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這個世界的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這個世界的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這個世界的音樂》教案 篇一

溫州甌海區嘯秋中學      曾曉飛

一、教學目標 :

1、瞭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理解聲音與音樂的本質區別。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動的語言,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領會“音樂”的含義,體會生動形象的語言。

難點:解讀作者的創作意圖,從而引申到熱愛生命,保護生命和諧的主題。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各位同學,塵世的喧囂,忙碌的生活往往讓我們忽略了大自然中還有美妙的音樂,讓我們一起進入森林音樂網,傾聽來自大自然的歌聲吧。

屏幕顯示,播放音樂(森林之歌)。

(二)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總體把握課文,理清文章大致思路。

明確:引出說明對象(音樂)——列舉和描寫動物世界的一些“音樂”——解釋動物“音樂”產生的過程。

(三)提問:1、文章講的是音樂,但似乎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動物發出的聲音,那麼是不是說動物發出的聲音就是音樂?請找出動物的聲音是音樂的句子。

明確:

1)白蟻高度的組織規律的敲打聲,有規律、有節奏的長度不同的短句出現的敲擊聲就像定音鼓部的

譜號。

2、蝙蝠休息時發出的一種奇異的、孤悽的、清脆如鈴般的可愛聲音。

3)鳥類事務性語言背後還有大量的重複出現的美妙音樂。

4)蟋蟀、蚯蚓的合奏、座頭鯨充滿力度和肯定的歌曲、令人飄然欲飛的合成音響等等。

由此可以歸納出這些聲音的特點:

1)動物的音樂是一種“奇妙的、美妙的、可愛的、讓人飄然欲飛”的音樂,這說明動物聲音中有情感存在。

2)動物的音樂是一種“有節奏、有規律、重複出現”的音樂,這是動物聲音的外在特點。

所以,動物的音樂是一種有節奏、有規律、重複出現的表達情感的聲音,而那些彼此交流信息如:警告、驚叫、求偶、宣佈領地等事務性語言則不是音樂。

2、既然動物聲音中有音樂存在,我們人類也有音樂存在,那麼這些小到不足兩毫米的甲蟲,大到海洋之王的巨鯨,乃至智慧生物的人類,爲什麼需要音樂,他們創作音樂的原因是什麼?

(指名朗讀課文第11段和第15段)。

從這兩段話中,我們不難得出,動物和人類需要音樂是由於什麼?作者是如何具體解釋的?

明確:1)生物性的活動,生物的特點。

2)從雜亂到有序,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的一種過程。

3)表達情感的需要

(四)討論:作者把音樂創作視爲人類的生物性本能,把動物與人類看做有某種質的類同,是否抹殺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對這一問題,你是如何認識的?

教師小結,順便穿插一些具有創作音樂天賦的動物故事。

如:座頭鯨十分擅長用一種人類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來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着進一步闡述,然後再回到稍加改變的原旋律上來。此外它們還會進行“藝術交流”。

加利福尼亞沼澤鷦鷯心情好的時候,能唱120個主旋律,前後旋律間還能按照人類音樂家所使用的“呼叫——應答”方式來銜接。

赫米特畫眉:“五音樂律”。

(五)談談本文的說明方法,品味語言。

明確:本文主要運用了兩種說明方法:

1)舉例子;爲了說明動物界充滿音樂,作者列舉了白蟻、畫眉、鯨魚等各種動物的例子,

並生動地描述了它們發出的美妙音響。

2)作比較:人類和動物音樂的比較,更是貫穿於全文,說明動物和人類一樣,

有着超功利的音樂。

品味語言:(略)

(六)拓展延伸:(略)

關於說課稿 篇二

一 、說教材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片精讀課文,本單元圍繞“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這一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它們分別從多角度、多層面地引導學生感受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瞭解人們爲此做出的努力,其中《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課文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等表現手法。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另外,“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了三次。產生了一詠三嘆的效果。強化了作者表達的情感,並深化了主題。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

二、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並能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說學情教法。

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在教學中我努力從興趣入手,讓學生喜歡學習語文,樂於讀書。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我主要採用以下教法:

1、引導學生讀書自悟。抓住課題的“神聖”質疑:這片土地的“神聖”表現在什麼地方?怎樣來愛護這神聖的土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課文。

2、引導學生合作討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融集學生學習的信息資源,加強溝通,共同探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引導學生情感領悟。本文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文本載體,因此,讓學生把情感注入到文本中,通過朗讀來領悟。

四、說學法。

在當前“依標脫本”的評價方式課題研究指導下,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改變爲教而教,爲考而教的傳統現象。必須樹立教是爲學服務的理念。因此在學法上對我們課堂教學又是一個有力的挑戰,在本節課我主要嘗試採用以下學法:

1、畫、圈、點、寫的讀書學習法。在初讀課文時,我特別強調學生怎樣去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不懂或有疑難的地方要做記號,有體會可以在旁邊批註。)

2、情感朗讀法。本文是富有激情的演說性文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要注入滿懷的激情外,還要注意文中開頭和結尾有作者的抒情地方,對這兩處要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朗讀,來表達學生個人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

五、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六、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針對本單元教材“珍愛我們的家園”的內容專題和“讀課文時能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的學習目標,結合本篇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品讀過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達。從而拓寬視野、發展智慧,受到情感的薰陶、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七、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第二課時)

1、回顧課文,感知神聖

上課開始,師生合作讀課文,回顧寫作背景,並小結前3自然段已學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感情朗讀,喚起學生記憶,激發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文本學習。

2、研讀課文,理解神聖

在此基礎上,可以“面對這片神聖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引發新一輪的探討,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等途徑,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自由感悟,使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可貴。如,

“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可以讓學生想想河水對人類的貢獻,想想沒有了河、沒有了水,人類怎麼生活。

“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這句話,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空氣對人類的影響,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

“如果所有的動物都死去了,人類也會滅亡。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動物與人類有什麼關係?到底是人類主宰着動物,還是人類與動物是休慼相關的?動物的災難怎麼會成爲人類的災難?

最後還要通過充分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

在這一環節,針對學生的提問,引發學生新一輪的討論,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讀、想象、練題等途徑,引導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領略 這片土地的神聖。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能根據文本而“聯繫實際,深入思考”學會收集信息資料,並能合理聯繫文本內容表述出來;在問題引導過程中,並嘗試當堂訓練,力求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拓展延伸,深化神聖

第三部分的教學着重引導學生感悟:“我們熱愛大地,就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來提升學生的認識。

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它們是得到了保護還是遭到了破壞?就這個問題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設計意圖:當學生再次在課文中走一個來回的時候,思想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感悟本文的歷史意義後,聯繫生活的實際,提出號召,領悟本文更加深遠的現實意義,讓保護環境的意識紮根學生心田,並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

八、說板書設計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善待河水

神聖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關於說課稿 篇三

一、說教材

1、教材:《小烏鴉愛媽媽》選自義務教育人音版國小音樂教科書二年級下冊。

2、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3、教材簡析:

(a)這是一首以動物爲題材的兒童歌曲。敘事性的歌詞,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教育學生要尊敬,熱愛自己的母親,從小就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

(b)歌曲爲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大調式,2/4拍。歌曲曲調簡練,具有敘事的特點。

4、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並有表情地進行演唱。

(2)創編歌表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5、教學重難點:歌曲的學唱和打擊樂合奏。

二、說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遊戲與音樂緊密結合,運用多媒體創設與歌曲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們對歌曲情境的體會,方法生動、簡潔。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

體驗音樂,使他們再樂中學、學中樂、不但牢固掌握了知識,而且還能享受到成功創新及合作演奏的快樂!

三、說學法

根據國小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好勝的特點。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遊戲,律動,歌表演、打擊樂合奏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了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過程(我將通過五個環節來組織本節課的教學)

第一個環節:聽音樂進教室(播放音樂師解說:)伴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旋律走進教室,在這動聽的樂曲聲中感受媽媽對孩子的愛。

第二個環節新課導入(出示圖片 播放音樂)

師感情導入:同學們,看!在美麗的樹林裏,有一隻可愛的小烏鴉飛來飛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尋找食物。樹林裏有一隻老烏鴉躺在自己的病牀上,小烏鴉正站在烏鴉媽媽的身旁,一口一口喂媽媽吃自己捉來的小蟲子。)

當學生聆聽完老師的講述後問:這幅圖中的主人公是誰?講了個什麼故事?看到這幅畫面

你有什麼感想?是呀!這真是一隻愛媽媽的小烏鴉啊!板書課題

第三個環節:學唱歌及表演唱

1、學生回答完以後師說:“這是真是一隻愛媽媽的小烏鴉。出示課題及歌詞,師帶着學生集體有感情的朗讀。(烏鴉媽媽叫娃娃,烏鴉媽媽叫娃娃,媽媽老了不能飛,眼裏含着淚花花想起媽媽餵過我,拍拍翅膀飛天下,捉來小蟲我不吃,親親媽媽餵給她。)

2、和學生聆聽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我們一起來聽。播放歌曲。用音樂加深學生的理解感悟,用樂曲使學生受到感染。

第五個環節接下來是教師範唱。播放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通過我的這一段演唱,使學生生動的感受歌曲情感。

(5)學生學唱歌曲。這是一隻多可愛的小烏鴉呀!讓我們用歌聲來講講這個故事吧!師教唱。然後在學生唱熟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拍手唱。

(6)然後組織學生以“愛媽媽”爲題,談談對媽媽的感情。如:幫媽媽做家務,看媽媽累了給媽媽倒水喝等,教育學生愛惜媽媽的勞動成果,體諒媽媽的辛苦。

(7)、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看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在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一人演圈內的烏鴉媽媽,一人演小烏鴉,它在圈外自由地飛來飛去,尋找食物。五至八人組成圓圈似鳥窩,集體伴唱。讓學生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學生感受、表現、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在歌表演中,教師給每個學生表演的機會,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親身去感受去體驗,使他們獲得快樂

3、課堂小結。孩子們,今天我們學會了這首好聽的歌曲,認識了一隻可愛的愛媽媽的小烏鴉。希望大家都能象小烏鴉一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愛!

關於說課稿 篇四

近幾年以來,各省以及全國舉辦的說課比賽越來越多,通過說課來反映教師口頭表達,更加能顯示出教師對課本內容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反映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做爲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我將與大家來探討一下如何說好一堂物理課。首先,什麼是說課%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根據。

從說課的內容和性質來看,它同備課、上課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其不同特色。備課,可以從教案看出“怎樣教”;上課,可以從課堂教學看出“怎樣教”;而說課不僅要說出“怎樣教”,還要說清“爲什麼這樣教”,要讓聽者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是說課區別於備課、上課,形成獨有特徵的主要方面。說課要求教師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分別闡述,而且特別強調說出每一部分內容的爲什麼,即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知識去闡明道理。對於一堂物理說課來說也是一樣的。如何去說好一堂物理課%我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物理第一冊(必修)》第三章第一節《牛頓第一定律》爲例子來淺談一下如何說好一堂物理課。

一、說教材

教者要說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因爲對教材理解透徹,才能制定出較完滿的教學方案。我認爲它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1. 教材簡析

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說明教材的地位、作用。比如對於《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來說:它的地位具有雙重性。其一,它屬初高中知識的結合點:學生在國中學習中,已經瞭解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內容,我們應該以國中知識爲生長點、以教材內容爲線索,展開科學方法教育與思維能力培養;其二,它屬運動學和力學的結合點:闡明瞭運動學和動力學各自研究內容的不同,扼要地說明了動力學知識在生產勞動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後指出牛頓在總結了前人關於力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研究而提出的三條定律是動力學的基礎。

2. 明確提出本課時的具體教學目標

課時目標越明確、越具體,反映教者的備課認識越充分,教法的設計安排越合理。說課中要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話,要從識記、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上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加以說明。比如對於《牛頓第一定律》這課來說:

3、分析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特點以及重點、難點、關鍵

比如對於《牛頓第一定律》這課來說:牛頓第一定律這節教材首先對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係作了歷史的回顧,着重介紹了伽利略研究運動和力的關係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貢獻,從而講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物質慣性的概念。

這樣的順序充分體現了以知識本身爲出發點,從而培養人的實際能力,最終昇華出知識的價值——德育目標。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關係。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說法,確切地道出了教學系統中這兩個要素之間的關係。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表現在教學活動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主體作用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學生是否獨立思考;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最優化地使學生從現有的水平向更高一級水平發展,有效地對學生探索嘗試活動進行誘導和評價。爲此,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應着眼於學生怎樣學。不應以教爲中心,而應以學爲主體進行設計。既把學爲主體作爲實施教學的基本點,又使教爲主導成爲學生主體的根本保證。

從教學任務來看,感知新知識,以演示法、嘗試法、實驗法爲主;理解新知識,以談話法、講解法爲主;形成技能時,以練習法爲主;從教學內容來看,物理教學,以演示法、實驗法、推理法爲主;教學起始概念,一般用實驗法、探究研討法。從學法指導來看,現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僅是學到了什麼,更主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說課活動中雖然沒有學生,看不到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但教師必須說明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學習,教給學生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怎樣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等。從教師的說課過程中要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

過程它是說課的重點部分,因爲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它反映着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通常,教學過程要說清楚下面幾個問題:

1. 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說課者要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針對學生實際,藉助哪些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的基本教學思想說明白;說教學程序要把教學過程所設計的基本環節說清楚。但具體內容只須概括介紹,只要聽講人能聽清楚“教的是什麼”、“怎樣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給學生上課那樣講;另外注意一點是,在介紹教學過程時不僅要講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講清“爲什麼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包括課程標準依據、教學法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依據等)。

2、說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這裏說明怎樣運用現代教學思想指導教學,怎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活動和諧統一,教法與學法和諧統一,知識傳授與智能開發的和諧統一,德育與智育的和諧統一。

3、說明重點與難點的處理。要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怎樣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解決難點運用什麼方法。

4、說明採用哪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用,這樣做的道理是什麼

*5.說明板書設計。說教學程序,還要注意運用概括和轉述的語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儘可能少用課堂內師生的原話,以便壓縮實錄篇幅。還是從《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來談談教學過程(列表附後):這樣的教學過程顯然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關於說課稿 篇五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抱抱》。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 四、說活動過程。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愛是永恆不變的話題,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我們訴說愛、感受愛、表達愛。“抱抱”就是一個通過各種動物間不同的抱抱來表達愛的故事。熟悉的小動物,親切的擁抱更能讓小班孩子產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根據小班心理需求,我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抱抱》,鼓勵幼兒觀察畫面,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積極爲孩子營造溫馨的環境,讓孩子始終置身於動物間親密的擁抱之中,嘗試用自己的肢體模仿動物抱抱,感受抱抱的快樂,在與同伴、老師互動中將快樂傳遞。

(二)活動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1、觀察畫面,大膽說說動物的擁抱方式。

2、懂得擁抱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活動中,我將“大膽說說動物的擁抱方式”作爲重點,“感知、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作爲難點。

(四)活動準備:

我從下面兩部分做充分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對相關動物的特徵有初步的瞭解 。

2、物質準備: PPT、電腦、大屏幕。

二、說教法:

活動中,我運用以下教學法完成本次活動目標:

(一)直觀演示法:通過直觀演示法展示動物畫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爲孩子說出畫面內容,初步瞭解動物的擁抱方式做準備。

(二)引導談話法:通過提問談話活動,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

(三)行爲體驗法:行爲體驗式法教學不僅對孩子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活動中,我將通過肢體動作,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

三、說學法:

活動中,我將爲孩子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讓幼兒在看看、說說、動動、抱抱的過程中進行活動。

四、說活動過程:

爲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活動。活動步驟爲:師幼抱抱——動物抱抱——大家抱抱。

(一)開始部分:擁抱孩子,激發興趣。

我這樣和孩子交流:“小朋友們好!”孩子們一定會說“老師好!”“小朋友們真有禮貌,好想抱抱你們,你們想抱抱老師嗎?來我們一起抱

抱吧!”孩子在老師溫暖的擁抱中會放鬆心情,並對抱抱產生親切感,爲動物抱抱做鋪墊。

(二)基本部分——說說動物抱抱,感受擁抱的快樂。

《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剛纔孩子們的真實體驗進行梳理回饋,直接導入動物的抱抱。我這樣設計導語: 創造情境:“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去大森林,看,有幾個小動物抱在一起,讓我們看看它們吧?”剛剛被老師親切擁抱的孩子們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動物會是怎麼樣抱抱?它們抱在一起又會是什麼感覺呢?帶着這些好奇的疑問,我將逐一出示不同動物畫面,引導幼兒積極回答問題並進行肢體感受,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 出示不同動物,我設計了不同的提問方式,嘗試讓孩子始終有興趣地進行活動。

1大象

本環節,我嘗試從孩子觀察入手,孩子們觀察圖片,誰得鼻子長長的勾在一起?教師梳理孩子問題並小結:“鼻子勾在一起也能抱一抱,孩子們如果你是小象,你會怎樣和你的象媽媽勾一勾呢?”再次進行行爲體驗並給與積極評價:“能把胳膊變成長鼻子勾在一起,你們真聰明!”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着大象媽媽和大象寶寶之間的愛。

2.小羊

考慮到孩子對小羊的叫聲非常熟悉,我播放小羊的叫聲,直接提問“誰來了?小羊它是怎樣抱抱的?” “真好玩,原來它是把耳朵碰在一起擁抱呀!”引導孩子大膽說出小羊的擁抱方式並體驗,“來,小羊媽媽和寶寶耳朵碰耳朵抱抱。”孩子們在耳朵碰耳朵的氣氛中初次感受小羊用抱抱表達自己的愛,體驗抱抱的快樂。

3.小熊

本環節,我播放圖片引出小熊,直接提問: “小熊很愛媽媽,他們是怎樣抱在一起呢?”教師用語言描述熊寶寶和熊媽媽肩膀摟在一起的感覺,豐富孩子的相關詞彙。指導小朋友們感受摟肩膀。

4.大河馬

趴在媽媽的感覺和經驗,每個孩子都有過。本環節,我直接出示河馬圖片,請幼兒用語言描述:“大河馬也來了,它們會怎樣抱在一起?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看吧”!“小河馬趴在媽媽的背上,把身體疊在一起。就像小朋友趴在媽媽的背上,讓媽媽揹着你一樣,孩子們你們誰被背過?”孩子們在重溫被媽媽背的感覺時,我有不失時機地提問:“你們有誰被老師背過嗎?誰想讓老師背一背?”老師背背每一位孩子讓他們體驗擁抱的快樂!被老師背過的孩子也許一輩子不會忘記這種感覺,在體驗不同動物抱抱的過程中,活動重難點得到突破。

三、結束部分——大家抱抱,體驗愛的快樂。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在孩子們感受、體驗了動物的擁抱方式之後,通過本課鼓勵孩子主動與同伴、老師抱抱,在濃濃愛意的《愛我你就抱抱我》的音樂聲中共同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自然結束活動。課外延伸:孩子們回到家裏,把抱抱送給家人,表達對他們的愛。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關於說課稿 篇六

各位老師們: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實驗室製備氧氣。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魯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第三節《性質活潑的氧氣》,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設計思路。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學地位和作用

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國中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單元所學知識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其中“性質活潑的氧氣”就是我們要仔細學習的內容,本課程是典型的物質製取課,也是學生初次通過化學實驗來獲得新物質

(二)教學目標

(1)、知道氧氣的實驗室製備方法、收集方法和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

(2)、瞭解實驗室製氧氣的步驟及驗證氧氣的性質。

(3)、知道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

(4)、認識製氧氣所需儀器的名稱及知道這些儀器的連接和使用方法。

(5)、知道實驗室收集氧氣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的原理。

(三)教學難點與重點

1、重點: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製備方法、收集方法和檢查氣密性的方法。

2、難點:製取氧氣的儀器連接和組裝,氧氣和驗滿和氧氣性質的實驗。

二 學情分析

學生情況

九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化學,特別對於化學實驗有濃厚的興趣,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簡單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所以對於氧氣的製取會更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教法和學法

爲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觀念,本節課採用了複習,歸納,閱讀,講解,討論及當堂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這些現代教學媒體和實驗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上課前,我會用PPT向學生展示幾張人類在特殊環境下的工作圖片,然後提問:在這類特殊環境下,人們是怎樣呼吸的?如果在實驗室,我們又會怎樣製取氧氣?層層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進行探討。然後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習的水的電解,給予學生一個正確的思考方向。

實驗探究,探究新知

我會向學生系統的說明實驗室製取氣體應該遵循的方法步驟。

實驗探究1:學生根據我給的資料卡,討論出最佳製取氧氣的藥品和方法:過氧化氫在常溫下就能分解出氧氣。但是速度很慢

實驗探究2:學生討論: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過氧化氫的反應速率加快,學生再根據實驗室提供的藥品,探究實驗,相互討論總結出最適合製取氧氣的方法是:在過氧化氫中加入二氧

化錳,並且根據對二氧化錳的後期處理,發現催化劑的存在,並且定義,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聯繫生活,擴展新知(5分鐘)

讓學生根據催化劑的性質,舉出生活中常見的催化劑,我會適當引導,把生活和化學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化學, 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強烈興趣。 科學探究 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 二氧化錳製取氧氣(15分鐘)

實驗步驟(多媒體課件演示),根據演示的實驗,學生能準確選擇實驗儀器。(對於一些實驗的注意事項,我會正確引導,讓學生從這些方面去考慮)

關於說課稿 篇七

(一)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基本唱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並且在歌唱中能夠體會到《國歌》是國家的象徵,每個人都應唱好國歌。

(二)在歌唱中基本掌握弱起的歌唱和漸強力度的歌唱。知道三連音、重音符號和漸強記號。

(三)運用創設升國旗的方式來加深對國歌的喜愛,力求在每次對國歌的歌唱中都能有所進步,培養歌唱能力。

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唱《國歌》; 弱起和漸強力度的歌唱

說教法學法: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在教學中各個環節中,我採用以教師的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師生互動,合作參與,在教學中教師是一名有效教師,組織有效的課堂,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方法與策略: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聆聽和對歌曲的感受能力,讓學生通過在練習中,歌唱中、表演等一系列音樂活動過程中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美好情感,從而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首先,在組織教學部分,我採用發聲練習的和節奏練習的方式來進行,兩個內容的設計是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是爲歌曲教學部分做個準備,輕聲練習是讓學生體會歌唱的力度。

接下來是進行聆聽音樂,揭示課題國歌,讓學生初步的瞭解國歌到直觀明瞭的學習歌唱國歌。在歌唱中學習音樂知識,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讓學生掌握重音符號和漸強記號。從樂譜學習班到歌唱,一步一步進行,每一環節力求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學到音樂知識,並進一步的去感受音樂,歌曲學習部分由我採用先突破難點,抓住重點的方式,讓學生在掌握音樂技能的同時也豐富了對歌曲的表達和處理。

最後以創設情境的方式結束。

《這個世界的音樂》教案 篇八

一、基礎知識

1.下列紅色詞語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A.俯瞰kān 剔除tì 蚩尤chì 語竭詞窮jié

B.蝙蝠biǎn 施捨shè 模糊mó 碩大無比shuò

C.帳幔màn 一瞥piě 秉性bǐng 舉目瞭望liáo

D.穹隆qióng 隕石yǔn 無垠yín 來龍去脈mài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執著 匯聚 神采 事務性

B.安祥 急劇 幅射 軒轅氏

C.閃鑠 晨曦 棒槌 瑩光屏

D.神密 既興 湮沒 黑魆魆

3.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躁聲 縈繞 嘟噥 自得其樂

B.骷髏 徵募 婉轉 迷惑不解

C.機率 冒昧 訖今 聊以慰籍

D.蟾蜍 應答 賦予 嘎然而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這類極光往往與特大的太陽耀斑_______和強烈的地磁暴有關。

②極地冰雪豐富,它們在白天吸收陽光,_______起來,到夜晚釋放出來,便成了極光。

③隨着生活越來越擁擠,我們的_______系統越來越複雜,我們彼此發出的聲音更像噪音。

A.爆發 貯藏 通訊 B.爆發 貯存 通訊

C.暴發 貯藏 通信 D.暴發 貯存 通信

5.下列句中紅色的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在財富論壇上,世界五百強企業集團的代表對全球經濟的發展走向衆說紛紜,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

B.這個敵人不單頑強異常,而且變幻莫測,不要說打他,你連摸清他的蹤影都很困難。

C.這個視聽間令他歎爲觀止。整套最高檔的視聽器材,光是放音設備就有很多種。

D.在故宮博物院,看到各書法名家,例如王羲之父子的真跡,如行雲流水一般的瀟灑。

6.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表達清楚的一項是

A.在寒冷的極區,人們常常看到千姿百態的極光,毫不誇張地說,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一模一樣的極光形體。

B.極光是天空中一種特殊的光,是人們能用肉眼看得見的惟一的高空大氣現象之一。

C.鳥類歌聲中事物性通訊的內容已有人作了那麼多分析,以至於看起來沒有多少時間從事音樂活動。

D.爲保持聚會進行而設計的那些無關緊要的社交談話佔了主導地位,大自然不喜歡長時間的沉寂。

7.下列銜接最順暢的一項是

隨着夕陽西沉,_________以及所有的一切全都掩蓋起來。

白蟻在蟻穴中黑暗的、發着迴響的走廊裏用頭部敲擊地面,________。

①夜已將它黑色的翅膀張開在神州大地上,把遠山、近樹、河流和土丘

②夜在神州大地上將它黑色的翅膀張開,把遠山、近樹、河流和土丘

③一種打擊樂式的聲音發出

④彼此發出一種打擊樂式的聲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閱讀下列文段,選出理解不確切的一項

(1)長期以來,極光的成因機理未能得到滿意的解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們一直認爲極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種原因形成的。一種看法認爲極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爲北極區臨近地球的邊緣,所以能看到這種大火。另一種看法認爲,極光是紅日西沉以後,透射返照出來的暉光。還有一種看法認爲,極地冰雪豐富,它們在白天吸收陽光,貯存起來,到夜晚釋放出來,便成了極光。總之,衆說紛紜,無一定論。直到20世紀60年代,將地面觀測結果與衛星和火箭探測到的資料結合起來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極光的物理性描述。

A.沒有衛星和火箭探測,就不可能得到正確的極光成因的解釋。

B.長時間以來,人們對極光機理的解釋都是一些不科學的迷信傳說。

C.用“地球外大火”、“返照的暉光”、“陽光的釋放”解釋極光的產生沒有科學根據。

D.要得到對極光的物理性描述,沒有先進的設備是不可能的。

(2)如果我們乘着宇宙飛船,越過地球的南北極上空,從遙遠的太空向地球望去,會見到圍繞地球磁極存在一個閃閃發亮的光環,這個環就叫極光卵。由於它們向太陽的一邊有點被壓扁,而背太陽的一邊卻稍稍被拉伸,因而呈現出卵一樣的形狀。極光卵處在連續不斷的變化之中,時明時暗,時而向赤道方向伸展,時而又向極點方向收縮。處在午夜部分的光環顯得最寬最明亮。長期觀測統計結果表明,極光經常出現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緯度67°附近的兩個環帶狀區域內,分別稱作南極光區和北極光區。在極光區內差不多每天都會發生極光活動。在極光卵所包圍的內部區域,通常叫做極蓋區,在該區域內,極光出現的機會反而要比緯度較低的極光區來得少。在中低緯地區,尤其是近赤道區域,很少出現極光,但並不是說壓根兒觀測不到極光。1958年2月10日夜間的一次特大極光,在熱帶都能見到,而且顯示出鮮豔的紅色。這類極光往往與特大的太陽耀斑爆發和強烈的地磁暴有關。

①對本文段的解說有誤的一項

A.極光卵是圍繞地球磁極的一個扁圓型光環。

B.在形狀的不斷變化中,極光卵的亮度也在不斷變化。

C.極蓋區就是極光出現的區域。

D.在極蓋區,極光出現的機會會少於低緯度極光區。

②對本文段的理解有誤的一項

A.極光卵形狀的變化來自太陽的引力作用。

B.極光頻繁出現在南北磁緯度67°附近的環帶狀區域內。

C.在赤道附近只能看到極大的極光,但那是幾十年不遇的事。

D.極光的產生還與太陽耀斑爆發與強烈地磁暴有關。

二、能力訓練

1.閱讀下列文章,回答文後問題

①美國研究人員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姜中所含的一種成分具有抑制實驗鼠體內人類結腸癌細胞生長的功效。姜的獨特氣味主要來自於這種名爲6—姜醇的物質。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的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說,他們在研究中將40只實驗鼠分成兩組,這些鼠都接受人類結腸癌細胞注射,但其中20只鼠在注射癌細胞前後分別攝入6—姜醇,劑量是每週三次,每次0.5毫克。另外20只實驗鼠以同樣頻率攝入稀乙醇溶液,充當對照組。

②實驗結果表明,攝入6—姜醇的實驗鼠體內癌細胞生長速度比對比組明顯要慢。例如,實驗鼠體內首批腫瘤約在注射癌細胞15天后形成,此時攝入6—姜醇的實驗鼠僅有4只體內出現可以檢測到的腫瘤,而對照組中體內形成腫瘤的實驗鼠數目高達13只。攝入6—姜醇的20只實驗鼠體內都形成腫瘤的時間,也比對照組20只實驗鼠明顯滯後,前者爲接受癌細胞注射後38天,後者是28天。

③明尼蘇達大學已就利用6—姜醇作爲抗癌製劑提交了專利申請。這所大學的研究人員計劃下一步僅在鼠體內腫瘤長到特定大小時讓其攝入6—醇,以研究該物質在臨牀上究竟有多大應用潛力。

④除了姜可能具有抗癌功效的發現外,其他研究人員當天在同一個會議上還報告了有關中草藥半支蓮和綠茶抗癌用途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布拉斯加州協和學院研究人員的實驗顯示,半支蓮能延緩鼠體內前列腺腫瘤的生長。亞利桑那癌症中心研究人員對118名抽菸比較多的人進行實驗後發現,喝綠茶可以有效降低吸菸者尿液中化學物質8—OhdG的含量,人體在DNA(脫氧核糖核酸)受損後往往會釋放出這種物質。研究人員稱,這意味着綠茶對防止與癌症相關的人體DNA損傷可能會有所幫助。

(1)概括本文段主要信息,不得超過22個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表明姜對抑制癌症都有什麼功效?(不超過15個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文段理解有誤的一項

A.科學家採取對照組實驗的方法是爲了檢驗實驗效果。

B.攝入6—姜醇的實驗鼠形成腫瘤的時間明顯晚於對照組表明6—姜醇可能對癌細胞有以致作用。

C.在實驗鼠體內形成腫瘤後再注射6—姜醇的實驗是要研究姜在臨牀應用上的潛力。

D.實驗表明綠茶可以防止前列腺腫瘤和與吸菸相關聯的癌症的發生。

2.閱讀文段,並選出對本文段解說有誤的一項

人類發現宇宙,猶如近在昨天。百萬年來,我們的祖先都只知有大地,不曉得天外有天。只是到了一千年前,尤其是阿里斯塔恰斯時代以後,我們纔不得不承認,我們①並非位於宇宙的中心,並非是宇宙的主宰,而只是生活在一個無足輕重的脆弱的小天地之上,湮沒在廣闊無垠、永恆不變的宇宙大海之中,漂游在千億個星系、上百兆個星球之間。我們②斗膽檢測了一下這“海水”,結果發現宇宙之海竟與我們③有不解之緣。我們④竟是由星塵演變來的。追本溯源,人類的產生和進化,都與遙遠的宇宙中發生的事件有關。因此,我們探測宇宙的航程,實際上是一種自我發現的過程。

A.我們認識到地球並非宇宙的中心纔是近千年的事

B.“無足輕重”一詞強調我們所在的地球對於宇宙來說作用不大。

C.我們對宇宙進行探索實際上也就是對人類的進化與發展進行探索。

D.畫線的“我們”一詞,其中②指代的內容與①③④指代的內容不同。

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

1.D(A俯瞰kàn,剔除tī,蚩尤chī;B蝙蝠biān,施捨shě;C一瞥piē,舉目瞭望liào)。

2.A(B安詳 輻射;C 閃爍 熒光屏;D 神祕 即興)

3.B(A噪聲,C迄今 聊以慰藉,D 戛然而止)。

4.B

5.A衆說紛紜是指衆人的議論多而雜亂。用來限定最終得出“一致”的看法不大合適。(B變幻莫測指變化奇特,不可預測。C歎爲觀止指讚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D行雲流水形容詩文、書法等自然流暢,不受拘束,就像漂浮着的雲和流動着的水一樣。也形容事物流轉不定,易於消逝。)

6.D(A應爲“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極光形體”B“惟一”與“之一”相矛盾。C“從事音樂活動”的主語不明,是“人”還是“鳥類”?應爲“以至於看起它們來沒有多少時間從事音樂活動。”)

7.B

8.

(1)B(只能說長時間以來,人們的解釋是建立在假說的基礎上,不能說是迷信傳說)。

(2)

①C(極蓋區指激光卵所包圍的內部區域,而非“極光出現的區域”)。

②D(只有特大極光往往與特大的太陽耀斑爆發和強烈的地磁暴有關,不是所有極光)。

二、能力訓練

1.

(1)美研究人員(科學家)動物實驗顯示姜可能具有抗癌功效。

(2)6—姜醇使癌細胞生長速度慢(或“姜減慢了癌細胞的生長速度”)。

(3)D(原文爲“半支蓮能延緩鼠體內前列腺腫瘤的生長”“綠茶對防止與癌症相關的人體DNA損傷可能會有所幫助。”而非“綠茶可以防止前列腺腫瘤和與吸菸相關聯的癌症的發生”)。

2.B(“無足輕重”一詞是要強調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之中的一個天體而已,並不是講地球對於宇宙的作用)。

滴水·幸福

中國有個古老的習俗,就是在除夕夜包餃子,正當我和父母準備包餃子的材料時,突然停水了。這樣,菜洗不成了,麪粉和不成了,餃子也包不成了。而最終的影響就是我只能忍受着胃的反抗。唉,偏偏在除夕時停水。

我望着開到最大卻不出一滴水,只是發出“咕嚕、咕嚕”,像鴿子低吟的水龍頭,不禁想起了它平日裏驕傲的模樣,每當打開水龍頭,清澈潔淨的自來水便會從它的“嘴”裏流出來,彷彿水龍頭的肚子裏裝着汪洋大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我常常認爲洗手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在今天看來,這也是不容易的事啊。

“滴答”,一滴黃色的水珠從我家的龍頭裏滴出來,接着,水珠匯成了小水流,然後,自來水如瀑布般飛流而下,我趕緊關小了水龍頭。哦,終於來水了。我再一次望了一眼流着細流的水龍頭,突然感到一種幸福,聽說這次停水是因爲水泵壞了,維修處的工作人員立刻從家裏趕來修好的。正如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寫到的一樣,當“發現這種幸福時,我大吃一驚”。且不說維修人員們令人感動的敬業精神,僅僅是我們身邊再平常不過的事物也凝結着許許多多的付出和溫暖的關懷。比如吃一頓餃子,需要將餃子煮熟,要用鍋、水、天然氣、竈臺,而餃子又需要麪粉、菜和肉。而麪粉又是農民種出小麥後再由麪粉廠製成,一頓餃子,卻包含了這麼多人的辛勤勞動,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

瞬間,這個本是寒冷的冬夜卻令我感到無盡的溫暖。這時傳來媽媽叫我吃餃子的聲音,我跑向客廳,溫暖的屋子,柔和的燈光,漂亮的裝飾,熱騰騰的餃子,我拉着爸爸媽媽,吃着美味的餃子,看着窗外的禮花……什麼是幸福?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評語]

本文是以“幸福”爲話題的考試作文。

生活中往往最普通的點滴卻蘊涵着真理,只是我們太不關注這些,以至許多金子般的素材從我們的指縫溜走了,等到需要時,我們只能再拾起被無數人咀嚼過的故事充數。而本文作者卻明智地攥緊了自己的拳頭,留住了生活的點滴和一閃而過的思緒,讓作文真正成爲了自我的東西。

文章從停水想到了爲別人爲社會努力工作着的人們——維修處工人、種小麥的農民……想到自己每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別人的勞動。詮釋了這樣一個真理:其實我們每一天能正常生活就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文章夾敘夾議的寫法是很好模仿的,難於模仿的倒是作者的敏感和她對生活的熱愛,因爲只有了這些,才能永遠把平常的日子都當成自己寫作的素材庫去開掘。這也是本文的意義所在。

《這個世界的音樂》教案 篇九

    

    【教學目的】

    1、深入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

    2、文章使用到的舉例子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3、理解作者將人類和動物界通過音樂的認同,表現出的生態觀、生命觀和社會觀(只討論,不要求掌握)

    【教學重點】

    1、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

    2、舉例子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教學用時】1課時

    【教學步驟 和內容】

    一、導入  :

    1、教師導入  語:對於音樂,大家一定並不陌生,通常人們把音樂分成了若干個類型,比如: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人們對於各種音樂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那麼自然界也有音樂嗎,如果有的話,是怎樣的音樂呢,是否與人類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或者根本不同呢,本文爲我們揭示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請大家關注:

    2、介紹作者:托馬斯·劉易斯

    指讀課文68頁下的註釋,並補充:作者是一個具有先進的生態觀、生命觀和社會觀,而又無比癡迷音樂(巴赫的協奏曲)的卓有成就的科學家。

    二、解析課文:

    1、速讀課文,提問:本文使用最多的說明方法是哪些,爲了說明什麼問題?

    舉例子和作比較

    1)舉例子:

    第三~四段:白蟻,在蟻穴中用頭部敲擊地面,發出打擊樂式的聲音,有着高度的組織規律,“就像定音鼓的譜號”,用以說明:

    “總有一種持續不斷的音樂潛在於所有其他信號之下”;

    第六段:蝙蝠,儘管發出的許多聲音是爲了捕獲昆蟲的需要,但是某些聲音還是毫無功利目的,而只是爲了彼此交流或休息時的娛樂的;

    第七~八段:衆多動物的身體的各個器官和部位,腳爪、頭部、腹部、牙齒、口脣、胸脯、骨節、咽喉等,被用來發聲,構成一個不甘寂寞的音響世界。

    第九~十段:鳥類的歌聲,說明:

    動物在許多事務性的聲音(警告、驚叫、求偶、宣佈領地、徵募新友、要求解散等)之外,還會發出“大量的、重複出現的美妙音樂”。

    第12、13段:舉了成羣的蟋蟀或蚯蚓、結隊的鯨魚和海鳥的合奏曲、交響樂的例子,說明作者爲大自然的雄渾天籟所感染,並讓讀者也相信:這些曲調式真正的音樂。

    2)作比較:

    第五~六段:把生物的聲音與人類作了類比:外星人,也許會把人類發出的高爾夫球的卡塔聲理解爲“警告的呼喚”、“求偶的信號”、“領土佔有的宣言”等,顯然是牽強可笑的,同理,人類也不能把動物發出的某種聲音解釋爲如上的具體意義,第六段舉了蝙蝠的例子補充說明這個道理。

    第11段:將生物的音樂於人類的音樂做類比。作者認爲:原始人的創作歌曲與洞穴巖畫一樣,唱歌同說話一樣,都是一種生物體本能需要。由此可以類推:

    動物發出的聲音中,也必然有超功利性的、純粹娛樂或審美的音樂。

    第14段:又一次用外星人聽人類音樂的誤會來類比說明:音樂並不具備某種特定意義。

    2、由以上對說明方法的分析,我們參考課後練習一的第1題,可以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討論後明確:“這個世界的音樂”在本文中是指動物們發出的美妙動聽的聲音,它們有節奏、有規律,有的如小夜曲般悠揚婉轉,有的如交響樂般氣勢磅礴,在作者看來,這些聲音之所以可以稱之爲音樂,是因爲它們根人類的音樂一樣,並不具有某種具體的意義,即不是爲了傳達特定的、實際的信息。

    3.根據課文,結合課後練習一的第2題理解作者的生命觀、生態觀和社會觀。

    討論後明確:依據作者的觀點,音樂並不負載某種特定信息,人類創作音樂,是出於某種生物性本能,是因爲人作爲一種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從熱力學的角度來說,象其它動物一樣,受到太陽輻射能量的影響,又將太陽能在地球上輻射開去,勢必要把物質重新安排成對稱形式、使之違反機率,反抗熵的增加,從而出現一種偶然的有序狀態(文見課文最後一段)。 

    三、小結課文:作者通過舉例子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以通俗幽默的筆調,用音樂把人類和自然界的其它動物等同起來,揭示了音樂得本質特徵,雖是一家之言,但表達了先進的生命觀、生態觀和社會觀,在科學和經濟繁榮的社會裏,對於存在傲慢與麻木、自私和短視,面臨擁擠和污染的人類社會來說,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板書設計 :

這個世界的音樂(課名)

 

人  類       舉例子

                         音樂(美妙動聽、超功利、有節奏、有規律、出於生物性本能、動物界       作比較           不具備某種特殊意義)

[1]

關於說課稿 篇十

教材分析

《四季》這篇課文是課改實驗教材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2課,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美的大自然,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裏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激勵他們去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七、兒”兩個字。學會豎彎鉤一種筆畫,認識雨字頭、月字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隨機選擇的兩個小節),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部分內容,感受其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認識8個生字,會寫“七、兒”兩個字。學會豎彎鉤一種筆畫,認識雨字頭、月字旁。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部分內容,感受其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理念

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打破從頭到尾按順序學習課文的傳統,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去讀,把要我讀變成我要讀、我愛讀。

2、採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以情境導入,在反覆練習和教師指導朗讀的過程中認識生字。

3、充分開展探究活動,努力開闊學生的思維、發揮想象,讓學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並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

在設計導入的時候,我以“樸實”爲基本出發點,在提問學生一年有幾個季節的時候,直接進入課題,簡潔、明瞭。

(二)初讀課文,自主選擇。

爲了充分體現新課程自主、合作地學習方式,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就採用了自讀、同桌互讀的方式,並對每一次朗讀都提出了要求:初讀,把課文讀通,圈出生字;互讀,對課文內容有個整體的感知。同時,打破了一慣從頭到尾按順序、一成不變地教學傳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來讀,孩子很主動、很樂意去選擇,把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

(三)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新課程改革提倡採用聽讀識字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在聽、說、讀的過程中儘快地認識並掌握生字,於是我把生字的新授放在了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先對生字有個初步的認識,再認識生字,以利於更好地朗讀。在教授生字的時候,採用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讓他們自己想辦法來認識這些生字,記住這些生字,更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指導朗讀,體會含義。

通過前面的自己練讀過程,學生對課文已經比較熟悉了,但是怎樣引領孩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呢?這裏,我採用了指名讀、教師範讀、表演讀等方式來訓練學生朗讀技巧。例如;在進行朗讀訓練時,師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草芽”是怎麼樣的?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們體會到小草很青、很嫩的感覺,所以就知道讀起來聲音要輕一點。再比如:雪人大肚子一挺,你認爲應該怎麼做,怎麼讀?讓學生自己做一做動作,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經過這樣多方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讀起來就有聲有色了。

(五)拓展想象,開闊思維。

在學生讀好課文的基礎上,開放性使用教材,讓學生自編兒歌,張揚學生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六)鞏固複習。

一堂語文課,應該讓學生真正學到一點東西,複習是必不可少的,我首先把今天學得幾個生字複習了一遍。同時新課標語文學習非常注重孩子詞語的積累,因此我還放了一個詞語積累的環節,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詞語。

(七)指導書寫,學會觀察

一節課有讀的,有說的,有背的,那寫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在指導書寫的時候,我希望孩子們自己能發現每一個筆畫的位置,因爲只有教師單純性的講解每一個筆畫的位置,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只有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那印象纔會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八)小結

如同揭題的簡潔,我的結尾依然精悍。“通過這一節的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問題是那麼的簡單,但卻是對學生最實惠的問題。

五、不足之處。

1、上課過程中還是比較緊張的,有時候動作太過僵硬,說話也有點語無倫次。時間控制得不夠好,造成複習環節沒有時間上,後面書寫指導也比較倉促,學生寫字的時間太少了。

2、這節課的重點是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本,理解課文內容,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讓學生讀的太少了,而且讀得形式也比較單一,齊讀放得太多了,學生個別讀的機會太少,而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個目標也沒有很好地達到。

3、在學生看圖仿說的時候,這個難度放得有點大,我只出示了一個句式,———,他對———說:“我是冬天。”就讓學生來說,學生沒有完全理解,因此說的時候也沒有很好地按照我的要求,應該在出示句式的時候,再出示一句例句,讓學生明白;哦!應該是這樣說的。

4、整堂課還是不夠開放,教師扶得太牢,應積極的引導學生質疑,在質疑中理解、昇華。

5、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