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歷史教案:甲午中日戰爭

高一歷史教案:甲午中日戰爭

高一歷甲午中日戰爭教案的教學目標

1.爆發的背景。日本對朝鮮的侵略。的經過和李鴻章的避戰求和政策:戰爭的爆發;戰爭的兩個階段-平壤戰役和黃海戰役;遼東戰役和威海戰役。戰爭的性質及結果。《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三國干涉還遼。臺灣人民的反割臺鬥爭。

甲午中日戰爭

2.通過學習甲午戰爭爆發的原因,使學生瞭解到:中日甲午戰爭是在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在世界範圍內再次掀起爭奪殖民地高潮這一背景下爆發的,日本得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持,它是日本統治者推行擴張政策、蓄謀侵略中國的一個步驟;通過分析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社會制度落後、清政府腐敗是近代中國捱打受辱的關鍵所在;通過分析《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影響,使學生認識到:《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3.通過學習中國愛國官兵和臺灣軍民英勇頑強抵抗外敵入侵,培養學生樹立國家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分析日本蓄意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和學習日軍在戰爭中所犯下的罪行,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的侵略性,激發學生對侵略暴行的憤恨,樹立報效祖國的志向。

高一歷甲午中日戰爭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中日甲午戰爭以及《馬關條約》的簽訂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化進程中的重要事件。《馬關條約》的簽訂不僅使列強獲得了在華建廠權,而且,大額的戰爭賠款和“贖遼費”迫使清政府與列強簽訂具有很強政治奴役性的借款協定。由此,列強不僅實現了對華資本輸出的願望,還進一步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和中國的慘敗,大大助長了列強爭奪中國的野心。瓜分中國一事被列強提上日程,很快地,列強在中國掀起了強佔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的瓜分狂潮。

高一歷甲午中日戰爭重點分析

本課重點是爆發的背景和《馬關條約》的影響。1894年爆發的中日戰爭,是日本政府推行擴張政策和長期以來蓄謀侵略中國的必然結果。19世紀70年代是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時期,各列強都想在中國獲得更多的政治、經濟特權和利益。因此,他們爲了各自的侵略目的,對日本的侵略採取默許或縱容的態度。他們的態度與目的不僅有利於日本實施其侵略計劃,而且,也影響了《馬關條約》內容的執行。學習這一內容,有利於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所以,爆發的背景是重點。《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是日本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鎖,是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極嚴重的步驟,學習這一內容,將會幫助學生理解《馬關條約》對中國社會影響的嚴重性。所以《馬關條約》的影響是本課又一重點。

高一歷甲午中日戰爭難點分析

本課難點是《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從哪些方面反映出來,學生對此不易理解。學生在理解條約的一影響時,很難將條約的簽訂與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掠奪由以商品輸出爲主發展成以資本輸出爲主的特點聯繫起來,而資本輸出將進一步加強資本主義國家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政治、經濟控制,加深被掠奪地區的殖民地化。所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高一歷甲午中日戰爭重點、難點突破方案

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影響,教師適當介紹日本經濟發展情況和“大陸政策”,使學生認清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的根本原因。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甲午戰爭前的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形勢,使學生理解列強爲何對日本侵華會採取縱容或默許的態度,分析列強“調停”的目的及失敗的原因。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課文中的兩段引文、甲午戰爭前李鴻章對駐朝清軍的命令、李鴻章和慈禧在戰爭爆發後的政策,預測甲午戰爭戰局的發展,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政治制度的落後、清廷的腐敗是中國戰敗的關鍵。

通過引導學生對比《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的內容,分析三個條約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使學生認識到:《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高一歷甲午中日戰爭課內探究活動

引導學生對比《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分析、討論爲什麼說《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引導學生就本課內容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討論或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使學生理解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