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關於國小數學教案範本【精品多篇】

關於國小數學教案範本【精品多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半個學期很快過去了,回顧一下自我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我應對幾種現實反思如下: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任教國小低年級數學,最撓頭的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那裏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複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資料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一樣的方法就取得了不一樣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爲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約了教學時光。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儘管要透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麼大的容量,由於學生對教學資料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到達十分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資料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爲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用心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癥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而在學生的實際是隨着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級爲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覈中均還理想,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差的學生。我就想,爲什麼差的學生越教越多呢?於此同時,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主角,不僅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公式,而對於這部分學生,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準來,衡量自我的學生,我認爲我們能夠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

總之,我覺得,教學活動是一個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纔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可以提供給廣大的教師進行參考和借鑑。

國小數學教案模板 篇二

旋轉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製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麼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麼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說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課本第4頁的第4題。

教學隨筆:

國小數學教案模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內容進行如下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本節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問題情境的數量關係表現爲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的實際問題,與上一單元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繫,即數量關係相同,區別在於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識地採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二。學情分析:

我跟班上來的,對我班學生也比較瞭解,我班有47名學生,人數比較多,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與其他學生差異較大,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待於培養。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關注更多的是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教學難點:

明確題中的數量關係。

五。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等。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第一關

找出下面題中的單位“1”,並寫出數量關係式。

(1)白兔的只數佔兔子總只數的1/3。

(2)甲數正好是乙數的4/5。

(3)男生人數的5/6恰好和女生同樣多。

2.第二關

閱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根據測定,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小明體重有35kg。他的體內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師小結:同學們對於運用分數乘法來解決問題這一塊內容掌握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運用分數除法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板書: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確條件問題

出示例題: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2/3,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小明體內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成人的信息與問題有關係嗎?

(二)畫圖分析,分析數量關係

提問:每當遇到這樣的題,我們常規作法是什麼?(找到關係句,畫出單位“1”,畫圖理解,寫出等量關係式。)

(1)問題中最關鍵的句子是什麼?

(2)從“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這句話中你能知道什麼?

(3)哪個量是單位“1”?用線段圖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關係式。

單位“1”的量×對應分數=對應量

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三)讀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關係式中,哪個量是未知的,哪個量是已知的?

(2)學生嘗試完成。

預設有3種方法。

方法一:根據等量關係式列方程解,設小明的體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據: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則:小明的體重=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4/5

方法三:根據份數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顧反思,溝通不同方法

(1)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35×4/5=28

(2)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單位“1”相同,數量之間的關係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單位“1”,一道是未知單位“1”)

三、鞏固練習,提升認識

1、完成練習八第1題和第3題。先自主解答,再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八第2題。做完思考:“鮮牛奶250ml”這個條件與要求的問題有沒有關係?

3、完成練習八4題。本題有幾個要求的問題?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樣篩選的?

四、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1、談談你今天有什麼收穫?

2、作業:第39頁練習八,第5.6題。

國小數學教案模板 篇四

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起始課。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與分數有着密切的聯繫,但它的意義與分數又有所不同。學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六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也具備了初步的自學能力,因此,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進行數學化,讓學生完成百分數意義的建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依據課標要求及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知道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瞭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區別,並能正確熟練地讀寫百分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讓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概括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密切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和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藉助生活經驗,通過生活實例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數。

師:昨天我們進行了數學第二單元知識的測查,老師特別統計了一下這次考試的情況,請看:

數學第二單元知識測查情況:

90分以上的30人,佔50%

80分以上的18人,佔30%

70分以上的6人,佔10%

60分以上的6人,佔10%

師:你從中瞭解到了什麼信息?

生:我知道了這次測查,90分以上的人數比較多。

生:我知道了70分和60分的人數一樣多。

師:在這條信息中出現了一種我們沒有學過的數,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數嗎?

生:百分數

師:在生活中,你們見過百分數嗎?請說一說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生1:我看到匯源果汁中,原果蔬汁含量100%

生2:我搜集到一件衣服的標籤,上面寫着:含棉60%

生3:社會書中寫着:

(師評:你們真是些細心的孩子!)

師:究竟什麼纔是百分數呢?下面讓我們共同來研究百分數。(板書課題:百分數)

[反思:本課教學前,我們剛剛進行一次數學測查,我抓住學生急於知道測查結果這一心理導入新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建構百分數的意義

師:老師這有一條信息:

出示:某國小六年級的1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17人

師:根據這條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六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六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17÷100=17/100

繼續出示:五年級的2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30人。

師: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能求出五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五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列式

生:30÷200=3/20

師:同學們根據這兩條信息提出了問題,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哪個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的比率大呢?

生: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佔的比率大。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把3/20通分後,變成15/100,這樣我就知道了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佔的比率大。

師:像17/100、15/100這樣分母是100的分數就是百分數。(板書:分母是100)

師:17/100是表示誰是誰的17/100呢?

生:17/100是表示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佔六年級總人數的一百分之十七。

師:15/100呢?

生:15/100表示五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佔五年級總人數的一百分之十五。

師:它們都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

生:百分之幾。

師:像這樣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還有兩個名字,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書:百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已經瞭解了百分數的意義,你能用百分數的意義來說明我們班昨天測查的情況嗎?請小組同學互相交流。

彙報:

甲:50%是表示9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50%。

乙:30%是表示8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30%。

丙:10%是表示7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10%。

丁:10%是表示60分以上的學生佔全班總人數的10%。

師:你還能用百分數的意義說明你課前蒐集的百分數表示什麼嗎?

生1:原果蔬汁含量100%,是表示原果蔬汁佔匯源果汁飲料的10%。

生2:我搜集到這件衣服的標籤上面寫着:含棉60%,是表示棉的含量佔這件衣服所需材料的60%。

生3:社會書中寫着:

師:運用百分數,有什麼好處呢?

生:百分數便於比較數量的大小。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百分數的含義,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寫百分數時,要用到一種特殊的符號,我想這部分知識大家通過自學就能學會

[反思: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我經過了反覆的推敲,由完整地出示兩條信息,變爲逐一出示信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完全具有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生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爲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做了鋪墊。]

2、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師:請同學們看書第105頁,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彙報:

生:我知道這種特殊的符號叫百分號。

生:寫百分數時,只要在分數的分子後面加上百分號就可以了。

師:在自學的過程中,你發現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了嗎?生1:我發現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

生2:我發現百分數的分子在大於100時,不必把它化成帶分數。

生3:我發現百分數不用約分。

生4:我發現讀百分數與讀分母是100的分數也有點不同。讀百分數時讀作:百分之幾,而讀分母是100的分數時,卻要讀作一百分之幾。

(師評:同學們看書看得真仔細)

師:那麼,百分數與分數是不是隻有這些區別呢?

[反思:這一環節中,充分發揮了課本的示範作用,同時,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探究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師:請看:下列三句話中的分數,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數?哪些不能?

(1)修了一條路的3/5。

(2)楊樹的`棵數是松樹的1/4。

(3)一根繩長5/8米。

生:我認爲3/5、1/4可以改成百分數,而5/8米不能改成百分數。因爲百分數只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它不能表示具體的量。

師: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

師:的確,百分數只能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而不能表示具體的量這是百分數與分數的最大區別。

師:同學們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很多認識,其實,百分數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下面,我們再看一看,百分數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反思: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出示信息:

(1)我國的耕地面積約佔世界的7%。

(2)我國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這兩條信息,你想到什麼?

生:看了這兩條信息,我知道了中國人多,而耕地面積少,所以我們要節約資源。

2、出示兩種衣服的標籤:A含棉100%B含棉75%

師:如果你是顧客,你會買哪一種,請說說你的想法。

生:我會買含棉100%的,因爲它穿起來舒服。

生:我會買含棉75%的,因爲它不縮水。

3、先讀出下列百分數,再用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

(2)六年一班有58人,今天全部出席,出席的人數佔班級人數的()

(3)這次測驗,不及格人數只佔總人數的()

(4)我班在植樹活動中栽了一些樹苗,成活的棵數佔總棵數的(),死亡的棵數佔總棵數的()。

師:你是怎樣選擇這些百分數填空的呢?

生:小汽車的速度要比卡車的快,所以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120%。

生:六年一班的同學,今天全部出席,所以出席的人數佔班級人數的100%

生:這次測驗,不及格人數只佔總人數的2%,我是先看第(4)小題,因爲樹苗除了成活的,就是死亡的,所以成活的棵數加上死亡的棵數應是100%,這樣,成活的棵數應占總棵數的90%,死亡的棵數應占總棵數的10%。

師:你們不僅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還很善於分析問題。

[反思:通過三道習題的設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滲透了德育教育。並對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的靈活性給予評價。]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的分子在大於100時,不必把它化成帶分數。百分數不用約分。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只能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而不能表示具體的量。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便於比較,所以在生活中應用廣泛。

師:我們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今後我們還將利用百分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

(五)整體反思:

百分數與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又爲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知識做好鋪墊。因此,本節課我做了精心的設計,並將我的教學設想應用於教學實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本節課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爲學生積極、主動、自主的探索提供條件。在初步感知百分數及建構百分數意義的過程中,精心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並讓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處理這些事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2、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在抽象出百分數的概念後,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3、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學生能看懂學會的,教師就放手,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百分數讀寫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不僅學會了百分數的讀寫,還通過觀察,發現了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即: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的分子大於分母時,不必化成帶分數,百分數的分子、分母不必約分。這些知識的獲得,是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得出的結論,從中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國小數學教案模板 篇五

教學內容: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2、在探索體積單位進率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

教學重點:

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歸納相鄰體積單位間換算的方法。

課前準備:

正方體 教法學法 實踐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單位間的進率。

3、提問:(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釐米,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猜想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二、引入新課

到底你們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驗證一下。

猜想

1、認識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 出示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提問:體積是多少?

給一條棱塗色,提問:棱長多少釐米?(10釐米。)

提問:體積是多少?

(101010=1000(立方厘米)。)

教師:由此可知1立方分米等於多少立方厘米?學生口答後老師板書: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教師:如果把剛纔的圖理解爲棱長1米,即體積爲1立方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請生說一說推導過程。

教師:能說一說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1000。)

(3)完成課本34頁表格,進一步區分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2、體積單位的互化。

(1) 教師: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常需要把體積單位進行轉化,現在來學習這個問題。

出示例3: 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師:看一看問題是從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換,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換?如何計算?並說出這樣計算的理由。

學生邊討論邊試算。然後歸納,老師:大化小,乘進率。

3.81000=3800立方分米

(2)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生獨自完成,集體訂正,說明計算過程。

(3)說一說這兩道題有什麼不同?學生討論後歸納,老師小結。

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三、鞏固提高

1、試解下面幾題

①2米3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教師可作提示:哪部分需要轉化?沒轉化的部分如何辦?

②5.34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課本做一做

四、總結

今天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作業佈置 課本P36練習八:1。(寫出轉化過程)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國小數學教案模板 篇六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遊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爲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彙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纔同學們的描述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爲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 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七

半個學期很快過去了,回顧一下自我的課堂教學,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我應對幾種現實反思如下:

1。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反思

任教國小低年級數學,最撓頭的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那裏的原因是多樣的,也是複雜的,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數學學科特殊性之外,教師授課方式、水平、資料安排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學一些課時,用不一樣的方法就取得了不一樣的效果。本學期在設計一些課時,我拋開了書中的例題,爲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學生們頓時興趣盎然。這樣處理的好處不僅僅解決了課的重點而且節約了教學時光。大家又一次進入了學習的高潮之中。儘管要透過多個情境解決幾個知識點,這麼大的容量,由於學生對教學資料的熟悉和感興趣往往能到達十分好的效果。這些讓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學中,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學資料更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爲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所以缺乏對學生用心性的調動,長此以往,學生感到厭煩在所難免,厭學的癥結所在。

2。對學生的兩極化現象的反思

新課改的理念中倡導突出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而在學生的實際是隨着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級爲例,數學的各項成績在歷次抽測和考覈中均還理想,但從口算到應用題,每一項都有幾個差的學生。我就想,爲什麼差的學生越教越多呢?於此同時,我也發現部分學生在大多數同學熱火朝天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的只是鴨子叫雷的主角,不僅僅提不出問題,甚至記不住常見的計算公式,而對於這部分學生,常規的處理方法是忽略不計的,日積月累,錯過的東西越來越多,與大家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我覺得,我們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活動,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更要因人而宜,我們也不能用公開課的標準來,衡量自我的學生,我認爲我們能夠吸取公開課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開課的方法。

總之,我覺得,教學活動是一個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活動,只有從實際出發,纔會收到實效,避免誤區。

國小數學教案模板 篇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稅的含義。

2.理解算理,使學生學會計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3.初步掌握去銀行存錢的本領。

教學重點

1.儲蓄知識相關概念的建立。

2.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息的計算。

教學難點

“年利率”概念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過年開心嗎?過年時最開心的事是什麼?你們是如何處理壓歲錢的呢?

教師:壓歲錢除了一部分消費外,剩下的存入銀行,這樣做利國利民。

二、新授教學

(一)建立相關儲蓄知識概念。

1.建立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稅的概念。

(1)教師提問:哪位同學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儲蓄的知識。

(2)教師板書:

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出示一年期存單。

(1)仔細觀察,從這張存單上你可以知道些什麼?

(2)我想知道到期後銀行應付我多少利息?應如何計算?

3.出示二年期存單。

(1)這張存單和第一張有什麼不同之處?

(2)你有什麼疑問?(利率爲什麼不一樣?)

教師總結:存期越長,國家就可以利用它進行更長期的投資,從而獲得更高的利益,所以利息就高。

4.出示國家最新公佈的定期存款年利率表。

(1)你發現表頭寫的是什麼?

怎麼理解什麼是年利率呢?

你能結合表裏的數據給同學們解釋一下嗎?

(2)小組彙報。

(3)那什麼是年利率呢?

(二)相關計算

張華把400元錢存入銀行,存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時張華可得稅後利息多少元?本金和稅後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幫助張華填寫存單。

2.到期後,取錢時能都拿到嗎?爲什麼?

教師介紹:自1999年11月1日起,爲了平衡收入,幫助低收入者和下崗職工,國家開始徵收利息稅,利率爲20%.(進行稅收教育)

3.算一算應繳多少稅?

4.實際,到期後可以取回多少錢?

(三)總結

請你說一說如何計算“利息”?

三、課堂練習

1.小華今年1月1日把積攢的零用錢500元存入銀行,定期一年。準備到期後把利息

捐贈給“希望工程”,支援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如果年利率按10.98%計算,到明年1月1日小華可以捐贈給“希望工程”多少元錢?

2.趙華前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銀行,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按11.7%計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時,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稅後利息共多少元錢?下列列式正確的是:

(1)800×11.7%

(2)800×11.7%×2

(3)800×(1+11.7%)

(4)800+800×11.7%×2×(1-20%)

3.王老師兩年前把800元錢存入銀行,到期後共取出987.2元。問兩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四、鞏固提高

(一)填寫一張存款單。

1.預測你今年將得到多少壓歲錢?你將如何處理?

2.以小組爲單位,填寫一張存單,並算一算到期後能取回多少錢?

(二)都存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後連本帶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到期後,甲、乙兩人各說自己取回的本息多。你認爲誰取回的`本息多?爲什麼?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六、佈置作業

1.小華20__年1月1日把積攢的200元錢存入銀行,存整存整取一年。準備到期後把稅後利息捐贈給“希望工程”,支援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如果年利率按2.25%計算,到期時小華可以捐贈給“希望工程”多少元錢?

2.六年級一班20__年1月1日在銀行存了活期儲蓄280元,如果年利率是0.99%,存滿半年時,本金和稅後利息一共多少元?

3.王洪買了1500元的國家建設債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時他可以獲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七、板書設計

百分數的應用

本金 利息 利息稅 利國利民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探究活動

購物方案

活動目的

1.使學生理解生活中打折等常見的優惠措施,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方案與策略。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滲透事物是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使學生能夠辯證、發展、全面地對待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價格表

A套餐原價:16.90元 現價:10.00元

B套餐原價:15.40元 現價:10.00元

C套餐原價:15.00元 現價:10.00元

D套餐原價:15.00元 現價:10.00元

E套餐原價:18.00元 現價:10.00元

F套餐原價:14.40元 現價:10.00元

學生討論:如果你買,你選哪一套?

2.教師出示價格表

A套餐原價:16.90元 現價:12.00元

B套餐原價:15.40元 現價:10.78元

C套餐原價:15.00元 現價:12.00元

D套餐原價:15.00元 現價:12.00元

E套餐原價:18.00元 現價:13.50元

F套餐原價:14.40元 現價:12.24元

學生討論:現在買哪一套最合算呢?

3.教師出示價格表

每套18.00元,冰淇淋7.00元。

第一週:每套16.20元;買一個冰淇淋回贈2元券。

第二週:降價20%;買一個冰淇淋回贈2元券。

第三週:買5套以上打七折;買一個冰淇淋回贈2元券。

學生討論:

(1)你準備在哪一週買

(2)你打算怎麼買?

(3)你設計方案的優點是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模板 篇九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第一冊教科書第64——65頁及練習九的第1——3題,認識10。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感。

2. 學會10的數數、認讀、寫數、大小比較和10的分與合,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 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直尺、學具圖片、掛圖、數字卡片、小貝殼圖片等。

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

老師請大家猜一猜。

a. 有一個數,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還表示起點,它是誰?(貼圖片0 )

b.能與0做鄰居的又是誰?(貼圖片1 )

c.在我們所學過的數字中誰最大?(貼圖片9 )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驕傲了,它對0至8各數字說:“你們誰都沒我大,特別是你——0,表示一個物體都沒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聽了可傷心了。1走到0的身邊,和0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對付9。這時,9沒話可說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個什麼辦法?

學生可能猜出許多不同的辦法,教師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聯合起來,站在一起組成“10”,10是兩位數,當然比9大。設計意圖:

在這一環節中,我創設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既複習了9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又引起了新的教學思考:1和0用什麼辦法使9沒話可說?引出新課題。這裏可以使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

(二) 探究學習

板書:10的認識

齊讀“10”。

1.學習10的含義及10以內數的順序。

(1) 聯繫實際,舉與10有關的例子。

我們的身邊或我們生活中有許多與10有關的物體,你能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嗎?

師:同學們舉了很多例子,像這樣:人的手指、腳趾、一組的人數、氣球個數、花的盆數等等,都可以用10來表示。

(2)做排隊遊戲。

請小朋友們站成一排(8人),問共有幾個人?

(老師站進去)現在有幾個人?(9人)

如果想讓第一排有10個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數一數現在有幾個人?誰是第10個人?你是從哪邊數的?還有誰也可以是第10個人?怎樣數?

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的設計,給每一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臺,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舉出許許多多與10有關的例子,如:人有10個手指頭、10個腳指頭、10個同學組成一組等。通過讓學生舉例、動一動、說一說、數一數,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使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國小數學教案《認識10》。

2. 10的位置與大小。

(1)尺子上的數字。

同學們經常用到尺子,請小朋友觀察,9在8的後面,10在哪裏,爲什麼?

老師這裏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誰知道空格里應該填幾?

投影儀出示:

全班齊讀0——10,再齊讀10——0。

(2) 比大小。

10和9中間用什麼符號來連接?

10 9 反過來 < 10

設計意圖:

利用直尺教學10的位置,使學生一目瞭然,建立數感。同時,使學生再次認識到數字與生活密切相關。在比較10的大小時,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比較空間,這樣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3) 10的寫法。

我們學習了10的這麼多知識,那我們該怎樣去寫10呢?

在田字格里練習寫10。你是怎樣寫10的?

生答:左邊是1,右邊是0,要佔用兩格。

(由於學生已學過1和0的寫法,所以書寫時並不困難。)

(4) 10的分與合

(1)情境引入

一個星期天,小明準備去看望奶奶,給奶奶帶點什麼呢?對了,這裏有10個蘋果,給奶奶帶去吧!但是一個袋子裝不下,就把10個蘋果分別裝到兩個袋子裏,小明可能會怎樣裝這10個蘋果呢?

(2)五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請你拿出10個蘋果學具圖片,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們分成兩堆。其中一人做好記錄,說出不同的分法。(學生活動,老師展示蘋果樹圖)

(3)彙報結果(學生把蘋果掛到蘋果樹上的合適位置)。

(4)學生觀察,鞏固新知。

剛纔大家通過分蘋果,知道了10的組成,可是,要把這麼多的組成都記下來,可真不容易。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可以減少哪些記憶內容?

引導學生說出:看一個,記兩個,最後得出結論,只需記住5個即可。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用最快的方法記憶10的組成。

(5)遊戲,組成10。

師生互動

教師說一個數,學生說一個數,兩個數組成10。

設計意圖:

在這一環節中,我採取了從創設情境入手,以小組合作展開學習、探究,讓學生自己去發現10的分與合。使學生人人都動口、動腦參與學習。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領悟到了好的學習方法,培養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課堂作業

1.看掛圖填數。

學生模仿指揮員發出命令,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情景。

2.猜數遊戲。

正確猜出小貝殼下面的數字,獎勵小貝殼。

(四)課堂小結:

師帶領學生回顧本課內容,然後提問:

你這節課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認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