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孤獨之旅教案【新版多篇】

孤獨之旅教案【新版多篇】

孤獨之旅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厚實、嬉鬧”等詞語。2、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2、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3、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4、品味小說精美傳神、意味深長的語言。

5、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預習課

一、導入

瞭解作者及他的《草房子》。

曹文軒——

“孤獨是一種正常並且健康的心態——如果程度得當的話。它標誌着一種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它使人在嘈雜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靜。”

二、預習目標

1、速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疏解字詞。

(1)注音

軒( )嬉鬧( )凹地( )雍( )摻雜( )

膽怯( )撅( )給予( )覓食( )撩逗( )

(2)釋義

厚實:豐富、富裕。嬉鬧:嬉笑打鬧。

撩逗:挑逗、招惹。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樣子。②失意的樣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討人喜歡。②機靈。驅除:趕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2、自由誦讀,用小說的三要素概括課文內容、

3、歸納小說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3、默讀文中有關杜小康的語段,在書上劃出有關詞句,思考:

(1)在離家放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

(2)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3)文題是“孤獨之旅”,文中杜小康感受到那些方面的“孤獨”(“孤獨”的含義是什麼)?

4、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爲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在書上找出幾處,體會這樣的描寫對錶現杜小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1)有關鴨羣的描寫。

(2)有關蘆蕩的描寫。

(3)有關風雨的描寫。

3、結合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談閱讀感受。

4、小說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較大的篇幅來寫他父親和鴨子的用意是什麼?

6、收集整理有關“磨難”的名人名言。

展示反饋

1、初讀:整體感知課文,搶答前面兩個問題。

2、深探:分組討論展示3,4,5,6個問題。

3、拓展:每個小組補充1——3個問題,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形式靈活)

4、以“我在______中成長”爲話題,說一段話。

4、展示收集整理有關“磨難”的名人名言,並選擇其中的一二則作簡短的點評。

6、拓展閱讀,談閱讀感受。

(一)喜歡孤獨

我是個“孤獨的女孩兒”。

我的確孤獨,我也喜歡孤獨。因爲孤獨有種淺淺淡淡的傷感,有份超凡脫俗的安恬。

有了孤獨,也就有了許許多多屬於孤獨的感覺。那情懷,很少有人能懂。記得曾聽一位男歌星唱過“沒有人知道我的心”,當時我也曾被那種強悍下所暴露出來的悽楚和無助所震撼,不由得簌簌淚下。現在想起,卻頗不以爲然。“沒有人知道我的心”,不是悲哀,也不是不幸,青春的感悟,豐富而複雜,太多莫名的心悸與顫動,太多緣於年齡的感觸和情緒,自己都無法明白,又怎能奢求別人理解呢?

孤獨的時候,可以看行雲流水,看花紅柳綠,可以聽鳥兒啁鳴,聽徐風輕唱;孤獨的時候,可以吟首詩自己欣賞,可以哼支歌自己陶醉,也可以想想親朋好友溫馨的笑臉,編一個個哀婉纏綿的故事,怎麼還會寂寞呢?!

(二)孤獨

家,一個讓聽上去就備感溫暖的字眼,有人說家是避風港,家裏有爸爸媽媽無邊的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曾經奢侈的享受着這屬於家的一切,

但最終我知道我是應該屬於那風雨中的男人,我必須去社會的波濤中翻滾,所以在我向家預支了所有的依賴之後我踏上了遠去的列車,那年,我16歲。

我離開了家鄉(我最大的夢想是流浪)、我放棄學業,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空虛,太多的話不知該和誰去說,每個無聊的夜晚不知該和誰一起度過,在迷亂中四處奔走,最終一頭扎進了網吧,瘋狂的向人們發泄着,索取着,網絡成爲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無知的向虛幻又真實的網絡注入了在現實中無處宣泄的感情,即使是欺騙、即使是傷痕累累。

(三)關於孤獨的片斷思考

《水滸傳》中,描寫“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段時寫到:那天晚上大雪紛飛,“風漸漸地緊了”。林教頭一杆冰冷的鐵槍,一襲單衣,急風怒雪之中,艱難而行,終於行至店家,要了一壺老酒,幾斤牛肉,掛在鐵槍之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回“山神廟”的路上。

這時的林教頭是孤獨的嗎?心愛的夫人去世了,自己背井離鄉,失去了原來優越的生活,沒有了權勢,離開了朋友。

他也許心裏充滿了怨氣。埋怨命運對自己不公。

他也許在心中充滿了思念,思念家人和死去的妻子。

可我現在看起來,在那一刻,這一切的感受,都比不上他對山神廟的嚮往,對於老酒,對於牛肉的嚮往。

山神廟中可以生起溫暖的爐火。老酒是醇香的,不一定是佳釀。牛肉是可口的,不一定是百年老店的名產。山神廟加上牛肉加上老酒加上一杆鐵槍,其實已經可以爲林教頭孤獨的心找到一個憩息的港灣了。

人生之路,漫長而又艱辛,每個人都要“獨自走過”,尤其是在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越來越現代化的今天,孤獨已經成爲人類根本無法迴避的一種“人生狀態”。“面對孤獨”,也就成了人生的一種必然。

孤獨之旅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2、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3、學習運用快速瀏覽的方法,把握課文梗概;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體會課文的藝術特色。

教學課時:

第1課時:組織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積累詞彙,感知課文內容。

第2課時:朗讀品味精要文段,欣賞作品,質疑探究,合作釋疑,拓展延伸。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有過孤獨的體驗嗎?請用簡潔的語言敘說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樂,有痛苦。有的人在歡樂幸福中成長,有的人在孤獨艱辛中成長。讓我們把目光投向課文《孤獨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長的一段經歷吧。

二、閱讀課文,感知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要求學生:(1)標出生字新詞,查閱工具書注音釋義。(2)抓住要點概括杜小康的放鴨經歷。(3)引導學生評價、補充同學的概述的不足。

2.教師小結:(1)評價學生概述的得與失。(2)歸結概述課文的要求:抓住要點,突出重點;語言簡潔,敘述清楚。

3.再讀課文(默讀),列出故事情節提綱,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

要求學生:(1)速讀之後列出情節提綱;(2)合作交流、修改提綱,教師巡視指導;(3)篩選較爲成功的提綱在全班交流,將選出的提綱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學觀摹、評價、修改;(4)分辨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教師小結:抓住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心理的發展進行指導性總結。

強調:故事情節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離家隨父野外放鴨的行程生活及定點生活所經歷的艱辛與孤獨的具體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長過程中生活艱辛、精神孤獨的人生旅程。

第二課時

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長的孤獨及超越自我的品質

學生思考:

(1)課文中主要人物是誰?(2)找出表現杜小康生活艱苦、精神孤獨

的語句,探討:

①杜小康經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難?

②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麼?

③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

④杜雍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

教師小結:突出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中的生活情況及其心理變化過程,引導學生加深對主要人物飽經生活磨難而逐漸“長大”的成長經歷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於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

二、欣賞景物描寫旬段,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學生活動:

(1)勾畫出課文中景物描寫句段。

a.自然景色的描寫;

b.鴨羣活動情景的描寫。

(2)讀景物描寫句段,欣賞描寫語言和描寫技法。

(3)探討景物描寫的作用。

(一邊自由朗讀句段,一邊欣賞與之相關的屏幕畫面,文字、畫面結合,引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體會杜小康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中的內心活動,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環境中的孤獨情感,從而探究景物描寫的作用。)

(4)回憶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如魯迅的《雪})、高爾基的《海燕}、紀伯倫的《組歌》等,區別本文景物描寫與詩歌散文中景物描寫的異同,讓學生領會小說中的景物描寫除渲染氣氛、抒發感情外,還可以推動情節發展。

教師總結:(1)小說中的景物是爲了把人物擺到特定的景物環境中去展現豐富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課文中的景物描寫與杜小康的成長旅程有着直接的關係。

三、探討課文的藝術特色,欣賞課文的寫作技巧

1.教師提示:文章的寫作特點可以從文章的構思,文章的選材剪裁,文章的表達方式,文章的語言等方面去思考。

2.要求學生:

(l)快速瀏覽課文,說說你對課文寫作方面最欣賞的一兩個方面,教師板書學生口述要點,引導學生羣體評價研討。

(2)老師補充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根據品味欣賞。

3.教師小結:不同的同學,由於各自的生活經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欣賞角度不同,導致對課文某些問題的理解不同,這是正常現象。但是,隨着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就能共同發現一篇文章的閃光點。

四、歸納全文,質疑問難,切磋砥礪

1.溫故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切磋釋疑。

2.研討課首提示和課後問題。

3.教師概括總結。

五、拓展延伸,培養學生想像思維能力

觀察生活中某位有個性的人,瞭解他的成長曆程,虛構一個小故事或寫一篇小小說,在班上交流。

孤獨之旅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瞭解主人公成長的歷程,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3、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1、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2、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課前準備】

1、瞭解作者。

2、預讀課文。要求:疏通大致情節,劃出精彩細節和優美的句子。

3、藉助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有這樣一個故事:佛祖問衆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弟子們說:“用菩提葉去遮蓋它。”“用淨水瓶去盛它。”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滴水若不融入大海就會乾涸,那麼人呢?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融入社會,會怎麼樣呢?(學生自由答:孤獨、寂寞、瘋狂)今天我們就要跟隨一對父子去進行一次“孤獨之旅”。創設情境,引入課題。二、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預習所得,教師在學生答問基礎上補充

1、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患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2、字詞檢查在早讀時完成。檢查預習,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複述課文主要情節及內容

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隨父背井離鄉,到人跡罕至的蘆蕩放鴨。孤獨、寂寞和恐懼迫使小康漸漸走向成熟。在一場暴風雨中小康獨自一人出去尋找逃竄的鴨子,他感到自己長大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四、提問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社小康成長的過程的?並找出有關的語句來加以分析。

(主要通過了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事件的細小環節或對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寫。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軟弱、戀家

2、“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克服想家,展望未來

3、“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軟弱

4、夢到母親,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軟弱,已經受磨練

5、遇到暴風雨時的種種表現──鎮定、勇敢、堅強、負責

6、找到鴨子又迷路時,他哭了起來──情緒的發泄。是委屈的,激動的哭

7、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想起母親……長大了,堅強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勇敢堅強的面對現實

8、他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成長的自豪和驕傲

總結:杜小康由害怕孤獨到能面對孤獨到勇敢戰勝孤獨,作者用這些細節描寫的語句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了主人公人生成長的過程。

分析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五、賞析環境描寫

文章的成功之處是對人物的成長過程採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心理變化的軌跡,而文中環境描寫也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找出有關語句並分析。

1、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天地空曠,在杜小康聽來這叫聲顯得無比寂寞;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們“覺得自己成了無家的漂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寫照。鴨子越長越大,是它們使杜小康成長。當暴風雨來臨之時,杜小康勇敢地追趕鴨羣,他經受住了“磨難”,“長大”“堅強”了。鴨子們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鴨子和杜小康都經歷了自己的成長過程。

作用: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它們與杜小康一起成長。

2、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作用:它們使杜小康在恐懼中成長。

3、風雨──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

作用:給杜小康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總結歸納:小說中的自然環境描寫能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也爲人物活動提供舞臺。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的作用。六、理解“孤獨之旅”含義(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深層次地理解主題)

1、孤獨之旅:杜小康在孤獨之中成長的過程。

2、“孤獨”可以概括爲兩點:

⑴杜小康因爲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離開同學、學校,對一個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長大的夥伴,也就等於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夥伴。也等於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羣,等於失去了人文環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種折磨。放鴨生活中,父子之間一種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生活的表現。

⑵杜小康和父親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這樣的恐懼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二是對前途的恐懼,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和無奈。在把握全文的基礎上理解文章主題。七、總結

作者通過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長的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孤獨,如何使自己成爲生活的強者,成爲自己命運的主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人民文學》主編肖復興說“《草房子》,是一首詩”。作者不是詩人,卻憑着他對兒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愛創造了小說的詩的世界。作者在這裏把草房子作爲一種美好的象徵。在把握全文的基礎上理解文章主題。八、聯繫生活實際,拓展學習(作業)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長的催化劑。結合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談談你對此的認識。(課堂)

2、講述你所體驗的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課後)

3、《同步閱讀感悟》的第10課。(課後)聯繫實際,鼓勵學生做一個勇敢面對人生挫折的人。板書設計10*、孤獨之旅(曹文軒)

1、細節描寫的作用: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了主人公人生成長的過程。

2、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也爲人物活動提供舞臺。

3、“孤獨之旅”的含義:杜小康在孤獨之中成長的過程。

《孤獨之旅》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3、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教學中通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播放《陽光總在風雨後》)

同學們,歌詞意蘊豐富。的確,人生旅途,並非時時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麼“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XX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XX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患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疏解下列字詞。

投影:

(1)注音

軒(xuan1)嬉鬧(xi1)凹地(ao1)雍(yong1)摻雜(chan1)

膽怯(qie4)撅(jue1)給予(jj3yu3)覓食(mi4)撩逗(1iao2)

(2)釋義

厚實:豐富、富裕。

嬉鬧:嬉笑打鬧。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②失意的樣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討人喜歡。

②機靈。

驅除:趕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2、學生自由誦讀,用小說的三要素概括課文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開端:失學離家發展:孤獨行程高潮:風雨尋鴨結局:少年長大

小說講述了杜小康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3、默讀課文,按照杜小康與父親牧鴨的五個階段,劃出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標誌性語句,體會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歷程。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1)心理活動的發展:

①想上學(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

②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

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④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

⑤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

⑥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⑦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

⑧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

⑨望着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⑩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鴨的生活中,經歷了出發時的茫然、恐懼,到達蘆蕩時的害怕、膽怯,安頓之後的感到孤獨,時間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的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走過了“孤獨之旅”。

4、文題“孤獨之旅”的含義:

明確:一指杜小康與父親一起遠離村莊,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二是杜小康心靈成長的過程。孤獨之旅實際是就是成長之旅,孤獨=磨難

5、主題小結:在這樣的環境中,連父親都幾乎無法承受,而杜小康成受了。可以說這是一種磨難。在經歷孤獨的洗禮後,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這浸透孤獨感的一切。既困擾他。又啓迪過他。無論孤獨是一種苦難,還是一種美麗。我們都應該把他當作生活的調味劑。作家曹文軒有一段對孤獨的評價,我覺得不錯,希望給學生以共勉。

“孤獨是一種正常並且健康的心態——如果程度得當的話。它標誌着一種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它使人在嘈雜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靜。”

6、本課環境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杜小康的成長有什麼作用?

環境描寫集中於三個方面:鴨羣蘆葦蕩暴風雨

(1)。鴨羣是杜小康親密的夥伴。作者以較大的篇幅描寫這些鴨子,這與表現杜小康的成長有什麼聯繫?

明確:鴨羣的集體活動烘托出杜小康的幼弱,孤獨。

鴨子的叫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

鴨子的恐懼感烘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風雨前:無家的漂游者風雨後:長大了

這既是鴨子的成長寫照,又是杜小康的成長寫照。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借物。當暴風雨來臨之時,杜小康勇敢地追趕鴨羣,他經受住磨難,長大,堅強。鴨們也長大了,長成真正的鴨。

(2)有關蘆蕩的描寫。蘆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四、體驗拓寬

學生合作交流下列問題,聯繫生活實際,擴展語文學習。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長的催化劑。結合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2、收集整理有關”磨難”的名人名言。

補充資料:

1、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勝利和眼淚,這就是人生。____巴爾扎克

2、霧氣瀰漫的清晨,並不意味着一個陰霾的白天。

惟其痛苦,纔有歡樂______貝多芬

3、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_______孟子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話題,無論孤獨是一種苦難,還是一種美麗。我們都應該把他當作生活的調味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暴風雨,膽小,害怕的杜小康會找到散失的十幾只鴨嗎?沒有暴風雨,杜小康會看到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羽毛嗎?沒有孤獨之旅,杜小康能變得成熟和堅強嗎?同學們,倘若你們遭遇孤獨和磨難,請你回想杜小康,學習杜小康,即便在孤獨中,也要風雨兼程,去收穫那溫熱的鴨蛋!

六、佈置作業:

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過孤獨,試以”我的孤獨”爲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

《孤獨之旅》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曆程。孤獨,是生活給予人生成長的一道美麗又殘酷的題目,小說命名爲“孤獨之旅”,蘊含深刻意味。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發學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文中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境

描寫(如鴨羣、蘆蕩、風雨)又爲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教讀課文。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體會環境、細節描寫對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的重要作用。

爲此,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在自讀中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讀中進入情境,體會作品意蘊;在研讀中聯繫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初步把握鑑賞小說的一般原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2、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3、品味小說精美傳神、意味深長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 教學中通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梳理情節,領會標題含義。品味語句.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聯繫生活實際,拓展感悟。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合唱《陽光總在風雨後》)

同學們,歌詞意蘊豐富。的確,人生旅途,並非時時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麼“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患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疏解下列字詞。

投影:

(1)注音

(2)釋義

厚實:豐富、富裕。

嬉鬧:嬉笑打鬧。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樣子。②失意的樣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討人喜歡。②機靈。

驅除:趕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2、學生自由誦讀,用小說的三要素概括課文內容,並談談你閱讀課文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小說講述了杜小康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1):小說中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體現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課文告訴我們:人除了要戰勝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戰勝自我。

(3):小說啓迪我們:少年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最終贏得了勝利,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成長感。

生(4):人由幼稚到成熟,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渴望與追求。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使人成熟、奮進。

3、學生默讀文中有關杜小康的語段,體味有關的細節描寫,思考:

(1)在離家牧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

(2)請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3)文題“孤獨之旅”,對杜小康這樣的孩子來說,“孤獨”的含義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1)心理活動的發展:①想上學(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②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④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⑤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⑥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⑦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⑧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⑨望着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⑩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鴨的生活中,經歷了出發時的茫然、恐懼,到達蘆蕩時的害怕、膽怯,安頓之後的感到孤獨,時間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的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走過了“孤獨之旅”。

(2)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從未見過的面孔。“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 “寂寞”“已無一戶人家”“唯一的炊煙”“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3)可以概括爲兩點:①杜小康因爲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離開同學、學校,對一個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長大的夥伴,也就等於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夥伴.也等於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羣,等於失去了人文環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種折磨。 放鴨生活中,父子之間一種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生活的表現。

②杜小康和父親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這樣的恐懼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二是對前途的恐懼,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和無奈。

四、品味語句

1、學生細讀全文,體會精美傳神的語言。請找出並點評你認爲文中形象生動、富含深意的語句。

學生踊躍發言,教師歸結:

(1)“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寫出蘆蕩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

(2)“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爲真切。

(3)寫暴風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4)“鴨羣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寫景狀物準確、細緻,描寫周到入微。

(5)“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裏。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想哭。”少年杜小康戰勝孤獨,適應了環境。並在維繫着家庭生計繫於一身的鴨羣面臨滅頂之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羣,顯示了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涌着波濤,這是喜悅的淚。欣慰的淚,領會了成長真諦的淚。

(6)“鴨們也長大了”一段,描寫生動、形象,映襯出主人公成長曆程,具有超出語言層面的隱喻意義。

2、文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出色,爲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請找出幾處,體會這樣的描寫對錶現杜小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學生髮言,教師歸納:

(1)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說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

(2)有關蘆蕩的描寫。蘆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3、合作探究:

小說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較大的篇幅來寫他父親和鴨子的用意是什麼?

學生小組研討後回答,教師點撥:

寫父親和鴨子,對完成杜小康這個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襯托作用。如:寫父親拼命趕鴨子,“不肯給它們一點覓食或嬉鬧的可能。彷彿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靜”。寫鴨羣“十分乖巧”“它們把嘴插在翅膀裏,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作爲成年人,經歷了生活滄桑的父親對前途未來都深感茫然和恐懼,何況小小少年杜小康?作爲低等動物的鴨子,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尚且感覺孤獨害怕,何況是作爲人的杜小康?因此對這二者的描寫,使得杜小康的孤獨感受顯得更爲真切,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五、體驗拓寬

學生合作交流下列問題,聯繫生活實際,擴展語文學習。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長的催化劑。結合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2、講述你所體驗的'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六、課堂小結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喜悅.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祝願我們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七、佈置作業

請以“成熟”爲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八、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人物:杜小康(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

鴨羣

環境: 蘆蕩 人物成長的廣闊背景

風雨

九、活動與探究

1、收集整理有關“磨難”的名人名言,並選擇其中的一二則作簡短的點評。

2、請以“成長的腳印”爲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記敘文。

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孤獨之旅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

目標

A、知識能力: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B、過程方法: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C、情感態度: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點

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教學難點:對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