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班古詩主題《獨坐敬亭山》教案【精品多篇】

中班古詩主題《獨坐敬亭山》教案【精品多篇】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一

激趣導入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衆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詩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着“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自讀交流 篇二

1、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並劃出節奏。

2、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麼滋味?

3、請你帶着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爲單位,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小組派代表彙報,學習組長先彙報是以什麼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麼?其他同學補充。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三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唐代時我國詩歌創作最繁榮、最輝煌的時代,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傑出詩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詩人?(生交流) 唐代詩人燦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詩人才華橫溢,縱情山水,把酒吟詩,詩酒名聞天下,被人們稱爲“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生答李白)

二、板書課題,揭題

1 、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書:獨坐敬亭山)

2、生讀題 中學語文在線-免費資源站

3、理解題意:“獨”是什麼意思?有哪位同學到過敬亭山遊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嗎?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爲什麼會獨坐敬亭山呢?

三、讀詩,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律

1、默讀古詩,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古詩讀得特別好,指名讀,(評價 很有詩人風範)齊讀

3、詩歌朗讀形式多樣,想不想嘗試合作讀。(要求 讀出詩歌的節奏)

4、分組合作讀,每小組一句 男女生疊讀(疊讀前三 後二) 師生疊讀

5、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詩的韻味, 古代的讀書人讀詩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四、範讀詩歌,想象畫面

1、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朗誦想象畫面

2、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彷彿看見了什麼?(鳥飛 雲飄 佇立的大山 孤獨的詩人)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這樣的畫面?

3、置身於這樣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靜 孤獨)

五、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學習詩歌一二句,感受詩人的孤獨。(板書 鳥飛 雲去 孤獨)

理解“盡”,說“衆鳥高飛盡”詩意;理解“孤”“閒”,說“孤雲獨去閒”詩意

二、教師介紹創作背景

鳥飛雲去本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詩人的眼中,爲何會如此的孤獨寂寞呢?(生交流,師小結: 被貶離京城,十年漂泊,遠離故土與親人,世態炎涼,好友遺忘,看見鳥飛,雲去,有感而發,觸物傷懷,難怪這樣的孤單寂寞!)

三、學習詩歌三四句,感受詩人的不獨。

相看是什麼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誰和誰相看?(李白與敬亭山)會怎樣看?(含情脈脈 四目相對 默默對視)(板書:相看)

同學們,詩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嗎?{不是}你們知道詩人這是第幾次登上敬亭山嗎?第七次啊!詩人這麼多次登上敬亭山,難道僅僅是爲了欣賞敬亭山的美麗風景嗎?(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裏,敬亭山難道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裏,敬亭山哪裏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永遠與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單時可以做伴,寂寞時可以傾訴的朋友啊! 有了這樣的朋友,詩人還好孤獨嗎?(不會)還會寂寞嗎?(不會)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一生不畏權貴,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中自有說不出的孤獨 寂寞與憂傷,只有流連山水、登高望遠之時,纔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同學們,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悅 高興 激動)是啊,李白是與敬亭山心有靈犀、兩兩相悅啊!(板書:相悅)

四、教師小結:

(結合板書)漂泊他鄉,無人相伴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悅,從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內心的憂傷,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獨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讀詩) 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於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誇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五、自由讀誦,背誦

《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

第一篇:

古詩是主觀性最強的藝術,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情緒的流波里,是詩人自己獨特的情感宣泄。因此,學習古詩不能脫離作者與時代去憑空解讀作品本身。每講一首古詩,總是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包括時代特徵,風俗等。或是讓學生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或是上課時老師對作品、作者進行簡單的介紹,這對學生理解古詩的含義,感悟詩情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獨坐敬亭山》這首詩 時,因學生學習條件有限無法讓學生查找有關這首詩的資料。因此,上課時,我只能直接介紹此詩的時代背景,包括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同時也告訴了學生。說完之後,我就覺得不對勁,不應該先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情感,可一言既出,無法更改,只好按計劃進行。學習古詩,首先讓學生對古詩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和感覺,獲得初步感受,才能更好地爲理解古詩的意思打下好基礎。然後,通讀古詩,要求學生流利地朗讀全詩,做到不漏字,不讀錯字。通讀古詩之後,學生對古詩有了大致的瞭解,接着讓學生藉助註釋或字典理解古詩的意思。由於這首詩的詩意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詩的大意。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感悟詩情,也就是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可剛上課時,已告訴學生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情感,怎樣讓學生感悟詩情呢?一時慌了神,想不出好的方法,最後,我直接說:“這首詩既然表達作者孤獨之情,那麼從詩中的哪些詞可以看出來呢?”學生再讀詩,找。學生很快發現題目中的“獨”,詩句中“孤,相看,只有”這些詞中都能體現出作者孤寂的心情。這樣學習也能讓學生有比較深的感悟。

課下與老師交流時,一位教過這首詩的老師把的方法告訴了我,她是把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放在感悟詩情中介紹,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我覺得她這樣的安排可謂妙些,更有效些。與他人相比,自己在安排資料時有些操之過急。雖然自己的方法笨拙,但也受到了成效,不免對自己的教學有些慶幸。對於古詩的教學,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方法進行,只要有效都可以去試試。

第二篇:

《獨坐敬亭山》一詩是李白於天寶十二年秋遊安徽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世態炎涼,孤寂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寂寞之情。也正因如此,把握這首詩的感情基調,體會詩中的思想內涵,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李白坐在敬亭山上、與山相對而望的的畫,帶領學生從圖畫入手,結合咀嚼語言,使學生很快進入到詩歌的意境當中。但由於我的點撥不夠到位、深入,學生品味詩歌意境略顯得不夠深,造成後面學生體會李白的孤獨之感時味不濃;再到後面體會“相看兩不厭”這句詩的意蘊時,由於我引領學生體會過深,學生很難接受。

這節課讓自己滿意的是讓學生作畫,讓學生自畫自悟,去體會“去”和“盡”的意味;通過聯繫生活感受爲何“兩不厭”。

課後,老教師的點評,一下子讓我對這一課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許老師爲我指出這樣一條道,那就是要從這首詩找出一個詩眼來。抓住“獨”這個詩眼,先從題目感受“獨”,再從前兩句深入體會李白的孤獨。而後兩句要帶領學生去細細品味李白的不孤獨,在一般的教學中,學生能停留在“因爲和山成爲知己,所以李白不孤獨”的理解層次上,但怎麼往深裏挖掘,感受李白的不孤獨,這就要引導學生在語文知識當中做文章了。讓學生理解“厭”意思上的古今差異,並讓學生用現代語言來解釋,由此把“不厭”講深、講透;再通過我們現如今在不斷地吟誦着李白流傳千古的詩文,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認識了李白,李白有何孤獨。這樣層層深入,對“從獨到不獨”的理解一下子就上升了一個新的境界。

這次公開課的備課、上課、到課後反思,讓我收穫頗多,尤其是老教師的點評,使我受益匪淺。點評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那就是無論怎樣教,首先要做到不斷地用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更新自己的頭腦,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其次教學要不斷地聯繫生活,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讓我們能真正做到智慧地教語文,而學生能智慧地學語文吧!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1、在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學會了請教,知道請教可以增長自己知識和才幹,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勤學好問的品質。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瞭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着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後的今天,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應該紮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並讓學生寫好字。採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了生的自主學習。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註釋或者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衆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麼想?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心情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五)擴展。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畫於課本上這首詩的空白處,可畫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畫後兩句的情景,也可全畫,

3、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