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新版多篇】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新版多篇】

幼兒園《我的媽媽》教案 篇一

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像往常一樣紛紛來到了各自喜歡的區域玩了起來。一向熱門的剪紙區域今天卻只來了二位孩子,可沒過一會兒,浩浩小朋友也起身向熱鬧的“ 醫院”走去。連續二天剪紙區域依然是那麼冷清,這樣可不行,必須再次引發孩子們對剪紙的興趣。

於是,講評時我特意拿出了婕婕剪的又細又長的紙條問:“你們看,婕婕剪的細細長長的紙條多漂亮呀,它又像什麼?”這時,孩子們熱鬧了起來,有的說像線、有的說像水、有的說像媽媽的頭髮……這時,我靈機一動馬上說:“對呀,它像媽媽的頭髮。”

接着,我又馬上找來廢舊材料製作了媽媽的頭像,我又請婕婕把剛纔剪的紙條貼在了頭像上,於是細長的紙條就變成了媽媽的頭髮。我又問:“媽媽直直的頭髮真漂亮,你們媽媽的頭髮和她一樣嗎?”“不一樣,我媽媽的頭髮是卷卷的。”苗苗馬上說道,“是嗎,你媽媽的頭髮是卷卷的真漂亮。那,這個媽媽也想變成卷卷的頭髮,誰來幫媽媽燙頭髮。”“我來、我來……”小朋友們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就這樣,在我的指導、幫助下一個燙頭髮的媽媽出現了。於是,剪紙區域又熱鬧了起來……

思考:

1、活動中材料的適時投放、更換是十分重要的,它與幼兒活動發展的情況有着密切的關係。然而,教師投放、更換材料的“祕訣”就是要在活動中幼兒對材料的反應,並分析出幼兒的需求。爲小班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應更加註意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材料和環境最好是他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熟悉的。“我爲媽媽湯頭髮”就是老師找到了激發孩子興趣的切入口:孩子都有新鮮感,他們對一成不變的東西不感興趣。小班孩子更容易轉移興趣。因此,活動中教師應注意觀察,並適當調整。

2、在教師與幼兒的互動的過程中,雖然材料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但它是無聲的,它的暗示作用並不是獨立發揮的,有時他需要與教師的語言提示、行動參與以及同伴的經驗共享等一因素結合,才能發揮作用,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創 ww 作靈感。

《牧童》音樂教案 篇二

一、設計意圖:

鋼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賀綠汀創作的,這是一首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可讓大班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從而瞭解這種音樂結構的特點,提高對同類音樂作品的聽辨能力。

二、活動目標:

1、想象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和情節,懂得分辨樂曲的A-B-A三段體曲式。

2、通過簡單的樂器伴奏來烘托音樂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並通過不同音色的樂器來區別A、B段的不同情緒。

3、知道這是一首具有田園風味的中國音樂作品,激發對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喜愛之情。

三、活動準備: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園風味的背景圖。

2、各種打擊樂器,錄音機磁帶。

四、活動重點:

讓幼兒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並用合適的打擊樂來表現各段的情緒。

五、活動難點:

教幼兒聽辨樂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應的特點。

六、活動過程:

1、音樂遊戲《什麼樂器在唱歌》。

師:“什麼樂器在唱歌?”幼兒則閉上眼睛,聽老師選一種打擊樂器,敲出×××的節奏型,幼兒馬上睜開看,邊拍手邊說:“××樂器在唱歌。”

2、播放音樂《牧童短笛》,讓幼兒聽辨這首樂曲是什麼樂器演奏出來的。

師:“請小朋友聽聽這首曲子,猜猜是什麼樂器在唱歌?”

3、向幼兒簡單介紹鋼琴曲《牧童短笛》的音樂背景。

師:“這首好聽的鋼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寫的是我國美麗的江南地區,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揚地吹着短笛,在田間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圖,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

5、分段欣賞。

(1)聽賞第一段音樂。

師:“我們先聽這段音樂,想一想牧童這時在幹什麼?

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邊操作木偶邊進行小結: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麗的田間。這段音樂是悠揚的,抒情的。

(2)聽賞第二段音樂。

師:“下面,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剛纔的第一段有什麼不同?聽了感覺怎樣?想想牧童這時又在幹什麼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結:牧童這時從牛背上跳下來,高興地在田間翻跟斗抓蝴蝶,這段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

(3)聽賞第三段音樂。

師:“下面請你們聽第三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這時牧童又在幹什麼?”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是相同的`,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的樂曲叫A-B-A三段體。這段音樂講的是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6、啓發幼兒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師:“你們覺得這首樂曲的各段用什麼樂器來伴奏比較好呢?”

7、爲每位幼兒提供2-3種打擊樂,提醒他們在樂曲的A段與B段用不同的樂曲來伴奏,並能在教師的指揮下變換不同的節奏型。

《牧童》音樂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用快樂的情緒和優美的歌聲演唱《牧童》,表達牧童快樂的生活。同時,讓學生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並培養他們二聲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

3.通過演唱歌曲與姊妹藝術的結合及瞭解相關的牧童作品,體現文化藝術多元文化特點, 在體驗中感受歌曲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1.用和諧的聲音唱好歌曲的二聲部合唱。

2.準確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伴着《春天在哪裏》的音樂做律動進教室(第一段音樂學生做律動,第二段音樂學生加上奧爾夫的節奏樂器拍擊)。

二、複習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伴着《春天在哪裏》的音樂來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禮物,大自然它那風情萬種、絢麗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嗎?

生:感受到了。

師:你最喜歡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歡碧波萬頃的大海……

生2:我喜歡清晨的蓬勃紅日……

生3:我喜歡美麗的黃昏……

師:假如你現在身臨其境,你最想做什麼?

生1:我很想拿起畫筆,把美麗的黃昏畫出來。

師: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歡田野的景色,因爲它的綠、它的黃、它的靜……

師:田野是這麼美,讓我們一起奔向田野吧!

學生隨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喚》(在演唱中,學生加上跺腳、拍手、捻指等喜歡的動作)。

師:你們美妙動聽的歌聲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唱好嗎?

生:好!鼓掌……

師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喚》。

師:我們在奔向田野的時候,還看到了什麼景色?(這時教師將一幅牧童騎在牛背吹笛子的圖畫貼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時,我看到了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師: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想到了什麼?

生:我想到了杜牧寫的一首古詩《清明》。

師:你能背誦一下嗎?

生:能(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生:老師,我還想到了袁枚的《所見》 。

師:你真聰明,你能爲我們再背誦一下《所見》嗎? (學生朗誦,其餘同學會背誦的可以同時背誦)

師:你背誦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簡單地爲大家講解一下詩意?

生:能(學生講解,不足之處教師補充)。

三、學習歌曲《牧童》

1.引入新課。

師:你們朗誦的有關牧童的古詩,讓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聽嗎?

生:想。

師:老師現在把歌曲唱給你們聽,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師用有感情且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師:剛纔老師演唱的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歡快、節奏活潑、跳躍,是一首帶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們就學習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師用黃色標記的節奏。

學生先練習切分節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樂句。

2.學習歌曲旋律。

師:首先來學習高聲部的旋律(教師指導學生唱高聲部的旋律,特別提示要唱準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學習低聲部。

師:高聲部的旋律你們已經學會了,再來學習低聲部的旋律。首先,找一找在低聲部中出現了什麼音樂知識?

生1:我看到了一個小#字。

生2:我知道它叫升記號(老師表揚他說的正確)。

師: 那麼,你知道它寫在音符的前面表示什麼意思?(教師講解)

教師在琴上範奏fa與#fa音高,讓學生區別。

聽琴唱一唱低聲部旋律,隨時糾正不準的音符。

把《牧童》的旋律完整地唱一次,重點提示難點樂句。

3.學習歌詞。

師:旋律我們已經唱得不錯了,現在我們來唱唱歌詞,爲了你們更好地學習,讓我們一起再聽一次錄音範唱。

(1)隨音樂伴奏完整地唱高聲部歌詞。

(2)唱準低聲部歌詞。

(3)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完整地唱《牧童》。

4.分組合作。

師:大家一起唱得很精彩,我想聽聽你們以小組的形式來演唱,怎麼樣?

學生自組小組練習,並隨老師伴奏演唱。

評價:對於小組的演唱,學生進行評價,老師小結。

師:最後,一起再完整唱一次《牧童》,用你們的歌聲把牧童快樂的生活表現出來。

四、瞭解與牧童有關的歌曲

師:你們在感受斯洛伐克牧童的生活後,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兩首歌唱牧童的歌曲,第一首是《牧童之歌》,老師唱給你們聽(歌詞:紅太陽,從天山,慢慢地爬上,風吹綠草,草兒把頭揚,騎着駿馬揚起鞭,趕上牛羊下河灘。唱上一支歌呀,心花開放)。

第二首是《小牧笛》(歌詞:小牧笛,吹吹歌,哥哥放羊我放鵝,他把羊羣趕上山呀,我把鵝羣趕下河,兩支歌兒一樣美喲,伴着白雲飄飄落喲)。

生:老師,這兩首歌這麼好聽,我也想學。

師:想學的不止你一人吧,老師一定教給你們。

五、瞭解鋼琴曲《牧童短笛》

師: 現在,老師請你們欣賞一首鋼琴曲《牧童短笛》,它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賀綠汀創作的作品。

學生聽賞《牧童短笛》。

師:今天我們對樂曲只作了一次瀏覽,下次課將完整、仔細地聽賞。老師今天給你們留一個作業,回去查找賀綠汀的資料,包括他的創作經歷、主要作品及生平,下一課將以小組的形式彙報。

最後,學生們伴隨着《牧童短笛》的音樂走出教室。

《牧童》音樂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牧童》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培養學生演唱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並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這種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用歌聲表達出來。

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並用自己自然真摯地歌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點:感受體驗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準備:圖片(牧童、羊、白雲、鮮花、綠草……)、音響資料、鋼琴、歌譜。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學生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進教室,音樂採用《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

2、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去玩一玩,豎起你的小耳朵、閉上你的眼睛,仔細的聽聽、想想,我們要去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音樂起(背景音樂採用歌曲旋律)

配樂旁白(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白雲下面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遠處,一個手提着羊鞭、身揹着小笛的小孩兒,趕着小黃牛和一羣雪白可愛的小羊兒走了過來,小羊兒們看到了清澈的水,高興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滾兒,津津有味地喝了起來,小孩兒也高興的取出小笛吹起來,聽,悠揚的笛聲傳來了……)

3、學生回答

師:“我們去的地方是一個什麼樣兒的地方?你彷彿看見了什麼?”

生:我們彷彿來到了大草原,看到許多牛羊……

4、請學生貼出畫面

(1)師:那讓我們把這美麗的地方貼畫出來吧。

(2)學生選擇背景畫到黑板進行貼畫。

(3)點題:師:“猜猜看,牛羊是誰趕來的?牧童是什麼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趕來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兒童”。

(5)貼出牧童出示課題

二、學唱歌曲

(一)掌握節奏

1、師:“看到這麼美麗的畫面,老師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聽……”

2、聽錄音範唱。(出示歌譜)

3、師:“歌曲的演唱情緒是什麼樣的?”

4、生:“非常高興、熱烈歡快……”

5、師:“歌曲採用了什麼演唱形式?”

6、生:“二聲部合唱”。

7、學生慢速按節奏讀第一段節奏。

8、出示切分節奏xxx

9、師:“切分節奏在歌曲的什麼地方出現了?共出現了幾次?”(讓學生指出切分節奏在歌曲中的運用)

10、學生小組討論。

11、師:“說說切分節奏爲歌曲增添了哪些音樂色彩?”

12、生:“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音樂顯得活潑、跳躍。”

13、師:“讓我們帶着這種活潑、歡快的情緒來朗讀歌詞好嗎?”

14、生:“好!”

15、隨音樂伴奏按節奏讀歌詞。(用快樂的情緒讀歌詞)

16、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分三組,每組一段,按節奏讀歌詞,比一比哪組節奏準確並能表達出活潑歡快的情緒。”

17、小組比賽(老師進行評價)

(二)視唱曲譜

1、出示高聲部旋律。

2、師:“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歌譜學習。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學的最認真,速度最快!”

3、小組進行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4、師:“老師要檢驗一下,看看大家學得怎樣,在教師鋼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聲部旋律。”

5、學生採用拍手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切分節奏,體會樂曲快樂的情緒。

6、學唱二聲部旋律

(1)再聽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師:“你覺得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們剛纔演唱的旋律有什麼不同?哪一句有和聲?”學生回答,並指出歌曲有和聲處。

(3)教師出示二聲部旋律。

(4)分小組學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師:“哪組試試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師鋼琴指導音準)

(6)小組進行演唱。

(7)師:“我們來一個旋律接龍好嗎?老師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組一句怎麼樣?”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兩個聲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師演唱高聲部,學生演唱低聲部。

b、學生分兩組進行合唱。

(11)師:“看樣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詞了,下面我們就試着把歌詞填進去演唱好嗎?”

(12)生:“好!”

(13)分兩聲部進行填詞演唱。

三、知識擴展:

1、師:“你們知道歌曲《牧童》是哪個地區的歌曲嗎?”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國的”。

3、教師介紹:《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個可愛的國家,擁有肥沃的平原和連綿的高山峻嶺,牧童們在自己的家鄉自由地放聲歌唱。

4、國旗

5、首都:布拉迪斯發。人口:539萬。面積:4、9萬平方公里。

6、風景欣賞:

四、小結:

課下尋找斯洛伐克的相關材料。

五、隨《牧童》歡快旋律出教室。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