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燈籠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燈籠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燈籠教案設計 篇一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徵,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幼兒剪紙燈籠、5以內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

在中國的許多節日裏,大家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剪了許多不一樣的紅燈籠,把它們串成一串燈籠。今天,我們將這些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

1、認讀加法題:1+4=5,4+1=5,2+3 2 5,3+2 2 5

這些算式題上有什麼?有數字、有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

認讀數字:每個數字和符號都有名字的。幼兒認讀算式題中的數字。

符號:“+”名字叫“加號”,“=”名字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2”讀“等於”。

認讀每一道算式題:1加上4等於5。1、4、5各表示什麼意思?

2、共同選擇一串燈籠,請幼兒找一道算式題,說說算式題的意思。例如“一盞紅燈籠加上4盞綠燈籠,等於5盞燈籠”,“4盞小燈籠加上1盞大燈籠等於五盞燈籠”等。

三、看燈籠找算式題

1、我們剪了許多燈籠,每一串是幾盞燈籠?找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能不能用這些加法算式題和燈籠做朋友?

3、幼兒操作:觀察各串燈籠,分辨它們不同的特徵。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認讀交流:

1、認讀每一串燈籠下面的算式題。

2、找一找一串燈籠下不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兩串燈籠下相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4、尋找不同燈籠下掛着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表示3盞圓燈籠加上2盞方燈籠等。

燈籠教案設計 篇二

【活動目的】

1、學習在一定範圍內大膽地進行作畫,並正確使用剪刀,製作簡單的燈籠。

2、喜歡參與手工活動,初步體驗製作燈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小燈籠。

2.蠟光紙、剪刀、筆、綵線、膠水、紙杯、飲料瓶、抹布等。

【活動過程】

導入:孩子們你們知道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元宵節)在這個節日裏你們吃過什麼?(湯圓)玩過什麼?(燈籠、煙花)

1、教師出示自制的燈籠 提問:你們覺的這幾個燈籠漂亮麼?(好漂亮)和你們元宵節買的燈籠有什麼區別?(我們買的燈籠是用電池,還帶音樂,這個是用蠟燭的;圖案也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你能看出這幾個燈籠用什麼材料製作的?(紙杯、飲料瓶、彩紙)那你們知道什麼時候人們會掛上燈籠?(國慶節,元宵節各種喜慶的節日)

2、觀察操作材料,瞭解製作燈籠的方法

(1)觀察材料,瞭解其用途

今天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各種材料,現在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用什麼材料也製作一個漂亮的燈籠呢?(幼兒互相討論製作燈籠所需的材料)

(2)教師講解示範製作燈籠的方法

先選定材料——用鉛筆畫圖案再用剪刀剪下——在材料的對稱邊穿上毛線——毛線上綁上小木棍——最後把蠟燭固定在燈籠中間。 (3)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3、展示作品

手提燈籠,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活動延伸】

開展《正月十五打燈籠》的民間遊戲。

【活動反思】

新《綱要》中指出:活動要來源與幼兒的生活,開展幼兒感興趣的事情。這不孩子們對今天的活動表現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討論選用材料時他們的奇思妙想讓我震驚。還有在製作過程中他們敢於嘗試利用自己

的方法及材料進行製作,極大的發揮了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還有在作品展示時,孩子們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燈籠。在這自然的環境中爲孩子們營造願意表達的氛圍,使他們輕鬆的表達自己的心聲。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燈籠教案設計 篇三

活動名稱:

美工活動《燈籠》——小班

活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順着一個方向進行塗染,初步掌握正確塗染的方法。

2.鞏固撕貼的技能,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3.培養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及手部肌肉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蠟筆、皺紙、剪好的鉛畫紙燈籠、固體膠若干,燈籠範例一隻。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起興趣。

放音樂,拉動燈籠。

教師:“看,誰在跳舞?”(幼兒回答)

教師:“燈籠寶寶要去參加聯歡會,瞧,老師把它們打扮得怎樣?你們喜歡嗎?”

二。引導幼兒觀察燈籠,示範裝飾方法。

(1)把燈籠上方拉的線比喻成燈籠的辮子,將穗子比喻成燈籠的裙子。

(2)把用蠟筆塗色的部分比作燈籠的衣服。

(3)請幼兒探索辮子、裙子的裝飾方法。

(4)教師重點示範講解塗染的方法,要順着一個方向進行塗染,形象地告訴幼兒燈籠寶寶的衣服要穿得整齊,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即顏色要塗得滿滿的)。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 燈籠寶寶還有許多好朋友,也要去參加聯歡會呢!可它們還沒有打扮,怎麼辦呢?”(幼兒回答)

教師:“我們小朋友真愛幫助別人,來,我們一起把它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2.提出要求:

(1)先做辮子、裙子。

(2)在給燈籠寶寶穿件漂亮的衣服。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幼兒。

四。展示交流,結束活動。

1.看看哪個燈籠寶寶最漂亮,幼兒互相評價。

2. 師生帶燈籠寶寶去參加聯歡會,音樂響起,一起翩翩起舞。

燈籠教案設計 篇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剪、折等方法制作燈籠。

2、讓幼兒正確使用剪刀的技能。

3、培養幼兒耐心做事的習慣,並體驗做紙工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用書紙工第8頁。

2、幼兒人手一把剪刀。

3、範例一幅。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家裏門口有沒有掛燈籠呀?燈籠是什麼顏色的?

2、教師出示製作好的燈籠: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自己做的燈籠請你們看看用什麼做的?是什麼樣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並學習新年樹的製作方法。

1、今天楊老師就來教小朋友們來做這個好看的燈籠吧。(請幼兒觀察圖示)

2、你們覺得最難做地方在哪裏?(解決難點問題——沿虛線摺疊的地方,採用同伴解答與教師重點示範的方法)。

3、教師示範講解燈籠的製作方法。

(1)教師:小朋友們知道這燈籠是怎樣製作的嗎?

(2)教師一邊示範製作一邊講解:

①先沿着正方形的外輪廓把正方形剪下來。

②將正方形紙對摺後打開再向中必線對摺。

③將短邊沿虛線向後折,並翻過來。

④將四角沿虛線摺疊,

⑤再沿虛線向後摺疊。

⑥撐開兩邊口袋,即成燈籠。

三、分發材料,交待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提出要求:要求幼兒先看看製作圖示,再動手製作;桌子地面都要理乾淨;碰到問題可以問老師也可以問小朋友。

2、幼兒操作,教師對能力較弱的孩子進行指導,請能力強的孩子幫助別的孩子(語言及動作),提醒保持乾淨。

3、重點指導幼兒小朋友要先把正方形剪下,要求幼兒要剪平整,再按步驟折成燈籠。製作時一定要認真、仔細,比一比誰製作的燈籠最漂亮。

四、講評,展示作品。

1、請幼兒都把自己製作的燈籠放在桌子上,全班幼兒一起看看,誰的燈籠最漂亮。

2、整理用具,結束活動。

燈籠教案設計 篇五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圓形紙片摺疊成三角形並組合拼搭成三角面燈籠的技能。

2、學習簡單地裝飾技能,初步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範例、大小相同的圓形紙片若干、膠水,串繩、珠子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出示範例,幼兒觀賞。

2、提問:

(1)這是什麼?(燈籠)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2)你知道這是用什麼形狀的紙做成的嗎?(圓形)一共用了幾個圓形紙片?(有12片、16片、20片等各種樣式)圓形中間是什麼形狀?你會把圓形紙片摺疊成三角形嗎?(請個別幼兒示範後教師再重點講解)

(3)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三角面燈籠,提問:爲什麼兩個燈籠會不一樣大小?

(圓形紙片大小不同,做成的燈籠大小也不同,一隻球體所需要的圓形紙片大小應該是一樣的)

二、示範講解。

1、圓形紙片摺疊成三角形。

重點要求幼兒做到:要摺疊出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2、粘貼。

(1)每一張圓形紙片的三處摺疊部分要和另外三個圓形紙片的摺疊部分粘貼起來就成球體。

(2)塗膠水粘合時要對整齊。

(3)用串繩、珠子進行裝飾,製作成燈籠。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提醒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數量的圓形紙片進行製作。

2、先將圓形全部摺疊成三角形後,然後再一起拼搭粘貼。

3、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結束講評。

1、幼兒觀賞燈籠,體驗成功的快樂。

2、請個別幼兒講述製作過程,遇到什麼困難?是如何解決的?

活動反思:

1、雖然本班幼兒入園至盡已進行了一系列的圓形摺疊粘貼活動,但是由於孩子們之間能力存在着差異,因此,在開展這一活動的過程中,我爲孩子們提供了多種範例,它們分別是用12片、16片、20片圓形紙片製作的燈籠,使孩子們能根據需要有目的地選擇製作。

2、活動進行過程中,要啓發幼兒互幫互學,同伴之間交流分享製作經驗,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

燈籠教案設計 篇六

活動目標:

1、繼續學習6以內數的組成,進一步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2、探索在6和5種不同的分合記錄中找出答案相像的兩組,並用標記記錄,初步感知兩部分數的互換關係。

3、能清楚地在集體中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發現。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自備“買燈籠”操作材料的放大卡,“翻片片”活動放大記錄單。

2、幼兒用書第26頁《分分合合(二)》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師幼共同遊戲,複習5、6以內數的組成。

1、遊戲“碰球”。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集體練習,也可以逐步加快遊戲速度,要求幼兒集中注意力,迅速思考出答案,做出回答。

二、在操作遊戲中感知6以內數的組成。

1、兔寶寶,買燈籠。(幼兒用書第26頁“買燈籠”)

2、翻得輕,記得對。

三、在觀察、比較中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1、教師出示幼兒的操作記錄單,引導幼兒觀察,共同檢查是否正確。

2、教師請班級中其他有序記錄的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單,並給以表揚。

四、引導幼兒找出分合記錄中相像的兩組做標記。讓其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的互換關係。

1、教師出示個別幼兒的記錄單,引導觀察,尋找相像的兩組記錄。

2、師幼共同爲找到的相像的兩組做標記。

3、師引導幼兒感知、討論並歸納。

4、請幼兒在自己的操作記錄單上找出相像的兩組,並用標記記錄。

反思:

遊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我設計了與本課相關的遊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個體差異,沒做到去觀察每個孩子的聽課狀況。好的孩子把知識都學會了,但個別孩子聽課狀態不是很好,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氣氛當中去,我也沒能做到及時的去提醒、去點撥。今後的課堂中我一定要更細心的去觀察我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更好的去聽課,去學習。還有遊戲的時候,不可能做到每個孩子都到前面來進行遊戲,但我明顯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於沒能到前面來遊戲那種失望的表情。我今後的課堂上一定要多設計一些遊戲,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

燈籠教案設計 篇七

活動目標:

1、幼兒按圖示將燈籠卡片取下,並做好燈籠。

2、引導將燈籠在活動室,調動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漿糊,燈籠圖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你們還記的過年的時候,在我們的家門口會掛什麼嗎?(引導幼兒說出有燈籠)。

2、引導幼兒觀察欣賞老師準備的範例燈籠。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做燈籠,到了過年的時候,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做的燈籠掛到自己的家門口,這樣爲新年增添熱鬧喜慶的氣氛。

3、出示製作燈籠的材料。

師:請小朋友們看看,製作燈籠需要哪些材料才能做好一個漂亮的燈籠呢?

師:製作燈籠要用到燈籠圖卡,漿糊。

二、老師邊示範製作的步驟邊講解制作方法。

1、師:把製作燈籠的卡片取下後,小朋友發現圖卡上有什麼?(有一條虛線,像摺痕一樣)。先沿着虛線對摺。

師:你們還發現了什麼?(一條一條的實線)。我們把這一條一條的橫線撕開。

2、再把燈籠圖卡捲成筒狀並粘貼好。

3、粘貼好後,再把圖卡2取下來,粘貼在卷好的燈籠上端口的兩邊做成提手,這個燈籠就做好了!

三、老師交代作業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現在請小朋友也來做一個燈籠,老師會給每個小朋友都發一份製作燈籠的材料,漿糊放在桌子的中間大家一起用。

2、小朋友操作,老師觀察小朋友的製作情況,幫助能力差的小朋友。

3、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燈籠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寫作教案設計

2.《草》教案設計

3.蟬的教案設計

4.紅燈籠手工活動教案

5.《小燈籠的聚會》教案

6.大班手工燈籠製作教案

7.中班語言紅燈籠教案

8.日月水火教案設計

9.《稱象》教案設計

10.《看電視》教案設計

燈籠教案設計 篇八

活動名稱:

掛燈籠

活動目標:

1、嘗試用AABB、ABB、AAB等方法間隔排序掛彩燈。

2、知道燈會是元宵節特有的活動,體驗掛彩燈過元宵的快樂。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學習重點:

用AABB、ABB、AAB的方法間隔排序掛彩燈。

學習難點:

能用間隔的方法自創排序規律。

活動準備:

教師教具:彩燈排序圖例、半成品範例、PPT

幼兒學具:不同顏色的彩燈紙片若干、畫有鉤子的紙片人手一張、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觀察討論

【通過觀察討論,初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有過元宵節的願望】

1、討論:再過幾天,我們又要迎來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除了吃

湯圓以外,還可以怎樣歡慶元宵節?

小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天大家會吃湯圓、掛花燈,真快樂。

(二)感知理解

【這環節根據小班幼兒做事的目的性不夠強,在自主操作中比較容易隨意,及小班幼兒在模仿中學習的特點,因此引導幼兒在理解排序基礎上模擬嘗試,理解用AABB、ABB、AAB的方法間隔排序掛彩燈的方法】

1、觀察:這些人在幹什麼?他們是怎麼掛燈籠的?

小結:有順序地間隔排排隊掛燈籠,掛出的燈籠整齊又好看。

2、出示AABB半成品範例:我也學着他們的方法來掛燈籠,看看我掛的燈籠和

→←

哪一串燈籠的方法是一樣的?接下去該怎麼掛?(請一幼兒上前示範接着掛燈籠,老師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他掛得對嗎?爲什麼?再接下去該怎麼掛?)

幼兒可能:關注燈籠的大小、顏色等,但不能發現間隔排序的規律。

教師預處理:從前往後邊點邊說,如,“1個2個、1個2”等,提示幼兒發現並理解。

小結:這串燈籠是2個2個、2個2個掛的。

3、出示ABB半成品範例:這串燈籠是怎麼掛的?接下去掛什麼燈籠?

小結:這串燈籠是1個2個、1個2個掛的。原來,雖然都有規律,但方法是不一樣的。

4、設疑:如果你掛,你準備怎麼掛?

(1)請個別幼兒先說再掛(引導幼兒想好後操作)

(2)根據幼兒操作,集體邊點邊說,瞭解其間隔排序的規律,如2個1個、2個1個等

(三)操作實踐

【這環節引導幼兒在模擬嘗試基礎上嘗試創造,兩個環節鋪層遞進,共同爲目標服務。】

過渡:一個鉤子掛一個燈籠,這裏有許多燈籠需要掛起來,小朋友們來幫忙吧!

1、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

(1)關注幼兒用了什麼間隔規律來掛燈籠的?提示幼兒堅持一種規律排到底?

(2)指導幼兒對自己用的排序方法,用*個*個的表達方式用語言表達出來。

(3)引導幼兒一個鉤子掛一個燈籠,把燈籠掛掛好,不掉下。

2、集體討論:

(1)你是怎麼掛燈籠的?(引導幼兒用個*個的表達方式用語言表達出來)誰和他用了一樣的辦法?

(2)假如接下去還可以掛,應該掛什麼燈籠?

(3)有沒有不一樣的掛燈籠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序列不一樣和用的燈籠不一樣均可)

小結:原來只要動腦筋,還能用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掛燈籠。

3、再次操作:你們想不想用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掛燈籠?那就試試吧!

(1)引導幼兒用和剛纔不一樣的規律掛燈籠,並用*個*個的表達方式用語言表達。

(2)對於能力弱的幼兒加強重點指導,引導幼兒先想好方法再掛燈籠。

(3)對於掛得快的幼兒引導幼兒邊點邊唱邊檢查。

4、討論

(1)你這次用了什麼不一樣的方法掛燈籠?集體驗證看看是不是和這個小朋友說的一樣?

(2)還有不一樣的掛燈籠方法嗎?看看是什麼?(引導幼兒集體觀察發現,並

用語言表達出來)

5、拓展回憶:除了掛燈籠是間隔排排隊的,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間隔排排隊?

我們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出去玩的時候找一找會間隔排隊的東西,到幼兒園裏來告訴大家。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