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孔乙己教案設計及反思精品多篇

孔乙己教案設計及反思精品多篇

孔乙己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一)瞭解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社會的冷酷。

(二)瞭解小說的社會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三)瞭解小說精巧的佈局,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導閱讀單元提示和預習提示,明確閱讀和欣賞小說的基本途徑和着力點;

爲什麼魯迅說《孔乙己》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一篇短篇小說;初步瞭解《孔乙己》的基本內容、性質和特點,明確學習重點,以便帶着問題學。

二、簡介寫作背景:

要點:《孔乙己》寫於1918年冬,最初發表於1919年4月出版的《新青年》雜誌,後收入小說集《吶喊》。

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10多年,魯迅創作這篇小說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多年之後,五四運動前夜。當時,科舉制度已廢除,但在北洋軍閥政府統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

1917年在十月革命啓示下,李大釗等領導和策動了新文化運動,向封建文化教育進行猛烈抨擊。魯迅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戰鬥,繼《狂人日記》之後,寫出了小說《孔乙己》這篇討伐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戰鬥檄文,並渴示那個社會芸芸衆生的昏沉、麻木病態,以“引起療救的注意”。

三、要求學生跳讀,迅速將註釋中的生字注音搬到文中相應的字上並讀準。

成亨(hēng)酒店硯(yàn)附和(hè)羼(chān)

蘸(zhàn)舀(yǎo)打折(shé)了綻(zhàn)出

四、查詞典解釋:

不屑(xiè)置辯——認爲不值得申辯。

頹唐(tuítǎng)——精神萎靡不振。

分辯——辯白;努 力加以解釋說明。

五、學生朗讀全文,或聽錄音,獲得整體印象。要求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通過“我”——咸亨酒店小夥計的口述,記敘了清末下層知識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

六、快速閱讀,思考討論,根據故事情節發展和人物活動場景變換劃分段落層次。

明確:第一部分(第1—3節)寫孔乙己活動的典型環境——魯鎮咸亨酒店。第二部分(第4—13節)寫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慘遭遇,揭示其社會根源。再引導學生以“打折腿”爲界限,將第二部分分爲兩層:第一層(4—9節)側重寫封建文化、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毒害;第二層,側重寫封建制度對孔乙己的摧殘。

七、學生朗讀第一節。

〔提問〕:故事發生在什麼地點和時間?

明確:地點:魯鎮咸亨酒店

時間:“這是20多年前的事”(由此理解孔乙己生活的時代背景。)

〔提問〕: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幾種類型,各有什麼特點?(從衣服、地點、方式三方面啓發答問)

〔提問〕:“短”和“長”,“外”和“裏”,“站”和“坐”等對立詞語反映了什麼?

明確:反映了等級森嚴,貧富懸殊,階級對立。(補充板書:鮮明的階級對立。)

補充說明:“踱”寫出了長衫主顧趾高氣揚、悠閒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寫出他們有錢有勢還有閒。

八、學生朗讀第2、3節。

〔提問〕:掌櫃對長衫客、短衣幫以及小夥計態度上有何不同?這說明掌櫃是怎樣的人?

明確:掌櫃對長衫客:極力逢迎,恭敬侍候

對短衣幫:不講情義,恣意剝削

對小夥計:兇狠無情。

說明掌櫃虛僞、勢利、冷酷,媚富欺貧,唯利是圖。

〔提問〕:小夥計所管職務和所處環境使人有什麼感覺?

明確:單調無聊“叫人活潑不得”反襯出“只有孔乙己到店纔可以笑幾聲”,爲孔乙己出場作了鋪墊。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小說開始介紹魯鎮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裏各種人物及其相互關係,有什麼作用?

〔明確〕:咸亨酒店是當時社會的縮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環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地方 色彩。小說以咸亨酒店爲中心舞臺展開情節,孔乙己悲劇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現。

九、佈置作業:

根據“理解——分析”的要求熟悉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

複述咸亨酒店兩種顧客的不同特點。

二、學生朗讀第四節,結合“理解·分析一”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提問〕:“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屬於哪一類主顧 ?這說明了孔乙己的什麼特點?(啓發爭論,教師歸納時用虛線把原板書“長衫”和“櫃外、站喝”聯結起來,補寫“孔乙己”三字如上表。)

明確:“短衣幫”與“ 長衫客”之間等級森嚴,隔着鴻溝。孔乙己“站着喝酒”,說明社會地位低下,應屬“短衣幫”;而“穿長衫”,總想保持讀書人架式,卻窮困潦倒,不能“踱入”房裏,與長衫並起並坐。孔乙己經濟狀況、社會地位與思想意識的嚴重矛盾,充分說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短短一句話點明瞭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點。

三、學生朗讀第5節

〔提問〕:小說怎樣細緻刻畫了孔乙己的肖像,這些描寫說明了什麼?

明確:“身材很高大”表明原本具有謀生條件,“青白臉色”說明他過着半飢半飽的生活,“皺紋間常夾些傷痕”表明他飽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亂蓬蓬的花白鬍子”點明他已是風燭殘年。長衫髒而不洗,破而不補,又不肯脫去,表明他好逸惡勞,潦倒不堪,自視清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思想已滲透骨髓。

〔提問〕:孔乙己說話爲什麼“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的綽號的由來說明了什麼?

明確:“滿口之乎者 也”爲的是顯示他“很有學問”,說明他長期受封建文化教育的薰陶中毒之深,迂腐之至。而別人從描紅紙上“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裏替他取綽號正是對孔乙己這種欲上不能、欲下不甘的迂腐性格的強烈諷刺與揶揄。

四、學生朗讀第6節

〔提問〕:當人們見他臉上的傷痕故意高聲嚷,取笑他偷東西時,他怎樣對待?爲什麼別人問他“當真認識字麼”,他“顯示不屑置辯的神氣”,而當旁人問他“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時,他“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

明確:他先故作鎮靜,“排出九文大錢”,一個“排”字表現出對只花四文錢的短衣幫的得意而炫耀的神情。逼得他“青筋條條綻出”睜大眼睛,進行爭辯。一個“綻”字活畫出他的窘迫尷尬、又羞又惱的神態。爭辯理由是“竊書不能算偷”,“竊”和“偷”本是同義詞,只有口語與文言的區別,他企圖故作斯文,爲自己開脫,反而落得鬨堂大笑,這反映他死要面子、自欺欺人,不敢正視現實的性格,也反映了他的自命清高,迂腐窮酸。

“不屑置辯”,含蔑視意,認爲不值得一辯。酒客追問擊中要害,“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這在他是終生恥辱,一提此事,猶如揭了他的癩瘡疤,所以“頹唐不安”,足見封建教育之毒已浸透他的靈魂。孔乙己的悲劇正源於此。

五、學生朗讀第7、8節

〔提問〕:孔乙己教小夥計寫“茴”字和給小孩吃茴香豆表現了孔乙己什麼性格特點?

明確:教“茴”字的四種寫法,見小夥計毫不熱心,便長嘆惋惜,說明孔乙己把僵化無用的“學問”視如至寶,說明迂 腐不堪,中毒甚深。分豆給孩子吃說明他的善良誠懇。不看對象,“多乎哉,不多也”的詞句脫口而出,說明迂腐可笑,麻木不仁。

〔提問〕:怎樣理解這篇小說中的“笑”?爲什麼 那些人對不幸者沒有同情,沒有幫助,卻一味鬨笑取樂?用鬨笑聲寫孔乙己的悲劇有什麼特殊的藝術效果?

引導學生討論後明確:

首先是孔乙己“可笑”。他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舉制度摧殘,不會營生,迂腐麻木,假斯文,他的像貌、行動、言語是可笑的,寫孔乙己的可笑,實質上是對封建文化和科舉制度的尖銳嘲笑和諷刺。

其次是別人對孔乙己的取笑,要做階級分析。掌櫃是剝削階級人物,他對孔乙己的取笑,是對受苦人的玩弄和欺凌。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幫的勞苦大衆,按理說應對孔乙己同情,他們的取笑是病態社會的病態心理的反映。封建制度的壓迫剝削和毒害,在被壓迫者中間,形成了隔膜冷漠心理。麻木,不覺悟,喪失同情心,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用鬨笑來寫孔乙己的悲劇,更使人感到封建社會的黑暗、悲涼,更沉重地鞭撻了罪惡的封建制度 ,並“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

佈置作業:

(1)整理寫出孔乙己的性格分析提要。

(2)預習下文,着重理解第9節的含義及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集體朗誦第9節

〔提問〕:第九節的深刻含義是什麼?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段是承上啓下的過渡段。前句歸結了以上各個場面不同人們的笑,說明孔乙己的存在,不過是逗人發笑的笑料;後句預示孔乙己的悲慘結局,在那冷酷的社會裏,他只是可有可無的戲弄對象,這是封建科舉制度摧殘下必然產生的悲劇。這句平平淡淡的話寄寓着作者濃烈的感情:對孔乙己既哀其不幸,又批判其麻木不仁和苟且偷生,以畫龍點睛之筆,深刻揭露和控訴了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

二、學生朗讀第10節

〔提問〕:掌櫃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忽然”,說明偶爾想起,他在掌櫃等人頭腦裏印象不深,只是由於他欠的十九個錢纔想起,承接上文(“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又引起下文(一酒客講“他打折了腿”)。

三、結合“理解·分析二”回 答

明確:側寫孔乙己因偷竊被打成殘廢,用“竟”和反詰句突出丁舉人作爲地方 上封建一霸的兇橫殘暴和狠毒。小說寫一個讀書人毒打另一個讀書人,再次點出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是封建科舉制度。丁、孔二人,同是讀書人,但地位命運截然相反,科舉中,一個爬了上去,成了有權有勢的“舉人老爺”,成了狠毒的“吃人”者,一個因“半個秀才也撈不到”而跌了下來,成了可憐的犧牲品,這就深刻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社會和科舉制度的罪惡。

四、學生朗讀第11節

〔提問〕:孔乙己最後一次出場和第一次出場有什麼不同?請從肖像、聲音、神態、動作幾方面加以比較。(教師畫比較表,每項由學生找出課文語句教師概括填寫)。

以上對比,說明了封建制度不但戕害了他的思想,而且摧殘了他的肉體。孔乙己已經不成樣子,周圍的人們仍對他取笑,這反映了人們的冷漠無情、麻木不仁。

五、教師朗讀12、13節

〔提問〕:寫“長久沒有看到孔乙己”,用了四個“到”,說明什麼?

明確:具體寫出了孔乙己已漸漸被人遺忘,點出了“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提問〕:“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明確:因事隔20多年,無人確切講過孔乙己死的消息,只能推測。說“的確”,因爲從孔乙己的社會處境和不幸遭遇來看,死亡是必然的。又由於在社會上毫無地位,根本無人重視,即使死了也是默默的無人關心的。小夥計確信其死,但又始終沒有聽到確實可靠的消息,所以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六、啓發學生討論,概括中心思想

明確:《孔乙己》這篇小說,塑造了一個受封建科舉制度摧殘致於毀滅的舊知識分子的典型,揭示並控訴了封建制度人吃人的罪惡本質。

七、師生共同歸納欣賞本文精巧的佈局明確要點:

(一)描述魯鎮咸亨酒店,爲典型人物活動提供了典型環境。

(二)以插敘說明孔乙己的經歷,使人物形象完整,情節緊湊。

(三)以“我”——酒店小夥計的見聞爲線索組接生活畫面,使人物性格脈絡清楚,故事情節的展開線索分明,結構安排嚴謹完整,增強了親切感和真實感。

(四)以笑貫穿全文,使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最後在笑聲中離開生活舞臺,既是對孔乙己的性格的批判,也是對社會的冷酷、羣衆的麻木的批判,更是對罪惡的封建制度的無情鞭撻。

八、佈置作業

回答“揣摩·運用四和五”及“積累·聯想七”。

孔乙己 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一個穿長衫的知識分子,一個只能站着喝酒的可憐人,這就是讓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孔乙己。魯迅塑造的“孔乙己”揭露和批判了整個封建制度和文化,否定了專制制度下無價值的奴性人生。

文章開頭細緻地介紹了魯鎮的酒店的格局:靠櫃外站着喝酒的多是短衣幫,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裏慢慢坐喝的是穿長衫的,他們比較闊綽。從這個酒店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有兩個不同的等級:出賣勞力爲生的短衣幫和以地主、讀書人、有錢人爲主的長衫客。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的人”,“站着喝酒”說明他根本沒有資格象那些身穿長衫的闊綽者一樣,踱進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與“短衣幫”爲伍;但他長期爲應試科舉而埋頭苦讀的生活使他手無縛雞之力,不管孔乙己本人是否意識到,他實際上連加入“短衣幫”的本錢與資格都已喪失,成了人人輕視與恥笑的對象。通過渲染酒店顧客中“短衣幫”和“穿長衫的”這兩大涇渭分明的社會羣體,實際上凸顯出孔乙己是遊離於這兩大社會羣體之外的多餘的人而存在的。

象“孔乙己”這樣一個社會上多餘的人,他是如何生存着的呢?文章透過一個小夥計的眼光來看,“我覺得生活有些單調,有些無聊。掌櫃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纔可以笑幾聲,所以知今還記得”。後文還寫到咸亨酒店的掌櫃和顧客都把孔乙己當作笑料,爲了取樂,他們常常打趣、諷刺孔乙己。九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中《喜劇的氛圍,悲劇的內容——重讀》一文中說“孔乙己之所以被人記得,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存在的價值,就是因爲他是人們單調、無聊和苦悶生活的一個笑料,能夠給人們一點‘笑’的滿足”。在教學中很多老師將“笑”作爲分析文章的重點,認爲以喜寫悲,在喜劇的氛圍中展示悲劇的內容,以“笑”寫淚更增添了孔乙己的悲劇色彩。但是,文章中孔乙己難道僅僅是充當了別人的笑料嗎?

【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閱讀時雖能帶着問題,從課文中篩選信息,但缺少的是進一步深入文本靈魂,對文本作細心的體察感悟。文本中很多能充分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細節,如不加以關注,將非常可惜。此課引導學生關注細節,如通過從文中的“手”的細節描寫,深入理解孔乙己當時無奈掙扎的生存狀態。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細讀文本的習慣,也能幫助學生深入領悟文章主旨。

【教學目標】

1.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

2.瞭解孔乙己性格特徵。

3.分析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探究性學習重點】

1.掌握文章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探究孔乙己性格的複雜性,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教學方法】

質疑,討論,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記錄質疑。

設計意圖:讓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呈現出一個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誘發他們自主探究文本的強烈慾望,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期待。

二、作者簡介

最能廣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學體裁是什麼?是小說。讀者最多,對人們生活影響的文學體裁是什麼?是小說。什麼是小說?

明確:

1.小說概念

小說就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或事件場面及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2.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3.性格小說

性格小說是以人物性格刻畫爲中心結構,不必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的小說。如《孔乙己》、《在烈日和暴雨下》。

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當時社會冷遇的苦人兒的形象。大作家巴金說,《孔乙己》寫得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說,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藝術典型。據魯迅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最喜歡《孔乙己》。

設計意圖:解決:①文本體裁—小說;②拉近學生與孔乙己的距離

三、學習字詞

咸亨酒店附和不屑置辯闊綽羼水蘸着打折腿間或頹唐戕害

設計意圖:解決:相關字詞的音、形、義

四、問題討論

1.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明確:通過“我”——咸亨酒店小夥計的口述,記敘了清末下層知識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明確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魯鎮咸亨酒店,時間是“這是20多年前的事”,由此理解孔乙己生活的時代背景。

2.咸亨酒店裏幾種類型的人是如何對待孔乙己的?

在等級森嚴、貧富懸殊的社會裏,從酒客、掌櫃和“我”對待孔乙己的態度中感受遭受涼薄的孔乙己。孔乙己的命運讓世人唏噓。葉聖陶說:“孔乙己是潦倒不幸的讀書人。”劉再復(美學家):“貧賤而悲慘的‘多餘人’,失去人的尊嚴與資格,被社會所恥的下層知識分子。”錢理羣(北大教授)說:“值得同情與焦慮的,有着悲劇性、荒謬性地位和命運的知識分子。”掌櫃對長衫客:極力逢迎,恭敬侍候,對短衣幫:不講情義,恣意剝削,對小夥計:兇狠無情。說明掌櫃虛僞、勢利、冷酷,媚富欺貧,唯利是圖。魯迅塑造的中國社會裏這一羣看客的形象讓人覺得面目可憎,魯迅說中國的羣衆都是“戲劇的看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本社會環境。讓學生對這樣的一個人羣所構成的中國社會有一個深刻地瞭解。在孔乙己的極力掙扎中,讓學生同時去分析各種類型人的特點。

五、作業:

1.掌握文中生字詞的音、形、義;

2.熟讀課文,勾畫描寫孔乙己的句子,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第二課時

一、聽寫字詞並注音

咸亨酒店附和不屑置辯闊綽羼水蘸着打折腿間或頹唐戕害

設計意圖:①檢查學生對字詞音、形、義的掌握情況,突出提示“漂渺”一詞現在的通常寫法;②爲利用學生所寫字詞構成完整板書做準備。

二、試從課文中勾畫出反映以下內容的語句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對人們的作用。

3.孔乙己的結局。

明確: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不願與“短衣幫”爲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惟一的”點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與上層人、下層人都有距離。

2.反映孔乙己對人們作用的一句話:“孔乙已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爲無聊的人們提供一個取笑的對象。說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淒涼。

3.反映孔乙己結局的一句話:“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裏,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篩選信息的能力。語文教學要強化雙基,而雙基只有在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才能在學生的心田紮下根。

三、研討

1.理解章法

小說的前三個小節並沒有寫到孔乙己,它們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小說前三個小節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任務活動的社會環境。由時間推算,可知當時的封建科舉制度還未廢除。由兩種不同方式喝酒的顧客可以看出當時貧富獨立和階級對立狀況,“我”的職務變動也可以看出當時的世態炎涼。

設計意圖:理解文本作出這樣的結構安排,既是突出中心情節的需要,同時又是表現主題的需要。

2.分析形象:就文中的“手”的細節描寫分析孔乙己的不斷掙扎的生存狀態。

明確:

①作爲一個好逸惡勞的懶散的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着櫃檯”

“長指甲”可以讓人看出孔乙己的生活狀態不同於靠辛勤的勞動來過生活的短衣幫。留着長長的指甲的都是些生活安逸或者養尊處優或者好逸惡勞的人。這樣的一雙手寫得一手好字,曾替人家抄過書,但這樣的人卻生活得並不安逸,相反很是困苦。這樣的長指甲只能是好逸惡勞、懶散過日的“標記”了。

②作爲一個迂腐守舊的知識分子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櫃檯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用指甲蘸酒寫字”是孔乙己作爲一個讀書人,想盡辦法、利用一切機會向別人在證明自己的價值。雖然沒有進學,但還是極力要證明自己的學識。問小夥計識不識字,教小夥計“回”的四種寫法,沒有筆,用長長的指甲代替;沒有墨,蘸酒代替。無奈,換來的是別人的冷漠。孔乙己的迂腐成爲了別人的笑料。更可悲的卻是:“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可見得他就算能夠充當笑料,能“引得衆人都鬨笑起來”,能使“店內外都充滿快活的空氣”,也不過是可有可無的取笑對象。多了他人們多了一個人取笑,少了他人們還是一樣過。

③作爲一個窮酸的善良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着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

孔乙己的下酒菜是一文錢的茴香豆,但是他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吃,他是善良的。但他畢竟生活窘困,面對不懂事的孩子吃了還要吃,他也不得不用手罩住他那僅存的下酒菜,這時讀書人在維護他的體面。一句“多乎哉?不多也。”更足以展現窮酸之下不忘顯示讀書人的身份的迂腐。魯迅寫“孔乙己”的主要用意是“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孔乙己是個多餘的人,是個“苦人”,是個“弱者”。因爲多餘,他連自己正式的名字都被一個半懂不懂的綽號代替,店裏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沒有人尊重他,也沒有一個與他有共同語言的人。在孔乙己病態人生中,這一內容可以說是他的性格亮點。在人情世故塗抹了他心靈的單純,世態的涼薄冷卻了他心靈的熱情,人性的兇惡和殘酷磨鈍了性格中的善良之後,生存的狀態便不可避免的是走向了人生的末路。

④作爲受盡涼薄的可憐人而存在

例句:“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裏,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不一會兒,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了。”

一雙曾經留着長指甲的手,一雙曾經用來寫字的手,一雙帶着善意的手,此刻滿是泥,成了代步工具。再也不可能保留知識分子的體面,再也不能讓自己的閃光之處得以施展。文不能,武不得,活幹不了,孔乙己與短衣幫相比更爲悲慘。

小結:孔乙己一個好逸惡勞、窮酸潦倒、飽受摧殘的苦人兒形象。

設計意圖: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吃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自命清高,悽苦慘絕但麻木不仁的苦人兒。

5.探討主旨:

造成孔乙己悲劇的原因何在?

明確:自身原因:熱衷科舉、好喝懶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社會原因:科舉制度的毒害;民衆的麻木不仁;統治者的摧殘。

設計意圖:正確理解文章的內容,解決教學中的難點。

課堂小結:

孔乙己之所以掙扎着生存下去,只是靠“文化”,文中“長衫”這個意象就是文化的象徵。孔乙己不管別人如何看他,他始終穿着那件又髒又破,而且是多年也沒有洗也沒有補的長衫,但這種沒有和權力、金錢相結合的文化沒有實際的用途,文化本身並沒有能夠讓他在這樣的社會中生存下去。他的文化最終也隨着他的生命而結束,連同他那好逸惡勞的手一起埋葬。像孔乙己這樣的知識分子怎樣才能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呢?充當單純而愚蠢的知識分子社會不接受不認可,充當別人的笑料不是最終解決的辦法,偶爾的挑戰與反抗更不能改變命運。問題只有通過改變國民性的弱點,這也是魯迅先生一直期待完成的。

設計意圖:深入探討文章主題。讓學生真正讀懂魯迅。

四、作業

運用“我看孔乙己是_____(概括其特點或性格)的人,因爲文中_____(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寫一段文字,進行鑑賞。

附:板書設計

苦人兒:孔乙己

孔乙己

好喝懶做

死要面子

熱衷功名

悲慘死亡

掌櫃:唯利是圖

小夥計:勢利

衆人:麻木不仁

丁舉人:殘忍

冷漠的社會

孔乙己必死無疑

教學目標 篇三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掌握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環境。

2.認真研究當時的社會環境,以便更好地瞭解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3.理解小說的情節結構,瞭解作者的精心佈局。

4.學習外貌、語言、神態、動作、細節描寫等寫作技巧。

孔乙己 教案 篇四

孔乙己

教學目標:

一、認識封建教育、科舉制度的罪惡,學習魯迅反封建的戰鬥精神。

二、理解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體會環境描寫在刻畫人物表現主題中的作用。學習本文遣詞造句的簡煉、精確。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難點:對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本單元是“小說之林”,要求學生閱讀本單元內容,瞭解小說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徵。但因孔乙己生活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較遠,學生不太熟悉,教師要把“學而優則仕”的那種背景介紹清楚。從多角度切入,對小說進行多角度地觀照,由教師設計問題或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討論,在討論中加深對小說的理解,進而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時數:三教時。

學習方式:朗讀法  語言品析法  討論

第一教時

一、自主學習

1.本文寫於1918年冬,發表於1919年4月的《新青年》,後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2. 字詞學習

⑴ 注音

闊綽(chuò )    羼(chàn)  綻出(zhàn)  拭(shì)

(2) 釋義:

格局:佈置的格式。

闊綽:闊氣。

污人清白:毀壞人家的名譽。

綻出:文中是突露出來的意思。

君子固窮:語出《論語》,意思是君子能夠安於窮困。固,安守。

間或:偶然,有時候。

不屑置辯:不值得進行辯解。不屑,認爲不值得。

頹唐:精神不振作,情緒低落。

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3. 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誰?文中哪一句話形象而概括地刻畫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這是一種怎樣的特殊身份?

提示: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二、展示交流

講讀分析第一部分(第1節至第3節)。

學生自由朗讀第一部分。

1.提問思考:孔乙已是在怎樣的環境裏活動的?

2.從哪些語句看出這個場所的勢利與冷酷?

三、點撥昇華

3.作者爲什麼要用那麼多筆墨來描繪環境?又爲什麼要寫櫃檯、溫酒、喝酒?

4.就在這冷酷勢利、等級森嚴的環境裏,一個“笑”字引出了主人公的出場。爲什麼小夥計居然也可以“笑”呢?是“歡笑?是玩笑?是取笑?是譏笑?還是嘲笑?

四、板書設計:

咸亨酒店(縮影) 孔乙己苦人兒

等級森嚴壁壘分明勢利冷酷

“長”“裏”“坐”“葷” 站着喝

(笑)→ 而 涼薄

“短”“外”“站”“素” 穿長衫

孔乙己身上的這種矛盾,決定了他的生活內容;他的語言、行動,又必然使他在魯鎮人們心目中成爲可笑的人。他爲什麼穿長衫,又爲什麼只能站着喝酒呢?那就得認真剖析了。

五、達標反饋

1.熟讀第一部分。

2.根據魯迅第一部分的描繪,用漫畫的筆法給孔乙己畫像。

第二教時

一、講讀分析第二部分(第4節至第9節)。

1.交流漫畫作業,加深對孔乙己的印象。

2.自主學習

請同學朗讀第4節至第9節的內容,思考:

圈劃出孔乙己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的語句,認識孔乙己的性格特點。

3、交流展示

1.描寫孔乙己外貌的句子。思考:從外貌描寫中看出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作者對孔乙己外貌的描寫採用的是白描手法。

2.描寫孔乙己動作的句子。思考:文章中哪些動作描寫最精彩,足以表明孔乙己的性格。

作者對孔乙己的動作描寫最精彩的是兩次親手交錢買酒的動作。

3.孔乙己富於個性的語言。思考:從這些語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徵?

作者寫孔乙己的語言是很富於個性特點的,例如:

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竊”與“偷”本是同義詞,只是文言與白話的區別,可孔乙己寧可認“竊”,決不承認“偷”。在他看來“竊”與“偷”似乎高一等,何況他'竊'的是與讀書人關係密切的書,這就更高一等了。這種強詞奪理、自我解嘲式的語言也是孔乙己所獨有的。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可笑、自欺欺人的性格。

4.孔乙己神態的句子。思考:從這些語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徵?

魯迅小說對人物的神態描寫極簡煉,卻意蘊深刻,能將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得入木三分,觸及人的靈魂。

①“睜大眼睛”到“漲紅了臉”

②“不屑置辯”到“籠上了灰色”

③“極高興的樣子”到“極惋惜的樣子”

④“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

5.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達標反饋:

1.摘錄文中精彩傳神的描寫語句,並賞析。

2.熟讀第4節至第9節。

第三課時

一、講讀分析第三部分。

1.自主學習

啓發思考:孔乙己好些天來,他的遭遇如何呢?

(1)指名朗讀第10節。正音解詞。

打折(shé)服辯(fúbiàn)

(2)學生回答:他被打折了腿。

2.展示交流

思考:這件事深刻地揭露了什麼問題?作者運用怎樣的描寫手法來敘事寫人的?

孔乙己不僅精神上受侮辱、損害,而且肉體上遭摧殘。

文章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一個有功名,爬上去,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橫行霸道,欺壓人民;一個沒有進學,跌下來,受折磨。丁舉人有地位,有權勢,本性兇殘,手段毒辣,私設公堂,草菅人命,先“正名”,後動刑,接着再慢慢地折磨,明明吃人,卻不擔吃人罪名,冷酷而暴虐。

作者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從喝酒的人與掌櫃的對話中敘事寫人。

3點撥昇華

孔乙己最後一次出場是怎樣的情景?與第一次出場比較,肖像、聲音、神態、動作有何變化?

(1)指名讀第11節。

(2)抓關鍵詞語說明。

(板書)

別人對他的嘲笑、鬨笑、說笑仍然是一樣,無絲毫同情與憐憫,有的是冷漠、寡情與勢利。

4、總結。

1.請同學就人物性格與主題思想進行歸納。

孔乙己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摧殘下的一個可憐的犧牲品。迂腐,好喝懶做,偷盜,中封建思想意識的毒而不自覺,毫無社會地位,但精神上又接近不了“短衣主顧”,脫不了那件長衫,成爲魯鎮的多餘的人,廢物。他身上的這種矛盾決定了他特有的語言行動,成爲可笑的人。他是清末受封建教育、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

作者通過對孔乙己命運的描述,控訴封建社會的罪惡,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鞭撻丁舉人之類的冷酷暴虐。作者平平淡淡寫來,刻畫得維妙維肖。放在社會悲劇裏寫出鄉村潦倒文人的性格悲劇,筆觸平淡,寓意深刻。整個悲劇是在人們的笑聲中進行的,既是社會的悲劇,又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劇。文中沒有排山倒海的衝擊,可人們讀後卻感到心裏有陣陣的隱痛。作者運筆確實收到鬼斧神工之效。

2.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文中的細節描寫,使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鮮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均做到個性化。用詞精確,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5、達標反饋

1.看幻燈,講述故事情節,講述時注意運用傳神的詞句。

2.抓住孔乙己肖像特徵和語言動作,分析他的思想性格。

3.談一點讀後的感想。

孔乙己 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習本文精巧的佈局和社會環境的描寫。

(2)學習小說中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和動作刻畫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認識孔乙己的形象。

(2)瞭解本文精練且含義深刻的語言。

3、情感與價值觀:

瞭解孔乙己的悲慘命,從而分析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社會的冷酷。

【教學設想】:

1、學習課文之前,可讓學生自我介紹相關魯迅的思想狀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從而達到複習舊知識的效果。

2、本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和動作刻畫人物的小說寫作方法。

3、本文的教學難點:由於生活年代的不同,學生對主人公當時的生活背景不夠了解,所以本文以引導學生了解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課時】: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在中國文學有許多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人許多是我國作家魯迅先生所創作的,如狂人、祥林嫂等,其中之一就是孔乙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孔乙己》這篇小說。

二、文體與作者:

1、文體:四大文學樣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1)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描寫。

(2)小說的情節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3)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2、作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

3、時代背景:本文寫於1918年冬,這篇小說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本站小說,是又一篇反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科舉制度的戰鬥檄文(與《范進中舉》一樣)。也是魯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

三、孔乙己的個人資料:

1、姓名:來自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有姓無名,社會地位低下。

2、年齡:五十歲上下——窮苦潦倒的大半生。

3、身體狀況:身材高大,臉色青白,皺紋間常夾傷痕。——有謀生的條件,但生活窘迫,經常捱打受辱。

4、謀生手段:替別人抄抄書。——落魄的書生。

5、最喜歡穿的衣服:一件又髒又破的長衫。——好吃懶做,自命清高,不願放下讀書人的架子。

6、最喜歡說的話:滿口的之乎者也。——賣弄斯文,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極深。

7、最喜歡去的地方:鹹享酒店。

8、最喜歡的飲料:酒——嗜酒如命,借喝酒在短衣幫面前擺讀書人的身份,炫耀闊綽。

9、最氣憤的事:酒客們說他偷書。——讀書人的事不能算偷,死要面子。

10、最痛心的事:連半個秀才都也沒撈到。——癡迷科舉,至死不悟。

11、最值得驕傲的事: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賣弄學問、迂腐不堪。

12、最可以肯定的方面:從不拖欠酒賬——不失掉讀書人的體面。

13、最喜歡的羣體:小孩子,分茴香豆給他們吃。——本性善良。

14、最不幸的事:偷丁舉人家的東西,被打折了腿。——科舉制度下的受害者,封建教育的犧牲品。

通過這份個人資料我們初步瞭解了孔乙己這一形象——沒落的腐朽文人。

四、人物形象的表現手法。(以第四段爲講解重點)

1、肖像

(1)外貌P29、P33,孔乙己爲何不脫去長衫呢?

明確:因爲他思想深處銘刻着那個時代賦予的教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使得他自以爲高人一等,看不起勞動人民,即使處在窮極潦倒下也不正視現實。

(2)“手”的特寫——“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滿手是泥”……

明確:或愛慕虛榮,或自命清高,或鄙視勞動,或心地善良。這一雙用來偷東西的手;一雙用來寫服辯的手;一雙用來走路(走向死亡)的手。

2、神態P29

3、語言與動作P29,P34

4、細節描寫——寫“茴”字——迂腐不堪。

五、對於孔乙己的描寫,我們還有幾個地方應注意?(以第五段爲講解重點)

提問:這段講了那些內容,屬於敘述順序中的哪一種?

明確:插敘:身份,境況,脾氣。

六、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大致認識了孔乙己此人,那麼小說還有另外兩在要素:環境與情節,今天的作業:根據文中交代一畫一張鹹享酒店的平面圖。

第三課時

一、小說的人物之所以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要藉助當時典型的生活環境與時代背景。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孔乙己所生活的年代與環境。

1、文章哪些段落交代了這些內容?

明確:第1——3段。

2、孔乙己生活的年代是?

明確:1919年向前推20多年,即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末(1898年左右),那是封建社會末期,政府腐朽、無能,社會動盪不安。

3、孔乙己生活的環境?

明確:魯鎮——浙江紹興小鎮。

地點——鹹享酒店

人物:短衣幫——取笑我——不耐煩

長衫——“踱”目中無人小孩“茴”

掌櫃——虛僞、勢利

曲尺櫃檯

竈間

庫房

賬桌

酒罈

酒座間

文本框:店堂

4、那麼“我”對這裏的感覺如何呢?

明確:單調、無聊、教人活潑不得。

5、從作者對鹹享酒店的介紹,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環境——

明確:大部分人生活貧困,少數人享受,人與人之間十分冷漠,氣氛十分壓抑,生活毫無生氣。

6、文章前三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併爲孔乙己的出場作了鋪墊。

二、通過對當時的環境與孔乙己人物的分析,我們就可以來探討一下“孔乙己”這一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現象。

1、人物:孔乙己

(1)時代的落伍者:當時現代文明開始衝擊古老的中國,許多工作有識之士奮起,要求變革,但僵化、保守的觀念和傳統,卻依舊束縛着許多人的身心。“孔乙己”是徘徊在舊秩序之中的讀書人。沒有勇氣,也沒有力量,更沒有機會投身變革大潮中所以……

(2)性格:

A、抱殘守缺,死要面子。——身穿破長衫,滿口“之乎者也”(自命不凡);半個秀才也撈不到(頹唐)

B、好吃懶做。

C、心地善良。

2、是什麼原因造就這一人物的?

明確:首先:麻木、冷漠的社會環境(“笑”——一面是客人無聊的逗笑取樂,一面是孔乙己的災難、痛苦和不幸,由笑聲寫悲,這個社會悲劇更加深沉哀痛。其次:封建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對比《范進中舉》,區別今天的學習)。

三、歸納主題:孔乙己是一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落魄的知識分子,文章通過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表現了封建社會末期,下層知識分子精神和肉體受到的雙重摧殘。揭露了封建文化、封建教育的罪惡。更主要的是,揭示了民衆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鈍的精神狀態。小說正是爲了揭示社會的這一病態,以“引起療救的注意”。

四、作業:

文章除了有生動的人物,完整的故事情節,具體的環境,還有精彩的語言與獨特的細節描寫,從文中找出。

第四課時

一、聽力測試:

家,是一所房子,有樑柱的支撐和堅實的牆壁,父母是房子的屋頂,可遮風避雨,抵擋冷雪酷日。孩子是房屋的窗戶,以便房子裏新鮮空氣的流通。在這所房子裏走來走去的是許許多多歡樂的笑聲。

1、學生複述。

2、仿寫一句話“家,是……”

二、分析《孔乙己》的語言:

1、“排”與“摸”:前者擺闊,後者生活更加貧困,不同環境下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2、“坐着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一個“走”字,原本用於腳的動作,而孔乙己腿斷了,還要“走”(爬)來喝酒,其做人的尊嚴蕩然無存。

3、“我到現在終於沒看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與“的確”,沒親眼見到,只可用“大約”,“的確”是作者從這冷酷的社會推測出來的,不會營生,又斷了腿,加上過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應該沒有活的可能了。

三、塑造人物不僅有直接、間接描寫,還可通過環境來襯托,更可巧設“道具”

1、“粉板”

第一次:由粉板體現了孔乙己性格中的可取之處,喚起讀者同情。

第二次:他的信用遭到了質疑,好“品行”喪失了。

第三次:詮釋着白色的悲哀,一生的價值竟倒你了十九枚銅板。

——這是孔乙己一生悲涼和炎涼世態的見證。

2、除此之外,文中還有許多相扣的線索;

如:穿長衫——穿破夾襖;站着喝——“坐孔乙己”着喝

四、小結:應該說孔乙己的悲劇是由社會與他個人共同造成的,他在魯鎮是寂寞的,是別人取笑的對象,而他的周圍充滿了冷漠與殘忍。

五、作業:1、預習《一釐米》;2、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

一、作者與時代背景(見前)

二、小說三要素。(見前)

三、孔乙己的個人資料。(見前)

四、環境——酒店格局圖(見前)

五、道具的用處。 (見前)

反思:這是一篇經典的小說,從文章是我們可是學到許多的知識點。在上課過程中給學生以自由討論的機會,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瞭解文章所蘊含的意圖。

課時 篇六

一、複習提問:

複述咸亨酒店兩種顧客的不同特點。

二、學生朗讀第四節,結合“理解·分析一”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提問〕:“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屬於哪一類主顧 ?這說明了孔乙己的什麼特點?(啓發爭論,教師歸納時用虛線把原板書“長衫”和“櫃外、站喝”聯結起來,補寫“孔乙己”三字如上表。)

明確:“短衣幫”與“ 長衫客”之間等級森嚴,隔着鴻溝。孔乙己“站着喝酒”,說明社會地位低下,應屬“短衣幫”;而“穿長衫”,總想保持讀書人架式,卻窮困潦倒,不能“踱入”房裏,與長衫並起並坐。孔乙己經濟狀況、社會地位與思想意識的嚴重矛盾,充分說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短短一句話點明瞭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點。

三、學生朗讀第5節

〔提問〕:小說怎樣細緻刻畫了孔乙己的肖像,這些描寫說明了什麼?

明確:“身材很高大”表明原本具有謀生條件,“青白臉色”說明他過着半飢半飽的生活,“皺紋間常夾些傷痕”表明他飽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亂蓬蓬的花白鬍子”點明他已是風燭殘年。長衫髒而不洗,破而不補,又不肯脫去,表明他好逸惡勞,潦倒不堪,自視清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思想已滲透骨髓。

〔提問〕:孔乙己說話爲什麼“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的綽號的由來說明了什麼?

明確:“滿口之乎者 也”爲的是顯示他“很有學問”,說明他長期受封建文化教育的薰陶中毒之深,迂腐之至。而別人從描紅紙上“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裏替他取綽號正是對孔乙己這種欲上不能、欲下不甘的迂腐性格的強烈諷刺與揶揄。

四、學生朗讀第6節

〔提問〕:當人們見他臉上的傷痕故意高聲嚷,取笑他偷東西時,他怎樣對待?爲什麼別人問他“當真認識字麼”,他“顯示不屑置辯的神氣”,而當旁人問他“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時,他“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

明確:他先故作鎮靜,“排出九文大錢”,一個“排”字表現出對只花四文錢的短衣幫的得意而炫耀的神情。逼得他“青筋條條綻出”睜大眼睛,進行爭辯。一個“綻”字活畫出他的窘迫尷尬、又羞又惱的神態。爭辯理由是“竊書不能算偷”,“竊”和“偷”本是同義詞,只有口語與文言的區別,他企圖故作斯文,爲自己開脫,反而落得鬨堂大笑,這反映他死要面子、自欺欺人,不敢正視現實的性格,也反映了他的自命清高,迂腐窮酸。

“不屑置辯”,含蔑視意,認爲不值得一辯。酒客追問擊中要害,“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這在他是終生恥辱,一提此事,猶如揭了他的癩瘡疤,所以“頹唐不安”,足見封建教育之毒已浸透他的靈魂。孔乙己的悲劇正源於此。

五、學生朗讀第7、8節

〔提問〕:孔乙己教小夥計寫“茴”字和給小孩吃茴香豆表現了孔乙己什麼性格特點?

明確:教“茴”字的四種寫法,見小夥計毫不熱心,便長嘆惋惜,說明孔乙己把僵化無用的“學問”視如至寶,說明迂 腐不堪,中毒甚深。分豆給孩子吃說明他的善良誠懇。不看對象,“多乎哉,不多也”的詞句脫口而出,說明迂腐可笑,麻木不仁。

〔提問〕:怎樣理解這篇小說中的“笑”?爲什麼 那些人對不幸者沒有同情,沒有幫助,卻一味鬨笑取樂?用鬨笑聲寫孔乙己的悲劇有什麼特殊的藝術效果?

引導學生討論後明確:

首先是孔乙己“可笑”。他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舉制度摧殘,不會營生,迂腐麻木,假斯文,他的像貌、行動、言語是可笑的,寫孔乙己的可笑,實質上是對封建文化和科舉制度的尖銳嘲笑和諷刺。

其次是別人對孔乙己的取笑,要做階級分析。掌櫃是剝削階級人物,他對孔乙己的取笑,是對受苦人的玩弄和欺凌。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幫的勞苦大衆,按理說應對孔乙己同情,他們的取笑是病態社會的病態心理的反映。封建制度的壓迫剝削和毒害,在被壓迫者中間,形成了隔膜冷漠心理。麻木,不覺悟,喪失同情心,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用鬨笑來寫孔乙己的悲劇,更使人感到封建社會的黑暗、悲涼,更沉重地鞭撻了罪惡的封建制度 ,並“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

佈置作業:

(1)整理寫出孔乙己的性格分析提要。

(2)預習下文,着重理解第9節的含義及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集體朗誦第9節

〔提問〕:第九節的深刻含義是什麼?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段是承上啓下的過渡段。前句歸結了以上各個場面不同人們的笑,說明孔乙己的存在,不過是逗人發笑的笑料;後句預示孔乙己的悲慘結局,在那冷酷的社會裏,他只是可有可無的戲弄對象,這是封建科舉制度摧殘下必然產生的悲劇。這句平平淡淡的話寄寓着作者濃烈的感情:對孔乙己既哀其不幸,又批判其麻木不仁和苟且偷生,以畫龍點睛之筆,深刻揭露和控訴了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

二、學生朗讀第10節

〔提問〕:掌櫃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忽然”,說明偶爾想起,他在掌櫃等人頭腦裏印象不深,只是由於他欠的十九個錢纔想起,承接上文(“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又引起下文(一酒客講“他打折了腿”)。

三、結合“理解·分析二”回 答

明確:側寫孔乙己因偷竊被打成殘廢,用“竟”和反詰句突出丁舉人作爲地方 上封建一霸的兇橫殘暴和狠毒。小說寫一個讀書人毒打另一個讀書人,再次點出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是封建科舉制度。丁、孔二人,同是讀書人,但地位命運截然相反,科舉中,一個爬了上去,成了有權有勢的“舉人老爺”,成了狠毒的“吃人”者,一個因“半個秀才也撈不到”而跌了下來,成了可憐的犧牲品,這就深刻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社會和科舉制度的罪惡。

四、學生朗讀第11節

〔提問〕:孔乙己最後一次出場和第一次出場有什麼不同?請從肖像、聲音、神態、動作幾方面加以比較。(教師畫比較表,每項由學生找出課文語句教師概括填寫)。

以上對比,說明了封建制度不但戕害了他的思想,而且摧殘了他的肉體。孔乙己已經不成樣子,周圍的人們仍對他取笑,這反映了人們的冷漠無情、麻木不仁。

五、教師朗讀12、13節

〔提問〕:寫“長久沒有看到孔乙己”,用了四個“到”,說明什麼?

明確:具體寫出了孔乙己已漸漸被人遺忘,點出了“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提問〕:“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明確:因事隔20多年,無人確切講過孔乙己死的消息,只能推測。說“的確”,因爲從孔乙己的社會處境和不幸遭遇來看,死亡是必然的。又由於在社會上毫無地位,根本無人重視,即使死了也是默默的無人關心的。小夥計確信其死,但又始終沒有聽到確實可靠的消息,所以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六、啓發學生討論,概括中心思想

明確:《孔乙己》這篇小說,塑造了一個受封建科舉制度摧殘致於毀滅的舊知識分子的典型,揭示並控訴了封建制度人吃人的罪惡本質。

七、師生共同歸納欣賞本文精巧的佈局明確要點:

(一)描述魯鎮咸亨酒店,爲典型人物活動提供了典型環境。

(二)以插敘說明孔乙己的經歷,使人物形象完整,情節緊湊。

(三)以“我”——酒店小夥計的見聞爲線索組接生活畫面,使人物性格脈絡清楚,故事情節的展開線索分明,結構安排嚴謹完整,增強了親切感和真實感。

(四)以笑貫穿全文,使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最後在笑聲中離開生活舞臺,既是對孔乙己的性格的批判,也是對社會的冷酷、羣衆的麻木的批判,更是對罪惡的封建制度的無情鞭撻。

八、佈置作業

回答“揣摩·運用四和五”及“積累·聯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