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鼓浪嶼之波教案(新版多篇)

鼓浪嶼之波教案(新版多篇)

鼓浪嶼之波教案範文 篇一

2013年六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佔舟山市的7%,佔普陀全區的21.7%,人均GDP達99439元;實現工業產值169億元,港口貨物吞吐量達4902萬噸;漁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0050元。

一座海島新城,乘着小城市培育的東風,正在東海之濱崛起!

發揮區位優勢 培育跨越發展

六橫島,背靠上海、杭州、寧波等大中城市羣,受長三角內部杭州灣、甬溫地區的經濟輻射,居於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口附近,處於中國東、南海岸線的中心位置,區位優勢明顯。同時,六橫也佔據了強有力的資源優勢。平原腹地佔全島陸域面積的64%,全島海岸線總長85公里,其中10米以上並且有一定腹地配套的岸線36公里,佔整個舟山市可用深水岸線的22%。

水路是六橫島對外往來的主要交通方式。年水運客流量約180.1萬人次,水運車輛流量約27.1萬輛次。在水路貨運交通方面,六橫與全國及全球主要港口有貨運交通聯繫,可通航水道11條,島西北雙嶼水道、汀子港水道是我國沿海南北航線主航道;島東北的蝦峙門航道是寧波舟山港的主要國際航道。島周擁有蝦峙門錨地、峙頭錨地、東浪咀錨地等國際錨地。

發揮區位資源優勢,爲六橫的厚積薄發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六橫的港口是一流的,水深12米,和香港的維多利亞港一樣,港闊水深,天然條件非常優越。這使得六橫位列寧波――舟山港區的重要地位,成爲東海上的國際主要航線。

六橫發揮深水岸線綿長,腹地廣闊的區位優勢,形成了以船舶修造業爲主的臨港產業集羣。2013年臨港工業實現產值169億元,增長9%。規模以上企業帶動效果明顯,1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13.5億元,佔全鎮工業總產值的67.2%。船舶修造業在逆勢中繼續發展,六橫島北部地區沿海岸線分佈着中遠、鑫亞、龍山、東鵬等大型船舶修造企業,這些企業去年共完成產值84.7億元,同比增長11.6%,成爲工業經濟增長的巨大助力。同時水產加工、金屬製品業穩中有升,分別實現產值10.9億元和7.9億元。

此外,六橫的新興產業集羣也日益壯大,重點發展海洋高新技術、大型臨港物流、海島旅遊業。六橫港口物流業發展迅速,依託浙能煤電、武港碼頭、金潤石油等項目的帶動,全年吞吐量達4902萬噸,增長25.6%;海洋休閒旅遊業穩步發展,旅遊接待人數139.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7億元。

新興產業集羣的壯大與發展,成爲六橫經濟增長的另一巨大支撐點。

產業合理佈局 經濟高速發展

六橫經濟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毛潤洲副局長介紹,六橫鎮承擔着建設舟山羣島新區副中心城鎮的重要任務。六橫依託新區經濟功能區、省級經濟開發區和省級第一批小城市培育試點三大平臺,打響“海島深水港口城市”名片,着力建設“臨港產業基地、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宜居宜業海島城市”,實現產城聯動、港城聯動發展。

六橫鎮政府將六橫功能區定位爲高端特種船舶、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港口物流、大宗商品加工和海洋新能源等臨港產業發展的載體,並重點打造北部、東北部、南部、西南部(小郭巨區塊)、佛渡五大發展區塊。

北部發展區地域範圍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0.7公里,可用土地約4.5平方公里。西北面臨佛渡水道,可接蝦峙門航道,便於大型船舶進出。規劃建設中國(舟山)船舶工業城,爲舟山修造船基地的核心區,建成大型船塢帶,不斷提升修船產業層次,逐步提高造船業的比重,進一步擴大船配產業規模,形成修造船產業集羣。

東北部發展區地域岸線長約12公里,目前利用約6公里。區域緊靠條帚門、蝦峙門等深水航道,岸線自然條件良好,岸線前沿平均水深達16米以上,陸域面積10平方公里。區內已建、在建的項目有武鋼25萬噸級礦石中轉碼頭、“浙能”煤炭配送基地、15萬噸級煤碼頭、六橫電廠等。尚預留雙塘9.3平方公里、5400米的岸線作爲集裝箱碼頭及物流區塊。同時,探索利用六橫電廠循環冷卻水餘熱、海水淡化產生的濃海水,發展工業和旅遊有機結合的“舟山死海”綜合水上娛樂項目。

南部發展區地域規劃面積約29.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6.8公里。整合臺門和周邊懸山諸島嶼的資源,以海島觀光爲基礎,以休閒度假爲主打,重點發展以休閒度假和高檔居住爲重點的海島旅遊產業,成爲甬舟旅遊圈的重要節點。該區塊重點集聚人氣,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目前已佈局有海島世界旅遊度假區、假日島等項目。

西南部發展區域岸線長約15公里,已用岸線約1公里,主要集中在漲起港沿岸;其中小郭巨一期8平方公里圍墾工程已經完工;二期圍墾工程15.1平方公里;農村居民點用地0.76平方公里,其餘爲農田、池塘和山林。可建10―30萬噸級泊位岸線爲3.5公里,可建10萬噸級以下泊位岸線約7公里。區域前沿水深條件較好,尤其是漲起港沿岸,深水槽距岸較近;小郭巨區域前沿水深條件相對較差,但灘塗資源豐富,經圍墾可圍墾形成約20平方公里左右的新增土地。區域毗鄰梅山保稅港區,目前以佛渡島中轉點,建設寧波穿山至六橫疏港公路工程已基本明確,將對本區塊發展帶來重大機遇。根據編制中的《六橫島產業發展規劃》,該區域作爲六橫最具發展潛力的增長空間,按照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的“四大”原則,初步考慮在該區域佈局鋼鐵、臨港大型裝備製造(如海洋能裝備製造)、戰略物資儲運等3至4個重特大臨港產業項目,並引進與之相配套的關聯企業,年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同時,將服務設施與頭城區對接,形成港城相及、產城聯動的發展格局。

佛渡發展區爲預留髮展區塊。佛渡島是寧波與六橫島連島工程的橋頭堡地區,其東側爲雙嶼港佛渡水道,東北側與蝦峙島間爲待開發的條帚門航道,經蝦峙門航道往東南接國際航道,大型船舶進出港十分方便。佛渡島具有豐富的深水岸線資源,深水岸線長約7.3公里。區塊毗鄰梅山保稅港區,距寧波北侖港僅28海里,具有近距離接受寧波產業輻射,實現互動發展的有利條件。

六橫政府不僅對產業格局進行合理佈局,還對產業結構進行了優化。截止2013年底,六橫鎮農業產值佔GDP比重繼續下降,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爲6.9∶66.9∶26.2。

2013年,六橫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5億元,同比增長10.1%;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億元,同比增長20.3%,其中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75億元,同比增長24.5%;工業投資41.5億元,同比增長31.7%,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5.3%;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18.9%;漁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0050元,同比增長17%。鎮域人口進一步集聚,城鎮化率達到71.2%。

產業佈局的合理化,產業結構的優化,增加了鎮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加速了經濟發展的步伐,使得六橫鎮的綜合經濟實力有了新的提升。

以人爲本 加速城鎮化進程

六橫鎮投資5000萬元,完善城區基礎設施配套,完成總長6300米的市政道路和51.1萬平方米綠化項目。數字化城區建設成效顯著,6.8平方公里建成區實現數字化管理覆蓋100%,實施數字化管理的城市道路31.1公里。環保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污水管網輻射面不斷擴大,城區污水處理率達85%。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金港名庭、錦樂大酒店等高層建築相繼建成,城區8層以上小高層建築數量達24幢,城市形象進一步美化。

爲了加快試點小城市建設,六橫鎮實施用農村宅基地換城鎮住房模式,促進偏遠村嶴整體搬遷,加快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使產業佈局和城市佈局同步優化。近年來,已相繼有涼潭島、西浪嘴村、蟑螂山村、棕櫚灣村、對面山等多個村嶴成爲這一模式的受益者。

城市面貌形象有了新的改善,城市發展保障也有了新的強化。六橫鎮加強“一環、兩連、四縱”交通網絡建設,2013年投資2.45億元,漲起港至山西公路、臺沙線至山西公路竣工通車,杜莊至臺門公路、頭至龍山公路等工程進展順利。電網支撐不斷強化,500KV六橫電廠至寧波春曉輸變電工程、220KV輸變電工程有序推進,110KV變電所工程基本完工。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二期工程1號機組完成設備安裝。圍墾促淤項目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全年完成投資4.98億元,完成小郭巨二期促淤堤和佛渡金竹山促淤堤工程,小郭巨二期圍墾工程和小郭巨一期圍墾區回填及軟基處理工程均按計劃推進,有效拓展六橫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空間。

城區市政設施的日臻完善,城市人口集聚和商貿集聚進一步加快,城市形態魅力日益顯現。六橫鎮商貿業態不斷豐富,大型超市、餐飲店鋪營業,商貿場所面積達26244平方米;品牌專賣、全國連鎖加盟店在六橫如雨後春筍;在頭片區還開發了集行政、金融、商務、居住、商業、休閒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CBD核心商業區,以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在六橫,羣衆消費選擇物品豐富,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六橫鎮政府在公共服務平臺的打造上也不遺餘力。在六橫小城市培育試點建設中,通過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下放行政審批權、執法權等管理權限,破解發展瓶頸。六橫“先行先試”成立了全市首個具有縣級審批職能的鎮級辦證中心。2012年6月,六橫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正式啓用,將136項與經濟發展和羣衆密切相關的行政許可和服務事項納入集中辦理,設立服務窗口27個。2013年,六橫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綜合行政執法中心、就業保障服務中心、應急維穩中心等運轉更加順暢,爲民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窗口設置,新增“五小行業”、菸草、醫保等3個辦事窗口,可受理事項增加至210項,全年累計受理各類審批事項19636件,總辦結率96.4%。

2013年3月在五小行業實行“一次告知、即時受理、全程、會商審批、一週辦結”的審批模式,真正實現了讓老百姓“少交一些錢、少跑一趟腿、少走一道程序、少跨一道門檻”。“六橫審批”模式提高了辦事效率,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老百姓的利益。

六橫鎮綜合行政執法中心全年綜合執法立案467起,案件結辦率95.7%。就業保障服務中心全年介紹就業1230人,舉辦大型招聘會2次;處理糾紛案件89起,爲企業和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357.5萬元。應急維穩中心切實發揮社會穩定器的作用,深入開展矛盾糾紛集中排查調處工作,成功調處各類民事案件435起,受理羣衆來信來訪56件,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島”。保持對違法犯罪活動的嚴打態勢,萬人刑事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3起/萬人,羣衆的安全感進一步提升。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力度,排查整改安全隱患112起,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在民生問題上,“爲民、惠民”工作是六橫鎮黨委、政府抓的重中之重。優先保障民生實事項目資金,2013年安排的10項民生實事工程基本完成。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全面完成全島教學設施改造,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率達到100%,成人教育紮實開展,全年培訓各類人員1.5萬人次。醫療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普陀第二人民醫院工程全面完成,已經投入使用。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覆蓋面和受益面不斷擴大,參保人數47557人,參保率達到98%,被評爲浙江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優秀示範點”。

說到六橫鎮的社會公共事業,典型的事例之一是六橫鎮的敬老院。六橫鎮敬老院是全國模範敬老院,由政府投資創辦,現投入1500多萬,佔地面積大約12畝土地,目前總牀位爲140張,現已入住老人120名。

在這裏敬老院爲每位老人提供兩人間賓館標準房設施,還擁有室、聊天室、圖書室、康健中心等配套設施,並配備管理人員19名。伙食上,政府撥款補貼每人每天10元,同時敬老院管理層還組織健康的老人,自願進行自主勞動,敬老院定時向老人分發水果和零食,而且老人們每人每月還能領到50元的零用錢。在重大節日,敬老院還會舉辦演出,豐富老人的文化活動。

“住在敬老院,感覺生活越來越幸福。政府關心,老年人在一起也不寂寞,曬曬太陽聊聊天,安享晚年”。這是住在六橫鎮敬老院的老人們內心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六橫鎮始終堅持“人的城鎮化”,以全方位提升當地老百姓的“幸福指數”爲目標,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將經濟發展成果與當地百姓共享。

鼓浪嶼之波教案 篇二

一、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存在的問題探討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招生生源特點

由於近年來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困難,導致生源素質越來越差,學生入校根本無門檻,水平參差不齊,學習能力也不盡人意。

2.課程學時少

從目前國內各職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情況看,由於學制所限,三年制的學前教育只有兩年的在校學習時間。而在這兩年的學習中,學前教育專業所學課程繁多,二年級開設即興伴奏課,一年級開設鋼琴和樂理視唱練耳課。而樂理視唱練耳課被合併成一週兩節課,一年內完成。結合學生入校零基礎的實際情況,老師一年內只能完成樂理基礎知識的教學,根本開不了和聲理論課,和聲知識最多也只能在教學中一帶而過,學生在學習即興伴奏課程時有很大的困難。

3.學生的個體層次差異大

鋼琴本身是一門專業技術性極強的藝術學科,學生入校多是零基礎,經過一年的鋼琴教學,彈奏能力由於自身條件和努力的不同,學生的鋼琴實際彈奏能力也有各種不同的層次,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鋼琴即興伴奏課按照教材的章節安排,就會出現優生吃不飽,差生跟不上的實際情況。

4.畢業生的實踐教學表現差

在對實習基地的實習生的指導過程中,我們發現,畢業生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課教學中,普遍存在即興伴奏能力不夠理想,伴奏類型單一,和聲選擇錯誤,調式調性不熟等問題。鋼琴伴琴課所涉及到的知識點繁多,對於理論基礎知識薄弱的同學剛開始可以同步,但幾個月下來就開始跟不上,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和反覆的實踐,這樣又滿足不了能力較強的同學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應在教材的基礎上採用不同層次的方式,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進行同步教學,以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在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採取分層次教學對策

針對當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爲教師在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可以採取分層次教學對策,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1.根據學生的入校生源特點進行學生學習能力的分層

教師按照學生學習能力的水平分成三組即簡易組、提高組、昇華組。鋼琴彈奏能力弱,樂理和聲基礎差的同學爲簡易組,這部分同學只要求具備簡單兒歌的伴奏能力,掌握基本的伴奏織體、和聲編配即可。對這部分同學如果要求高了,會使其喪失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彈奏能力和樂理和聲基礎相對好的同學爲提高組,這部分同學不但要求具備簡單兒歌的伴奏能力,還要求伴奏織體、和聲編配豐富些,並能彈奏稍複雜的兒歌和少兒歌曲。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爲昇華組。這部分同學學習認真,思維敏捷,識譜快。因此這部分同學能彈奏各種類型和風格的歌曲,還要求伴奏織體、和聲編配豐富和多樣化。

2.針對即興伴奏課程設置問題,在教學實踐上進行分層

爲解決中職即興伴奏課程學時設置少的問題,教師在講解時先從簡易版入手,逐步加入新的音樂元素進行難度昇華。對於學習能力弱,基礎差的同學先練好簡易版的,再逐步晉級到提高版,沒有練好的繼續練習簡易版,而基礎相對好的同學也可先選擇簡易版,彈好了晉級爲提高版。提高版練好的同學可再晉級爲昇華版的學習,也可直接從提高版進行練習。而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可直接進入昇華版的學習,也可從提高版練習再晉級到昇華版。在這種分層教學實踐中,對於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來說,可能剛開始只能聽懂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學習內容,但經過不斷的實踐練習和老師、同學的鼓勵和幫助,就會提升到高一層次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3.根據學生個體層次差異問題,在教學測評上進行分層

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層次內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學生在自己能力水平內完成好歌曲的伴奏,也能獲得高分,而不是以從前單純的從水平能力的高低,歌曲的難易程度來獲取分數,這樣就會更大程度上激發基礎薄弱的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讓她們感受到只要努力也能獲得理想的成績。經過一定階段的分層教學實踐後,教師可根據技能項目建立評價機制對學生重新評價評估,重構新一輪的層次教學。

4.根據畢業實習生的實踐教學能力低,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分層

在同一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把每首歌曲從伴奏織體、和聲編配及右手單音、雙音、和絃等方面從簡單到複雜分成三種難易不同的版本:簡易版、提高版、昇華版。如簡易版只要彈奏右手旋律,左手加入簡單的伴奏織體與正三和絃的和聲編配就可以。而提高版會用到一種或兩種以上的伴奏織體,和聲編配也會加入一些副屬和絃以及右手雙音旋律。昇華版在伴奏織體上會更復雜,音樂表現力相對也更豐富,右手旋律加入雙音、和絃,左手旋律加入比較複雜快速的長琶音彈奏以及無旋律伴奏等知識。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難易版本進行練習。

三、鋼琴即興伴奏課中分層教學的實踐案例

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分層教學,實現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優化整合,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下面以的《鼓浪嶼之波》的教學實例,闡述在教學中分層次教學的實際運用策略:

首先,簡單介紹歌曲的內容,老師示範引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鼓浪嶼之波》是一首四拍子的弱起小節的歌曲,旋律優美抒情,抒發了海峽兩岸人民之間的思念之情。彈奏速度不宜快。

接下來,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析歌曲的調式調性和曲式結構:同學們才學了一年的樂理知識,對調式調性和曲式結構老師只能在樂曲中再深入分析。《鼓浪嶼之波》是一首G大調式的二段式樂曲。二段體(4=4)AB形式。第一樂段(四樂句組成),結構方整,音區較低,旋律微微高低起伏,自然、樸實而流暢。第二樂段(四樂句組成)旋律上揚,表現了一種激動急切的心情,然後又回落。通過增加一些樂理和聲知識的講解,一些同學已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正確的分析歌曲,但一部分同學還需老師反覆鞏固和講解,通過一年這樣反覆練習,能讓90%以上的同學對這個知識點掌握好,從而能順利地適應未來幼兒教師音樂教學工作的需要。

第三個環節是編配和聲:在這一環節上, 第一次分層教學:先分兩個層次要求,對於樂理和聲知識薄弱的同學,讓他們只編配正三(I、IV、V級)級和絃的連接。如《鼓浪嶼之波》:

而讓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加入副三和絃以及重屬、K46等和絃的連接,使和絃的編配更豐富些。

《鼓浪嶼之波》

老師再對同學們的編配進行講解和指正對錯,並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能力好的同學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能力不夠的同學通過老師的講解,慢慢地從一知半解到逐漸清晰明瞭。

第四個環節是右手旋律的分層教學:在右手的彈奏上,由於彈奏能力的差異,筆者也分三次進行示範講解,先讓能力弱的同學配上指法,並進行彈奏,老師指正。接着老師示範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連接處加上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音階推上高潮,並在第二段前部分高潮處加上雙音或和絃增加和聲效果,讓同學們從各種彈奏方法和知識點來學習歌曲的彈奏以及不同的音樂魅力,引導同學從簡到難進行歌曲的即興伴奏,這樣在不同層次上滿足了各種能力差異的學生的學習,又有利差生學習提高。

第五個環節是左手的伴奏音型的分層教學:在左手的伴奏音型上,分三次進行示範講解,根據學生彈奏能力的差異,先講解最簡單的柱式和絃,然後半分解和絃、和全分解和絃,最後是長琶音式的全分解的彈奏,學生根據不同難度層次的示範和講解可自行選擇難易程度的版本進行練習,也可以從簡到繁逐步進行練習。着意去充分發揮每種伴奏手法的內涵表現力量。

第六個環節是調式的分層教學,最後讓學生位從C調轉到G、F、D、bB 、bE、bA 、A 、bD各個調上進行練習。簡易組的同學先練習C調、再加入G、F兩個調式。提高組的同學加入需掌握C、G、F三個調式,可再加入D、bB兩個調式的練習。而能力強的同學除熟練了C、G、F三個調式,還要在D、bB、A、E、B、bE、bA 、bD各調進行練習,讓昇華組的同學在今後的教學中對所有的常用調式都能熟練運用。

老師在這樣的鋼琴即興伴奏課堂教學活動實踐中,通過對學生進行了分層次探索性教學,各層次學生都能有適應自己的空間學習,同時兼顧了提高性教學和補償性教學,從而促進了全體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最優發展。

鼓浪嶼之波教案範文 篇三

1.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閱讀大量公共政策學、體育產業學等領域的學術專著,通過CNKI系列數據庫查閱大量國內外有關於海洋體育、體育產業發展策略等文獻資料,以及《浙江省海洋體育發展規劃(2011-2020年)》等政策規劃,爲本研究論文構架奠定理論基礎。

1.2實地考察法

根據研究需要以及海洋體育運動項目特點,選取浙江省海洋體育16個“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中的若干進行實地調研與考察,瞭解相關海洋體育產業的發展與現狀,爲本論文的撰寫提供詳盡資料與數據。

1.3專家訪談法

根據研究需要選取了海洋體育重點建設項目運營負責人與省、市、縣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以及海洋體育、體育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爲訪談對象,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訪談等方式,瞭解相關項目的實際建設狀況,爲本研究提供第一手原始材料。

2浙江省海洋體育發展的策略分析

2.1政府主導策略

2.1.1積極的政策引導。海洋體育的長遠發展離不開積極的政府政策的支持與幫助。積極的政府主導政策與相應的輔助配套政策的出臺,無論是引進國內外具有知名度的海洋體育賽事,還是打造具有當地體育文化、海洋文化特色的體育文化活動,亦或是發展現代時尚的海洋體育運動項目都具有現實的意義。在海洋經濟背景下發展海洋體育,離不開社會的積極參與,政府主動出臺相應的引導性政策與保障性政策,通過政策優勢吸引高水平的人才駐足以及有實力的社會資本參與,提升區域在招商引資與人才引進等方面優勢性和主動性。同時,在相應的稅收補貼、工商管理、交通運輸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實現真正的通過政策的引導來構建海洋體育發展的美好局面。

2.1.2合理的產業規劃。當前處於海洋體育的起步發展階段,其在供需之間處於總量穩定不斷上升的常態不均衡狀態,海洋體育的各類行業門類基本處於無序化狀態。政府正在嘗試逐步地將這些不均衡的行業佈局進行合理的規劃,解決在空間和時間上的信息不對稱難題,以達到科學合理的產業佈局,從而最終促進海洋體育的發展。海洋經濟背景下發展海洋體育,應當積極實施“一地一特色”的整體規劃,儘量避免區域產業重疊,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投入,重點考量區域海洋體育的發展現狀、區域經濟輻射能力、潛在海洋體育發展需求。使得省內的海洋體育發展形成互有特色、優勢互補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科學佈局。

2.1.3有效的監督管理監督管理一方面是服務型政府維護產業市場秩序,規範市場運作的有力措施;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機構對於自身管理的改良與再提高的方式。我國各級政府監督管理體系設置在不斷地調整與完善,如何使監督管理能真正意義上做到行之有效,省、市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的體育、文化、工商等職能部門向下要在國家法規政策的基礎上,建立包含監督主體、監督原則、監督內容以及監督問責處理等方面的完善而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政府內部也需要建立一個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主監督平臺,做到政通順達,執政爲民。

2.2文化營造策略

2.2.1挖掘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關的文化;就是緣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類對海洋本身的認識、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創造出來的精神的、行爲的、社會的和物質的文明生活內涵。海洋文化的本質,就是人類與海洋的互動關係及其產物”[2]。早在人類文明的新時期時代,地處長江三角洲沿海的先民們已經能夠製造木舟,並且利用舟楫開始了大海的航行。從鑑真東渡到“海上絲綢之路”,再到鄭和下西洋的遙遠歷史,以及現如今的世界第一的杭州灣跨海大橋以及舟山連島路橋的偉大工程,無不體現着海洋文化。隨着歲月的流逝、科技的進步以及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其海洋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展,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文化,海洋景觀文化,海洋商貿文化,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漁業文化,港口文化,體育文化,名人文化等。在浙江省發展海洋經濟大背景下,就不能忽視文化尤其是海洋文化的作用,作爲中華民族最早征服海洋的先民的後裔,浙江本地的海洋文化近年來隨着海洋發展戰略逐漸被人們所挖掘。象山縣石浦漁民出海捕魚時爲求平安、豐收,素有“祭海”習俗,國家爲保護生態環境實行“休漁期”,“休漁期”結束稱爲“開漁”。當地政府和旅遊部門將原來民間的“祭海”活動組織成節慶活動,稱之爲“開漁節”。自1998年首次舉辦開漁節以來,名聲日長,象山開漁節已成象山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2.2.2創新體育文化。早期的人類爲了生存,學會了跑、跳、投等各種技能和生產勞動知識,並作爲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代代相傳。隨着文藝復興在歐洲的興起,真正意義上以追求人體的健與美,滿足人們休閒、交友需求的體育文化纔開始出現,並逐漸形成了如今以“更快、更高、更強”爲代表的現代體育文化。體育文化具有民族性與差異性,不同地域的羣體表現出迥異的個性,使得社會塑造出不同體育文化特徵的羣體,正是由於這一的差異的存在,才造就了體育文化的多姿多彩。中華民族傳統的“六藝”中,“射”與“御”便蘊含着豐富的體育文化。現代體育不斷追求力與美的高度參與和高感官的觀賞,塑造出了與衆不同的體育文化,促進了體育活動參與性。發展海洋經濟背景下的海洋體育發展,必須以創新塑造體育文化爲首要大事,以舉辦高級別的國內外知名體育賽事來營造當地體育文化,再通過相應的體育文化與本地實際相結合,舉辦具有大衆參與性的特色賽事,從競技體育和羣衆體育兩個方向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體育文化氛圍。以舟山市爲例,該市已相繼成功舉辦全國帆船錦標賽,全國沙灘排球巡迴賽,國際海釣比賽,國際環島公路自行車賽,全國航海運動大賽等體育賽事;2011年浙江省首屆海洋運動會在舟山市舉行,賽事持續70天,共設23個大項、99小項,結合海島民間民俗文化而形成的體育項目,立足海洋海島特色,展示海洋體育魅力,促進全民健身與文化、旅遊的有機融合;2004年朱家尖、東極島等地參與海釣遊客達4萬人次,2005年遊客人次超過8萬人次,旅遊收入高達6000萬元[5],形成了以國內外海洋體育特色賽事帶動本地海洋特色活動,以“辦大賽促小賽”的海洋體育文化發展道路。

2.2.3打造時尚文化。現代體育尤其是諸多的職業體育賽事,吸引着無數人注視的目光,除了自身高超的運動技能技巧外,蘊含其中的時尚文化、時尚元素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當今廣泛流行於歐美的衝浪運動是一個典型的時尚文化與體育文化相結合的例子。五顏六色的衝浪板,個性十足的衝浪愛好者,在碧波藍天中翻滾,衝浪運動無疑成爲了海洋體育運動中最爲時尚的運動之一。但追溯該項運動的起源,會發現衝浪運動僅僅是南太平洋諸島的原住民藉助於海浪往來於島嶼之間的一種交通方式,而現在富有時尚元素的衝浪板原來也只是普通的木板。正是因爲歐美人將美麗的時尚圖案印在了木板上,將傳統的行爲經過與時尚的元素相結合,纔有了新穎的有吸引力的時尚運動。作爲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的浙江,人均GDP水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準,高速增長的經濟實力使得本身出現了對於時尚文化的需求。隨着世界遊艇製造業的東移,以長三角爲代表的中國三大遊艇製造集聚區形成,我省也在新一輪的發展規劃中提出了要大力發展遊艇業,把時尚文化十足的遊艇業作爲產業升級的新型替代產業,形成遊艇製造、遊艇娛樂觀光、遊艇賽事旅遊爲一體的遊艇時尚產業鏈[6],使得時尚文化與海洋文化相結合,更加富有生命力。

2.3賽事推動策略

2.3.1扶植海洋體育品牌賽事。結合本地豐富的海洋資源以及海洋體育人才優勢,積極引進和舉辦國際性的帆船帆板品牌賽事、國際海釣大賽和國際海島野外生存戶外拓展挑戰大賽等海洋體育單項賽事或浙江省首屆海洋運動會等全國性海洋綜合運動會等,通過有效的市場化手段運作,拓展與海洋體育競賽相關的廣告、冠名權等無形資產開發,努力打造富有特色、極具影響的海洋體育賽事特色品牌,以品牌促發展。爭取國家體育總局,省、市體育局的大力支持,力爭使更多的國際海洋運動大賽落戶浙江,吸引相關項目的國家隊前來浙江訓練比賽,並進一步將基地落戶我省。同時,對於還處於起步階段的海洋體育競賽表演,要敢於創造積極的條件,利用本省有力的經濟槓桿帶動海洋體育競賽表演的發展,以及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優越的設施條件,不斷提升表演賽事的競賽水平與賽事層級,並且積極地利用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與省內外以及周邊省、市諸如F1大獎賽上海站、上海網球大師賽等知名品牌賽事形成互動發展,以發展促品牌。

2.3.2打造大衆海洋體育活動。打造符合本省、市、區域實際情況的大衆海洋體育活動始終要堅持“高中低平衡”的發展思路,充分考慮各個社會階層的需求,暨要符合國際海洋體育發展趨勢以及專業海洋體育運動參與者的較高層次需求,打造遊艇、潛水、帆船、衝浪、動力滑翔傘等具有較大市場潛力和較強社會影響力的運動項目,也要打造符合中低端消費需求人羣的如沙灘排球、沙灘足球、泥灘摔跤、泥灘健美等沙灘休閒運動項目以及本省擁有一定羣衆基礎的如海釣、橫渡、海島生存等海洋體育運動,可以採取俱樂部制經營方式,以商業化和職業俱樂部相結合的發展方式,依託運動俱樂部和單項體育協會不斷拓展海洋運動的參與羣體。同時,根據海洋體育運動項目發展規劃,打造相應的海洋體育運動基地,具有國際化標準的濱海休閒綜合體或海洋主題公園,遊艇、帆船(帆板)俱樂部基地等,以及能滿足普通需求人羣的海釣基地,海島野外生存戶外拓展挑戰賽基地。

2.3.3開展海洋全民健身活動。對於大衆海洋體育活動的開發與促進,不能忽視擁有廣泛基礎的全民健身活動。應積極響應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的號召,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條件,在沿海、島嶼等開闢全民健身步道、自行車健身道等全民健身路徑及設施,積極鼓勵引導居民及遊客參與到海洋體育的各項活動中去。充分利用各地的海洋文化節慶活動等來推動沿海地區以及海島的傳統體育活動的開展,通過廣泛的羣衆基礎,積極地推廣舞龍舞獅、浙江船拳等項目,使全民健身活動深入海洋居民。

2.4經濟互惠策略

2.4.1協調發展海洋農業。廣義的農業一個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等產業形式“大農業”概念,海洋農業除了包含傳統的海洋捕撈業、海水養殖業和海水增殖業等漁業產業外,還包括了以海洋漁業爲生產原料的農副產品副業生產,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我省依託舟山漁場豐富的漁業資源,歷來都是我國的一個重點漁業省份。海洋體育運動的發展離不開海洋農業的支撐,海洋捕撈業、海水養殖業、海水增值業等產業所產出的衆多漁業資源,不僅可以滿足人羣對於參與海洋體育休閒旅遊等過程中的觀賞與食用等需求,而且由此衍生出來的海釣等流行的海洋體育運動項目,其未來發展依靠着海洋農業的各種漁業資源作爲基礎,反過來極具特色的海洋農業產品又吸引着人羣前來參與到各種海洋活動中來。海洋體育運動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擠佔了海洋農業發展所需要的灘塗、海岸線、島嶼等空間資源,但獲取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是巨大的,如何協調海洋體育與海洋農業的發展,不但要鞏固海洋農業的基礎性地位,也應當轉變傳統的海洋農業發展道路,將海洋農業由傳統的漁業生產型,逐步過渡到新的捕撈、養殖、加工一體化,內外貿全面發展的產業化經營的新道路,走向現代化的海洋農業發展新模式,並且與海洋體育協調發展,朝着雙贏的目標前行。

2.4.2發展運動裝備製造業。浙江省素來以加工製造業而聞名於世,較好的工業基礎以及極具特色的鄉鎮工業發展模式,使得浙江省的工業走在一條特色發展的道路上,加上發達的對外出口貿易經濟實力,使得我省不但擁有發展海洋體育運動的迫切需求,更有了爲本省乃至全國、全世界提供相應海洋體育運動裝備產品的實力。在《浙江省海洋體育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將重點建設海釣、帆船帆板、沙灘足排球、遊艇、灘塗高爾夫、海島野外生存拓展運動與自駕露營、鐵人三項、環島自行車和馬拉松、海上航空運動、潛水與衝浪等十大海洋體育項目,無一不需要大量的運動裝備與運動設施的支撐,巨大的運動項目發展空間,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運動裝備需求,如何利用本省的製造業的優勢,發揮小集聚大產業的特色,打造如福建泉州、莆田等一樣的運動服裝鞋帽製造業生產基地並不是沒有可能。目前,全球遊艇製造業有着從歐洲向亞洲發展的東移趨勢,包含長三角在內的國內三大遊艇製造業聚集區已經初步形成,上海奉賢等地依託自身條件已經開始打造集遊艇製造業、遊艇娛樂觀賞、遊艇賽事旅遊等有機結合的遊艇產業鏈,開始嘗試遊艇經濟的發展模式。我省在自身得天獨厚的海洋環境和產品製造業優勢的基礎上,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遊艇經濟產業鏈條,發展自身的遊艇經濟模式,必將獲得更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2.4.3拓展濱海休閒旅遊業。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物之邦、旅遊勝地的浙江旅遊資源非常豐富,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尤其是濱海休閒旅遊業又佔了旅遊業收入的一大部分。立足於豐富的海洋環境資源,以及雄厚的經濟實力,打造一個在國際上具有重大影響力、國內最具規模的全天候旅遊休閒運動功能中心,集濱海休閒旅遊觀光和海洋體育賽事運動於一身,使得無論是前往濱海區域旅遊休閒度假,還是從事休閒運動的人羣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去處。合理開發重點建設,打造集休閒運動爲一體的杭州灣海域度假區;集航模、遊艇、滑翔、動力傘、帆船帆板爲主要發展項目的寧波———舟山近岸海域;集沙灘和灘塗體育項目的岱山———嵊泗海域度假區;擁有灘塗高爾夫、野外生存拓展等項目的象山港海域和寧海灣;溼地資源濱海運動休閒的三門灣海域度假區;發展休閒釣魚和灘塗運動的台州灣海域;發展溼地龍舟、溼地帆船帆板、溼地釣魚、溼地摩托艇等項目的樂清灣海域;開展跨海橫渡、灘塗高端休閒運動的甌江口及洞頭列島海域;發展帆船、帆板、遊艇、衝浪、潛水等項目南麂、北麂列島海域;發展遊艇、高爾夫、賽馬、滑翔等運動項目的高端運動休閒的九龍山度假勝地。積極發揮體育產業的拉動作用,推動體育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複合經營,推出以體育爲主題的精品旅遊線路,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濱海運動休閒產品。

2.5人才高地策略

2.5.1外聘專家人才。爲將浙江省建設成爲綜合實力領先、核心競爭力突出的海洋體育強省,相關領域的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必不可少。爲構建人才聚集高地,應當聘請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旅遊局,浙江省體育局、旅遊局以及浙江省內外高校的知名專家和學者,爲浙江海洋體育的發展擔任項目顧問、諮詢專家等,並且以省內外高等院校爲平臺,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爲項目研究、課題評審、方案設計提供建議與意見,並且以人員培訓班、研討會、論證會、論壇等形式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通過外聘專家人才的方式打造浙江省海洋體育人才資源庫。

2.5.2引進特殊人才。對於發展海洋體育所需的特殊人才,尤其是海洋體育競賽組織策劃的管理者、海島戶外運動項目的教練員等在各自崗位有着極其重要職責的人才,應當制定優惠的人才引入政策,通過吸納相應崗位的優秀人才,來促進現代海洋競技體育、大衆體育和體育產業相結合的新體系的構建,同時重點引進充分調動各地體育行政資源,對體育系統的各類人才的人力資源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存檔,並且及時更新,對全省的海洋體育發展人才進行科學而有效的管理,建立起真正的人才高地。

2.5.3培養本土人才。發展包含海洋運動休閒、濱海休閒旅遊等產業在內的海洋體育,大量的專業性人才必不可少。充分利用本省人力資源優勢,依託省內相關高等院校、職業學校構建其我省海洋體育運動人才培訓體系,培養海洋體育運動社會體育指導員、濱海休閒旅遊專業導遊、體育中介服務經紀人等應用型本土人才。同時,對於相應的職業從業者,建立和完善在職進修、崗位培訓等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制度,根據海洋體育的不同類別,以及相應運動項目的不同人才需求特點,依託人才培訓體系,大力培養本土實用性人才,爲構建全身海洋體育人才高地策略奠定紮實的基礎。

鼓浪嶼之波教案 篇四

舟山人張飛英也許從未想象過自己一家人會過上這樣的生活:妹妹將自家房子設計成時尚酒店,通過互聯網呼朋喚友招攬客人;丈夫不再出海,而是在家當上了主廚;老爸一向喜歡搗鼓花花草草,這下有了用武之地,將自家院子搞成了“美麗示範庭院”;自己呢,也不用補網拾掇漁具了,而是當上了老闆娘……

走進張飛英的“漁夫客棧”,不大的庭院和客房處處都有小驚喜,宛如來自地中海的美麗小家庭落戶舟山。從2008年將自家房子開設漁家民宿到現在,張飛英一家傾情打造了這間特色民宿,成爲舟山市第一家五星級“漁家樂”,引領了朱家尖民宿旅遊的風潮,從“漁夫客棧”所在的烏石塘景區到“東荷嘉園”和南沙,朱家尖形成三個主要民宿區,民宿客棧近400家。

這是舟山旅遊規劃“六大類”中的第一類:海島民宿。在當地旅遊委的大力推動下,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其海洋和時尚的特色吸引了大批來自長三角和北上廣等都市年輕遊客。此外,客棧開設的風情餐廳乾淨時尚,也是當地人喜愛的休閒聚會之所。

張飛英生活的變化,折射出舟山市休閒旅遊產業近年來的巨大變化。

海島有了新變化

浙江舟山,一個獨特的海島城市,以羣島建市,海域廣闊。地處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背靠長三角廣闊經濟腹地,是我國第一大羣島和重要港口城市。

作爲東海前哨的重要港口城市,按照舟山市旅遊委員會徐愛華主任的說法,城市之前的定位沒有把旅遊放在重要的位置,這很正常。因此,交通等配套基礎設施的規劃和佈局,並不是以旅遊爲中心。

多年前去舟山,需要從寧波坐海船,遇上海上風浪太大的話,海船還會停航。2009年舟山跨海大橋開通後,進出島嶼方便了。但是說起有什麼可供旅遊休閒的地方,似乎除了普陀山之外並無其他可圈可點之處。甚至,很多人只知有普陀,卻不知道普陀在舟山。

《小康》雜誌在2009年12月大橋開通時採訪時任舟山市委書記樑黎明,她說,跨海大橋的開通一定會帶來全新的物流、人流,更重要的是,新的信息流。這將會給舟山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言極具前瞻性。2014年舟山GDP增速10.2%,居浙江省首位。人均GDP約1.45萬美元,經濟發展水準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相比較2009年,舟山的人均GDP翻了一番,排位上升到全省第三。

現在,隨着舟山經濟和產業的發展,旅遊在全市經濟發展中所佔的分量越來越重,定位也越來越清晰。旅遊委徐愛華主任告訴《小康・》雜誌記者,2014年舟山旅遊產業的增加值佔全市GDP的7.21%。根據現在的發展態勢,需要把旅遊產業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

徐愛華說,旅遊是個民生產業、美麗產業。發展旅遊產業,對提高整個城市的品位,對基礎設施的建設,甚至對市民素質的提高,作用都非常大。

這一點老闆張飛英深有體會,得益於整個旅遊產業的發展,自家的民宿纔有了更多的客源,家庭收入增加,生活越來越好的同時,民宿越來越有品位,細節越做越好,自己和家人的眼界也更加開闊。時尚而幹練的她,已經遠非以前那個織補漁網的家庭婦女了。

傳統文化的新活力

如果都市生活節奏太快,你想找個地方把心靈放空,享受一下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寂靜,那麼,你可以選擇一種全新的休憩方式:來舟山,禪修。

在舟山旅遊規劃中,有一項是“打造禪修體驗產品”。提出“有序引導、規範提升禪修體驗、參學悟道活動,推進普陀山、朱家尖以及東港蓮花島、逸禪心舍等禪修基地建設,積極開發素齋、佛茶等禪修衍生產品,建成一批禪文化主題酒店,推廣高品質的心靈之旅”。

觀音道場普陀山,享譽亞洲佛教文化圈,這是舟山得天獨厚的傳統文化資源。去普陀山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但要把“觀光遊”轉化爲“休閒度假”,還需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結合起來,創新打造出全新的產品。

葉飛紅的“逸禪心舍”就是這樣一個所在。

在普陀東港蓮花島附近的青山綠水間,有一座玻璃幕牆的橢圓形建築,這就是心舍了。來到這裏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靜”,真安靜啊,高達兩層樓房頂的玻璃外是木頭廊道、翠竹、清澈的河水和青山,建築內是可供20來人靜修的禪修室、一間敞開的琴室和中間有蓮池的展廳。待客的長條桌表面粗拙,深色木紋暗沉光滑,有着時光的質感。古樸的茶具和薰香,迅速將人帶進修行的意境。

葉飛紅原來在上海從事旅遊行業,問及爲何開辦這樣一間心舍時,她說:緣分。包括這座建築的得來,也是偶然的緣分所致。而她自己在修行的過程中的最大收穫,就是“隨緣”二字。

這裏的空間並不是很大,只能爲修行者提供較短時間的課程,因此葉飛紅對心舍的未來發展還有野心,希望再“遇上”一個更大的空間,能夠提供修行所需的住宿用餐。目前如果修行者需要住宿用餐,心舍是與普陀佛教學院合作場所,免不了來回奔波的不便。

葉飛紅介紹,來這裏修行的以北京上海的白領爲主。這與佛教文化盛行的日本、臺灣等地是一樣的,禪修已經是都市白領的一種生活方式。當他們在俗世的摸爬滾打中感到疲憊或困惑時,就會去參加禪修,聽梵唱、抄心經、上早課、打禪坐、經行……用佛學智慧提升生命能量,改善生活品質。

傳統的佛教文化,在這裏生長出了新的意義,爲現代都市人提供了心靈休憩的港灣。

海上休閒娛樂正蓬勃

如果問舟山最有特色的自然資源,答案肯定是海島。舟山在發展海洋休閒娛樂方面在整個浙江省都是得天獨厚的,因此,浙江省提出旅遊兩大重點城市,一是杭州,一是舟山。

駕遊艇、去海釣、海上羣島巡遊、低空飛行、夜航……徐愛華一口氣數出諸多海上休閒項目。她也說,這些項目都是方興未艾,除了基本的設施保障之外,更要注重舒適性、注意安全性。

長三角唯一的海上游艇運動中心和休閒度假中心就在朱家尖。舟山阿爾法遊艇俱樂部發展有限公司以其獨到的先見,打造遊艇產業鏈和遊艇度假村,開發了集遊艇碼頭、遊艇俱樂部、海景別墅和五星級酒店會所等一體的遊艇旅遊度假村――普陀國際遊艇會。俱樂部擁有108個泊位的遊艇碼頭。離舟山中心城區1公里,離普陀機場5公里,有大橋與大陸相連,可以乘坐飛機或者開車到達,不必乘船,在長三角三小時交通圈內。

阿爾法遊艇俱樂部營銷總監朱末誠對《小康・財智》記者介紹,碼頭附近海域“水深浪平,港灣衆多,航道縱橫”,非常適合水上運動的開展,這裏平常除了爲遊客提供遊艇極速體驗、遊艇租賃、遊艇觀光旅遊等服務項目,遊艇會同時還致力於新近熱衷的羣衆性水上運動,如帆板運動、獨木舟、海釣運動等。

2012年,遊艇會成功協辦舟山羣島首屆“普陀山杯”全國帆船錦標賽、全國帆板冠軍賽和全國大帆船邀請賽,提供了良好的後勤保障。

作爲帆船停泊基地,遊艇會計劃用1到3年的時間,打造成爲一個集帆船賽事、旅遊、娛樂、休閒、商務綜合爲一體的“國內知名海洋帆船運動休閒活動基地”,爲舟山市全面打造“體育海洋休閒基地”注入新的活力。

未來更值得期待

談及舟山休閒旅遊的未來,徐愛華主任說,舟山要把旅遊產業當作舟山的主導產業,而不是“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她認爲主導產業要比支柱產業更重要,因爲這個“主導”將影響到整個舟山的空間佈局。

在舟山《關於加快海島休閒旅遊目的地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了“一核一軸兩圈多島連線”的總體佈局,即:做強普陀國際旅遊島羣核心區,構築舟山本島城市休閒主線軸,做特嵊泗列島度假圈和岱山生態休閒圈,精心打造一批主題旅遊島嶼,重點開發一批特色旅遊線,形成全域旅遊發展態勢。

“一核”是指做強以普陀山、朱家尖爲龍頭的普陀國際旅遊島羣核心區。依託佛教文化、島礁沙灘、生態環境等優勢,重點開發觀音文化、海洋遊樂、濱海度假、健康運動、郵輪遊艇、婚紗婚慶等產品。發揮核心引領作用,帶動桃花、東極、登步等海島加快發展,形成海島旅遊產業集聚區。

“一軸”是指構築以百里濱海大道貫穿舟山本島的城市休閒主線軸。利用古城文化、漁港風情、海防軍事、城市商貿等資源,重點開發港城景觀、海鮮美食、城市休閒等產品,完善城市旅遊集散和休閒功能,形成一條沿跨海大橋、定海古城、舟山新城、沈家門漁港、東港商圈多個節點的海島城市休閒旅遊軸線。

“兩圈”是做特嵊泗列島度假圈和岱山生態休閒圈。嵊泗旅遊度假圈要依託列島風光、海島生態、漁俗文化等優勢,重點開發羣島攬勝、漁家風情、海島度假、海上運動等產品,打造“中國海島旅遊典範”。岱山生態休閒圈要依託古鎮文化、海島溫泉、濱海生態等資源,重點開發海洋文化、漁俗節慶、康體養生、休閒運動等產品,打造休閒運動度假島。

“多島”則是按照“一島一主題”理念,打造白沙島、桃花島、東極島、秀山島、泗礁島、嵊山島、枸杞島、花鳥島、東島等主題旅遊島嶼。保持海島自然風貌,挖掘島嶼特色和文化內涵,開發主題旅遊產品。

鼓浪嶼之波教案 篇五

我的春天,在我五歲時,就來了,我想快樂的天使,在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的呵護下,快樂地成長。

我的春天,在我十二三歲時,就來了,我少女的時代,健康快樂的如同春燕,沐浴春光雨露,在藍天無雲的遼闊的天地裏翱翔,我的翅膀隨春風鼓舞,我的快樂隨花香高呼,我的智慧隨春雨被滋潤,我的春天無比甜蜜。

我的春天,在我18歲的時候,來了。我命運十二分地好,我這個好孩子紅孩子趕上了恢復大學聯考,卻沒有趕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我邊玩邊參加大學聯考,竟然成了天子驕子。我的春天在這時有了更深刻的意義:春天的微風使我在校園裏愜意,春天的氣息使我在書海里涉獵無盡的寶藏,使我在知海中奮力暢遊。我的春天在言志詩社的詩會裏、在黃昏的操場上、在寧靜的圖書館的小路上、在子夜的蠟燭下、在中外名著大師的哲思中。我的春天,在四平小南湖的溜冰場上、在紀念碑的歷史陳跡裏,在果樹園的石頭下,在半個山門的長廊裏。我的春天,在專業競賽的發獎現場,在練字臭墨的舊報紙裏,在演講比賽的講臺上,在詩朗誦的樂曲中,在傾聽老師教誨的心語裏。

我的春天,在長春前進大街的四季裏,前進着。我的春天,在青春依戀的愛情裏,在南湖公園的條石下,在長白山賓館旁新民廣場的林蔭奇石裏,在自行車的後座上。我的春天,在思奮、進取、不敢落後的勃發中,在積澱理論、瞭解社會、懂得生活、生命的行跡印跡中。我的春天,在同學、愛人的呵護下、在初戀的懵懂中,在努力工作的幹勁裏,我的春天像插了翅膀,盡情芳香。我的春天,在不經意中有了愛情,有了果實。雖然生活很是辛苦、窮困的令人顫抖,但我的春天裏有家人的幫助,父母的慈愛、有丈夫的溺愛、有領導同事的關愛,我的春天,就像百花園,花香爛漫、濃情萬千。我的春天五彩繽紛,我的春天美麗幽香。

我的春天在三四十歲時,得到了春雨的沐浴、陽光的照耀、春風的撫慰、春意的昂然。我在春季裏踏青,飽覽成熟的愉悅、體會着生命的魅力、分享着事業的恢弘、接受着靈魂的洗禮。在辦公室裏,我在案頭前,爲新年賀詞中的一句話、一個數字而尋覓,在電話中爲各界的交往、工作的順利而再見,在窗前爲了那鬱鬱蔥蔥的蘭草和長在花盆裏的甜甜和小柿子的果實而欣慰,在電腦前爲一句詩的平仄而思考,在互聯網、物聯網上,我在爲祖國的南沙問題、西藏問題、新疆問題、外交和金融問題、經濟和政治問題、發展與矛盾糾結的問題,等等嘔心瀝血,思索探究,判斷追求。我從讀書讀報,從實踐研究,到抒寫敲打,到求證建議。我的春天不知不覺來了,走了,又來了,一晃就是二十幾個。我的春天在中華書院——中外文化比較研究班的論文答辯中度過,在北大的教室裏度過;在張家港學習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的培訓中在長江口岸,在滔滔江水的波光中,我的春天來了。在圖書館的書庫裏,我係統地瀏覽中國歷史、名人傳記、古典小說、古詩詞欣賞,我的心,隨春風飛揚,灑下一地的芬芳。在人事處工作的日子裏,我迎接七八個繁忙的春天。春天來了,我起草的職稱文件、評審細則、全國會議經驗交流材料,即使是春天過後,依然留給了金色的秋季,留在了歷史的扉頁上。在那個我印象最深的春天裏,我多麼渴望和女處長帶上我寫的經驗材料去湖南開會,可她另攜別人。我一直暢想湖南的張家界、湖南的毛主席故居、那韶山的紅杜鵑、那兩湖之一的晚清遺蹟“兩湖熟天下足”的場面,可我的夢想一直成了事實上的夢,我一直珍藏這世事無常人事無情女人難測。它使我懂得了很多很多。至今,我依然嚮往張家界,但我一直留給以後,在我時間充足、心情愉悅、身體健康、激情無限的時候獨自前往,拍照、寫生、填詞,把張家界的美麗刻在心裏,去除一切陰霾!我的春天,在夜色涼如水、蛙鳴一片田的時候來了,在寧靜的小鎮,在昏黃的燈下,在悠長的小路上,在歡樂地歌聲中。我的春天,在蛟河紅葉谷色彩斑斕的初期來了,我的腳步在春天的痕跡中走過,我的詩情在春天的愛戀中寫下粉色信札的紀念。我的春天,在拉法山、臥佛寺、橡膠壩的風景中留痕。我的春天,在走過了家鄉的山山水水,在函授授課、監考、督導、答辯的日子裏積攢下來,查幹湖的春水,鳳凰山的綠樹,防川的荷花池,白城的大草原,遼源的萬人坑,四平的英雄紀念碑,吉林的松花湖,等等,這些個春天,有我的浪漫、我的勤奮、我的歡樂、我的追求、我的腳印、我的歌聲。這些個春天,我涉獵各類理論問題、社會問題、人生價值、心理需求,國際國內、個體羣體、個性共性。我看花開花落,春去秋來;我看浪花破滅,落花流水;我看大江南北、改革開放;我看人生快樂、生活艱辛。

人到中年,人在春天。歲月如歌,生命如歌。在春天的生機裏,我感悟着善良的寶貴、體會着真誠的快樂、品味着思索的甜蜜、收穫着愛與被愛的幸福。

去年的春天,我在廈門度過,那裏的花草令我流連忘返,我認識了菩提樹、百香果,加到了郁達夫的故居、周作人的聖地。在鼓浪嶼,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陸與臺灣的一衣帶水,民族的血脈相連,隔海相望的思鄉之情。

今年的春天,我會在海南在港澳度過我50歲的珍貴的春天。那裏的小草,將歌唱我的人生一刻,搖曳我行跡的遼闊與堅實;那裏的椰風,將呼喚我的青春、記錄我的童真,喚起我少女時的祈盼,對椰林的真愛、對圓圓的椰子的鐘情。春日的大海,將激盪我多情的心房,燃燒我詩人般的情懷,鼓起我政治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滿眼的南海、滿眼的海域,無盡的海岸,祖國,我的中華,做兒女的一定要讓祖**親強大,否則國將不國、疆將不疆!倍受欺辱、慘遭蹂躪!我們必須強大,我的祖國必須強大,中華民族必須強大。做兒女的應該怎麼樣去做,爲祖國貢獻、爲母親爭光?!

今年的春天,一定會江河着綠、大地向榮、藍天高遠、祥雲朵朵。今年的春天,一定是放眼世界,四季如歌,春色嬌豔、花朵芬芳,人民安康,祖國盛昌。我們一定是在平和的環境下,幸福地工作,珍惜每一個生命的過程,珍存世界的日光月光,春光徜徉,大地幽香。

今年的春天,讓人入夢,如夢如歌,如詩如畫。今年的心田,一定長出玫瑰、牡丹,潔純嬌豔富貴,贈人鮮花,手有餘香!

請讓我攜大愛,用真善,攬坦蕩,抓住春的風帆,把寂寞交給春天,裝滿我的行囊,一路風一路歌,一路花香一路鳥語,一路朝陽一路碧水,一路綠柳一路炊煙,把春天與我的行程一同走下去——

春天,請別拒絕我,請別丟下我,請別誘惑我,我害怕拒絕,害怕孤獨,害怕脆弱的心獨自承受那徐徐微風、迎春的黃花、潺潺的流水、嫩嫩的綠芽。

風雅頌,風是春天的風,雅是典雅、儒雅的雅,頌是春歌清唱的頌。

鼓浪嶼之波教案 篇六

關鍵詞:廈門 層次分析(AHP) 旅遊資源評價

一、引言

旅遊資源評價源於Edward(1965)、Peter(1965)、Clare(1966),其演進歷程大致經歷了單因子定性評價(經驗)和多因子定量評價(數學模型)兩個階段Ⅲ。單因子評價是評價者在進行旅遊資源評價時集會考慮某些典型因子,多因子評價則是在進行評價時建立數學模型、考慮多因子的定量評價。評價方法主要有“三三六”評分法、觀賞性旅遊地綜合評分法、價值工程法、指數表示法、菲什拜因一羅森伯格模型、模糊數學評價法、層次分析法等,其中層次分析法又是目前應用最爲廣泛的一種。羅成德(1994)以樂山市和涼山州爲例將層次分析法(AHP)和價值工程運用於旅遊資源評價。林雄斌等(2010)運用層次分析法,選取資源因素、生態因素、區位因素作爲影響寧波鄉村旅遊的項目層,對寧波市鄉村旅遊資源進行定量評價。郭璐等(2012)利用層次分析法對祿豐縣旅遊資源做出了定量評價,並依據評價結果,對該地區旅遊資源的開發和發展做出了一定的構想和對策建議。

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托馬斯。賽蒂(y)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於1982年傳入中國,這種方法是將對策層的相關元素分解成爲方案、準則以及目標等多種層次,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行分析的方法。這種決策方法的科學性在於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形式表達和處理。此方法將定性問題定量化,決策者通過將複雜的問題分解爲若干層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個因素之間進行簡單的比較和計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權重,爲最佳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使決策更加民主化、科學化。

本文依據廈門市旅遊資源開發現狀,結合廈門市旅遊資源的分佈和特點,參考陳礪提出的旅遊資源分類模型,建立自然旅遊資源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和人文旅遊資源價值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廈門市旅遊資源進行較全面科學客觀的評價。

二、廈門市旅遊資源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這裏青山綠水、天風海濤、奇卉異木、鳥語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構成了獨特的自然地貌,飛揚着沁人的色香神韻,素有“海上花園”的稱譽。這裏集“山、海、島、城”於一體,高品位的旅遊資源類型之多,密度之大讓人流連忘返。廈門作爲海西的重要旅遊城市,目前正圍繞着“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羣衆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以及“我國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旅遊中心”兩大戰略定位,在這一背景下,其旅遊產品的開發也日益受到重視。正確地認識廈門市旅遊資源的特點,並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是制定該市旅遊總體規劃的基,也將爲挖掘資源優勢,推進特色旅遊產品的開發提供科學的依據。

(一)廈門市旅遊資源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過程

對以往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可以看出旅遊資源評價的指標體系已經從只注重旅遊資源本身的單因子技術評價和要素組合的技術性評價,發展到包括旅遊資源自身價值、旅遊地區域條件和區位特徵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楚義芳(1992)將旅遊地內的旅遊資源、區域條件、區位特徵作爲評價因子,提出了旅遊地因子評價模型。保繼剛(1996)提出了旅遊資源價值模型,該模型抽象出旅遊資源的重要本質特徵,將觀賞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並列作爲評價因子。陳礪(2010)將旅遊資源分爲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分別建立指標體系,之後再綜合比較,以此來對旅遊資源進行評價,由此提出陳礪旅遊資源分類評價模型。個人認爲陳礪模型雖然存在普適性較弱的缺點,但從資源分類角度建立指標體系進行評價,較爲直觀,並且便於操作。

廈門擁有旅遊資源基本類型58種,其中自然旅遊資源18種,人文旅遊資源40種;擁有旅遊資源單體總數256處,其中自然資源66處,人文資源190處,是福建省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地區。目前,廈門擁有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8個。全國首批5A級景區鼓浪嶼是廈門城市名片,素有“音樂之島”、“萬國建築博覽”的美譽,是廈門遊客必去的地方。此外,奇絕秀麗的萬石園林植物園、千年古剎南普陀、“炮王”所在地胡裏山炮臺、美麗的環島路海岸線、自然與人文相融的陳嘉庚紀念勝地、水上大觀園圓博苑、大氧吧天竺山、園林式的日月谷溫泉、擁有華東最大滑草坪的集美雙龍潭景區、氣勢非凡的海滄大橋遊覽區、仿古式的同安影視城,無處不展現出廈門的溫馨和美麗。廈門的自然生態資源特色可以歸納爲“山海島城一體,綠色人居之城”;而人文資源的特色則突出表現爲“僑鄉口岸特區,閩臺互通門戶”。本文根據廈門市旅遊資源分類和特點,採用瞭如下旅遊資源評價指標體系:

(二)構造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是層次分析方法的核心。本文采用專家問卷調查法和實地訪談相結合,對處於因子層的各因子進行賦分,最後取平均值得到綜合評價層B層對總目標層A層的判斷矩陣,項目評價層C層對綜合評價層B層的判斷矩陣。

1.廈門市自然旅遊資源判斷矩陣

結合一致性判斷標準,由表6-表9的數據可以看出,一致性的CR均小於0.1,說明判斷矩陣均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四)層次總排序

通過一次性檢驗後,便可按歸一化處理過的特徵向量作爲某一層次對上一層某一層次的某因素相對重要的排序加權值,然後從高層次到低層次逐層計算排序加權值,得出層次總排序。以下(表10)即是對廈門市旅遊資源層次總排序:

三、廈門市旅遊資源評價結果分析

(一)綜合評價層因子分析(B層)

首先,對自然旅遊資源綜合評價層進行分析。從排序結果看,在綜合評價層中自然特點B1的權重值最大,爲0.837。表明自然旅遊資源本身條件是發展該地區旅遊的基礎條件,自然旅遊資源的吸引力對廈門市旅遊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自然旅遊資源也受到季節性、交通等制約因素的影響,其權重僅爲0.167,相對來說對廈門市旅遊影響不大,但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也要克服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

其次,對人文旅遊資源綜合評價層進行分析。從評價結果來看,多樣性權重最大,爲0.308,表明廈門市人文旅遊資源豐富。事實上,廈門市擁有人文旅遊資源基本類型40種,擁有人文旅遊資源單體190處,廈門特殊的人文民俗如鼓浪嶼音樂文化、集美嘉庚文化、地方民俗文藝對臺特色、建築特色、中秋博餅等都給外地遊客深刻印象。知名度所佔權重爲0.280,表明廈門市人文旅遊資源享有盛名。觀賞性和新穎性的權重分別爲0.149、0.128,表明應該更加關注人文旅遊產品開發新穎性和提升旅遊產品觀賞價值。閩南文化和科普教育所佔比重較小,但是也是當地旅遊發展中也是別具風情的旅遊資源,對旅遊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項目評價層因子分析(C層)

對自然旅遊資源評價體系中項目評價層進行分析,在8個評價因子中,知名度位於榜首,權重爲0.291,這是因爲廈門市擁有一批級別較高的景區景點,如鼓浪嶼一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爲部級風景名勝區,鼓浪嶼風景名勝(包括日光巖、皓月園、鋼琴博物館、廈門海底世界等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萬石植物園、海滄大橋東岸旅遊區(包括牛頭山公園、橋樑博物館等)、集美嘉庚紀念勝地(包括集美學村、鰲園、龍舟池、南薰樓、李林園等)、日月谷溫泉度假村、天竺山森林公園、同安影視城,圓博苑都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胡裏山炮臺爲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南普陀爲全國重點寺院,廈門蓮花國家森林公園爲部級森林公園等,這些景區在國內外都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其次,觀賞性和多樣性的權重分別爲0.259、0.121說明自然旅遊資源豐富並且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新穎性的權重爲0.109,說明旅遊資源開發深度力度不夠,缺乏特色旅遊項目。交通、科考性、費用所佔比重不大。季節性所佔權重最小僅爲0.017,因爲廈門屬亞熱帶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季節性並不明顯,從而對當地旅遊業發展也無明顯影響。

四、評價結果對廈門市旅遊發展的啓示

(一)深度開發旅遊資源,打造旅遊精品

廈門市旅遊發展的比較優勢在於其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但是觀賞性並不高。結合廈門市實際情況,雖然擁有海洋、沙灘、森林、溫泉等自然資源優勢,但資源開發深度不夠,海上旅遊項目單一,水上運動項目缺乏,許多內陸游客懷着對大海的嚮往來到廈門,結果只有在海邊做短暫停留。目前,廈門市正處於由單一的觀光型旅遊城市向商務會展、休閒度假旅遊城市轉變,在旅遊資源深度挖掘和旅遊產品組合包裝方面,缺乏有國際影響力的旅遊品牌,沒有形成1-2個在全國旅遊業中能夠起支撐作用,能夠代表廈門旅遊形象、有特色的“拳頭產品”,缺乏大型的旅遊度假區和著名旅遊景區;在人文旅遊資源方面,雖然擁有愛樂樂團、小白鷺舞蹈、南音、歌仔戲等人文景觀,又有鄭成功、林爾嘉、林語堂等名人文化資源,但沒有將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旅遊產品開發中,缺乏像麗江“納西古樂”、西安“唐宮樂舞”、杭州“宋城千古情”、桂林“印象劉三姐”等能體現地域特色的文化旅遊項目。因此,建議精心策劃,整合利用廈門現有的旅遊資源,通過開發旅遊資源形成的特色優勢。

(二)注重旅遊產品文化內涵的挖掘和保護

廈門市旅遊文化源遠流長,旅遊資源獨特而豐富。中山路的街市騎樓是閩南建築一大特色,集“閩南歌仔戲、南音、木偶戲”的精粹在鼓浪嶼“海上天堂”天天上演;閩南特有的文化功夫茶道及廈門特有的博餅中秋民俗文化等。然而,廈門市文化旅遊提升不夠,人文底蘊下降,文化內涵逐漸淡化。注重當地文化的挖掘力度,挖掘閩南文化,集中力量,打造文化旅遊一臺戲,提升文化旅遊產品的品位和檔次,增加旅遊的個性,感受當地的文化氣息。同時,應對當地民衆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規範,以保證文化資源在發展和開發中也能得到較好的保護。

鼓浪嶼之波教案範文 篇七

1 利用本土素材,凸顯海西特色

例1 (2010年第17題)如圖1所示,“和諧號”動車經過杏林公鐵兩用大橋時,乘客覺得“隔壁”的公路橋飛快後退,是以______爲參照物的;鐵路橋爲直線形,而公路橋呈“M”形起伏,形成高低落差,這樣動車的車燈就不會對公路橋上迎面來的汽車造成眩光影響,這可以用光的______來解釋。

答案 動車 直線傳播

例2(2010年第19題)翔安隧道全長8.7km,是我國內地首條海底隧道,小亮乘公交車過隧道,全程只用了9min,則公交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隧道最深處在海底下70m,手機仍有信號,說明該處有傳遞信息的_______。

答案 58 電磁波

評析 例1、例2所涉及的廈門市區高架橋上的隔音屏及路面鋪設的“海綿”瀝青、動車組的開通、領跑全國的現代文明——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如圖2),都是當年廈門市民高度關注的重點民生工程,是廈門交通建設的一項重要成就,例2通過計算,學生了解到從廈門本島到翔安的車程由原來的一個多小時縮短到幾分鐘,感受現代建設成就爲人民帶來的便利,要求學生把所學物理知識與身邊熟悉的生活背景相結合,在解答的同時,還增長了知識。

例3 (2009年第32題)廈金航線在加強閩臺交流、促進海西建設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新開通的廈金第二航道全程航行時間只需24min,航道長18km,僅爲第一航道的一半,求:

(1)第二航道客船航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時?

(2)若第一航道快速航班航行的平均速度爲50km/h,選擇第二航道比第一航道全程可節省多少航行時間?

答案 45km/h 19.2min(或0.32h)解題過程略。

評析 試題所取素材的社會意義深刻,能緊扣“海西”建設這一時事熱點和廈金航線本土熱點,彰顯時代性,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另一方面能引導學生關注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會熱點問題,試題通過具體數據計算廈金航線的速度航行時間等,更深刻感受海峽兩岸一衣帶水的特殊地緣關係。

例4(2008年第11題)廈門市文曾路有一個怪坡,灑在怪坡地面上的水看起來能向上流,如圖3所示,某遊客把小轎車熄火後停放在怪坡上,小轎車居然能自動向“坡頂”運動,對此現象的解釋你認爲正確的是

A 小轎車由於慣性保持運動狀態

B 小轎車受到強大的磁力作用向上運動

C 小轎車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斜向上的,而不是豎直向下

D 周圍參照物造成視覺錯誤,其實小轎車正在下坡

答案 D

評析 學生經常見過或聽過怪坡,但對其形成的原因沒有深入思考,人云亦云,缺少獨立判斷,本題有利於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判斷身邊事物。

例5(2010年第9題)鼓浪嶼因其西南面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所以得名,(圖4)“擂鼓”一詞生動描述了聲音的兩種特性,分別是

A 響度與音色

B 響度與音調

C 樂音與噪聲

D 超聲與次聲

答案 A

例6(2010年第13題)5月29日,2010海峽兩岸龍舟賽在集美龍舟池嗚鑼開戰,全體划槳手在鼓聲的號令下有節奏地向後划水。龍舟就快速前進,這說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到達終點後,雖然停止划水,但由於_______,龍舟會繼續前進一段路程(圖5)

答案 相互 慣性

例7(2010年第24題)2010年3月27日晚,廈門市共有1.1萬戶(含居民及商鋪)首次參加“地球熄燈1小時”活動,平均每戶用電功率減小2000W,則全市共省電______kW·h,相當於______kg熱值爲3.6×107J/kg的燃料完全燃燒所放出的熱量,

答案 2.2×104 2.2×103

例8(2009年第13題)如圖6是環島路沙灘上的沙地車,它的輪胎又寬又大,這是爲了減小車輛對地面的_____,輪胎表面的花紋是爲了_____摩擦力。

答案 壓力 增大

評析 例5~例8涉及廈門園博苑、環島路上的“永不止步”羣雕、沙灘上的沙地車,藉助沙地車的輪胎構造,同時考查壓強和摩擦力兩個知識點,有助於學生進一步領悟到生活處處都有物理的道理,

2 強調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體現生活化和實踐性

2.1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例9(2010年第16題)圖7是中國女子冰壺隊在溫哥華冬奧會比賽中的一個場景,兩名隊員在冰壺前方用力“刷冰”,使表面的冰______成薄薄的一層水以減小阻力(填物態變化名稱),這是通過_____的途徑增加了冰的內能。

答案 熔化 做功

例10(2010年第12題)酒精測試儀可檢測駕駛員是否酒後駕車,圖8是它的原理圖,圖中酒精氣體傳感器電阻的倒數與酒精氣體的濃度成正比。如果測試到的酒精氣體濃度越大,那麼

A 傳感器的電阻越大

B 通過傳感器的電流越小

C 傳感器兩端的電壓越大

D 電壓表的示數越大

答案 D

評析 奧運、世博會等素材都是當年的社會熱點,例10更是緊密結合當前大力查處酒後駕駛這個社會熱點,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試題中酒精測試儀對學生來說是新的情景,但原理主要是電路知識,學生又是熟悉的,這就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試題,提煉信息並運用所學電路知識解決問題。

例11 (2010年第25題)上海世博園採用了一種不用電,而是用水來調節溫度的江水源空調,江水源空調系統用水泵抽取黃埔江的水,利用江水與世博園室內空氣的溫差實現製冷制熱,從而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1)用江水來調節溫度主要是利用了水的哪一種特性?

(2)從熱傳遞的角度解釋江水源空調爲什麼能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

答案 (1)用江水來調節溫度主要是利用了水的比熱容大的特性。

(2)冬天時江水的溫度高於世博園室內空氣的溫度,江水把熱量傳遞給空氣,使氣溫升高;夏天時江水的溫度低於世博園室內空氣的溫度,空氣把熱量傳遞給江水,使氣溫降低。

例12(2010年第33題)爲節能減排,建築上普遍採用空心磚替代1

實心磚,如圖9所示,質量3.6kg的某空心磚,規格爲20cm×15cm×10cm,磚的實心部分佔總體積的60%,求:

(1)該磚塊材料的密度;

(2)生產每塊空心磚比同規格的實心磚可節省材料多少千克?

(3)一塊同規格的空心磚和實心磚,以相同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最多相差多少帕?

答案 2×103kg/m3 2.4kg 1.6×103Pa解題過程略

評析 倡導環保、節能減排是當今社會的主旋律,命題者很好的利用相關素材命制試題,可謂知識與社會的有機結合,體現了物理生活化和生活物理化,真正落實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2.2展現高新科技的魅力

例13(2010年第21題)圖10是一款人臉識別門禁一體機,通過攝像鏡頭捕捉人臉信息,並將所拍圖像與系統數據庫中預先錄入的人臉照片模板進行比對,該攝像鏡頭相當於______透鏡,若要拍攝鏡頭前1m處的人臉,它的焦距應小於______cm。

答案 凸 50

例14(2010年第32題)圖11是一種太陽能LED路燈的電路圖,光控開關S白天與觸點a接觸,太陽能電池板爲蓄電池充電;晚上與觸點b接觸,給路燈供電,平均每晚路燈工作10h,太陽光照射5h能使規格是“24V 30W”的路燈正常工作3個晚上,求:

(1)路燈的電阻;

(2)路燈正常工作時每晚消耗的電能:

(3)若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爲18%,求電池板吸收太陽能的功率。

答案 19.2Ω 0.3kW·h 1kW

評析 人臉識別門禁、LED等最新科技成果,LED光源是節能、環保、安全科技含量高的材料,題幹中包含的高科技信息,在高科技背後隱含着簡單的物理知識,這樣的題目不是學生背揹物理概念就能解決的,需要學生的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是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很好的題目,這種導向能真正讓學生學活物理。

2.3身邊處處有物理

例15(2010年第4題)如圖12所示,當飛機在高空飛行時,發動機排出的溼熱氣流與高空冷空氣相遇後,形成白色霧氣,這就是飛機“拉煙”現象此過程所對應的物態變化是

A 蒸發

B 熔化

C 液化

D 凝固

答案 C

評析 本題目來源於2010年全國國中應用物理知識競賽試題,又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飄渺的霧、晶瑩的露、水沸騰時冒出的“白氣”,冬天講話時口中呼出的“白煙”等都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例16(2009年第15題)2009年3月,臺灣南投縣一間道場發生火災,勘查發現禍源竟是“水晶球”,原來道場爲趨吉避凶,在門口擺放了一個水晶球,如圖13所示,水晶球對光線有_______作用(選填“會聚”或“發散”),使水晶球下方的塑料地毯______能增加,引起火災。

答案 會聚 內

評析 試題中所描述的物理情景源自臺海網,真實可信,素材源於生活實際,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去考查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這一基礎知識,也有效地考查了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閱卷,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安全意識,也體現了知識的價值,

例17(2010年第14題)圖14是一款型號爲22的家用高壓鍋,這裏的“22”是指鍋身的直徑是22________(填單位);高壓鍋密封性良好,用它煮食物時水蒸氣不易外泄,從而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_________。

答案 cm 沸點

例18(2010年第18題)如圖15所示,手壓電筒都有一按柄,通過塑料齒輪帶動銅絲線圈內磁性飛輪高速旋轉,實現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流,因此它是利用____原理,把___________能轉化爲電能。

答案 電磁感應 機械

評析 考生耳熟能詳的周邊生活場景:高壓鍋等廚房中的物理知識、生活中常用的利用電磁感應的手壓電筒,學生通過對題目的閱讀、審題感覺非常親切、有趣、有用,是非常好的試題。

2.4注重學科滲透

不僅要把物理知識與化學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還要注重物理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滲透融合。

例19(2008年第17題)中國古詩意境優美,內涵豐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唐詩《山亭夏日》,請在空格處填上相應的物理知識:

答案 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擴散)

例20(2009年第1題)“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詩人認爲“橋流”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A 橋

B 水

C 河岸

D 地球

答案 B

評析 以古詩爲情景,揭示相應的物理知識是常見的一種題型,以生活爲背景,物理情景就發生在學生身邊,只要學生在生活中稍加留心,就會得到正確的答案,例19難得之處在於這是一首完整的唐詩,每句都含有一個相應的物理知識,令人信服地說明了生活處處皆物理的道理,情景創設富有藝術性,給人美的享受,教學時要指導學生要明確研究對象、表示物理運動的動詞、研究對象與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

例21 (2009年第6題)地球各大洲都是漂浮在地底的稠密物質之上的,這些大洲板塊所受浮力F與其重力G的大小關係是

A F>G

B F

C F=G

D 無法確定

答案 C

評析 把物理學的浮沉條件與地理學的大洲板塊狀態相結合,考查學生應用二力平衡條件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於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例22 (2009年第9題)圖16爲一高山的等高線圖,某登山運動員從A點到達B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運動員的體重增加

B 運動員的重力勢能增加

C 運動員受到的大氣壓增大

D 運動員經過的路程是1000m

答案 B

鼓浪嶼之波教案範文 篇八

海商崛起

明朝有這樣一種說法:“海者,閩人之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傳統文化習俗,決定了閩商的文化基因,而從航路網絡、造船技術、航海技術、海神信仰,到600年前鄭和下西洋,福建的航海和貿易歷史,則證明了閩商頑強的生存能力。

A

破門而出 閩風尚賈,自古而然。“閩”字有蟲蛇出沒之地的意思,意指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惡劣,土地貧瘠,不適宜農耕。靠海吃海,出海從商成了閩南人的必然選擇。

拼死的飄族

福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生存環境惡劣,使閩人尤其是沿海而居的人們不得不一再遷徙,尋求生路。

福建人這樣解釋“閩”――在家是蟲,在外是龍。所以,福建人註定四海爲家,不惜一切要“破門而出飛天,衝門而出翔海”。他們的先輩先“浪跡”東南亞,再飄洋過海遍佈世界各地,哪裏好謀生,就飄泊到哪裏,“走江湖”地域之廣,影響之大,非常罕見。

“飄一族”的福建人以客家人爲衆。從中原南遷的漢人,到福建後,被稱爲“客家人”。寧化是客家人新飄泊的起點,“客”人們從此再向南,直到海外。

每一次去臺灣或“下南洋”都是一次拿性命相賭的兇險旅程。古代航海條件下,移民臺灣的閨人,都要經過澎湖列島的“黑水溝”,這條湍急的海流,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福建因此流傳下來“六死三留一回頭”的諺語。一半以上的移民葬身魚腹,真正成功的不足三成,這就是福建沿海拼死的飄族!

由華安、南靖、永定“六羣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的“福建土樓”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二宜樓 位於福建漳州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是我國圓土樓古民居的傑出代表,素有“土樓之王”“國之瑰寶”之美譽。如果說二宜樓內書法、楹聯、國畫、雕刻等傳統藝術的薈萃,是華夏文化在民間的體現,那麼當年出現在樓內的洋壁畫,則透露出閩南鄉民已開始接觸西方文化,開展對外交流。二宜樓內現居住20多戶,家家戶戶都有海外僑親,家裏的書法、楹聯、壁畫等比比皆是。86歲的蔣火爐居住的第十單元內,洋妞、洋鍾、洋報壁畫,更是獨一無二,讓很多研究土樓的專家、學者衆說紛紜。

據仙都大地村的《蔣氏族譜》有關資料記載,清中晚期,二宜樓創建者蔣士熊後代將茶葉出口到海外,直至西歐,廣受歡迎。之後創建了二宜樓澤春名茶品牌,獲得巨大利潤,爲建造二宜樓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成爲號稱“神州第一樓”的二宜樓創建史上的一段佳話。

二宜樓3樓有一個採光通風用的門,門楣上方寫着“號松風”,下面畫着一幅南洋人造型半裸美女像。這幅“眼睛像馬來西亞人”的美女,拿一朵黃色的放在胸前。研究認爲,對情有獨鍾的國家應在南洋,馬來西亞的可能性較大。

“號松風”、“居之安”、“資之深”西洋鐘下面都有外文字母,讀過英文的人都能夠一目瞭然,爲土樓增添別樣的文化內涵。

秦樓月壁畫上的西洋鍾可以說是典型的英國鍾。西洋鐘下面的字母,寫着“大笨鐘……有限公司”字樣,不知何故,順序卻是顛倒的。

錢多數福建

學者王魯湘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不是有數千年農耕文明和內陸文明作羈絆、拖後腿,而任由福建人那種崇拜海洋、勇於飄洋過海打拼的創業精神充分發揮的話,今天的中國絕對是海洋強國!”

福建最有影響的是閩南商幫、福州商幫、興化商幫等。不同區域人的不同性格,決定着他們從商成就的大小。其中,晉江、石獅一帶商人,推崇“少年不打拼,老來無名聲”,“輸人不輸陣,輸陣番薯面”,“爭氣不爭財”,“三分本事七分膽”,不僅敢冒險,還善於經營,有敏銳的商業頭腦,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氣派大,目光遠。賺了錢後,不是存起來,而是馬上擴大經營規模。

近代有一口頭禪:“官大看北京,錢多數福建。”多少表達出了福建人在國人眼中的印象,那就是有錢。其實,福建人有錢的賬應算到福建華僑的身上。福建無疑是中國第一大僑鄉,不包括臺灣,全世界說閩方言的華人華僑就達1800萬之多,佔華人華僑總數的60%以上。而這1800萬華人華僑所創造的財富,也佔全世界華人華僑所創造財富的85%以上。所以,每當提起福建人,就想到了“錢”字。

B

海上絲綢之路/泉州 唐至宋元,泉州海外通商貿易繁盛長達四百多年。從保存完好的古蹟來看,泉州整個城市就是一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開放港口

唐“天寶之亂”令時局動盪,內陸商埠逐漸衰落,陸上絲綢之路被黃沙枯草湮沒。

此時,南方沿海港口廣州、泉州、明州(寧波)、揚州等相繼崛起,成爲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當時,一艘載重二百噸的海船,就能運走一支七百頭駱駝的運輸隊所馱運的貨物,船舶航運遠勝“沙漠之舟”,應運而生的“海上絲綢之路”取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爲中國與亞非各國進行通商貿易的主要通道。

刺桐城

今天,有很多歐洲人或許不知道泉州,卻知道中國東南沿海有一個“刺桐城”。早在公元6世紀的南朝,泉州就與東南亞各國有貿易往來。到了唐代,泉州開始興起。遠道而來的外國人上岸便看到滿城開滿了刺桐花,“刺桐城”因此得名並延用至今。

古刺桐城東臨大海,素有“三灣十二港”之稱。三灣即泉州灣、深滬灣和圍頭灣,十二港包括後渚港、洛陽港、安海港、深滬港、永寧港,石井港等。大大小小的海港間,商船出入方便,舟來舶往頻繁。

唐代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的發展使大海船通行更爲便利。公元六世紀,已有大船通航南洋。更爲重要的是,朝廷保護海上通商貿易。公元834年,唐文宗下令保護到廣東,福建、揚州經商的外國商人,並委派節度觀察使經常加以過問,“不得加重稅率”,保護中外通商自由。當時有許多外國商人、水手、使節和傳教士,遠渡重洋來到泉州經商,旅遊或從事宗教文化交流活動,刺桐古城頓時成爲“市井十洲人”,“還珠入貢頻”的繁華都會。熱鬧非凡的刺桐港,一時聚集着來自域外異邦的雲櫓風檣,成爲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起點。

東方第一港

宋末元初,泉州海外貿易的市舶收入與貿易規模已經與廣州相當。南宋關於海外貿易與海外地理的名著《諸蕃志》中,凡載中國與海外各國的航線,距離、日程、方位等,多以泉州爲基準。到元代,與泉州通商的海外國家與地區達90多個,至此,泉州海貿規模一躍成爲與亞歷山大港齊名的“東方第一大港”、“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

這個“梯航萬國、舶商雲集”的東南名城,“大船百艘,小船無數”的繁華景象,曾令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和伊本・巴圖泰歎爲觀止,他們筆下,曾如實描述過古刺桐港“市井十洲人”、“纏頭赤足半蕃商”

的盛況。

宋代古船 泉州灣古船陳列館內,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艘軀體巨碩的宋代古船了。這艘宋船的載重量約爲200噸左右。

船內珍貴文物也形象地反映了宋代泉州與亞非,阿拉伯和南洋諸國海上通商貿易、經濟文化交流的盛況。其中有4700餘斤香料木(包括降真香、檀香、沉香等)以及貴重藥物,500多枚唐宋銅鐵錢,50多件宋代陶瓷器,90多件木牌木籤,2000多個暖海貝殼,還有許多椰子殼和桃、李、橄欖、荔枝等果核及船上水手娛樂用的象棋子。

伊斯蘭教聖墓 位於泉州靈山南麓,是伊斯蘭墩穆斯林賢人的墓地。當時還沒有清真寺,所以很多人都到這裏來禮拜。後來穆斯林教徒不斷增多,到宋朝有了阿拉伯人出資建造的清淨寺。

墓地正中有亭,亭中有兩座花崗石雕的長方形墓蓋石,墓蓋底座環刻蓮花瓣圖案,簡樸無華,襯托賢者的高潔品德。墓後還有鄭和下西洋一行香碑。

迴廊正中一方青草石雕琢的阿拉伯文石碑刻,記載了元代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一批阿拉伯穆斯林遠渡重洋來到泉州,爲聖賢修墓的過程。

蕃商列居

許多外國商人、水手,使節和傳教士,遠渡重洋來到泉州,使泉州成了“古代神學文化的寶庫”,至今猶存婆羅門教,基督教、天主教、摩尼教等各種外來宗教的遺蹟文物,形成多種宗教共生並存的奇特現象,其中尤以伊斯蘭教最引人矚目。

唐朝時很多阿拉伯商人定居泉州,並與當地人通婚。北宋年間,主導泉州對外貿易的也是蕃商,即阿拉伯商人或回回商人,他們成千上萬定居泉州城南,形成蕃人巷,最具代表性的是丁姓回族居民聚居於晉江陳棣,號稱“萬人丁”。這些列居的蕃商,有的是應朝廷招徠,有的是自行前來貿易,久住成定居。直到南宋,蕃商及其後裔仍是閩南海貿巨擘,如蒲羅辛,羅智力、施那幃、蒲亞里,蒲壽庚等。泉州現在的蒲、郭,丁、白,鐵、金等姓多是其後裔。

清淨寺 初建於公元1009年的清淨寺,又稱艾蘇哈卜大寺,是極爲珍貴的伊斯蘭史蹟奇觀。相傳泉州歷史上曾有過7座清淨寺,惟獨這座猶存,成爲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史蹟之一。寺內明代《敕諭》石刻上有明成祖於明永樂五年頒發保護清淨寺伊斯蘭教的聖旨,令“所在官員軍民一應人等,毋得漫侮欺凌”。

此地古稱佛國

遠自印度傳入的佛教在泉州根基深廣。早在公元558年,印度僧人拘那羅陀前來豐州九日山翻譯《金剛經》,後由泉州乘船往棱伽修國,隨着風浪飄至越南。公元565年再度由泉州更換大船返國。唐玄宗天寶年間,泉州超功寺和尚曇淨隨同鑑真和尚東渡日本,足見中外宗教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開元寺 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以薈萃各種不同宗教文化爲主要特色而著稱於世。經過歷代修茸,依然香火鼎盛。

泉州石雕名揚四海,開元寺就是最好的例證之一。石雕柱子纔是真正的寶貝。一處是百柱殿的柱子、有宋、元、明各時期的海棠花式柱、圓柱、方柱、楞棱柱、蟠龍柱等。另一處是立在山門的梭柱,呈梭子狀,據考證爲唐朝的風格。最引人矚目的是殿後廊檐下那對16棱石柱:兩根十六棱柱似方似圓,柱石方處有兩段,各面都有一幅雕像,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錫蘭流傳的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圖案24幅,線條簡樸,構圖大膽,充滿異域風情,這種俗稱“歡喜佛”的形象是印度教“性力”崇拜的證明。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對聯,是古城泉州濃厚宗教文化色彩的真實寫照。

開元寺正殿前月臺須彌座束腰處的72幅獅身人面像和獅子浮雕,都是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主印教寺移來的,它們是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繁榮發達,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

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它是開元寺的重要文物。既是中世紀泉州繁榮的象徵,也是這座名城特有的標誌。東塔於1997年入選全國四大名塔郵票,可稱得上石塔之王。西塔略低於東塔,有男性有須觀音及猴行者浮雕。即使沒有到過泉州的人也常說:做人要“站着像東西塔,躺着像洛陽橋”。

閩中橋樑甲天下

爲了物流需要,刺桐人架起了一座座跨海石橋。僅宋代,泉州地區就興建石橋215座。從當時建橋的佈局以及橋樑特殊的構式,可知造橋熱潮和外貿發展的密切關係:絕大多數橋樑都是近海、靠海,或伸入海灣、或連接島嶼,儘量用橋樑把各個港區、碼頭和泉州市區連接起來,以來往便捷,素稱“閩中橋樑甲天下”。最負盛名的當推“跨海長虹”洛陽橋和長達五里的“安平橋”,此外還有順濟橋、石筍橋、鳳嶼盤光橋、海岸長橋、永春東關橋等。

中國第一座跨海石橋――洛陽橋

被我國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爲“福建橋樑狀元”的洛陽橋,採用“筏型基礎”、“懸機浮運”和“種蠣固基”等具有開拓性的工程技術,成爲世界海灣建橋史上的創舉。此後泉州一帶建造的橋樑,大多效仿洛陽橋。

中國古代最長的跨海石橋一安平橋

晉江安平橋,長810丈,爲當時全國最長的橋樑。橋心亭石柱鐫刻一筆力雄勁的聯句曰:“天下無橋長此橋”。概括了它的最大特點。全橋用堅厚的長條花崗石壘砌而成,每塊巨石重達數噸,其工程量之浩大,令人歎絕。

一部泉州海外交通史,也是一部泉州古城興衰變遷史。由於明清之際,實行“禁海”,“遷界”的禁錮政策,使得“風檣鱗集”的“東南巨鎮”刺桐港漸趨蕭條。

洛陽橋 位於泉州城東13功利,與盧溝橋、趙州橋、廣濟橋並稱爲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唐朝初年,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爲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他們這裏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就也取名爲洛陽,此橋因此得名。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官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於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泉州天后宮初建時,以宋徽宗賜額“順濟”爲廟名,即“濟以順風”之意。官府常在此爲出海商船舉行祭海大典。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監張謙出使渤泥(今加裏曼丹島文萊一帶),從泉州浯江啓航,“實仗神庥”,歸奏於朝鼎新之,改宮號爲“天妃宮”。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徵海,師次於此,“神涌潮濟師”、“有助順功”。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后”,後易宮名爲“天后宮”。天后宮歷代有重修,現在建築羣還保存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建築,爲我國現存建築規格最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媽祖廟。

天后正殿,雖歷經滄桑,但明清木構建築至今依舊保存完好,門窗彎枋雀替,雕花精緻細密,紋飾豐富多彩。託木部位有鳳凰戲牡丹,壽樑中作如意訪心,表現女性神廟。

正脊是天后殿至高點,兩端五彩瓷型

雙龍戲珠,造型精美,光澤鮮豔,表現整個大脊龍的至高題材,四岔脊頭組合鳳凰圖案,對應大脊成龍鳳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龍鳳,麒麟、玄武、雙虎,體現了吉祥如意。慶賀長壽,爲閩南建築藝術一絕。

月港

明朝中後期,泉州港開始沒落,通商口岸的重心開始向漳州月港轉移,月港逐步發展成爲福建最大的民間海外貿易港。萬曆年間(1573-1620年),月港進入全盛發展時期,擁有7條往西洋,3條往東洋的直接航線,基本上覆蓋了馬六甲海峽以東的傳統東亞貿易網絡,成爲我國東南沿海對外交通貿易中心,也是當時從中國經馬尼拉(呂宋)至美洲的“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啓航港。每年進出月港的大海船多達200多艘,貿易商品多達114種,徵收船舶稅佔福建省稅銀的大半,月港因此享有“閩南一大都會”、“亞洲一個重要商港”的美譽。

清初,月港開始急劇衰落。清康熙中期以後(17世紀80年代以後)逐漸被廈門港取代。

漳州平和縣克拉克瓷

在中國外銷瓷中,克拉克瓷無疑是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的品種之一。

公元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截獲了一艘裝有近10萬件中國青花瓷器的葡萄牙商船。荷蘭人稱這艘葡萄牙商船爲“克拉克”,意思是“葡萄牙戰船”。船上的瓷器因產地不明而被稱爲“克拉克瓷”。這些瓷器第二年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拍賣,引起轟動。

目前,已考證生產克拉克瓷的窯口有江西景德鎮窯、福建德化窯、漳州平和五寨南勝窯等100多個窯址。近年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得知,燒製五彩瓷器的窯址有漳州平和南勝鎮的花仔樓窯址、五寨鄉的狗頭窯址、通坑內窯址,尤以田坑窯址發現的五彩瓷器標本最多。

400多年前,從華安、平和、漳平甚至江西境內,無數的貸物順着九龍江支流聚集月港,等待出洋。其中,最供不應求的,莫過於平和縣的克拉克瓷了。

克拉克瓷畫風率意,了無拘謹,繪者心態從容閒適。紋飾繁簡得當,滿而不亂,疏可走馬,繼承了明末民窯瓷器中大寫意的畫風。這種畫風曾被世界寫意大師畢加索稱爲“抽象畫派的先行者”。

C

閩商圖騰/湄州 儘管閩商也受儒家思想影響,但其海洋文明特質中,還是秉信着媽祖文明這一精神支柱。媽祖文化在中國沿海地區、內地商埠和海外華人社區的信仰範圍不斷擴大,印證了閩南商人的海外商業範圍及商業思維的不斷擴張。

湄洲島,就是媽祖的故鄉,被譽爲“東方麥加”。

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相比,向大海討生活要艱難得多。氣候、潮汐、洋流、島礁變幻莫測,樣樣攸關生死。拯救海難、解人危厄的媽祖,應祈求平安的需要而產生。

宋代,陰陽學說流行,認爲“天屬陽,地屬陰,水在地上也屬陰”、“男屬陽,女屬陰,水神應爲女性才合適”,富有傳奇色彩,以拯救海難爲懷的媽祖正中其選。

天后天妃天上聖母媽祖真名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啓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爲事,矢志不嫁,父母也都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爲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稱她爲“神女”、“龍女”。

媽祖逝世時,鄉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於同年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湄洲媽祖廟。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莆田湄洲島上的媽祖廟,天津的天后宮,澳門的媽祖閣,臺灣北港的朝天宮和鹿港媽祖廟爲我國天后宮有名的大廟。

媽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國家祀典就達36次,其最長封號爲“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羣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

傳說中媽祖登天處。媽祖眼望的正前方就是臺灣。在臺灣鹿港朝天宮也有一尊模樣相同的媽祖石雕像與之隔海相望,共同祈求臺灣海峽海不揚波、和平安寧。

媽祖祖廟

海內外2億多媽祖信衆嚮往的媽祖聖地――湄洲媽祖祖屆,位於被譽爲“海上明珠”的湄州島的北端,經屢次擴建修茸,到清代後期,已有99間齋房,號稱“海上龍宮”。如今已建成集朝廟、觀光、度假於一體的媽祖文化景觀。

自大牌坊起到山門、聖旨門、觀鐘鼓樓、奔正殿、進寢殿、跨朝天閣、入昇天樓、望佛殿、觀音殿等等,可朝聖或觀光的大小建築36處之多。平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媽祖信衆。紛至沓來,尋根謁祖,焚香朝拜,每逢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媽祖節慶,更是人山人海,香菸縈繞。

三清寶殿 位於南山天妃行宮的左側。明宣德六年(1431年)春,鄭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在長樂駐港伺風時,施財將建天妃行宮的剩餘材料建造了這座三清寶殿。三清寶殿遺址中現有鄭和史蹟陳列館。在建造三清寶殿的同時,鄭和、王景弘等人,爲三清寶殿鑄造了一口銅鐘。銅鐘原件現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禮佛重道

鄭和本姓馬,出生於信奉伊斯蘭教的家庭,父親還是一位朝覲過麥加的“哈只”。鄭和起初服侍明太祖,因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很得太祖器重,稱他“三保太監”。後來他在太祖兒子朱棣手下做事。朱棣造反篡奪王位時,鄭和也在軍中。因爲有功,成祖朱棣在永樂二年(1404)元旦,親自寫了一個“鄭”字,賜予他做姓,他才改名“鄭和”。

鄭和是一位穆斯林,卻既禮佛又重道,尤其崇敬媽祖神。每次從長樂“開洋”,必舉行祭祀媽祖儀式,若從太倉、南京啓航,亦同樣如儀。足跡所及,無不或佈施或奉祀或修建諸神祗宮廟祠宇,並且對非主祀媽祖者,但凡可能,則予配祀。駐節長樂期間,“奏建”天妃行宮,“每就修葺”南山塔寺,“施財鼎建”三清寶殿,修建文石天妃廟,重修雲門寺、龍峯書院並朱子祠,此外還修葺南山塔,鑄造銅鐘等。

據說當年新皇帝朱棣環顧衆官員,問:到底該派誰下西洋以宣天威?

有官員力薦鄭和,稱其面部粗如橘皮表明他身經滄桑;印堂太窄顯示其精力專注;劍眉虎額反映他具有軍事統領能力;口闊如海表示口若懸河;眼光爍如激流顯示其精力充沛。這些足以證明鄭和可勝此任。

慧眼識長樂

鄭和七次下西洋,每一次都要先到福建長樂太平港,“累駐於斯,伺風開洋”。由此可見,如果說南京是決策地、策劃地,太倉是始發港、起錨地,那麼,長樂就是駐泊基地和開洋起點。

由於地理、歷史原因,當時的長樂早已是一座以水路謀生爲主的城鎮,太平港水深港闊,潮汐漲落穩定,地處福建最大河流閩江入海口的南岸,是全國少有的淡水港灣,幾乎“無灣不造船”。同時,福建閩北盛產造船的赤白杉木等木材,可以沿閩江順流直至福州長樂。其

寬闊的水域,不但便於數百艘海船停泊,更有取之不盡的飲用淡水。太平港背靠大陸,又面對數個小島嶼,如天然屏障減弱颱風對船隊的襲擾。尤爲上乘的是,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多刮東北大風,大大便於船隊揚帆出洋。

鄭和寶船

擁有二百餘艘船隻的鄭和船隊無疑是六百年前世界上最爲龐大的艦隊。但是,鄭和的寶船究竟有多大,這在史學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爭議。神祕的寶船,民間傳說長44丈,是比故宮太和殿還要大三倍的“海上巨無霸”。

據說,成祖曾問鄭和:“我國的寶船,究竟有多大?”鄭和答說:“單單一個舵,大概有三四丈高。”成祖聽了,有些似信非信。因此鄭和又奏說:“明天我帶領船伕,把一隻船的舵,拆下來放在空地上供皇上御覽。”這個船舵直到明朝亡國以後,還留在清宮中。《中國航海史》有這個大船舵的圖畫,畫着一個人站在舵的底下,舵有五六個人之高。可想而知,每一艘船載士卒七百人至一千人,是很平常的事。

鄭和並 鄭和舟師將士近三萬人,大大超過了當時長樂縣城的居民人數。當時,長樂縣城內只有兩口井(楊井、衙裏井),無法供應鄭和舟師衆多將士的用水。爲了不與民爭水,鄭和親率將士在南山下掘了一口井,即天妃宮大井(俗稱鄭和井)。

三峯塔/三峯塔寺 三峯塔是當年鄭和登塔俯瞰其停泊太平港龐大船隊的望塔,也是鄭和下西洋船隊出入太平港的航標塔。此塔是爲宋徽宗祝壽而建,原名聖壽寶塔。鄭和認爲宋徽宗是個昏君,所以,鄭和題改塔名爲“三峯塔”。

雲門寺 位於洋嶼鄉雲門山,背山面海,旁有朱子祠、文昌閣。宋紹興初,大慧宗呆禪師居山樂道處。嘉定間始建寺。鄭和在率舟師駐泊長樂時,重建此寺。現存雲門寺建築保留了明代風格,大殿爲單檐懸頂,木構,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前有庭院,左右鐘鼓樓均爲攢尖頂。

“卡洋成市狀元來”

隨着鄭和下西洋,福州港也日益繁榮,福州水部門外,華夷相處,盛極一時。據《長樂縣誌》記載,當年在縣城南,街如十字,所以名十洋街。永樂年間,鄭和統帥的舟師駐紮於此後,人來車往,開市交易,空前繁榮。許多國家的國王、使臣等紛紛隨船隊來華朝貢,從福州或泉州上岸,再走驛道進京。爲此,福建地方官員在福州修建了寬闊壯觀的進貢廠(即倉庫)和柔遠驛(即賓館)專門接待外國賓客。

經濟發展使各地讀書風氣日漸濃厚。福州成立了許多書院,東溪精舍就是其中最著名的。長樂還專門修建了供學子進京考試的登文大道及登文碼頭。《閩都記》中提到,鄭和在長樂造舟,使貿易如雲,未幾馬繹,李騏大魁天下。這連科兩狀元,爲福建學子在京城贏得了殊榮。“十洋成市狀元來”流傳至今。

從鄭和下西洋開始,中國通向南洋各國以及中亞乃至東非的航向已經開通,並給閩商帶來一次又一次海外移民高潮。

海上帝國

閩商最輝煌的時期是鄭成功和他父親鄭芝龍率領海商集團縱橫東南沿海的明清歲月,他們軍商合一,被歐洲人稱爲“海上王國的統治者”。他們馳騁海洋的冒險精神,以及開放兼容的國際視野,正是閩商海洋文化的集中投射。

海上發跡

地理大發現之後,海洋開始在人類生活中佔據空前重要的地位,鄭芝龍是在十六、十七世紀歐洲人東來初期,投入中西海上貿易的一位先驅者。也是在海禁年代,開創閩南海上貿易疆域的豪傑。

溫睿臨在《南疆逸史・鄭芝龍傳》中這樣形容鄭芝龍,“長軀偉貌,倜儻善權變”,“性情蕩逸,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是頗有幾分豪俠氣概的人。

鄭芝龍,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小名一官,十七歲時,因家庭生計艱難,偕其弟芝虎、芝豹赴廣東香山澳(澳門)投奔舅父黃程。黃是著名的對外貿易商人,鄭芝龍跟隨他學做對外貿易,掌握了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後來接受天主教洗禮,取教名尼古拉,外國人稱他尼古拉・一官。其後他前往日本,到平戶後,與平戶侯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鬆締婚,後生長子鄭成功。

到日本後,鄭芝龍追隨當時有名的大貿易商李旦。李旦資本雄厚,擁有一支船隊,專門從事海外貿易,是當地華僑的首領。李旦覺得鄭芝龍能幹可靠,“撫爲義子”,交給一部分資產和船隻讓他到越南做生意,獲大利。不數年,鄭一官成爲巨賈,常往來中日間。李旦去世後,他取代了李旦的兒子成爲繼承者。船隊規模擴大至千艘以上,在對日本和荷蘭的貿易中獲得了驚人的利潤。

經數十年苦心經營,鄭芝龍逐漸成爲中國東南沿海龐大海上商業集團的領袖。

泉州南安 南安市與臺灣島隔海相望,三國東吳置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南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曾一度是閩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人口148萬,海外僑胞300多萬人,是舉世聞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鄭氏父子的故鄉。

南安襟山帶海,風光秀麗,名勝古蹟星羅棋佈。有氣勢宏偉的鄭成功陵園、“天下無橋長此橋”的五里橋(安平橋)、海交史珍貴文物的九日山摩崖石刻、閩南建築大觀園的蔡氏吉民居建築羣四個部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諸多自然、人文景觀,以及典雅多姿的梨園戲、高甲戲、南音等藝術奇葩和風味獨特的地方小吃。

紅頂商人

明朝開始奉行海禁政策,破壞了沿海地區的經濟和海上貿易。爲反抗朝廷海禁政策,鄭芝龍的海上武裝經常與清軍發生衝突。1628年9月,鄭芝龍接受“招安”,後來官至福建總兵。他受朝廷之託,先後消滅李魁奇、楊六、楊七、鍾斌、劉香等海商集團,獨掌華商海外貿易權,在海上向商船徵稅收餉,富可敵國,勢力範圍不斷擴大。很長一段時間內鄭氏家族成爲福建近海的主人,所謂“海上從此太平,往來各國皆飛黃旗號,滄海大洋如內地矣。”“海舶不得鄭氏令旗不能往來,每舶稅三千金,歲入千萬計”。“從此海氛頗息,通販洋貨,內客外商,皆用鄭氏旗號,無儆無虞,商賈有二十倍之利。芝龍盡以海利交通朝貴,浸以大顯。”

他以強大的武裝力量和雄厚的資本在國際市場上同荷蘭、日本、南洋各國商貿公司競爭角逐,是官商結合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代表人物。至南明唐王政權,也以鄭氏海上力量爲支柱,正如鄭芝龍所說“三關餉取之臣,臣取之海,無海即無家。”

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夏,鄭芝龍22艘商船由晉江縣安平港直抵日本長崎,佔當年開往日本的中國商船總數的22.68%。鄭芝龍還與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建立起貿易關係。在短短几年內,成爲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商業貿易的最強競爭對手。

明末,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相繼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營造軍、商兩用船,年造三五艘,修數十艘。

晉江東石寨子 晉江東石北面,一山隆起,俯瞰大海,面對金門島上羣峯,左與圍頭卓望山遙相呼應,右與大小磴互爲犄角,控制石井江之出海口,地勢險要;故自古以來,設戍於此,名日東石寨,又名畲家寨。

鄭成功之故鄉石井,即東石以南不遠的石井江出海口西側。東石寨之

設,直接防衛了其故居的安全。鄭成功曾屯兵於此,留有“丹心”石刻。

爭霸海上

閩商生存能力極強,膽識過人,不論多艱難的環境,都能立足現實勇猛精進。

15-18世紀,是世界海運和海上兵權大發展時期。鄭氏海商集團成爲企圖建立遠東貿易霸權的荷蘭人最主要對手。

當時東印度公司史料中說:如果公司想存在下去,必須將“一官”這根刺從公司腳下拔除。1628年,鄭芝龍的船隊在廈門附近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軍隊發生了一場海戰。鄭芝龍使用火船戰術,戰勝了荷軍。1639年又在湄洲外洋大敗荷軍,荷蘭人從此退出福建沿海。

鄭芝龍與荷蘭人的衝突,其實正是東亞海上貿易主導權之爭。

針對荷蘭人刁難、截捕鄭氏商船,加緊對在巴城及臺灣的中國商人的迫害打擊,欺壓臺灣民衆,鄭成功於1656年頒佈了對荷蘭殖民者實行貿易制裁的法令,嚴禁中國商船前往巴城、臺灣以及馬尼拉進行交易。東印度公司駐臺灣長官派人到廈門“送外國寶物來求通商,願年輸餉銀五千兩,箭桴十萬枝,硫黃一千擔”,並以不再妨礙鄭成功派遣商船前往暹羅、佔卑、彭亨、馬六甲及巴林邦等地通商爲條件,要求鄭成功解除禁航令,鄭成功才“遂許通商”,答應恢復與荷蘭人的通商關係。

南安市鄭成功紀念館 始建於1962年2月,與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同時創立。初設爲鄭成功祠。1982年,旅港同胞呂振萬先生髮起並捐資開始興建新館於石井鎮鰲峯山上。新館(廖承志題寫館名)是三進宮殿式建築,佔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新館依山傍海,恢弘雄偉,左側還建有鄭成功碑林。

南安石井大佰島是當年鄭成功揮師東渡前的駐紮地,島上有衆多鄭成功史蹟。

鄭成功在鼓浪嶼屯兵紮營和指揮水師操練的地方,至今存有水操臺、寨門等遺址和大量名人題刻。

悲情結局

憑藉經濟上的強大實力,又因有擁立之功,鄭芝龍及其家族地位在南明弘光朝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弘光帝封鄭芝龍爲南安伯,四弟芝鳳封靖西伯,五弟芝豹授太子太師澄濟伯,族兄鄭聯封定遠伯。到隆武政權時,“芝龍位益尊,權益重,全閩兵馬線糧皆領於芝龍兄弟,是芝龍以虛名奉君,而君以全閩予芝龍也”。

然而這樣的位尊權重並不能滿足鄭芝龍的野心。也許是迷惑於上一次降明的成功,鄭芝龍又一次選擇了歸順清朝,但清廷懾於其勢力,將其招至北京,實際將其軟禁起來,僅在順治五年才被授予一等精奇尼哈番的空銜。

數年之後,爲了招撫堅持抗清的鄭成功,鄭芝龍的處境有了暫時好轉,當清鄭和談失敗,鄭芝龍最終失去了利用價值。1661年,康熙帝即位,十月九年級,鄭芝龍與子等十一人被斬首於菜市口,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鄭氏海商集團也在三代之後湮沒無聞。

廈門鄭成功紀念館 踞山面海,周圍樹林蓊鬱,花木呈秀。古老的梧桐,芬芳的玉蘭,卓然而立的棕櫚,襯托出鄭成功紀念館令人崇敬肅穆氣氛。全館分爲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雕塑、模型三百餘件,比較系統地展示了鄭成功生平事蹟。

僑商經濟

除了漂洋過海,閩商有着天然的向外生長的基因與動能。海歸閩商,其輝煌的頂端也並非在福建本地實現。

18世紀中期始,閩商在東南亞各國就形成了實力強大的福建幫。如今,“全球500強華人企業中,福建佔了近200家。菲律賓華人企業前十名中,就有6家是閩商,印尼500富也有6成屬於福建商人。”

華僑階層

從19世紀末至今100多年間,較突出的海外閩商代表就有“錫礦大王”胡國廉、“橡膠大王”陳嘉庚、“木材大王”李清泉、“糖業大王”黃仲涵、“砂撈越王”黃慶昌、“萬金油大王”和“報業鉅子”胡文虎、“汽車大王”謝建隆、“地皮大王”黃廷芳、“橡膠與黃梨大王”李光前、“食用油大王”和“紙業大王”黃奕聰、集“麪粉大王”“丁香大王”和“金融大王”於一身的林紹良、集“銀行大王”“菸草大王”“啤酒大王”和“航空大王”於一身的陳永栽等等。

有人這樣形容閩籍商人:“世界上凡有人羣的地方,就有華人;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閩人。”據統計,福建現有海外華僑1100多萬人,分佈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閩籍華人資產存量估計超過3000億美元。

從清末到二十世紀初,華僑開始在故居地重建家園。他們在廈門等地大興土木,別墅、祠堂、學校、銀行、百貨公司、市場拔地而起。這些中西合璧、風格鮮明的建築,構成了閩南城市獨特的風情與景觀。

鼓浪嶼老房子

鼓浪嶼雖小,但如果要逛遍它所有的小路,一天下來還是很辛苦的。包括外國商人所建的及上世紀20-30年代,南洋華僑回鄉創業所建,15年建造了1000多幢建築。清泉別墅、林家住宅與黃家花園、菽莊、“鬼屋”、八卦樓、海天堂構、黃榮遠堂、天主堂、昆礁路44號鋼琴博物館等,風格各異,精彩紛呈。

黃奕住/黃家花園

這棟荷載沉重歷史的別墅,曾號稱“中國第一別墅”,是“印尼糖王”黃亦住親手建造的。

1885年春,黃奕住身藏父母賣掉祖田換來的36塊銀元來到新加坡,剃頭爲生。後來他由行商到坐賈,再到開商行,直至做國際貿易,成爲印尼爪哇四大糖王之一。到1919年,“剃頭住”已成爲跨商業、銀行、保險、房地產、種植等多行業的商界鉅子和華僑領袖。

1919年,黃奕住回到廈門,定居鼓浪嶼。歷時三年建成黃家花園,他投資房地產,在鼓浪嶼建房160座。此外,還投資鐵路,開採礦產,是廈門自來水和電話業的奠基人。他遵照母訓,捐款建設廈門、鼓浪嶼的國小、中學、大學、醫院,還捐助復旦、暨南及北大、南開與嶺南等大學。

林鶴壽/八卦樓

林鶴壽爲鼓浪嶼留下了一座最富標誌性的別墅建築,留下了他和八卦樓耐人尋味的故事遭遇。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割讓給日本,光緒皇帝嚴令駐臺官員回大陸,時任臺灣墾撫大臣、團防大臣的林維源率領家族回到了廈門,定居鼓浪嶼。看到鼓浪嶼上大多是領事館、洋行、教會建的別墅洋樓,立志要在鼓浪嶼蓋一大別墅,超過洋人蓋的所有別墅,而且要求站在自家大別墅的天台上,能看到廈門市區和整個鼓浪嶼。

1907年春工程動工興建,消耗了大量財力,工程時續時輟。林鶴壽爲維護面子,以自己的錢莊擔保,變賣部分家產,艱難支撐。1920年,錢莊宣告破產,林本人避居海外,終生未回鼓浪嶼。此後幾經戰亂變遷,1983年,八卦樓撥做博物館。

林菽莊/八角樓

林菽莊的祖先於清乾隆年間到臺灣以墾殖致富,成爲望族。中日甲午戰爭後,舉族內遷,原住廈門,後到鼓浪嶼。1915年,林菽莊在大小樓之間建一別墅,叫“八角樓”,並增

設聯廊把大小樓連接成S形裙樓,通稱“林氏府”,現編鹿礁路11-19號。八角樓爲15號,5層,磚木結構。

“大樓”已歷100多年風雲,拱券長廊、百葉門窗、柳條天花板以及那口大井,均歷歷在目。兩棵香樟已長成參天大樹,飄來的攀枝花也長得高大挺拔。

李清泉/榕谷

李清泉是福建晉江人。1901年,到菲律賓學習木材商業經營。後成爲菲律賓的“木材大王”。回國後他到廈門創立“李岷興置業公司”,投資300萬銀元,興建廈門新路頭到沙坡尾的海堤。在廈門建了近20幢大樓和別墅,在鼓浪嶼建了“李家莊”和榕谷別墅。

榕谷別墅坐落於鼓浪嶼升旗山麓,是李清泉衆多別墅中最漂亮豪華的一座,現編旗山路7號。因爲大門口幾株古榕,把入口處掩映得爲山谷一樣,故名。由於主人是經營木材的,內部裝飾全部使用進口高級木材,赤楠的地板、樓梯和門窗,至今仍完好如初。

陳嘉庚

有時候,一座城,什麼都有了,就是少了點什麼,來了一兩個人,就什麼都活了。這種城,我們把它叫做富有的城;這種人,我們稱他城市的靈魂。陳嘉庚,就是集美的靈魂。

“橡膠大王”

]874年,陳嘉庚出生於同安縣仁德里集美村。17歲赴新加坡協助其父經營米店。不久,父親破產,陳嘉庚替父償還全部債務,集資7000多元叻幣(英殖民統治時,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等國發行的貨幣)創設“新利川”菠蘿罐頭廠。不久,又接管了同樣經營菠蘿罐頭的日新公司。三個月內,兩個廠獲利共4萬元。

當時,橡膠第一次從巴西移植到馬來,陳嘉庚用2000元購了種子,播種在菠蘿園中。1925年,他已成爲東南亞的“橡膠大王”,鼎盛時期開辦30多家工廠,100多間商店,營業範圍遠及五大洲,僱傭職工達3萬餘人,資產達1200萬元叻幣,約值黃金百萬兩。

陳嘉庚是近代華僑在家鄉捐資辦學中的先驅人物。1913年起,陳嘉庚以其個人資財,在集美陸續創辦了各級各類學校。1921年,陳嘉庚認捐開辦費100萬元,常年費分12年付款共300萬元,創辦了廈門大學,這是全國惟一的華僑獨資創辦的大學。

1923年夏,粵軍與閩軍分別屯集在集美和廈門島高崎,隔海對峙,開槍互擊。集美學生李文華在乘船往廈門的途中中彈身亡,國內外譁然。陳嘉庚與林義順從新加坡聯名通電,要求確保集美學校的安寧。懾於陳嘉庚的聲望和影響,南北各路軍閥紛紛同意訂立集美和平學村公約,特別批准“承認集美爲中國永久和平學村”,“集美學村”之名由此而來。

集美學村 集美原先只是一個地處同安小半島、潯江西岸的偏僻小漁村,坊間一直把它叫做“盡尾”,“潯尾”。集美得以名噪天下,完全是陳嘉庚篳路藍縷之功。

集美學村建築熔中西風格於一爐,成爲集美的一個象徵,每年接待中外遊客上百萬。尤其是集美中學的道南樓、集美僑校的南薰樓、航海學院的教學大樓,或巍峨挺拔,或凌空欲飛,很富個性。

延安軼事

1941年6月,陳嘉庚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從新加坡回國慰勞抗日將士。在重慶逗留期間,受到中共駐渝辦事處熱烈歡迎。茶會上,陳嘉庚詢問:“若往延安,交通是否方便,行程如何?”一一奉告。兩天後,邀他前往延安會晤。

到延安後,留陳嘉庚吃飯,用自己種的豆角、西紅柿招待陳嘉庚,只是特地上了一味雞湯。說:“我沒有錢買雞,這隻雞是鄰居老大娘知道我有遠客,送給我的。這頓飯只花了1.5元。”陳嘉庚非常感慨。

出於對中國共產黨人的敬仰和愛戴,陳嘉庚將兩輛美國“福特”牌轎車送給中共中央,這是當時延安僅有的兩輛轎車,一輛配給了,另一輛則給年歲較大的林伯渠、謝覺哉、董必武、吳玉章、徐特立等“五老”使用。

“一代完人”

“金錢如肥料,散播纔有用。”這是陳嘉庚對金錢的見解。至1934年,陳嘉庚經商30年獲利1900萬元,僅資助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就花去800萬元。

但這位手握巨資的富翁卻過着異常艱苦的生活。據其親屬回憶,在新加坡時,他平時身上的現款不超過5元,從不在外頭亂花一分錢,連怡和軒附近的菜館、咖啡館也從未光顧過。他一生只看過一部電影,那是一部爲籌賑會義演的片子。

陳嘉庚不僅自己生活簡樸,而且要求家人也過同樣的生活,夫人給兒子買了一條領帶,被他看見了,斥爲浪費,不許用。平時,家裏來了客人,也只能一起吃家常便飯,不許大擺筵席。

新中國成立後,陳嘉庚回國定居。一次,去看望他,當時,他的辦公室同時也是臥室,牀上掛的蚊帳是抗戰時買的,已發黃,打了好些補丁。辦公桌上放着一隻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蠟燭一那是他自制的燭臺。

1961年6月23日,陳嘉庚在北京去世,各界人士3000多人前往弔唁,送了花圈,並譽之爲“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公祭結束後,,領先執紼,護送靈柩上車,專列運至廈門,安葬於鰲園。

1961年9月10日,新加坡舉行有萬人參加的追悼陳嘉庚大會。靈堂兩旁懸掛一對輓聯。右聯是“前半生興學,後半生紓難”;左聯是“是一代正氣,亦一代完人”。一個人能獲得海內外炎黃子孫如此敬重,實屬罕見。

鼓浪嶼之波教案 篇九

關鍵詞:地方資源;橋樑工程本科教學;工程美學;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TU997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7)03-0058-04

國家“一帶一路”規劃的提出,爲中國土木工程走出國門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作爲構成“一帶一路”關鍵節點的橋樑工程,其作用舉足輕重,就業於相關企業的橋樑工程專業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無疑會影響到中國橋樑工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因此,對中國高校橋樑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將“海上橋城”廈門豐富且極具影響的橋樑工程實例及其他相關人才和技術資源有效服務於橋樑工程專業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培養方案和培養過程中如何契合地方特色形成自己的亮點是需要探討的課題。因此,筆者在廈門理工學院橋樑工程方向本科生的教育和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廈門特色橋樑與道路工程簡介

廈門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廈門目前在冊橋樑共計444座,既有跨海大橋,又有疏港路高架橋、五緣大橋等特大橋,還有大批的匝道橋、立交橋、跨線橋、人行天橋等,涵蓋樑、拱、吊等多種橋樑形式,是廈門地標式的建築組成元素,也見證了廈門城市的發展。

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和翔安海底隧道是目前廈門島的五條聯外公路要道。廈門大橋是中國第一座跨越海峽的公路大橋,採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樑結構,1991年建成通車,當時是除高集海堤外,廈門島對外聯繫的唯一通道,現在依然是西出廈門本島的重要通道之一[1]。海滄大橋是從海滄半島通往廈門島的海峽性公路大橋,在20世紀最後一天通車,是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二(H次於丹麥)的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代表着20世紀中國建橋水平最高成就,使廈門從一座海島型城市發展成一座海灣型城市[2]。海滄大橋東岸錨碇既是海滄大橋監控中心,又是中國第一座橋樑博物館――廈門橋樑博物館,集中展示海滄橋設計建造及科研方面的成果。2008年建成通車的集美大橋也是一座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樑橋,溝通廈門半島和半島外北部的集美、同安等地區,其海上箱梁施工採用了當時國內外最先進的“短線匹配法節段預製懸拼”工藝,是當時世界同型橋樑建設速度的2~3倍,有效地節約了工期,獲批“部級工法” [3]。同年通車的杏林大橋又稱杏林公鐵大橋,是一條公路、鐵路平層合建的大橋,打通了福廈鐵路進出廈門島的控制性通道,大橋建設時特別強調海洋環境保護,建立了健全的海洋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管理機構,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環境管理和檢查,實行領導責任制和環境質量保護、預防制度,體現了生態環保的理念[4]。廈門的橋樑不僅有實用性,又有藝術性,例如,海滄大橋採用門式索塔,輕巧獨特的錨錠,曲線造型橋墩,整體線條流暢輕柔,島內大橋的引橋部分依山環形而上,使人從不同角度欣賞全橋的風姿,銀藍色的橋體與碧海藍天相輝映,如畫卷般美不勝收,它是中國橋樑景觀設計的起源,是廈門的一個標誌性景觀[2]。集美大橋採用斜腹板箱梁配直方橋墩突顯簡潔挺拔的建築形態,而大橋整體平面呈S形曲線、縱向立面形成M型,起伏如飄帶,修長秀美[5]。鼓浪嶼附近的演武大橋採取了魚腹式樑、橢圓型墩,橋身通體漆爲白色,橋樑照明採取附設在橋樑護欄上的照明燈而不設燈杆,它緊貼海面,宛如波濤起伏,被認爲是世界上離海平面最近的橋樑,既不影響周邊景觀,又滿通、旅遊休閒功能,實現了景觀和交通的有機結合。五緣灣溼地公園附近的五座拱形橋,結構形式上有三跨鋼箱拱中承式提籃拱、桁架式鋼管拱等,主拱圈色彩各異,分別取名爲五緣灣大橋(月圓橋)、天圓橋、人圓橋、地圓橋、日圓橋,五圓恰好與“五緣”諧音,形成“五橋映月”的廈門新景。位於學校附近的廈門園博苑中,連接島與島之間的橋樑共十五座,有廊橋、多孔拱橋、斜塔斜拉橋等,造型各異,集中展現了中外經典橋型,在風格上也跨越了歷史與現代,體現出“園林的盛會,橋樑的博覽”。可以說,廈門的每一座橋都有獨特風韻,甚至有碑文、詩歌、雕塑、攝影、書法作品相伴隨,有着豐富的橋樑文化意蘊。

環繞廈門島的城市幹道――環島路,依海而築,路面平曲線隨海岸線延展,奉行“臨海見海,把最美的沙灘留給百姓”的建設宗旨,道路或依山傍海,或凌海架橋,或穿石鑽洞,上下行分幅設計,中間和兩側各留50~150 m的景觀分隔帶和防風林帶,道路中間隔離帶的綠化有《鼓浪嶼之波》的樂譜,路旁有馬拉松塑像,形成一條原始與現代、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生態路,體現了廈門特色,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藍天、大海、沙灘、綠地和四季花開不斷的美好圖畫,被譽爲“中國最美自駕遊海岸線”和“世界最美的馬拉松賽道”[6]。被稱爲“最美山間公路”的文曾路在景觀藝術上追求自然、純樸的風格,身處都市,卻可見青山翠竹、小橋流水、籬笆木屋,充滿山林野趣,讓人猶如走進了美麗畫卷,給人自然清新之感,卻不着痕跡,道路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在實現公路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嘗試。

廈門的城市交通規劃和設計建造將實用性、藝術性、生態性結合,是最生動和最直觀的課堂教學素材和實地參觀地點。

二、廈門理工學院橋樑工程教育實踐

廈門理工學院是福建省屬公立本科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爲主的管理體制,2013年1月被批准爲“省重點建設高校”,其土木工程專業創建於1981年,2007年創辦道路與橋樑工程方向,2011年橋樑與隧道工程學科被認定爲學校重點學科,2016年土木工程專業(包括道路與橋樑方向)通過國家住建部評估。

廈門理工學院的學生絕大部分是福建人,本科畢業後多數去施工企業,少數去設計院或繼續深造。爲了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依靠廈門橋樑與道路工程的技術與藝術優勢,2013年以來廈門理工學院對橋樑工程教學進行了探索及實踐。

(一)充分利用廈門優質資源,開設了“集橋樑理想與工程之美”系列講座

廈門的絕大多數橋樑與道路工程是在改革開放後規劃建造完成,特別是成爲經濟特區後的30多年,廈門匯聚了橋樑規劃、設計、施工、維護管理等精英企業及人才,如廈門路橋建設集團、廈門市路橋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廈門軌道集團、廈門高格橋樑設計研究中心等企業。學校陸續聘請其主要技術負責人作爲學院的客座教授,定期給教和學生舉行專業講座,參與培養計劃制定,參與學生的教學指導。

“集橋樑理想與工程之美”系列講座由參與過廈門城市建設的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專家參與,主要以廈門的工程實例爲依託,介紹各大型土木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建造過程及文化內涵。例如,原主管廈門城市交通建設的政府官員利用新舊圖片對比,具體講述廈門城市的變遷與發展,特別是交通規劃中的設計理念、方案由來、遇到的難點和創新解決方法,解讀其中的文化內涵。曾負責海滄大橋現場施工的總工程師講述海滄大橋鋼箱梁施工中的難點和關鍵工序,曾參與廈門大橋和海滄大橋等橋樑景觀設計並獲得過亞瑟海頓獎(國際橋樑創新的最高大獎)的廈門高格橋樑設計研究中心董事長講解橋樑的藝術設計、橋樑景觀設計和創新發展,曾參與海滄大橋維護系統建設的高級工程師爲學生講解特大橋樑的養護管理體系和數據採集,原五緣灣大橋項目副經理講述五緣灣片區規劃以及五緣灣大橋的建設歷程,曾負責廈門BRT建設的教授級高工做題爲“現代橋樑建設先進技術”學術講座,當年海滄大橋的設計顧問、國際著名橋樑建築工程大師鄧文士成爲學校的榮譽教授,並帶來了“21世紀的工程師”主題講座等。企業導師們豐富的工程經驗和國際視野不僅開闊了師生的眼界,使學生對廈門城市交通設施建設有了全面系統的認知,體味每一項土木工程中深厚的人文情懷。

(二)充分利用廈門優質的人文環境,形成系統的工程實習基地

土木工程認識實習是本科教學計劃中第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有利於學生建立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感性認識,從而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爲今後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校先後與廈門園博苑、廈門市規劃展覽館等簽訂了合作協議。從2013年開始,每屆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大一期末都赴廈門市規劃展覽館、廈門橋樑博物館、陳嘉庚紀念館和廈門園博苑等地進行認識實習。廈門市規劃展覽館以模型、影片、幻影成像等現代化手段,通過對比全方位地詮釋了廈門城市的發展歷史、當代成就和未來發展方向;廈門橋樑博物館不僅有海滄大橋的建設成果,還集中展示橋樑歷史、橋樑文化、橋樑現代化和橋樑科普;集美的陳嘉庚紀念館建築羣秉承了獨具特色的閩南建築風格,使學生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感受中西建築風格的完美結合;學校附近的廈門園博苑集中展示了各種類型的樑、拱、吊橋結構。學生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目睹美麗廈門城市的變遷,感受城市建築交通設施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全國各大設計院在廈門的分院、施工企業和員工培訓基地陸續接納學校路橋方向的學生進行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甲級設計院總工教授級高工參與路橋方向畢業設計指導和答辯,保障學生的各階段實踐環節系統而專業。

(三)結合廈門地區的環境特點進行課堂教學

在橋樑工程、橋涵水文、鋼橋等課堂教學中,儘量以廈門地區的實際工程爲例講解。例如,講解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時,引入跨海大橋建設中對白海豚的保護、演武大橋超低設計等成功案例,引導學生在重視結構計算的同時,充分考慮周圍環境的影響。講解橋樑施工時,除了引入集美大橋的“部級工法”、海滄大橋的鋼箱梁施工等,學院曾擔任廈漳大橋總工的“雙師型” 教師還以廈漳大橋爲例詳細講解施工過程。

針對福建廈門的環境特點,在專業課程中加重了颱風、海浪、地震、海水侵蝕等對橋樑結構設計建造過程影響,並有利於學生對周邊實際工程的理解和關注。

2013級道路與橋樑工程方向的培養方案中明確提出了學生應具備工程美學方面的修養和素質,並提出開設道路與橋樑美學課程,將採用企業導師和教師共同授課的方式進行。

(四)鼓勵優秀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

學院設立創新學分和獎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項目,利用課餘時間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例如,筆者曾指導2011級本科生完成校級大學生卓越計劃“廈門園博苑橋樑文化研究”,引導學生從園博苑的大環境中,體會橋樑的結構美,瞭解橋樑的命名、雕塑、攝影、文化意境等。

三、結語

廈門的城市之美世界公認,作爲城市重要部分的橋樑,其建設藝術和技術均走在全國的前列,特別是在陳嘉庚精神的感召鼓舞下,廈門的橋樑工程企業精英對學校教育都非常熱心,並不斷有更多的業界人士參與學校的工程教育,這些都是廈門理工學院橋樑工程教育得天獨厚的資源。

廈門理工學院立足本地,利用廈門地區優質的工程文化藝術環境,將繼續通過與相關企業的深度合作,推行橋樑工程素質教育,培養具備工程美學素養的具有新時代建設理念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田靖宇。廈門大橋雙向4車道實現“3進3出”的改造[J].中國市政工程,2008 (4): 16-17.

[2]羅盛文 .海滄大橋──美麗鷺島的一顆明珠[J].廈門科技,1999 (3): 3-4.

[3]張鴻,張喜剛,丁峯,等。 短線匹配法節段預製拼裝橋樑新技術研究[J].公路,2011(2):76-82.

[4]饒歡歡,彭本榮,劉巖,等。 海洋工程生態損害評估與補償――以廈門杏林跨海大橋爲例[J]. 生態學報,2015,35(16) :5467-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