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文化運動教案部編版精品多篇

新文化運動教案部編版精品多篇

《新文化運動》教案設計 篇一

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瞭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1、知識與能力:知道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新青年》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提倡民主和科學、文學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等基礎知識。

歸納整理: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誌、代表人物、主要內容、主要陣地、地位作用等。

2、過程與方法:閱讀教材內容涉及的新文化運動時期出現的文學作品,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客觀地評價新文化運動,學習正確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新文化運動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弘揚民主與科學,反對傳統腐朽的思想、意識和觀念,促使人們積極地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樹立起民主、科學的意識和信念。

要點:新文化運動

重點: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貢獻、主要內容以及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難點: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評價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

複習上一課時重點知識。

出示:袁世凱身着古裝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圖片。思考:民國初建,身爲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爲什麼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樣子,忙於祭孔祀天?補充介紹袁世凱竊取臨時大總統後迫不及待地從“臨時”到“正式”到“終身”總統的簡要過程,繼而倒行逆施、企圖圓皇帝美夢的歷史事實。說明袁世凱爲維護專制統治,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逆流。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背景

封建復古思潮氾濫。(袁世凱賣國媚敵,復辟帝制;北洋軍閥分裂與混戰,使先進的知識分子認爲這是因爲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缺乏民主與科學的覺悟。)

2、開始的標誌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爲《新青年》),標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3、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

4、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青年》

5、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或口號):

民主(democracy“德先生”)和科學(science“賽先生”)。其實質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領域中的繼續。

6、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1)前期:①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與迷信;

②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③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鬥爭鋒芒直指封建正統思想——孔孟之道)

(2)後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迅速傳播。

7、文學革命

(1)興起的標誌:1917年初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髮表《文學革命論》,掀起了文學革命,主張用本站代替文言文。

(2)主要作品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魯迅《狂人日記》(第一篇白話小說)

8、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開闢了人類歷史新紀元。

李大釗是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歌頌俄國十月革命。1919年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這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論著。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爲中國革命提供了嶄新的思想理論武器,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轉變爲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也爲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好了思想理論的準備。

9、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

①性質上,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運動。

②它高舉民主與科學大旗,引導人民同封建專制與封建思想展開徹底的鬥爭,打破了傳統的。精神枷鎖,促使人們更加積極地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開啓了思想解放的閘門。

③十月革命後,新文化運動有了新發展: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轉向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④但新文化運動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帶來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新文化運動》教案設計 篇二

(一)課標要求:

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簡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實,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主要陣地、代表人物、旗幟、活動基地。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究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傳播的歷史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圍繞“思想解放、探索救國”這一主題,通過“新舊碰撞風雲起”、“破舊與立新鑄國魂”、“十月驚雷現曙光”三個環節,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內容和影響。 (2)引導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解讀得出結論,做到論從史出,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設計一些問題交給學生討論,讓學生在探究、交流、討論中形成認識,學會合作學習,並能以此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民主與科學的內涵和意義的學習與探究,使學生認識民主與科學、馬克思主義的的傳播對於改造中國的積極影響,並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作爲中國未來存在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民主和科學的追求,也是個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確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要體現,以此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同時通過新文化運動中先進中國人爲救國而勇於探索的史實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爲中華民族復興而勇於擔當努力學習的理想。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重點: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本課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學,力爭論從史出;創設情景,巧妙設問、引導和點撥。

2、學法:自主學習、探究和合作學習相結合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打出幻燈片:本課標題《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播放歌曲《最美的歌獻給你》的旋律。

【設計意圖】渲染氣氛,提前調動學生的情緒,爲新課講授做鋪墊。

(一)導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來回顧一下近代以來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探索救國的腳步,然後播放幻燈片,說明辛亥革命後,思想解放依然繼續,探索救國還在前行。

展示課題:《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激昂的旋律、熟悉的圖片、激情的語言進行課堂導入,可以渲染氣氛,引出本課的主題,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究的強烈願望。 (二)新課講授:

教師:有人這樣說:“新文化運動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是這樣的嗎?我們通過第一個篇章“新舊碰撞風雲起”來找到答案

一、“新舊碰撞風雲起”——看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教師:請同學閱讀教材第一段,結合大屏幕上的圖片概括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發生的新變化。 學生:……

教師:這些新變化是否意味着中國就能實現富強嗎?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從中概括民國初年中國的社會的政治思想逆流。

學生:……

教師:從視頻中可以看出,“作爲共和國大總統的袁世凱,卻也大搞帝制復辟和尊孔復古”,這種倒行逆施,資產階級會答應嗎,他們又會如何的選擇呢,於是在新與舊的碰撞中一場風雲席捲而來,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

教師:我們先走進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來明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概況,同學們自主學習課本72頁第二段明確大屏幕上的表格

教師:介紹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一所激情四射的學校,一羣激情飛揚的人物,感悟他們如此年輕卻已經站在時代的前沿,敢於擔當。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教材和觀看視頻,讓學生在比較中,更直觀、生動地瞭解辛亥革命後的新舊思想的碰撞和嚴酷的社會現實,從而理解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通過介紹新青年雜誌、北京大學和新文化運動的鬥士來明確新文化運動的陣地、基地和青年敢於擔當的精神。 二、破舊與立新樹國魂——看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作用

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教材73頁,從宏觀上把握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學生活動後,展示幻燈片“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我們從不同的視角來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涵

1、國家的角度:共和之殤

教師:共和政體名存實亡,主要是什麼思想未清除?那新文化運動人士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材料一“國人等欲脫矇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即民主)並重。”——《敬告青年》

材料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

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新青年》

新文化運動教案部編版 篇三

新文化運動教案 川教版

作者:admin 資源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課標要求】

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瞭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標誌、主要代表人物,簡述新文化運動的發展過程和主要內容。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思想文化是當時政治經濟狀況的反映,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又對政治、經濟發揮反作用;通過對新文化運動主要內容的分析和探討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創新學習的初步能力;收集並閱讀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從作品中深化對新文化運動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和閱讀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歷程,使學生學習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爲拯救國家、改造社會而不斷追求真理的奮鬥精神,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從新文化運動時期飽含激情的作品中,體會一種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認識人生的意義總是將個人的價值融於社會價值之中。

【重點難點】

一、重點: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二、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

【授課類型】 新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前指導學生通過書籍、網絡等查閱有關資料,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案,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導學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法、談話法、圖示法等多法結合。

【教具(媒體)】 計算機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學生觀看《袁世凱攫取辛亥革命勝利成果》和《袁世凱復闢帝制》等資料,指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並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革命的勝利果被袁世凱所攫取。爲了根除封建思想,在思想領域進行反封建運動成爲了歷史的必然。

(課件出示課題)第8課 新文化運動

學習新課:

(課件出示)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設問:

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2、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是什麼?代表人物有哪一些?

3、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在哪裏?

(師生自主學習,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教材第43—44頁,找出答案,對於學生無法得出答案的問題師生進行共同探究,得出結論)

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

(引導學生歸納)(1)政治上,北洋軍閥實行獨裁專制統治

(2)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3)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復古逆流(直接原因)

(指導學生掌握分析歷史背景的方法,一般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進行歸納,指出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的尊孔復古逆流雖是其直接原因,而政治、經濟領域的原因則是其深層次的原因,並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認識事物要全面。對於政治、經濟上的原因,教師可做簡單敘述補充,而思想領域的原因的認識的時候,可出示《袁世凱穿起祭祀服在天壇祭天》圖,認識其實質和目的實質並非是真的尊孔復古,吸收儒家文化的精髓,而是藉此恢復封建倫理道德和綱常,爲其復辟帝制進行大造輿論)

2、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標誌、代表人物、主要陣地

在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出示圖片《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陳獨秀》、《蔡元培》、《魯迅》、《胡適》、《新青年雜誌》等圖片,並出示板書:

時間:1915年9月

標誌: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

主要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以上內容,儘量由學生歸納總結,在歸納代表人物的時候,運用圖片出示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的圖片,逐一進行介紹,並說明,在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後,採取兼收幷蓄的方針,邀請了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到北大任教,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齊集北大,而他們的新思想又主要通過《新青年》雜誌進行發表,所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成爲了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過渡)那麼,新文化運動又是通過何種方式何種內容來衝破封建思想的束縛,啓迪國民的呢?

(課件展示第二版塊)

二、新文化運動前期的主要內容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教材,找出答案,教師逐一進行講解,認識其內容其實就是“三提倡三反對”)

1、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出示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材料

西洋人因爲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爲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設問:“德先生”和“賽先生”指什麼?爲什麼陳獨秀認爲只有這兩位先生纔可以救治中國的一切一切的黑暗?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出)

“德先生”(democracy)指的是民主,即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用以反對封建專制;“賽先生”(science)指科學,包含自然科學和西方的社會科學理論,以及對事物看法的科學態度。

由於當時尊孔復古的思想很嚴重,反對借孔孟之道恢復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成爲新文化運動的突出問題,而反對迷信只能藉助科學,同時,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制度來批判在當時還在中國佔統治地位的封建思想,不但新鮮,而且對科學在中國的發展起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中國的廣大青年和知識分子追求民主獻身科學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民主”和“科學”成爲了新文化運動前期的兩大口號和主要內容,成爲了新文化運動“新”的特點,從而爲啓發國民衝破封建思想的束縛起了重大作用。

(過渡)新文化運動不僅是一場思想上的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文學革命。

2、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課件出示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部分內容:

吾以爲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爛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

引導學生認識到,胡適所提出的文學改良的主張,其實質就是從文學形式和內容上同時進行改良,用本站代替文言文,於是,本站在全國推廣起來,其中,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和胡適的白話詩成爲了其中的典範。在《狂人日記》中,魯迅用辛辣的筆調,外科手術般的手法對封建道德進行了猛烈的批判,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吃人的歷史,號召人民起來進行革命,推翻那吃人的舊社會。

(在此基礎上,出示胡適的新詩《老鴉》,學生集體朗讀)

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頂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歡喜!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裏飛去飛回,整日裏又寒又飢。

我不能帶着鞘兒,翁翁央央提人家飛。

也不能系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

引導學生體會舊體詩和新詩的區別,認識文學是思想的載體,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認識提倡新文學的本質是推動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進一步傳播。

(過渡)在中國新文化運動蓬勃發展的時候,俄國爆發了著名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帶來了民族解放和復興的希望,新文化運動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課件展示第三版塊)

三、新文化運動的新階段

設問:

1、在十月革命後,新文化運動的特點和內容有什麼變化?

2、最早在中國舉起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大旗的人物是誰?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出:

十月革命後,新文化運動的新內容就是宣傳十月革命和宣傳馬克思主義,而在中國首先舉起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大旗的人物就是李大釗。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兩篇文章:《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熱情地歡呼:“試看將來的環球,必將是赤旗的世界!”同時,在1918年,李大釗、陳獨秀等創辦了《每週評論》雜誌,積極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後,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爲了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鄧中夏、周恩來等一批先進青年紛紛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先後成爲了馬克思主義者。

(過渡)新文化運動從前期宣傳民主和科學,再到後期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什麼樣的意義和影響呢?

(課件展示第四版塊)

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引導學生從前期內容的三提倡三反對到後期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進行分組討論,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指出)

中國的近代化過程共分爲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習西方的器物制度,以地主階級掀起的洋務運動爲代表,主張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成爲了近代化的開端;第二階段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以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的戊戌變法和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爲代表,對宣傳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起了思想啓蒙作用,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過程;而新文化運動則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對中國傳統的文化和思想進行了反思、批判和宣戰,高揚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對人們的思想進行了一場大洗禮,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知識青年的覺醒,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也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上的準備。

進一步設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新文化運動代表了一種什麼精神?(探索精神、以天下興亡爲己任的精神、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等等)

【鞏固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本課的基本知識結構,並用歌訣進行記憶:

新舊思潮起衝突,《青年雜誌》運動搞。民主科學搖大旗,陳李胡魯做代表。十月革命送曙光,馬克思主義響中國。新文化運動載史冊,人們思想大解放。

【達標訓練】

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是()

a、《青年雜誌》的創辦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

c、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 d、魯迅發表《狂人日記》

2、五四運動後,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宣傳()

a、民主和科學 b、救亡圖存

c、自強求富 d、馬克思主義

3、問答: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是什麼?代表人物有哪一些?主要陣地在哪裏?主要內容是什麼?後期內容有什麼變化?對中國近代化最大的影響是什麼?你認爲新文化精神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作爲當代的中學生,你將怎樣繼承和發揚新文化運動的精神

新文化運動教案部編版 篇四

導入

採用談話法導入

作爲高中生,大家一定有自己的大學聯考夢。你們理想的大學是什麼?(生回答後)你們對北大瞭解多少?知道北大的校訓嗎?

北大以及北大校訓中的民主、科學與我們今天要學的歷史事件有密切關係。現在就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100年前,去了解那時的青年知識分子爲了救國救民而進行的新文化運動。

新課講授

問:1915年6月,陳獨秀從日本回到上海,當時的中國呈現的是什麼樣的景象?

一、時事所逼:《新青年》的創辦

1、背景(1)、經濟

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發展資本主義。但是,(2)政治

辛亥革命後,雖建立中華民國,頒佈《臨時約法》,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竊取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破壞民主法治,妄圖復辟帝制。可謂“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換得徦共和”。日本趁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忙於一戰,加緊侵略中國,袁世凱簽訂

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3.)思想上

爲了給復辟帝制大造思想輿論,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普通老百姓感受不到革命帶來的好處,更傾向於懷念浩蕩的皇恩;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雖然沒有換來民主共和在中國的實現,卻使民主共和思想在知識分子中產生強烈的影響。愛國知識分子對現狀不滿,問:面對當時的狀況,你認爲他們怎麼做才能改變現狀,讓中國走上民主共和的道路?(學生回答後,師:我們看看陳獨秀是如何思考的?)

2010江蘇8 “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於政治,自覺其居於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爲唯一根本之條件。”這反映陳獨秀提倡新文化運動的根本出發點是 a 傳播西方進化論與人性思想

b.打擊袁世凱尊孔復古行徑 c.抨擊立憲道路號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喚醒民衆覺悟 陳獨秀認爲要實現共和,必須先要進行思想革命。“非先將國民腦子裏所有反共和的舊思想,洗刷乾淨不可。”

陳獨秀從日本回到上海,經過3個月的忙碌,9月15日,《青年雜誌》問世了,就是這份雜誌拉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展示

《青年雜誌》創刊號

雜誌封面簡介

2、興起、發展

外文“la jeunesse”爲法文單詞,意思是青年。在陳獨秀看來,中國的辛亥革命之所以失敗,就在於中國缺乏像西歐那樣從文藝復興到啓

蒙運動的思想革命。沒有,就要補上,不補上革命就不能成功。

2、《新青年》成長記 展示

《新青年》大事年表 1、1915年,《青年雜誌》創刊 2、1916年,雜誌改名《新青年》(爲了避免和上海青年會的《上海青年》名字雷同),發行量不大,面臨停刊 3、1917年,《新青年》遷入北京,發行量16000多份

…… 4、1926年7月,停刊

問:從這份大事年表中,大家看《看新青年》迅速壯大在什麼時候?(1917年《新青年》迅速發展壯大),爲什麼?(遷入北京,進了北大)爲什麼北大能推動《新青年》的發展?

展示《北大鐘聲》問:圖片上的人物有哪些是你熟悉的?他們的服飾有什麼區別?他們爲什麼能在北大同臺講學?(這和當時的北大校長蔡元培採取的辦學方針有關係)ppt選擇題

“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陳獨秀接受蔡元培的邀請,就任北大文科學長。《新青年》編輯部隨陳獨秀北上,此後陳獨秀打造了一批以北大教授爲主體的強大編輯團隊。《新青年》可以說是從一個省級刊物變成了全國性刊物。所以《新青年》名聲鵲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重”了北大寬鬆的教育環境和文化資源。

(過渡)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陳獨秀對之前國人的救國之路

進行反思後,希望通過創辦報刊來洗刷舊思想,那要向國民宣傳什麼新思想呢?

“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

——陳獨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辮書》

問:概括這則材料的內容(提倡民主、科學,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學生看相關內容,教師板書

二、新文化運動內容、評價——前期 問:爲什麼要提倡民主和科學呢?

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

“國人而欲脫矇昧時代,羞爲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

問:這句話的核心詞是什麼?科學與人權(民主與科學的口號就源於此)

2011 天津 5 《新青年》創刊時即大力提倡民主與科學,但其後十餘年間所發表的專門論述民主與科學的文章並不多,(命題走出程式化、概念化的記憶模式,從原始史料及相關的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考察學生客觀辯證的分析歷史事實的能力)儘管如此,“民主”與“科學”仍然被認爲是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這主要因爲民主與科學是 a.改造中國的迫切要求 b.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 c.西方興起的歷史經驗 d.倡導文學革命的需要

這兩個概念都不是這時才引進到中國的,如果老調重彈,就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那新文化運動宣傳的民主、科學與之前有什麼不同?新文化運動側重於思想方面的啓蒙,所以他們強調的是民主意識、科學精神。

民主不僅指人民享有主權,權力制衡等政治民主,還包括共和、憲政、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理念。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都不是科學家,他們所強調的是希望中國人養成尊重科學的態度,樹立起依照科學辦事的精神,瞭解最基本的科學方法,反對迷信、反對偶像崇拜、宣傳進化論、唯物論、無神論等。

過渡: 他們認爲只有這兩位外來的先生才能救中國,對西方文化全盤肯定。“認爲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下面我們來學習: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問: 提倡民主爲什麼要把矛頭指向舊道德、指向孔教?

“愚之非難孔子之動機,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適於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強欲以不適於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會國家,將爲文明進化之大阻力也。”

——陳獨秀《復辟與尊孔》

根據材料回答:今之妄人強欲以不適於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會國家”指什麼?帶來的危害是什麼?(不利於中國的文明進化即近代化)——直接原因

展示材料

“蓋倫理問題不解決,則政治學術,皆枝葉問題。……孔

教之精華曰禮教,爲吾國倫理政治之根本。其存廢爲吾國早當解決之問題,應在國體憲法問題解決之先。”

——陳獨秀《憲法與孔教》 問:這則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問:舊道德指什麼,有什麼具體的危害?(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史料講解)

“君爲臣綱,則臣與君爲附庸品,而無獨立自主之人格;父爲子綱,則子爲父附庸品……夫爲妻綱,則妻與夫爲附庸品,而無獨立之人格。……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爲以己屬人之奴隸道德。”

——陳獨秀《一九一六年》

以“三綱五常”爲核心的舊道德使人失去主體精神,喪失獨立人格,一羣沒有民主意識的奴隸是建設不成民主共和國的。所以要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國,必須要在思想領域把矛頭指向維護專制統治的儒家思想,所以“打倒孔家店”有其合理性。只是,對儒家文化不能全盤否定,要批判繼承,所以新文化運動中的“排孔”有缺陷,他們想簡單地套用西方的理論和方法反對孔子學說,是不可能最後成功的。五四運動後的孔子思想學說仍然瀰漫於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爲了反對舊道德,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創造了很多反封建禮教的作品,像大家在語文課本中學過魯迅的《狂人日記》、《祝福》、《傷逝》等,這些文章從內容上看,是批評封建禮教;從形式上看,採用的是本站。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使本站深入人心的文學革命。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ppt 胡適

“先要做到文字體裁的大解放,方纔可以用來做新思想新精神的運輸品。”

——胡適《嘗試集自敘》 打開新文化運動的突破口,使新思想從小衆走向大衆,就不能用艱澀難懂的文言文,必須要進行文學革命,使用通俗易懂的本站。1917 年1 月, 胡適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期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1917 年2 月, 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期發表了《文學革命論》。以本站取代文言文好不好?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幾則代表性的材料:

ppt

我們以後實在只有兩條路:一是抱着古文而死掉,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

——魯迅《三閒集 無聲的中國》 “不得新而先殞其舊,„„吾恐國未亡而文字已先之。

——林紓《論古文之不宜廢》1917年

問:他們對本站和文言文的存廢態度分別是什麼?你怎麼看待本站與文言文的存廢問題?

陳獨秀、魯迅他們的思想有點過激,但文學革命

1、爲新文化、新思想的傳播與普及提供了文化載體,進一步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2、促進文學的發展,出現一大批本站的新文學作品。

四、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1、積極性

“1913年江蘇第一師範學校“最崇拜的人物”問卷統計表……; 1924年北京大學“最崇拜的人物”問卷統計表……”

問:從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運動前後青年人的思想發生了怎

麼樣的變化?

2、侷限

對東、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沒有同羣衆運動相結合;沒有正面提出反帝。

要想在中國實現政治民主化,必須想改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那要擔負起什麼革命任務,走什麼樣的革命道路?陳獨秀他們這樣是不能改變中國的,他又會選擇什麼呢?

五、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法)

1、原因

2、首據大旗的李大釗

2013年天津13

在北京大學1918年11月所組織的演講中,李大釗說:‚我老老實實講一句話,這回戰勝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世界人類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國的軍閥或資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這新紀元的世界改造,就是這樣開始。資本主義就是這樣失敗,勞工主義就是這樣戰勝。

——《北京大學日刊》1918年12月6日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李大釗演講的題目。演講中提到的“新紀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麼?演講反映中國思想界發生了什麼變化?答案:《庶民的勝利》。俄國十月革命。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向蘇俄學習,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3.宣傳方式、影響

本課總結

結語

《新青年》在今天

展示

《新青年》首現 簡 體 橫 排 版

今天出版《新青年》旨在引導青年人重溫這個曾經影響一代人的時代經典,以喚起青年們的覺醒與振作。《新青年》所倡導的民主、科學、人權,依然散發着燦爛的光芒。爲了使我們國家的民主法治更完善,爲了實現我們的科技強國之夢,我們應該象陳獨秀他們一樣,勇於擔當時代重任。下面用一句話來與大家共勉:(齊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業: 孔子的遭遇

漢代以前:累累若喪家之犬;漢代以後:大成至聖先師;清朝末年:託古改制的維新先師;民國初年:打倒孔家店;文革後期:批林批孔;現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言人。回顧儒學地位的變化,你認爲“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嗎?

新文化運動教案部編版 篇五

第6課《新文化運動》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主要陣地、代表人物、旗幟、活動基地。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究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問題引導、培養學生解讀、判斷歷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和解讀得出結論,做到論從史出,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新文化運動是先進的中國人爲振興中華,改造黑暗的舊中國的探索,中國要富強必須提倡民主和科學。以此來進行歷史觀的教育。對民主和科學的追求,也是個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確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要體現,以此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

②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無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種關心國家、民族前途的愛國行爲,以此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及其內容 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當歷史的車輪駛入20世紀的時候,西方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逐漸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而中國的發展狀況怎樣呢?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通過武裝鬥爭終於摧毀了滿清專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結果,卻是畫虎類犬。雖然名義上建立了共和政體,民主政治卻仍與中國無緣。先進的中國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結論:國家貧弱的根源在於封建思想和封建傳統的阻礙,要振興中華民族,就必須首先刷新國民的觀念,將國魂重鑄。教師設問:辛亥革命有沒有使中國走上民主、富強的道路?當時先進的中國人認爲造成國家貧弱的根源是什麼? 學生一步步回答。

教師:爲了振興中華民族,就得重鑄國魂,於是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在思想文化領域內掀起了一場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那就是——新文化運動。今天就讓我們來重溫這段歷史,領略先輩們那種以天下爲己任的精神和胸懷。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背景: 設問:一定時期的文化現象是該時期政治和經濟作用的結果,那麼新文化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出現的呢?

請大家閱讀課本的第一部分內容思考這個問題。(請學生來回答,並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經濟方面:中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 袁世凱復闢帝制,專制獨裁,破壞民主共和,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 西方民主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思想界出現尊孔復古逆流

(直接原因)引導學生根據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以及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找出新文化運動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指出辛亥革命沒有在思想文化領域完成反封建的任務,新文化運動則補上了這一課。

2、概況:

要求學生根據課本內容齊聲回答,完成下面內容: 興起的標誌:代表人物:主要陣地: 口號: ①引導學生觀看新青年的圖片。

②展示四位主要任務的圖片讓學生來辨認。

③展示北大的圖片,簡單地介紹北大的發展歷史。

④當時被稱爲“官僚養習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爲新文化運動的活動基地,誰起了重要作用?(蔡元培)。爲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樣的辦學方針?(思想自由,兼容幷包)。⑤在舊思想、舊文化佔統治地位的北大,提出這一方針的實質目的是什麼?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實質是允許各種科學思想自由發展,讓資產階級的新思想去佔領封建舊思想的陣地。教師進一步指出新文化運動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後北大的歷次愛國活動無不與新文化運動精神的傳承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前期:(三提倡、三反對)

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迷信 課件展示以下材料:

“西洋人因爲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藝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

①“德、賽兩先生”的含義是什麼?(民主、科學)②“西洋人”鬧了“那些事”才“到光明世界”?(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等)③中國“一切黑暗”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長期存在;西方列強的不斷侵略)④你認爲作者認識的進步性和侷限性是什麼?

(主張民主科學,敢於鬥爭但又片面地認爲西方民主、科學可以拯救一切的黑暗)引導學生對材料一步步進行分析。教師點撥:“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賽先生”是指科學,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迷信。陳獨秀先生認爲“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與以前向西方學習相比,已經由技術、制度層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層面。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①引用魯迅在《狂人日記》裏的一段文字,引導學生了解舊道德。(這是一篇反封建的戰鬥檄文,同時還引用《孔乙己》、《藥》、《祝福》等文章,深刻揭示了封建傳統思想對人們造成的精神創傷)

舊道德指的是什麼?而要提倡的新道德又是什麼呢?

舊道德:指孔子學說爲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其核心內容是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五常通常指仁、義、禮、智、信)。歷代統治者以此來束縛人們的思想。新道德: 指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②爲什麼要提出反對舊道德?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認爲,中國所以危亡,民主科學所以不能實現,是由於封建倫理道德的嚴重束縛。陳獨秀指出,以孔子爲代表的封建倫理道德,阻礙了中國人的覺醒和社會進步。孔教與帝制,有着不可離散的因緣。李大釗指出,孔子是“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保護君主政治之偶像”。

教師點撥:封建倫理道德造成中國的危亡;使民主科學不能實現;阻礙了中國人的覺醒和社會進步;是維護封建專制的工具。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①新文化運動不僅是一場思想革命,還是一場文學革命。那麼爲什麼還要進行文學革命呢? 引用顧問漢樂府詩的文言文和本站體讓學生來比較。

②大家學習過文言文,和我們現在接觸的本站相比,哪個更容易理解? ③新文化運動要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種語言更容易普及到大衆之中?你能說出新文化運動中進行文學革命的原因嗎?(學生一步步回答。)

教師點撥:文學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衆之中,而文言文比較難懂。

教師:文學革命需要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呢?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出文學革命是從形式到內容的革命: q、以本站代替文言文。

b、以新鮮、平易、明瞭的新文學代替陳腐、雕琢、迂晦的舊文學。

4、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後期):

學生回答內容和代表人物:宣傳十月革命;李大釗

正當新文化運動進行的如火如荼時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從興起到內容,我們看到了一份《新青年》引導了一場新文化運動,一批新青年,開創了一個新時代,那麼新文化運動“新”在什麼地方呢?(指導思想新、內容新、形式新、歷史作用新)

課件展示練習題。

教師:如何看待這場重鑄國魂的運動呢?(引出下一標題)課件展示問題: 對於新文化運動:有人說它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也有人說它具有很大的歷史侷限性。你認爲怎樣評價這場運動呢?

(三)、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性質: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是民主主義的思想啓蒙和文化革新運動。設問:爲什麼說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是民主主義的思想啓蒙和文化革新運動? 積極影響: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人們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反動軍閥污衊新文化運動是“異端邪說”、“洪水猛獸”,守舊派文人甚至謾罵新文化運動的提倡者是“衆叛親離”,“人頭畜鳴”。)

2、民主和科學的思想得到弘揚

3、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作了思想準備。(《新青年》受到廣大青年知識分子的普遍歡迎,被譽爲“青年界之金針”和青年的“良師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聞鍾,如當頭一棒。)

4、後期傳播了社會主義思想、成爲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設問:新文化運動有哪些侷限性?請同學們通過下面材料進行分析。課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運動侷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內,新思想沒有普及到工農羣衆中去。

——李時嶽 材料二:“無論政治學術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國的法子,絕對是兩樣,斷不可調和遷就的”。“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採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麼國粹、國情的話來搗亂”

——陳獨秀 學生分析、回答。教師點撥:

1、沒有同羣衆運動相結合。

2、對東、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設問:新文化運動對東西方文化的這種態度是否正確?應該怎樣對待東西方文化?

對於外國文化,排外主義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儘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以爲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鏡;盲目搬用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爲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 對於中國古代文化,同樣,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於推進中國的新文化。學生回答。

【課堂總結】提問知識要點:背景、概況、新文化運動內容、評價

教師強調: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爭和探索史,在探索的道路上新文化運動用資產階級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國民的觀念,重鑄了國魂,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

四、【板書】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背景:

(1)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華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2)政治方面:①資產階級要求實行民主政治。②帝國主義加緊侵略③北洋軍閥專制獨裁。(3)思想文化:①西方啓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②北洋軍閥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

2、概況:

興起標誌: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l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等 旗

幟:民主

科學主要陣地:《新表年》 活動基地:北京大學(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4、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宣傳十月革命(三)、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1.性 質: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是民主主義的思想啓蒙和文化革新運動。積極影響: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國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

3、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爲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作爲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侷限性:

1、沒有同羣衆運動相結合。

2、對東、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教學反思:

《新文化運動》教案設計 篇六

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瞭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1、知識與技能:陳獨秀創辦《新青年》、胡適首創“文學改良”、魯迅李大釗的代表作

2、過程與方法:自學與同學合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愛國自強、不斷求索、勇於實踐;客觀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

1、重點:《新青年》的創辦;胡適、魯迅與新文化運動

2、難點:如何認識新文化運動在近代中國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識點:

(一)創辦《新青年》

(1)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進步知識分子,以《xx 》爲陣地,高舉和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2)新文化運動

提倡xxx,反對xxx;

提倡xxx,反對xxx;

提倡xxx,反對xxx;

提倡反對,鬥爭鋒芒直指維護封建統治的。

(二)文學革命

(1)1917年,胡適發表了《xx 》,隨後,陳獨秀髮表了《xx》,由此掀起了文學革命。

(2)魯迅是文學革命的倡導者,他創作了《xx 》《xx 》等文學作品,樹立了新文學的典範,成爲中國近代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

(3)“新世紀的曙光”

(4)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xx 》和《xx 》兩篇,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5)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曆史上一次空前的,它大大激發了廣大青年的熱情,促使人們衝破探索的新出路,爲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1、填表: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可總結爲四提倡、四反對,請你把相應的內容填入表中

提倡 反對

提倡 反對

提倡 反對

提倡 反對

2、議一議:爲什麼人們打這場運動成爲新文化運動?性質是什麼?

3、新文化運動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

4、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是什麼?主要代表人物有那幾位?

《新文化運動》教案設計 篇七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瞭解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

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3、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聯繫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4、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本站的材料,培養學生對於歷史新事物的鑑別和理解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採用討論、列表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從而增強在新時代條件下的民主與科學意識。

2、感受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鬥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模範作用,激發學生高度的使命感。

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本課難點是新文化運動爲什麼把鬥爭的鋒芒指向孔教。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從以下兩個問題思考討論:①北洋軍閥尊孔並且要把孔教定爲國教的目的是什麼?②尊孔與從西方傳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衝突嗎?使學生明確尊孔與獨裁專制之間的關係,以及與當時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衝突,理解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必然會把鬥爭的矛頭指向孔教。

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借鑑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要求,採用六環節教學模式,即“目標定向----自學自練----討論問難----精講指導-----練習檢測---檢查反饋”。通過目標定向,引領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什麼?教師通過問題導學,點撥學生自學自練、論疑問難,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精講點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明確知識點;學練檢測,明確學得怎樣?課堂上充分體現教師檢查、引導、督促激勵、評點的作用。

通過明確目標、問題導學,引導學生閱讀課本,進行討論,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

複習提問:展示新文化運動的四幅人物圖片,問:哪位同學能說這些歷史人物?

導入新課: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中國處在了北洋軍閥的獨裁專制統治之下,中國的前途在哪裏?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爲首的知識分子,在思想文化領域領導了一場探尋中國出路的新文化運動。

過渡語:(展示《青年雜誌》的封面,過渡到本課第一個大問題)

同學們,此圖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青年雜誌》封面。它從第二捲起改稱《新青年》雜誌。從第四捲起,《新青年》改用本站和新式標點符號,刊登新體詩。《青年雜誌》的誕生,標誌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一、《新青年》的創辦

自學指導一

快速閱讀課本41頁第一段到第三段,回答下列1--3題:

1、新文化運動是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興起的?(同桌討論)

2、新文化運動爲什麼把鬥爭的鋒芒指向孔教。?(各抒己見)(提示如下)

①北洋軍閥尊孔並且要把孔教定爲國教的目的是什麼?

②尊孔與從西方傳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衝突嗎?

教師點撥:

1、a.中華民國建立後,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

2、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爲實現獨裁和專制,在文化領域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頒佈《中華民國約法》,規定“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爲修身大本。”

3、從1915年起,進步的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通過對辛亥革命失敗教訓的認真思考,認定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必須根本改造國民性。

強調:學生會依據課本回答出以上三個方面。教師指出,這個問題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可概括爲兩句話: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二是北洋軍閥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

爲加強理解教材,教師提出問題:

1、課本中的“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爲修身大本”是何意思?②改造國民性,當時的國民性又是指什麼?(教師簡單解釋即可)。

2、西方的民主平等的新思想與北洋軍閥實行的獨裁專制的舊思想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尊孔的目的是實行獨裁和專制。所以,新文化運動要反對北洋軍閥的獨裁專制統治,就必須把矛頭指向孔教。所以,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反封建的鬥爭。

動腦筋:

“新文化運動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判斷一下,這種說法對不對?(分小組辯論)

教師點撥:

不對。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爲實現獨裁和專制,把孔教作爲工具。這是違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會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陳獨秀等人發起的新文化運動,正是全國人民反封建鬥爭的集中體現,是符合歷史發展的進步潮流的。

自學指導二

快速閱讀課本41頁第三段和42頁第一段,回答下列1--4題:

1、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有哪幾個?你能說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主要標誌嗎?

2、新文化運動的旗幟和主要陣地是什麼?

3、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4、閱讀42頁紅體字及四幅圖片,想一想你最喜歡誰?爲什麼?他的哪些精神值得你

學習?

教師點撥:

1、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的主要標誌是《新青年》雜誌的創辦。

2、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是“民主”和“科學”。

強調:“民主”和“科學”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什麼是民主?什麼是科學?民主:指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學:指自然科學及看待客觀事物的科學觀點。

提倡民主和科學在今天過不過時呢?新文化運動倡導的思想,在今天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仍具有現實的意義)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爲《新青年》雜誌。

3、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有: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學法指導:組織學生“接龍”,當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對”引用語文科關於“反義詞”的概念,練習“對號入座”。

4、言之有理即可。精神緊扣着反封建鬥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模範作用。並以此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我們作爲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應當學習和繼承新文化運動先

驅者們那種勇於探索,與時俱進,追求真理的精神,將民主和科學的兩面大旗舉得更高,努力學習,爲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過渡語:(過渡到新世紀的曙光)

我們一般把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爲“四提倡、四反對”,可是從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新文化運動又增加了新的內容,即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這使得新文化運動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二、“新世紀的曙光”

自學指導三

快速閱讀課本42頁最後一段和43頁2段,回答下列1--3題:

1、?什麼事件的發生,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

2、你知道當年引進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嗎?(組織學生“接龍”),

3、你怎樣認識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提醒學生要一分爲二的分析)

教師點撥:

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

指導學生讀42頁豎黑體字——摘自《庶民的勝利》。

2、當堂掌握陳獨秀及創辦的刊物,李大釗及其文章。

學法指導:(強調“釗”字的讀音和寫法;強調“庶”字的讀音和寫法。並讓學生寫一寫。)

3、a.意義: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啓發着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b.缺陷:新文化運動中也有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各抒己見

新文化運動的前期和後期在內容上你認爲發生了哪些變化?

教師點撥:

前期: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學。

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活動探究

閱讀分析:

有人說:“胡適所主張的文學革命只限於文體形式方面的改良。”請閱讀下面胡適寫的兩段文字,在小組裏,談談你對上述意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