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七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七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掌握數軸三要素,能正確畫出數軸。

2、能將已知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能說出數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數。

教學重點:數軸的概念。

教學難點:從直觀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而建立數軸概念。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 課本P7的“問題”(學生畫圖)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師:對照大家畫的圖,爲了使表達更清楚,我們把0左右兩邊的數分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即用一直線上的點把正數、負數、0都表示出來,也就是本節要學的內容——數軸。

【點撥】(1)引導學生學會畫數軸。

第一步:畫直線,定原點。

第二步:規定從原點向右的方向爲正(左邊爲負方向)。

第三步:選擇適當的長度爲單位長度(據情況而定)。

第四步:拿出教學溫度計,由學生觀察溫度計的結構和數軸的結構是否有共同之處。

對比思考 原點相當於什麼;正方向與什麼一致;單位長度又是什麼?

(2)有了以上基礎,我們可以來試着定義數軸:

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數軸。

做一做 學生自己練習畫出數軸。

試一試 你能利用你自己畫的數軸上的點來表示數4,1.5,-3,-2,0嗎?

討論 若a是一個正數,則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什麼位置上?與原點相距多少個單位長度?表示-a的點在原點的什麼位置上?與原點又相距多少個單位長度?

小結 整數在數軸上都能找到點表示嗎?分數呢?

可見,所有的 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 都在原點的左邊, 都在原點的右邊。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例1】 下列所畫數軸對不對?如果不對,指出錯在哪裏?

【例2】試一試:用你畫的數軸上的點表示4,1.5,-3,-,0.

【例3】下列語句:

①數軸上的點只能表示整數;②數軸是一條直線;③數軸上的一個點只能表示一個數;④數軸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數,又不表示負數的點;⑤數軸上的點所表示的數都是有理數。正確的說法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例4】在數軸上表示-2 和1,並根據數軸指出所有大於-2 而小於1 的整數。

【例5】數軸上表示整數的點稱爲整點,某數軸的單位長度是1cm,若在這個數軸上隨意畫出一條長爲2000cm的線段AB,則線段AB蓋住的整點有( )

A.1998個或1999個 B.1999個或2000個

C.2000個或2001個 D.2001個或2002個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數軸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數和直線上的點建立了一一對應的關係。它揭示了數和形的內在聯繫,爲我們今後進一步研究問題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數軸的三要素,正確畫出數軸。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相關點來表示,但反過來並不成立,即數軸上的點並不都表示有理數。

(五)課堂跟蹤反饋

夯實基礎

1、規定了 、 、 的直線叫做數軸,所有的有理數都可從用 上的點來表示。

2.P從數軸上原點開始,向右移動2個單位長度,再向左移5個單位長度,此時P點所表示的數是 。

3、把數軸上表示2的點移動5個單位長度後,所得的對應點表示的數是( )

A.7 B.-3

C.7或-3 D.不能確定

4、在數軸上,原點及原點左邊的點所表示的數是( )

A.正數 B.負數

C.不是負數 D.不是正數

5、數軸上表示5和-5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是 ,但它們分別表示 。

提升能力

6、與原點距離爲3.5個單位長度的點有2個,它們分別是 和 。

7、畫出一條數軸,並把下列數表示在數軸上:

+2,-3,0.5,0,-4.5,4,3.

開放探究

8、在數軸上與-1相距3個單位長度的點有 個,爲 ;長爲3個單位長度的木條放在數軸上,最多能覆蓋 個整數點。

9、下列四個數中,在-2到0之間的數是( )

A.-1 B.1 C.-3 D.3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理解有序數對的應用意義,瞭解平面上確定點的常用方法

2、培養用數學的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重點: 理解有序數對的意義和作用

學習難點: 用有序數對錶示點的位置

學習過程

一。問題導入

1、一位居民打電話給供電部門:“衛星路第8根電線杆的路燈壞了,”維修人員很快修好了路燈同學們欣賞下面圖案。

2、地質部門在某地埋下一個標誌樁,上面寫着“北緯44.2°,東經125.7°”。

3、某人買了一張8排6號的電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們分別利用那些數據找到位置的。

你能舉出生活中利用數據表示位置的例子嗎?

二。概念確定

有序數對:用含有兩個數的詞表示一個確定的位置,其中各個數表示不同的含義,我們把這種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作(a,b)

利用有序數對,可以很準確地表示出一個位置。

1、在教室裏,根據座位圖,確定數學課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頁練習

三。方法歸類

常見的確定平面上的點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點爲原點(0,0)將平面分成若干個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點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來確定點的位置。

(2)以某一點爲觀察點,用方位角、目標到這個點的距離這兩個數來確定目標所在的位置。

1、如圖,A點爲原點(0,0),則B點記爲(3,1)

2、如圖,以燈塔A爲觀測點,小島B在燈塔A北偏東45,距燈塔3km 處。

例2 如圖是某次海戰中敵我雙方艦艇對峙示意圖,對我方艦艇來說:

(1)北偏東方向上有哪些目標?要想確定敵艦B的位置,還需要什麼數據?

(2)距我方潛艇圖上距離爲1cm處的敵艦有哪幾艘?

(3)要確定每艘敵艦的位置,各需要幾個數據?

[鞏固練習]

1、如圖是某城市市區的一部分示意圖,對市政府來說:

北偏東60的方向有哪些單位?要想確定單位的位置。還需要哪些數據?火車站與學校分別位於市政府的什麼方向,怎樣確定他們的位置?

結合實際問題歸納方法

學生嘗試描述位置

2、如圖,馬所處的位置爲(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嗎?

(2) 寫出馬的下一步可以到達的位置。

[小結]

1、爲什麼要用有序數對錶示點的位置,沒有順序可以嗎?

2、幾種常用的表示點位置的方法。

[作業]

必做題:教科書44頁:1題

國中七年級數學教案 篇三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啓發?

這個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樣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學的方法啓發了我們,可以用嘗試,檢驗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隻要將x=1,2,3,4,……代人方程(2)的兩邊,看哪個數能使兩邊的值相等,這個數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爲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爲“二分之一”,那麼答案是多少?

同學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現了什麼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爲這裏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麼辦?

這正是我們本章要解決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2、補充練習:檢驗下列各括號內的數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x=3,x=-4)

(2)2y(y-1)=3(y=-1,y=2)

(3)5(x-1)(x-2)=0(x=0,x=1,x=2)

四、小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

國中七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瞭解代數式概念的基礎上,能把簡單的與數量有關的詞語用代數式表示出來;

2.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列代數式。

難點:弄清楚語句中各數量的意義及相互關係。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用代數式表示乙數:(投影)

(1)乙數比x大5;(x+5)

(2)乙數比x的2倍小3;(2x-3)

(3)乙數比x的倒數小7;( -7)

(4)乙數比x大16%?((1+16%)x)

(應用引導的方法啓發學生解答本題)

2?在代數裏,我們經常需要把用數字或字母敘述的一句話或一些計算關係式,列成代數式,正如上面的練習中的問題一樣,這一點同學們已經比較熟悉了,但在代數式裏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敘述的一句話或計算關係式(即日常生活語言)列成代數式?本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個問題?

二、講授新課

例1 用代數式表示乙數:

(1)乙數比甲數大5; (2)乙數比甲數的2倍小3;

(3)乙數比甲數的倒數小7; (4)乙數比甲數大16%?

分析:要確定的乙數,既然要與甲數做比較,那麼就只有明確甲數是什麼之後,才能確定乙數,因此寫代數式以前需要把甲數具體設出來,才能解決欲求的乙數?

解:設甲數爲x,則乙數的代數式爲

(1)x+5 (2)2x-3; (3) -7; (4)(1+16%)x?

(本題應由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完成)

最後,教師需指出:第4小題的答案也可寫成x+16%x?

例2 用代數式表示:

(1)甲乙兩數和的2倍;

(2)甲數的 與乙數的 的差;

(3)甲乙兩數的平方和;

(4)甲乙兩數的和與甲乙兩數的差的積;

(5)乙甲兩數之和與乙甲兩數的差的積?

分析:本題應首先把甲乙兩數具體設出來,然後依條件寫出代數式?

解:設甲數爲a,乙數爲b,則

(1)2(a+b); (2) a- b; (3)a2+b2;

(4)(a+b)(a-b); (5)(a+b)(b-a)或(b+a)(b-a)?

(本題應由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完成)

此時,教師指出:a與b的和,以及b與a的和都是指(a+b),這是因爲加法有交換律?但a與b的差指的是(a-b),而b與a的差指的是(b-a)?兩者明顯不同,這就是說,用文字語言敘述的句子裏應特別注意其運算順序?

例3 用代數式表示:

(1)被3整除得n的數;

(2)被5除商m餘2的數?

分析本題時,可提出以下問題:

(1)被3整除得2的數是幾?被3整除得3的數是幾?被3整除得n的。數如何表示?

(2)被5除商1餘2的數是幾?如何表示這個數?商2餘2的數呢?商m餘2的數呢?

解:(1)3n; (2)5m+2?

(這個例子直接爲以後讓學生用代數式表示任意一個偶數或奇數做準備)?

例4 設字母a表示一個數,用代數式表示:

(1)這個數與5的和的3倍;(2)這個數與1的差的 ;

(3)這個數的5倍與7的和的一半;(4)這個數的平方與這個數的 的和?

分析:啓發學生,做分析練習?如第1小題可分解爲“a與5的和”與“和的3倍”,先將“a與5的和”例成代數式“a+5”再將“和的3倍”列成代數式“3(a+5)”?

解:(1)3(a+5); (2) (a-1); (3) (5a+7); (4) a2+ a?

(通過本例的講解,應使學生逐步掌握把較複雜的數量關係分解爲幾個基本的數量關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5 設教室裏座位的行數是m,用代數式表示:

(1)教室裏每行的座位數比座位的行數多6,教室裏總共有多少個座位?

(2)教室裏座位的行數是每行座位數的 ,教室裏總共有多少個座位?

分析本題時,可提出如下問題:

(1)教室裏有6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個座位,那麼這個教室總共有多少個座位呢?

(2)教室裏有m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個座位,那麼這個教室總共有多少個座位呢?

(3)通過上述問題的解答結果,你能找出其中的規律嗎?(總座位數=每行的座位數×行數)

解:(1)m(m+6)個; (2)( m)m個?

三、課堂練習

1?設甲數爲x,乙數爲y,用代數式表示:(投影)

(1)甲數的2倍,與乙數的 的和; (2)甲數的 與乙數的3倍的差;

(3)甲乙兩數之積與甲乙兩數之和的差;(4)甲乙的差除以甲乙兩數的積的商?

2?用代數式表示:

(1)比a與b的和小3的數; (2)比a與b的差的一半大1的數;

(3)比a除以b的商的3倍大8的數; (4)比a除b的商的3倍大8的數?

3?用代數式表示:

(1)與a-1的和是25的數; (2)與2b+1的積是9的數;

(3)與2x2的差是x的數; (4)除以(y+3)的商是y的數?

〔(1)25-(a-1); (2) ; (3)2x2+2; (4)y(y+3)?〕

四、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請學生回答:

1?怎樣列代數式?2?列代數式的關鍵是什麼?

其次,教師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指出:對於較複雜的數量關係,應按下述規律列代數式:

(1)列代數式,要以不改變原題敘述的數量關係爲準(代數式的形式不唯一);

(2)要善於把較複雜的數量關係,分解成幾個基本的數量關係;

(3)把用日常生活語言敘述的數量關係,列成代數式,是爲今後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做準備?要求學生一定要牢固掌握?

五、作業

1?用代數式表示:

(1)體校裏男生人數佔學生總數的60%,女生人數是a,學生總數是多少?

(2)體校裏男生人數是x,女生人數是y,教練人數與學生人數之比是1∶10,教練人數是多?

2?已知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4釐米,一邊是a釐米,

求:(1)這個長方形另一邊的長;(2)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學法探究

已知圓環內直徑爲acm,外直徑爲bcm,將100個這樣的圓環一個接着一個環套環地連成一條鎖鏈,那麼這條鎖鏈拉直後的長度是多少釐米?

分析:先深入研究一下比較簡單的情形,比如三個圓環接在一起的情形,看 有沒有規律。

當圓環爲三個的時候,如圖:

此時鏈長爲,這個結論可以繼續推廣到四個環、五個環、…直至100個環,答案不難得到:

解:

=99a+b(cm)

國中七年級數學教案 篇五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啓發?

這個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樣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學的方法啓發了我們,可以用嘗試,檢驗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隻要將x=1,2,3,4,……代人方程(2)的兩邊,看哪個數能使兩邊的值相等,這個數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爲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爲“二分之一”,那麼答案是多少?

同學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現了什麼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爲這裏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麼辦?

這正是我們本章要解決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2、補充練習:檢驗下列各括號內的數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x=3,x=-4)

(2)2y(y-1)=3(y=-1,y=2)

(3)5(x-1)(x-2)=0(x=0,x=1,x=2)

四、小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教科書第3頁,習題6。1第1、3題。

解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簡單變形

教學目的

通過天平實驗,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歸納出方程的兩種變形,並能利用它們將簡單的方程變形以求出未知數的值。

重點、難點

1、重點:方程的兩種變形。

2、難點:由具體實例抽象出方程的兩種變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列出的方程有的我們不會解,我們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變形成x=a形式,本節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將方程變形。

二、新授

讓我們先做個實驗,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碼。

測量一些物體的質量時,我們將它放在天干的左盤內,在右盤內放上砝碼,當天平處於平衡狀態時,顯然兩邊的質量相等。

如果我們在兩盤內同時加入相同質量的砝碼,這時天平仍然平衡,天平兩邊盤內同時拿去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個方程,課本第4頁上的圖,你能從天平上砝碼的變化聯想到方程的變形嗎?

讓同學們觀察圖6.2.1的左邊的天平;天平的左盤內有一個大砝碼和2個小砝碼,右盤上有5個小砝碼,天平平衡,表示左右兩盤的質量相等。如果我們用x表示大砝碼的質量,1表示小砝碼的質量,那麼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兩盤內物體的質量關係。

國中七年級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加減消元法;

2、能根據方程組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方程組,

3、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建立方程解決問題,進一步認識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教材中例4的數量關係較複雜,是本課的難點。

知識重點能根據方程組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方程組。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創設情境

1、複習提問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有哪幾種方法?它們的實質是什麼?

2、播放動畫《西遊記》場景,配數學詩。

悟空順風探妖蹤,千里只行四分鐘。

歸時四分行六百,風速多少才稱雄?

請一名學生解釋詩歌大意:孫悟空順風去查妖精的行蹤,僅用4分鐘就飛躍千里。逆風返回時4分鐘走了600裏,問風速是多少?

學生思考,根據題中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設悟空行走速度爲x裏/分,風速爲y裏/分,則

你會解這個方程組嗎?引例生動活波,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在看、聽、想的過程中愉悅地獲得數學知識。

探究新知學生獨立完成後。在班級裏交流解法。

解法一:①+②,消去y,得8x=1600

∴x=200,代人①,得y=50

原方程組的解爲

解法二:①-②,消去x。以下略。

解法三:整體代入。由①得:4x=1000-4y,代入②,消去x。

同理,也可消去y。

解法四:化簡原方程組爲,再利用加減消元,或代入消元均可。

反思:試着從各個角度比較“代入法”與“加減法”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同學間相互交流)它們各適用於什麼情況?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當方程組中某一個未知數的係數絕對值是1或一個方程的常數項爲零時,用代入法較方便;當兩個方程中,同一個未知數的係數絕對值相等或成整倍數時,用加減法較方便。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管採用哪種方法,都可以獲得它的解,但根據題目形式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法可以減少彎路,加快速度使解題過程簡潔提高正確率。

實際應用教材第109頁例4。

2臺大收割機和5臺小收割機工作2小時收割小麥

3.6公頃,3臺大收割機和2臺小收割機工作5小時收割小麥8公頃,問:1臺大收割機和1臺小收割機1小時各收割小麥多少公頃?

分析:

問題1.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

(找出兩個等量關係)

問題2.你能找出本題的等量關係嗎?

2臺大收割機2小時的工作量+5臺小收割機2小時的工作量=3.6

3臺大收割機5小時的工作量+2臺小收割機5小時的工作量=8

問題3.怎麼表示2臺大收割機2小時的工作量呢?

設1臺大收割機1小時收割小麥x公頃,則

2臺大收割機1小時收割小麥_公頃,

2臺大收割機2小時收割小麥_公頃。

現在你能列出方程了嗎?

解後反思:應用題中,如何化解較複雜數量關係?

練習2:教科書第111頁練習第3題應用題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

小結與作業

小結提高在學生暢所欲言話收穫的基礎上,通過老師進行補充的方式進行。

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穫?

佈置作業

8、做題:教科書112頁習題8.2第5、7題。

9、選做題:教科書112頁習題8.2第8題。

本課教育評註(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能根據教材編寫思路,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創造性使用新教材中的問題情境(引入與111頁練習3屬同種數學模型),把教材中不動的問題情境轉化爲動的問題情境。

2、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地變爲課堂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思維方式的不同,爲了給學生創造個性化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們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通過例題分析、啓發提問、集體討論等形式,使學生能準確而迅速地確定解題方法從而突出了本課的重點、難點—選擇適當方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國中七年級數學教案 篇七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的一般解題步驟,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係,列出不等式組。

知識重點

建立不等式組解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

探究實際問題

出示教科書第145頁例2(略)

問:(1)你是怎樣理解“不能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2)你是怎樣理解“提前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3)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設未知數?列出怎樣的不等式?

師生一起討論解決例2.

歸納小結

1、教科書146頁“歸納”(略)。

2、你覺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與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步驟一樣嗎?

在討論或議論的基礎上老師揭示:

步法一致(設、列、解、答);本質有區別。(見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解題步驟異同表。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

(2) 瞭解簡單的邏輯推理過程。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判定兩條直線平行方法的應用;

難點:簡單的邏輯推理過程。

三。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1、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2、如圖(1)

(1) 如果∠1=∠4,根據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CD;

(2) 如果∠1=∠2,根據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CD;

(3) 如果∠1+∠3=1800,根據______________,可得AB∥CD 。

3、如圖(2)

(1) 如果∠1=∠D,那麼______∥________;

(2) 如果∠1=∠B,那麼______∥________;

(3) 如果∠A+∠B=1800,那麼______∥________;

(4) 如果∠A+∠D=1800,那麼______∥________;

新課:

例1 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都垂直於同一條直線,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嗎?爲什麼?

分析:垂直總與直角聯繫在一起,我們學過哪些判斷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

答:這兩條直線平行。

如圖所示

理由如下: ∵b⊥a,c⊥a

∴∠1=∠2=900(垂直定義)

∴b∥c(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思考:

這是小明同學自己製作的英語抄寫紙的一部分,其中的橫格線互相平行嗎?你有多少種判別方法?

例2 如圖所示,∠1=∠2,∠BAC=200,∠ACF=800.

(1) 求∠2的度數;

(2) FC與AD平行嗎?爲什麼?

鞏固練習

1、教科書19頁練習

2、如圖所示,如果∠1=470,∠2=1330,∠D=470,那麼BC與DE平行嗎?AB與CD平行嗎?

3、如圖所示,已知∠D=∠A,∠B=∠FCB,試問ED與CF平行嗎?

4、如圖,∠1=∠2,∠2=∠3,∠3+∠4=1800,找出圖中互相平行的直線。

作業:教科書19頁習題5.2第7、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