是探究的動力。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運用啓發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學生對“寒山”“霜葉”的理解,他們用自己的話表述自己對詩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沉醉於深秋的美麗景色之中,雖已百花凋零,然而“霜葉紅於二月花”。

篇十一:國小二年級教學反思

教學《贈劉景文》採用了故事導入,理解“贈”就是送給的意思。那蘇軾送給劉景文的詩又是怎麼樣的?指名讀,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學習詩中的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有人把這首詩畫成了一幅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掛圖出示,學生第一個反應就是好漂亮,好美啊!你在這幅畫裏看到了什麼?學生講出了很多東西,我讓他們加上各種各樣的形容詞。再注意下觀察順序,從上到下,從遠到近。當學生講出菊花、荷花、荷葉的時候,在黑板上板書荷、菊,讓他們說說圖上的菊花、荷花,來理解詩的第一句第二句。指導朗讀的時候請他們邊讀邊想象腦海裏出現的畫面。

學習第三句,這麼美麗的景色,你們喜歡嗎?喜歡的話就請你們好好地記住它吧!“一年好景君須記”。學習第四句時,問孩子們什麼黃了,什麼綠了。孩子們答案很多,不過基本都針對黃色,葉子黃了,荷葉枯黃了,橙子黃了!這麼多東西黃了,我們知道秋天已經到了!再問什麼綠了,學生的答案也千奇百怪,就是隻有個別學生答到橘子是綠的。在學生理解中橘子應該是黃的。針對這個問題又解釋了一翻。

再接下去就是朗讀,分組讀,聽範讀,男女生讀,配樂朗讀,背誦。利用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篇十二:國小二年級教學反思

《雲房子》是國小語文(國標本)二年級上冊的第22課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雨後天空的美麗景色:有云時,雲朵千姿百態逗人喜愛;有風時,雲朵散去,天空更顯潔淨豔麗。另外,天空還有小鳥的歡快飛動。課文以小鳥的活動爲線索,以小鳥的目光觀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兒童心態,體現了童話特點。而且想象豐富,語言富有童趣,是啓發學生想象,豐富語言積累的極佳範文。在教學中,我結合新課改的理念,注重朗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發展學生想象力、積累詞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一、以讀爲本,注重感悟

語文課上,琅琅書聲是最動聽的聲音。讀課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想象,在朗讀中發現問題,在通過反覆地讀中去分析、解決問題。古人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生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課文,在讀中弄清課文大意,力求讀得融會貫通,讓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其次,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激起學生讀的興趣,增強了學生讀的信心,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如繪聲繪色的範讀,自由朗讀,小組朗讀,男女生賽讀等。我引導學生不離課文,不離讀書,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求懂,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獲得閱讀能力,真正體現了讀中有“教”,寓“教”於讀的語文教學思路。如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讀描寫雲房子的句子,體會雲房子的美。

二、以學生爲主體,注重評價

語文閱讀課上我能以學生爲主體,注重生生間與師生間的交流,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各種各樣的語言訓練的環境,讓學生所學的語言得到運用。如在學完小鳥們造的雲房子後,我進行延伸:小鳥們還可以造出什麼樣的雲房子呢?瞧瞧,這裏有好多呢,也可以自己想造什麼就什麼,可是,要把它們說的可愛、漂亮點啊!用這樣的話說一說吧!(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雲房子圖片,出示句子:千姿百態的雲房子真美呀!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我將課文的“符號語言”內化爲“感於內而發於外”的現實語言,學生說的內容補充、增加了自己的感受,體現了許多遊離於字裏行間的言外之意。這樣的口語表達,能使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並使其中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教學中無論在朗讀還是練習說話上,我都注重評價,使學生在自評與互評中優點及不足。比如說課文中有這樣幾句:

①、一羣小鳥飛過來,它們說:哇,這麼多白雲!我們來造雲房子。

②、小鳥們開心極了,它們從這幢雲房子裏飛出來,又向那幢雲房子飛過去。

③、咦?雲房子變小了,雲房子不見了。雲房子哪兒去了啦?

這些句子集中體現了小鳥們的心情變化。要引領學生走進小鳥的情感世界,我沒有簡單地說:小鳥們多開心呀,讓我們開心地讀一讀。雲房子不見了,小鳥們多奇怪呀,讀一讀,讀出小鳥奇怪的心情。這樣的引導,會使學生讀書時的情感被規範和統一,學生的朗讀變得機械和蒼白無力。我充分尊重個性、張揚個性,爲學生托起個性化體驗的平臺。以上教學我這樣引導:讀一讀這一句,你覺得小鳥的心情怎樣?這一問,將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他們將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懷。所以孩子們體驗到小鳥的奇怪,小鳥的難受。課堂的情感色彩在孩子們個性化的朗讀中充滿生命活力。

三、遺憾之處:

其一,課文中有的像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橫着一句中的傻傻地一詞,突出表現了雲房子的可愛、有趣。我利用課件創設了情境,學生一看就知道這座雲房子是大冬瓜房子,我讓學生讀對這一句反覆朗讀,說出自己的感受。可是感覺學生對“傻傻地”一詞理解得不透,感悟不深,可能用動作再現雲房子“像冬瓜那樣傻傻地橫着”就較好。所以我想是否也應該讓學生對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所表達的不同意思品味一下呢?

其二,我發現在閱讀教學中,整堂課進行了講讀課文的教學之後,識字教學的時間就明顯不足。

本節課的識字、寫字顯得匆忙了些,兩個字(洗、淨)的學習只剩下五分鐘,學生練習書寫的時間不夠,怎樣有效地識記漢字呢?這是我在今後教學中要想法解決的問題。此外,本次教學我雖然也注意到朗讀面向全體學生,可是在回答問題時就沒有很好地照顧到下層學生,這一點也是我要注意的問題。

篇十三:國小二年級教學反思

《精彩的馬戲》是我們二年級的一篇選學課文。它是一篇看圖學文,講的是一場精彩的馬戲。共記敘了六個節目,其中,重點記敘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表演。全文圍繞“精彩”從兩方面進行了記敘:一方面是動物表演時的神態、動作,另一方面是觀衆觀看錶演時的反映。文章最後讚歎:“馬戲團的叔叔、阿姨真有辦法,能讓動物聽從他們的指揮”,說明了動物的精彩表演是馬戲團叔叔、阿姨訓練的結果。這篇課文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積累、發展學生語言的好教材。結合本學期我們二年級組教研活動的主題是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寫話訓練。

本課時的教學,我設定了如下學習目標:

1、會讀“瞅”、“圓溜溜”等詞,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理解各段中體現動物表演特點的詞句和觀衆看錶演反應的詞語體會小猴的可愛、頑皮使學生切實體會到這場馬戲的確十分精彩。

2、仿照課文第一段的寫法,說說“黑熊踩木球”。

3、能據課文中的寫法,任選一個節目寫一寫。顯然,本節課主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學會仿寫。

爲實現這一目標,我設計了層層鋪墊:精讀第一段,讓學生明白寫法;創設情境,仿說第二段,讓學生學會運用。這樣的處理,縮短了說和寫間的差距,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最後寫也就水道渠成了。具體我是這樣操作的:

一、播放馬戲,激趣導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播放馬戲渲染了氣氛,把學生的情感帶入了馬戲表演的環境中,激發了學習興趣,開拓了學生思維,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精讀“猴子爬竿”,歸納寫法。看了馬戲,學生紛紛說了自己的感受。此時,我又出示課文第二段,讓學生品讀馬戲的精彩。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摒棄繁鎖的分析,在不講讀的情況下,變着法兒激發學生反覆地朗讀課文。圍繞“你覺得這是隻怎樣的猴子?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課文描繪的內容,在讀中理解和感悟馬戲節目的精彩之處,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做到以讀代講,以讀激情,以問帶讀,以讀促思,展開想象,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通過一讀再讀,讓學生在讀中自悟,切實體會到這場馬戲十分精彩,並且在讀中培養語感,領悟作者在遣詞造句中用詞的講究,以及作者的寫法。最後,進行總結,板書要點。

篇十四:國小二年級教學反思

1、“專題識字”是低年級識字課的一個學習內容,因此,設計要充分發揮按“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優勢,引導學生嘗試自讀課文,自主識字,並能通過同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自主學習中,自我獲取知識,教師充當引導的角色,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閱讀中,在感悟中識字。在識字1的教學中,我注重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保持主動學習的狀態,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提高識字的效率和質量。

2、識字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綜合訓練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凸現識字教學的特點,採取多種學習形式,如:認字與閱讀相結合;認字與讀寫相結合;認字與詞語理解相結合;認字與字的音、形、義融爲一體等方法。在識字3的教學中,由於該識字是通過三字歌的語言形式來呈現的,讀起來節奏感較強,而且琅琅上口,學生讀起來特別有興致,抓住這一特點,我充分利用多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讀、齊讀、導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認字,讀中識字,課堂的識字效果顯着。在本識字的學習中,除了識字,學生還增長了有關民族方面的知識,同時也增強愛國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在這兩個識字的學習中,由於南方氣候的特殊性,學生對秋天缺乏親身感受,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因此學起來,有被動接受的感覺,只能通過圖片加以想像。再者,學生對黃河、長江、長城、珠峯缺乏認識,對識字2裏面的內容不甚理解。

4、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必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增加課外閱讀,擴大識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