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上冊語文《蟬》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語文《蟬》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蟬》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理解“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故事的含義。

2.學會有條理地複述故事。

3.能夠用這個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理解生活中類似的事例。

【課文提示】

1.作者劉向(約前77—前6)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著《九嘆》等辭賦33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

2.選自《說苑》。《說苑》按類編輯了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並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一定的哲理性。

【詞語積累】

悲鳴飲露委身曲附傍延頸務欲得其前利顧患

【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

原文:園中有樹,其上有蟬。

翻譯:園子裏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一隻蟬。

原文: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

翻譯:蟬高高在上一邊悲傷的鳴叫,一邊吸飲露水,(它)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後面;

原文: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翻譯:螳螂緊貼樹枝彎曲前肢想捕食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的旁邊;

原文: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翻譯: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吃螳螂,卻不知道彈丸在它的下面(正要彈射它)。

原文: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

翻譯:這三種情況都是力求要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忌它們後面的災禍啊。

【課文分析】

蟬、螳螂、黃雀在同一背景的舞臺上,演出着相似的悲劇,而悲劇的根源卻都在於貪圖眼前小利而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人如果這樣,也免不了悲劇的結局。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目光短淺,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潛伏的危機、殺機,最終是免不了要招致災禍的。所以,居安思危、近憂遠慮,應成爲人們爲人處事的一種原則。

【思考問題】

1.本故事給我們敘述了怎樣一種場景?

(閱讀課文,我們可以想象:拿着彈丸的人慾射黃雀——黃雀延頸欲啄螳螂——委身曲附的螳螂欲取蟬——蟬正得意洋洋地飲露。)

2.怎樣描寫蟬、螳螂、黃雀的?

(“蟬”、“螳螂”、“黃雀”都爲眼前的利益而顯示出得意忘形的神態:蟬——悲鳴飲露、螳螂——委身曲附、黃雀——延頸欲啄。然而它們不知道悲劇即將發生。)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這個故事,本來是告誡君王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要瞻前顧後,通盤謀劃,注意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現在用來諷刺那些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防備後患的人。)

六年級語文螳螂捕蟬教案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螳螂捕蟬。你以前聽過這個成語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說你的理解。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與這個寓言故事有關。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藉助課後生字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不知身後的黃雀要將它啄食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後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總結:少年以螳螂捕蟬勸吳王

3、少年講這個故事給吳王聽,是別有深意的——(想勸吳王放棄攻打楚國的計劃。)

大臣與少年都勸說吳王,比較一下。出示結果對比。

大臣們認爲,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將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爲何結果相差如此之大?

4、可是,縱觀全文,少年與吳王的對話中有沒有提到關於楚國的事呢?

只是說了個故事,隻字未提楚國之事,卻令固執的吳王改變了主意,這個故事太值得我們去研究了。

三、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找到少年所說的故事,再輕聲讀一讀。

2、這就是少年講的故事。(出示)指名讀。

3、學習故事。

A自讀課文,能理清裏面的關係嗎?作圖:露水蟬螳螂黃雀少年

B蟬、螳螂、黃雀有什麼共同之處?(一心看到眼前的利益,卻都不知道身後的禍患)

這幾種動物都十分警惕,爲什麼都沒發覺身後隱伏的禍患呢?

——“一心”,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螳螂:供着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讀讀故事,你一定能揣測出它們當時的想法。

出示:望着眼前的(),蟬心想:

螳螂

黃雀

——是啊,我們不難體會到正因爲急於獲取眼前的利益,才使它們放鬆了警惕,忽略了即將到來的危險。誰能讀出它們的“一心”得利的心理。

——蟬身後隱伏的禍患是螳螂的捕食,螳螂身後隱伏的禍患是黃雀的捕食,而黃雀身後隱伏的禍患是少年手中彈弓的襲擊。

5、這個故事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引讀——其實我們應該想到一句老子的話:福兮,禍之所伏。

這個故事讓吳王明白了什麼?引讀——攻打楚國是眼前的利益,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是身後隱伏的禍患。千萬不能因爲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身後的禍患,板書:(別因)眼前的利益(忽視)身後的禍患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理解不堪設想。堪,可以,能夠。不能夠想像。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各霸一方,彼此之間虎視眈眈。倘若被諸侯國乘虛而入,我們不妨想像一下會有怎樣的後果?(國家被滅,人民被奴役……)

6、然而大臣們的反對、苦勸得到的是——出示——引讀,少年的故事令吳王恍然大悟,—

—引讀。

爲什麼同一個出發點,卻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呢?請再讀讀課文,課文中的一些細節會幫你找到答案。

——大臣是直勸,少年是巧勸。

巧,體現在哪裏呢?再瀏覽課文,你一定有話對少年說:少年,你的()讓我敬佩。

A智慧——不正面講對錯,用自然界裏的故事,揭示道理,用故事啓發吳王。

B勇氣——冒死勸誡,勇氣可嘉。聯繫到第二小節。

C講話很有藝術,很有技巧。

語言看似尋常,卻是精心設計,一步步地讓吳王明白事理。練習對話朗讀。語氣應怎樣?

D耐心——爲了說服成功,耐心等待機會。(在王宮花園裏轉來轉去。露水沾溼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了三個早晨。)如果吳王仍然沒有發現他,他會怎麼辦?(繼續等,或想別的辦法)

好一個令人敬佩的少年,用智慧、憑勇氣,借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勸吳王!

四、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藉故事來說明事理,我們會在生活中找到與之相似的例子,從而深受教育啓發。課後,請大家去搜集一下,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存在着“螳螂捕蟬”的現象呢?

板書:少年以螳螂捕蟬勸吳王

(別因)眼前的利益(忽視)身後的禍患

反思:

這篇課文有許多名師開過公開課,所以在上這課時,我停犯難,因爲有一個心結沒有打開:儘量不要重複別人的設計,以免有邯鄲學步之疑。因而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免有帶着鐐銬舞蹈的嫌疑。

綜觀這節課的設計,有幾個亮點:

1、幾個語言訓練點設計較好。如“不堪設想”的理解,我先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然後讓學生想像一下會有怎樣的後果,想象吳國的命運,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豐富了對詞語的認識。

再如,“大臣會對少年說什麼”?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藝術,除了寓意的揭示,還讓學生領略了說話的藝術與效果。

還有,爲了走進文本,我還設計了一些口述訓練,如望着眼前的(),蟬、螳螂、黃雀心想:();少年,你的()讓我敬佩。

2、課外資料的補充較好地幫助學生突破了對重難點的理解。

當然,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值得我去反思。

1、要在相信學生上下工夫,用相對整合的問題讓學生有表達的空間。

2、概括主要內容時,學生講得很羅嗦時,教師要有指導,讓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

3、提問要相對集中,如故事的分析,突出“一心”,不要太瑣碎。

八年級上冊語文《蟬》教案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2、分析居里夫婦的精神品質。

一。預習檢測:

1、讀準字音:

簡陋(LU)熾熱(CH)瀝青(L)

驟雨(ZHU)猝至(C)窒息(ZH)

吹噓(X)攪動(JIO)筋疲力盡(JN)

鐳(LI)釙(P)嘎嘎地響(G)

踱着(DU)氣氛(FN)酸漬(Z)

熒光(YNG)輪廓(KU)小心翼翼(Y)

2、居里夫人簡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原籍波蘭。1895

年與比埃爾居里結婚。他們共同就貝克勒爾在當時首先發現的放射性現象進行

研究,先後發現釙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並因此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比埃爾居里逝世後,她繼續研究放射性現象,並提煉出金屬態的純粹的鐳,因此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在居里夫人去世3週年之際,艾芙居里發表了《居里夫人傳》一書,該

傳記詳細敘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紹了其丈夫比埃爾居里的事蹟,並着重

描寫了居里夫婦的工作精神和處事態度,讓讀者體會到居里夫人爲科學獻身的

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質。

二。情景導入:

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和

他的丈夫是在哪裏,用了多長時間,在如何艱難的環境裏提取鐳的,你瞭解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美麗的顏色》一探究竟吧!

三。初讀課文,把握內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本文記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2、在發現鐳的過程中,居里夫婦感受到了“極端的艱苦和微妙的快樂”;那麼,這個“艱苦”體現在哪裏?“快樂”又指的是什麼呢?

四精讀課文,分析形象

1、精讀課文,我們從中感受到了居里夫婦哪些可貴的品質?請結合具體

材料說明。(用“我認爲居里夫婦是一個的人,從文中可以看出來。”的句式回答。)

居里夫人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個具有堅定信念的人…

2、“美麗的顏色”有什麼深刻含義?

明確:一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煉的鐳略帶藍色熒光的美麗;二指居里夫人

熱愛科學、不懈追求的態度和精神。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科學不是爲了個人的榮譽,不是爲了私利,而是爲了人類謀幸福!”她

一生中,共得過包括諾貝爾獎等在內的10種著名獎金,得到國際高級學術機構

頒發的獎章16枚;

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0多個。

愛因斯坦曾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

壞的人。”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後死於惡性貧血症。她一

生創造、發展了放射科學,長期無畏地研究強烈放射性物質,直至最後把生命

貢獻給了這門科學。

讀到此我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動。這樣一個毫無自私自利,全身心的投身於科學事業,無私奉獻乃至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的女科學家,讓

我們敞開心扉爲她唱出最美的讚歌吧!

六拓展提升

爲居里夫人寫一段頒獎詞。

環境艱苦

美麗的顏色工作繁重堅定信念獻身科學無私奉獻

收穫喜悅

《蟬》教案 篇三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國小六年級2,學科:語文

2.學生課前準備:

一、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二、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自學課文,思考課後的問題。

四、讓學生提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課題

第十課:螳螂捕蟬

教學方面: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和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育方面:

1.能在明確字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意思。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後,通盤謀劃。

發展方面: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說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1.學習課文,瞭解、複述螳螂捕蟬這個故事的始末。

2.知道少年如何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說服吳王放棄攻打楚國,瞭解故事與現實的聯繫。

3.學習少年勇敢、機智的品質和吳王的知錯能改。

重點:

瞭解故事,弄清少年如何通過故事勸服吳王放棄攻楚。

難點:

瞭解故事中的蟬、螳螂、黃雀代表現實中的何方,弄清利害關係。

課前準備:

有關歷史資料,圖文並茂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說明如何導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複習: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大家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下面我要檢查一下同學們對課文的掌握。(出示詞語1)誰能讀準這些詞語?(學生讀詞)

二、學習課文:

1.導入:吳王準備攻打楚國,他呀,可是一意孤行,還下了死命令,說誰去勸他,他就處死誰。命令一下,大臣們可都不敢作聲了。這時,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向吳王講了一個故事,是怎樣一個故事呢?請同學們認真聽、用心記,聽完了請你們也講講這個故事。

2.老師的故事講完了,請你給同桌講講這個故事,如果記不好,可以參考剛纔的詞語。(出示詞語2,學生講故事。)

3.誰能爲我們講一講這個故事。

4.真不錯,這個故事名叫“螳螂捕蟬”。(板書:螳螂捕蟬)這不僅是個寓言,還是個成語,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寓言故事。(出示故事內容,學生齊讀)

5.少年通過這故事,要吳王明白什麼道理?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說明這一道理的句子。

(出示句子)全班讀讀這一句子,(學生齊讀)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

6.同學們想知道的,老師也很想知道。誰可以填好這一表格,幫助我弄清句子的含義呢?(出示表格1)

7.學生交流。(板書: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

8.我們明白了故事當中的道理,那吳王明白嗎?哪裏可見?(出示最後一段)。

(1)恍然大悟是什麼意思?(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不明白)誰能扮演吳王,讀出恍然大悟的感覺。

(2)哪裏可見吳王原來不明白?(出示第一小節:吳王執意要攻打楚國,不聽勸告,還下了死命令。)你們說這時的吳王是個怎樣的人。(固執)

(3)固執的吳王,居然因爲少年的故事而改變想法。這是什麼原因呢?看來我們還得研究研究歷史。

(4)(出示形勢圖1、2):聯繫剛纔螳螂捕蟬的故事,從這幅春秋形勢圖上,少年是怎樣說服吳王的?請在小組裏說說。(吳國就像那螳螂,楚國就是那蟬,我們很容易能打敗楚國。但我們進攻時,其他諸侯國就會像黃雀一樣攻擊我們。)學生彙報(出示表格2)

9.教師小結:吳王的確也悟到了這點,所以他放棄了攻楚的計劃。學到這,你覺得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知錯能改)

10.同學們說得真好!吳王之所以沒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錯,還多虧了少年的勸諫,你覺得這少年又是個怎樣的人?(勇敢、聰明)從哪裏看出他的勇敢聰明呢?(學生找句子,讀句子)

11.就是這樣一個少年,通過巧妙設局,讓固執的吳王改變初衷,他與吳王的那一段對話真精彩,我們分角色讀讀第二段吧。(分角色朗讀)

三、拓展延伸:

1.讀得真好,那你能列舉一些和螳螂捕蟬一樣有寓意的成語嗎?(出示問題)

2.生活中也有許多像螳螂捕蟬一樣的寓言故事,你能舉些例子嗎?(出示問題)

3.(出示大魚吃小魚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含義?(學生彙報)這與“螳螂捕蟬”的含義是一樣的,讓我們再讀句子,牢記“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教訓。(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四、佈置作業:

同學們回去以後,請把螳螂捕蟬的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讓他們也懂得“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的道理。

《蟬》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瞭解、掌握說明文的方法,並能運用到寫作中。

2.揣摩語句,理解句子的豐富內涵,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學習方法】

學生講解法,教師指導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提問的方法鞏固上節課對本文內容的感知,從而引導學生進入本課時的學習。

二、展示點評(30分鐘)

題目一:回顧十七十八課學過的有關說明方法的知識,說說本文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結合實例體會作用。

【設計意圖】溫故舊知,掌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並會賞析其作用。

題目二:說明文的語言具有準確性,試從文中找出兩到三句,並分析品味。

【設計意圖】明確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題目三:作者不按照蟬的成長過程先寫蟬的卵,而是首先寫蟬的地穴,從蟬的幼蟲寫起,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文章別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說明順序。

題目四:仔細觀察一隻小動物或者昆蟲的生活習性,學習課文生動的說明方法,寫一段介紹說明的文字。兩百字左右。(口述)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習寫作說明文,學以致用。

三、整理訂正導學案(5分鐘)

通過展示環節,解決學生的疑問,使學生對文章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利用雙色筆對自己的錯誤進行訂正,並將點評過程中,其他同學精彩的言論補充在自己的導學案上,有助於之後的複習。

四、教師小結(5分鐘)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對昆蟲應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中可以感受到生命閃亮的蛻變和價值。

五、達標檢測(5分鐘)

它臃腫的身體裏面有一種汁液,可以用力抵禦穴裏的塵土。它掘土的時候,將汁液噴灑在泥土上,使泥土成爲泥漿,於是牆璧就更加柔軟。幼蟲再用它肥重的身體壓上去,使爛泥擠進乾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現的時候,身上常有許多潮溼的泥點。

蟬的幼蟲初次出現於地面,常常在鄰近的地方徘徊,尋求適當的地點——一棵小矮樹,一叢百里香,一片野草葉,或者一根灌木枝——脫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緊緊地把握住,絲毫不動。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汁yè()罅隙()灌木()

(2)文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是,這個詞的正確寫法是。

(3)“徘徊”在文中的意思是。

(4)仿照文中劃線句子,再續寫一句。

八年級上冊語文《蟬》教案設計 篇五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部編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十五課。本單元的文章或寫人或寫景,但字裏行間都飽含着作者深摯的情感。作者汪曾祺在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語言,記下自己青年時代的足跡,傾訴着對昆明的雨的喜歡與懷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瞭解昆明雨的特點;

2、體會作者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

3、學習作者通過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表情達意的寫作手法。【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來品味作品的內涵及作者的情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中語句,體會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思念。【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品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課前準備

1、讓學生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閱讀障礙;2、瞭解汪曾祺的寫作風格;3、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1、導入:

師:同學們,春天的雨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各抒己見)

昆明是個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會是什麼樣呢?今天我們就隨同作家汪曾祺一同來欣賞課文《昆明的雨》。(板書)2、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爲“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1935年秋,汪曾祺國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爲顧問。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朗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不認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並藉助字典給予解決,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3)指名讀課文,教師相機給予指正。(4)學生自由練讀。

2、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師生共同探討交流。

(1)題爲“昆明的雨”,文章開篇爲什麼要描述給寧坤的畫呢?

明確:所畫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又可引出下文對“昆明的雨”具體的描述。

(2)昆明的雨與別處的雨有何不同讓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請圈劃出最能概括其特點的那

一句。

明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的寫昆明雨季之明亮、豐滿,使人動情?

明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爲“是下下 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

昆明的雨季是“豐滿的”,因爲“草木的枝葉裏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因爲“仙人掌不僅多,且極肥大,可以種在菜園的周圍代替籬笆,並且倒掛着也能開花。”;

因爲“昆明雨季最多的還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溼空氣最有特徵性的景物”;“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牛肝菌、青頭菌、雞樅、乾巴菌、雞油菌。”;

昆明的楊梅不僅大,有一個乒乓球那樣大,而且顏色黑紅黑紅的,名字也很好聽,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緬桂花和木香花,緬桂花“密密的葉子,把四周房間都映綠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數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脹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溼透了”。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1、品讀課文,探討問題。

(1)這樣明亮又豐滿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動情的。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師生共同交流並明確:懷念、喜愛、鄉愁。

(2)你是從文中哪些詞句之中體會出作者的這種感情?

(3)作者想念的不僅僅是“雨”,還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風、人情和當年在那裏寧靜、恬然的生活,你能體會出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明確: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纔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2、學生默讀課文,師生相互交流探討,品味語言之美。

例如:

(1)這種東西也能吃?!這東西這麼好吃?!

短短一句話,稍作改動但,疑問、驚喜、感嘆之情卻盡在其中!

(2)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爲何要寫買花女孩?)

運用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用賣花女孩的嬌美情態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發作者對昆明的懷念、喜愛之情。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

1、大家讀完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語言上能給你什麼獨特的收穫?

請學生朗讀比較感興趣的語句並總結:可能會有A、短句B、文言、成語。C、口語(例句見文中)

教師小結:在這裏,典雅的文言詞語與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讓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和諧地捏到一處的藝術功力。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2、簡析汪曾祺的散文寫作特點:

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

他以個人化的細小瑣屑的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糾偏了那種集體的“宏大敘事”;以平實委婉而又有彈性的語言,反撥了籠罩一切的“毛話語”的僵硬;以平淡、含蓄節制的敘述,暴露了濫情的、誇飾的文風之矯情,讓人重溫曾經消逝的古典主義的名士風散文的魅力,從而折射出中國當代散文的空洞、浮誇、虛假、病態,讓真與美、讓日常生活、讓恬淡與雍容迴歸散文,讓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沒。五、課堂總結:

在這篇文章中,汪老不僅僅關注着昆明的雨,還描繪了很多自然風物。生活中的美就存於這一草一木中,顯示出汪老獨特的詩情和生活雅趣,他還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捕捉他們,然後攜入文字,與我們則更是一種美的享受。六、佈置作業:

1、推薦閱讀《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細觀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葉,抓住其特點,並披情入文,寫一點能表現自己獨特感悟的文字。

七、板書設計:

昆明的雨汪曾祺

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