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2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方案

一、指導思想

2022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方案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部署,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研,以賽促建、以賽促改”的總體思路,引導各地各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三全育人”體系,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引導各地各校切實推進國家教學標準落地,積極探索“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創新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導各地各校持續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持續提升學校在確保質量型擴招等新形勢下常態化改進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引導各地各校推進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團隊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踐行能力、專業教學能力、綜合育人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推動示範性教學,促進“能說會做”的“雙師型”教師成長。

二、組織部門

主辦:教務處

協辦:質控處、****團隊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作室

三、比賽要求

重點考察教學團隊(2-4人)針對某門課程中部分教學內容完成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達成評價目標、進行反思改進的能力。

1.教學內容。根據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要求,對接職業標準(規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目標,拓展教學內容深度和廣度,體現產業發展新趨勢、新業態、新模式,體現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結合專業特點,做好課程思政的系統設計,有機融入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等育人新要求,實現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實訓教學內容應體現真實工作任務、項目及工作流程、過程等。

2.教學設計。依據學校實際使用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針對參賽教學內容,進行學情分析,確定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針對不同生源分類施教、因材施教。合理運用平臺、技術、方法和資源等組織教育教學,進行考覈與評價,持續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專業技能課程鼓勵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模塊化課程,強化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實施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行動導向教學。中等職業學校應執行《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的要求。

3.教學實施。教學實施應注重實效性,突出教學重點難點的解決方法和策略,關注師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動,收集教師教、學生學的行爲信息,並根據反映出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合理選用國家規劃教材和優質精品教材,專業技能課程應積極引入典型生產案例,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及配套的信息化學習資源;實訓教學應運用虛擬仿真、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等信息技術手段,通過教師規範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學生基於任務(項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評價。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鼓勵依託線上平臺和軟件工具,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與學行爲分析。

5.教學反思。教學實施後應充分反思在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過程中形成的經驗與存在的不足,總結在課程思政、素養教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做到設計理念、教學實施與育人成效的有機統一。

四、比賽分組

比賽分組包括公共基礎課程組、專業技能課程一組、專業技能課程二組(比賽分組見表1)。

1.公共基礎課程組:參賽作品應爲公共基礎課程中不少於2學時完整的教學內容。

2.專業技能課程一組:參賽作品應爲專業核心課或專業技能方向課中不少於2學時完整的教學內容。

3.專業技能課程二組:參賽作品應爲專業核心課或專業技能方向課中不少於2學時完整的教學內容,且必須爲實訓教學內容。職業院校專業(類)頂崗實習標準中的實習項目工作任務也可參賽。

表1

分組

序號

比賽分組

專業大類(課程)組別

範圍

1

公共基礎課程組

思政歷史

思想政治、歷史公共基礎、心理健康課程

2

語文外語

語文、外語公共基礎課程

3

數理化

數學、物理、化學等公共基礎課程

4

其他

信息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等公共基礎課程

5

專業技能課程一、二組

電子信息

電子與信息大類專業

6

財經商貿

財經商貿大類專業

7

裝備製造

裝備製造大類專業

8

交運土建

交通運輸大類專業、土木建築大類專業、水利大類專業

9

醫藥農林

醫藥衛生大類專業、農林牧漁大類專業、輕工紡織大類專業、食品藥品與糧食大類專業

10

藝術旅遊

文化藝術大類專業、旅遊大類專業

11

教育體育

教育與體育大類專業

注:1.專業分類依據教育部發布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新舊專業銜接參照《中等職業教育新舊專業對照表》。

2.中職特殊教育學校及專業參加中國小特殊教育競賽組別。

3.按照《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教職成廳〔2019〕6號),中職學校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包括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數學、外語、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物理、化學。

五、比賽項目

比賽形式爲現場比賽。比賽項目包括課堂教學說課、無學生教學展示、答辯,參賽內容應充分體現立德樹人、學生主體、能力核心的教學理念,重視工匠精神、職業技能的培養以及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利於展示選手的教學技能、專業技能以及教學風采。

1.課堂教學說課。課堂教學說課項目包括課堂教學設計(不少於2學時)、說課課件、信息化教學資源、現場說課。說課主題由參賽選手根據專業性質、所授課程特點自定。

2.無學生教學展示。參賽團隊自選內容進行無學生教學展示(如,新知講解、示範操作、學習結果分析、課堂教學小結等),教學展示應符合無學生教學情境。

3.答辯。答辯內容範圍包括參賽作品所涉及的理念、策略、模式、目標、成效、創新點,以及學科、專業領域的素質、知識、技能等。

六、參賽人員

1.全體教齡滿1年在崗專任教師。

2.爲更好落實學校教師團隊梯隊建設,教學團隊結構合理,各參賽團隊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取得高級技師職業資格的教師不少於1人;專業技能課程團隊“雙師型”教師佔比50%以上。

3.各專業學部要求組織高級職稱、教學名師培養對象或取得高級技師職業資格的教師、骨幹教師、中級職稱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成員教師、青年教師參加本次教學比賽(人員安排見表2)。

表2

參賽人員

高級職稱、教學名師培養對象或高級技師職業資格

骨幹教師、中級職稱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成員教師

青年教師

(近5年入職)

數量(人)

≥2人

≥3人

≥2人

4.各學部根據教師實際情況,組織有關教師參加比賽,可以與專業學部進行組隊。

七、參賽作品及材料

教師選取某門課程在一個學期中符合要求不少於2學時的教學任務作爲參賽作品,完成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教學內容要符合教育部印發的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中的有關要求,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應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礎性、體現職業性、反映時代性;專業(技能)課程教學內容應對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教材的選用和使用必須遵照《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等文件規定和要求。鼓勵推薦落實公共基礎課程標準、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針對高職擴招生源特點創新教學模式、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且效果好的作品參賽。

參賽作品材料包括上課實際使用的教案、說課稿。另附參賽作品所依據的實際使用的課程標準(有關要求詳見附件3)。

八、賽事安排

(一)參賽報名

各參賽團隊填寫《參賽報名表》(附件1),各學部指定專人填寫《參賽彙總表》(附件2),附件1、附件2均以學部爲單位統一於2022年3月24日前發至****團隊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作室,發送至郵箱。

(二)參賽作品材料提交

2022年4月11日前,各參賽老師按要求完成參賽教案、課程標準、說課稿的提交工作,作品提交發送至郵箱。

(三)比賽活動安排

聯合學校教務處、質控處、****團隊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作室,將邀請省市各級專家、校內老師針對本次比賽安排相關培訓及賽前說明會(具體安排見表3)。

表3

時間

活動內容

參加人員

備註

3月7日

下午16:20

2022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啓動儀式

專業學部主任、教學副主任、參賽團隊、相關人員

因疫情等不確定因素活動內容及時間可能會有相應調整

3月23日

下午16:20

教學教案培訓

教學副主任、參賽團隊、相關人員

3月24日

各學部、參賽團隊截止提交參賽報名表

/

3月29日

下午15:30

現場教學說課、說課稿培訓

教學副主任、參賽團隊、相關人員

4月8日

下午

賽前說明會,參賽團隊抽取出場順序號

教學副主任、參賽團隊、相關人員

4月11日

參賽團隊截止提交參賽作品材料

/

4月12-13日

(全天)

參賽團隊熟悉賽場、調試設備

參賽團隊、相關人員

4月14-15日

參賽團隊現場比賽

評委、參賽團隊、相關人員、電視臺人員

(四)比賽程序

1.賽前準備

(1)參賽團隊於比賽前一天熟悉比賽現場,自帶電腦、教具等進行現場調試。

(2)比賽當天,參賽老師按抽籤順序進入備賽室。

(3)參賽團隊在備賽室可利用自帶電腦、小型教具與網絡資源(現場提供網絡服務)進行準備,限時30分鐘。

2.課堂教學說課與答辯

參賽團隊按時進入比賽室(現場提供網絡服務),通過自帶電腦連接教學一體機,調試說課課件、教具等,用時不超過2分鐘。

(1)課堂教學說課。參賽團隊根據參賽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說課,主要包括教學整體設計、教學實施過程、學生學習效果、反思改進措施,課堂教學說課用時不超過10分鐘。

(2)無學生教學展示。由參賽團隊的一名參賽教師自選內容進行無學生教學展示(如,新知講解、示範操作、學習結果分析、課堂教學小結等),無學生教學展示時間6—8分鐘,教學展示應符合無學生教學情境。期間安排換場準備,用時不超過3分鐘。

(3)答辯。評委針對教學教案、現場說課,集體討論提出2個問題,評委討論時參賽團隊迴避。參賽團隊針對屏幕呈現的問題,可以事先指定答題者,逐一回答並闡述個人觀點(可以展示佐證資料),答辯用時不超過5分鐘(含讀題審題),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評委可以追問。原則上未參與教學說課或教學展示的團隊成員,必須參與答題。

九、其他事宜

(一)比賽評分

現場比賽項目包括10分鐘課堂教學說課、6-8分鐘無學生教學展示和5分鐘答辯。課堂教學說課佔成績的50%,無學生教學展示佔成績的30%,答辯佔成績的20%,具體評分指標詳見附件4。

(二)教學資源

參賽團隊可選用大賽執委會免費提供的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職業院校企業生產實際教學案例庫等相關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設計和實際教學,相關資源可從比賽教學資源支持平臺(智慧職教、愛課程網)獲取,或登錄比賽官方網站有關鏈接。

附件1

2022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參賽報名表

參賽作品基本信息

學部

參賽團隊

參賽組別

£公共基礎課程組 £專業技能課程一組 £專業技能課程二組

專業名稱

專業代碼

課程名稱

參賽學時

作品名稱

(教學任務)

授課班級及人數

附件2

2022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參賽彙總表

學部:填表人:聯繫電話:

序號

參賽團隊(第一位爲聯繫人)

參賽組別

課程名稱

作品名稱(教學任務)

聯繫人電話

附件3

2022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

參賽作品材料有關要求

參賽教案、說課稿與課程標準均要求規範、簡明、完整、樸實,正文使用小四號字、單倍行距,禁用以裝飾爲目的的圖片或照片,以PDF格式提交,每個文件大小不超過100M。

(一)參賽教案

參賽團隊根據提交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選取該課程在一個學期中符合規定的不少於2學時的教學任務作爲參賽作品(作品名稱應爲課程標準中具體、明確的模塊、單元或任務),撰寫實際使用的教案。教案應包括授課信息、任務目標、學情分析、活動安排、課後反思等教學基本要素,要求設計合理、重點突出、前後銜接、規範完整、詳略得當,體現具體的教學內容、活動及安排(其內容佔主要篇幅),能夠有效指導教學活動的實施,課後對授課實效、存在不足、改進設想進行客觀深入反思。

(二)說課稿

說課稿根據課堂教學說課內容,應包括參賽作品的教學整體設計、教學實施過程、學生學習效果、反思改進措施等方面內容,字數不超過2500字(文末註明正文“中文字符統計數”),可用圖表加以佐證,插入的圖表應有針對性、有效性,尺寸合適、清晰可見,一般不超過12張。

(三)課程標準

參賽團隊上交參賽作品實際使用的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應依據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相關標準要求科學規範制定,明確課程性質與任務、課程目標與要求、課程結構與內容、學生考覈與評價、教學實施與保障、授課進程與安排等,並附某一班級授課計劃表(註明授課日期、學時)。

附件4

2022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評分指標

一、公共基礎課程組

評價

指標

評價要素

目標

學情

20

1.適應新時代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作品應符合教育部發布的公共基礎課程標準有關要求,緊扣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安排,強調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信息素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

2.教學目標表述明確、相互關聯,重點突出、可評可測。

3.客觀分析學生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學習特點、專業特性等,詳實反映學生整體與個體情況數據,準確預判教學難點及其掌握可能。

內容

策略

20

1.思政課程按照“八個相統一”要求紮實推進創優建設,其他課程注重落實課程思政要求;聯繫時代發展和社會生活,結合課程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融通專業技能課程和職業能力,培育創新意識。

2.教學內容有效支撐教學目標的實現,選擇科學嚴謹、容量適度,安排合理、銜接有序、結構清晰。

3.教材選用、使用符合《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等文件規定和要求,配套提供豐富、優質學習資源,教案完整、規範、簡明、真實。

4.教學過程系統優化,流程環節構思得當,技術應用預想合理,方法手段設計恰當,評價考覈科學有效。

實施

成效

30

1.體現先進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符合課內外教學實際。

2.按照教學設計實施教學,關注重點、難點的解決,能夠針對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突出學生中心,實行因材施教。

3.教學環境滿足需求,教學活動開展有序,教學互動深入有效,教學氣氛生動活潑。

4.關注教與學行爲採集,針對目標要求開展考覈與評價。

5.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資源、設施設備提高教學與管理成效。

教學

素養

15

1.充分展現新時代職業院校教師良好的師德師風、教學技能和信息素養,發揮教學團隊協作優勢;老中青傳幫帶效果顯著。

2.教師課堂教學態度認真、嚴謹規範、表述清晰、親和力強。

3.課堂教學說課客觀記載、真實反映、深刻反思教與學的成效與不足,提出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的改進設想。

4.現場比賽的課堂教學說課、教學展示和回答提問聚焦主題、科學準確、思路清晰、邏輯嚴謹、研究深入、手段得當、簡潔明瞭、表達流暢。

特色

創新

15

1.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培育正確的勞動觀念、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

2.能夠創新教學模式,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

3.能夠與時俱進地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較大借鑑和推廣價值。

二、專業技能課程組

評價

指標

評價要素

目標

學情

20

1.適應新時代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發布的專業教學標準、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頂崗實習標準等有關要求,涉及1+X證書制度試點的專業,還應對接有關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緊扣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強調培育學生學習能力、信息素養、職業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

2.教學目標表述明確、相互關聯,重點突出、可評可測。

3.客觀分析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基礎、認知和實踐能力、學習特點等,詳實反映學生整體與個體情況數據,準確預判教學難點及其掌握可能。

內容

策略

20

1.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及時反映相關領域產業升級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結合課程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開展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針對基於職業工作過程建設模塊化課程的需求,優化教學內容。

2.教學內容有效支撐教學目標的實現,選擇科學嚴謹、容量適度,安排合理、銜接有序、結構清晰。實訓教學內容源於真實工作任務、項目或工作流程、過程等。

3.教材選用符合《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等文件規定和要求,探索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並配套信息化資源,引入典型生產案例。教案完整、規範、簡明、真實。

4.根據項目式、案例式等教學需要,教學過程系統優化,流程環節構思得當,技術應用預想合理,方法手段設計恰當,評價考覈考慮周全。

實施

成效

30

1.體現先進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符合課內外教學實際,落實德技並修、工學結合。

2.按照教學設計實施教學,關注技術技能教學重點、難點的解決,能夠針對學習和實踐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突出學生中心,強調知行合一,實行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生源特點,體現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

3.教學環境滿足需求,教學活動安全有序,教學互動深入有效,教學氣氛生動活潑。

4.關注教與學行爲採集,針對目標要求開展教學與實踐的考覈與評價。

5.合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仿真、增強現實、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以及教學資源、設施設備改造傳統教學與實踐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教學

素養

15

1.充分展現新時代職業院校教師良好的師德師風、教學技能、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發揮教學團隊協作優勢;老中青傳幫帶效果顯著。

2.課堂教學態度認真、嚴謹規範、表述清晰、親和力強。

3.實訓教學講解和操作配合恰當,規範嫺熟、示範有效,符合職業崗位要求,展現良好“雙師”素養。

4.課堂教學說課客觀記載、真實反映、深刻反思理論、實踐教與學的成效與不足,提出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的改進設想。

5.現場比賽的課堂教學說課、教學展示和回答提問聚焦主題、科學準確、思路清晰、邏輯嚴謹、研究深入、手段得當、簡潔明瞭、表達流暢。

特色

創新

15

1.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培育正確的勞動觀念、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

2.能夠創新教學與實訓模式,給學生深刻的學習與實踐體驗。

3.能夠與時俱進地更新專業知識、積累實踐技能、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較大借鑑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