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壓強教案(新版多篇)

壓強教案(新版多篇)

《壓強》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瞭解在溫度不變時,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 ;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2、利用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係,解釋一些物理現象。

(教學重難點)

溫度不變時,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係。

(教學時數)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請一位同學吹一個氣球,然後讓氣球復原,放進一個塑料瓶,並用氣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請這位同學吹這個氣球,同學們一起觀察前後兩次現象:氣球在空氣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裏卻不容易被吹大。

提問:氣球在空氣中容易被吹大,爲什麼放在瓶子裏卻不容易被吹大?(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

引導學生分析現象:當氣球放在空氣中,氣球受到大氣壓強的作用,而放在瓶子裏後,氣球受到瓶內氣體壓強的作用,二者壓強的大小是不相等的,顯然後者壓強更大。

提問:是什麼原因使得瓶子裏的壓強變大了呢?

請同學們觀察在吹氣球過程中,瓶子裏氣體的什麼發生了變化?

經過觀察可以發現,瓶子裏氣體的體積發生了變化。那麼,瓶內氣體壓強的變化是否是因爲瓶子裏氣體的體積發生了變化呢?我們今天就來研究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係。

二、新課教學

在剛纔的實驗中,瓶子裏的氣體是被密閉的,現在我們就以密閉的氣體爲研究對象,大家觀察一下我們面前的實驗儀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這樣的氣體?注射器裏的氣體就是實驗研究的密閉氣體。

1、實驗目的:研究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係。

2、實驗器材:注射器(出口處用橡皮膜封住)

3、實驗思路:

(引導學生找出實驗思路:研究“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係”,就是研究氣體的“體積”發生變化時,“壓強”隨之發生了什麼變化?)

當氣體體積增大時,壓強如何變化?

當氣體體積減小時,壓強如何變化?

4、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當氣體體積增大時,橡皮膜如何變化?當氣體體積減小時,橡皮膜如何變化?)

5、實驗結論:

觀察橡皮膜的變化,當向裏推活塞,氣體體積減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時,表明氣體壓強增大;當向外拉活塞,氣體體積增大,橡皮膜向內凹陷時,表明氣體壓強減小。得出實驗結論,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看課本的結論:“溫度一定時,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結論中特別說明,“溫度一定”有何含義?是不是氣體的壓強還與溫度有關呢?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小實驗來驗證。

在水平玻璃管內用一小段水柱將燒瓶裏的氣體密閉,用手給燒瓶裏的氣體加溫,觀察水柱向外移動,表明氣體的壓強有變化,可見,氣體的壓強與溫度有關。

當研究三個變量中的其中兩個變量的關係時,一定要控制第三個變量不變,所以,要表明“溫度不變時”

三、利用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係,解釋物理現象

1、氣球在瓶子裏吹不大的現象

(引導學生利用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係解釋氣球在瓶子裏吹不大的現象)

當氣球在瓶子裏被吹大一些時,瓶子裏氣體的體積減小,作用在氣球上的壓強增大,使氣球難以被吹得更大。

2、人的呼吸過程

(1)、引入:氣球放在瓶子裏很難被吹大,但可以通過改進瓶子的結構,即使不吹,氣球也能變大,怎麼改進呢? 引導學生思考:要使氣球變大,應使氣球外的氣體壓強減小,所以應使氣球外的氣體體積增大,所以,可以考慮如何改變瓶子的體積。

向學生展示自制的教具——經過改進的塑料瓶,拉動瓶底,氣球變大。請學生回答原因。

還可以繼續改進這個教具,用橡皮膜代替瓶底,。取一隻 “Y” 字形的玻璃管,一端開口,另兩端用兩隻氣球封住,有氣球的兩端放在瓶內,開口端通過橡皮塞與大氣相連。這樣,只要拉動橡皮膜也可以改變瓶內氣體體積的大小,使氣球變大。

提問:這個教具使我們聯想到什麼?

(引導學生聯想到人的呼吸過程)

(2)、人的呼吸過程

A、呼吸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人呼吸的模型。注意觀察呼吸時胸腔的變化。

B、請全班同學在老師的指揮下一起做深呼吸。注意體驗呼吸時胸腔的變化。

C、提問:人在吸氣時,胸腔是怎麼變化的?人在呼氣時,胸腔是怎麼變化的?

D、通過觀察人呼吸的模型和體驗呼吸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人在吸氣時,胸腔是增大的;人在呼氣時,胸腔是減小的。

E、請同學們利用“溫度一定時,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的結論分析人呼吸的過程。

我們吸氣時,胸腔擴張,胸內肺泡跟着擴張,於是肺的容積增大,肺內空氣壓強減小,小於體外的大氣壓強,大氣將新鮮的空氣經鼻腔、氣管壓入肺泡;呼氣時,胸腔收縮,於是肺的容積減小,肺內空氣壓強增大,大於體外的大氣壓強,肺內一部分氣體經氣管、鼻腔排出體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的`呼吸過程時靠大氣壓強的作用,如果人在高海拔地區,人會感到呼吸困難,這是因爲大氣壓小的緣故。

3、打氣筒的工作過程

(1)、打氣筒的構造:金屬筒、活塞、橡皮碗、接氣門(實物講解,特別講解橡皮盤的結構和作用:當活塞向上拉起時,橡皮盤收縮,當活塞向下壓時,橡皮盤張開,緊抵着筒壁)

(2)、用打氣筒給輪胎大氣時,把出氣管接到自行車的氣門上,氣門是一個單向閥門,只允許空氣從打氣筒進入輪胎,不允許空氣從輪胎倒流入打氣筒。(用氣門芯的結構圖講解)

(3)、打氣筒的工作過程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打氣筒的打氣過程,第一遍是完整過程,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打氣筒內密閉氣體的體積的變化和氣門的狀態)

提問:請同學們利用“溫度一定時,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的結論分析打氣筒的工作過程。

(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第二遍分解過程,使同學的分析更完整、更準確、更規範)

完整的表述:向上拉活塞時,活塞下方的空氣體積增大,壓強減小,活塞上方的空氣就從橡皮盤的四周擠到下方;向下壓活塞時,活塞下方的空氣體積減小,壓強增大,使橡皮盤緊抵着筒壁不讓空氣漏到活塞的上方,繼續向下壓活塞,當空氣壓強足以頂開輪胎氣門上的橡皮套管時,壓縮空氣就被壓入輪胎。

現在我們身邊大多數是用自動壓縮空氣機給自行車打氣的,利用壓縮空氣的例子也很多,如:射釘槍等。

除了以上幾種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例子可以用今天的結論來解釋,比如,我們小時侯玩過的

一種玩具,大家想想,是什麼?

引導學生思考後,取出自制教具演示一遍,請同學分析原理,並作爲課後的思考題。

四、課堂小結

(一)、教學內容:

(1)、溫度一定時,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2)、利用“溫度一定時,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的結論,解釋人的呼吸過

程和打氣筒的工作過程。

(二)、教學方法:實驗探索法

《壓強》教案 篇二

一、教學設計

思路:

這節課本着“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原則,用一小實驗“洗衣機排水管吸引碎紙屑的現象”設置懸念引入課題,再由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現象(一陣風吹過,門簾往哪邊飄)引發學生思考(是什麼力量使門簾向外飄的呢?)教師啓發學生利用學過的“大氣壓強知識”與“力和運動關係”做出合理猜想(空氣流動起來,壓強會減小)然後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探究猜想是否合理,並由學生通過實驗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在氣體流速快的位置壓強小)教師進而提出液體和氣體都具有流動性,是否也有同樣的規律,讓學生繼續探究得出結論(在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從而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過程。

接着,利用得到的規律解釋“火車安全線”設計的原因,解釋航海規則規定兩船不能近距離同向航行的原因。加深對本節課主題的深刻理解。

再次,學以致用,接下來講述“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在生活中的應用完成從“物理走向社會”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瞭解飛機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3.瞭解生活中和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相關的現象

4.學會通過實驗的方法研究物理規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氣體(或液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的現象。

2.通過探究實驗體驗由液體壓強差異產生的。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領略流體壓強差異所產生現象的奧妙,獲得對科學的熱愛和親近感。

2.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討論交流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四、教學難點

“流體壓強與流速關係”在生活中的應用

五、教學資源

教師用:課件、自制門簾模型、鼓風機、洗衣機排水管、碎紙屑、蠟燭、可樂瓶。學生用:白紙、漏斗、乒乓球、一次性紙杯、蠟燭、火柴、吸管、方形水槽、兩個瓶蓋、50mm注射器。

六、教學流程圖:

實驗引入提出問題做出猜想得出結論設計實驗探究

得出結論再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解釋現象講述應用

七、教學過程

教師環節教學內容演示實驗佈置課後思考題學生互動學生觀察、討設計理念通過學生觀察老師用一洗衣機的排水管“吸引”論,不得其解,現象引發學生小紙屑。讓小紙屑從管子的底端吸入上端飛出啓發學生思考:紙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屑能克服重力作用從水管上端飛出,其中的道理是什麼?設置懸念:學完本節的內容就會獲得答案演示實驗老師用自制的簡易門簾模型讓學生觀察,當門簾外側有風側面吹過時,門簾往哪個方向運動。老師問:門簾原來靜止於空氣中時門簾兩側受到大氣施加的什麼力的作用?有何關係講授新課,引入猜想老師問:門簾由靜止變爲運動需要滿足什麼條件?老師問:用吹風機吹風改變了什麼?老師問:根據以上分析,你能做求知慾望增加。思考,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本節內容。學生猜想:向內或外學生觀察的結果:向外飄動學生回答:受到大氣壓培養學生利用所力的作用,且是學知識分析問題一對平衡力。的能力,同時感學生回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且內側的壓力大於外側的壓力。學生回答:改變了門簾外側空氣的流速。學生回悟知識的連貫性。

作出怎樣的合理猜想?老師問:我們如何來證明猜想是否正確的呢?學生分組實驗,介紹實驗器材(大屏幕顯示4幅圖片)漏斗吹乒乓球,兩張紙從中間吹答:空氣流速加快,氣壓減小。學生回答:可用物理實驗來證明學生分別挑選氣,一疊紙杯、兩支蠟燭與吸管:器材,按照老師分別介紹實驗的做法圖一:向兩張紙中間吹氣會看到什麼現象。圖二:從漏斗口上方向下吹氣,會看到什麼現象圖三:手拿一疊紙杯平行於紙杯口上方吹氣,會看到什麼現象學生分組實驗,驗證氣體流速加快氣體壓強如何變化圖四:從兩隻距離較近的蠟燭中間吹氣,會看到火焰向什麼方向搖動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四個實驗共同點是什麼?老師板書結論:氣體流速越快,壓強越小老師問:同學們是否能利用老師提供的器材設計出不同的方案證明氣體流速快的位置壓強小的提示去做實驗,分小組討論,解釋現象產生的原因。分別讓四組學生來展示他們的試驗並進行相應的解釋。學生回答:是物體一側的氣體流速變快,氣壓減小。學生討論並設計不同方案,由學生展示並作解釋。

培養學生動手實驗和觀察分析現象的能力。

壓強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瞭解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瞭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3、瞭解生活中跟氣體的壓強與流速相關的現象。

學習重點

初步瞭解流體流動時壓強的特點。

學習難點

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簡單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具學具:

乒乓球、漏斗、硬幣、直尺、塑料吸管、燒杯、兩張紙、機翼模型、電扇。

學習過程:

一、快樂自學合作探究

1.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

把乒乓球放置於漏斗中間,一個朝上,一個朝下,往漏斗裏吹氣,請同學們猜想一下結果會怎麼樣?

2.學生做一做,比一比:

看誰能使硬幣跳得最高,是什麼力使硬幣跳起來?討論交流並回答:這時硬幣上下方的空氣產生的壓強大小關係,怎樣才能使硬幣跳起來?流動空氣的壓強跟流速有什麼關係?

3.課本第91頁探究

學生提出猜想,設計實驗,解釋現象。

(1)請同學們手握兩張紙,讓紙自然下垂,在兩張紙中間向下吹氣。

(2)紙條一端貼近下嘴脣,用力向紙條上方吹氣,觀察現象。

4.精講點撥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實驗:

(1)實驗中的研究對象爲什麼會運動?(研究對象的兩面存在壓強差)

(2)什麼原因造成了壓強差的存在?

(3)這些實驗共同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5.討論總結:

分析總結上述三個實驗,液體和氣體,它們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液體和氣體都具有流動性,統稱爲流體。三個實驗的共同之處是,流體在流動時才導致現象的產生。且我們已猜測流體流速可能與流體的壓強存在有某種關係。那麼,這可能是什麼關係呢?想一想。

結論:當飛機高速行使時,機翼與周圍的空氣發生相對運動。迎面而來的氣流被機翼分成上下兩部分,由於機翼橫截面的形狀上下不對稱,在相同時間裏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曲線路程較長,機翼下方氣流通過的直線路程較短,這就造成機翼上部氣流的速度比機翼下部氣流的速度大,由於流速高的地方壓強小,流速低的地方壓強大,因此,機翼上部的壓強 要小於機翼下部的壓強,巨大的機翼就是靠上下氣流的壓強差產生了向上的升力來負擔機身的重力升空飛翔的。

針對訓練: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第三題

二、解釋現象

(1)爲什麼火車站臺都有一條安全線,火車行駛時嚴禁人們進入安全線以內的`區域?

(2)當一輛車從地上快速駛過,地上的落葉紛紛在車後向上飛舞。

(3)兩船平行行駛發生的海難。

(4)噴霧器噴水。

(5)窗戶被外面的大風颳開。

(6)當大風吹過屋頂時,往往會把屋頂掀開,這是爲什麼呢?在龍捲風到來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關緊門窗呢?

三、自我小結:

本節課我的收穫是: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於機翼上下不對稱上凸下平,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四、當堂訓練:

1.物理學中把具有流動性的液體和氣體統稱爲流體。流體的壓強與有關,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反而越小。

2.如圖是機翼的模型,當飛機飛行時,迎面吹來的風被機翼分成兩部分,在相同時間內,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_____,因而速度_____,它對機翼的壓強_____;下方氣流通過的路程_____,因而速度_____,它對機翼的壓強_____。

3.在火車站和地鐵站臺上,都畫有一條安全線,當火車快速開過時,人越過這條線就會有危險。這是因爲,火車開動時,靠近火車的地方氣體_____,壓強_____,離站臺遠的地方氣體_____,壓強_____,強大的氣流會_____。

4.如圖2所示,向兩張紙的中間吹氣,發生的現象是( )

圖2

A.紙向兩邊分開 B.紙向中間靠攏 C.保持原來位置不動 D.都有可能

五、我的反思

《壓強》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瞭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課程理念的滲透和學生個性的培養:

通過參與從生活走向物理科學探究活動,學習制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觀察物理現象,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樂於參與觀察、實驗等科學實踐活動,初步體驗探索問題時的喜悅,領略它的美妙與和諧。

【教學方式】

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班級師生交流。

【教學用具】

1、教師用具

教師自制的如圖(1)所示的演示器、漏斗、乒乓球、自制的CAI

2、學生用具

乒乓球兩個、小木條兩根、飲料吸管一支、大號注射器一支、水槽一個、兩隻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間切開(未斷)折成直角的飲料吸管、兩張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科學探究要素:提出問題並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

學習方法:從實驗觀察中發現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嘗試根據經驗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

圖1

師:同學們,請先看一個實驗,如圖1所示,我打開閥門A,關閉閥門B,讓紅色的水流入管徑粗細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請注意觀察三支小豎管中水柱的高度。你觀察到什麼?

學生回答。

師:請看如果我打開閥門B,可以看到什麼現象?

學生回答。

師:這時請看三支小豎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

學生回答。

師:你看高度發現什麼特點呢?

學生回答。

師:根據學過的連通器原理,當水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麪總保持相平。如今當水流動時,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卻不相同,說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根據液體的壓強公式p=gh ,也就是說各個粗細管中水的壓強就不相同。同學們猜一猜,想一想,這個不相同可能會跟什麼有關係呢?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請繼續看另一個實驗,如圖2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並把乒乓球放在翻轉的漏斗中,請看(說完,鬆開手掌),看到了什麼現象?

圖2

學生回答。

師:我用嘴通過漏斗向下吹氣,同時放開手。又看到了什麼現象?

學生回答。

師:乒乓球爲什麼在漏斗下方不會掉下來,我們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會掉下來,由物體的平衡條件可知,豎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還受到一個向上的壓力。未吹氣時沒有這個現象,當吹氣之後才產生這種現象,同學們再猜一猜,想一想,這個壓力可能會跟什麼有關係呢?

學生回答。

師:吹氣就是氣體在流動,那麼你們認爲與氣體的流動有關,是吧?

學生回答。

師:液體和氣體,它們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都具有流動性,統稱爲流體。兩個實驗的共同之處是,流體在運動時才導致現象的產生。且我們已猜測流體流動可能與流體的壓強存在有某種關係。那麼,這可能是什麼關係呢?

學生回答。

師:我們猜想這種關係無非存在兩種情況:

一種是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小;另一種是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反而大。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下面我們將通過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

二、新課教學

科學探究要素: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學習方法:明確探究目的,給定一些器材,由學生選擇並設計實驗方案,經歷實驗的過程,來探究流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係。

師:好,我們今天就來研究流體的流動速度與壓強的關係。同學們的桌子上有乒乓球兩個,小木條兩根,飲料吸管一支,大號注射器一支,裝滿水的水槽一個,兩隻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間切開(未斷)折成直角的飲料吸管,兩張紙等器材。自由選擇器材,做一到二組實驗。

這裏提示你們,我們可以用嘴吹氣產生氣流,用注射器噴射水產生水流,通過一些物體的運動狀況來分析判斷壓強大小的變化。

這裏提供幾個參考實驗裝置,請看大屏幕,如圖3所示。同學也可以自己設計別的實驗方案。

圖3

科學探究要素: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學習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記錄有關實驗現象。

師:現在我們的研究活動以小組進行,請大家在小組內積極地討論、研究方案,積極地用眼睛去觀察、用大腦去思考,並把你們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然後全班交流。看看在實驗中能發現些什麼?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組做得最好?

(學生開始實驗、探究、討論,教師巡視各組的實驗情況)

科學探究要素:分析與論證

學習方法:分析物理現象,進行簡單的推斷,歸納出科學的規律。

師:你們的實驗完成了嗎?

學生回答。

師:下面我們進行全班交流,把你所看到的,所想的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就按順序來進行,好不好?聲音要大些,那麼,第一組開始吧。

估計學生會回答到的幾個情況:

(1)我們這一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實驗裝置第三個圖,選擇用大號注射器一支,裝滿水的水槽一個,兩隻塑料小船,作爲實驗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兩隻小船間噴射水流,可觀察到兩隻船向中間靠近。

(2)我們這一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實驗裝置第一個圖,把兩個乒乓球放在兩根小木條上,相對靠近一些,用一支飲料吸管向它們中間吹氣,兩個乒乓球互相靠近。

(3)我們這一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實驗裝置第二個圖,我們選擇在兩張紙中間吹氣,結果看到兩張紙不但沒有被吹開反而互向中間靠近。

(4)我們這一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實驗裝置第四個圖,我們把一根中間切開(未斷)折成直角的飲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間吹氣,我們可看到水霧從切口處噴出。我們認爲管中間被我們吹氣,因此切口處壓力變小,底下的大氣壓就會產生一個力把水往中間壓。因此,我們也認爲: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反而大。

……

師:好,非常好!還有沒有不按照大屏幕上的實驗方案,而設計其他實驗方案呢?

師:好,因氣流具有不可見性,並且流體不容易任意控制,我們結合同學分析的現象,採用CAI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

(操作CAI)

師: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科學探究要素:評估、交流

師:我們一起對上述實驗方案進行評估和交流。

第一、看看實驗方法是否存在缺陷,是否需要改進;

第二、是否還有其他實驗方案也可以實現實驗目的;

第三、利用其他比較簡單的實驗器材是否也能說明問題等。

並作爲同學們的家庭作業。

《壓強》教案 篇五

【設計理念】

1、本節課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力求體現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2、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類比的方法。先把液體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組成,然後,用“大量、密集”的關鍵詞,搜尋生活中的實例,把液體類比成“大米、蘋果”等。針對一袋子大米,進行擬人類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展開討論,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然後再利用象徵類比,把“大米”的感受“無奈”,關聯到生活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是學生最熟悉的。對學習狀況的研究得出:學習的感受與給學生的壓力有關,與自己的“名次”有關,與所在的集體有關。根據這些類比,可以建立液體壓強規律的假說。然後,用實驗驗證假說,得出正確的結論。

【教材分析】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實驗:

用一個塑料袋裝滿水,用一個釘子從底部扎一小孔,水就會從底部流出。

(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底部有壓強。

老師用釘子從袋子的四周紮上一些小孔,水就會從四周噴出。

(組織學生討論)說明:水對側面有壓強。

如果塑料袋子裝的是別的液體,實驗現象是一樣的。

拓展:液體對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壓強。

(組織學生討論)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與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着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

二、進行新課

水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水的內部是否有壓強?有。

爲什麼說有?

就像我們在吃火鍋時,在中間有一個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開了。假如設想一下,把隔板的一邊的水拿走,另一邊的水對側壁就有壓強。因此,我們都同意當隔板還在時,兩邊的水對它有壓強,那麼,把隔板拿走,水的內部有壓強。

(一)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有什麼規律?或者說,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引導類比

咱們先看能不能把液體分成若干小液滴,(邊畫示意圖,邊講解)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

在這個描述中,關鍵詞是“大量、密集”。

1、直接類比

請找出日常與“大量、密集”有關的。事物,請同學們想得越多越好,儘可能多地告訴我。

街上走的人羣、亂哄哄的蒼蠅、箱子中的蘋果、一袋子大米……

我們從一大箱蘋果開始研究。

2、擬人類比

現在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隻只蘋果,被裝在箱子中。這時,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難、憤怒、受到擠壓、掙扎、無奈……

3、象徵類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無奈地承受。現在以“無奈地承受”爲題,說說日常哪些現象是這樣的?

在圈中的羊、在網中的魚、同學們的學習狀況……

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我們學習狀況是如何無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壓力,如家長、同學、親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後對於個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樣的成績在不同的班級或不同的學校感覺也不同。

可見,由於學習的狀況造成的無奈與壓抑,來自各個方面,並與名次、學習環境都有關係。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從而使陌生的問題變爲熟悉的問題。該環節是學生思維最獨特、最發散的環節。在以上的這三個環節中,學生的想法很多,發散思維得到從沒有過的訓練,他們的好多想法來自生活,他們更熟悉,更願意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這幾個環節中,只起組織、引導的作用。爲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切不可爲了趕進度,匆匆而過,使學生來不及思考討論,在最能鍛鍊學生能力的環節,達不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三)適用問題

對應學習的無奈,你能否體驗液體中的每個液滴的感受?

每個小液滴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作用,這種作用與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關,也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說

根據剛纔的討論,請你談談對液體壓強有關因素的看法。

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不同的深度壓強不同,不同的液體中同一位置的壓強也不同。

(五)檢驗論證

我們用實驗來驗證,現在有這樣一種測液體壓強的儀器──壓強計(教師簡介:我把手指壓在橡皮膜上,在右側的“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我們看到“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壓強)。

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

得出結論: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體、同一深度壓強是相等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六)評估

今天的實驗只能到此爲止。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實驗:

①實驗設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沒有失誤?

③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

知識應用:

請同學們閱讀書上材料,瞭解液體壓強規律的應用(邊閱讀,邊討論)。

請一位同學說明什麼是連通器?舉幾個連通器例子。

三、小結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有哪些收穫?

《壓強》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知道大氣有壓強;

2、知道大氣壓數值的測量方法以及估測方法。

教學重點

1、瞭解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2、知道大氣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設計多種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測量大氣壓大小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

教學方法

先學後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象或故事在發生着:患有關節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處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

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後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後會發生什麼現象?

2.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後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後,鬆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象是什麼?想一想爲什麼?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麼?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麼原因?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

那麼,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問:大氣壓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現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慾,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並儘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着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複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麼現象?爲什麼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後,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於大氣壓大於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於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於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裏拆利實驗。

學生閱讀:托裏拆利實驗。

提問:(1)開始時,汞爲什麼會下降?什麼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爲什麼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並強調: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學生閱讀:氣壓計並瞭解其作用。

動手做實驗,估測大氣壓。

學生討論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參考課本)

4.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1)學生閱讀相關內容,瞭解:大氣壓與天氣的關係;高壓鍋與宇航服。

(2)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爲什麼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3)實驗演示: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係。

液體液麪上方的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就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五)小結

(1)大氣有壓強嗎?它有什麼特點?你可以做哪些實驗來證明?你還可以列舉哪些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2)你會估測大氣壓嗎?有哪些方法?說一說。

(3)托裏拆利實驗中,應注意的哪些問題?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4)大氣壓有什麼應用?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麼原因?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

那麼,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問:大氣壓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現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慾,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並儘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着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複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麼現象?爲什麼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後,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於大氣壓大於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於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於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裏拆利實驗。

學生閱讀:托裏拆利實驗。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象或故事在發生着:患有關節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處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

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後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後會發生什麼現象?

2.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後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後,鬆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象是什麼?想一想爲什麼?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麼?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麼原因?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

那麼,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問:大氣壓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現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慾,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並儘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着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複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麼現象?爲什麼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後,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於大氣壓大於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於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於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裏拆利實驗。

學生閱讀:托裏拆利實驗。

提問:(1)開始時,汞爲什麼會下降?什麼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爲什麼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並強調: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學生閱讀:氣壓計並瞭解其作用。

動手做實驗,估測大氣壓。

學生討論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參考課本)

4.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1)學生閱讀相關內容,瞭解:大氣壓與天氣的關係;高壓鍋與宇航服。

(2)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爲什麼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3)實驗演示: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係。

液體液麪上方的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就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五)小結

(1)大氣有壓強嗎?它有什麼特點?你可以做哪些實驗來證明?你還可以列舉哪些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2)你會估測大氣壓嗎?有哪些方法?說一說。

(3)托裏拆利實驗中,應注意的哪些問題?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4)大氣壓有什麼應用?

二、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1、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2、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二、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1、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2、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壓強》教案 篇七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前面所學的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知識,是流體在靜止狀態時有關壓強的一些現象規律,通過本節課學習,將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當流體流動時,流體的壓強還跟流速有關。主要內容有:通過實驗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係,分析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聯繫實際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一些現象。

(2)教法建議

爲了讓學生自然輕鬆地得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研究課題,採用簡單吹紙片的實驗引入,通過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現象,分析現象出現的共同點,自然進入探究的課題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在課堂中學生通過幾組探究實驗,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得出氣體結論後,在演示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把結論推向普遍。然後理解生活生產科技中的應用現象,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習理念。

(3)學情分析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是流體力學中的基本規律,在生活和科學技術中有許多應用,例如飛機的升力等。另外,由於升力和浮力有較多的共同點,便於學生比較二者的區別。總之,本節課的內容與浮力、液體壓強、大氣壓共同構成了較爲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初步認識流體力學的一些基礎知識。

(4)學法建議

“流體壓強和流速”與生活實際聯繫十分緊密,如飛機的升力、船吸現象、弧線球、帆船的動力和雨傘的設計等等,在傳統的課堂上不可能讓學生在一堂課內學習這麼多知識。教師可以創設多問題情境,通過學生課後上網查找,優化知識形成的過程,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並通過“課內—課外”、“個體—合作”的相結合,提高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鑽研的精神以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會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

(2)瞭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實驗、觀察,探究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通過實驗現象和對比,瞭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流體壓強與流速有關”的一些神奇的現象,並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領略到科學的奧妙,從而產生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係,是解釋生活中有關現象和飛機升力產生原因的基礎。

難點:由於學生看不見氣體的流動,所以通過實驗現象,間接分析總結出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係。

四、教學流程

(一)新課引入

提問:老師這裏有一張紙條,如果我向它吹氣,會出現什麼情況?(向上飄起)

大家都能夠發現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現象,那我們現在想想這些現象的發生和原因有什麼共同點呢?房門,衣服,地面的紙片會飛,龍捲風,它經過的時候房屋的屋頂會被吸走。公共汽車的時候,打開車窗,窗簾會往外面飛。騎自行車,有的時候帽子會被風給吹走。師:紙被你吹起來了,真奇怪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經歷或者現象嗎?

師問:大家都能夠發現很多生活中相似的有趣現象,那我們現在想想這些現象的發生和原因有什麼共同點呢?房門,衣服,地面的紙片會飛。

生:都有空氣的流動。

那麼像這種具有流動性的氣體、液體統稱爲流體(如水、空氣……)。(板書)

我們在前面分別探究了不流動時的液體和氣體內部的壓強,那麼當這些流體流動時,其內部壓強又會有什麼特點呢?流體的壓強又受什麼因素影響呢?這是我們這節課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板書)

探究點一:(出現探究課題——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師:我們研究氣體壓強與流速有什麼關係時,你會提出什麼猜想呢?如何通過實驗的現象來驗證你大的猜想?請你根據需要選實驗器材,

設計並進行實驗,對實驗的現象認真觀察,與同學進行交流論證,得出你的結論。

(學生動手實驗,老師課堂指導,實驗的關鍵在於怎樣使流體流動起來)

引導學生利用力學的知識儲備,嘗試解釋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並大膽進行猜想: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並且通過你選擇的實驗器材來進行探究。

合作探究:

實驗硬幣“跳高”比賽。

引導學生找到最好的方法,讓硬幣跳得更高,並解釋跳起來的原因。

實驗轉移乒乓球比賽。

器材:兩隻碗、一個乒乓球、吸管、漏斗。

規則:兩隻碗固定不動,不能直接用手拿,不能撥,讓乒乓球從一個碗轉移到另一個碗裏,看哪一組方法多。

實驗對着兩根燃燒的蠟燭中間吹。

(學生做,老師巡視指導,並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道理。)

分析得出:氣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流速越小壓強越大。

問:放假了,我們想去北京旅遊,選擇什麼交通工具最快捷?

對,飛機。停在跑道上的飛機能處於靜止狀態,但是當它逐漸滑行的時候就能慢慢的騰空而起了其中的奧祕是什麼呢?

(播放飛機起飛過程的視頻)

結合flash課件講解飛機升力的產生。

飛機的升力:由於機翼的形狀上凸下平,在空氣中運動時,流過機翼的上下表面的空氣流速不同而存在壓強差,產生了向上的升力。(板書)

實際上飛機的產生,是源自於人類對鳥類的深入研究。鳥的翅膀跟機翼的形狀相似——上凸下平,這就是鳥類爲什麼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原因。

你一定很佩服足球運動員踢出的香蕉球,爲什麼足球會在空中發生不可思議的拐彎呢?大家可以相互討論。

師:罰“香蕉球”的時候,足球一邊向前飛行一邊不斷地旋轉,兩側空氣的流動速度不一樣,它們對足球所產生的壓強也不一樣,於是,足球在空氣壓力的作用下,被迫向空氣流速大的一側轉彎了。

師: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步行在雨中,我們打傘。一陣大風吹來,雨傘會被向上吹起來。這是爲什麼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這個現象呢?

不錯,我們知道液體和氣體都能產生壓強,那麼在氣體中出現的現象液體是不是也會呢?

引導探究點二: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提問:這個裝置是我們學過的什麼?當裏面的水不流動時,有什麼特點?(學生回答)

裏面的水發生流動,同學們猜一猜又會產生什麼現象呢?

引導學生利用連通器分析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得出結論。

結論:在液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板書)

我們的每位同學表現得都很棒,想出了很多合理的方法達到了目的,並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非常準確的解釋。

觀看兩船相碰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實驗後,小組內同學相互討論,分析原因。教師給予肯定並進行歸納分析。)

事故的原因:兩船並列航行時,兩船之間的水相對船的流速大,壓強小;兩船外側的水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向內的壓強差。

告誡我們:爲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船隻航行時一定不要並列行使。

學以致用:

師:引導學生從尾翼板的形狀上分析它的作用。(學生作簡短討論後舉手回答,然後教師總結歸納。)有了這種裝置,坐在小汽車裏肯定是非常平穩的、舒服的。

有了這種裝置,坐在小汽車裏肯定是非常平穩的、舒服的。火車大家一定也坐過吧,站在火車站的站臺上等車時,大家一定有所發現(大屏幕顯示)——黃色的安全線。

師:大家一定知道這條線的作用是什麼吧?

(學生舉手回答)

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而這條警戒線並不是與火車同時出現的,我們來了解一下“安全線”的由來:(大屏幕顯示)

師:火車運動時,由於與空氣之間的摩擦,會帶動周圍的空氣一起向前運動。人與火車之間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人外側的空氣流速小,壓強大,因而對人體產生朝向火車的壓強差。

所以從此以後距站臺邊沿1m的位置畫了一條黃線來警告乘客:不要越過此線,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今天大家的表現都很積極,都很棒。

告訴我們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二)課堂小結:

1.流體:氣體和液體的統稱。

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