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熱愛生命教案(精品多篇)

熱愛生命教案(精品多篇)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組教材內容後學生對人生和生命有了新的認識,結和單元主題寫寫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培養提高學生選材、組材和寫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在蒐集的資料中確定自己的內容。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習作指導

一、直入主題。

師:第五單元是以什麼爲主題的文章?

師:本節課我們就圍繞“生命”這一永恆的話題進行寫作。

板書課題《感悟生命》

二、寫作指導

1、回顧課文、剖析寫作方法。

師:第五單元中那篇課文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從中感悟到了什

麼?

預設:A《觸摸春天》通過描寫盲女安靜捕捉叢林中的蝴蝶,從中感悟到:誰都有享受春天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B:《永生的眼睛》告訴我們一個人給予他人的最大的幫助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通過對一家三代捐獻眼角膜的事來寫的。

C:《生命生命》通過介紹磚縫中的小瓜苗、求生的飛蛾及自己的心跳來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是雖然生命是短暫的,但是可以將有限的生命釋放出無限的價值,要珍惜生命。

D:《花的勇氣》花能迎風綻放那是它的勇氣。

1、拓展思維、豐富內容。

(1)介紹張海迪、杏林子事蹟。

你有什麼感受?

(2)乾裂土地中生長的小苗及汶川地震中求生的小男孩。

你感受到什麼樣的生命的意義?

3、擴展主題、確定寫作對象。

師:你還知道那些事物能體現生命的意義呢?

(1)小組討論。

(2)學生彙報。

四、方法提示: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熱愛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治病救人的醫生、護士,忠於職守的警察叔叔……他們用勞動創造着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滿光彩。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觀察小動物,從小動物開始,寫熱愛生命的故事。

2、觀察植物,從描述花草樹木的特點開始,寫一些關於生命的故事。

3、從遵守交通法規方面談一談熱愛生命的意義。

四、確定主題,進行寫作。

1、師: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題目能夠吸引讀者的興趣,你的文章題目是什麼?

2、學生創作。

五、作品展示。

板書設計

動物習性,頑強生存

植物生長,不爲境況

展現生命的現象

敘事清楚,說明道理

第二課時,作文講評

教學目標:

1、結合上一節課的寫作,進行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2、使學生懂得發現別人的優點,就是自己成長的過程。

教學重點:用不同的修改符號修改文章。

教學過程

一、修改題目

教師:昨天我們進行了寫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成果。先來看看幾名同學的題目

(用幻燈片展示習作的題目,學生瀏覽)

教師:瀏覽了題目,你們有怎樣的感覺?

(學生髮言)

教師:是啊,好的題目是文章的眼睛。

(出示:“巧設題目”)

二、展示精彩的語句

1、教師:朗讀自己認爲最精彩的地方。其他學生說一說好在哪裏?

我們可以圍繞以下幾點說:用詞準確、修辭方法、完整、語句優美。(學生一讀、其他學生評價)

2、教師:有的同學沒有機會來展示,請你們去發現、去賞識他。(四個人一小組交換瀏覽畫出好的句子)

出示:“賞識建議”:

1.展示介紹他人習作中最精彩的地方。方式自由。

2.用簡潔的詞語把精彩點寫在黑板上。請畫上兩顆星。

三、尋找病因。

1、出示病句,尋找病因。

(缺少主語、用詞不當、不通順等)

2、學生組內互改,互相交流,提出修改建議。

(出示:拜師求教)

四、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運用修改符號)

五、二次創新行文。

六:總結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要不斷的讀文章、修改,再讀文章再修改一定會修改出一份滿意的作文來。

蒙田《熱愛生命》精品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瞭解用以支撐觀點的關鍵依據;

2、理解體會蒙田對生命本質和意義的闡述。

過程和方法:1、朗讀文本,理清思路;

2、品味文章富含深意的句子,並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閱讀學習課文,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教學重點:認識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

教學難點:領悟品味哲理性語言。

一、導入

據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TheLancet)上的一篇論文介紹,自殺已成爲中國年輕人中最爲常見的死因。也有調查顯示,在中國每兩分鐘有1人自殺死亡、8人自殺未遂;目前,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人生何其短暫,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對待生命?有人會說,這還用想嗎?當然是熱愛生命呀!但爲什麼要熱愛生命呢?爲什麼生命值得熱愛呢?蒙田有他的看法,今天我們一起來品味蒙田的《熱愛生命》。

二、作者簡介

蒙田(1533—1592),文藝復興時期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出身新貴族,辭官回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深居簡出,閉戶讀書思考。但是他也喜歡出遊,他把讀書心得、旅途見聞、日常感想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成《隨筆集》

蒙田《隨筆集》與《培根人生論》《帕斯卡爾思想錄》一同被譽爲歐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經典。

三、朗讀課文並整體把握

1、朗讀過程中勾畫喜歡的句子;

2、朗讀結束弄清課文每一部分內容:

第一段:從“度日”談起,闡釋了對生命的認識,闡釋爲什麼要熱愛生命。

第二段:過渡。

第三段:揭示生的本質即死,闡釋怎樣熱愛生命。

四、內容深入理解分析

1、作者在第一段運用了對比的寫法,表現在哪些地方?

日子分爲兩種對比:

“壞日子”要“消磨”、“要飛快的去‘度’”;

“好日子”要“慢慢”“細細地”“賞玩”“領略”“品嚐”。

“哲人”和“我”對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對比:

他們“打發”、“消磨”、“無視”它,認爲生命是“苦事”、“賤物”;

“我認爲生命是”“值得稱頌”、“富有樂趣”,是“自然的厚賜”,“是優越無比的”。

2、對待生命不同態度的兩類人,會導致什麼樣不同的結果呢?

糊塗的人

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將希望寄於來世(鄙視生命)

聰明的人

享受生活,使生命豐盈飽滿(熱愛生命)

3、“我”熱愛生命,但爲什麼“對隨時告別人生,毫不惋惜”?

因爲樂於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對於死亡就不會感到遺憾。而“我”熱愛生活,“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當需要告別人生的時候,“我”會毫不惋惜。

五、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結合作者觀點,談自己的看法)

1、“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認真而充實地生活,善於享受生活中各種快樂的人就感到死而無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惱了。(如果一輩子懶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留有好多遺憾,臨死時必然感到苦惱。)

2、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着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

關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3、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用“豐盈充實”的生活使生命相對延長。

六、內容總結

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享受生命賦予的快樂,讓生活過得豐盈充實,對於死亡也不會感到苦惱。

結束語:

當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在固定的生活軌道中疲於奔命。從小當學生時忙於考試,快於找工作,成家後忙於生計,生子後又爲下一代操勞。在無盡的繁忙中,人的靈性被湮滅,快樂被剝奪,只剩下忙碌與疲憊。那皎潔的月亮,在古人眼中蘊含了情、蘊含了思、蘊含了憧憬,但在當代人眼中,卻只是一個佈滿了環形山的衛星。

世界並不是完滿的,連美神維納斯都是斷臂的,但那種殘缺的美讓人如癡如醉。如果我們對生命能夠多一些認識,對生命的快樂有一種切身的體會,就會更遠離功名利祿,更遠離凡俗,更去掉躁動不安的心理,而是在生命的從容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義。即陶淵明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要達到這種高妙超然的樂和境界,需要人們一生去追求。

七、補充閱讀

1、人生名言

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蘇格拉底

生命不等於是呼吸,生命是活動。——盧梭

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爾

珍惜生命就要珍惜今天。——諺語

2、善待生命

人生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

但我可以擴展它的寬度

我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

但我可以時時展現笑容

我不能全然預知明天

但我可以充分利用今天

我不能要求事事順利

但我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學會善待生命善待自己

人生便少了許多遺憾

3、比較閱讀,請朗誦下面這首詩歌

熱愛生命汪國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

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八、課後作業

1、摘錄課文中你喜歡的語句,細細品味,並就其中一條寫出自己的心得。

2、比較閱讀食指的詩歌《熱愛生命》。

蒙田《熱愛生命》精品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潛心閱讀課文,感受主人公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抗爭的悲壯經歷,把握作品的內在意蘊及深刻的主題,從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啓迪;

2、體會文中人物與環節描寫的細膩傳神之處;

3、品味傑克? 倫敦筆下這一硬漢形象所透露出的濃重的悲劇色彩,及其堅忍、卓絕的求生意志。

教學重點

1、把握人與環境抗爭時所折射出來的偉大的精神力量,珍視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2、體會人與狼對峙部分精彩傳神的細節描寫。

教學設想

極地嚴寒、食物匱乏、惡狼尾隨作品將人物置於一個極爲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以此表現人類與嚴酷的生存環境相抗衡時所產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這一類作品學生早在七年級就有接觸了。如《偉大的悲劇》《荒島餘生》《登上地球之顛》等。因此,在教學中,可以結合這些篇目來輔助學生挖掘作品的深意,同時建議課外閱讀傑克? 倫敦的其他相關作品、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等,瞭解其中的硬漢形象及其特點。

課前準備

瀏覽課文,自行學習疑難字詞。分組解決下列問題:

1、瞭解19世紀末的美國淘金熱,以及傑克? 倫敦的有關作品;

2、收集極地環境的地理、氣候等方面知識;

3、搜尋珍視生命的有關名言或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方式一:請用形象的語言描述一下你心目中頑強的生命是什麼樣子。(石頭重壓下衝破羈絆的嫩芽,嬰兒來到人世的第一聲啼哭,馬拉松賽場的百米衝刺)你能想像人在經受生存極限的考驗時,可以迸發出怎樣的生命之光嗎?那就讀讀今天學習的課文《熱愛生命》吧!

方式二:19世紀末,在和美國北方領土阿拉斯加相毗鄰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帶發現了金礦。成千上萬的人捲入了“淘金熱”,可是幸運者畢竟是鳳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夢斷在那冰天雪地的極地荒原裏。誰能描述一下極地環境?

有這樣一個淘金者,被同伴拋棄、沒有食物、沒有禦寒設備,還傷了一隻腳,他是怎樣掙扎並生存下來的呢?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熱愛生命》中那一場殘酷的人與自然之戰吧!

二、初感

1、默讀課文,粗通課文大意。

2、複述故事,把握情節梗概:極度飢餓,以馴鹿剩骨維生。歷盡艱辛,發現海邊大船。努力爬行,遭遇病狼跟蹤。殊死搏鬥,最終戰勝病狼。

三、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質疑問難,鼓勵其從課文中發現值得思考、探討的話題。

2、學生交流思考所得,經過集中,確立幾個探究主題:

(1)主人公在這茫茫荒原上經歷着哪些生死考驗?他靠什麼頑強地生存下來?

(2)小說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爲什麼連個名字也沒有?

(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4)小說中關於鹿皮袋、比爾骸骨描寫的作用。

(5)作者塑造這樣一個硬漢形象的意圖是什麼?

3、分組選擇題目,藉助所蒐集的資料進行課文研讀,教師巡迴點撥。

4、各組彙報探究成果,教師配合指導。

探究一:極地惡劣的地理環境、氣候、食物的匱乏、體力近乎衰竭、野獸出沒同自然的鬥爭老是失敗,飢餓、寒冷、傷痛緊緊纏住他,他甚至想到放棄:“死並沒有什麼難過”“死就等於睡覺”“它意味着結束、休息”。說明意志堅強的人也有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環境和困難鬥爭的時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軟弱,真實地反映了人物內心的某些脆弱成分。但主人公靠着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求生慾望,一面同自然抗爭,一面努力地克服自身弱點不斷磨鍊自己,最終戰勝這一切,成爲頑強不屈、具有超人勇氣的強者;極度寒冷──用白鐵罐子燒熱水,極度飢餓──砸鹿剩骨、吃沼澤漿果,極度疲勞──內在的生命逼着他向前爬,右腳傷殘──膝蓋和腳鮮血淋漓,撕襯衫來墊,餓狼尾隨──時昏時醒,努力提防。

探究二:主人公意志堅強、富於毅力、不畏困難,同大自然勇敢鬥爭;在飢餓、寒冷和傷痛中頑強掙扎;在同病狼的搏鬥中獲得勝利,終於戰勝死亡。主人公具有一種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質,他的頑強意志和勇敢精神幾乎超越了生命的極限──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種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事實上,他早已失去了興致和熱情”,但“內在的生命卻逼着他前進”。作家逼真地刻畫了主人公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巨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意志。在同狼最後搏鬥時主人公的雙手已無力將病狼掐死,但是他頑強地拼盡全力,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用牙齒咬斷狼的脖子,“一股暖和的液體慢慢流進他的喉嚨。這東西並不好吃,就像是硬灌到他胃裏的鉛液”。然而他還是“硬憑着意志”給灌下去了。正是這像“鉛液”一樣病狼的血使他得以活下去。

在小說中,文明社會的`人和野性的動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線上。在自然面前,社會賦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麼理想,抱負都是空談,只有“活着”,纔是生命的最終意義。因此,這個人已不僅僅是一個普通人,而是作爲一種思想的象徵物,他沒有名字,狼當然也沒有,他們只是兩個生物,平等的兩個生物,爲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開了一場殘酷的生命追逐。

探究三:作品最富感染力的細節描寫和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同時用大量的人物行動表現自己的性格。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富於表現力的細節描寫,如微微泛紅的鹿骨頭、在苔蘚、岩石上留下的血跡、病狼的喘息聲與粗糙的舌頭摩擦兩腮的感覺等,從極細微處着筆,極有質感地渲染人物困窘、殘酷的處境。最傳神的是對疲倦的描寫──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漲潮,“一漲再漲,一點一點地淹沒他的意志。但是他還用無力的雙手划着,憑着一種奇怪的心靈作用”,出色地讓我們深刻領會到人物體力飄散而心靈執著的情態。它揭示了主人公戰勝病狼的主觀原因,就是對生命的執著熱愛。

人和狼最後的格鬥是小說最爲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他從夢中甦醒過來,因爲已感覺到有條舌頭正在舐他的手,“他靜靜地等着狼牙輕輕地扣在他手上了;正使出最後一點力量咬進它等了很久的東西里面去,可是這個人也等了很久,那隻給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牀”,一種從未有過的奇特的格鬥方式,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樣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間展開了。漸漸地,牙和手都無力了,可是人還用另一隻手偷襲過來,“一下把狼抓住”了。幾分鐘後,人把全身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雙手已無力把狼掐死。可是他還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

探究四:根據上下文意,不難判斷鹿皮口袋應是淘金者裝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丟棄,但比爾居然到死也不放棄,最後只剩一堆有紅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與之相伴。這一種辛酸而殘酷的諷刺,正說明了金錢在赤裸裸的大自然中一錢不值,它的存在是對人性的玷污與拖累。

探究五:作者塑造這樣一硬漢形象的意圖是什麼?

通過比喻和象徵手法的運用,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生命意志堅強,具有鮮明性格和超人勇氣的強者形象。文中反覆渲染不畏艱險困苦、勇敢頑強同大自然作鬥爭的過程,字裏行間滲透出的是人的頑強意志和熱愛生命的深刻主題。

四、品味

1、學生自主品味、朗讀文中感受最深的描寫語言;

2、小說通過對“他”這個硬漢形象的成功塑造,體現了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的主題。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品出“他”對你的啓示。

(1)要勇於面對失敗。

他全身疲乏、傷痛,他失敗了,但這只是氣力與肉體的失敗,他的信心與希望始終未曾破滅。他在對待失敗的態度上取得了勝利,在精神上取得了勝利。

(2)要勇於面對孤獨。

當一個人去面對眼前的厄運時,就應勇敢地面對孤獨,不埋怨,不放棄,最後終於全身而返。

(3)要敢於與敵人鬥爭。

與狼長時間的周旋,表現出這個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顯示出非凡的毅力與堅忍的決心,體現出人類戰勝強大勢力的偉大力量與氣概。

(4)要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與逆境的較量中不時流露出對周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陽的暖意、感受周圍活躍而健康的生命。正是這種熱愛使他充滿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慾望,並由此不斷激發出他的潛能,使他有搏鬥下去、戰勝失敗、面對孤獨、超越死亡的勇氣和毅力。

3、結合珍視生命的有關名言或故事,品味這一人類的永恆話題。

五、延伸

課後,按照興趣,選擇一個話題展開探索。

1、閱讀傑克? 倫敦的其他作品,如《荒野的呼喚》《海狼》《白牙》《馬丁? 伊登》等,體會這類硬漢形象的獨特個性及其典型意義。

2、《熱愛生命》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有異曲同工之妙,試比較兩個主人公的形象。

3、閱讀下面三則故事,談談你的感想。

(1)生命因信念而頑強、堅忍。

1998年5月20日晚9時,一場山洪將新疆巴音烏素礦礦井沖毀,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將13個在井底幹活的工人衝倒,淹沒,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長的圓木,順水向巷道深處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處的採煤區。杭平上到一塊一米見方的乾燥地帶,擰亮礦燈,光影裏看到不遠處一頭井下拉煤車的騾子被卡在狹窄的道口。最初的兩天,除了喝水,還試着啃那圓木上的樹皮,還試着嚼皮帶,但他都失敗了。大約過了四五天之後,他將飢餓的目光投向了與他相依爲命的騾子。他移動極度虛弱的身體,拿鐵鍬絆住騾子的腿,讓騾子在掙扎中溺水死亡。接着把鐵鍬在石頭上磨快,來剝騾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鏡片打碎,用玻璃一點一點地割肉吃,因爲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噁心幾乎將他置於死地。幾天後,肉開始變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裏,反覆搓洗,直到洗淨纔敢吞食。爲了保持體力和熱量,他將自己的行動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無數次地想,我還活着,我要活下去。就這樣他一直到了6月23日早晨8點鐘,這時,他撫摸自己的身體,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觸到脊樑骨了。在這34天中,兩臺水泵以每小時近200噸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轉着,隨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員從井下擡出了12具屍體。當救援人員發現杭平還活着的時候,這使所有聞知此事的人都充滿了好奇,都感到這是一個近似神話的“奇蹟”。

(2)戰勝生命絕望的力量在於生命本身。

有一天傍晚,他心煩意亂地走到懸崖邊。他覺得生活無聊而平淡,年輕的心已不願負擔人世的孤獨和艱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錮在罈子裏的葡萄酒,有一種要把罈子衝破的衝動。於是,他把腳輕輕凌空一提。忽然,有什麼獨特的聲音傳來,他不禁側耳靜聽。噢,是嬰兒的哭聲,在這荒山野嶺,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頓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激動襲來,他一把推開誘他自殺的死神,循着啼聲和燈光奔去。

那是他命運裏最耀眼的一次閃電。數年後,他的偉大作品如春雨般灑落俄羅斯及世界。他就是屠格涅夫。

(3)生命因抗爭而尊貴。

《死亡日記》的作者陸幼青生於1963年,華東師大畢業。生病前是上海浦東房地產展銷中心副總經理。陸幼青1994年發現胃癌已是晚期,胃不得不切除4/5。但3個月後,他拖着輕飄飄的身體頑強地走進公司大門,微笑如舊。他對朋友說:“人有死亡的尊嚴,應該有自己選擇接受死亡的方式。”

2000年夏天,陸幼青再度發病入院時,醫生預言他“還有100天”。此時,他出奇地平靜,思考良久,決定以日記的形式記載這100天的經歷、過程和心理變化。“自己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難過,很容易地就會逃避。日記像考勤卡似的,勤奮與否一目瞭然。”他將日記定名爲《死亡日記》,並決定“網上直播”。陸幼青在病牀上共寫了34篇日記,數十萬字。“一篇兩三千字的日記,要用去我四五個小時。我躺着、坐着、倚着,以各種姿勢堅持寫完它。”日記一發表,網友們的貼子紛至沓來,引起了衆多人的關注。

陸幼青和《死亡日記》在網上被說成是:“2000年中國民間的特殊事件”畢竟,這個普通人引起了太多的思考。

《熱愛生命》教案設計 篇四

教學設想:

《熱愛生命》以雄健粗獷的筆觸,講述了一個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終靠着頑強的求生意志活下來的故事。文章以極其細膩準確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生動的展示了人性的偉大和堅強,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的高度統一是這篇小說的特色。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了解小

說創作的時代背景,體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獨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學追求。在寫法上,引導學

生理解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意識追求。

(說明:指出本課內容特色並依據課文重點、難點的分佈,宏觀上高效指導備課全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小說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結構。

2、能力目標:體會小說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

3、德育目標: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徵意義,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理念。

(說明:按課程標準“三位一體”目標要求,使教學有的放矢)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的象徵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把握小說的情節結構,體會主人公的心路歷程)

2、研討探究法(引導學生研討探究,理解小說的象徵意義,激發積極有爲的人生理想)

(說明:以學生髮展爲本,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體現新課程理念,突出實用性、創新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說明:注重直觀教學,啓迪學生形象思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誦讀,感知情節結構,梳理主人公的心路歷程。研讀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徵意義。

(說明:概述課堂教學進展情況,兼有教法及學法提示)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森林、草地生機勃勃的圖景,進入情景。)

同學們,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蹟,描寫生命、謳歌生命是文學永恆的主題。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小說《熱愛生命》,共同感受生命之花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指導預習:

1、簡介作者:傑克?倫敦(1876-1916)美國小說家,生於加利福尼亞舊金山一個破產農民家庭。傑克?倫敦從1900年起連續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通稱爲“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傑克?倫敦在不長的十幾年創作生涯中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中短篇小說和大量文學報告集、散文集和論文。

2、多媒體演播美國西部風情及淘金圖片。

三、默讀,初步感知小說情節結構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

提示生字詞:

踉蹌(liàng qiàng):走路不穩。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錯。疵,缺點、毛病。

輾轉(zhǎn zhuǎn):身體翻來覆去或經過許多人的手、經過許多地方。

骸(hái)骨 鰷(tiáo)魚 窒(zhì)息

2、學生複述故事情節(至少三名學生)

要求:語言簡明、順暢、生動。

(說明:此環節主要考察學生篩選信息,理解、表達能力。)

四、誦讀深入思考文意

1、學生自選精彩段落有感情朗讀課文

2、思考並討論:小說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臨哪些生死考驗?他爲什麼能超越極限,戰勝病狼而頑強地生存下來?

學生思考、分小組討論

老師點撥:(見板書設計)

(說明:此環節考察學生朗讀和理解分析能力。)

五、重點研讀小說精彩段落:人和狼的格鬥。

1、誦讀本段,體會主人公堅毅頑強、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2、探究:小說的象徵意義非常濃厚,請揣摩文中顯著的象徵物“狼”的隱喻。

學生合作探討,教師提示:傑克?倫敦“爲生存而拼搏”,並獲得成功,他喜歡用“狼”自比,小說中的場景構設無疑是他對社會進化論思想的體現。艱難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隨其後的飢餓不堪、奄奄一息的狼所面臨的選擇是簡單而清晰的:要麼戰勝對方生存下去,要麼被對方戰勝,淪爲犧牲品。主人公以他堅毅勇敢的性格和頑強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後搏鬥中取勝,成爲真正的“強者”,小說啓示人們,生命是神奇而寶貴的,只有敬畏生命,熱愛生命,才能讓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的一種隱喻。

3、思考並討論:這篇小說在藝術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點撥:

本文特色是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高度統一。整個故事情節都帶有傳奇色彩:作者將主人公安排在一個困苦險惡到極點的生存環境中,讓其經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考驗。另一方面又極爲逼真:在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中很難發現人爲編造的痕跡,作者準確地摹擬出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與意識活動,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個疲憊、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艱難求生的過程,其“真實性”可謂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說明:此環節將學生的認識由感性推向理性,考察學生深入思考分析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

4、課堂練習:請學生繪聲繪色地講出他在書刊或電影電視中看到過的類似動物或人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灘等。

六、總結:

同學們,冰心老人曾經說過: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只要心中生命的意念還在,只要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環境也能重生,這就是課文告訴我們的一個簡單而實用的道理,同學們,讓我們永不言棄,熱愛生命吧!讓我們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輝!

(說明:教學過程以“讀”貫穿全程,體現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以師生互動探究爲主,力求教學合一,知行合一。)

高二語文下冊《熱愛生命》教案 篇五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生命之可愛,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之情;

2.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

3. 讓學生體味小說中的心理和行動描寫。

教學重點

1. 通過心理、行動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2. 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3. 作品中對主人公覓食過程的心理和行動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來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 《熱愛生命》全文;2. 作者的有關資料;3. 外國小說賞析方法的資料。

學生準備:1. 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2. 查找對《熱愛生命》的賞析材料;3. 通讀全文,試作批註。

教學設想

1. 本文篇幅較長,擬採用批註式閱讀;

2.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課前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對資料進行小組合作討論,進行歸類整理;課上對文本進行閱讀,合作探究,分組對抗,辯論對內容的理解,語言的賞析;課後進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生命之意義。

3. 課前的資料蒐集,合作整理擬用2~3天,課堂學習1~2節課,課後拓展1~2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命究竟是什麼?人,可能無法說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無法說清。

生命有時是極其脆弱的。瞬間,它可能就會化爲烏有。可是生命有時又無比強大,讓你不能不爲之驚歎。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的小說《熱愛生命》就給我們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讚歌。

二、自主合作,整體把握

1. 讓學生談談本文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本文寫一位淘金者在與同樣病弱的野狼的較量、跟蹤中,最終咬死了狼,他吮吸了狼血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歌頌生命的無比強大。

2. 瀏覽課文,作批註。

教師講:批註是閱讀理解的一大關鍵手段。在勾畫圈點中品讀美文,篩選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內容,創造性地理解文章。批註能幫助我們梳理結構、概括主旨、體會寫法、品味和錘鍊語言(煉字)、思考並汲取文章的思想內涵等。要做到精心圈劃,運用不同的筆色符號和旁批、總批等形式,批與注結合,大膽設疑推理,發表自己的見解。不亂畫、不粗心、勤動手。

此法是指在文章正文空白處,即書頭、地腳、段尾等空白處,批註的閱讀心得、評語、訂誤和校文等。該法的優點在於:

(1)批註所感。如對作者的思想觀點、文學讚歎、異議、質疑、評價等感受,順手利用文章的空白處,加以眉批,方便可取。

(2)批註一閃念。採用眉批,能及時將閱讀中所產生的一閃即逝的思想火花記錄下來。

(3)利於理解、記憶。眉批留下的墨跡,有利於讀後研究,加深理解、記憶,還有助於發揮獨到見解。總之,眉批後,每隔一段時間,要注意翻看、整理,以利引申、發揮,否則,時過境遷,與時俱逝,前功盡棄。

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給課文作批註。

1. 教師範例:

他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前進,心裏又產生了一種新的恐懼。這不是害怕他會束手無策地死於斷糧的恐懼,而是害怕飢餓還沒有耗盡他的最後一點求生力,而他已經給兇殘地摧毀了。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聲音在荒原上飄來飄去,在空中交織成一片危險的羅網,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嚇得他不由舉起雙手把它向後推去,彷彿它是給風颳緊了的帳篷。

對狼嚎聲音的描寫,形象地寫出了“他”在孤獨無助的狀態下,荒野給“他”造成的心理壓力。

2. 學生快速閱讀,對“荒原覓食”部分作閱讀批註,然後彙報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合作學習,自述所得

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交流,談談自己自讀之所得,聽聽別人的收穫,互相取長補短,擴展知識面。

(交流以個人所得爲起點。有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但沒有無可交流的學生。無論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可在交流中體驗成功。交流以範圍分爲小組交流與全班交流,以內容分爲全面交流和專題交流。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均兼顧個人交流、彙總交流、專題交流幾種形式。)

四、質疑解疑,把握內容

1. 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疑。

2. 教師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可適當補充一些問題。

參考問題:

(1)小說的主人公沒有名字,加上一個名字是否更好?(作者沒有寫出“他”的名字,因爲“他”是一切熱愛生命的人的代表,它不是一個單一的人,而是一類人,只要熱愛生命就可以是“他”。加上一個名字,反而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減弱了。)

(2)文中一再提到他已不再感到痛苦了,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不求一致,意合就可。)

(3)文中的他已傷殘、衰弱到了極點,最後是什麼支撐着他往前走的?

參考答案:是對生命的熱愛。雖然傷殘滿身,體質極度虛弱,但他的心沒死,他對生的渴望之火沒有熄滅,所以,他能向着那一點生命的目標不停地、不由自主的前進。

(4)文中寫比爾的下場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比爾無視同伴對自己的呼喊,作爲一個尚有能力的人,向生命的希望奔去,可生命卻與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比爾比“他”走得快卻先倒下了。這正是──背棄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劇。

(5)“他”是在同飢餓和死亡抗爭,還是同別的什麼抗爭?

參考答案:“他”與其說是同飢餓和死亡抗爭,還不如說是在與恐懼抗爭。作者用精湛的文學筆法,形象地描繪了這種抗爭。讓我們從字裏行間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這種能量是無法詆譭的,它會讓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對的是什麼,哪怕是要吞噬你的荒野,是吃掉你的野獸,或是飢餓、疲憊,生命都會幫助你戰勝它。

(6)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什麼真理?

參考答案:敬畏我們的生命,相信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緊緊相依,和我們的生命結成最緊密的“聯盟”,我們就會感受到生命的剽悍與強大。

五、探究討論,欣賞語言

這是一篇逼真的小說,緊張的故事情節中沒有一點作者人爲的痕跡,沒有多餘的議論,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個人在荒原中歷盡艱難的求生過程,不動聲色地描繪出了生命的偉岸和強大。

本文語言有什麼特色?你認爲哪些地方寫得好?試對它進行賞析,說說它好在什麼地方。

教師先作賞析示例,然後由學生自由發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肯定會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和認識。

示例:

1. “這些殘骨在一個鐘頭前還是一頭小馴鹿,一面尖叫,一面飛奔,非常活躍。”這是一個殘缺的生命的一種對活力、健康的本能的虛構。小馴鹿的死,似乎也預示着他在不久也會有相同的下場,這是一種同病相憐的悲哀。作者在這裏沒有用華麗的辭藻,沒有用深奧的語言,但樸實的語言中卻有很深的言外之意。

2. “於是,慢慢地,就在狼無力地掙扎着,他的手無力地掐着的時候,他的另一隻手已經慢慢摸過來,一手把狼抓住。”“無力”的狼、“無力”的手,形象地寫出了人與狼的當時的境況,而“慢慢地”“一下”卻又寫出了人的計謀已久,也預示了人的最終獲勝。

六、拓展延伸,發散創新

1. 你對比爾的獨自離去有什麼看法?

2. 你認爲“他”沒拿比爾的金子,沒吮吸比爾的骨頭是不是傻呢?

注意:

(1)設計這些具有多向思維、無限定性的開放式問題,可爲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空間。

(2)創新的見解常常出現在思維過程的後半段,過早對有着多種答案的問題的回答給予終結性評價,勢必扼殺其他學生創新與發散的思維火花,這些問題的評價一定要採用延時性評價。

(3)探究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教師不能一味追求教學的完整性,要確立動態、全程學習的觀念,使教學結束於問號而非句號。課堂上對問題的探究不求數量而求質量,重視探究的深度與廣度,重視探究的過程性和持續性。

《熱愛生命》教案設計 篇六

重慶市江北中學 冉斌

教學目標 :

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

2.能夠多角度、多側面欣賞文學作品,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珍愛生命;

3.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研讀品味精彩片段,領悟課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4.體會小說心理描寫的特點,把握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欣賞文學作品,感悟人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珍愛生命。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反覆閱讀、熟悉課文,查閱相關資料;教師查閱作者、作品等相關資料,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可採用多種導入  方法。

(一)同學們,從呱呱墜地起,你們已走過十多個年頭,在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對生命都有過怎樣的認識呢?

多媒體展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願每個人都珍視生命、熱愛生命。今天,我們將藉助傑克·倫敦的短篇小說《熱愛生命》來領悟生命的意義,感受“人”生命的偉大、堅強。

(二)由《荒島餘生》引入:大家還記得魯濱孫嗎?他在瀕臨絕境時的驚人毅力讓我們難以忘懷。其實又何止一個魯濱孫,傑克·倫敦筆下那位無名的淘金者所表現出來的求生的慾望,所展現的生命的潛能更讓我們震撼。

(三)由生命現象引入:可結合七年級(上)課文《生命生命》導入  。

二、簡介作者及作品

1.學生自主介紹蒐集的有關資料。

2.教師整理補充:傑克·倫敦是著名的美國小說家,他一生共創作了約50部作品,其中最爲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喚》《海狼》《白牙》《馬丁·伊登》和一系列優秀短篇小說《老頭子同盟》《北方的奧德賽》《馬普希的房子》等。傑克·倫敦是一個自幼當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後半工半讀才取得成就的作家。《熱愛生命》曾受到列寧的讚賞,列寧在逝世的前幾天,手裏還捧着它。

三、整體感知

1.看題目,有何感想,喜歡這個標題嗎,爲什麼?

提示:引導學生由題目進行聯想。

2.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並完成下列問題。

(1)標出生字、詞語,查工具書注音釋義:

狼嚎(háo):大聲叫。

轉瞬(shùn)即逝:轉眼就消逝了。

咀嚼(jǔjúe):用牙齒磨碎食物。

半身不遂(suì):原指身體一側發生癱瘓,不能動彈。

(2)提煉故事主要情節後複述梗概,在複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把握課文內容。提醒學生注意表示時間的詞句,概括瞭解主人公在短暫而又漫長的時間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強烈的求生慾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潛在能量。然後分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①理清課文主線,思考課文寫了怎樣一個故事,展現了哪幾個畫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臨着哪些生死考驗?

提示:課文是小說的節選,寫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種種遭遇、感受以及他對生命的渴求。首先寫到主人公恐懼的心理,因爲狼嚎的聲音而恐懼;到傍晚產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許就是解脫。以後的幾天中,他憑着生命的意識前進,在極度虛弱時,他看到了希望──一隻大船,同時也遇到死敵──病狼;於是出現人狼對峙──同樣虛弱的人與狼的對峙。在瀕臨死亡的時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與狼也開始挑戰生命的極限,進行了一場聞所未聞的生死決鬥。可以通過板書展示文章的主線:

飢餓覓食(狼嚎、恐懼、矛盾)──產生幻覺(遇大船,“激動”、麻木)──遇病狼(冷靜、沉着)──與狼決鬥(超越極限)──戰勝病狼

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揭示了什麼樣的主題?

提示:這是一支弘揚生命的讚歌,我們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感受作者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對生命的珍愛,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這種能量讓你不管面對什麼,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獸,折磨你的飢餓、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戰勝它們。生命永遠與我們同在!

③自讀感觸最深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朗讀令自己心靈震動的句子,並簡要談談爲什麼。

各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課後進一步熟悉課文,複習小說的有關常識

第二課時

一、研讀賞析

閱讀課文,學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組討論下面的問題。

小說之所以產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於人物形象的塑造,課文通過“他”的經歷,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畫面,那麼,是什麼促使他如此頑強?在塑造這一人物時作者主要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1.共同賞析精彩片段。

(1)抽讀52頁第二、三自然段寫主人公見到馴鹿骨頭的段落:

“這些殘骨在一個鐘頭以前還是一頭小馴鹿……難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變成這個樣子嗎?生命就是這樣嗎,呃?真是一種空虛的、轉瞬即逝的東西。”

“他蹲在苔蘚地上,嘴裏銜着一根骨頭,吮吸着仍然使骨頭微微泛紅的殘餘生命……有時砸到自己的指頭,使他一時感到驚奇的是,他並不覺得很痛。”

提示:這是在主人公飢餓難忍、無處覓食之時的思維獨白和動作描寫,一頭可愛的小馴鹿只剩下了骨頭,他聯想到什麼呢?(聯想到自己,聯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這說明即使意志堅強的人也有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環境和困難鬥爭的時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軟弱,真實地反映了人物的內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縮呢?行動就是最好的證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讓他感到欣喜,可見對生命的熱愛,對生的渴求。同時他不覺得痛則說明身體的虛弱,反應開始遲鈍了。

(2)人和病狼最後較量的情節是小說最爲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齊讀最後兩段:

“他只是從夢裏慢慢甦醒過來,覺得有條舌頭在順着他的一隻手舐去……這個人已經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

在這部分中,寫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人與狼搏鬥的動作、過程。哪些詞語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個瀕臨死亡的人最後爲什麼能戰勝狼呢?

牙咬手,手抓牙,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搏鬥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樣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間纔有可能發生。牙和手都無力了,可是人終於用另一隻手慢慢摸過來,“一下把狼抓住”了。幾分鐘後,人把全身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雙手已無力把狼掐死。可是他還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終於,狼死掉了,像“鉛液”一樣的狼血灌入人的胃裏。人戰勝了狼,殺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過上述對主人公內心世界和細節、動作的刻畫,揭示了主人公身處困境卻不肯向困難低頭,頑強不屈同自然作鬥爭的堅強意志和熱愛生命的深刻主題。

可以反覆閱讀,把握語氣,體味情感。

(2)同時,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點的鬥爭中不斷磨鍊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養了頑強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爲頑強不屈、具有超人勇氣的強者。

2.學生自由解讀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談認識,談感受,體會這樣寫的作用。重點從人物心理、動作、細節描寫等方面進行賞析。

建議:如果學生基礎較差,教師還可以作進一步的提示、指導,如成功的心理描寫是小說的一大特色,可指導學生探究:作者對“他”的內心世界進行了怎樣的刻畫,表現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點?

示例:

1)課文中寫他見到比爾的骨頭時,“突然間,他不笑了。如果這真是比爾的骸骨,他怎麼能嘲笑比爾呢?如果這些有紅有白,啃得精光的骨頭,真是比爾的話?”

主人公從這一堆有紅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頭中,看到了一種可怕的凶兆:難到比爾的命運不正是自己將要面臨的殘酷現實嗎?同時主人公那寬厚善良的心也展現在我們面前,雖然他有許多理由怨恨和鄙視死掉的同伴,然而這種感情卻一下子爲他對死者的憐憫所抵消了。他覺得不該嘲笑一個曾同大自然作過鬥爭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個曾一度同他共過患難的同伴,儘管他有不可寬恕的過失。

2)課文寫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卻可望而不可即,“那條船離他不過四英里路……無論如何他也爬不完這四英里路。這一點,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後,他還非常鎮靜”“他仍要活下去……儘管奄奄一息,他還是不情願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鐵掌裏,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多麼堅強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緊接着用比喻,用動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盡仍不屈服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鮮明地把他奮力抗爭的感人動態烘托出來。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漲潮,“一漲再漲,一點一點地淹沒他的意志”,但是他還“用無力的雙手划着,憑着一種奇怪的心靈作用”,也就是對生命的熱愛和執著,“找到一絲毅力,比較堅強地划着”。出色的描寫讓我們深刻領會到人物雖虛弱到極點而心靈執著的情態。它揭示了主人公戰勝病狼的主觀原因,襯托出他堅強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學生由於各自的生活經歷不同,理解不同,欣賞的角度不同,對課文的理解自然會有所不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採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就應充分肯定。

3.分析環境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邊閱讀邊圈點批註。

4.小結:通過對課文的欣賞,讓我們從字裏行間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它會讓你活下去。“他”與其說同飢餓和死亡抗爭,不如說是與恐懼抗爭;傑克·倫敦作爲文學大師,用精湛的手法,生動逼真地描繪了這場戰爭。故事情節緊張,卻沒有一點作者人爲的痕跡,它只是向我們清晰地展示了一個人在荒原中歷盡艱難的求生過程,不動聲色地描繪出了生命的偉岸和強大。它告訴我們,請敬畏我們的生命,熱愛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結成最緊密的“聯盟”,我們就會盡享生命的美麗與神奇。

二、拓展訓練

1.“他”是小說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沒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誤嗎?談談自己的想法。

2.課外閱讀《熱愛生命》全文。

3.學生展示蒐集的有關熱愛生命的資料,並談感受。

4.我們時常在各種媒體中看到中學生因生活、學習的不如意而自殘,甚至輕生,學習這篇課文以後有什麼啓發?你能對他們說點什麼嗎?(可根據情況選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