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繁星》教案【多篇】

《繁星》教案【多篇】

《繁星》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昧、墜”等3個生字,理解積累“密密麻麻、星羣密佈”等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滿天繁星的美好。

3、仿照課文句式,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想象。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滿天繁星的美好。仿照課文句式,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想象。

[教學課時]1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星空圖片)看到這璀璨的星空,你想到了什麼?(生自由發言)巴金先生也曾多次看見這滿天繁星,於是寫下了經典散文——“繁星”。(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讀詞正音

1、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翻開語文書小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讀課文,師巡視。)

(2)(指名讀課文,相機正音)請三位同學分別讀一讀三個自然段。

2、讀詞正音:

(1)(課件出示:密密麻麻、星羣密佈、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指名認讀詞語。

①(將“昧”字標紅)看這個字,讀mèi,是由一個“日”加一個“未”組成,你能猜猜它是什麼意思嗎?(出示:金文=“未,沒有”+“日,光亮”)

②在字典裏,“昧”有四種意思:①糊塗、不明白;②隱藏;③昏暗;④冒犯、冒昧。在這個成語裏,你覺得選擇哪個意思最合適?你怎麼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明確“半明半昧”詞義:形容有時明亮,有時昏暗。)

(2)師:我們一起再讀詞語。(學生齊讀)我們發現這些詞都是描寫繁星的。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星星的詞語呢?(出示成語,齊讀積累:月明星稀、羣星璀璨、星光燦爛、星羅棋佈、星星點點、滿天星斗、繁星滿天。)

三、品讀課文、想象繁星

(一)齊讀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對繁星的“愛”

1、(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全班齊讀)讀到這些句子,你好像看到了什麼畫面?

2、(標紅“我愛……我也愛……我最愛”)你能用這個句式介紹一個你喜歡的地方嗎?先說給同桌聽一聽。(同桌互說,全班分享。)

3、指導朗讀,讀出文中“我”對繁星的愛。(全班再次齊讀第1自然段)

(二)小組共學第3自然段,深入感受對繁星的“愛”

1、第1自然段是巴金寫在家鄉庭院裏看到的繁星。課文中還寫到他在哪裏看到的繁星呢?(家鄉庭院——南京住所後門——海上。)

過渡:這幾個地方的繁星,寫得最詳細的是哪一處呢?那我們就乘上船,跟隨巴金一起去欣賞海上的繁星吧!

2、小組合作,共學第3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共學提示。

(出示共學提示:①找:找到描寫“繁星”的句子。②想:讀到這句話,想到了怎樣的畫面?③讀:帶着感受再讀句子。)

(小組合作,選擇代表上臺交流分享。教師相機點撥。)

3、通過理解關鍵詞“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想象繁星的畫面。

(出示:“深藍色的天空裏,懸着無數半明半昧……真是搖搖欲墜呢!”)

師:讀到這句話,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學生分享)是啊,繁星明暗交疊,搖搖欲墜。誰能把你想象到的畫面讀出來?(指名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

4、品味比喻,體會修辭手法的妙用。

(出示:“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師:讀到這句話,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作者把星星比喻成什麼?(學生分享)想象一下,這一顆一顆星星在你周圍飛舞,就像螢火蟲一般。誰能把你想象到的畫面再讀一讀?(生讀比喻句)

5、“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來,我們一起躺在船艙裏,去看看這“半明半昧”“搖搖欲墜”的繁星。(配樂,全班朗讀。)

(三)鏈接童詩,豐富想象,表達對繁星的愛

導語:在這句話裏,巴金覺得星星像——“螢火蟲”。其實,每個人看星星,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想法。

1、(出示兩首兒童詩:顧城《星月的由來》、林煥彰《夜晚的天空》)這兩首詩中星星是什麼呢?(樹枝戳的微小窟窿、貓咪的眼睛。)

2、讓學生用詩化的語言寫出自己看到的繁星和想象到的畫面,隨課練筆。發揮你的想象,你覺得天上的星星是什麼?你也寫幾句話或幾句詩。(學生彙報分享)

(四)瞭解背景,昇華對“繁星的愛”

1、這繁星,讓我們浮想聯翩,巴金繼續寫到——(引讀:“我望着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2、(出示背景,補充介紹:此文寫於1927年,巴金23歲時獨自一人赴法留學途中。在寫給弟弟的信中,他這樣說道:“我雖然知道我們的心不會被那無邊的海洋所隔斷,但是現在我的心確實是寂寞得很!冷得很!”)師:現在你再讀他在海上對繁星的感受,又有什麼新的理解呢?(出示第1自然段,引導朗讀。)

四、延學拓展,鞏固提升

這節課我們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去感受自然之美、繁星之美。巴金還寫過這樣一篇文章(出示《海上日出》全文),也適合用這樣的方法去閱讀。課後同學們可以繼續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自己讀一讀《海上日出》。

[教學板書]

4*繁星

時間地點景象

從前—家鄉—密密麻麻

三年前—南京—星羣密佈

如今—海上—半明半昧

熱愛自由追求光明

[教學反思]

本次授課結束後,我總結了一下本課中如何逐漸體現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首先,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想象畫面,分享自己看到的星空及星空下的遐想,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激發閱讀興趣,爲理解文本內容、促進情感共鳴奠定基礎。其次,在品讀課文環節引導學生用“我愛……我也愛……我最愛”介紹喜歡的地方,爲習作中的“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提前鋪墊。最後,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抓住關鍵句進行閱讀實踐,提升學生的表達力和審美力。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繁星》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按時間順序的寫法。

2、欣賞文中描寫的觀看繁星的情景,領悟作者表達的感受。

3、根據學生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寫作、口述實踐活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由景物引發的聯想、感受。

2、運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恰當地表達感情。

三、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及學習方式:

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自主、合作探求課文的內容及其表達感情的方法。

二、課前準備:

1、教師: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

(2)向學生提供有關資料,以便學生正確把握課文內容。

a.作者簡介。

巴金,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收穫》主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說《憩園》,《寒夜》;散文集《保衛和平的人們》、《友誼集》、《隨想錄》,散文、小說、特寫集《新聲集》、《讚歌集》,還有不少短篇小說、童話、雜文等。

b.寫作背景。

這篇文章選自巴金的《海上雜記》。1923年,19歲的巴金和三哥毅然衝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到了上海,南京,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在學習期間,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著名的“五卅”運動對他影響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輪船“昂熱號”離滬赴法,衛惠林同行,先後同船的中國學生計9人。他去法國是爲了學習經濟學,“向西方找真理”,進一步研究無政府主義理論,考察歐洲的社會活動。法國既是無政府主義的發

源地,也是當時歐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護所。2月18日,“昂熱號”郵船抵達馬塞。19日巴金抵達巴黎。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了《海行雜記》38則。《繁星》是其中的一篇遊記,寫於1927年1月。

(3)制投影片。

2、學生:

(1)閱讀課文及教師提供的材料。

(2)熟讀課文第三段。

(3)普通話誦讀課文,查工具書讀準字音。

三、教學過程: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簡述課文內容;

(2)要求學生以普通話流利地朗讀課文,從而檢查學生課前是否閱讀了課文。

2、導入新課:

巴金熱愛大自然,對夜空繁星的情景進行了觀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寫觀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讓我們來仔細研讀課文。

3、研讀課文:

(1)根據文後“探究練習一”第一句,理清課文結構

(學生先個人思考,然後討論發言)

參考意見: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寫“我”最愛看繁星,回憶從前在家鄉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二段):回憶“我”三年前在南京讀書時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描寫“我”在海上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學生將第3,4段內容分開爲“在海上的每一天觀看的情景與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與感受”,也應加以肯定、認可)。

(2)作者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對繁星進行了觀察,產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達了這些感受?(學生先用鉛筆在文中劃出有關語句,然後與前後左右同學探討交流,準備在全班發言)

參考意見:

“望着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好象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說話一樣。”

“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話。”

“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裏了。”

“那四顆明亮的星星是頭,下面幾顆??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親,把星星比作朋友,並和它們說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參考意見:

運用了比喻、擬人、使文章生動、形象的表達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親,是爲了突出他看繁星時溫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爲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時親密和諧的感受,它們表達了作者對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童心、童趣不減。

(4)細讀課文文第三段:

a.學生多種形式朗讀。

b.理解本段中心:寫“我”每晚在美的環境中看繁星所產生的種種美的感受。

c.理清思路:

仰望——>欲睡——>沉睡

(1—4句)(5—8句)(9—10句)

d.按以上思路逐層分別背誦,然後合成背誦全段。

(5)閱讀第五段,思考並回答問題:

a.“那個天上的巨人”指什麼?

——指英國人指給“我”看的天上那個像巨人般的星座。

b.怎樣理解“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一、是那個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狀

二、是因爲“船在動,星也在動”。

(此題如學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業

1、誦讀全文並背誦第三段

2、你觀察過夜晚的星空嗎?請寫出你的感受。

3、蒐集有關星空的故事,並以文字記錄下來。

(可參看課本第21,22課的寫法)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及方式:

圍繞星空這一話題進行寫作與口述實踐活動。

二、課前準備:

1、教師督促學生切實完成前一課時作業,瞭解掌握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情況。

2、爲本課時活動取名——“爭當星空知識之星”。

3、製作“星空知識之星”皇冠帽作爲獎品。

三、教學過程:

1、學生朗讀課文,背誦第三段(5分鐘)

2、學生修改並熟悉自己準備的材料,也可互相修改提意見。(5分鐘)

3、分四人組交流發言。

4、全班交流(自薦,小組推薦均可)(20分鐘)

5、學生評選出參加班級做交流的最佳人選並說說理由。(人選可控制在2~3人,酌情而定)

6、當選人授予“星空知識之星”皇冠帽。

(5、6兩項5分鐘)

7、教師蒐集學生中的優秀作品,並推薦大家閱讀。

四、作業:

1、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後始知深”,強調的是“心中悟”,寫一段話談談自己對“悟”的認識。

2、讀巴金的《星》,思考問題:作者由眼前的星空景色聯想到了哪些人生的感悟。

《繁星》教案 篇三

師:謝謝同學們的祝福!今天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標語,在慶祝第二十個教師節,那麼我想請問一下同學們,第一個教師節應在哪一年?

生1:1984年。

生2:是1985年。

師:同學們同意哪一個答案?

生:1985年。

師:對,同學們只要細心一點還是不難得到正確答案的。我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去年有一次很重要的紀念活動,記念我們的一位世紀老人的,應該是?

生:是紀念巴金百年華旦的活動。

師:很好。去年11月25日,在上海舉辦了一系列紀念巴老百年華旦的活動。那麼,巴金應該是哪一年出生的呢?

生:1904年。

師:不錯,是1904年11月25日出生的。關於巴老,同學們還知道那些?

生1:他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書上註釋有。

(同學們笑)

師:好習慣,值得發揚,我們拿到一篇課文應該首先看看有關題目的註釋。還有補充的嗎?

生2:他1923年走出自己的封建家庭,到上海、南京,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1927年去法國學習。

生3:他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說《憩園》《寒夜》,散文集《隨想錄》等。

師:同學們預習還是很充分的。其中,他1923年的衝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尋求進步思想,在《家》中有所表現。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郵船“昂熱”號離滬赴法,“向西方找真理”。在郵船航行期間,他撰寫了《海行雜記》38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繁星》,就是其中的一篇遊記,寫於1927年1月。

下面由老師來讀一遍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作者分別寫了幾次觀看繁星的經歷和感受?請劃出相關的語句。

(教師範讀完後,讓學生思考並討論)

生1:課文首先寫到: “從前在家鄉”,“望着星天”,“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師:表達了怎樣的感受呢?

生1:少年時的作者感到了家的溫暖和對母親的依戀。

師:很好。再請一位同學繼續談。

生2:“三年前在南京”,看星星,“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

師:這一次作者的感受又是如何的?

生2:感到了星星的親密,表達了對星星的信任。

師:是一種朋友般的情誼。好的。還有嗎?

生3:“如今在海上”,“我望着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師:此次作者又是何種感受?

生3:感到和星星很親密。

師:大家回答得太好了。那麼,作者前後三次觀星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前後的感受同中有異,爲什麼呢?

生1:時間順序。

生2:作者的年齡在變化,他對自然的看法也隨之有所不同,儘管不懈地尋求光明,但思想在不斷的進步。

生3:作者都是先寫眼前的星星,然後再進行聯想,第三段特別明顯。

生4:星星象徵着光明,是作者一貫的追求,因此也貫串着作者的生命里程。

師:大家分析的很好。的確,熱愛自然,追求光明,覓尋進步思想是作者一貫的所爲。作者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多和思想情感的豐富,觀星的感受自然發生了變化。童年時代,天真無邪,體會到的是家的溫暖和母親的慈愛;求學的作者雖然還年輕,但內心卻充滿了幻想,認爲光明無處不在;如今滿腔熱血的我正在尋求着光明,解救苦難中的民族,眼中的星星自然讓人感到愜意和親密。

最後,再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課文最後一段,看一看這一段寫“巨人”有什麼作用?

生1:這是通過仔細觀察得來的,表現了作者對星星的排列很感興趣。

師:是否可以看作是作者對神奇變幻的自然充滿了由衷地熱愛。

學生點頭。

生2:“巨人在跑”既是寫實又有深意。前文說“船在動,星也在動”,所以由衆多星星組成的“巨人”也是在動在跑的;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尋求新思想過程中流溢胸間的滿腔熱情。

師:說得太妙了。又是一處實虛的結合,既寫出了當時的真實情境,又傳達了作者涌動奔騰的激情。綜觀全文我們不難體會到作者對星星的熱愛,對光明的追求。

師: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和巴老一樣,老師小時候也有觀看繁星的經歷。因爲家在農村,夏夜經常在戶外的高岡處乘涼,有時半夜裏醒來,發現涼牀上只有我一個人,四面也是一片寂靜,這時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害怕。不過當我擡眼看到天上的繁星時,所有的恐懼便都消失,它們的亮光給我溫暖,它們的存在驅除了我的孤獨感。同學們也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大家交流交流怎樣?

生1:

生2:

……

師:大家談得很精彩。作爲一個文學大家,巴金在本文中也顯示了他超凡的寫作技巧,請同學們找一找文中寫的好的文句,並試着加以品讀。

師:大家還有沒有疑問的地方。

生:“沉睡”後,我還能“覺得”嗎?

生:最後寫到“巨人”有什麼用?

鼓勵多方對話,力主探究學習,強調情感體驗,發展創新思維,彰顯個性特徵。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師生與作者的對話

獨立思考,廣泛交流,積極探究,充分合作,真切體驗

《繁星》教案 篇四

江蘇省泰州中學附屬初級中學  王玉華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有人說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你喜歡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怎樣?你產生了怎樣的遐想?我們先看一組關於星空的圖片,然後請同學們說說。

(教師播放圖片)

(學生思考片刻後,紛紛舉手)

生:我想到的是牛郎織女。(有生笑)

生:我想起了女媧補天的神話。

生:我想起了鋼琴奏鳴曲《星空》

……

師:(高興地)同學們的想像太豐富了,懂得也很多。你們知道嗎?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個特別喜歡看天上繁星的人,想聽聽他的感受嗎?

生:(齊)想。

師: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隨巴金先生去看繁星,並聽聽他的感受。

(生興致很高)

我們先聽一遍朗讀錄音,請同學們邊聽邊劃出難讀難寫的詞語。

(教師放朗讀錄音)

(學生邊聽邊劃詞語。教師巡視)

師:(出示加點字)錄音聽完了,請哪位同學讀一讀這樣幾個字:搖搖欲墜   半明半昧    模糊    霎眼

生:老師,我來讀。zhuì   mèi   (停了一下)mú    shà

生:老師,第三個字應該讀mó

師:對,這是一個多音字,“模樣”的“模”讀mú。再請大家討論一個問題:課文幾次描寫繁星美景的?又是怎樣安排的?

(學生議論,紛紛有同學舉手)

生:我覺得是三次描寫。一次是“從前”,一次是“三年前”,一次是“如今”,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的。

生:老師,我認爲是四次描寫,還有一次是“有一夜”。

師:(故作思考)嗯,兩種意見,哪一種正確呢?

(學生議論,片刻有同學舉手)

生:老師,“如今”“有一夜”都是作者在赴法國留學的郵船上看星空的情景,可以看作是一次描寫。

師:有道理。那這兩段內容算不算重複?

生:不重複。一個是看整個星空,一個是看巨人星座。

師:你說得很好,很善於動腦筋,這在寫作上就叫“泛寫”與“特寫”。(邊說邊板書)現在大家自由地讀一遍課文,再作深入地思考:作者三次寫看星的情況和感受有什麼不同?

(學生自由讀課文。有學生邊讀邊用勾畫圈點法標示關鍵詞句。教師巡視)

師:好,課文讀完了,每個小組再交流一下自己的發現。

(小組熱烈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指導、答疑)

生:我來說說我們小組的意見。作者“從前”在家鄉,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個靜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羣密佈的藍天”,並且“認識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藍色的天空裏懸着無數半明半昧的星”,“把它們認得很熟了”。

生:老師,我想補充他們小組的意見。

師:當然可以。你說。

生:我們要注意作者特寫看巨人星座的情況。“我”“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師:補充得很好。那麼作者的感受有什麼不同呢?

生:“從前”,“望着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三年前”,“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如今”,“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裏了”。

師:你能發現這些感受變化的特點嗎?

生:……

師:同桌之間可以探討一下。

(同桌議論,一會兒有學生舉手發言)

生:作者第一次彷彿回到母親的懷裏,第二次想像成和朋友談話,第三次想像成睡在母親的懷裏。

師:嗯,那這些變化有什麼特點呢?

生:我覺得感受越來越細緻,越來越深入。

師:回答得很好。那爲什麼會這樣?哪位同學談談。

生:老師,我想會不會跟年齡有關係?

(有學生笑)

師:(鼓勵的目光)沒關係,聲音大一點,自信一點,把你的觀點表達出來。

生:(繼續)因爲年齡大了,他懂得就多,觀察、思考就深入一些了。

師:同學們說有沒有道理?

生:(齊)有。

師:給點掌聲,鼓勵他一下。

(掌聲響起,學生顯得更興奮)

那麼,除了年齡原因還有其他嗎?

生:還有作者的人生經歷。作者寫這篇文章已離開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祖國,心裏充滿着留戀,作者這時已不僅僅是對大自然的熱愛,更有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說到這,不由得生掌聲再次響起)

師:說得太好了,老師都被你們的理解感動了,原來作者的感受裏包含了這麼深刻的思想。

請同學們將這些句子齊讀一遍,再次體會一下其中的情感。

(生齊讀)

師:作者隨着自己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有了對星空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我們每位同學的閱歷都不相同,當你在某個夜晚面對星空時,你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呢?請用簡潔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師再次放映星星閃爍的夜空,設置情境)

(生開始寫。教師巡視直至下課,並佈置下堂課交流所寫內容)

第 二 課  時

(上課,師生互相致禮)

師:同學們,上一堂課我們一起領略了巴金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還讓大家寫了自己望星空後的感想。現在我們在小組內交流三分鐘,開始。

(小組內,同學們熱烈地交流自己的作品。老師參與小組的交流並發表看法)

師:好,時間到。現在請三個小組各推薦一篇在全班交流。

生:我們小組先來。

(生讀)小時侯,我總喜歡獨自一人看星星。星星看上去像鑽石,一閃一閃的,我便認爲星星就是鑽石,人們所用的鑽石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因此我好想把自己變成一隻小鳥,每天晚上飛上天啄一顆鑽石。長大後,我才知道,星星並不是鑽石,而是億萬顆恆星。至於星星會眨眼,是因爲星星發出光進入地球村時,被大氣層給折射了。

(同學們給以熱烈的掌聲)

生:(讀)思緒總愛流浪,穿過時間的界限,來到茫茫的海上,飛越羣山峻嶺,奔向心靈的故鄉,偎依在明月的身旁——

假若讓我祈禱,我祈求做一顆微不足道的恆星,探索人間的大好風光。

假若讓我祝福,我祝福天下所有人都如夜間的繁星一樣,散發出迷人的光芒。

假若讓我選擇,我將把人間的美好寫在天空中,展示人性的美。

……

朦朧中,一切都在夢境,星的臉又是那麼的近,那麼的讓人動心。好怕夢醒,就剩星星的那串餘音……

(學生掌聲)

生:(讀)仰望星空,享受黛藍色。那種美麗不可用言語來形容。瞧,那是一種高層次感的黛藍色,像舞女的水袖裙,飄渺輕逸。忽然間,帶動寶石的光澤,裙角飛揚,飛向無限的遠方。有時候,也會感覺那是立體的空間,雖然沒有實在的觸摸得到的具體感受,但那一雙雙忽近忽遠,忽閃忽滅的眼睛,似乎在行走,似乎在尋找着它們的歸宿,似乎也要將你帶到它們中間飛行,自由翔馳,去探索無限的可能性。那真像一羣探險家在無邊無際的宇宙裏挖掘寶藏……

(學生掌聲)

師:好,三個小組都彙報完了,我們請同學們作評價。哪位同學勇於發言?

生:我認爲三位同學都寫到了自己看星空的感受,第三位同學想得比較奇,像什麼“像舞女的水袖裙,飄渺輕逸”“立體的空間”,比喻比較新,但整個內容聽不懂,太朦朧了。

生:第二位同學寫得比較虛幻,不過語言還是很美的。結尾好像有點悲觀。

生:第一位同學寫長大後對星星的認識與小時侯不同了,說明他的知識增多了。聽起來像童話,還告訴我們知識。

……

師:同學們都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說得很有道理。現在請同學們將自己的描寫與巴金的描寫作個比較,看看我們與作家有沒有共同的地方,或者看看我們還缺少點什麼。

請同學們在比較之前先讀一讀巴金看星空的三個片段,然後可以交流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片段,然後四人小組交流。師巡視)

師:好,同學們剛纔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比較了自己和巴金的描寫,那麼,你們有哪些發現呢?請同學們來談談。

生:巴金在描寫星空時,不僅僅寫眼前景,還由眼前景想到其他的東西。

師:能不能具體地說說?

生:比如作者寫海上看繁星的時候,就產生了種種奇妙的感受:星空越來越低,星星越來越近,它們正對“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聲地說話,於是,“我”回到了童年,成爲一個小孩子,睡在母親的懷裏,微笑着,沉睡着……

師:說得很好,你知道這是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嗎?

生:……

生:(搶着)老師,這是用了聯想。

師:對,但你說得還不夠全面。作者由實寫到虛,運用了聯想和想像寫景狀物。(老師邊說邊板書)(同學做筆記)你們的描寫裏有這種手法嗎?

(有許多同學搖頭)

好,同學們將這些句子多讀幾遍。

(生自由朗讀)

生:老師,我們這一組在比較之後還有一個發現。

師:(饒有興味地)嗯,說說看。

生:巴金在描寫時還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所以他的語言比我們更形象、生動,更有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

生:(齊)同意。

師:那我們看看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生:比喻的修辭手法,如“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我”眼睛模糊了,看星星就好像螢火蟲在飛舞,很生動有趣。

師:分析得很細緻,你的描寫有比喻手法嗎?

生:有。(給大家深情地朗讀)“我託着下巴,凝望着星空。星兒閃爍着,眨着眼,好像一顆顆寶石鑲嵌在藍藍的天幕上,爲寧靜的夜晚又增添了幾份神韻。”

(生鼓掌,老師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師:寫得同樣出色。哪位同學再說說還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用了擬人,如“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把星星當作人來寫。

師:說得對,在作者的眼裏,星星有了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好像走近了“我”,同“我”交談,“我”與大自然融爲一體了。你也這樣寫了嗎?

生:沒有。

師:(微笑着鼓勵)沒關係,下一次可以嘗試。還有一種修辭手法,大家發現沒有?

(生紛紛舉手,師指名一同學回答)

生:作者還運用了排比的手法,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師:對。我們來分析這句話的特點。

(同學之間議論)

生:我覺得這句話有氣勢有感染力。

生:這句話寫了多種感覺,有觸覺、聽覺、幻覺。

生:這句話能表現出海上夜的柔美、寧靜。

……

師:同學們分析問題很全面,很善於動腦筋,老師真爲你們高興。我也有一個發現:剛纔大家的分析基本都集中在課文第三段,看來這一段的表達最豐富、最精彩。我們是不是嘗試背誦這一段?

(生要求準備一下)

師:好,我給同學們三分鐘時間。

(生自由準備三分鐘後,齊背)

師:同學們,我們和作家巴金一同體驗了看星星後的感受,我們還從作家那兒學到了許多方法,收穫真不小。其實,我們看過自然界許多事物,像太陽、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情,這樣那樣的感受。現在我們就用剛學到的作家寫事物的方法再進行一次語文活動,“看大海(月亮、太陽、藍天……)”看誰寫得快,寫得精彩。

(生紛紛動筆,師巡視)

(下課收上所有同學的練筆)

教後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因此,我們與學生一起閱讀課文,研習課文,就是要通過聽、說、讀、寫方式,訓練學生形成終身受用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通過感知作家在文中的情感世界,來調動學生的經驗世界、想像世界,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語文教學便真正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遵循這樣的思想,在教學時我把握住了作家感受自然時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引導學生去認知,去感悟,並在語文活動中作積極、有效地實踐;學生在體驗文本和自我體驗的實踐中,既有獨立學習的意識和行爲,又有合作探究的行爲。課堂教學始終在自由、民主、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

附“看大海(月亮、太陽、藍天……)”語文活動小練筆。

(一)瀑布的聯想

滔滔洶涌之水從懸崖之巔飛瀉而下,像一柄柄寒光閃閃的利劍從千仞之上直插水潭,激起的一團團白色水霧,像騰空而起的蘑菇雲,裹着似玉的水珠飛向天空,爾後向下徐徐飄灑。這瀑布的雄偉姿態給我更多的是一種啓迪:與其庸庸碌碌的苟且偷生,不如像瀑布那樣在大千世界裏闖蕩,在逆境中拼搏奮起,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化作珠粉玉末撒向大地,把瞬間的光彩留在人間。

(二)殘雪

初五的廣場上,雪已零落成泥,留着深淺不一的腳印。在廣場周圍,背陽的樹杈上,還有殘留的雪,像是披着破棉絮的叫花子。是的,殘雪並不美麗。

一陣微風吹來,我能感覺到我睫毛、眼瞳甚至血液裏,都注滿了雪的英華,注滿了天空與森林的氣息,彷彿這就是身體的一部分。我想此時此刻,所有的生靈都將感受到雪氣的清爽,都有了雪聰靈的氣質,都有了天空的襟懷和森林般永駐的青春。

然而,雪終究要消逝。但她已作好赴死的準備,當雲破日出的時候,雪就微笑着坐化了,她要去感化沙漠,灌溉農田。

太陽步步高,我分明聽見了雪的聲音:“我不悲傷。”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繁星》教案 篇五

教材簡析

課文按照“從前”——“三年前”——“如今”的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描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觀察細緻,情感豐富細膩,借對繁星的描寫,抒發他熱愛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的享受。在寫作手法上作者描寫繁星採用了由實到虛,虛實結合的手法,並運用了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將自己與大自然融爲一體,命筆含情,意境優美,使人如臨其境,受到強烈的感染。

教學目標

①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梳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思路;

②能觀察景物,並運用聯想和想像來描寫一段文字,抒發自己的感情;

③感受作者熱愛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情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談出自己的體會;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地點觀星的感受,領悟作者熱愛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讀準字音,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收集有關星星的天文知識。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導入語:同學們,你們瞭解星星嗎?當你在由星星的夜晚看天上的繁星時會產生什麼樣的感受呢?(學生交流查閱的知識及感受)。

學生:聽人說人死了以後會變成天上的星星。

學生:星星都是橫行。

學生:星星在夜空中一閃一閃的很美。

教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巴金在觀看繁星時又是怎樣一番感受。

(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檢查預習

1、組織學生介紹作者、寫作背景。

明確:巴金,現代著名作家,傑出得語言大師。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巴金是筆名。主要作品有《家》,《春》,《秋》等,本文選自《海行雜記》,作者在23歲時乘郵船赴法留學“向西方找真理”,在郵船航行期間撰寫了此書。《繁星》是其中的一篇遊記,寫於1927年1月。

2、讀準加點字的字音,並會解釋詞義。

昧搖搖欲墜霎眼

明確:(先請學生讀並解釋,老師引導學生評價、判斷、補充。)

整體感知

教師指導語:文章語言優美,情感豐富,只有在讀中才能品味本文的真諦,下面我們全班進行一次朗讀比賽。

明確要求:

1、要求讀得通順,讀音正確,注意句子、段落之間的停頓;

2、朗讀時聲音響亮,讀出感情。

(學生分成四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及評委,老師組織各組代表進行比賽)

比賽小結:由各組的評委對選手的朗讀進行評比,說出其存在的優點與不足。

梳理思路:學生四人一組合作討論,梳理文章的結構思路,小組選派代表發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明確:課文圍繞繁星依次寫了“從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個片斷。[]

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

三年前,在南京,靜寂的夜

如今,在海上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

有一夜,在船上,看天上

課後學習

1、畫出文中你最欣賞的語句,並用簡要的語言作一點評。

2、觀察並描寫你身邊的某一景物,適當融入自己的感受,不少於100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明確作者在不同時間、地點、情景下觀看繁星的感受,體味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學習作者通過觀察,藉助聯想、想像寫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從而採用由實到虛、運用想象與聯想的寫作手法寫一段文字。

教學設計

精讀品析

導入語:我們明確了課文內容緊扣“繁星”展開,下面請大家思考並回答問題:

1、作者是如何描寫每次觀星的情景的?請把描寫星星的句子找出來,並進行點評(從修辭手法、用詞的生動貼切等方面)。

明確:第一次:“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第二次:“寂靜的夜,一片菜園,星羣密佈的藍天”。

第三次:“深藍色的天空裏懸着無數半明半昧的星。……夢幻的”。

第四次:“那四顆明亮的星是頭,下面的幾顆是身子,……巨人”。

2、作者每次觀星都有不同的感受,請你分別找出相應的語句,並思考每次的感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並進行點評(從修辭手法、用詞的精妙等方面)。

明確:第一次:“望着星空……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這裏表達了作者望星空產生的甜蜜、溫馨之感和依戀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裏雖然微小……它們……談話一樣。”這幾句既?鍃俗髡叨怨餉韉淖非螅?直澩鍃俗髡哂胄切喬酌堋⑼痘?幕鋨櫓?小?/P>

第三次:“我望着……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裏了。”這裏寫出了海上望星星的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的感受,以及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第四次:“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表露了作者涌動的激情。

四次觀星作者均充分發揮了想象和聯想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夜空中繁星的美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3、比較幾次看星的情景的不同與相同,思考爲什麼會有不同?

明確:共同點:作者幾次寫繁星均採用了由虛到實,虛實結合的寫法,一是眼前的景物,二是由眼前的景物產生的聯想和想象,都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不同點:隨着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和細微了作者的思想也在逐步變化着。

(以上問題先組織學生自讀思考,邊讀邊在書上作批註,再小組交流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全班交流,學生互評。)

拓展探究

教師指導語:在作者筆下,“繁星”是多麼的美麗,令人無限地遐想,讓我們一起再次朗讀3、4小節,體味作者運用想象和聯想由實倒虛、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寫景寫感想。

1、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反覆練)

2、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寫一段文字。

要求:①選你最感興趣的一處景物;

②要求採用由實到虛、運用想象與聯想的寫作手法;

③字數300字左右。

3、學生仿寫,交流,師生互評。

4、小結,組織學生背誦課文第三段。

課後學習

1、收集有關描寫星星的詩歌或散文,進行摘抄點評。

2、約幾個好朋友在晴朗的夜晚觀察星星,並用簡要的語言寫出一點感悟。

3、背誦課文第三段。

板書設計

繁星

巴金

時間地點情況及感受

從前在家鄉甜蜜溫馨的依戀之情

三年前在南京親密投機的夥伴之感

如今在海上船艙上知心之情

有一夜在船上涌動激情

(設計/蔡玲雅)

評點

其一:教學時注重將文本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結合,設計了學生談觀星的感受;學生進行仿寫練習,藉助日常生活的經驗,抓住最感興趣的一處景物,以課文3、4小節爲例通過模仿作者由實到虛、運用想像與聯想的寫作手法將之內化爲自身的寫作經驗。

其二:注重朗讀教學,通過設計朗讀比賽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情感加深對文本內容、寫作手法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

其三:學生學習對文本內容進行圈點勾畫作點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繁星》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學會觀察大自然。

2、學會並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手法來寫景狀物,抒發情感。

3、學習並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星空《天上的街市》

二、檢查預習,瞭解作者

1、字音字形模

2、作者介紹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巴金寫了幾次觀察星空?按照什麼順序安排的?

明確:從前————————三年前————————如今時間順序

2、再讀課文了解三次看星空的地點和感受

時間

地點

感受

情感

從前

家鄉

回到母親的懷裏(甜蜜,溫馨)

對星空的依戀

三年前

南京

我的朋友在和我談話

(親密,投機)

與星星的夥伴之意

如今

海上

彷彿聽到它們小聲說話,覺得睡在母親的懷裏(安詳,愜意)

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四、分析課文

1、比較三次看星空的感受爲何會不同?

明確:年齡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與感知逐步深入。

2、研究三次寫觀察星空感受的句子及情感。

感受及情感見上面表格。

3、爲什麼在作者的心目中星星、星空彷彿有生命似的?

明確:作者熱愛星空,熱愛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親,是朋友,繁星象徵着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覺溫馨,甜蜜,愜意,所以星星、星空彷彿有生命似的。

4、明確作者的情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開頭第一句,直抒胸臆)

五、體會語言

1、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的句子,體會其妙處和作用。

比喻:螢火蟲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擬人:說話與自然融爲一體,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排比:柔和的靜寂的夢幻的

從不同的角度寫海上之夜令我產生的美感,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美妙。

2、學習並運用聯想和想像

聯想:實———————實

想像:實——————虛聯繫點

學生畫出文中運用了聯想或想像的語句並分析其間的聯繫點

觀看星空,展開想像或聯想,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3、理解精妙的語句

微小無處不在

因爲當時作者很年輕,充滿幻想,充滿朝氣,所以他會覺得微小的星光中光明

無處不在

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跑:既寫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狀,有暗示船在前行,也表現了作者的激情。

看:呼喚讀者,感情上與讀者直接交流,更加引人注目。

六、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運用至少一種修辭手法,並用聯想想像的手法寫景。

板書設計:

繁星

時間

地點

感受

情感

從前

家鄉

回到母親的懷裏(甜蜜,溫馨)

對星空的依戀

三年前

南京

我的朋友在和我談話

(親密,投機)

與星星的夥伴之意

如今

海上

彷彿聽到它們小聲說話,覺得睡在母親的懷裏(安詳,愜意)

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作者的情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課前準備 篇七

查找有關巴金的資料

《繁星》教案 篇八

【教材簡析】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狀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抒寫了“我”由此產生的熱愛大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 能識記本課生字詞及文學常識。

②學習並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③能梳理本文思路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學習並運用聯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感情。

2、過程與方法:

藉助資料,自讀分析,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觀察大自然,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教學重點】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學會觀察大自然。

【教學難點】學習並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方法來寫景狀物。

【教學準備】

教師:巴金資料、星空圖片、兒歌《小星星》、課文朗讀錄音等製作成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設想】

教學本篇文章可按照“初讀---精讀---研讀---賞讀”的思路,引導學生通過感悟討論,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仰望星空,依然望見那顆星,依然感受到那顆星在照亮文壇,他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中國現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先生,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精美散文《繁星》,進而走近他的文學世界,感受其文學的魅力。

1、走近作者:(幻燈片展示)

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fèi)甘,四川成都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傑出的語言大師,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現當代文壇的巨匠,是新文學的開拓者,被譽爲“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20xx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的榮譽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魯迅稱他爲“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2、背景介紹:(幻燈片展示)

1927年1月15日,巴金爺爺乘法國郵船“昂熱”號離開上海前往法國,爲的是學習經濟學,“向西方尋求真理”。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爺爺撰寫了38則《海行雜記》。《繁星》是其中的一篇遊記,寫於1927年1月。

3、文體知識:(可在預習課文時展示認知)

本文的體裁是遊記,遊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

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

取材範圍: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畫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內容上可以寫人記事,也可以寫景狀物。所寫內容一般是作者自我感悟最深的生活經驗的一部分。)

寫法特點:文筆輕鬆,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覺。

二、測評反思: [方法:師生問答,交流反饋。]

1、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艙 cāng 面 搖搖欲墜zhuì

霎 shà眼 半明半昧mèi

2、詞語解釋:

納涼:乘涼。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霎眼:眨眼。 半明半昧: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昏暗。

3、本文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觀看繁星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時間順序:從前 三年前 如今)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揭示目標:1.2.3.(1分鐘)

四、整體感知: [方法: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聽課文配樂朗讀,理清課文脈絡?(媒體、幻燈片展示)

一(1):寫作者從前在家鄉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二(2):寫作者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 (3、4) :寫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從課文中勾畫出作者三次觀看繁星的時間、地點和感受,完成下面的表格:(幻燈片展示)

時 間 地 點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達有何不同?

[下一環節進行] 第一次 從 前 在家鄉 甜蜜 溫馨(…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對星天的依戀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親密 投機(…我的朋友,…在和我談話一樣。) 與星星的夥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愜意 信賴(對我霎眼,…它們在小聲說話。) 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五、重點探究: [方法:精讀課文,討論交流。]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開篇點題,表露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爲下文寫“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鋪墊。)

2、看課文插圖,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裏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如何理解星光“雖然微小”,卻“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因爲當時作者很年輕,充滿幻想,充滿朝氣,所以他在“微小”的星光中,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3、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

本段末句“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那個巨人”指的是什麼?“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個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寫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狀,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話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方法來寫景狀物,表達了作者心中涌動的喜悅之情。)

六、難點突破: [方法: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1、結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爲什麼會有所不同?

((依戀---夥伴---知心; (情感表達方面有所不同是因爲作者隨着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內容寫的是實景?哪些內容是作者的想像和聯想?請找出相關句子加以回答。

(實景:深藍色的天空裏懸着無數半明半昧的星。

想像和聯想:船在動,星也在動; 我好像看見…;

我彷彿看見…我彷彿聽見…;

他用手指着:…; 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小結:這兩個自然段由實到虛,採用聯想和想像的手法,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七、美點賞析: [方法:賞讀課文,體驗感悟。]

本文善用修辭,語言優美。請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加以賞析:

例句:“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賞析:本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搖搖欲墜的無數星星”比作“無數螢火蟲”,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修辭+好處]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賞析:這句話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依次從觸覺、聽覺和幻覺的角度描寫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靜謐和奇妙。 [修辭+感官+內容]

2、擬人句:“我望着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賞析:本句話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我”與大自然融爲一體,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修辭+效果]

八、總結提升: [方法:師生總結、歸納。]

(1)內容小結:《繁星》是一篇優美的描寫星空的抒情散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2)寫法借鑑:

(善用修辭來表情達意。

(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方法來寫景狀物(由實到虛,虛實結合);

(3)學法歸納:學習散文(遊記),建議同學們先初讀,整體感知;後精讀,研究重點;再研讀,探究難點和疑點;最後賞讀,體驗感悟。

九、精練達標: [方法:當堂測試。]

1、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他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3、結合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 間 地 點 感 受 情感表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十、作業佈置:

積累本篇文章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

背誦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附:板書設計

《繁星》 巴金

時 間

地 點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達有何不同?

第一次

從 前

在家鄉

甜蜜 溫馨(…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對星天的依戀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親密 投機(…我的朋友,…在和我談話一樣。)

與星星的夥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愜意 信賴(對我霎眼,…它們在小聲說話。)

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酷愛星天 熱愛自然 追求光明

仰望璀璨的星空 抒發美好的情懷

《繁星》教案 篇九

學習目標:

1、歸納並說出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星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

2、能從關鍵語句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運用聯想和想像來寫作抒情。

教學重點:

1、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虛實相間的寫法。

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想:

本課語言優美,文學之美陶冶的必然是我們的心靈,讀得越多,我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必然會循序漸進的得以提高,文學素養的提高也就順理成章。本文要多讀多悟,在多讀的基礎上感受文章語言、情感、意境之美。體會作者感情。

預習:

1、晚上觀看繁星,然後寫下自己的感受。

2、閱讀課文,找出大作家巴金看出的感受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會產生哪些遐想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檢查預習)

一顆顆璀璨的星星,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幾許快樂、幾多憂愁……五四運動之後,有一位中國作家,經常獨自仰望星空,他不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靈感受星星,讓心靈與宇宙直接對話。

讓我們隨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看星星,聽聽他看星星的感受。

二、我心目中的巴金:學生介紹,老師補充巴金資料。

巴金(1904~),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立志做社會活動家的他,卻成爲小說家、散文家,可謂德高望重的文學泰斗。其作品感情豐沛,故三部曲式大部頭之作甚多,後期作品用筆趨於沉實,其長篇小說《寒夜》堪稱傑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說《憩園》,《寒夜》;散文集《保衛和平的人們》,《友誼集》,《隨想錄》;散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