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教案標準格式範本多篇

國小數學教案標準格式範本多篇

國小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一

1. 課題

填寫課題名稱(國小數學問題解決類課題)

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學到了什麼)認識、瞭解、掌握;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會/體會/初步瞭解了……技能;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習興趣;體會與生活密切相關;交流合作的意識;獨立思考的能力等等。

3. 教學重點

本章的知識點(宏觀的、具體的)

4. 教學難點、易錯點

5. 教學方法(一般從中選擇3個就可以了)

(1) 討論法

(2) 情景教學法

(3) 問答法

(4) 實驗法

(5) 講授法

6. 教學過程

⑴創設情景(植樹問題爲例)

通過植樹方式,直接引入最簡單植樹數量問題,進行講解。

(2) 新課教學

①通過學生討論,講述第一種兩端都植樹的問題;

②通過上述的結論,來考慮一端植樹的問題;

③通過例題,講解環繞型植樹的問題,進行三種植樹問題的總結。

(3) 鞏固練習

①練習一

②練習二

(4) 課題總結

採取師生互動的方式,來回顧我們今天學習的植樹問題,並提問學生回答每種植樹問題的計算方法,並 強調植樹問題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

(5) 作業

通過視頻展示/繪製卡片的方式給學生布置今天的作業內容。

7. 板書

(有標題、圖形、例題、專業術語)

國小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二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分數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是數概念的一次擴。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課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它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爲此,這節內容需藉助多媒體演示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學生操作,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地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感悟分數只是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獲得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幾分之一的概念。難點是理解分數的含義。

四、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整數知識,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數來表示的量,雖然他們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來表示某些量。初學分數,由於分數這一概念比較抽象,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初學分數會感到困難。

針對這些情況,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演示、引導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學法:學生通過分,塗,折,說等手段及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達到幫助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目的。採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五、教學程序

這節課我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問題,引入課題。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你覺得平均分怎麼樣?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人,你會嗎?每個人分到多少?

3、2支筆呢?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分到多少?

4、1個圓餅呢?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分到多少?

創設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之中,體驗分數的產生。

第二個環節: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在這個環節裏我安排了三個步驟,分別是:

1、認識 1/2

由疑問“怎麼表示這半個蛋糕呢?”來產生分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類似這樣不足一個蛋糕的情況,用整數是無法表示的,在數學中引入了分數,可以用1/2這個分數來表示這個蛋糕的一半,讓學生說說1/2這個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

動手操作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數學能力。讓學生用手中的長方形折一折,找到1/2 ,並用斜線塗上顏色。塗好後說一說1/2是怎麼來的?在這個環節設計 “ 折一折 ” ,就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 的意義,爲後面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新的分數作了鋪墊。

接着學生動手摺紙表示後反饋:說說自己的1/2是怎麼來的?並且有意識地收集學生作品:

(1)爲什麼都能表示1/2 ?

(2)圖形不一樣,爲什麼都能表示1/2

(3)爲什麼一個1/2大,一個1/2小

經過多次比較,去掉1/2的表面屬性,提取1/2的本質屬性。

(4)下列圖形能用1/2表示嗎?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嗎?

2、認識幾分之一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學生初步理解1/2後,根據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經驗,自主地學習探究幾分之一,培養學生進行嘗試學習的意識,讓學生獲得發現的喜悅。這一步我採用了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幾分之一。

活動要求:

想:在心裏想好一個分數

寫:將這個分數寫在方格紙上

選: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釋這個分數是怎麼來的

3、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課件,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塗了一半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塗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後,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裏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簡單的說一下爲什麼。接着再來估計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後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6和1的關係,爲後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93頁第3題,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直觀圖形的引導下,感到分數也有大小,點燃學生探索的火花,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去探尋其中的奧祕

第三環節:綜合實踐,鞏固運用1、比較大小 2 、先看圖估一估,在填上合適的分數

通過多層次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活躍思維。

第四環節: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國小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首先,說教材。

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認識幾分之一。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及計算上,分數和整數都有着很大的差異。認識幾分之一是第七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爲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的安排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創設。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時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意義,能把一些實物圖片進行平均分,這爲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感性基礎。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意圖,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數學思考和創新精神。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表示的具體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各種圖形紙片若干張、彩色筆等。

二、說教法和學法

爲了實現確立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演示法、操作法、觀察法和討論法。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想學、樂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過程,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中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因此,新課伊始,我就創設了兩個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這些水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得到幾個蘋果?幾個梨?幾個西瓜?請你用掌聲回答,答案是幾就拍幾下。當學生拍到“半個”西瓜時,產生了質疑:“‘半個’應該怎麼拍呢?能用什麼數來表示呢?”從而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

拍掌引入分數,我是參考了吳正憲老師的精彩課堂設計,我覺得這個設計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學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個”無法拍掌表示,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新知的慾望。

第二個環節:動手操作,建構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因此我精心設計了六個活動來進行教學。

活動1.課件演示,建立表象

幾分之一的表象認識比較抽象,爲了突破這一難點,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課件演示並讓學生仔細觀察: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西瓜的1/2。這一半是西瓜的1/2,那麼,另一半呢?也是這個西瓜的1/2。在這裏,我多讓幾位學生說一說,這個二分之一是怎麼得來的?讓學生明白,只要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個西瓜的1/2。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動2.讀寫1/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

初次認識分數,教師的引領顯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課件演示,示範讀、寫1/2,和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再讓學生書空1/2,並快速地在本子上寫出兩個1/2。這樣,學生在讀寫分數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數。

活動3.動手操作,折出1/2。

爲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1/2的含義,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1/2嗎?並塗色表示出來。摺好後,讓學生舉起來,展示自己的作品,並說一說1/2表示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我有意識地展示學生不同的折法,引發學生思考:“爲什麼他們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狀也不同,而塗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現:“只要是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長方形的1/2。”在動手操作中,幫助學生實現了1/2從有意接受到自由表達的過程。

國小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四

今天我將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百分數的認識”。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第十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分數,特別是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分之幾”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這一內容是學習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和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基礎,是國小數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百分數在學生生活社會生產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大部分學生都直接或間接的接觸過一些簡單的百分數,對百分數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從學生實際入手,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並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的要求是“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結合本節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過程性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真正體會數學的生活化,會主動的將生活中的數據加以收集理解。

3、情感態度目標:結合相關信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與勤儉節約的思想品德教育。

4、個性品質目標:在學習中充分的讓學生髮揮個性特長,體現課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通過認真分析教材,貫徹新課標的精神,並結合國小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通過亞運會精彩瞬間與獎牌引入,爲學生創設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2、知識遷移,以舊帶新

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水平,巧妙的推進新課的教學。因此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複習舊知,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帶領下逐步完成“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學習。使教學過程自然,順暢,讓學習新課變成是對已有知識的鞏固,讓學生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就學會新知識。

3、循循善誘,適時啓發

教師要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在教學中多采用啓發式的提問,給學生指明方向,讓他們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五、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受用一時,授人以漁,終身受用”。現代教育要交給學生方法,交給他們終身受用的知識。因此在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的新課標理念下,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注重數學學習的情感化

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並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已內心的想法,營造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合作。在學習活動中嚐到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數學學習的活動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動,課堂教學的本質應該是活動的,要讓學生“活”起來,必需先讓學生“動”起來。小組活動是學生喜歡的學習活動形式之一。把數學教學與活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激發學習動機。

3、注重數學學習的自主化

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方式,主動進行學習,學生學得積極,教師教得輕鬆活潑。這樣實實在在地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使其參與新知的認知過程。

六、板書設計

百 分 數 的 認 識

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寫法: 2。5% 讀法:百分之十點五

300% 百分之三百

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 分 數 百 分 數

既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只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

也可以表示某個具體數量。 倍數關係。

(這樣的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條理分明、佈局合理,體現形式美和簡潔美。把知識的重點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睛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加深學生的印象)

國小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五

說教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五年級學生已經能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並且已經初步具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

說學生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 法則是:先通分,再按分同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學生在前一個單元裏已經熟練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幾節課裏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明確了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因此,對學生而言,作爲構成計算法則的兩個重要成分都已學過,在這節課,無非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爲同",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爲同分母分數來溝通新舊知識,好在學生已從"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裏學會了這一招"化異爲同"所以在這節課裏要求學生再用"化異爲同"來解決問題並不難。

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並進一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難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算理。

教學理念

通過學習新課標,使我明白: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基於新課標的上述理念,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預設爲: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構------鞏固內化,拓展創新------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設計意圖:我創設這個情境的意圖首先想體現數學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其次在這個情境中,給學生提供了一組開放性的學習素材,有利於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在學生列出的4個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意圖是複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法的計算法則。另外3個是異分母的加法,爲接下來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嘗試研究

這一環節是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安排這樣幾個小環節:

1、小組合作

我在3個異分母分數的加法中,先選擇了能化成有限小數的1/2+1/4,爲學生解題策略多樣化創造出更寬闊的思維空間。

2、算法優化

在學生出現了多種解題方法後,(1)化成小數計算(2)通分計算(3)畫圖解決。作爲教師,我們應該爲學生創設一種情境:繼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計算1/2+1/3讓學生在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中發現,化成小數計算時有一定的侷限性,畫圖解決很麻煩。從而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法要先通分,再計算比較合理。

3、驗算得出異分母分數減法

你能把自己的計算結果驗算一下嗎?(學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減法)通過驗算這個小環節,自然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後讓學生通過獨立計算,掌握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歸納概括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

(三)、鞏固內化,拓展創新。

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方法後,還必須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拓展、創新,形成技能,發展智力。

因爲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最關鍵是通過通分把異分母轉化爲同分母,所以我設計的第一個練習是口頭填數,化成同分母分數。

2、接下來第二個練習我設計了一個改錯題,讓學生找出解題過程中的錯誤,學生會仔細查看每一道題的每一步,並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改正,有助於鞏固正確的解題方法。題中的錯誤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通達改正練習,引以爲戒。學生指出錯誤後,可要求完整地寫出正確的解題過程,以形成正確的概念3、第三個練習我設計了一個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情景,圖書連連串信息,變出加減法多道計算題,讓學生完整地寫出解題過程,集體批改,便於教師掌握反饋信息。

4、第四個練習我設計了兩道聰明題,第一題(這組題中,每個分數的分子都是1,每道題分數的分母都是互質數。引導學生計算時,發現規律,尋找捷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其解題規律用不等於零的字母表示爲①a1+b1=aba+b,a、b爲互質數;②a1-b1=abb-a,a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這次五一長假,陳老師到舟山的普陀山遊覽了趟。一上碼頭,我在路標上看到了這樣一組信息。

2、出示信息。(幻燈)

碼頭→前寺 前寺→ 佛頂山步行要 21 小時 乘汽車要 41小時乘汽車要 41小時 坐纜車要31小時3、師:看到這些信息,你可以選擇哪種方式到達佛頂山,並用算式表示出來你所需要的時間。

(板書得出): 21+ 41 21+31 41+ 41 41 +31引導學生複習同分母分數計算法則

(1)上面這些算式中,哪個算式是我們已經研究過的(1/4+1/4)(2)這屬於哪一類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3)誰會說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出示幻燈)(4)同分母分數相加,爲什麼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變。(因爲分數單位相同)(5)那另外3組的分數又叫什麼呢?(異分母分數)揭示課題

師:XX說的不錯,這類題目叫做"異分母分數"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們相加減的方法。

(二)、嘗試研究

師:我們先來看1/2+1/4這題,請獨立思考,你準備用什麼方法解答這道題目,需不需要老師或同桌幫忙?然後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看看通過集體的智慧,你們小組可以想出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老師給你們提供的材料)學生操作、交流、反饋(板書)

(1)1/2+1/4=0.5+0.25=0.75

(2)先通分1/2=2/4 1/2+1/4=2/4+1/4=3/4

(3)畫圖

國小數學說課稿模板 篇六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說課的教學內容是()

2、教學地位:本課是在學習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後面學習了()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或理解並掌握)(),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爲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教學難點是()。

二、說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爲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或觀察比較):教師利用直觀教具(或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教師通過設疑,指明學習方向,營造探究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啓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說學法: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或複習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總結。

(一)情境導入(或複習導入)

(評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準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探索新知

這一程序主要安排()個教學環節:

(評價: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想象、推理、反思、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實踐應用

(評價: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上述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拓展練習,可以深化教學內容,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四)反饋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