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北師大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北師大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北師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結合“運白菜”的情境,探索連減的具體方法,發展提出問題,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活動學會正確運用豎式或脫式進行連減的計算。

3、能夠運用連減的有關知識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運白菜”的情境。

教學重難點:

學會正確運用豎式或脫式進行連減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1、故事導入,同學們,學校的食堂很快就要開伙了,二(1)班的小朋友準備到農場去了解一下蔬菜的情況,小朋友們想不想一塊兒去看看?課件展示:菜場的美麗圖片,最後場景定格在白菜地,小朋友們問農民伯伯:“伯伯,你們今天賣了多少白菜啊?”農民伯伯說:“我們早上才摘了850棵白菜,運走了兩車,一車運了288棵,另一車運了256棵。”

師:二(1)班的同學被難住了,同學們想幫助他們嗎?

2、板書:運白菜

二、互動解疑

1、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看了剛纔菜場的情況,你從中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說一說從圖中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

2、結合剛纔我們發現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一共運走了多少棵?”“運用了第一車後,還剩多少棵?”“運走兩車後,還剩多少棵?”

3、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前兩個問題,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4、板書算式。

(1)第一車運走以後,還剩多少棵?

(2)兩車一共運走多少棵?

三、啓思導疑

從以上解決問題所用的兩種方法中,你發現了什麼?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找回多少棵,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第一種方法是應用連減法,第二種方法是“先加後減法”方法不同,運算順序也不同。

四、實踐運用

1、練一練。

(1)1000-207-168

(2)436―179―36

(3)456-278-132

(4)930-(80+480)

(5)368-(168+127)

(6)1000-185-145

2、用豎式計算並驗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3、小軍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車司機,星期一出車時,里程錶的讀數是35千米,每天收車時,小軍都記錄了當時里程錶讀數,共記錄了五天。(單位:千米)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62410745745928

(1)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錶上的讀數爲什麼是相同的?

(2)哪一天行駛的里程數最多?

(3)五天共行駛了多少千米?

五、總結評價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有何收穫?請同學們相互交流。

二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辨認方向》是北師大版數學教材第四冊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第一節的內容,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本上進行教學的。能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對於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參與、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在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基於以上認識,按照新課標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這一理念,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3、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2、會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難點: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

三、說教學方式、學習方式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以學生活動爲主導取向的“活動建構式”教學方式。學生通過一系列既聯繫生活實際又具有實踐性的活動建構新知,讓數學學習真正成爲師生互動交流的一個過程展示。在教學中,我採用動態的、多元的評價方式。如:激勵性的語言,獎小星星 等。

四、教學準備:

掛圖 方向板

五、教學流程

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遊戲導入 引發興趣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遊戲,讓學生做和老師相反的動作,比如老師說,我說東向東轉,學生就說,我說西向西轉。這樣的設計,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國小生喜歡的遊戲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爲主動探究新知聚集動力。

第二環節:實踐探究 激趣解疑

1、老師用微機出示教材主題圖,先請學生說一說:看平面圖的方法,然後同桌交流:以學校爲中心,郵局、商店、醫院、體育館分別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2、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圖書館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學生的說法可能不一,有的可能說,圖書館在學校的北面。有的可能說,圖書館在學校的西面。教師可以藉機提出疑慮:“圖書館又不會走,怎麼一會兒在這,一會兒在那兒呢?圖書館到底在學校的哪個方向?你們好好想一想,想好後和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髮現:圖書館在學校的西面和北面之間的位置,並鼓勵學生自己給西、北之間的方向起名字,從而瞭解到生活中的西北方向。

3、接着,老師請學生交流動物園、少年宮、電影院的所在方向,引導學生髮現:東南、東北、西南等方向。

以上教學活動中“看平面圖辨認方向”這一環節,通過學生自己找學校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場所,既複習了已有的方向知識,又爲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老師讓學生觀察圖書館、動物園、少年宮、電影院的方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給新認識的方向起名字,讓學生親身經歷了認識生活中客觀事物的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知識,注重了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第三環節:聯繫生活 玩中強化

1、在這一環節中,老師組織學生製作方向板,並利用方向板找教室的方向,然後把找到的方向和同桌說一說,指一指,再交流一下教室的各個方向有什麼。最後,讓學生把小組合作探究的情況跟全班交流。

2、在學生基本瞭解教室的方向後,教師組織學生玩《反應快》的遊戲,如:向東南點點頭,向西北招招手,引導學生髮現:東南和西北相對,東北和西南相對等。

3、教材P21有一幅《中國地圖》,在觀看中國地圖時讓學生了解家鄉安徽省在祖國的方向並完成這一頁的練習。

4、在練習之後,再組織同桌玩《小交警》的遊戲,並讓學生說說鶴崗的各個方向有哪些熟悉的景物和建築。

以上教學從靜態的大環境中分成相對集中的同桌之間相互學習,增加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學生彼此合作、交流,形成“動態的集體力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由學生愛玩、愛動、喜歡遊戲的特點,設計了《小交警》的活動是實際方向的練習,集趣味、能力於一體,達到玩中學,玩中練的目的。藉助數學語言表達和交流教室的空間方位,體驗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內在價值。

第四環節:動手操作 促進內化

在這一環節中,請學生當小設計師幫小區搞設計。老師讓學生把課前發的場館圖片拿出來,自己擺一擺,說一說每個場館分別在小區的哪個方向。

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方向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課上的學習很不夠,需要學生在生活中多實踐,多應用,才能掌握。

第五環節:師生整理 體驗收穫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讓學生談兩點:

1、談收穫,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會了什麼。

2、讓學生自我評價,比如,問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這樣,既注重了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又關注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

六、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教學,讓我進一步理解了“學習生活中的數學”這一課改理念,數學知識一旦讓學生體會到它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便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課上在師生、生生、師生與文本的交往中參與教學全過程,最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有效地實現了本節課所要追求的教育價值。

2、經歷學習過程比只要結果要精彩的多

上課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親身參與學習過程。在活動中我發掘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學習新知的成功與快樂。

另外,我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方向板辨認教室裏的方向時,有的學生手裏的方向板隨着身體的轉動而轉動,如果在教學時我給學生做一做示範或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使用方向板的方法,就不會出現學生身體動,手中方向板也在動,不能找準方向的問題。看來教師導的作用也不能忽視,而且要引導的恰到好處。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真切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實際意義,也更深切的領悟到了新課程“師生共同發展”的內涵。

二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認識。經過這節課的教學也爲今後進一步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其他特點以及研究其他平面圖形的特點打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因此,教材一開始就從生活中的實例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然後,教材創設兩個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數一數”、“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邊、角的特徵。接着,安排課堂活動鞏固學生對特徵的認識,進一步建構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空間觀念。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開放性、挑戰性的習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學生對主體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學生獨立思考、協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觀察力、探索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動手探索的能力,可以藉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來判斷直角、銳角、鈍角,也可以藉助尺子來度量圖形各條邊的長度,這些能力都爲學生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另外,二年級學生直觀形象思維佔優勢,喜好動手操作,對於色彩鮮豔、動感強烈的事物易感興趣。本節課設計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說一說等活動,其中既有學生獨立學習的過程、又有協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手腦並用,既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又體驗出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所以本節課我設計學法爲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多觀察、多討論、多探究、多協作、多操作,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探索協作學習法和操作法,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夠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在觀察圖形、總結歸納圖形特徵的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推拉等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體驗、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2、通過“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動,瞭解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通過“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動,瞭解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繫。

北師大版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6,7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編口訣的過程,能找出6,7乘法口訣的規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索發現能力。

2、能記住6,7的乘法口訣,會用乘法口訣正確求積。

3、讓學生初步體驗6,7乘法口訣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會用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正確求積。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背誦1~5的乘法口訣。

2、摘蘋果遊戲(利用電子白板畫蘋果樹和乘法題)

二、激趣引入

(課件演示,紅紅到書店買檯曆,並與售貨員對話)

售貨員:每本臺歷6元。

師:你看到了什麼數學信息?你想提什麼數學問題?怎樣解決?

學生的回答適時解決,當學生出現6×6時

師問:這個有口訣計算嗎?(沒有)該怎麼計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問:用什麼方法計算更快呢?(乘法口訣)

師:我們發現有口訣計算起來真快,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編出6,7的乘法口訣吧!

揭示課題並板書:6,7的乘法口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6的`乘法口訣

教師:一本臺歷6元,要求4本臺歷多少元,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會列乘法算式嗎?

學生:6×4=24

教師:能根據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嗎?

學生:四六二十四。

教師:5本臺歷多少元?算式怎樣列?口訣怎樣編?6本呢?……

讓學生把算式和口訣依次填入表裏。

6×1=6一六得六6×6=36六六三十六6×2=12二六十二6×7=42六七四十二6×3=18三六十八6×8=48六八四十八6×4=24四六二十四6×9=54六九五十四6×5=30五六三十

做完以後同桌互相檢查,再請學生在全班展示,集體訂正。

教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編出了6的乘法口訣。那麼每句口訣的意思你都知道嗎?

學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個6得數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學7的乘法口訣

教師:你又看到什麼數學信息?想提什麼數學問題?

仿照6的乘法口訣編寫方法編出7的乘法口訣。

教師:小朋友,你們能自己編出7的乘法口訣嗎?讓學生把算式和口訣依次填入表裏。同桌互相檢查,互相幫助,集體訂正。

教師:你是怎樣想出“7×7”的得數的?

學生:剛纔我們學習6的乘法口訣時已經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數。

教師:你是怎樣編出“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的?讀一讀,背一背。翻開書31頁,將7的口訣補充完整。

三、加深理解

1、遊戲:對口令(課堂活動第1題)

(1)老師對全班

(2)同桌對

(3)師說全班搶答

2、擺小棒(課堂活動第2題)

教師在展臺上用6根小棒擺1個六邊形?,告訴學生這個圖形叫六邊形。

教師:擺1個六邊形用幾根小棒?(6根)

教師:那麼擺兩個六邊形要幾根?擺3個呢?擺擺看。

學生擺後彙報。

教師:如果不用擺,那你知道擺7個六邊形要幾根小棒嗎?

學生:我知道,要42根。因爲1個六邊形要6根小棒,擺7個六邊形就是7個6,六七四十二。

教師:怎樣列式?用哪句口訣計算的?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6×7=427×6=42口訣:六七四十二

四、運用拓展

1、練習九第1題口算

2、看口訣寫算式

五、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嗎?

引導學生小結,回答略。

二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作出簡單的預測。

2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分析、預測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實驗經歷收集、數據、用統計圖表呈現出來,並分析數據的全過程。

2看懂統計圖表,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準備:

草稿紙

這次實踐活動安排的是一個小實驗,體現了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這一活動,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用統計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長的規律。可以提前一週佈置給學生做這個小實驗,並提出實驗的要求,如溫度、溼度適當,堅持每天同一時間測量記錄等。有條件的班級也可以同時在教室佈置一處實驗角,由專人負責。沒有黃豆用綠豆代替也可以的。實驗7天后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這裏應該注意,要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實驗的全過程。如果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可以去請教家長、老師,也可以自己查閱書本。讓學生從小就體驗實驗的過程,對他們的成長是有利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二、出示要求:

(1)把幾十粒黃豆泡在水中,一天後將水倒掉,蓋上一塊溼布。

(2)待黃豆發芽後,選擇一顆豆芽測量長度並記錄。

(3)填入下表,並製成統計圖。

三、佈置任務。

1自己參與實驗的全過程,有問題可以及時向老師或家長請教。

2我們一週後,看看你的統計圖。

可以與同伴說一說,從這個圖中你看到了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