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峨眉山月歌講解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板書設計精品多篇

峨眉山月歌講解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板書設計精品多篇

峨眉山月歌講解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板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峨眉山月歌》詩句的意思。3.感悟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思念故鄉、親友的情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背誦詩文。

難點:理解詩句,整體感悟詩歌情境。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閱讀 整體把握 1.出示《靜夜思》插圖幻燈片。

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麼?聯想到了哪首古詩?在這首詩裏你認爲哪個字寫得最好?

2.過渡引入: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習一首寄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詩。(板書:《峨眉山月歌》 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讀,要求正確。4.師範讀。

5.正音、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6.檢查朗讀,指名讀;比較讀。(注意糾正,評價)

二、重點突破 語意兼得

1.解詩題

(1)整體感知古詩。○1爲何寫“峨眉山月”?

○2比較《靜夜思》、《峨眉山月歌》的異同之處。

大家剛纔背誦了《靜夜思》,也多次朗讀了《峨眉山月歌》,這兩首詩有一些相似之處,找一找在哪裏?(板書:思,月)兩首詩中都有一個“思”字,而且詩人都是借月亮表達了一種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靜夜思》裏,詩人借月亮抒發感情,他是在哪裏看的月亮?(牀前)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那麼這首《峨眉山月歌》裏,詩人還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嗎?

請大家再讀這首古詩,找出表示位置變化的字詞。入 流 發 向 下(結合詩句,解釋這些詞的意思)○3詩人的位置是變化的,那麼詩中提到了哪些地點呢?自讀詩文,結合課文下的註釋,用筆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點的詞:峨眉平羌 清溪 三峽 渝州 2.明詩意

(1)交流自學情況。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3.悟詩情(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擡頭看到了什麼,低頭看到了什麼?這時他會怎麼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麼樣的?

(3)藉助課本中的插圖,師配樂訴說: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偉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輪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樣,陪着我隨着江水流動。我乘着小船,從清溪出發,往三峽的方向駛去。但是在順流而下到渝州的時候,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着,讓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鄉和親友。看到了這樣的景色,體會這樣的心情,詩人是用什麼語調吟出這樣的一首詩的呢?

分角色讀、齊讀。

三、積累拓展 讀寫訓練 1.看插圖試背。2.指名背誦。3.齊背,注意節奏。4.課外拓展

詩仙李白是一個非常喜歡月亮的人,他的詩中經常會有月亮出現,用月亮表達不同的感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它所抒發的感情和本詩一樣嗎?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藉助工具書自學,瞭解詩歌的大意,背誦。

嶧城區底閣鎮運埠屯國小 王啓利

峨眉山月歌講解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板書設計 篇二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插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在學前就會背許多首古詩,上學後,我們又學習了一些,誰願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介紹作者

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願意介紹一下?(指名介紹李白)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屍”。

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5、簡介“峨眉山”。

6、學生根據註釋自學,試着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連夜出發。

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着,只好懷着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8、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擡頭看到了什麼,低頭看到了什麼?這時他會怎麼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麼樣的?

(3)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10、練習背誦。

三、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默寫《峨眉山月歌》。

3、完成書後第四題的第1小題。

4、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後向同學推薦。

峨眉山月歌講解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板書設計 篇三

峨眉山月歌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詞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準備:

1、cai

2、本詩的朗讀錄音,配合簡易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1、教師引入: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哪些和月亮有關的古詩呀!誰能背給同學們聽聽?(學習複習以前的學過的與月亮有關的古詩:《靜夜思》《古朗月行》《竹裏館》《望洞庭》《宿建德江》等,主要是讓學生回顧一下以前學過的古詩,引起學生學習這首詩的興趣。

2、唐代的偉大詩人李白非常喜歡月亮,我們以前學過的《靜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寫的,他還寫了許多和月亮有關的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另外一首詩《峨眉山月歌》。讀完題目後,問:你知道了什麼?你們知道峨眉山在哪兒?(峨眉山是李白故鄉最有名的大山,也是四川著名的旅遊勝地,這首詩是李白年輕時初次離開四川所做。

3、教師板書課題,指導學生讀題。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悟。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讀順。生:自讀(教師巡視)

師:請同座同學互讀古詩,互相檢查字音讀得是否正確,讀錯字音互相糾正。生:互相檢查。

師:這幾個字大家都會讀嗎?誰來讀:指名

1、檢查字

2、檢查詩

三、自主探究,讀中感悟

1、大家結合起來插圖、註釋再讀古詩,教師提問:想想你瞭解到了什麼?

2、學生讀完後,說說從詩中瞭解到了什麼。

同學們很會學習,知道利用插圖和課後註釋來幫助自己理解詩意,這就是學習古詩的方法。(出示古詩)

在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裏,詩人乘着小船,順流而下。月亮倒映在江水之中,船在行,月亮也跟着行。他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駛去。第一次遠離故土,難免戀戀不捨,可他心懷偉大事業大抱負,毅然決然地順江駛向渝州。

三、讀中悟情境之美。

1、爲了更好地體會詩人的內心情感,我們再來逐字逐句體會詩的意境。大家一邊自由讀第一句,一邊腦海裏浮現出畫面。

你們腦海中出現的是這樣的一幅畫嗎?

2、①和半輪

②江水流

3、半輪秋月掛在空中,陪伴作者順流而下,這是多麼優美的意境啊!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評:月亮走,我也走,我順流而下,纔看到了影入江水流的妙景啊!

多美的月色啊!

四周一片寂靜,只能聽到江水的嘩嘩聲。

4、齊讀,過渡語?詩人順江而下,他從哪兒出發,又到哪兒去呢?是懷着什麼樣的心情呢?

5、指名讀第三名 着重交流:思君不見

教師可問學生:詩人在這裏思念誰呢?

預設:如有學生說李白在思念親朋好友,教師可追問:這跟月亮有什麼關係呢?(如果學生仍不能理解,教師可舉一些李白把月亮當作好朋友的詩句引導學生理解,李白曾經寫過這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裏的月亮詩人就把他當作了故鄉的親人、朋支。透過這月亮,詩人看到了故鄉的一草一木,一切一切。這怎麼不讓他依依不捨呢?

多麼有意境的秋夜遠行圖啊!不僅寫出月映清江的景色之美,還表達了作者對故鄉難捨之情啊!

a.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詩。b. 指名朗讀這句詩,學生評讀。

c. 學生自由誦讀這句詩,注意體會李白愉快的心情。

四、品讀古詩,感悟詩歌的意境

1、學生自由讀整首詩。

2、配樂再來指名讀。

3、播放音樂,學生閉上眼睛感受詩歌的意境。

是啊,李白即將離開家鄉遠行了,此時,他看到家鄉的山、家鄉的水,特別是家鄉的月是多麼親切和留戀啊!他多麼想和它們常常做伴呀,他要把這些家鄉的美景一一帶走。他馬上就要離川遠行,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了,他的內心豪情萬丈!讓我們懷着依依惜別心情,一起誦讀這首詩。

4、播放音樂,學生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

5、讀着讀着,詩的語言活了吧,來,趕緊把它背下來吧!

六、小結

中國古代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其中唐代詩歌創造了我國文學史上的高峯。古代詩人創作了大量的優美詩歌,流傳至今,我們爲能夠生在這樣詩的國度而自豪。古代詩人很喜歡把月亮寫入詩中,他們把月亮當作朋友親人來歌頌,你們課後可多找一找,看看能找到多少寫月亮的詩歌,讀一讀吧。

【板書設計】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青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講解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板書設計 篇四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重點)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峨眉山月歌》詩句的意思。(重點)3.感悟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思念故鄉、親友的情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難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靜夜思》插圖幻燈片。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麼?聯想到了哪首古詩?在這首詩裏你認爲哪個字寫得最好?

2.過渡引入: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習一首寄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詩。(板書:《峨眉山月歌》 李白)

二、自主閱讀 整體把握

1、作者及作品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爲權貴所容,使他對腐敗社會加深了認識,寫下了許多抨擊帝王權貴荒淫奢侈和控訴現實政治黑暗的詩篇。

詩仙李白從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離開四川之後,便浪跡天涯,四海爲家了,直到他六十二歲時,在安徽長江邊的採石磯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跡,所到之處,留下了不勝枚舉的動人華章。這首詩是李白年輕時離開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寫月詩。這首詩寫於他出蜀遠遊,向三峽進發的途中,他懷着“遍謁(yè)諸侯,海縣清一”的政治抱負和生活理想,揚帆東下,辭親遠遊。然而這個青少年生活過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躊躇滿志的胸中縈繞着留戀的情緒。

2、正音、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三、合作與交流

(一).解詩題

1、爲何寫“峨眉山月”?比較《靜夜思》、《峨眉山月歌》的異同之處。大家剛纔背誦了《靜夜思》,也多次朗讀了《峨眉山月歌》,這兩首詩有一些相似之處,找一找在哪裏?(板書:思,月)兩首詩中都有一個“思”字,而且詩人都是借月亮表達了一種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靜夜思》裏,詩人借月亮抒發感情,他是在哪裏看的月亮?(牀前)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那麼這首《峨眉山月歌》裏,詩人還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嗎?

請大家再讀這首古詩,找出表示位置變化的字詞。

入 流 發 向 下(結合詩句,解釋這些詞的意思)○3詩人的位置是變化的,那麼詩中提到了哪些地點呢?自讀詩文,結合課文下的註釋,用筆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點的詞:峨眉平羌 清溪 三峽 渝州

(二).明詩意

(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擡頭看到了什麼,低頭看到了什麼?這時他會怎麼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麼樣的?

(3)藉助課本中的插圖,師配樂訴說: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偉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輪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樣,陪着我隨着江水流動。我乘着小船,從清溪出發,往三峽的方向駛去。但是在順流而下到渝州的時候,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着,讓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鄉和親友。看到了這樣的景色,體會這樣的心情,詩人是用什麼語調吟出這樣的一首詩的呢?

分角色讀、齊讀。

(三).悟詩情

1、《峨眉山月歌》借哪兩個景色寫盡對故鄉故人的眷戀的?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詩人借“ 月半輪”和“江水流”兩個意象來傳送眷戀之情,這樣寓情於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詩歌意境清朗秀美,風致自然天成,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寫盡對故鄉故人的眷戀。

2、這首詩連用五個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 有何作用?

這樣精巧的點出行程,既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豪邁,也有思鄉的情懷。

四、積累拓展

詩仙李白是一個非常喜歡月亮的人,他的詩中經常會有月亮出現,用月亮表達不同的感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它所抒發的感情和本詩一樣嗎?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藉助工具書自學,瞭解詩歌的大意,背誦。

五、作業佈置

1.看插圖試背,達到默寫。

2、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3、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現的畫面。答: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明月懸掛山間,有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着江水前行。

4、說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寫出了峨眉山月怎樣的一種動中之景?)

答:“入”和“流”兩個動詞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

5、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了作者的依依惜別和對故鄉(友人)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講解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板書設計 篇五

《峨眉山月歌》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生字,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學習藉助圖畫和註釋理解古詩大意。

2、過程與方法:通過三個層次(第一步讀準、讀通,第二步讀懂字詞句,第三步思考讀、體會讀)的朗讀,達到理解詩文大意然後背誦的目的。

3、情感與態度:感悟詩的情境,體會作者思念故鄉、親友的情感。重點難點:

重點:背誦詩文。

難點:理解詩句,整體感悟詩歌情境。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溫習舊知,導入新課

通過複習學過的詩歌,引出本詩。

師: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許多古詩中都會有景色的描寫,詩人寄情於景,借景抒情。老師這裏有一幅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幻燈片)在這幅畫中你都看到了什麼?(李白、月亮、牀······)

師:看到這些景物,可以讓我們想到哪一首學習過的唐詩呢?(《靜夜思》)師: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來背一背吧!(集體背誦)師:在這首詩裏你認爲哪個字寫得最好?(思)爲什麼呢?(“思”字點明瞭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思念故鄉)他是借什麼來表達的這種感情呢?(月亮)

師: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習一首李白的與月亮有關的詩。(板書:峨眉山月歌)二.層層深入,學習新課

1、自讀詩文,讀準,讀通。

師:大家齊讀詩的題目。想一想,在這首詩中,詩人會描寫什麼景色呢?(重點抓住“月”)請大家大聲地朗讀這首詩,要看準字音,字型,讀通詩句。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該怎麼辦呢?(看課下的註釋,問老師,問同桌······),讀三遍到五遍。

老師巡視,糾正要求認識的字詞。

檢查朗讀,點人讀。(注意糾正,評價)【多讀】

認識生字,字音,寫法

師:大家讀得都非常好,老師也想讀一讀。(範讀)

師:男同學和女同學分開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的聲音最響亮,字音最準確。(男生女生比較讀)

師:我們分小組再讀一讀,看哪一組的聲音最整齊。

2、再讀課文,讀懂詩句。①整體感悟古詩。

師:詩人小時候隨着他的父親搬家到了四川,直到他二十五歲的時候才離開那裏。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年輕時的李白剛離開四川時的作品。

師:大家剛纔背誦了《靜夜思》,也多次朗讀了《峨眉山月歌》,這兩首詩有一些相似之處,大家看大屏幕,找一找在哪裏?(思,月)(板書)兩首詩中都有一個“思”字,而且詩人都是借月亮表達了一種感情。

師:這兩首詩雖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靜夜思》裏,詩人借月亮抒發感情,他是在哪裏看的月亮?(牀前)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那麼這首《峨眉山月歌》裏,詩人還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嗎?(不是)這首詩中,詩人的位置是變化的,並不是只在一個地方。請大家再讀這首古詩,找出表示位置變化的字詞。

入 流 發 向 下(結合詩句,解釋這些詞的意思)

師:詩人的位置是變化的,那麼詩中提到了哪些地點呢?自讀詩文,結合課文下的註釋,用筆圈出你找到的地方。找完的同學舉手示意。

找出地點的詞:峨眉平羌 清溪 三峽 渝州 ②逐句理解古詩,解決難理解的字詞。

師:詩人經過了這麼多的地方,那他看到了什麼景色呢?我們來繼續欣賞。

師:齊讀第一行詩,想一想詩人在這一句中寫的是什麼?(月,峨眉山月)它是什麼樣的呢?(半輪)在這裏“秋”是在什麼意思呢?(秋季)誰能試着解釋一下這一句嗎?

師:第一行詩,詩人寫出了一副青山吐月的美景,第二行寫的什麼什麼呢?齊讀第二行詩,看一看詩人在這一句裏寫的是什麼。(影——指月影。流——流動,詩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這裏的月亮是有感情的,月影倒映在江水中,像一個好朋友一樣,陪伴着詩人。如果站住不動觀察水中的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巋然不動的。只有觀者順流而下,纔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不理解“影”的再讀一整句詩)這一句詩人寫的是水中的月亮,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句詩的意思呢?

師:前兩句都在寫景,一行寫山月,一行寫水中的倒影,第三行要告訴我們什麼呢?齊讀第三行詩,讀完之後找同學試着翻譯一下。

師:詩人晚上出發,看到了這些景色會有什麼心情呢?再讀第四行詩,想一想詩人是在思念什麼呢?(“君”)君有哪些意思呢?(先生,朋友······)在這裏,君是指什麼呢?(月亮)(不理解“君”的再讀第一句)對,但是這裏的君如果只是指月亮,那這一句爲什麼不用“思月不見”呢?(這裏的月亮是一種寄託,詩人借月亮寄託了對故鄉,對親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月亮時而被兩岸的高山擋着,使詩人更增添了對親友的思念)試着說一說詩句的意思。(在順流而下到渝州的時候,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着,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鄉親友。)

⒊再整體感悟古詩

師:請大家通讀全詩,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看能不能把它串起來。(點人說)師:大家說得都非常好,老師根據大家的理解,整理出了這首詩的意思,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看幻燈片)請大家齊聲讀一讀。

師:我們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詩人的思念之情,那麼,你能不能讀出詩人的這種心情呢?(多點人讀,自己讀,再找人讀,齊讀)

師:現在,藉助課本中的插圖,假設我們自己是詩人,在這樣的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偉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輪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樣,陪着我隨着江水流動。我乘着小船,從清溪出發,往三峽的方向駛去。但是在順流而下到渝州的時候,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着,讓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鄉和親友。看到了這樣的景色,體會這樣的心情,詩人是用什麼語調吟出這樣的一首詩的呢?

師:找幾位同學分別來讀一下,看一看哪一位更有感情,讀的更好。(角色讀)

師:大家一起試着讀一下!(齊讀)

三、鞏固加深,理解背誦。

師:大家讀的都非常好,對作者的心情也都有自己的體會。現在,有沒有哪位同學,可以看圖片背誦一下這首詩呢?(出示插圖,引導學生背誦。)全班一起看圖背誦一下。

師:大家背的不錯,再讀一遍,然後我們一起看着這些地點,再背一背。

師:找幾位同學有感情的讀一讀,我們再試着看着這些表示位置變化的詞背一下。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自己的心裏默背一下。

師:再齊讀詩文,剛纔哪裏背得不熟的地方,重點記憶一下,看一看哪一位同學能最先熟練的記憶。

(集體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看一下書本。會背的同學請舉手,點人背。)

四、課外拓展

師:詩人李白是一個非常喜歡月亮的人,他的詩中經常會有月亮出現,用月亮表達不同的感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它所抒發的感情和本詩一樣嗎?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